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說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上課前要整抄理自己的儀容!這很重要。整潔、干凈、大方的儀容會增加得分;其次要放鬆。千萬不要緊張。再次聲音要響亮,中氣十足。聲音大,說明你胸有成竹,經驗老到。另外,各環節要緊湊,避免出現冷場的情況。普通話要標准,流利。要有自己的風格,講課力求新穎,避免落入老套。最後,萬一出現錯誤,應當馬上改正。大膽的說出來,給人一個負責任的表態。至於說課的模板,上網搜索,很多。注意不要生搬硬套,要人為我用。
⑵ 語文試講15分鍾怎麼分配時間,就是對著評委講課
試講:實際抄是微型課,把教課襲思路講清楚,整個在講課的過程中,對著評委,完成完整的一堂課的講述,學生回答的問題不做重復,學生活動提到,但不做重復,教師的過渡語要設置好。
有導語,有過程,有小結,有提問,有學生活動,有評價,有師生互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評價機制,高效的課堂容量。
試講一般是15分鍾,考之前上網下一下模板, 在每年6月和11月,通過試講就可以拿證了。
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課考試每年3月、11月各舉行一次,報名時間為每年1月、9月(在普通高校在校學生的報名時間由自考辦另定)。教材由自考辦供應。
教學技能測試每年舉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報名,具體時間由當地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確定後公布。教學技能測試的內容為:備課、說課或上課、面試。
根據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意見,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班學生,在未取得畢業證書前允許參加教師資格認定理論考試,但在申請參加教學技能測試時,應已獲得相應學歷證書。
⑶ 初中語文教學技巧
我是個中學生,在初1時我遇到個老師,她的語文課很好,應該也適合你,她採取獎勵回積分答的方式,對於與這堂課有關的問題你可以提出來,讓學生踴躍回答,並予以記分(可以分成幾小組0,這樣在課堂中就多了幾點活躍的氣氛,又能讓學生對這一課所涉及的知識有所了解,等到月末或1段時間後對累計分最多的前3明實行獎勵。
您的學生出現的叛逆行為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正處於青春時期,對此,能盡量放寬點就放寬點。
⑷ 如何實現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生成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量表維度一:學生自主學習 視 角課前准備 多少學生作了准備 怎樣准備 學優生的准備習慣怎樣? 學困生的准備習慣怎樣 優生任務完成得怎樣 學困生任務完成得怎樣自主傾聽 有多少學生傾聽老師的講課 傾聽多少時間 有多少學生傾聽同學的發言 傾聽時,學生的輔助行為 有多少學生發生這些行為互動 有那些互動/合作行為 有那些行為直接針對目標的達成 參與提問/回答的人數 參與小組討論的人數 互動/合作習慣怎樣 出現了怎樣的情感行為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多少 有多少人參與 學困生的參與情況怎樣 自主學習有序嗎? 學優生情況怎樣? 學困勝情況怎樣?目標達成 學生清楚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嗎 多少人清楚 課中哪些證據證明目標的達成 課後抽測有多少人達成目標 發現了哪些問題維度二:教師教學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怎樣構成 教學環節是怎樣圍繞目標展開的 怎樣促進學生學習的 有那些證據證明該教學設計是有特色的課堂呈現 講解效度怎樣 有那些輔助行為 板書呈現了什麼 怎樣促進學生學習 媒多媒體呈現了什麼師生對話 提問的時機、對象、次數和問題的類型、結構、認知難度怎樣 候答時間多少 理答方式、內容怎樣 有那些輔助方式 有那些話題 話題與學習目標的關系怎樣指導學習 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結果怎樣 怎樣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結果怎樣 怎樣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結果怎樣教學機智 教學設計有那些調整?結果怎樣 如何處理來自學生 呈現那些非言語行為內容 怎樣處理教材的 採用了那些策略 怎樣凸顯本學科的特點 容量適合該班學生嗎 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實施 預設哪些方法 與學習目標適合度 怎樣體現本學科特點 有沒有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 創設什麼樣的情境?結果怎樣學習評價 檢測學習目標所採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有哪些? 如何獲取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信息 如何利用所獲得的評價信息資源 預設哪些資源,怎樣利用? 生成那些資源?怎樣利用? 向學生推薦那些課外資源? 可得到程度怎樣?維度四:課堂文化 學生思考 學習目標怎樣體現高級認知技能 怎樣以問題驅動教學? 怎樣指導學生獨立思考 怎樣對待學生思考中的錯誤? 課堂/班級規則中有那些條目體現民主氛圍 課堂話語是怎樣的? 怎樣處理不同意見? 學生課堂參與情況怎樣的 師生行為怎樣?師生/學生間的關系怎樣? 課堂/班級規則中有那些條目體現學習創新 教學設計、情景創設怎樣體現創新的? 課堂有那些奇思妙想? 學生如何表達和對待? 課堂環境布置(怎樣體現創新的? 課堂/班級規則中有哪些條目體現關愛學生 學習目標怎樣面向全體學生? 怎樣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 怎樣關注特殊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堂話語、行為/座位安排)怎樣? 班級規則中有哪些條目體現表現特質 在哪些方面體現特教師體現了哪些優勢 師生/學生關系體現了哪些特徵?
⑸ 教師試講,初中語文備課和開展講課,真的不懂。。。求助!!
沒有學生抄一般是兩種情況,襲一種是說課,一種是微格教學。你要問清楚。
如果是說課,就按照說課的要求做:分析教材,說明重點和難點,說明你如何確定重難點以及你如何引導學生突破。
如果是微格教學,那你選定一個段落,或者一個主題,要自己分析得很細致,最後有些自己獨到的深刻見解。或者發現一些文本中細微的別人不曾注意到的亮點。分析一定要細致入微,面面俱到。提的問題要有層次,也就是說,你的問題應該是一系列有序的問題,最後解決一個教學目標。
不知道我是否回答了你的問題。我要出去了,讓別的老師再來說說吧。
⑹ 如何使初中語文課堂充滿樂趣
一、創設生動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精心設計課前導入,以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例如,我在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時這樣導入:「童話是超現實的,幻想世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但透過表象看本質,我們又會發現,在這些奇異的世界中又處處閃耀著現實社會的折光,滲透著現實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無論是安徒生所創造的海底『人魚世界(《海的女兒》);還是張天翼筆下的『唧唧王國(《大林和小林》);或是鄭淵潔所暢想的『魔方城(《魔方大廈》),都具有很深刻的現實象徵寓意。好的童話總是有很強的生命力,它能涉及到人生的最根本的問題,並富有積極的思想意義。童話是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是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對立,在他的童話里,處處顯現出人的尊嚴、高貴和美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作家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篇童話又寓含了怎樣的思想意義呢?」這樣的開場白讓學生初步領略童話所寓含的深刻思想意義,並調動內在的美好情感。所以他們很快掌握了文章的主旨,表示要不放棄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世界的嚮往,同時要關愛他人。在分析《女媧造人》這篇課文時,我又注重了情感的輸入,讓學生認識到女媧也是個富有感情的神,她既有神性又有人性。隨著我飽含感情的敘述,教室里氣氛活躍,同學們表情生動,可以看出他們已完全投入作品之中。然後我讓學生在文中找相應的句子,學生的反映也很熱烈,很快就找到了很多適合要求的句子,整個課堂充滿了樂趣。
二、積極營造和諧氣氛,講究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教師講課時精力充沛,情緒激昂,態度祥和,學生就會受到熏染,產生愉悅激奮的情緒,思維積極,樂於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教學就會出現和諧共振的增力效應;反之,教師上課萎靡不振或疾言厲色或冷若冰霜,都會引起學生的郁悶恐慌、思維遲滯,降低教學效果。十七世紀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教學的藝術就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情感的顯著特點是感染性。課堂教學的情感啟動首先是教師要有飽滿的情緒,教師的上課情緒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上課情緒。魏書生從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上課就全心全意投入。除此而外,他還努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時他讓學生唱歌,消除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有時採取集體朗誦的方式調節氣氛;有時採取口頭作文方式,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有時到課堂外上課,甚至出些「劇場簡介」之類的題目讓學生觀察說明等。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初就能很快拉近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距離,集中了注意力,為課堂學習營造了和諧的氣氛,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蘇霍姆林斯基語)學生在樂學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才可能達到好的效果。我們在生活學習中也有同樣的感受,看輕松活潑的影視劇時會容易接受其中的知識和道理,從而於笑聲中得到享受的同時,也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與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等,按照教學需要把它們引入課堂,調動自如,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記憶學到的知識。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靈活運用詼諧幽默的趣味語言,它必能使教學過程更輕松,更有樂趣,更有效。記得一次上課時,一隻蝴蝶飛進教室,圍著玻璃飛來飛去,學生們中間有一大部分人眼睛唰地都朝向那裡,我停下課說:「我現在提一個問題讓大家回答,你們說這只蝴蝶為什麼在教室里飛來飛去不願離開?」同學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好,我接著說:「這就是蝶戀花,因為你們都是祖國的花朵嘛!」風趣語言引導同學們會心笑了,笑聲中一位同學打開窗戶放走了蝴蝶,同學們的注意力又重新集中到課堂的教學內容上,這一語飛渡,可謂巧妙的移花接木。
其實,講究教學語言的趣味性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驅除緊張疲勞,縮短師生心距,刺激學習激情,同時有助於強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教《童趣》這篇課文時,因為這是一篇要求背誦的文言文,我就在趣味上下功夫引導學生背誦,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來記憶。比如第二段第一句「夏蚊成雷」我對學生說:「你們看,這完全可以用我們班的兩位同學的名字來記嘛,『夏雯陳雷,很容易吧?」學生聽了鬨堂大笑,馬上對背誦課文來了興趣,有的同學還創造出了其他的記憶方法互相交流,全班很快就熟讀成誦了。這樣的語言把原是難以背誦的內容說得含蓄幽默,妙趣橫生。我所說的這些戲語,看似詼諧的玩笑、機智的調侃、善意的揶揄,但這些「可樂」的語言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積極性,使學生聽起來不覺累,所而覺得輕松愉快。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語言像火種,點燃學生心底興趣之火;像石塊,濺起學生心底港灣的興趣波,使我們課堂一改「匠氣」和「死氣」,充滿生氣,充滿樂趣。
⑺ 初中語文講課時有沒有通用的套路,就是講所有的課文時都可以用的
照本宣科,一段一段字詞句分析,然後找幾個問題問問,活躍下氣氛,什麼段落大意啦,寫作手法啦,主旨思想了,一塌糊塗
⑻ 語文十分鍾試講,講什麼內容好
教育機構啊,別講課本,千萬別。
因為教育結構更注重的是答題技巧之類的,它專要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屬。教育結構和學校側重點不一樣的。
建議你:1.看下小學升初中的考試題、考綱。你要了解都考哪些內容,這樣顯得你很了解考試題,這一點很重要。
2.結合著你所了解的試題內容,舉些例子,抽一道題給他們講,講明白就好了。
⑼ 初中語文試講十分鍾,怎麼講講一段還是全篇
初中語文面試時,試講通常要講全篇課文。
試講時,不論時間長短,專都要按一篇課文屬來准備。這樣做的好處是:1,顯示准備充分,給評委留下好的印象;2.更容易備課,把握全篇,講課時可以體現整體觀念,備課的內容可以自由抉擇和把握;3.易於試講時的隨機應變,如果講課過程中出現意外,比如忘記某些內容,可以隨時把另外的內容講出來,這樣不論時間長短,不會講到中間無話可說。
至於講課內容,重點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環節:導入、解題、整體把握、重點分析、提問和小結等等,要充分考慮到。實際上是用不到這么多環節的,但是有備無患,可以補救試講過程中的問題。
⑽ 如何讓初中語文課堂活起來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課文導入——
精彩的課文導入,可以引發學生求知慾,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學起來會事半功倍,學得迅速。教師激趣,目的就是使其不知不覺地參與學習活動,或者吊起他們的「胃口」,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事,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有迫切求學的慾望,導入課文的環節中,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開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效率。長期的經驗積累,我總結出了:如插圖導入、對聯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影視導入、賞物導入、音樂歌曲導入、對比導入、創設情境導入、設制懸念導入等等,舉不勝舉。好的導入能刺激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如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時,用蔡國慶的《五星紅旗》歌曲導入,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在教學《西門豹》時,用戰國的《西門豹》故事導入,增強了文學趣味性;在教學《古詩兩首》時,用徐文長的「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趣聯導入,增強了語文閱讀興趣比如,講《觸摸春天》一課,為了讓學生迅速進入聽課的角色,感受盲人生活的艱辛,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一上課老師就戴著墨鏡扮演盲人摸東西的動作,表情驚慌失措,邊說心裡話邊做動作:「假如我是盲人,我會天天哭哭啼啼,因為我不敢獨自出門,怕撞傷身體;假如我是盲人,我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我生活在無光的世界裡,白天黑夜一個樣,世界上就我最可憐。」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著和聽著,對教學內容印象深刻,學習效果自然良好。提出懸念大的問題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激趣良方。比如,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時候,問學生:「2000多年前,黃河非常漂亮,山清水秀,而現在,黃河水渾渾的,有些地方還斷流呢,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嗎?」學生急切想知道答案,於是產生了主動學習的慾望強烈,學習效果良好。總之,教無定法,關鍵的是通過激趣抓住學生的心,學生的神,使學習變得快樂,易接受。
二、講課有深度和廣度
教師講課有深度和廣度,真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語文能力,學習興趣也會持久不衰。根據課文內容,匠心獨具地選擇設計語文課的教學環節和學習形式,做到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課堂教學中的內容和形式貼切統一,恰到好處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智特徵,無疑會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良好效果。比如:《落花生》一課,書中有一段話說花生不像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使人一看便生愛慕之心。粗略一看,許多學生以為作者贊美花生,反過來批評蘋果和石榴愛好虛榮。其實不然,作者只是通過對比的方法來強調花生的踏實和默默無聞,並沒有反對石榴和蘋果之意。這個深刻含義,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細讀細品的基礎上正確領會。
據我知道,有廣度的課堂教學學生百學不厭。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上課只會照本宣科,那麼再生動的課文也會學得索然無味。所謂廣度,即課堂含量大,相機補充有用的課外資料。而資料的准備可以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師特別要堅持學習,提高文化素養,有廣博的知識。比如,上《草船借箭》一課,文中對魯肅和周瑜等人物的個性特徵很少,如果教師自己不閱讀《三國演義》,不全面了解故事主要人物性格,就不能補充魯肅、周瑜的資料,結果學生會對諸葛亮判斷魯肅不會出賣自己產生一些懷疑,而且片面理解周瑜這個人物。因此,老師必須將原著里的有些內容告訴學生:魯肅是促成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曹操的人,他肯定不希望看到周瑜和諸葛亮內斗,因此諸葛亮吩咐他秘密准備船隻和草把子一定照辦。周瑜雖然心胸狹窄,妒忌心強,但是才智過人,英俊瀟灑……又比如,《手術台就是陣地》一課,學生對白求恩來中國的原因和書里以外的事跡缺乏了解,如果補充影視資料和其它文字資料,就能把他的形象「立」起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學習更加有味有效。
誠然,深挖廣挖教材能讓課堂多姿多彩,而且效果明顯。深挖教材需要教師鑽研教材,廣挖教材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高文化素養以及收集、整理、應用資料的能力。
三、重視朗讀,擇取課文精髓
朗讀是把文章念出來,是將訴諸視覺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在學習有些文章或某些片段的過程中,只有反復朗讀,用心體會,才能汲取精髓,才能真正感受、領悟到文字中蘊涵的深厚感情。兒童由於長期形象思維,在有聲有色的朗讀使他們會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讀那些節奏和諧、音調鏗鏘的文字,無須多做講解,他們會有一種美的感受。比如可通過分角色朗讀,讀出自己的評價。這種朗讀,教師需要精心設計一種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的角色,利用課文內容,用不同的重音、語氣、語調、停頓等形式來贊美或批評作品中的形象,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夜宿山寺》有一學生把「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讀得響亮高亢,另一個學生卻讀得低沉輕緩,我說為什麼這樣讀?生1:因為作者登上這樣高的樓,心裡一定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所以讀的時候聲音必須高一些,才能把內心的感情表達出來。生2:因為連高聲說話都擔心驚動了天上的人,所以讀的時候必須把聲音壓低,才能把詩里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想問題,而且有充足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同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發掘審美意境
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山光水色的愉悅,領略鳥性人心的空靈,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
在陳淼的《桂林山水》里,我和學生領略廣西桂林的美景;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我和大家一起感受人世間最真切的父子深情;走進魯迅的《故鄉》,那裡不僅有優美的農家風光、和諧淳樸的民風、還有引人入勝的童年往事;讀李白,領略什麼叫飄逸豪灑;讀杜甫,明白什麼是博大深沉…….文學之美,就是這楚風漢韻、唐詩宋詞;就是這風土人情、人間真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文學作品中無不包含意境美、風光美、親情美、人性美,挖掘文學之美,用美的引領學生感悟文學之美,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地活起來,真正讓興趣的培養像「隨風潛入夜」的雨,「潤物細無聲」地滋潤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