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語文病句練習及答案
初中語文病句及類型
病句及類型(一)
第一部分:單句中的病句類型舉例:
一、 成分殘缺(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一)舉例:
1、我有一個女孩,同許多年輕的媽媽一樣,願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缺主語。造成了歧義。應該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語「我」。
2、中國人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病因:缺謂語。因為句中有一個介詞「為」,這就使「為建設……強國」成了一個狀語,狀語是來修飾或限制謂語的,後面卻缺少了這個作謂語的成分「而奮斗」或「而工作」。
3、邊維蘭曾在1983年出席了區的五好家庭先進個人。
病因:缺賓語。先進個人只是個定語,缺少了被它修飾的賓語中心語「代表大會」。
4、它使人們增強改造舊世界的信念,為打碎舊世界而斗爭的決心。
病因:缺謂語。在後一部分中,「為打碎……而斗爭」是賓語「決心」的定語,但是賓語「決心」沒有謂語,應當在「為」的前面加上動詞「堅定」做謂語。
5、楊排長滿懷悲憤,情不自禁,雙手打在懸掛著的煤油燈上,擺動著,顫動著。
病因:缺主語。應在「擺動著」前面加上「煤油燈」。
(二)練習試試看:
1、從小王明確了參軍目的以後,就主動地苦練殺敵本領。
2、看了電影《陳毅市長》,使我受到深刻教育。
3、老師耐心細致地給我們進行輔導,有不明白的問題就問,學習成績進步可快了。
4、眼看著敵人的暴行,仇恨的怒火在我們的胸中閃爍
5、我的家鄉雖然不是南昌,但是很熟悉。
6、他的普通話很標准。
7、他的一生是艱苦奮斗,這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
8、人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9、直到19世紀的下半葉,才被人發現珊瑚是專門生活在海里的吃肉動物。
10、我和一些傣族演員覺得這種色香味的飯菜非用手抓住吃不過癮。
11、縣政府嚴肅處理水泥廠擅自提價。
12、北京市百貨大樓從市場需要出發,不斷擴大商品經營。
二、搭配不當。
(一)舉例:
1、共產黨員羅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質。
病因: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這句話的主幹是「一生代表了品質」,可以把「代表」改為「表現」。
2、每當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誘的教導,又重新出現在我面前。
病因: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這句話的主語包含關兩項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謂語搭配,而「教導」只能聽見,不能看見。應作如下修改:
每當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現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誘的教導又在我耳邊回響。
3、《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出色地塑造了共產黨員盧嘉川、江華、林紅等人的英雄事跡。
病因:動詞「塑造」和賓語不能搭配。可以說「塑造」什麼「形象」,不能說「塑造」什麼「事跡」。
4、同學們以敬佩的目光注視著和傾聽著這位老山英雄的報告。
病因:動詞「注視」和賓語不能搭配。這個句子的謂語有兩個動詞,其中「傾聽」可以和賓語「報告」搭配,「注視」的對象只能是看得見的東西,而「報告」能聽見,不能看見。
5、各種讀書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一支動人的歌聲。
病因: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修飾語「一支」和中心詞「歌聲」不能搭配。應將「歌聲」改為「樂曲」或「交響樂」。
6、《法門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監——「九千歲」劉瑾。此人在戲里有許多生動、深刻、性格鮮明的語言和行動。
病因: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修飾語「生動、深刻、性格鮮明」不能修飾「行動」。可將「行動」刪掉。
(二)練習試試看:
1、中國人民從來就是偉大、勇敢、勤勞的民族。
2、一個開展「五講」「四美」活動的高潮正在全國展開。
3、三年來,我戰勝了不少難題,然而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4、學習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5、解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改善。
6、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事業。
7、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一定要刻苦地學習和戰斗。
8、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
9、在這次戰斗中,一共擊落敵機一百架,坦克五十輛。
10、一個革命者應該具有淵博的革命知識和經驗。
11、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
12、他的家鄉是黑龍江省青崗縣人。
13、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我度過了自己閃光的青春。
14、這支唱不完的歌聲,一直在人們的耳際、心頭盪漾著。
15、看見了紀念碑,我彷彿看見英雄們把紅旗和勝利插上敵人陣地的主峰。
三、語序不合理。
(一)舉例:
1、全廠職工討論和聽取了廠長關於改善經營管理的報告。
病因:「聽取」和「討論」有一定的先後次序,應該是先「聽取」,然後才「討論」,把它們倒過來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這個句子的賓語中心語前的兩個定語排列次序不當,會使人誤解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應該改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個志氣的青年將來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對四化建設有貢獻的人。
病因:這個句子中的「將來」本應用在「成為」前頭作狀語,卻用在「希望」的前頭,表達不合事理。
(二)練習試試看:
1、這次大會對工作問題交換了廣泛的意見。
2、我們普遍的學習成績提高了。
3、我校兩個初中二年級的籃球隊正在進行友誼比賽。
4、大慶石油蘊藏量是我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5、我們必須認真克服並隨時發現工作中的缺點。
6、對於各科的習題我試題,為了學習方便,進行了系統的分類,並做出了答案和提示。
7、那位美國老人在去機場途中才發現遺失在飯店房間三個鑽石戒指。
8、我們必須認真克服、隨時發現運輸工作中的缺點。
9、正在印度訪問的中國文化代表團同印度文化界人士在非正式的、親切的氣氛中交流了經驗。
10、他多次碰到,年輕力壯的農民,向他伸出血淋淋求援的殘手。
四、句式雜糅。(有時想用這種句式,又想用那種句式,結果把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使意思表達不清。)
(一) 舉例:
1、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作者之手。
病因:這句話是由一個主謂句和一個動詞謂語句雜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邊兩種句式中的一種來表達。
(1)、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
(2)、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之手。
2、我們的部隊一隊一隊一批一批扛著槍支火葯都運在濟南城外了。
病因:一個意思應該分成兩句話來說,卻並在一句話里說,思想跳躍得太快,語言表達跟不上,造成句式雜糅。這個句子可以改為「我們的部隊一隊隊都扛著槍支彈葯,這些武器都運在濟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堅強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動啊!
病因:應當用兩句話說的,放在一起,使句式雜糅了。這個句子可以改為「江姐在敵人面前表現得堅強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動啊!」
(二)練習試試看:
1、這張報紙比任何特效葯都好,把夜班後的疲勞,瞌睡,都被趕到九霄雲外去了。
2、止咳祛痰片,它里邊的主要成分是遠志、桔梗、貝母、氯化銨等配製而成的。
3、我們學校本著節約為原則,自己動手修理課桌椅。
4、他們這種崇高的精神,給我留下了以深刻的印象。
5、學習究竟為了什麼?這是值得每個同學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6、我們對實現四個現代化充滿著信心百倍的希望。
7、在舊社會,剝削階級利用開當鋪進行殘酷的高利貸剝削人民。
五、不合事理。(有的句子從語法結構上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在意義的表達上不合理,前後矛盾,或者前後不一致,這就是不合事理。
(一) 舉例:
1、這一期雜志還刊登了台灣當代著名作家陳映真的短篇小說《山路》、《搭錯車》和根據後一部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的主題曲——《酒干淌賣無》。
病因:這句話前頭說的是兩篇「短篇小說」,後邊卻說「這部影片」,前後不一致。這個句子可以改為:這一期雜志還刊登了台灣當代著名作家陳映真的短篇小說《山路》、《搭錯車》和根據後一部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的主題曲——《酒干淌賣無》。
2、過了一會,汽車忽然漸漸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漸漸」表示程度或數量隨時間緩慢地增減,「忽然」表示事情發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時用這兩個詞來作「放慢」的狀語,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刪去一個。
3、魯迅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這句說得盡管嚴厲了一些,但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評價魯迅的話,前面說「盡管嚴厲了一些」,後面再用「恰如其分」,語意就不大一致了。可以改為「這話有人聽了可能覺得過分了,但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
4、通過上述事實,我懂得了課上與課下的關系——時間要安排得適當,課上充分思考,課下充分學習,這就叫科學地利用時間。世界上偉人珍惜時間的例子不是很多嗎?
病因:前一句講的是課上和課下時間的合理安排,後一句卻說到「世界上偉人珍惜時間的例子」,意思不連貫。後一句的意思也沒有再發揮。應當刪掉後一句。
(二)練習試試看:
1、重建黃鶴樓的工程已經開始二十個月了。
2、兩天兩夜沒停的牛毛細雨又下起來了。
3、我國有世界上沒有的萬里長城。
4、船槳忽上忽下地拍打著水面,發出紊亂的節奏聲。
5、他噤若寒蟬地告訴記者:……
六:重復贅余。(在一個句子里,用不同的詞語來重復表達同一個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無的詞語,顯得很羅嗦。
(一) 舉例:
1、學校里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空前的學習熱潮。
病因:這個句子的中心語「學習熱潮」前頭的兩個定語「從來沒有過」和「空前」意思是一樣的,只用一個就可以了。
2、只有在科學的道路上沒畏艱險的人,才有希望達到最高的頂點。
病因:「頂點」就是山的最高處,再用「最高」去修飾「頂點」,意思就重復了。可以把「最高」改為「光輝」。
3、「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認為這才是世界上最最精妙絕倫的一句話。
病因:程度副詞「最」表示某種屬性超過所有同類的人或事物,用一個就足夠了;「絕倫」表示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用了「最」再用「絕倫」,語意重復。「精妙」一詞也不準確。
4、那個青年獵人沒有一點收獲,垂頭喪氣,連精神也沒有。
病因:「垂頭喪氣」和「連精神也沒有」意思重復。
(二) 練習試試看:
1、海底錳結核,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皮球,有的呈板狀的樣子。
2、我家裡除了父母和我,還有一個年紀比我小的弟弟。
3、用不幹凈的臟手帕擦嘴,很不衛生。
4、暑假已過去,一個新的緊張而又愉快的新學期開始了。
七、虛詞運用不當。
(一)舉例:
1、為了把我國盡早地實現四個現代化,多麼需要這種勇敢精神啊!
病因:介詞「把」使用不當,應該改用「使」。
2、我看過許多對我感興趣的故事片、喜劇片,對我最感興趣的電影是《神聖的使命》。
病因:介詞「對」表示對象或者關聯,這句話把「我」和「故事片」的關系搞顛倒了,應該是「我對故事片感興趣」,不是「故事片對我感興趣」。兩個「對」都應該刪去。
3、小花負了重傷,何翠姑為了救小花,敵人就開槍打到她背後。
病因:「為了」表示目的,下一句換了主語,使句意不通。最後一句話應改作「不顧自己,被敵人子彈射中。」
(二):練習試試看:
1、入春以來,天氣回暖,華山雨雪稀少,乾旱程度嚴重,存在廣泛的干土層,使風沙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
2、關於這部電影的批評的意見既尖銳,又中肯。
3、地球在南北兩極的半徑要比赤道的半徑小22公里。
4、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關於多級火箭的研究。
『貳』 初中語文的病句類型有哪些
詞義交叉,搭配不當,成份殘缺,語序不當,句式雜揉,前後矛盾,文言文與白話文混用,有歧義
『叄』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一、詞義交叉1、參加這次匯演的大多是地方戲和京劇。2、學校門口有一個專賣汽水和飲料的小攤。1句中的「地方戲」和「京劇」是交叉概念,「地方戲」里就包含「京劇」,所以它們不能並列;2句中的「汽水」是「飲料」的一種,它們之間是隸屬關系,也不能並列。還有,不是同類概念的詞並列而造成的病句。例如:3、橘子、蘋果、蘿卜等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3句中的「蘿卜」不屬於水果,它與橘子、蘋果不是同一類,不能並列。二、搭配不當4、他愛看球的習慣像有所改善。4句中,主語「習慣」與謂語「改善」搭配不當,「改善」可改為「改變」。三、成份殘缺5、近視眼發生的機會很多,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平時養成用眼衛生。6、當我和媽媽走上天橋時,望著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動。5句中缺少賓語中心語「習慣」;6句中「望著」前缺少主語「我們」。四、誤用、濫用介詞7、他雖然很瘦,而且精神飽滿。8、在我們學校這條道上,是一條非常陡的坡。7句中,表轉折的復句,誤用關聯詞後成了遞進復句,句意不當,「而且」應改為「但」;8句中,濫用介詞短語式「在……上」使句子沒有了陳述對象(主語),應刪去「在……上」;五、語序不當
9、我開始做不耐煩的作業。
10、他非常覺得開心。9句中,「不耐煩」,只能陳述做作業時的心情,不能修飾「作業」,應放在「開始」前;10句中「非常」是程度副詞,修飾表示心理狀態的形容詞;應放在「開心」前面;六、成份多餘
11、她有一條非常雪白的圍巾。
12、從我家到學校,大約有6公里左右。11句中,「雪白」已有「非常白」的意思,「非常」一詞多餘,應刪去;12句中,「大約」已表不是確切的距離,「左右」再用就多餘,應刪去一處;七、句式雜揉13、我省的白蘭瓜產量是全國最多的一個省。
14、他的家鄉是黑龍江省鶴崗市人。13句是「我省的白蘭瓜產量是全國最多的」與「我省是全國白蘭瓜產量最多的一個省」,兩句雜揉造成的病句;14句是「他的家鄉是黑龍江省鶴崗市」與「他是黑龍江省鶴崗市人」兩句雜揉造成的病句。八、前後矛盾
15、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著祖國的親人。16、小紅的作業本基本上都寫完了。15句中的「無時無刻」表示否定,只有與「不」聯結,才能表示肯定的意思,所以應將「都」改為「不」,句意才不反。
16句中的「基本上」與「都」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時使用,任選其一才合事理。
『肆』 初中語文病句修改
一、語序失當
語序不當,是指句子語序錯亂,造成病句。
示例1 博物館展出了幾年前剛出土的文物。
應改為:博物館展出了剛出土的幾年前的文物。
示例2 他做了兩個丈夫喜歡的菜。
應改為:他做了丈夫喜歡的兩個菜。
示例3 趙老師親切地走過來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視力了啊!」
應改為:趙老師走過來親切地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視力了啊!」
示例4 這里的情況,對於我們已經很熟悉。
應改為:對於這里的情況,我們已經很熟悉。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示例:晚會過後,她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
應改為:晚會過後,她那優美的舞姿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
2.動賓搭配不當
示例:到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將是新技術伴隨下的閱讀時代的復興。
應改為:到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將是新技術伴隨下的閱讀時代的復興。
3.主賓搭配不當
示例:臨近中考,同學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都有很大的提高。
「態度」與「提高」搭配不當,「態度」與「轉變」搭配
4.修飾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奼紫嫣紅的梨花開得燦爛極了。
「奼紫嫣紅」不能修飾「梨花」。
5.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糧食生產穩步增長。
「只要」改為「只有」。
三、成分殘缺或贅余
1.句子成分殘缺
示例1:通過特級教師的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
缺少主語,多用了介詞或介賓結構,是原來的主語變成了狀語,應去掉「通過」或「對」
示例2:我們正在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缺少謂語,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示例3:市政府嚴肅處理了水泥廠擅自提價。
缺少賓語,句末補上「的做法」 才通順。
示例4:細菌是有害的。
缺少必要的限制語,應在「細菌」前加上「有些」
2.句子成分贅余
『伍』 初中語文常見病句類型
初中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重復累贅,用詞不當,語序不當,句式雜糅,指代不明,有歧義等等,這些病句可以每種記一兩個例句,這樣印象要深刻一些。
『陸』 初中語文病句。
先發展後完善,不能換位置吧
『柒』 初中語文病句整理
例20:不管天氣如何變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靜,渺渺湖水,清澈如鏡。(「仍是」改為「都是」或「總是」)
例21:只要充分發動群眾,才能解決問題。(「才」不能和「只要」搭配,應把「才」改為「就」)
(二)抓代詞
病句考題中出現代詞,往往有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22:她母親曾因為桂花拒絕與她為桂花選中的男人結婚而要對她進行報復。(根據文意,這句話中的第一、第三個「她」是指桂花,而第二個「她」則指桂
花的母親,「她」的概念不同一,違反了思維的同一律)
例23:王老師經常為李成補課,李成總是努力學習,他這樣做是為了讓家長放心。(「他」是指王老師,還是李成?指代不明)
例24:從延安路到勝利橋只有六七公里,從勝利橋到紅旗渠只有七八里,這段距離並不遠。(「這段」指代不明,是指兩段中的某一段,還是指從延安路到紅旗渠這一長段?)
(三)抓判斷詞「是」
病句考題中如出現判斷詞「是」,則應考慮主賓搭配是否恰當。
例25:今年,我校參加高考的人數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主賓搭配不當)
例26:考場是設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舉行的。(這句話是把「考場是設在……大廳里」和「考試就在這兒舉行的」兩句拼湊雜糅在一起)
例27:張長福今年22歲,是應屆畢業生。(究竟是初中、高中畢業,還是大學畢業?判斷不明確)
(四)抓一面與兩面
病句考題中如出現「是否」「能否」「是不是」「能不能」「好不好」「成敗」「高低」「好壞」「冷暖」等詞,則考慮可能存在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的語病。
例28:做好生產自救工作,決定於幹部是否深入群眾。(單提雙承)
例29:電子工業能否迅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關鍵在於要加速訓練並造就一批專門技術人才。(雙提單承)
例30: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關鍵。(單提雙承)
由此可見,病句是有「征」可循的。以征尋因,依征定病,是我們正確辨析病句簡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也正如醫生給病人看病,「望聞問切」「望」在首,我們也不妨「拿來」試試!
常見病句類型例析
根據大綱的要求,語法是不列入考試范圍的,但從運用的角度考查則是必要的。語法考查的主要題型為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考查的是語法規律,實際還包含對考生邏輯、修辭等方面知識信息和能力的綜合考查。瀏覽中考試卷,修改病句是許多地市必考考點。現結合2004年有關中考題就常見的病句類型簡析如下:
1、搭配不當 包括主謂、動賓或主賓搭配不當,附加成分和中心語搭配不當及關聯詞搭配不當。例如:
雅安題:晚會以後,她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的耳邊。(主謂搭配不當,「舞姿」不會回響,可在後加上「還浮現在我的腦中」。)
襄樊題:李校長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許多學生家長的來訪和來信。(動賓搭配不當,「接待」的只能是人,不能是「來信」。)
長沙題:深秋的嶽麓山,是人們欣賞麓山紅葉、登高遠眺的好時候。(主賓搭配不當,可將「時候」改為「地方」或將「深秋」與「嶽麓山」對調。)
溫州題:同學們對學校的教育課程改革交換了廣泛的意見。(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並不是意見廣泛,而是交換的范圍廣泛,應改為「廣泛的交換了意見」。)
佛山題:即使一直沒有試驗成功,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關聯詞搭配不當,將「即使」改為「雖然」。)
2、成分殘缺 常見的有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例如:
溫州題:經過幾個月的培訓,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體的技術。(缺主語,應去掉「使」。此類題在中考中出現特多。)
連雲港題:無法准確判斷上網者是否未成年人。(缺謂語,在「是否」後加上「是」。)
濟南題:我們要盡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缺賓語,在句末加上「水平」。)
3、重復多餘 句子結構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詞語作句子的成分。多為語意堆砌。如肇慶題:……淪為一個毫無作為一事無成的庸人。(「毫無作為」和「一事無成」 語意重復,應刪去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