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實詞

初中語文實詞

發布時間:2020-12-19 11:34:23

⑴ 初中文言文實詞、虛詞、句式總結,整理

1.居
①停留
②在某種地位
③居住
④坐
2.亡
①失去
②通 無
③死亡
④逃
3.絕
①極點
②停止
③非常
④隔絕
4.故
①特地
②久
③所以
④原因
5.誠
①誠心
②果真
③確實
6.易
①容易
②交換
③改變
7.顧
①看
②拜訪
③反而
8.舉
①舉起
②發動
③全
④提出
⑤推薦
9.去
①離開
②距離
10.當
①抵擋
②距離
11.益
①增加
②更加
③漸漸
④好處
12.會
①會合
②時機
③恰好
13.兵
①兵器
②軍隊
③戰爭
14.度
①揣度
②越過
15.方
①方圓
②剛
16.極
①極點
②盡
17.達
①到
②得志
18.業
①事業
②職業
③學業
19.意
①心意
②神情
20.道
①道義
②說
③道路
④方法

具體例句:(只想到這么多)
2.亡
①失去---大道以多岐亡羊(中山狼傳)
②通 無---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丷丷)
③死亡---餒不得食,亦終必亡而已(丷丷)
④逃---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3.絕
①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②停止---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三峽)
③非常---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④隔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4.故
①特地--公子往,請數之,朱亥故不復謝(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久
③所以---故木受繩則直
④原因---既克,公文其故(曹劌論戰)
5.誠
①誠心---帝感其誠,命誇娥式二子負二山(愚公移山)
②果真---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③確實---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6.易
①容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滕王閣記)
②交換---使人遣趙王書,願以十五城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改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察今)
7.顧
①看---君臣相顧,泣下沾襟
②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③反而---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8.舉
①舉起---肩舉驢上,引避道左(中山狼傳)
②發動---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陳涉世家)
③全
④提出---舉類邇而見義遠(屈原列傳)
⑤推薦---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先寫到這里,555.。。翻書翻死了呢
這樣回答是對的吧,不然,我白翻書了!!!

9.去
①離開---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賣油翁)
②距離---去村四里有森林(馮婉貞)
10.當
①抵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赤壁之戰)
②距離

13.兵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倫)
②軍隊---可汗大點兵(木蘭詩)
③戰爭---兵旱相乘(乘:交加),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14.度
①揣度---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②越過---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20.道
①道義---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②說---何可勝道也哉?(游褒禪山記)
③道路---會天下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④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有些真的找不到,幫不上了

哈哈,這兩天被我翻出來了!!!
1.居
①停留---不可久居(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②在某種地位---佛印居右(核舟記)
③居住---自吾氏三世居是鄉(捕蛇者說)
④坐---令女居其上(西門豹治鄴)

10.當
①抵擋---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②距離

11.益
①增加---有所廣益《出師表》
②更加---君之疾在肌膚,不治將益深||香遠益清《愛蓮說》
③漸漸---益習其怕,又近出前後(習:熟悉,習慣)
④好處---滿招損,謙得益

15.方
①方圓---今齊地方千里,有二十城(地方:古今異意)
②剛---時予方以討賊督師桂林(【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6.極
①極點---屋極有窗以達氣
②盡---何使我至於此極也!(孟子·梁惠王上)

17.達
①到---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列子·湯問)
②得志

18.業
①事業---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②職業---捕魚為業(桃花源記)||以是為業(賣柑者言)
③學業---術業有專攻(師說)

19.意
①心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②神情---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齋志異·狼三則)

初中語文知識點歸納。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初中語文知識點
積累及運用
識記字音  識記字形  標點符號  正確使用實詞、虛詞   正確使用熟語  辨析修改病句  語句表述  壓縮語段  仿用、選用、變換句式  簡明、連貫、得體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語法知識 
 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識記文學常識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文言文閱讀
文言詞語  文言句式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理解、翻譯文言語句 
 古詩詞閱讀
古詩閱讀  古詞閱讀 
 現代文閱讀
說明文閱讀  議論文閱讀  記敘文閱讀 
 語文綜合性學習
設計語文綜合性活動  提取及概括信息 
 課文理解
積累及運用
初中語文積累及運用知識點總結:積累及運用知識點是初中學習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識記字音、識記字形、標點符號、正確使用實詞、虛詞 、正確使用熟語、辨析修改病句、語句表述、壓縮語段、仿用、選用、變換句式、簡明、連貫、得體、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語法知識、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的理解和分析。
識記字音
同音字   多音字   形聲字   易誤讀的字  
識記字形:音近(同)字   形近字    音相近字   形相近字 
標點符號:重點是句號、分號、問號、感嘆號、冒號、引號、破折號、省略號等。題型有選擇題、改錯題、斷句題、添加題等。
正確使用實詞、虛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
正確使用熟語:成語   慣用語   諺語   格言   歇後語   詞語運用   詞語的語境義 
辨析修改病句:辨析病句:1、 語感審讀法。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 2、緊縮法。去掉句子的枝葉部分(定、狀、補)緊縮出主幹,看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幹無問題,再檢查枝葉部分;3、造句類比法。仿照原句的結構造日常用的句子,經過比較,有無問題便清楚了;4、邏輯意義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即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法考慮是否得當,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系是否合適。
修改可以歸納為字訣:增(成分殘缺的)刪(多餘的)換(用詞不當的)移(語序不當的)。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變句子的本意。尤其應注意,能調整語序就不增刪,能改一處的,決不改動兩處,改病句也應簡要、高效。
語句表述:情景式擴展   續寫式擴展   寫作廣告詞   過渡語   其它創新題   寫作導游詞 
壓縮語段:消息類壓縮   說明類壓縮   描述類壓縮   議論類壓縮   圖文轉換   語句語段賞析   語句語段賞析概括   語言運用
消息類壓縮知識點總結:消息是一種常見的新聞體裁,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四部分。其常見的結構形式是「倒金字塔」式,即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開頭。其中,導語部分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地概述消息的核心內容或事實的主要部分,給讀者一個輪廓;主體部分則描述消息的主幹和枝節部分,具體交代事件的始末(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為充實消息內容,深化主題,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交代人物、歷史地理、知識背景等材料,對此,在壓縮時常舍棄。
說明類壓縮知識點總結:對說明類的語段進行壓縮時,要注意:①抓住說明的中心及其特點;② 一般不使用修辭、舉例等語句;③ 注意表述的嚴密、清晰、連貫。
描述類壓縮知識點總結:要關注材料所描述的主體、描寫的方法和手段。要注意:①描述的要素和對象;②忽視景物描寫,景物描寫只是用來渲染氣氛或襯託人物,但許多不是文段的中心,所以要忍痛割愛。
議論類壓縮知識點總結:要注意:①抓中心句、過渡句;②內容要全面,特別要注意一些關聯詞,如「然而」「另一方面」「又」「其次」等。
圖文轉換知識點總結:圖文轉換題要求考生根據圖表中的有關內容,分析有關材料,辨別或挖掘某些隱含性的信息,或對材料進行綜合性評價。解答圖表題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整體閱讀;2、重視數據變化;3、注意圖表細節,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圖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題要求;5、簡要歸納概括。
語句語段賞析知識點總結: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語句語段賞析概括知識點總結:學會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分析。復習提示:1、抓住語言風格進行賞析;2、抓住修辭手法進行賞析;3、抓住詞語的表達效果進行賞析;4、抓住寫作手法進行賞析;5、抓住人物形象進行賞析。
語文語言運用知識點總結:語言運用部分的題型是變化多樣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同學們掌握其中的方法和要領,只要同學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多觀察生活,多積累,多運用,多練習,加強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就能提高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就能讓語文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贏得中考。
仿用、選用、變換句式:仿寫句子   選用句式   變換句式   語序排列  
變換句式知識點總結:根據既定的表達目的而變換句子的表述形式。句式變換只是變換句子的表現形式,決不要誤以為是變換句意。句式變換的主要類型有:肯定句與否定句,主動句與被動句,長句與短句,單句與復句等。
語序排列知識點總結:排列語序題主要考查語言的連貫,是很好的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的訓練方式。基本要求是連綴句子。將思想表達清楚,不亂不澀,考慮好前後的貫通和銜接的緊密。考查的題型主要有:①選擇題;②要求把在一定語言環境中打亂順序的一組句子重新排序;③給出一組打亂順序的句子,讓考生自主排序。
簡明、連貫、得體:簡明   連貫   得體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修辭運用   寫作對聯  
語文修辭運用知識點總結:修辭多在運用中考查,經常和閱讀、仿寫、句子的考查結合在一起。學習重點是在理解作用的基礎上理解其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作用。一般需要我們掌握的修辭方法有8種,即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復、對偶、設問和反問。
語文寫作對聯知識點總結: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語法知識:單句   復句   詞類 句子成分   短語  
語文單句知識點總結:是由短語或單個的詞構成的句子。
復句知識點總結: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聯系,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稱為復句。
初中語文詞類 句子成分知識點總結: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構成。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謂語用來說明、陳述主語,經常由動詞、形容詞充當,一般表示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賓語在謂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定語是名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狀態、數量、所屬等;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語文短語知識點總結: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片語合起來構成的(也稱片語)。根據短語包含詞語的多少可以把短語分為簡單短語和復雜短語。還可以從結構和功能這兩個角度對短語進行分類,因此就有短語的結構類型和功能類別。從結構上劃分短語指的是:根據短語內部兩個詞的語法結構關系劃分短語,可以分為16種結構類型。即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補充短語、後補短語、並列短語、聯合短語、連謂短語等。
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知識點總結: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知識點是初中學習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識記文學常識、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的理解和分析。
識記文學常識: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和代表作   文學體裁常識   文學常識   名著賞讀  
初中語文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時代和代表作知識點總結:考點梳理:各個朝代、各個時期重要作家及作品;文體知識及文化常識;文學典型形象的主要特徵。2、預測分析:淡化對文體常識的考查,加大對課文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考查,加大對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常識的考查。考查內容由單一變為綜合,由機械記憶到靈活運用。從題型來看,以選擇題為主,輔以填空等。
初中語文文學體裁常識知識點總結: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類別。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知識點總結:掌握一定的文學常識,不僅有利於閱讀,也有利於交際。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試題常涉及這樣一些內容:①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和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②了解現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學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③了解現行教材涉及的文學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國別及代表作;④了解現行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學典型;⑤現行教材有關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識等。文學常識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對教材涉及到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況,考查內容主要來自於學生所學教材。
初中語文名著賞讀知識點總結:通常考查學生對名著的識記、理解、鑒賞能力。常見的考點有:名著的作者(國別或朝代)、故事情節、相關人物、學生的閱讀感受等。《語文課程標准》推薦的10部書為: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西遊記》、《水滸傳》、《駱駝祥子》、《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名人傳》、《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默寫名句名篇   背誦積累 
初中語文默寫名句名篇知識點總結:古詩文名句默寫是中考語文命題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在古詩文名句默寫方面涉及到的考點有:①默寫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名句;②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默寫課標規定的古詩文;③背誦默寫教材中的經典課文或精彩段落;④記誦比較熟悉的課外古詩文名句。考查的內容是課標規定的古詩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為課內篇目。
文言文閱讀
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知識點總結:文言文閱讀知識點是初中學習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文言詞語、文言句式、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理解、翻譯文言語句、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的理解和分析。
文言詞語:文言文實詞   文言文虛詞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  
語文文言文實詞知識點總結: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章中的含義。考查范圍有名詞、形容詞、動詞、數詞和量詞。考查內容包括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
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知識點總結: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於、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初中語文古今異義知識點總結:現代漢語由古代漢語發展而來,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有些詞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形成古今異義的現象。古今異義詞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詞義擴大。(2)詞義縮小。(3)詞義轉移。(4)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等。
初中語文一詞多義知識點總結:所謂「一詞多義」,就是指一個詞既有本義,又有引申義,甚至有幾個引申義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
初中語文特殊句式知識點總結:判斷句。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式,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二、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個詞或某個成分的現象,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主要有:(1)省略主語;(2)省略謂語或省略動詞;(3)省略賓語;(4)省略介詞;(5)省略量詞。另外:文言文中數詞後常省略量詞。三、倒裝句。主要有四種:(1)主謂倒裝;(2)賓語前置;(3)定語後置;(4)介賓結構後置。四、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於」「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五、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構有:「不亦……乎」 「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
理解、翻譯文言語句:理解文言語句   翻譯文言語句   分析寓意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歸納   概括   分析 
古詩詞閱讀 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知識點總結:古詩詞閱讀知識點是初中學習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古詩閱讀、古詞閱讀、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的理解和分析。
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知識點總結:現代文閱讀知識點是初中學習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記敘文閱讀、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的理解和分析。
說明文閱讀:說明文閱讀   應用文閱讀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知識點總結:說明文選材大多數是前沿科技、生態視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文明傳承等,注重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時代性。說明文的對象幾乎是必考點,也是易得分點,在復習時注意准確把握和准確概括。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語言也是必考點,主要考點在修飾限製成分上,如對時間、空間、程度、范圍、數量、頻率等方面的准確界定上。說明方法及其作用也是考試重點,習慣的考查方式是:運用了某種說明方法,將說明對象的某種特徵說明的如何如何。
初中語文應用文閱讀知識點總結:應用文的相關內容也是中考語文的主要考點之一。應用文就是應用於社會公私事務的文字。應用文多是日常應用的,如電報、書信、合同、訴狀、計劃、總結、通知、啟事、章程、日記等。應用文的語言結構多有一定的程式,尤其是公文,不允許個人自己創造一套,這是因為辦事要迅速統一,必須共同遵守一種程式。應用文的內容要簡明扼要,真實准確。應用文的語言要簡潔明快,不必多加修飾。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報等應用文已逐漸淡出,中考中也幾乎不再出現,電子郵件、論壇帖子等新型應用文體受到命題者的關注。在應用文的考查形式上,常見的題型有應用文格式指錯、應用文修改、應用文寫作等。
議論文閱讀:
議論文閱讀 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知識點總結:議論文復習備考應注意的是:(1)依據作者的感情傾向、見解主張,准確找到論點;(2)依據文章脈絡,弄清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間的關系;(3)體會品味語境語言,理解運用常見的論證方法;(4)把握開放尺度,聯系實際,辯證分析。在議論文的復習中,重要的考查點有:一是論點。議論文的論點是作者的主張,從句子形式上看,往往是一個判斷句。論點提出的位置不一。二是論證方法。需要我們掌握的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三是對文中重要詞語、句子的理解。詞語要結合原意理解文中的語境意;句子一般需要把抽象的、概括的語句形象化、具體化。四是文章思路。復習重點是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理清這些,也就理清了思路。五是開放性試題。解答這類試題,緊扣文章是基礎,把意思清楚、准確、流暢地表達出來是關鍵。
  記敘文閱讀:記敘文閱讀   現代詩歌閱讀 
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知識點總結:記敘文的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點,考查的題型多,考點多,根據中考的命題趨勢,下面的幾大考點將成為今後中考的主菜單。考點一:敘事線索。了解敘事線索的幾種類型:①人物線索; ②物品線索;③感情線索;④事件線索;⑤時間線索。考點二:表達方式的考查。了解表達方式的幾種類型: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考點三:表現手法。掌握幾種重要表現手法的作用。如:襯托(側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考點四:含義作用題型。包括:①了解人稱的作用,再根據具體內容答題;②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的作用;③對具體句子的品析;④記敘文中議論句段的作用;⑤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考點五:結構層次。包括:①劃分段落層次的方法;②概括層意的方法,具體為摘句法、概括法和疊加法。考點六:內容及中心的概括。掌握概括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考點七:語言賞析。了解用詞之美;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申意、雙關義。考點八:結構和思路。要注意題目中有限制和提示作用的信息。考點九:標題考查。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考點十:知識拓展題。人物事件拓展;主旨拓展;聯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等。
初中語文現代詩歌閱讀知識點總結:1.鑒賞現當代詩歌知識儲備。(1)主題:是指詩人通過豐富的鄉下,用精粹的語言創造清新的意境,集中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揭示社會生活深廣的蘊涵,以及表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2)意境:是指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所達到的境界,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它是詩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它可以啟迪人們聯想,使人讀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獲得美的享受。(3)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確切地說,詩歌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裡和心中的世界的。詩人總是戴著感情的有色眼鏡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淺不等的各種色彩。詩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組成詩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4)詩歌的抒情方式和表現技巧: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敘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寓情於景等。表現技巧有對比、誇張、襯托、反復、比喻、排比、象徵、抑揚、虛實結合等。2、詩歌閱讀方法。(1)掌握詩歌特點: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和諧的音樂性;(2)了解時代背景、作者情況;(3)展開想像:詩歌的跳躍性要藉助想像補充;(4)推敲詞句:用詞造句的凝練、准確、抒情關鍵詞語的表達作用;(5)品味音韻:韻律美節奏美;(6)體會意象。
語文綜合性學習
初中語文語文綜合性學習知識點總結:語文綜合性學習知識點是初中學習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設計語文綜合性活動、提取及概括信息、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的理解和分析。
設計語文綜合性活動:
設計語文綜合性活動 初中語文設計語文綜合性活動知識點總結: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標准》積極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考查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綜合性學習題的主要特點是聯系學生實際,真實性強,且地方特點明顯,鄉土氣息濃郁,內容涉及學習交流、推廣普通話、采訪、寫公益廣告、設計欄目、提建議等,與語言的實際運用相比,內容更加豐富,覆蓋面更廣,綜合性更強。 考試命題上的特點是:①在內容上注重對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學習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機地擴展考生自我表達的答題空間;②在試題的呈現方式上以獨立的綜合性學習考試板塊出現,題內所需的學科間知識的綜合交叉比較充分;③題干設置的文字量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較親切,注意拉近與考生的距離,具有一定的審題難度;④在評價上關注考生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考生的語言表述、對跨學科知識的整合以及各種思維能力的綜合運用都是重要的采分點。試題的類型有單一式和綜合式兩種。要解答好綜合性學習試題,必須做到:1、善於運用積累,有效調用知識。2、仔細揣摩題意,提煉答題信息。3、發散多種思維,合理展開想像。
提取及概括信息:
提取信息   概括信息   口語交際語言運用   課外文化積累
初中語文提取信息知識點總結:信息提取題是中考出題的熱點。常見的考點:1.從體裁特點看,有常見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新聞信息等的提取;2.從材料特點看,有文字信息、圖片信息及數據資料信息等的提取,大多是教材之外的一些國內外關注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話題;3.從提取內容看,有主要內容、中心意思、文段要旨、人物事物特點、故事情節及言外之意等方面的提取;4.從表述要求看,多是主觀表述題,具體有直接提取中心句、下定義、擬標題、一句話新聞、為新聞寫導語、寫總領句和總結句、用詞語概括、用對聯形式概括等。
初中語文概括信息知識點總結:語言概括題,主要是指從一則或數則篇幅簡短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題干要求的內容,運用簡潔准確的語言把它們精要地表達出來的題型。從考查的內容看,其類別主要有:①壓縮新聞。②歸納事物的特徵或成因。③提取有關信息。④提煉觀點、論據。⑤擬寫標題。
初中語文口語交際語言運用知識點總結:1、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2、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3、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4、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課文理解
 初中語文課文理解知識點總結:課文理解知識點是初中學習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課文理解、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的理解和分析。

⑶ 課外閱讀初中語文一本通附錄一初中常考文言實詞及用法舉例的文言句子意思翻譯

考試說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內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容、而、以、於、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並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6、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⑷ 初中語文文言文重點實詞以及解釋,從7上到9下每篇都要

初中語文總復習文體知識歸類
2008-06-17 13:20
1 記敘文文體知識要點
(1) 以記敘文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語言特點,生動,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就是記敘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這些材料來表的.因而記敘文的材料必須為中心思想服務,做到中心明確,集中.
(3) 記敘文的順序主要有幾種: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記敘.
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到文章的開頭寫,然後再按時間順序寫事件的經過.
插敘:在記敘過程中,有時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然後再按著記敘原來的事情.
(4) 記敘文中的詳略安排應該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應該詳寫;與中心有關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應該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應該舍棄.這樣,才能使記敘的中心集中,鮮明,突出.
(5) 記敘文的樣式常見有:對現實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跡作具體報道的通訊.用文字語言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寫.記敘山川景物,旅途見聞為主的游記. 追憶本人或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回憶錄,傳記,訪問記等.它們共同特點是:所寫內容必須真實,不容許隨意誇大或縮小事實,更不能編造虛構,即要有真實性;對所寫的內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鮮明,構思精巧
(6) 特寫是報告文學的一種樣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致地加以描述.
(7) 傳記一般分兩類:一類記敘自己的生平;一類記敘他人的生平。傳記的主要特點是實錄,要求實事求是,不允許虛構誇張。傳記在表達上以記敘為主,也可以適當插入議論,描寫。傳記記敘的順序一般以時間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區別在於人物故事只要具體寫出人物的某個事件或某幾件事就行了。小傳則要求寫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經歷等。人物自傳的繁簡區別在於自傳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不同寫法,可以寫自己全部經歷,也可以寫自己某個時期的經歷。

2 說明文文體知識要點
(1)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說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稱為說明文。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平實,簡潔。
(2)說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徵。所謂特徵就是事物間相互區別的標志。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有總說後分說,先主要後次要,先原因後結果,由現象到本質,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作解釋,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用數字,列圖表。
(5)說明文按說明對象和內容分有:說明實體事物和說明抽象事理兩大類。說明文按寫作方法和表達方式分有: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6)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的區別在於: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朴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科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這類說明文通常稱知識小品或科學小品。
(7)說明文的描寫和記敘文中的描寫區別:a 目的不同:記敘文中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感,」;說明文的描寫是為了「使人有所知」。b 記敘文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種描寫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說明文的描寫則只能在說明事物的過程中,藉助某鍾形象化的手法,對事物的特徵作一些必要的描繪,主要是起到使說明的事物特徵更具體,更形象。c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以發揮藝術想像,可以誇張,渲染,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在務真求實的前提下進行語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動,又真實可信。

3 議論文文體的知識要點
(1)生活中少不了議論,講道理,發表意見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2)議論總要提出看法或主張,這種看法或主張就是論點,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就為論據,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即為論證過程。
(3)用以證明論點的材料有兩大類:事實材料(事實論據)即確鑿的事例;史實;統計數字等。理論材料(道理論據)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學原理;自然定律;馬列毛澤東思想。
(4)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議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方式:立論,駁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駁論就是批駁錯誤的觀點。
(5)一事一議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借事發表議論,就事說明道理。而從「事」到議。又必須理出並把握兩者的聯系點,才可順理成章地展開議論,這事「一事一議」的關鍵。
(6)議論文常見的有幾種樣式:社論,評論,學術論文,專題討論,雜感,隨筆以及側重1於議論性的講演詞,書信等。在以上樣式中,有理論性較強的,有文藝性較強的。

4 小說 散文 戲劇 詩歌的知識要點
(1)就文章的樣式(體裁)分,有小說,散文,戲劇,詩歌並列的四種文學樣式。
(2)小說以塑造人物現象為中心,通過具體的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環境稱為小說的三要素。
(3)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 ,主要有:外貌,行動,語言,心理描寫。
(4)小說中的「我」並非作者自己,一般是由作者虛構的。並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人物現象。(5)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描寫的作用是小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烘託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推動情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6)由人物的相互關系而產生的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構成小說的情節,而連貫這一過程就是小說的線索。
(7)小說中的情節線索對生活矛盾的揭示,對人物性格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
(8)詩歌的語言特點:凝練。所謂凝練,就是用精練而優美的語言,表現盡可能豐富的思想感情。
(9)詩歌的押韻,韻腳:詩句的末一個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就為押韻;句末押韻的字就稱為韻腳。
(10)詞是古代韻文的一種形式,每一種詞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調子,可以唱;詞的句式有長有短,因而又叫長短句。詞有上下闋之分。
(11)散文的特徵;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記人,敘事,也可以寫景,狀物。散文中無論 抒情還是議論,都必須以所記敘或描寫的人,事,景,物為依託。記敘,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的記敘,描寫的深化。散文中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幾種表達方式常常是綜合運用的。
(12)戲劇是一種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綜合藝術,它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戲劇包括話劇,歌劇,舞劇等。
(13)供演出用的劇本,即戲劇作品。主要特點:有尖銳的矛盾沖突,在矛盾沖突中推動劇情發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場景,情節高度集中,矛盾沖突要在短暫的時間內,不多的場次中反映出來;人物語言要求個性化,行動化,口語化。
(14)劇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據和基礎,是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由於演出的需要,劇本里有一些說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說明」又稱「舞台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舞台說明有助於人物性格的刻畫,故事情節的展開。

5 童話 寓言 民間故事 神話知識要點
(1)童話 寓言都通過豐富的想像,採用誇張,擬人等表現手法,塑造種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兩者不同點是童話更富於幻想,故事大都神奇曲折,語言生動淺顯,富有兒童情趣。寓言則把深刻的道理寄託在簡短的故事裡面,語言簡朴明快,藉此喻彼,借小喻大,一般都含有諷刺或勸戒的教育意義。
(2)民間故事是一種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口頭文學作品。由於它反映勞動人民的要求和願望,所以就廣泛地流傳在人民群眾之中。民間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語言口語化,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
(3)神話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它藉助想像來表達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6 新聞通訊的知識要點
(1)新聞和通信都是報道最近發生的新鮮而重要的信息,要求真實,及時。不同點:新聞比較簡短,通信比較詳盡。新聞以記敘為主,讓事實本身說話,一般不作描寫,議論,抒情等。通信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往往綜和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新聞的語言簡明扼要,一般不展開情節,通信則要求具體生動,它往往根據表達的需要,對人,事作多方面的或全過程的具體報道。
(2)新聞的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三部分。標題通常是新聞內容的提要。導語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體則是介紹有關情況或進一步突出中心。
(3)新聞一般應交代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 經過 結果,(符號記敘文的六要素)
(4)新聞的標題有時不只一個,有正題(展示主要事實和中心思想);引題(交代情況,烘托氣氛);副題(對正題作補充說明)

7 書信有關知識要點
(1)日常書信一般有六個部分:稱謂,問候,正文,祝頌,具名,日期。
(2)稱謂應頂格寫,單獨一行,後面加上冒號。問候語是禮貌用語,應在稱謂的下一行,空兩格。
(3)祝頌語分兩截,前一截連接正文,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後一截必須另起一行,頂格寫,以示尊重。
(4)具名的位置,應在祝頌語後一截的下一行接近末尾的地方。日期在具名的下一行靠右一點。日期最好寫全,即年、月、日。
(5)專用書信,指的是生活書信以外的各種社交書信。這類書信除少數有特定的格式外,與生活書信大致相仿,只是不同的專用書信,有不同的習慣用語。專用書信的語言風格一般都比較莊重。
(6)商務信函由事由、函號、受文者、正文、落款五部分組成。
(7)申請書應有標題、稱呼、正文、祝頌語、署名、日期幾部分組成。

8 廣告的知識要點
廣告是向公眾介紹商品,報道服務內容或文體節目的一種宣傳方式。廣告總是要宣傳商品的優點和長處,但要注意實事求是。
廣告寫作的結構,包括標題,正文、結尾三部分。
標題是廣告的眼睛,必須精心提煉。正文是提供商品信息細節的部分。目前常見並且宣傳效果較好的廣告文字有正書體、陳述體、問答體、證書體,幽默體。廣告的結尾又叫落款,主要是交代廠商名稱、地址、電話、電報掛號等,便於顧客購貨或聯系。

9 計劃和總結知識要點
計劃是一種應用文體。計劃的種類很多,按內容分,有生產計劃、工作計劃、科研計劃、學習計劃等;按范圍分,有國家計劃、部門計劃、單位計劃、個人計劃等;按性質分,有綜和性計劃、專門性計劃等;按時限分,有年度計劃、季度計劃、月份計劃等。另外,還有「短期計劃」和「長期規劃」:一般說來,凡適用時間較短、內容比較詳細具體的稱作「計劃」;凡適用時間較長、范圍較廣、內容較概括的稱作「規劃」,如三年規劃、五年規劃、十年規劃等。但不何種計劃或規劃,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要素:目標,措施,步驟。計劃沒有固定的格式,詳細的計劃多用條文形式,簡要的計劃多用表格形式,即按印的表格逐項填寫,也可以兩者合一,既有條文又有表格。
用條文形式寫成的計劃,一般由標題、正文、結尾三部分組成。標題就是計劃的名稱,應寫在第一行正中。內容包括計劃種類的名稱、計劃的期限等,有的還寫明訂計劃的單位名稱。正文就是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總的目標、具體的項目和指標、實施的步驟和措施等。結尾包括計劃的制定單位的 名稱(或個人姓名)和制定日期兩項,寫在正文的右下方。
總結的種類很多。按內容分,有生產總結、工作總結、學習總結、思想總結;按時間分,有年度總結、季度總結、月份總結、學期總結、階段總結等;按范圍分,有地區總結、部門總結、單位總結、個人總結等;按性質分,有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小結也屬於總結一類,只是在范圍大小、時間長短和內容詳略等方面和總結有所不同罷了。
總結沒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標題、正文、署名和日期三部分組成

⑸ 人教版初中文言實詞

初中文言文實詞歸類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麼)
衣食所安。(養)
2、卑
非天質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備
前人之述備矣(周全、詳盡 )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具備)
猶得備晨炊( 准備)
4、被
被於來世( 影響)
皆被綺綉(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邊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淺)
6、畢
畢力平險( 盡)
群響畢絕(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輕視)
狐裘不曖錦衾薄( 厚度小)
8、策
執策而臨之( 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驅使)
策勛十二傳( 記錄)
束手無策( 計謀)
9、長
cháng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長度)
北市買長鞭( 與「短」相對)
但願人長久( 長久,健康)
死者長已矣( 長遠)
Zhàng木蘭無長兄( 排行最大)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頭領)
10、稱
稱其氣之小大( 相當,配合)chèn
不能稱前時之聞( 相當,配合)
先帝稱之曰能chēng(稱贊)
11、誠
帝感其誠(誠心)
此誠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確、實在)
今誠以吾眾詐稱公子扶蘇、項燕(果真)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果真)
12、懲
懲山北之塞也(苦於)
懲善揚惡(懲罰)
13、馳
願馳千里足(騎)
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外面)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來到)
計將安出(產生)
15、辭
蒙辭以軍中多務(推辭)
未嘗稍降辭色(語言)
16、次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又間令之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17、簞
百姓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用簞裝著)
一簞食,一豆羹(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
18、當
當之無愧(承當、承受)
當獎率三軍(應當)
今當遠離(將要)
木蘭當戶織(對著,向著)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會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無道,諸暴秦(道義)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為外人道也(說,講)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夠)
故不為苟得也(得到,獲得)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同樣)
公等遇雨(諸位,表多數)
22、敵
恐前後受其敵(攻擊)
蓋以誘敵(敵人)
23、吊
為我吊望諸君之墓(憑吊)
人皆吊之(慰問)
24、度
孤不度德量力(ó估計,推測)
關山度若飛(過,越過)
25、端
左手執卷端(畫幅的右端)
其人視端容寂(正,端正)
26、惡
惡能無紀(怎麼)
所惡有甚於死者(厭惡)
27、發
有時朝發白帝(出發)
見其發矢十中八九(發射)
舜發於畎畝之中(起,被任用)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征發)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fà頭發)
28、凡
則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凡是)
凡三往(總共)
29、方
方七百里(見方)
有朋自遠方來(地方)
長方形(方正)
30、分
今天下三分(劃分,分開)
必以分人(分配,分給)
長約八分有奇(長度單位)
忠陛下之職分也(職分,本分)
31、奉
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
奉命於危難之間(接受,奉行)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供奉)
32、否
尚能飯否(fòu用在句末表詢問,相當於「不」「沒有」「嗎」)
陟罰臧否(惡、壞pǐ)
33、夫
予觀夫巴陵勝狀(fú,發語詞,那)
夫環而攻之(fú,發語詞,那)
夫鼾聲起(丈夫)
羅敷自有夫(丈夫)
荷擔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稱)
34、扶
便扶向路(沿著,順著)
出郭相扶將(挽扶)
35、拂
行拂亂其所為(違背、阻礙)
入則無法家拂士(通「弼」bì輔佐)
以手拂之(輕輕擦過)
36、福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此何遽不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
37、富
與倉稟府庫池苑囿之富且大(富麗)
家富良馬(富有,充足,有許多)
38、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醉則更相枕以卧(進而)
更相慶(互相)
更上一層樓(再、又)
舉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39、苟
苟富貴(如果)
故不為苟得(苟且)
苟全性命於亂世(苟且)
苟無飢渴(且,或許,希望)
40、固
固以怪之矣(本來)
當汝心之固(頑固,固執)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君子固窮(安守,固守)
41、故
溫故而知新(舊有的,原來的)
兩狼之並驅如故(舊有的,原來的)
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
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故余雖愚(所以,因此)
42、顧
顧野有麥場(回頭看)
無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難道)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看望,拜訪)
43、觀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景象)
44、冠
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帽子)
既加冠(男子成人禮)
45、光
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
彷彿若有光(光線)
46、歸
微斯人,吾誰與歸?(歸依)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家)
47、過
過秦漢之故都(經過)
及魯肅過尋陽(到)
人恆過(犯過失)
況才之過於余者乎(超過)
48、好
秦氏有好女(美)
好鳥相鳴(美)
好收吾骨瘴江邊(以便,能夠)
好為梁父呤(喜歡)
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歡)
49、號
陰風怒號(háo大叫,呼嘯)
故自號曰醉翁也(hào別號)
號為張楚(國號)
號令召三老(號令)
50、還
飛鳥相與還(回家)
扁鵲望桓公而還走(同「旋」,xuán回轉,掉轉)
51、患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擔憂,憂慮)
無凍餒之患(憂患)
為鄉人所患(當作祝害,認為是……禍害)
52、惠
大五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通「慧」,聰明)
53、或
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或王命急宣(有時)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人)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54、極
此樂何極(盡頭,窮盡)
南極瀟湘(盡,到)
嘗極東方(窮盡)
初極狹(非常,最)
55、寂
視端容寂(平靜)
寂寥無人(寂靜)
56、加
而山不加增(更加)
萬鍾於我何加焉(好處)
弗敢加也(虛誇,以少報多)
57、間
立有間(jiān一會兒)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中間)
奉命於危難之間(期間)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量詞)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jiàn夾雜)
遂與外人間隔(間隔,隔開)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暗暗地)
又何間焉(參與)
58、見
路轉溪頭忽見(通「現」出現)
胡不見我於王?(引見)
於是見公輸盤(召見,接見)
曹劌請見(召見,接見)
子墨子見王(拜見)
見往事耳(知道)
貴人過而見之(看見)
59、將
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將領,名詞;率領)
公將戰(將要)
出郭相扶將(挽扶)
宮使驅將惜不得(無實在意義)
60、角
於廳事之東北角(角落)
夢回吹角連營(號角)
61、借
每假借於人(借)
願借子殺之(依靠)
62、盡
擔中肉盡(沒有了)
林盡水源(沒有了)
利盡南海(全部取得)
進盡忠言(盡量,盡可能)
63、就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接近,趨向)
頹然就醉(接近,趨向)
承受
即使
64、居
居十日(過了)
不可久居(停留)
65、舉
舉大計亦死(發動)
管夷吾舉於市(被舉用)
黃生舉進士(參加)
舉國歡慶(全)
舉世無雙(全
66、具
具答之(通「俱」,全,都)
各具情態(具有)
67、決
孔子不能決也(判斷)
意難決舍(分別)
故決然捨去(斷然)
68、絕
隔絕
以為妙絕(極點)
群響畢絕(停止,消失)
極高的,陡峭的
69、開
日出而林霏開(散開)
連月不開(放晴)
旁開小窗(打開)
70、可
高可二黍許(大約)
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珠可歷歷數也(可以)
71、苦
天下苦秦久矣(苦於)
苦其心志(使……受苦)
何苦而不平(愁)
72、樂
太守之樂其樂(以……為樂)
鍾鼓樂之(使……快樂)
而不知人之樂(樂趣)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歡樂,快樂)
73、類
絕類彌勒(類似)
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同類)
74、利
天時不如地利(有利的)
兵革非不堅利(銳利)
懷抱利器(銳利)
利盡南海(物資)
75、隸
世隸耕(屬於)
隸而從者(跟著)
76、良
良多趣味(真,實在)
此皆良實(善良)
77、臨
執策而臨之(面對,對著,當著)
臨溪而漁(來到,在)
臨池學書(來到,在)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近)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將要)
78、鱗
鱗浪層層(像魚鱗一樣)
呷浪之鱗(借代,指魚)
79、令
乃令符離人葛嬰(命令)
忿恚尉,令辱之(讓,使)
陳守令皆不在(縣令)
80、妙
妙無一人肯泊岸(奇怪)
以為妙絕(奇妙)
81、名
名之者誰(命名,起名)
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
故雖有名馬(出名的,有名聲的,著名的)
82、謀
陳勝吳廣乃謀曰(商量)
聚室而謀曰(商量)
深謀遠慮(思考,思慮)
83、奇
明人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特)
邑人奇之(驚異)
長約八分有奇(jī零數)
84、騎
騎千餘(騎兵)
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馬)
85、前
其一犬坐於前(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86、強
剛強俠氣(強悍)
賞賜百千強(有餘)
不可強以仕(勉強)
慕義強仁(力行)
以弱為強者(強盛,強大)
項為之強(通「僵」,僵硬)
87、且
年且九十(將近)
且焉置土石(況且)
88、清
水尤清冽(清涼)
回清倒影(清涼)
以其境過清(凄清,冷清清)
89、情
必以情(實情)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
90、請
請獻十金(請允許,敬辭)
曹劌請見(請求)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請教)
91、窮
欲窮其林(窮盡,動詞)
而不其所窮(盡頭,名詞)
樂亦無窮也(窮盡,形容詞)
窮冬裂風(深)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貧窮)
92、屈
猥自枉屈(委屈)
手指不可屈伸(彎曲)
93、去
一狼徑去(走開,離去)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距離)
94、闕
不知天上宮闕(宮殿)
略無闕處(通「缺」,中斷)
95、容
雖席地不容閑(許,讓)
視端容寂(神色)
花態柳情,山容水貌(容貌)
96、乳
婦撫兒乳(餵奶)
兒含乳啼(奶頭)
97、善
豈愛人之善(專長,名詞)
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好)
羅敷善蠶桑(擅長,動詞)
98、尚
而使後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
而君前途尚可(還)
尚且
99、少
少時(shǎo一會兒)
賓客意少舒(稍微)
飲少則醉(不多)
陳涉少時(shào年輕)
100、舍
至舍(shè學舍,書館)
屋舍儼然(shè房屋)
舍文軒而竊敝輿(舍棄)
便舍船,從口入(舍棄)
意難決舍(丟開,離去)
故決然捨去(丟開,離去)
舍與你的(施捨)
101、嘗射於家圃(射箭)
樂安敢輕吾射(射箭的技術)
102、惡
所惡莫甚於死者(超過,厲害,嚴重)
流輩甚稱其賢(十分)
103、勝
此時無聲勝有聲(取勝,勝出,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優美,美好)
高處不甚寒(忍受,能承受)
驢不勝怒(忍受,能承受)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盡)
104、施
然後施行(施行)
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設置,安放)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施加)
105、食
食不飽,力不足(吃)
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養)
106、使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派)
使於秦(出使)
使子為使(使者)
107、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
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曾經)
千呼萬喚始出來(才)
108、市
東市買駿馬(集市)
願為市鞍馬(買)
109、勢
逼兵勢耳(勢頭)
其岸勢犬牙差互(姿勢,形狀)
110、是
不知木蘭是女郎(判斷動詞,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代詞,這樣)
111、適
抱而適市(往)
正此地適與余近(正好)
其體不適(舒適)
112、書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書寫)
得魚鰒中書(文字,字條)
一男附書至(書信)
軍書十二卷(文件)
113、數
眾數雖多,甚末足畏(shù數目,數量)
珠可歷歷數也(shǔ計算)
扶蘇以數諫故(shuǒ屢次)
114、遂
已遂述數行(完成)
遂逐其師(就,於是)
然操遂能克紹(竟,終於)
115、所
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地方)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所」與「為」組合,表被動)
116、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麼辦法)
所以動心忍性(用這些來)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的原因)
117、通
初極狹,才通人(通過)
未能通習吏事(通曉,掌握)
政通人和(順利,順暢)
通計一舟(整個)
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通報,傳達)
中通外直(貫通)
118、圖
不圖觀瀑一至於斯(想)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以圖(謀取)
119、徒
葉徒相似(僅僅,只)
徒以有先生也(僅僅,只)
免冠徒跣(光著)
徒步旅行(光著)
120、推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其亦欲推其事(推廣)
121、屯
大雪屯門(堆積)
屯大澤鄉(停駐)
122、望
先達德隆望尊(聲望)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看見)
123、為
孰為汝多知乎?(以為,認為)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做,製造)
公輸盤為我為雲梯(替,給;做,製造)
此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為人五(刻有)
故不為苟得也(為了)
今為宮室這美而為之(接受)
124、謂
謂為信然(說)
謂先主曰(對)
太守謂誰(是)
予謂蓮(認為)
舍人相謂曰(商量)
此之謂失其本心(叫做)
太守自謂也(命名)
125、文
皆披文軒(畫著文采)
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舍其文軒(彩飾)
126、聞
余聞之也久(聽說)
不能稱前時之聞(名聲)
127、下
蘄下(攻下,攻克)
日光下澈(向下)
下見小潭(往下走)
128、鮮
芳草鮮美(xiān鮮艷)
陶後鮮有聞(xiǎn少)
129、賢
賢於材人遠矣(勝過,超過)
如此其賢(有才能)
130、相
此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
舍人相謂曰(互相)
131、效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名詞,任務)
不效則治臣之罪(動詞,取得成效)
132、屑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屑屑:忙碌的樣子)
133、謝
使君謝羅敷(請問)
長跪而謝之曰(道歉)
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致意)
134、信
願陛下親之信之(信任)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實)
謂為信然(確實)
豈信然邪(確實)
欲信大義於天下(shēn通「伸」,伸張)
135、行
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
行收兵,比至陳(行軍)xí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
皆次當行( háng,行列,隊伍)
行陣和睦( háng,行列,隊伍)
136、許
雜然相許(贊成)
時人莫許之(答應,承認,同意)
遂許先帝以驅馳(答應,承認,同意)
高可二黍許(大約的數量)
曳物許許聲(hǔ擬聲詞)
137、學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問)
學而時習之(學習)
138、尋
尋向所志(尋找)
尋病終(不久)
139、焉
且焉置土石(哪裡)
始一反焉(句末語氣詞)
140、艷
艷裝騎驢(妖艷,艷麗)
略無慕艷意(欣慕)
141、夷
船背稍夷(平)
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師夷長技以制夷(少數民族)
142、遺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留給,給予)
深追先帝遺詔(死去的人留下的)
遺風餘思(死去的人留下的)
得遺金一塊(丟失的)
143、已
蒹蔬采采。白露未已(停止)
死者長已矣(完了,完畢)
且壯士不死即矣(算了,罷了)
骨已盡矣(已經)
144、義
堅持合宜的道德
捨生而取義(正義,仁義)
引喻失義(適宜,恰當)
145、異
奇山異水(奇異,特殊,不同)
覺無異能者(奇異,特殊,不同)
父異焉(認為……奇怪)
漁人甚異之(認為……奇怪)
久行懷遠,無它異也(意外的事)
146、易
寒暑易節(交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容易)
易以百金(交易,買)
147、詣
由是先主遂詣亮(去,到,拜訪)
及郡下,詣太守(去,到,拜訪)
148、益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滿招損,謙受益(利益,好處)
有所廣益(利益,好處)
益慕聖賢之道(更加,進一步)
益習其聲(漸漸地)
149、意
意少舒(心情)
意暇甚(神情,態度)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企圖,想要)
150、因
因屏人曰(於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於是,就)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憑借,依靠)
罔不因勢象形(根據,依照)
因以為號焉(因此)
151、引
下車引之(拉。表示好感)
丁壯者引弦而戰(拿起)
引喻失義(稱引)
152、盈
曾不盈寸(滿)
彼竭我盈(充滿,士氣旺盛)
153、用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用,採用)
遂用猖蹶(因此)
154、友
與友期行(朋友)
琴瑟友之(友愛,親近)
155、余
余寒猶厲(剩下的,留下的)
余聞而愈悲(第一人稱,我)
156、與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
爾而與之(給)
157、欲
可汗問所欲(想)
山雨來風滿樓(將要)
從民欲也(願望)
158、援
援疑質理(提出,引)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以圖也(外援)
159、緣
緣故
緣溪行(沿著)
160、雜然
雜然相許(紛紛地)
雜然而前陳者(交互錯雜)
161、再
再而衰(第二次)
日再食(兩次)
162、曾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加強語氣,與「不」連用,連……都)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曾不盈寸(尚,還)
163、爭
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爭奪)
知而不爭(據理力爭)
164、指
人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皆指目陳勝(指點)
165、至
寡助之至(極點)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到)
禮愈至(周到)
166、志
博聞強志(記)
尋向所志(標記)
處處志之(做標記)
歌以詠志(志向)
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立志)
167、質
援疑質理(詢問)
非天質之卑(資質)
168、致
聽婦前致詞(表達、表述)
蓋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取得)
氣可以養而致(取得)
無從致書以觀(取得)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招致、引來)
169、諸
投諸渤海之尾(「之於」的合音,「之」是「到」的意思,「於」是「在」的意思)
其西南諸峰(那些)
今諸生學於太學(各位、眾位)
170、主
齊命使各有其主《宴子使楚》(掌管)
其賢者使使賢主《宴子使楚》(君主)
171、屬
忠之屬也《曹劌論戰》(類)
徒屬皆日《陳涉世家》(儕、輩)
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管轄)
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相同、同類)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zhú通「囑」,囑托)
172、著
信義著於四海(顯露)
常著文章以自娛(寫作)
著我舊時裳(同「著」穿)
173、綴
綴以珠玉(點綴)
途中兩狼,綴行甚遠(連接、緊跟)
174、資
吾資之昏《為學》(天資、天分)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資助)
175、子
子墨子聞之(夫子、先生、老師)
願借子殺之(您)
子又生孫(兒子)
176、自
並自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自、從)
自三峽七百里中(從、由)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
177、足
蛇固無足(腳)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滿足)
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充足)
以中有足樂者(足以)
不足為外人道也(值得)
178、卒
卒買魚烹食(士兵)
卒於魯也傳之(最終)
179、作
而後作(奮起、有所作為)
屬於作文以記之(寫)
180、坐
但坐觀羅敷(因為、由於)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滿坐寂然(通「座」,座位)
何坐?坐盜(犯罪)

古今異義詞 古義 今義 原文語句 課文
再 兩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曹劌論戰》
或 或許 選擇連詞「或者」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岳陽樓記》
獄 案件 監牢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論戰》
雖 即使 雖然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
稍稍 漸漸地 稍微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科 法律條文 課程或業務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出師表》
爺 父親 祖父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木蘭詩》
妻子 妻子和兒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沒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無論 更不必說 條件關聯詞 乃有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記》
交通 交錯相通 指運輸和平共處郵電事業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園記》
往往 到處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語 《陳涉世家》
雖然 雖然如此 關聯詞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公輸》
何苦 怕什麼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陰 山北水南 陰暗 達於漢陰 《愚公移山》
可以 可以憑借 能、行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曹劌論戰》
身 親自 身體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隆中對》
開張 擴大 店鋪開業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出師表》
犧牲 祭祀用的豬、牛、羊 為正義事業獻身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劌論戰》
卑鄙 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品質惡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所以 用來 因果關聯詞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出師表》
披 分散 披掛 柔梢披風 《滿井游記》
郭 外城 姓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兩章》
池 護城河 水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兩章》
去 離開 往 一狼徑去 《狼》
湯 熱水、開水 煮東西的汁 及其日中如探湯 《兩小兒辯日》
烈士 有雄心壯志的人 為正義事業獻身的人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
私 偏愛 個人的 私我也 《鄒忌諷齊王納諫》
謝 道歉 感謝 長跪而謝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易 交換 容易 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用法 解釋 例句 出處
之 代詞 人稱代詞 他(它)(們) 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十則》
指示代詞 這 聞之,欣然規往 《桃花源記》
助詞 結構助詞 的 山水之樂 《醉翁亭記》
主謂語之間 不翻譯 兩狼之並驅如故 《狼》
動詞 往、到 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

於 介詞 表示時間、地點、對象 在、到、向、從、對於 告之於帝 《愚公移山》
表示比較 比 苛政猛於虎也 《禮記》
表被動 被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赤壁之戰》
以 介詞 表手段、工具、條件 拿、用、把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核舟記》
憑借、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兩章》
按照、根據 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論戰》
表原因 因為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連詞 表目的 來 以光先帝遺德 《出師表》
表結果 以致 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
動詞 與「為」結合 認為 或以為死 《陳涉世家》
其 代詞 人稱代詞 他(它)(們) 懼其不已 《愚公移山》
指示代詞 那 其人視端容寂 《核舟記》
副詞 表猜測 大概 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
表反問 難道 其真無馬邪 《馬說》
而 連詞 表並列 並且(或不譯)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多東坡 《核舟記》
表承接 並(或不譯) 學而時習之 《<論語>十則》
表轉折 但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師表》
表修飾 地(或不譯)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⑹ 初中文言文實詞虛詞大全(懸賞50分)

1. 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准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綉)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里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麼(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實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