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採用多樣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吸引學生認真去聽講,理解課文內容和重點 ,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意義
『貳』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當中的滲透,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術途徑,有利於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當中,我們應當加強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以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發展。本文基於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首先簡單分析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然後主要對信息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
語文在初中教學課程體系當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其對於學生的文化知識與素質能力全面、綜合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價值。在當前,我們應當將信息化教學有效的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1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1.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只有讓他們對教學產生主觀興趣,才能使他們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當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很難單單憑借教材課本就吸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這對於教師而言是一個不小的難題。而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的應用,具有非常新穎的形式,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當中,顯著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1.2降低教學的抽象性
初中學生依然更傾向於形象思維,在抽象思維方面的能力還較差,所以如果教學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話,就會使他們難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而信息化技術具有非常強的編輯和演示能力,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通過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將其展示出來,從而降低其抽想性,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1]。
1.3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下,學生顯得較為被動,主體性體現不足,主觀能動性也得不到發揮,這其實就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並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當前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體現與主觀能動性發揮,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當中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和認知發展規律,有效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並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
2信息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利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起始環節,對整堂課的教學氛圍、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影響都非常大,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導入,通過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非常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一來,課堂氛圍就會變得非常活躍,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也會明顯的提升。利用信息化教學進行課堂導入,可以輕松實現這樣的效果[2]。
2.2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景
和初中數學等學科相比,初中語文的抽象性雖然更低,但有時候依然需要有情景的支持,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理解教學,產生自己的主觀體驗和主觀認識[3]。在傳統的教學技術、條件之下,教師想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是較為困難的,不論是道具的准備還是背景的設置都非常費時間、費成本,甚至可能影響到正常的教學進度,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則能輕松地為學生創設出教學情景。例如,在《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教學當中,單純通過文字很難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到蘇州園林的美,這會讓學生對文章的學習停留在表層,並不能產生深層次的情感。如果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蘇州園林的美景短篇,就可以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到蘇州園林的美,並產生對文章的情感認同,這更有利於學生的審美和思想情感發展。
2.3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當前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發揮,但在傳統的環境、條件之下,學生的信息接觸有限,很難真正地實現自主學習。而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之下,教師則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鞏固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社戲》、《安塞腰鼓》等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去自己認識這些傳統藝術,了解它們的表現形式,感受其所蘊含的情感和民俗風貌,產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認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於學生的學習、發展更加有益。
3結語
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學具有很多突出的優勢,所以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當加強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以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使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發展。
『叄』 關於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該怎樣發表
兩種渠道,好文章可以自己投給雜志社,不過要碰運氣,且出版周期很長。普通文章,可以投那些正規合法的收費刊物如《語文天地》《課外語文》等,審稿不是太嚴格,但同樣能用。
『肆』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誦讀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環節是誦讀教學,古代重視熟讀背誦,只有首先將一篇文章或者精美段版落語句背誦下來之後,權才有可能去真正的體味出它的韻味,才能進行"妙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是培養學生誦讀興趣的好材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提倡誦讀教學,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伍』 語文教學論文:初中語文「對比教學」的幾點「關鍵」
關鍵詞一:內涵
在語文教學中,對比是教學的最基本要素。對比,是人在認識上確定事物之間的異同和關系的思維過程。在閱讀中則是針對某個具體問題找來論述這個問題的代表性作品,邊讀邊比較,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解析,尋求其異同點。一般包括:從不同角度找出作品的各自特點;尋找結構上的異同;尋找文章主旨的不同;尋找寫作方法的不同等等。要從哪個角度比較,就要抓哪個方面的特點。由閱讀到寫作,主要是將閱讀中的優質點運用到寫作中去,可以是從尋求不同文章的共同點來尋求作文的共同規律;或者是比較文章的不同屬性,從而了解文章的不同,易發現文章發生發展的特殊性。
關鍵詞二:「562」
所謂「562」,是指對比教學的核心要素,即五步流程、六種課型、兩套讀本。
五步流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自主學習,精講點撥;四比較閱讀,鑒別賞析;五寫作訓練,鞏固提高。
六種課型——對比品讀課、對比評點課、對比寫作課、積累運用課、成果匯報課、綜合性學習課。
兩套讀本——一套為對比教學課程,分別與課文和古詩詞進行比較閱讀,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共有七本,即《龍泉中學對比教學校本課程》之一到七;另一套為課外閱讀課程,選取四大文學體裁中的經典作品,進行閱讀並積累摘記。
關鍵詞三:藝術
真正的語文課堂不僅要追求課堂目標的完成,實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目標,更要追求課堂參與者的歡樂性與深邃性的統一,讓語文成為藝術的課堂、歡樂的課堂、愉悅的課堂。因此,在課堂中加入音樂、動畫、視頻、歌曲、書畫作品等藝術元素,在適當的環節呈現,能使學生從中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讓課堂變得愉悅而快樂。
學生們都喜歡音樂。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激發人的美好情感,使人身心都感到愉悅。音樂導入會讓學生耳目一新,讓他們快速地進入課文的氛圍中,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情境之中。
《竹影》這一課,內容清新,充滿生活情趣,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筆者提前讓喜歡繪畫的學生帶來繪畫的材料,展示了豐子愷的書畫作品後,讓學生們也拿出材料一顯身手,與大家一比高下。畫畫的學生聚精會神,揮毫潑墨,觀看的學生目不轉睛,羨慕不已。他們從這堂課感受了藝術之美,培養了他們感受美,欣賞美,鼓勵他們要創造美。
『陸』 中學語文教學論文: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效
科學性是指文言文的教學必須遵循其內在的規律和要求,必須基於文言文學習的基本特點和高中生的基本特點開展教學工作。文言文教學雖然是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但其和現代文的教學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必須正視這種差異,立足於自身特點,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進入高中階段以後,我們的語文教師對學生字詞句等最基礎的知識性內容的掌握並不是非常重視,更多的是從對作品的鑒賞分析等層面予以指導、剖析。而容易忽視的是,不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是高考,對文言文和現代文的考查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在課標和高考考綱中,對於文言文部分,更加註重對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文言句子的翻譯的考查,對於文言文信息的概括判斷要求相對較低。所以,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務必針對學生的水平,根據課標、考綱來制訂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組織文言文教學。
系統性是指,高中階段文言文教學不能零敲碎打,茫然地跟著教材的篇目走,只是就文言篇章讓學生記記背背就了事是不行的。教師需要將高中階段,文言文板塊涉及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做系統的設計安排,通過三年有計劃、有步驟地教學,讓學生循序漸進,全面系統地掌握這些知識。我們不僅要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還要將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同高考的備考結合起來,通過課堂、課下的閱讀鑒賞訓練,通過練習、考試等形式,對學生的文言文基本知識和能力進行強化和檢測、評估。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古今文字、古今文學、古今文化的聯系和梳理,注意其中淵源關系的梳理和引導,從而在現代文教學中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學習鑒賞現代文,客觀、積極地了解、評價文言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寶貴的思想,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現代文中語言知識的學習,文學知識的閱讀鑒賞,文化現象、社會現象等的解釋和分析評價,只有古今結合起來,文白結合起來,學生才會更加容易地了解和明白,更加容易地掌握和感受。這對教師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更是一個提升自己能力和內涵的寶貴機會。
不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其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語文課堂,不論是現代文的教學還是文言文的教學,教師必須時刻注意這一點,逐步要求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由教師領著學生對名句名篇學習賞析,到學生生發興趣愛好,自主地進行學習鑒賞。只有大多數甚至每一位學生都具有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學的有效性才自不待言,語文教學、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才毋庸置疑,才能達到有效、高效。
『柒』 中學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即思想,語文即生活,語文伴隨著人的一生,學好語文,終身受益。然而,要想學好語文,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是不行的。俗語說:習慣成自然。
學習語文的習慣須要慢慢地養成。
一,要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之一,
伴隨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無論是做作業還是記筆記,都要養成把漢字寫得規范、整潔、優美的好習慣
引言6-7 一、 教學環境研究的發展簡要概述及教學環境的解讀7-10 二、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含義、類及構成要素10-14 (一 學語文課堂教學心理環境11-13 (二) 中學語課堂教學物理環境13-14 三、 中學語文課堂教環境教育價值分析14-18 (一) 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與情緒15-16 (二)語文課堂教學環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與行為16-17 (三) 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與效率17-18 四、 優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心理學依據18-21 (一) 中學語課堂教學心理環境優化的心理依據18-20 (二)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物理環境優化的心理學依據20-2五、 優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原則21-25 1 、 教育性原則21-22 2 、 人性化原則22 3 、 合理性原則22-23 4 、 自然性原23 5 、 效益性原23-24 6 、 整協性原則24 7 、 情感性原則24-25 六、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25-39 1 、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心理因素,為師生教與學活動創造良好和諧環境26-36 (1) 、 營造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27-30 (2) 、 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中各環境因素的調和來優化教學氛圍30-36 2 、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物理因素,為師生教與學活動創造良好物質條件6-39 結束語39-41 注釋41 參考文獻41-44 中文摘要44-51
1華英;;《俄漢詞典》漢譯辨正[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2晁繼;;語文規范標准與規范型字詞典的編寫[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3李國;;規范型語文辭書的理論思考[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4李鋼;論語文詞典的專科詞條及其釋義[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5黃穎;;培養英語的初步交際能力[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王傑;李名方;;關於得體修辭學的通信[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7曹擢;;序[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8彥玲;;立足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情感培養語文興趣[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9軍琦;;生活之樹常青 語文不會蒼白——感悟教育的一點嘗試[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10沁怡;;台灣地區職校學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結構[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