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語文 關於酈道元的《三峽》
都是靜與動結合
但是意思不同
《三峽》是水經注中的 是說明文
《早發白帝城》是一篇李白的抒情詩
是他被貶後又召回朝廷的喜悅之情的表達
Ⅱ 初中 語文 課文 《三峽》原文及翻譯
三峽七百里中,兩來岸高山連綿不源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Ⅲ 初中語文教科書里共有幾篇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第一單元
5、童趣(沈復)
第二單元
10、《論語》十則
第三單元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第四單元
20、*山市(蒲松齡)
第五單元
25、《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第六單元
30、*寓言四則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一單元
5、傷仲永(王安石)
第二單元
10、木蘭詩
第三單元
15、*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第四單元
20、口技(林嗣環)
第五單元
25、短文兩篇
誇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第六單元
30、*狼(蒲松齡)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頤)
23、核舟記(魏學洢)
24、大道之行也(《禮記》)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單元
26、三峽(酈道元)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28、觀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張岱)
30、詩四首 歸園田居(陶淵明)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登黃鶴樓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23、馬說(韓愈)
2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25、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第六單元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29、滿井游記(袁宏道)
30、詩五首 飲酒(其五)(陶淵明)
行路難(其一)(李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己亥雜詩(龔自珍)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六單元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23、隆中對(陳壽)
24、出師表(諸葛亮)
25、詞五首
望江南(溫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漁家傲(范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17、公輸 《墨子》
18、《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9、魚我所欲也 《孟子》
20、《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第六單元
21、曹劌論戰 《左傳》
22、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詩經》兩首
關睢
蒹葭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親近文學)
《古代詩詞四首》
次北固山下
題破山寺後禪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單元(金色年華)
《幼時記趣》
第三單元(民俗風情)
《中秋詠月詩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古代詩詞三首》
過故人庄
游山西村
一剪梅
第四單元(多彩四季)
《三峽》
《古代詩詞四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西江月
秋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第五單元(關注科學)
《夢溪筆談二則》
以蟲治蟲
梵天寺木塔
《論語八則》
第六單元(奇思妙想)
《古詩四首》
迢迢牽牛星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登岳陽樓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人物風采)
《趙普》
第二單元(童年趣事)
第三單元(建築藝術)
《黃鶴樓》
《於園》
第四單元(動物世界)
《古詩三首》
蟬
孤雁
鷓鴣
第五單元(信息傳播)
第六單元(詩詞拔萃)
《古代詩詞三首》
木蘭詩
觀刈麥
破陣子
《古詩二首》
黃鶴樓
歸園田居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長征組歌)
第二單元(愛國情懷)
《晏子使楚》
《古詩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過零丁洋
第三單元(至愛親情)
《人琴俱亡》
《古詩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夜雨寄北
己亥雜詩
第四單元 (江山多嬌)
《小石潭記》
《記承天寺夜遊》
《古詩三首》
望岳
錢塘湖春行
登飛來峰
第五單元(人與環境)
《治水必躬親》
第六單元(高新科技)
《古詩三首》
雁門太守行
別雲間
論詩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借物抒懷)
《竹溪記》
第二單元(道德修養)
《陋室銘》
《詩詞曲三首》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漁家傲
天凈沙·秋思
第三單元(事理說明)
《活板》
《山市》
第四單元(小說之林)
《核舟記》
第五單元(人生體驗)
《送東陽馬生序》
《古詩二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無題
第六單元(精彩演講)
《兩小兒辯日》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五單元(學會讀書五:藉助注釋學文言)
16.陳涉世家(司馬遷)
17.桃花源記(陶淵明)
18.與朱元思書(吳均)
19.捕蛇者說(柳宗元)
20.岳陽樓記(范仲淹)
21.醉翁亭記(歐陽修)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9.曹劌論戰
10.愚公移山
11.出師表
12.觀潮
19.鄒忌諷齊王納諫
20.《孟子》二章 1 2
2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2.墨池記 桃花源記
Ⅳ 初中語文課文三峽全解
初中文言文全解(語文版)——七年級上第七單元《三峽》全解
【課題】 27. 三 峽
【題解】選自《水經注》。三峽,指長江上游的瞿(qú)塘峽、巫(wū)峽和西陵峽。
【作者】酈(lì)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涿(zhuō)縣(今河北涿(zhuō)州)人。
【原文】自[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一點沒有,完全沒有]闕[quē,斷缺。現在寫作「缺」]處。重岩(yán)疊嶂[zhàng,像屏障一樣的山峰],隱[遮蔽]天蔽(bì)日。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見曦(xī)月[日月。曦,早晨的陽光,這里指太陽]。至於夏水襄(xiāng)陵[漲上山陵。襄,上。陵,大的土山],沿[yán,順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絕。或王命急宣[如有君王的命令急於傳達。宣,宣布,傳達],有時朝(zhāo)發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慶奉節東],暮到江陵[地名,在今湖北荊州],其間千二百里,雖[即使]乘奔御風[騎著快馬,駕著風。奔,這里指賓士的快馬],不以[如此,這么]疾[快]也。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綠潭[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水。素,白色。湍,急流的水。潭,深水],回清倒影[迴旋著清波,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巘,山峰]多生怪柏,懸泉[從山崖流下的像是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shù,沖盪]其間,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峻、草茂。意思是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良[確實,實在]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天剛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寒澗(jiàn)肅[山澗顯得寂靜。肅,寂靜],常有高猿[高處的猿]長嘯(xiào),屬(zhǔ)引[連續不斷。屬,連綴(zhuì),連續。引,延長]凄異,空谷傳響[空曠的山谷傳來回聲。響,回聲],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絕,斷絕,消失]。故漁者歌曰:「巴東[地名,在今重慶東部]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三峽七百里的(沿途)中,峽谷的兩岸都是山連著山,沒有一點缺口。重疊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見到日月的。
到了夏季,江水上漲,淹沒丘陵,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絕。有時遇到皇帝命令急需傳達,早上從四川的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湖北的荊州。這中間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乘御快馬疾風,也沒有這樣迅疾。在春冬季節,則有白色的急流清波迴旋,綠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之上,大多生長著奇形怪狀的松柏;懸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巒間飛速沖盪,更顯出水清山峻,草木茂盛。(這情景)給人帶來無限的情趣。
每逢到了天氣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林木、靜寂的澗谷中,常常聽到高處傳來猿猴的叫聲,凄厲異常,綿延不息。(那叫聲)在空谷中鳴盪,哀婉凄切,久久不絕。所以,打魚的人往往唱道:「巴東三峽哦,巫峽最長;聽那綿綿不息的猿猴叫聲哦,不禁淚濕衣裳。」
【內容】這篇課文是酈道元為《水經·江水》所作注釋中關於三峽的一段,但不失為一篇很好的古代寫景散文。文章先寫山勢。在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描寫其連綿不斷,概無斷闕。雖然有些誇張的意味,但確實寫出了三峽山勢的特點。再寫其高聳,「重岩疊嶂,隱天蔽日」,以致「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不僅極盡映襯,而且極盡誇張之妙。山勢雄渾高聳,給人以壯麗絢美之感。
繼寫水勢。夏水襄陵,沿泝阻絕」,寫水之盛;「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水之速。不僅如此,作者還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來烘托,更加寫出水之盛與水之速。這樣的描寫,生動而神妙,以至觸動了大詩人李白的靈感,寫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不朽詩篇。
春冬之景,則既寫「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寫「懸泉瀑布」「良多趣味」。相對於夏季而言,春冬較為平靜。作者筆到之處,不僅寫出獨特的景色,還寫出獨特的趣味;雖在紙上,而躍然心問。足見作者的匠心獨運,筆力可透紙背了。
課文最後一段寫「晴初霜旦」的氣氛,那是三峽所獨有的。若非三峽,豈有「林寒澗肅」之景?若非三峽,豈有「高猿長嘯」的「哀轉久絕」?作者縈繞襟懷的情愫,溶注在自然之美中;自然之美又與作者的情愫和諧一致,從而寫出情景交融的一筆。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確乎如此。
【主題】課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
【寫法】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是這篇課文的最主要的寫作特點。從自然形成的角度來看,三峽是離不開山水的,因此突出其山水,是不言而喻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變化穿插其間,這就不能寫一時一處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變化中展現三峽奇異詭譎的美景,寓靜態於動態之中,動靜結合,寫出三峽的整體的富於動感的景色,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沒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寫不出三峽的美景的。
【作業】一、課文寫出了三峽景物的哪些特點?試找出相關語句加以說明。
此題意在使學生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能領悟作者描述的三峽景物的特點。
先寫山高峽深,連綿不斷。「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是寫兩岸山峰連綿不斷。「重岩疊嶂,隱天蔽日」是寫山高峽深。
次寫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是說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復王命,順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騎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這種對比烘托,使我們更能想像到那速度是多麼快。
再寫春冬之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綠潭」是春冬江流的影態,不像夏日奔騰渾濁,自然「回清倒影」,「絕巘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雖是春冬之時,也一派生機,所以「良多趣味」。
最後是寫「晴初霜旦」的特殊景觀,其時「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從山水到猿啼,寫出了三峽特有的風貌,文字准確而簡約。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1.沿泝阻絕 溯:逆流向上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疾:速度快
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白色
4.每至晴初霜旦 旦:早晨
5.哀轉久絕 絕:消失
Ⅳ 初中語文巜三峽》描寫四季的詞語
夏水襄陵,沿泝阻絕。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
Ⅵ 初中語文教科書里共有幾篇文言文拜託各位了 3Q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第一單元 5、童趣(沈復) 第二單元 10、《論語》十則 第三單元 15、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第四單元 20、*山市(蒲松齡) 第五單元 25、《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第六單元 30、*寓言四則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一單元 5、傷仲永(王安石) 第二單元 10、木蘭詩 第三單元 15、*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第四單元 20、口技(林嗣環) 第五單元 25、短文兩篇 誇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第六單元 30、*狼(蒲松齡)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21、桃花源記(陶淵明)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頤) 23、核舟記(魏學洢) 24、大道之行也(《禮記》) 25、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單元 26、三峽(酈道元) 27、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28、觀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張岱) 30、詩四首 歸園田居(陶淵明)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登黃鶴樓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21、與朱元思書(吳均)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23、馬說(韓愈) 2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25、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第六單元 26、小石潭記(柳宗元) 27、岳陽樓記(范仲淹) 28、醉翁亭記(歐陽修) 29、滿井游記(袁宏道) 30、詩五首 飲酒(其五)(陶淵明) 行路難(其一)(李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己亥雜詩(龔自珍)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六單元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23、隆中對(陳壽) 24、出師表(諸葛亮) 25、詞五首 望江南(溫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漁家傲(范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五單元 17、公輸 《墨子》 18、《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9、魚我所欲也 《孟子》 20、《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第六單元 21、曹劌論戰 《左傳》 22、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詩經》兩首 關睢 蒹葭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親近文學) 《古代詩詞四首》 次北固山下 題破山寺後禪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單元(金色年華) 《幼時記趣》 第三單元(民俗風情) 《中秋詠月詩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古代詩詞三首》 過故人庄 游山西村 一剪梅 第四單元(多彩四季) 《三峽》 《古代詩詞四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西江月 秋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第五單元(關注科學) 《夢溪筆談二則》 以蟲治蟲 梵天寺木塔 《論語八則》 第六單元(奇思妙想) 《古詩四首》 迢迢牽牛星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登岳陽樓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人物風采) 《趙普》 第二單元(童年趣事) 第三單元(建築藝術) 《黃鶴樓》 《於園》 第四單元(動物世界) 《古詩三首》 蟬 孤雁 鷓鴣 第五單元(信息傳播) 第六單元(詩詞拔萃) 《古代詩詞三首》 木蘭詩 觀刈麥 破陣子 《古詩二首》 黃鶴樓 歸園田居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長征組歌) 第二單元(愛國情懷) 《晏子使楚》 《古詩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過零丁洋 第三單元(至愛親情) 《人琴俱亡》 《古詩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夜雨寄北 己亥雜詩 第四單元 (江山多嬌) 《小石潭記》 《記承天寺夜遊》 《古詩三首》 望岳 錢塘湖春行 登飛來峰 第五單元(人與環境) 《治水必躬親》 第六單元(高新科技) 《古詩三首》 雁門太守行 別雲間 論詩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第一單元(借物抒懷) 《竹溪記》 第二單元(道德修養) 《陋室銘》 《詩詞曲三首》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漁家傲 天凈沙·秋思 第三單元(事理說明) 《活板》 《山市》 第四單元(小說之林) 《核舟記》 第五單元(人生體驗) 《送東陽馬生序》 《古詩二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無題 第六單元(精彩演講) 《兩小兒辯日》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上冊文言文目錄 第五單元(學會讀書五:藉助注釋學文言) 16.陳涉世家(司馬遷) 17.桃花源記(陶淵明) 18.與朱元思書(吳均) 19.捕蛇者說(柳宗元) 20.岳陽樓記(范仲淹) 21.醉翁亭記(歐陽修)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下冊文言文目錄 9.曹劌論戰 10.愚公移山 11.出師表 12.觀潮 19.鄒忌諷齊王納諫 20.《孟子》二章 1 2 2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2.墨池記 桃花源記
Ⅶ 初中生語文課後習題。《三峽》原文中一段關於西陵峽的文字。
1解釋括弧中的字
1.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
答:東:東方,東面,方位詞.
2.(悉)以版臨懼相戒
答:悉:悉數權,都
3.(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
答:始:開始,方始.
4.彌習(彌)佳
答:彌:愈,越.本句的意思愈玩習欣賞,則愈覺景物奇佳.
2.及余來踐躋此境,中「余」是誰?
答:余:我,在這里指作者袁山松
3.選段中引用《宜都記》作者袁山松的話,直接抒發了親臨此境的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可用文中哪兩字來概括?
答:用欣然兩個字來概括,可是文中體現的卻是秀和奇.本應該用秀奇兩字的,這個問題問的有毛病.悉始這兩個字呢也是符合的,尤其是直接抒發了親臨此境的思想感情更能體現出來悉始二字,所以下面給你三個項你自己選.
A.秀奇:符合正篇的內容.
B.欣然:符合看到此景時的感覺.
C.悉始:符合從聽說到見到以後的整體感覺.
Ⅷ 哪一篇課文適合上公開課初中語文老師進來幫幫我,
我覺得《空城計》好!因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且能與大量閱讀掛鉤!
關鍵是看你自己的喜好!其實哪一篇用心了都會很好的!
祝你成功啊,親!
Ⅸ 初中語文題(關於三峽的)
遊客們朋友們請看,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三峽第一個峽谷,瞿塘峽了。瞿塘峽西起白帝城,東到大溪鎮。這是峽谷入口處,大家可以看到在這里兩面隔江對峙的絕壁,組成了一道天造地設的大門,這就是夔門。夔門自古以來就有「天下雄」的美稱。過了夔門,我們就進入了瞿塘峽。瞿塘峽雖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兩岸的風景名勝卻非常的多。像,風箱峽、石棧道等等。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風箱峽。大家請看前面那個黃褐色的峭壁,上面有一道裂縫,裂縫上放著幾個好似風箱的東西,風箱峽便由此得名。那麼那些酷似風箱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原來竟是古代的棺木。據考證,那些懸棺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至於古人是怎樣把這么重的棺木掛上懸崖,至今仍是一個謎。
遊玩了短暫的瞿塘峽之後呢,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巫峽。巫峽橫跨重慶湖北兩地。從重慶巫山縣的大寧河口一直延綿到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全長有45公里,是三峽中最完整的一個峽,因此也被稱之為「大峽」。巫峽兩岸的群峰以12峰為奇。而其中最俏麗者為神女峰了。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在神女峰的腳下。請大家抬頭看,在群山的峰頂旁有一人形石柱,大家看那像不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在深情地俯視著長江呢?而關於她的來歷也有一段感人的傳說。很久以前,一個漁夫出江大魚,不幸遇到暴雨,最終船毀人亡。而他的妻子每天都會來到峰頂守望,盼望著丈夫的歸來,可是很多年過去了,丈夫始終沒有回來,妻子則一直在那等待著,直到今天。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千百年來廣為傳頌,神女峰也因此成為了夫妻間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美好象徵。現在呢,我們的船也已駛出了巫峽,大家有沒有覺得江面頓時開闊了不少呢?而前面丘陵連綿,溝壑縱橫的就是著名的香溪寬谷了。這就是古代大美女王昭君的家鄉了。相傳,昭君出塞之前,曾回鄉探親,船經過香溪時,她想在香溪中洗臉,可一不小心將脖子上的項鏈弄丟了,珠寶撒落在香溪中,從此,小溪就變得清澈見底,芳香四溢。人們就稱這條小溪為「香溪」。除了昭君,這里還孕育了我國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如今這里又出現了一位「名人」,那就是曾轟動世界的神農架野人。
真巧今晚我的作業都有這一條=_=。。。
大千世界 無所不有。。
Ⅹ 初中語文:《三峽》中的「有時朝發白帝」的「有時」是什麼意思
這時。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