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初中語文對聯

初中語文對聯

發布時間:2020-12-19 10:57:28

初中語文,對聯題,幫幫忙了!

上聯:山清水秀江山美;
下聯:月朗風輕歲月甜。
上聯:性情淡雅詩人贊,
下聯:心地善良畫友誇。
上聯:放飛繽紛夢想,
下聯:收獲豐碩果實。

② 初中語文對聯知識點大全

對聯知識大全,內容太多,只能簡要說一說: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俗稱「四大講究」: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片語結構、句讀相同。(例外之聯: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對聯講究工整,這副對聯不工整,上聯是「袁世凱」,對下聯的「中國人民」是對不起來的,寓意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是故意用不工整,以達到諷刺的效果)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不必押韻,但要平仄相拗,即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上下貫通;除上聯有」重復字詞「、下聯也有」重復字詞「相對之外(比如用了復字、疊韻、頂針等手法),一般聯語中不能有重復字、詞。

③ 初中語文知識大全,初中對聯大全,初中語文知識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大全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大全由查字典語文小編整理並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④ 與初中語文課本內容有關的所有對聯

春聯屬於楹聯的一種。楹聯分為春聯、壽聯、輓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游戲聯等多種形式,而春聯只是楹聯其中的一種。所謂楹聯,就是掛在或貼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門框上的上下相對的聯語,因此,楹聯也叫對聯。這種對聯是由兩串字數相等、互相對仗,而且具有一定內涵的獨立文體。就是說,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內容要有意義,平仄要合律,對仗要工整。凡符合這些條件的就是對聯,否則就不是對聯。

楹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學形式。它最初起源於桃符。桃符是我國古代掛在門框上的,畫著或刻有避邪圖形或字跡的兩塊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漢以前就出現了,當年我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畫著或刻著降鬼大仙「神荼」、「郁壘」桃符的習俗。

那麼為什麼桃木能避災驅邪呢?根據我國古代神話《山海經》的記載,遠古時代有座山是個鬼的世界,叫鬼域。在這個鬼域門口,有棵大桃樹,樹冠能覆蓋三千里,在樹上生活著一隻金雞,負責每天的報曉。每當清晨金雞啼叫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就必須趕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門兩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將它們捉住,用繩子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懼神荼、郁壘。這樣在民間就流傳開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壘和桃木驅邪、避災的風習。他們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壘的模樣,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掛在自家門口,用以避邪防害。這種桃木板被稱做「桃符」。

【春聯是怎樣產生的?】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一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郁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著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頒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贊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里,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聯成為一個廣泛的概念,出現了很多附屬的品類。根據使用的場所,可分為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幾種。「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的,就是我們常見的春聯;「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就是春聯的橫披;「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的單幅文字,如在過年時在庭院里貼上「抬頭見喜」、「出入平安」、「恭喜發財」之類的文字;「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單扇門或影壁上,春節時大家喜歡倒貼的「福」字,就屬於這種「斗斤」。

【我國百姓的春聯情結】

如果從秦漢開始計算,我國貼春聯的歷史已有兩千年,那麼為什麼我國百姓對貼春聯一直情有獨鍾呢?這就涉及到我國百姓傳統的思維觀念問題。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國人民自古就有個樂觀的思維觀念,就是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他們藉助於春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在他們的傳統的觀念里,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通過貼春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同時我國人民過春節很講究喜慶、吉利、熱鬧,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親訪友等都是喜慶心理的反映,而貼春聯恰恰是強化人們的喜慶心理和渲染氣氛的一種外在的手段。

【寫春聯的要求】

春聯既是根據我國古代駢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又是借鑒了我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它與古代的駢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盡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它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形式上成對成雙,兩聯彼此相「對」,內容互相照應,緊密聯系。一幅對聯的上聯和下聯,必須結構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副春聯每聯都是七個字,上下聯字數相等,這是春聯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類的現象。在1916年竊國大盜袁世凱一命嗚呼之後,全國人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聲言要去北京為袁世凱送輓聯。鄉人聽後,驚愕不解,打開他撰寫好的對聯一看,寫著:

袁世凱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人們看後,不禁啞然失笑。文人故意問道:「笑什麼?」一位心直口快的小夥子說:「上聯的『袁世凱』三字,怎麼能對得住下聯的『中國人民』四個字呢?」這個文人聽了「哧」的一聲笑了起來,說:「對了,袁世凱就是對不住中國人民!」這個故事雖然說的是「輓聯」的事,而「輓聯」也屬於對聯的一種,這就說明無論春聯還是其他的對聯,都必須做到上下聯字數相等,如不相等,那隻能是極個別的另類。

第二,上下聯片語要相同,詞性要一致。

就是說組成上聯的各個片語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片語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上下聯的詞性,就是說詞的類別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如剛才列舉的「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每聯都是三個片語,即: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上下兩聯片語相同。這副春聯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詞。「春」、「歲」,「富貴」、「平安」都是名詞。「年年」、「步步」都是副詞,「好」 和「高」都是動詞。這種要求,主要是為了用對稱的藝術語言,更好地表現思想內容。

第三,上下聯平仄要相調。

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相傳紀曉嵐一次南行來到杭州,一位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賓主之間聯句對答。紀曉嵐才思敏捷,出口成聯,友人心悅誠服,誇他為北國孤才。曉嵐則不以為然地說:「北方才子,遍及長城內外;老兄之言從何談起?」友人道:「前幾年我曾到北方去,帶去一個上聯,竟然沒有人對得上來。」曉嵐半信半疑,問道:「老兄你出了什麼句子,竟讓對方對不出來?」他的友人就順口念出了上聯:

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

紀曉嵐聽罷哈哈大笑,說:「這樣簡單的出句,是他們覺得不屑於回答,才表示不會對的!」這位友人不解地問:「那麼,下聯應該怎麼對呢?」紀曉嵐脫口而出道: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這位友人聽了,不僅尋得了下聯,還十分佩服紀曉嵐的才智超群。這副「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的對聯就做到了平仄相調,達到了音韻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的藝術效果。

第四,切忌合掌。

所謂「合掌」,語義重復,浪費筆墨。譬如舊時商家常用的春聯,有一副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副春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而且與爆竹聲中「恭喜發財」的氣氛相協調,很受商界歡迎。但深一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和「達三江」是一個意思,語義重復,對聯的術語就叫「合掌」。七言聯一共才十四個字,其中六個字表達的是三個字的內容,這就導致語義重復。對聯是文章中最精練的文體,決不允許浪費筆墨。為了以較少的文字提供較多的信息,必須避免上下兩聯說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發祥光」對「騰瑞氣」,也都是語義重復,都屬於「合掌」的毛病。

第五,選好對聯的橫披。

橫披,又叫橫批,橫額,橫聯。橫披除輓聯、壽聯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橫披與對聯內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好的橫披,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換句話說,一句橫披,就是一副對聯的內容的升華,是對聯的主題,更是點睛之筆。橫披在寫作手法上,常見的可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對聯寫意,橫披題名,如「歡度春節」、「新春大吉」等,直接點名貼春聯的目的;

二是對聯寫意,橫額點睛,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的橫披是「吉星高照」,則是揭示出實現對聯內容的關鍵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屬於點睛之筆;三是聯披互補、相輔相成,如,「減負恤民,浩浩東風常送暖;扶貧解困,瀟瀟春雨總關情」的橫批是「前程似錦」,則是與對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對黨中央「常送暖」和「總關情」的無比感激之情,也贊頌了黨前程遠大,輝煌燦爛。橫披多為四字,過去寫橫披是從右往左橫寫,現今多從左往右寫,從右自左寫當屬正式寫法。貼橫披應貼在門楣的正中間,其字體應與上下聯風格一致,上下呼應。

【應該如何選擇春聯?】

春聯具有廣泛性,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過春節時貼春聯。不僅如此,就是連一些飯店、美發廳、賓館、雜貨店等一些商家、企業也都貼春聯。這就涉及如何選擇春聯的問題。

首先,春聯要突出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追求。

無論是居民住戶還是單位貼春聯,都應體現出一種健康的審美趣味和追求。這種審美追求,有的是從祖國的蒸蒸日上,繁榮富強著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好時代好風光處處有好人好事,新社會新氣象天天譜新曲新歌」等。這樣的春聯概括了祖國百花爭艷,萬物生輝的繁榮景象,謳歌了新時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聯的創作者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的贊頌。有的春聯是表達了自家對未來的美好追求和嚮往,如,「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種家庭春聯是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祈福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貼春聯最好體現出個性。

既然貼春聯是要寄託某種祈望和祝福,那麼,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身份都會有不同於他人的祈望與祝福,因此貼春聯應符合自身的特點。譬如,「春好禾苗壯;人新稻穀豐。」這是體現農民對新的一年祈望與祝福的春聯。「百貨琳琅,櫃盈春夏秋冬貨;大樓興旺,客滿東西南北樓。」這是宣傳商業繁榮的春聯。「一枝粉筆,連綿化雨滋桃李;三尺講台,搖曳春風撫棟梁。」這是教師家庭貼的春聯。這種體現各自特點的春聯,更突出了對本職工作的無比熱愛和忠誠的敬業精神。當然,那些從國家的宏觀出發,贊頌國家繁榮昌盛,表達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對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予以熱情謳歌的春聯,無論是家庭,還是單位都可以貼,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說的體現個性主要是強調不要將春聯貼串列。就是說,作為工人家庭,如果貼一副「費勁養豬,三口人家甜日過;種田流汗,九秋果實旺年來」的春聯,就會惹人笑話。

第三,春聯的張貼。

春聯的張貼,要符合傳統的規矩,春聯要豎貼。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上下聯不可貼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就不可貼成「日暖神州萬物生輝,春回大地百花爭艷」,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因果關系,因為「春回大地百花爭艷」,才使得「日暖神州萬物生輝」,如果貼反了就顛倒了因果關系,也讓人讀著別扭。再從平仄看,從春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斷出上下聯來。這副春聯的上聯尾字「艷」是四聲,即平聲。下聯尾字「輝」是一聲,即仄聲。一般地說,如尾字是三聲、四聲的(仄聲)是上聯,如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但也有的對聯上聯尾字是平聲、下聯尾字是仄聲,不要認為是仄聲的都是上聯。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從春聯的內容上來判斷上下聯。這就要求我們在張貼時認真讀聯,真正明白聯句的內容。

另外,春聯的尺寸大小要與自家的門戶相協調。居民家的門戶貼15到20厘米寬的春聯最好,而商家鋪房店面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聯最好,這樣能顯得協調、大方。至於某些高大建築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為宜。

⑤ 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對聯的 研究

淺論楹聯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由此可見,站在教學前沿的我們向學生滲透一些楹聯文化知識很有必要,現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滲透楹聯知識淺論如下觀點: 一、楹聯欣賞的滲透
「欣賞」一詞,在本處有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意味的意義。楹聯欣賞就是去享受楹聯這一國粹文化博大精神的偉大,體會其中之內涵,領略中華文化這朵楹聯藝術奇葩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對楹聯文化熱愛的興趣。在楹聯欣賞滲透的同時,可結合課文內容採用多種形式進行: 1、以導入新課的形式出現:
如在教《桃花源記》時,為了讓學生先整體了解桃花源的情況,我在用多媒體播放桃花源的風光片時,特意將鏡頭停留在桃花源牌坊聯上:
紅樹青山,斜陽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此聯原為石刻隸書,為唐伯球題。聯為縣人甘澍所撰,遼寧蓋平人惠慕俠書,已毀。現聯為石刻行書,桃源師范退休教師胡正譜補字。「紅樹青山」出自宋·歐 2 陽修《豐樂亭游春》「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詩中。「紅樹青山」也就是指紅艷爛漫的桃樹、翠綠的青山。「斜陽」即夕陽。「古道」舊時的官道。元·馬致遠的《天凈沙》中有「古道西風瘦馬」句。上聯是說:「桃花源紅桃艷艷,青山蔥郁,斜陽照著古代的官道,光景奇絕。」下聯中「桃花流水」出自唐·李白《山中問答》中句:「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載神仙所居住的名山勝境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分。桃花源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十五洞天,曰白馬玄光之天。下聯意思是:「人們看到這灼灼桃花,清清流水,覺得真不愧為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 通過圖片和楹聯雙重的激趣,學生一下好似進入了桃花源,對文章的了解也有所領悟,大大拉近了對文章理解的距離。 2、以拓展課文內容的形式出現: 又如我在教《岳陽樓記》時,當講到課文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為了進一步理解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延伸一聯: 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此聯為清人王褒生所撰的岳陽樓對聯。上聯反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意而用之,說人沒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放不開眼底的「乾坤」,就不必把酒登樓了。下聯講人的心胸要寬闊,能裝得下「雲夢」這個天地就可以對仙人吟詩了。「雲夢」本指洞庭湖區域,但這里應指整個天地。 由於知識的拓展,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刻,對作者范仲淹的政治抱 負和民族情懷理解也更加透切。 3、以慨括文章主旨的形式出現: 一篇課文講完以後,如何讓學生准確掌握文章主旨也可獨辟蹊徑。如我在講完七年級上冊《散步》這篇課文以後,就試著讓學生慨括本課主要內容。本文通過選取一家祖孫三代人,在初春江南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畫面,生動展現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生活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待學生討論慨括課文內容結束後,我再展示一副慨括本文主旨的對聯:
3
孝里牽情,萬縷春風扶老小; 田間散步,一家樂趣播江南。
這樣學生不但牢固地掌握了課文內容,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對楹聯文化學習的濃厚興趣,欣賞到了楹聯文化博大精深的美。 二、作聯規則的滲透(選舉幾例)
作聯規則即中國楹聯學會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聯律通則》(修訂稿)。 《聯律通則》(修訂稿)引言:「楹聯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獨立文體之一,具有群眾性、實用性、鑒賞性,久盛不衰。楹聯的基本特徵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3〕由此可見,作聯要遵循楹聯的基本特徵。要教學生作聯,也就要在課堂上 逐步滲透作聯規則。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中:「參考資料」就講了要求學生掌握「對聯常識」,所以在課堂中滲透作聯規則很有必要。 1、「字句對等」的滲透
「字句對等」是指一副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這是作聯最基本的規則。有一次,我帶領學生春遊大雲山,當走到山門口時,只見高大的山門兩邊懸掛著清·楊大千先生撰寫的一副對聯:
霧鎖山頭,人在空中對語; 雲迷嶺外,客來天上燒香。
這時,我讓學生有意停下腳步,問:「你們看看這副山門聯上下聯字數有什麼特徵嗎?」這時學生踴躍發言,說都是十個字。我當時很果斷的肯定了學生的回答:「正確。」再問:上下聯句數有什麼特徵?這時學生也很快回答:「都有兩個分句。」學生的回答讓我很滿意。我乘著學生的興趣,馬上對對聯「字句對等」的特徵作了小結,學生在輕松愉快中一下子學到了這一基本作聯規則。 2、「詞性對品」的滲透
「詞性對品」是指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例如:我在教九年級下冊《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中:「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里「畢業歌」時,因畢業歌是田漢寫的,我有意講了田漢的一個故事來滲透「詞性對品」的相關理論。

⑥ 對聯知識在人教版初中語文的第幾冊

初語文基礎知識集錦全
初語文基礎知識集錦全由查字典語文編整理並享歡迎師同閱讀幫助請繼續支持查字典語文網並提您寶貴建議編盡努力給家收集實用文章!
、表達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象徵、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襯、反襯)
三、修辭手:比喻、擬、誇張、排比、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間、點、物、事情起、經、結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物:語言、作、神態、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靜結合(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近(或由近遠)
十、描寫(或抒情)式:面(叫直接)、反面(叫間接)
十、敘述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舉例、列數字、打比、作比較、定義、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說情節四部: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說三要素: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自環境、社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類: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叫引用論證)、比(或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式:立論、駁論(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議論文文章結構:總總、總、總;部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提示、注釋、總結、遞進、題轉換、插說
感覺提問主意不是很清晰
建議查下資料哦

⑦ 初中對聯,語文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2. 杭州岳墓對聯

青山有幸埋忠回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答

3. 林則徐書兩廣總督府對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4. 山海關孟姜女廟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5.集句聯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6.方誌敏卧室聯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⑧ 經典對聯大全的中考語文

1、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2、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王剡題天台萬年寺聯)
3、一經飛紅雨;千林散綠蔭。(龍門聯) 4、山靜水流開畫景;鳶飛魚躍悟天機。 5、五車詩膽;八斗才雄。
6、大塊煥文章,白雲在天,滄波無際;春風扇淑氣,雜樹生花,群鶯亂飛。 7、問青牛何人騎去;有黃鶴自天飛來。
8、臨水開軒,四面雲山皆入畫;憑欄遠眺,萬家煙火總關情。(大光亭) 9、古今奇觀屬岩壑;往來名士盡風流。(楊樹懸山陰自在亭) 10、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止息亭聯) 11、雨過林霏清石氣;秋將山翠入詩心。(止息亭聯)
12、留此湖山 得此佳趣;召以佳景 假以文章。(水月觀音亭)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劉墉四照亭聯) 14、風旌不動真乘義;月印常圓了悟因。(半山亭聯) 15、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陳摶老君台聯)
16、佛法無邊,靜里常觀自在;慈雲廣濟,空中密見如來。(觀音亭聯) 17、筆底江山助磅礴;樓前風月自春秋。(張廣楠蘇東坡讀書台聯) 18、鐵石梅花氣概;山川香草風流。
19、清風明月自來往;流水高山無古今。(周延延俊伯牙亭聯) 20、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梁章矩滄浪亭聯)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君山亭聯) 22、幾點梅花歸笛孔;一灣流水入琴心。(枕流亭聯) 23、開軒敫朗月;對弈趁清風。(高楊依山亭聯) 24、偶呼明月問千古;臨對青山思故人。(捉月台聯)
25、睡至二二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 無少長俱是古人。(黃梁夢亭聯)
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普深和尚清涼台聯) 27、提筆四顧天地窄;長嘯一聲山月高。(朱方湖心亭聯) 28、瑞氣降寰宇;蘭香遍大千。 29、雲水風度;松柏氣節。 30、盪思八荒;游神萬古。
31、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三雅園聯聯)
32、每聞樂事先愜;或見奇書手自抄(愛新覺羅 弘歷園聯) 33、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4、水清石出魚無數;竹密花深鳥自啼。(哈同花園聯)
35、拈花一問,無人會笑;弄石千般 ,有字可傳。(台灣慎德堂聯) 36、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王夫之自題詩) 37、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看花。(王文治自題聯) 38、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求。(王時敏自題聯)
39、受人以虛,求是以實;能見其長 ,獨為其難。(王莆常自題聯) 40、好書不厭看還讀;益友何妨去復來。(毛懷自題聯) 41、江山澄氣象;冰玉凈聰明。(方聲洞自題聯)
42、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鄧石如自題聯) 43、風雲三尺劍;花鳥一床書。(左光斗自題聯)
44、發上等願,亭下等福;從高處立 ,向寬處行。(左宗堂自題聯) 45、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石韞玉自題聯) 46、真理學從五倫做起;大文章自六經分來。(申涵光自題聯) 47、庭有餘閑,竹露松風蕉雨;家無長物,茶煙琴韻書聲。(葉元璋自題聯)
48、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葉恭綽自題聯) 49、四面江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田家英自題聯) 50、盡交天下賢豪長者;常作江山煙月主人。(包世臣自題聯) 51、喜有兩眼淚,多交益友;恨無十年暇,盡讀奇書。(包世臣自題聯) 52、不除庭草留生意;愛養盆魚識化機。(永瑆自題聯) 53、闡舊幫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馮友蘭自題聯) 54、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55、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風雷。(呂留良自題聯)
56、東壁圖書,西園翰墨;南華秋水 ,北苑春山。(劉熙載自題聯) 57、讀書滋逸氣;閱世益豪情。(祁毓麟自題聯) 58、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孫中山自題聯) 59、一窗佳景王維畫;四壁青山杜甫詩。(孫星衍自題聯) 60、無極原有極;欲仁存至仁。(於右任自題聯) 61、清機發妙理;高步迢常倫(楊法自題聯聯) 62、苦讀千年史;笑吟萬家詩。

⑨ 初中語文對聯

1.芙蓉披紅鮮
2.人無磨難人易惰 事非熟慮事易偏
3.人間仙境世中無
4.滕王閣秋水長天
5.知之為知之,溫故知新可為師
6.賢達人間, 來自學有勤勞
7.犬遇施主格外瘋
8.黃鶴樓才子雲集,吟詩賦句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對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