① 初中語文古詩詞運用典故的詩句(語文版) 全一點的哦
我只記得一句: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② 初中語文小組名稱,不要太俗,有典故有內涵的,比如「研知」、「文修」
天之嬌
夢之翼
迎風追夢
齊流勇盡
琴棋書畫
日積月累
dream
。。。。我們小組的名字就算了。。我們那白痴組長弄了個英雄聯夢。。。
③ 求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所有典故和作用歸納!!!
(唐)李 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①,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②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戰國時荊軻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眾人送至易水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樂慷慨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②黃金台:相傳是戰國燕昭王所築,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奇才。
【賞析】
① 表現將士們無所畏懼,慷慨赴敵。
②詩人引用這個典故,既與戰爭的地點相吻合,又是對天子和將士的稱頌。
9、別雲間
(明)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典故】
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國人戴的帽子,後用為囚犯的代稱。語出《左傳》。楚人鍾儀被晉國囚禁,晉侯見了問道:「南冠而縶(zhí,拘禁)者,誰也?」官吏回答:「鄭人所獻楚囚也。」此處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賞析】
①這個典故,既點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向鍾儀那樣忠於故國的意思。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 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③。
【典故】
①蓬萊文章:指漢代文學作品。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東漢中央校書處東觀,藏書很多,被稱為「道家蓬萊山」。詩中用「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②建安骨:東漢末年,以曹操父子為首的作家,文章剛健清新,後代稱為「建安風骨」。
③弄扁舟:這里是歸隱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於江湖」(見《史記·貨殖列傳》)。
【賞析】
①②贊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
③最後兩句是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
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①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摘自八年級下冊)
【典故】
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沒有建立破敵大功。據《後漢書》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大將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於,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賞析】
抒發孤城將士壯志難酬、有家難歸的抑鬱情懷。
1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①,到鄉翻似爛柯人②。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典故】
①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西晉時,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很悲痛,一次他從嵇康的舊居路過,聽到有人在吹笛子,笛聲使他想起被殺害的好友,就以悲憤的心情寫了一篇《思舊賦》來悼念嵇康。
②爛柯人:見《述異記》。傳說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兩個兒童在那裡下棋,他就在一旁觀看。一局棋剛完,兒童對他說,「你的斧柄(柯)已經爛了。」王質回到家鄉,見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來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
【賞析】
①作者借這個典故寄託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
②作者借這個典故來比喻自己長期貶謫在外,乍回家鄉,彷彿有隔世之感
④ 初中語文《陳涉世家》中有哪些典故
《陳涉世家》
目錄
1書中人物
2故事情節
3表現的主題
4精典台詞
5典故
《陳涉世家》-書中人物
首先說,這部劇的主要人物是吳廣和欣兒,更嚴格點說,就是吳廣一個人,陳涉只是個配角。從這個方面看,本劇名為
《陳涉世家》《陳涉世家》不很恰當。但它之所以不名為《吳廣世家》而名為《陳涉世家》,竊以為理由有四:一,《陳涉世家》是《史記》中存在的名目,《史記》一書又是本劇故事發展的線索之一,引用線索中存在的名目作為劇名,可以起到佐證故事的作用,也很有力;二,戲劇的結尾部分也自圓其說:「藏之名山,天地不知」;三,就讀出來的效果來看,我以為還是「陳涉世家」更順口,也更有歷史感;四,用一個和文章有點聯系但又不能概括文章內容讓人看了不知所以同時促進人進行思考的名目作為文章題目,是一種挺時髦的做法。
然後,將各人物定性後列示如下:
吳廣:知識分子,本性軟弱,對現實不滿又無能為力,寄情於歌唱和愛情;
欣兒:山野女子,單純,活潑,俏皮,一個幻想出來的追求知識而又不甚敏感的理想情人;
卜者:傳說的「命」,當我們解釋不了的時候,把緣由推到他身上;
將尉:象徵「現實」,那個經常和我們作對的人,在戲劇里知識分子很爽地把他幹掉;
小尉:未來的「現實」,可能搶走你的情人的強勁對手,因為他擁有不可逆的殺傷力;
陳涉:兵痞,流氓,不豪爽,不果敢,不善良,不堅定,不驕傲,不勇猛,據說只是比劉邦稍微差那麼一點點;
阿牛阿貓阿狗及眾役:大眾的象徵,知識水平不高或沒什麼知識,愚昧,懦弱,短視,人雲亦雲,起義的主力,但是只配做配角——也許還算不上,只是群眾演員
《陳涉世家》-故事情節
很明顯,是一個愛情故事,連帶著講了一個起義故事。
吳廣和欣兒是一對相愛的戀人,但是不幸遇到官軍,欣兒被害,吳廣很自然地就痛不欲生。這時一個在各種戲劇中經常
《陳涉世家》出現的富有超智慧能未卜先知的人出現了,他以再見欣兒和報仇雪恨為誘,指使吳廣領導眾役起義,這一點和《尋秦記》中項少龍為了能回到過去(在《陳涉世家》里是前往未來)讓昔日戀人重回身邊而答允參加時光機實驗相似,好像這是個通用的模式。後來吳廣找到了陳涉,但這個人不是《史記》記載中的陳勝,吳廣就替其名為「勝」,這一點和《尋秦記》中以趙盤代替贏政相似,好像這也是個通用的模式。後來起義成功,吳廣也順利見到轉世的欣兒——司馬遷,這時吳廣也功成名就,在司馬遷的筆下是《吳廣世家》而不是《陳涉世家》,但是吳廣淡泊名利,一心一意執著於愛情,於是就用愛情的名義,銷去這段「神話」,「藏之名山,天地不知」,然後二人「去子虛烏有之鄉,寂寥傷懷之地」,這在《尋秦記》里,成為焚書坑儒,跑馬草原,這大概也是個通用的模式。
另外,以眾役為主體,本劇還講到了現實,比如詩歌朗誦,就間接地批評了網路文化中的不良風氣。和眾役有關的情節,更像是游戲性質,差不多完全失去了歷史感。故事的進行存在著敘述的矛盾。本來是想主要寫吳廣,但又要顧及陳涉,本來是想要表達愛情,可也不能不介紹歷史,多方面展開的結果,是讓人在開始時以為是愛情,欣兒一死就混亂起來,後來終於以為是要表達歷史了,可是愛情這時又在冥間登場了。於是人在觀看之後,沒有看到盪氣回腸的愛情,也沒有看到激情澎湃的歷史,如果不經仔細梳理,很容易產生一團混亂的感覺,不能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
《陳涉世家》-表現的主題
1)愛情。我想這個是最主要的,開頭結尾互相照應,中間部分貫穿前進的動力,同時用歌謠加以輔助,表現力算是最
《陳涉世家》強的了。至於它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愛情,這個比較難說。我個人認為,這個「愛情」並不是通常影視劇里表達那種具體的愛情,我覺得它只是一種虛幻的愛情,很個人化的愛情,更像是理想。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仔細分析一下欣兒的話,就會發現她身上的可愛之處實在是薄弱的很,吳廣對她的思念和悲痛是一種純粹的思念和悲痛,幾乎沒有涉及到對欣兒深刻而難忘的具體感覺,而欣兒對吳廣的祝願之詞,也沒有情人之間的親昵,更像是吳廣自己的口氣。所以說,這個欣兒很可能是作者的一個化身,一個自我勉勵的化身,是在孤獨中創造的一種力量,就像理想那樣可以引領自己不停向前去。
2)生活和熱情。看來我是受了劇本的《序。我們為什麼要編排陳涉世家》的蠱惑,以及那句「徹夜的雷鳴,是新生活的鼓點」,後來我翻讀幾遍,也難以找出和生活、熱情有關的確切證據,通篇只有短暫的幸福,然後就痛苦、質問、吶喊、陰謀、殺人、疲倦、死亡、愚蠢、滑稽、醜陋、輪回、歸隱,什麼「誠實」「熱情」「可愛」「沸騰」「生機勃勃」,只能在《序》里能看到,那句「它磅礴,剛毅,頑強,俏皮,是對現代大學生迷亂、自戀、狹隘、陳腐的糾偏,是療治愛恨傷痕的猛葯,是煥發活力、對人類真實生活做出熱烈肯定的『點頭丸』」,顯然是溢美之詞,誇的不切實際,過頭了。
3)現實和人性。如果把《陳涉世家》的歷史環境比作礦大的人文氛圍,然後一一對應起來,作為其編劇周廣偉五年的人文奮斗史,是很有意義的。至於人性方面,《陳涉世家》突出體現了哲理性的東西,典型的句式比如:「書是寫給行將就木的人看的,歌是唱給欣欣向榮的人聽的」「騎上高貴吧,沒有駿馬總可以奔跑,失去了高貴,奔跑算來卻只是奔逃」「上身逼人討飯,下身讓人受罪;鎖骨使人順從,額骨長人富貴」,喜歡探討這些人性和哲理的,向來是西方文學的傳統,也就是說,《陳涉世家》是中西合璧的。
綜合起來,我想《陳涉世家》表現的主題是愛情、現實和人性。
《陳涉世家》-精典台詞
1。別怕,是些過路的軍人。他們誓死捍衛天下的和平和人間的苦難。
《陳涉世家》
2。我看著了一個可以叫我們歡快地疲憊的小東西啦……
3。真的,瘋癲是一種近乎神明的品格呢。
4。心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個大疙瘩。
5。無相忘,無相忘,無相忘,無相忘。
風吹青草生,
風吹夏花香,
風吹秋葉落,
風吹冬夜長。
與汝相依兩不忘,
與汝相依是故鄉,
無相忘,無相忘,
魚鳥同風向.
6。怎麼,厭煩嗎,冷淡嗎,老大不情願嗎?
7。一個廢人?我只看見一個因患難而發光的君子。你失去了憑依,贏得了力量;哭盡了淚水,鑄成了金剛,從一枚易碎的心臟,變成了碎而無所忌的強梁;從一位謙謙君子,變成了堂堂丈夫。你是無冕的至尊,人間的寶鼎,現在是你發光救世的時候了!
8。會給你無限大的瞳孔,大得象死去一樣。
9。今天在這里的每一個男人都可以得到一匹駿馬。
《陳涉世家》-典故
10。請你們愛惜自己的顏面,勝於愛惜自己的生命,顏面雖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可它不但屬於你們自己,更是屬於你們的心愛的人。
11。讓敵人雙手舉盾吧,我們雙手握矛!
《陳涉世家》
12.啊,年輕人。遍地皆是的年輕人。
13.不寫在你的臉上,你如何記得住我?
14.計算未來的人可不屑於算計過去。
15.你要相信自己高貴如神,可是千萬別把自己當人;你要認真對待生命,可是不用把生命當真。
16.這個平庸得快要發瘋的世道,道路上沒有泥濘,到處都嶄新平坦。白骨在泥濘下撐起人的腳掌,使這些苦役犯走起路來格外地平穩。給我一支起義的烏合之眾,我就可以一夜之間,燒到咸陽。
17.你沒有領教過女人吧?
18.我的聰明看不到我的愚蠢,可你的愚蠢卻嫉妒起了我的聰明。
19.兩隻眼睛湊成一對孤獨。因為左眼看不到右眼,
20.鴻雁斷了消息,家園斷了大米;野蠻我的肉體,鼓起我的勇氣;叫上我的兄弟,今天開始起義
21.晨安,世界!我卻要和你分別。
22.美好的日子有陽光普照,我和我的愛人,終將在晴朗的天底下相對而笑。
23.你是一個詩人,他是一個作家;你是我的靈魂,我是你的馬甲。
24.願你象風一樣,停止也不會腐朽了心;
願你象雲一樣,即使消失,也不是乾涸;
願你象海一樣,再大也不會迷失自己;
願你象一顆露珠,再小也擁有蒼穹。
⑤ 跪求蘇教版初中語文所有詩歌、文言文中出現典故、成語,寫出 出處、原意、含義。
●一、《次北固山下》唐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註:加框字為易錯字,下同)
▲1、名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整體賞析(課本):詩人乘舟來到北固山下,展現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壯麗景色。殘夜將盡,旭日從海中孕育而去;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已經闖入江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著自然的理趣。
3、主題:作者借寫長江的風景,表達他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
4、解釋詞語:「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作者要去的路,這里指旅途。
5、本詩的景物描寫達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詩的頷聯中的「闊」表現出一幅什麼樣的情景?
「闊」表現出了春潮上涌,江水與岸齊平的浩渺廣闊之景。既寫出了江水之勢,又寫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6、「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賞析:以小景與大景相互映襯,畫面非常精彩。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大景襯托的更加恢弘闊大。
▲7、「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賞析:(1)殘夜將盡,旭日從海中孕育而去;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已經闖入江南。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著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將景物擬人化而富有生機。(4)兩句對仗工整,形象生動。
8、「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了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點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整體賞析(課本):此詩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的命運,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賞析: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台中了。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的命運,諷喻當朝統治者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4、《赤壁》是一首懷古詠史之作,是詩人經過赤壁這個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是由什麼引發「懷古之幽情」的?
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感慨。(在那次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時光消蝕掉,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鑒定了它的確是赤壁之戰的遺物,不禁引發了「懷古之幽情」。)前兩句寫興感之由。
▲5、有人認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麼看?
不合適。原詩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的命運,諷喻當朝統治者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正是此詩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
●三、《浣溪沙》宋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名句: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2、整體賞析(課本):溪水尚可倒流,誰說人老不能煥發青春?這首詞體現出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3、主題:這首詞上闕寫景,寫清泉寺幽靜的風光和環境。下闋抒懷,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4、「山下蘭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寫出小溪流水清淺透明,又突出了蘭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長的勃勃生機。
5、詞中的對偶句是「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6、「黃雞」的本意是黃雞報曉,詩中是指:時間,時光流逝。
▲7、賞析「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這幾句詩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懷,體現出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而最後一句反用白居易「聽唱黃雞與白日」其意,更表現了他進一步自勉:雖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用不著為衰老嘆息!寫作此詞時,蘇軾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處於逆境時,但他積極地態度、豁達的胸襟、樂觀的精神卻躍然紙上。
8、展開合理的想像,說說詞的上闋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邊的蘭草剛剛生出嫩綠的芽兒。松林間的沙路,彷彿剛洗過,一塵不染,異常潔凈。蒙蒙細雨中傳來了子規清脆的鳴叫。描寫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滿生機的畫面。
9、 這首詞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也表現了作者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名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整體賞析(主題):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達得非常委婉動人。
▲3、、暗寫詩人望月,點題之筆的詩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請賞析。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凈素潔之感,使人不禁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棲鴉」三個字,朴實、簡潔、凝練,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的寂靜。「冷露無聲濕桂花」,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望月,正是全篇的點題之筆,意境深遠,耐人尋味。「冷」字既寫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境。「無聲」二字,細致的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帶給我們豐美的聯想。
▲4、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
普天之下,有誰不望月思鄉,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詩人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范圍,境界高遠;詩人在這里並不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採用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秋思落誰家?」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在煉字上,一個「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向人間似的。
5、作者是如何表達別離之情、思聚之念的?
作者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描繪特定的環境氣氛,營造出一種月圓人缺、寂靜思憶的意境,把要表達的別離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6、有人認為「桂花」一詞,有點題之妙,你同意嗎?作簡要說明。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樹,又可指傳說中的月亮上的桂樹,這就暗寫了詩人在望月,從而表現了更豐富的美的聯想。因而「桂花」有點題之妙。
▲7、《全唐詩》在收錄這首詩時將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認為哪一個更有表現力?
「落」字更有表現力,「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向人間似的。而「在」就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
8、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涼。
●五、《水調歌頭》 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整體賞析(主題):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3、這首詩上闕寫詩人飲酒問天,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轉向對人間的喜愛,下闕寫詞人問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願。
▲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 賞析:包涵著人生哲理。人月無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歡離合同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
▲5、試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嬋娟」解釋並對這兩句進行賞析。「嬋娟」,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表達了作者對離人的美好祝願。
6、「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賞析:這是詞人悵恨久別,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問,但詞人很快領悟到離別是人生無法解決的永恆主題,因而自解自嘆了。
●六、《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名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2、整體賞析:詩人如畫家設色作畫,描摹早春特有的景緻:細雨蒙蒙,春草乍生,遠看有草色,近看卻沒有。象徵大地回春的淡遠草色,遠勝過晚春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人們怎能不珍惜早春這一最美好的時光?
3、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細雨蒙蒙,春草乍生,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細看,卻又看不清有什麼顏色。以此景描寫早春再恰當不過。
▲4、「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這句詩?
寫早春之景,用「如酥」為喻,突出春雨的可貴,草因雨而綠,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綠,而是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富有生機。
5、賞析「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象徵大地回春的淡遠草色,遠勝過晚春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這句詩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就是在它的萌生階段,它正朝著極盛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6、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7、「絕勝」的意思是遠遠勝過。三四句屬議論句,將滿城煙柳與淡遠草色對比,突出早春的可愛。
●七、《西江月》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名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整體賞析(課本):這篇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圖,使人有身歷其境之感。「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兩句,通過嗅覺和聽覺來捕捉下也景物特徵,給人印象鮮明而深刻。
3、這首詞描寫的是一幅農村夏夜圖。上片寫晴,下片寫雨。「蛙聲一片」已透露出天將有雨的信息。
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採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指明月、清風驚動了喜鵲和蟬兒,使它們鳴叫起來了。「驚鵲」和「鳴蟬」兩句以動寫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5、「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賞析:通過嗅覺和聽覺來捕捉夏夜景物特徵,給人印象鮮明而深刻。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八、《秋詞》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名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整體賞析(課本):晴空鶴飛沖天的動人圖景,與由此引發的詩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創造出美妙的詩情畫意,發出了「秋日勝春朝「的感慨。
▲3、賞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自古以來文人筆下的秋天,往往是肅殺、冷清,令人傷感凄涼。而在我看來秋天遠勝初春。詩人一反常情,表達了對秋天的贊美,抒發了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情感。
4、「秋日勝春朝」的理由是什麼?
秋天天高雲淡,爽朗明快,在詩人看來更易激發靈感和激情,使人產生積極奮發,昂揚向上的精神氣概。詩中蘊含著詩人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
▲5、賞析「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鶴飛沖天」的景觀加以描繪,展現出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雲的鶴,似乎也載著詩人的一縷詩情,直沖霄漢。在詩人看來「鶴」是不屈的化身,它給於讀者的感受,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
▲6、「晴空一鶴排雲上」中的「排」字,有何妙處?
一個「排」字,「推開」的意思,寫出了孤鶴搏擊長空的豪情壯志,抒發了詩人奮發進取的豪情,這正是詩人雖遭貶謫,卻絕不消沉的頑強意志的生動體現。
7、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麼只寫沖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
借托鶴沖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九、《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1、名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整體賞析(課本):這首詩寫的是天上神話,表達的是人間悲情,寫進了天下多少痴情男女的離恨與相思!詩句中有六句用了疊字,不但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增強了全詩纏綿的情調。
3、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詞,即迢迢、皎皎、纖纖、盈盈、脈脈。疊詞的使用使這首詩質朴、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4、賞析「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隻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名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整體賞析(課本):這是一篇以景傳情的懷念友人的詩。詩人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
3、題目中「聞」的意思是(聽到),「左遷」的意思是(貶官)。
4、「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既點明了寫此詩的時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離恨傷感)的氣氛。
5、「聞道龍標過五溪」點明了朋友「左遷」地點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對朋友的同情和牽掛)之情。
6、此詩首句出現了兩個具有節令特點的景物「楊花落」「子規啼」二者的作用是什麼?「楊花落」展現了暮春之景,給人以飄零和落寞之感;「子規啼」是哀啼,這是化用了典故,抒寫離別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襯情。
▲7、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詩人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真摯而深沉的牽掛和思念。
1.「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是唐代詩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詠月名句。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作者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號東坡居士。詞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的詞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直接寫明月的詞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表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曠達胸襟的詞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道盡千載離人心願表明詩人對遠方親人美好祝願的名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一首律詩可分四聯,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的頷聯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詩中有一個對偶句,暗示時光流逝,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4.《題破山寺後禪院》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常建。詩中的「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兩句詩,寫出了禪院清幽脫俗的景緻,以及這幽景給人生的啟示。
5.唐代詩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兩句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更妙的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議論,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命運,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寫的一首詞。詞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兩句表現出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7.唐代詩人孟浩然以擅長寫田園山水詩而著稱。他的《過故人庄》中「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兩句,詩中有畫,描寫出優美寧靜的山村田園風光。
8.(南)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游山西村》中千百年來被人廣泛引用,富有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的詩句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梢,卻上心頭。」三句,把愛的至誠,情的深切,表現得淋漓盡致。
10.唐代文學家韓愈被人們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如畫家設色作畫,描繪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後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轉為議論,突出早春的可愛。
11.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雀)中用嗅覺和聽覺捕捉夏夜景物特徵,描繪豐收在望的詩句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詩中的兩組對偶句分別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和「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12.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秋詞》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寫出了秋高氣爽的獨特感受。其中「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寫出了秋天勝過春天的原因。詩中直抒贊秋胸臆的詩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勝春朝」。
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作者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兩句以春花喻冬雪,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動人,是詠雪的千古名句。詩中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是:「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表現了詩人依依惜別和無限惆悵的心情的詩句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4.《迢迢牽牛星》想像豐富,把天上的兩顆星星寫得像人間的戀人一樣,寫的是天上神話,表達的是人間悲情。「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15.曹操是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觀滄海》是一首樂府詩。本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是敘事的,這兩句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寫詩人想像中的景象,且在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
16.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鼎盛時期,涌現出眾多著名詩人,其中最負盛名的三位詩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詩人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兩句,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
17.杜甫在《登岳陽樓》中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句,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生動,被譽為描寫洞庭湖的千古絕唱。
18.《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作者沈復,清代文學家。文章以生動的筆調記述了作者兒時的一些「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
19.《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的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⑥能表明孔子自謙的句子是: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⑦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⑧在歡迎會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大家來到我校。」⑨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發,則不復也。」孔子的這些話強調了學生用心思考主動學習的重要性。⑩《論語》中有談學習態度的,也有談學習方法的。談學習態度的有: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談學習方法的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溫故而知新。
20.《三峽》選《水經注》。作者
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文章從視覺角度描寫三峽群山連綿的句子:「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三峽山高谷深的句子:「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寫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時節,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文中引用了兩句漁者的歌詞:「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1.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子》)
22.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呂氏春秋》)
23.「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有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詩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 ,綠綠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朱自清《春》)
25.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這段名言出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作者是奧斯特洛夫斯基,書中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
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啥意思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翻譯: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1、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餚,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裡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像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3、出處
唐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一、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傑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
可是入京後,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後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天寶三載(744年)離開長安時所作。
二、賞析
《行路難三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反映了詩人在思想上既不願同流合污又不願獨善一身的矛盾。
正是這種無法解決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濤使組詩氣象非凡。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又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⑦ 語文不好怎麼辦
語文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
第一,重視程度不夠。
「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日哥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用在語文學科上再恰當不過了。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覺得語文成績不容易拉開,成績好的130,成績最差也能得八九十分,所以,沒必要在語文上花精力,學與不學差距並不是很大。
所以上課不認真聽、不記筆記,平時不閱讀、不積累素材、課後不復習,也就成為了常態,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對語文不重視,成績又怎麼能好呢?分數又怎麼能高呢?
第二,學習方法不對。
一些同學幾乎沒有清晰明確的語文學習方法,有的同學用老一套「死記硬背」來應對文言文,用「生搬硬套」來面對作文,要知道經過多年的教育改革,語文的知識點變得又多又雜,考查的范圍也非常的廣,考查的靈活性也大大提升,因此,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又怎麼能學好語文呢?
第三,主動性不夠。
因為重視程度不夠,學起來才變得被動。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需要同學們自己去積累、應用,「學習永遠是自己的事情」,到了高中,語文老師僅僅是引導大家如何學習,具體的知識還需要同學們自己主動去索取。一部分同學低分的原因就是課堂聽聽課,課下從未關注過語文;要麼心血來潮學上幾天,這種一曝十寒式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大忌,語文需要的是少量多次,循序漸進,邊讀邊悟。
語文成績不好的原因已經找出來了,該怎麼辦呢?
一、要重視語文
重視語文並非簡簡單單的多學一點,而是要有條理的重視起來,下面列舉了語文值得重視的五大方面:
1、重視知識的積累。
扎實的知識功底永遠是最有效的拿分助手。積累知識要有目的性,知道要用在什麼地方;積累知識要有針對性,知道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積累知識要有廣泛性,集百家之長為我所用。
2、重視提高課堂效率。
不要錯過老師強調的重點,難點;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要記課堂筆記,課上沒聽懂,課下第一時間問老師。
3、重視錯題。
語文考試就是考查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所以,從錯題中總結經驗與教訓,通過不斷的總結歸納、整理發現,找錯題背後的出錯原因,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字詞的理解。
4、重視作文素材的積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想要作文寫得好,就要有大量的作文素材進行參考,建議整理一些高分作文,學習謀篇布局,和語言表達。
5、重視考試心態。
考試的最佳狀態就是「忘我」,只有全神貫注投入到做題中,才能由更好的發揮,因此,擁有好的考試心態答題效率會提高,答題感覺也倍爽。
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要端正,學習方法也不能輕視,方法正確就能事半功倍,那麼高中語文要提高成績該用哪些學習方法呢?
1、制定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有利於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從而增強有序性。一個好的學習計劃,不僅能讓我們的學習更加的有條理,也能很快提升學習效率。制定學習計劃是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邁進的第一步。
2、主動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會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習語文知識的初始階段。預習不是拿過課本讀一遍,而是要目的、有計劃的預習,對於高中語文來說,預習要達到了解文章層次、結構;將新舊知識相關聯;找出難點、疑點,提出問題的目的。
3、保證課堂效率
想要提高語文成績必須要有較高的課堂效率,課堂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全神貫注才能跟緊老師的思路,抓住知識重點,解答預習中遇到的疑問。只有在課堂上把老師講的內容消化吸收,才能為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打好基石出。
4、及時復習
復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課後題是復習的最好工具,當我們覺得課堂知識基本上消化的時候,就可以嘗試著做做課後題。除此之外,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好詞、好句、好段的積累與運用;要善於總結規律,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⑧ 1.總結初中語文教材中出現的典故(寫出故事內容,運用在哪些詩句中,表達了什麼
1、次北固山下
(唐)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典故】
①歸雁:源自「雁足傳書」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朝廷據此通過外交途徑把他接了回來。
【賞析】
作者見空中大雁北飛,想起鴻雁傳書的故事,表達對故鄉洛陽的思念。
2、赤 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①春深鎖二喬。
【典故】
①銅雀:即銅雀台。是曹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台,樓頂立有大銅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傳曹操消滅袁紹兄弟後,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隻。荀攸言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於是決意建銅雀台於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
【賞析】
後兩句議論,思路奇特。詩人不從正面去評論戰爭勝敗的原因,別出心裁地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的命運。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①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典故】
①
子規:又叫杜鵑,布穀鳥的別稱。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後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啼聲如「不如歸去」。這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凄苦,臆想出來的故事。
賞析】
此詩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萬千景物獨取隨風飄散的楊花和子規,即含有漂泊之感、離別之恨。
4、鷓鴣
唐)鄭 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①里啼。
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典故】
①黃陵廟:祭祀娥皇、女英的廟。黃陵,山名,一名湘山,在今湖南湘陰縣北,洞庭湖畔。相傳娥皇、女英是唐堯的兩個女兒,同嫁虞舜為妃。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趕至南方,也死於江湘之間。後人遂立祠於水側,是為黃陵廟。
【賞析】
詩的頷聯有一層濃重傷感的氛圍:瀟瀟暮雨、落紅片片。荒江、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銷腸斷的氛圍。反復吟詠,似又象遊子徵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徵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二句之妙,在於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並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韻了。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②飛快,弓如霹靂③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典故】
①八百里:據《世說新語》載,晉王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十分珍視。王濟指牛作賭注,與王愷比射,王濟獲勝,殺牛作炙。後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②的盧:一種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相傳劉備曾在荊州遭敵將追殺,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
③霹靂:指雷聲,此處比喻射箭時的弓弦聲。語出《北史·長孫晟傳》:「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
【賞析】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營造了將士們出征前群情激奮威武雄壯的氣氛。
②③「馬作的盧飛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無畏的戰斗形象:騎的盧駿馬,挾霹靂強弓,沖鋒陷陣,殺敵立功。
6、使至塞上
(唐)王 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①。
(摘自七年級下冊)
【典故】
①燕然:燕然山,即現在蒙古國境內杭愛山,代指邊防前線。《後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於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賞析】
末句意謂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後尚在前線未歸。
7、泊秦淮
(唐)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①。
(摘自八年級上冊)
【典故】
①《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歌詞極其綺艷輕盪。當年隋兵陳師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陳皇帝陳叔寶依舊沉溺聲色,終於被俘亡國。因此,《玉樹後庭花》被後人稱為「亡國之音」。
【賞析】
詩人表面上指責歌女,其實抨擊的是只顧個人肆情享樂而不顧國家安危的晚唐統治者。
8、雁門太守行
(唐)李 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①,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②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摘自八年級上冊)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戰國時荊軻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眾人送至易水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樂慷慨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②黃金台:相傳是戰國燕昭王所築,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奇才。
【賞析】
① 表現將士們無所畏懼,慷慨赴敵。
②詩人引用這個典故,既與戰爭的地點相吻合,又是對天子和將士的稱頌。
9、別雲間
(明)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摘自八年級上冊)
【典故】
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國人戴的帽子,後用為囚犯的代稱。語出《左傳》。楚人鍾儀被晉國囚禁,晉侯見了問道:「南冠而縶(zhí,拘禁)者,誰也?」官吏回答:「鄭人所獻楚囚也。」此處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賞析】
①這個典故,既點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向鍾儀那樣忠於故國的意思。
10、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 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③。
(摘自八年級下冊)
【典故】
①蓬萊文章:指漢代文學作品。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東漢中央校書處東觀,藏書很多,被稱為「道家蓬萊山」。詩中用「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
②建安骨:東漢末年,以曹操父子為首的作家,文章剛健清新,後代稱為「建安風骨」。
③弄扁舟:這里是歸隱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於江湖」(見《史記·貨殖列傳》)。
【賞析】
①②贊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
③最後兩句是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
11、漁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①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摘自八年級下冊)
【典故】
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沒有建立破敵大功。據《後漢書》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大將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於,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賞析】
抒發孤城將士壯志難酬、有家難歸的抑鬱情懷。
1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①,到鄉翻似爛柯人②。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摘自八年級下冊)
【典故】
①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西晉時,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很悲痛,一次他從嵇康的舊居路過,聽到有人在吹笛子,笛聲使他想起被殺害的好友,就以悲憤的心情寫了一篇《思舊賦》來悼念嵇康。
②爛柯人:見《述異記》。傳說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兩個兒童在那裡下棋,他就在一旁觀看。一局棋剛完,兒童對他說,「你的斧柄(柯)已經爛了。」王質回到家鄉,見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來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
【賞析】
①作者借這個典故寄託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
②作者借這個典故來比喻自己長期貶謫在外,乍回家鄉,彷彿有隔世之感。
13、無題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①此去無多路,青鳥②殷勤為探看。
(摘自八年級下冊)
【典故】
①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②青鳥:神話中的鳥,像烏鴉,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賞析】
詩的尾聯借「蓬山」指對方住處,借「青鳥」指傳遞信息的人,表達詩人的願望:有人為他們傳遞信息。
14、行路難
(唐)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①上,忽復乘舟夢日②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③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摘自九年級下冊)
【典故】
①垂釣碧溪: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
②乘舟夢日: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
③長風破浪:比喻遠大的志向得以施展。南朝宋人宗愨少年時,叔父問他的志向,他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賞析】
①②詩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機遇,自己也不見得沒有。表現了詩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③李白暗用這個典故,表示自己乘長風破萬里浪的時機一定會有的,到那時將掛起風帆直渡大海。詩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極為苦悶之時,仍然表現了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強烈的自信心。
15、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 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①。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③。
(摘自九年級下冊)
【典故】
①孫郎:指孫權。據《三國志》記載,東吳孫權曾騎馬射虎,馬為虎所傷,他以雙戟投擲,虎才退卻。
②馮唐:漢文帝時人,當時任郎中署長。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雲中郡守魏尚是抵禦匈奴的良將,因上報殺敵數字較實際多六人,被削職。馮唐向漢文帝提意見,認為處罰太重。文帝接受了馮唐的意見,派他持節去赦免魏尚,恢復其雲中郡守的職務。
③天狼:星名。《晉書·天文志》中說,狼星出現,必有外來侵略。
【賞析】
①作者以孫權自比,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②詩人以西漢名將魏尚自比,是希望朝廷重用他,讓他有機會再展宏圖,為國立功。
③末句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
⑨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哪首詩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清代龔自珍將前人的意思推進了一層,因而有了《已亥雜詩之一》中的「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名句。
此詩出自西鄉隆盛,原詩為: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本詩改編自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著名僧人月性的詩——《鏘東游題壁二首》之其二。以下為原詩:
其一
二十七年雲水身,又尋師友向三津。兒烏反哺應無日,忍別北堂垂白親。
其二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不復還。埋骨何須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拓展資料:
西鄉隆盛
(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Saigō Takamori、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原名西鄉隆永,隆盛是其父的名字。他和木戶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並稱「維新三傑」。
⑩ 出師表翻譯
白話譯文:
1,先帝創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立困弊,這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臣僚在內勤勞不懈,忠心的將士在外捨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進行報答。您應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激發志士的勇氣,不應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的譬喻,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2,宮禁中的侍衛、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不應該有所偏愛,使宮內宮外執法不同。
3,侍中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誠實、心志忠貞純潔的人,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去咨詢他們,然後施行,必能彌補缺失,集思廣益。
4,將軍向寵,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曉軍事。過去經過試用,先帝稱贊他很有才能,因此眾人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禁軍營中的事都去咨問於他,必能使軍隊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5,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論這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6,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後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7,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託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於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甲已經充足,我應當勉勵統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姦邪、興復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於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捨損益,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
8,希望陛下把討伐漢賊、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於先帝的英靈。如果不能進獻增進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謀求自強,征詢臣下的意見,考察並採納正確的言論,深思先帝的遺詔。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9,現在即將遠離,一邊寫表,一邊流淚,真不知該說些什麼。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 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此篇文章入選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