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語文期末考試需要注意哪些
高中語文期末考試需要注意哪些?
1、把考試當成一場檢驗。抓住了考試的本質,對於個體意義最大。排名是一個無法左右的事情,能夠左右的是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若平時足夠用功,且心態調整得當,就會穩居前列。
2、不把時間浪費在基礎字詞和古詩詞默寫的復習上,這是對語文考試重點的不理解所造成的敷衍式復習。純屬消磨鬥志無所事事。
3、復習閱讀題正確的做法是,認真回顧一起刷過的閱讀題,散文、古詩詞鑒賞、說明文、文言文,體會答題方法如何運用,文本理解如何由淺入深,答案是如何清晰嚴謹推理的,把這套思路反復在腦海中過,激活答題狀態。
4、作文復習切忌背誦範文和議論文素材大全。想必你可能這樣做過,效果很糟糕。繼續這么做無非心存幻想。中考背範文就過關的招在高中是沒用的。沉迷於這樣的作文復習思路會使我們喪失信心和鬥志。
5、正確的作文復習辦法是遵循審題構思提綱行文的寫作步驟,觀摩寫過的作文題和範文,探究其中值得借鑒的思想、思路、選材、結構和語言,為自己切實積累可以靈活運用的寫作內容,最好遍覽範文後自己親自寫一篇,此時如果有好的詞句背一些,很容易記住。這個思路下能夠復習到的作文題越多,考試命中的概率就越高。即便不命中,此時所產生的分析能力也會對考場發揮具有重要影響。
6、忘記了答題方法寫作方法的同學,要在考前復習之前再到心靈之翼官網看一遍視頻講解,之後再看題。
考前復習要的就是一個狀態,把過去的知識儲備在此刻激活到最佳,到考場上發揮出最高水平。
『貳』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美育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語文教師要充分發現美的因素,引導學生去品賞。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麼,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一、用好教材,挖掘教材蘊涵的美感特徵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的審美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體驗到評判,挖掘教材蘊涵的美感特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
(一)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
在高中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美多樣,記敘文對話富有個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傳神的詞語
一般地說,詩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詞的傳神,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容。課文《荷塘月色》中作者對月光的描寫,「瀉」「浮」「洗」「籠」,不同的動詞,淋漓盡致地描寫出了月光之美。引導學生認識琢磨這些詞語,就很容易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美感。
2.欣賞優美的句子
散文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相當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動的語言總是依靠優美的句式來表現。有的句式對稱,講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參差,講究段落美。
『叄』 高中語文需要掌握什麼知識
字音字形,成語意思,近義詞辨析,句子改錯,小閱讀理解(三個選擇題),文言版文十八個虛詞意權思,文言文句子翻譯,讀懂古詩的意思,壓縮語段,一句話新聞,句子仿寫,大閱讀理解,作文
文化常識是最近一兩年的時政新聞
『肆』 高中語文要注重那些方面的學習學文言文的重點是什麼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從小學開始我們便接觸了語文,學習語文,直到我們上大學還是需要學習語文,可見語文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作為三大主課之一,它的實際意義不用我多說大家也都知道,因此學好語文十分必要,那麼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它的學習方法又是什麼呢?
語文的學習方法
1
預習和復習:不管學習任何科目,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復習都是十分重要的,課前預習可以使我們聽起課來沒有那麼費勁,能夠很快的跟上老師的腳步,課後復習可以使我們對當天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防止遺忘。
2
多讀多寫:說實話,學習語文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它跟數學不同,數學我們需要動腦子,但是語文就沒有那麼費勁了,記住了就能回答的上,記不住就回答不上,就這么簡單,因此多讀多寫是學好語文的必經之路,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也不如爛筆頭,不僅要多讀還要多寫才能加深我們的記憶。
3
現代文:說白了也就是白話文,是把平時我們的生活的點滴巧妙的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片文章。對於現代文,我們理解它應該沒有問題,關鍵就是它在考試中的應用,現代文的題目一般都是給你一篇文章,叫你分析結構,鑒賞人物和探究主題。翻來倒去也是這幾點,因此學會分析進而描述出來成為我們首要的任務,當然這種功夫不是我們一朝一夕可以練成的,我們需要通過多加練習才能做到。
4
文言文:對於文言文的學習,首先我們需要進行詞語的積累,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當然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古今詞義的異同,通假字現象,以及一些常用句式,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和牢固的掌握文言文。
5
古詩詞:古詩詞在現代考試中的比重是越來越重了,因此對於古詩詞的學習我們不能放鬆,其實古詩詞的考試也分為課內和課外,課內的沒什麼好說的,自然是死記硬背了,課外的需要我們多多涉獵相關知識,當然跟文言文一樣,很多東西都是一理通百理明的,實在不明白的話可以參考個別詞語在其他詩詞中的含義。
6
作文:在考試中所佔的比重不用小編說了吧,對於如何寫好作文,網路一下應該會出來很多相關內容,具體方法小編就不在闡述了,但是有一點要說明的是,作文的書寫不但在詞彙量的積累,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能夠把這些詞語巧妙的結合起來,合適的詞出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鑄造出一片好的文章。
7
課外知識:如果你只是想要及格的話,學習好課內的知識就足夠了,但是你想要學的好的話,僅僅是課內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補充大量的課外知識,當然,考試的時候誰也不敢保證到底出什麼課外知識,因此我們只能以量取勝。
8
考後總結:考試是對我們一個階段學習的總結,也是讓我們發現不足查漏補缺的方法。在考試過後,進行一番總結是必要的,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之處,以便及時的更正不足,具體的總結方法可以參考小編的考後總結經驗。
注意事項
對於學習語文而言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記多寫,當然只是閱讀書本上的知識遠遠不夠,想要取得好成績,課外讀物是必須的,其次我們需要學會分析各種類型題目的做題技巧,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知識的積累之上。
雖然說語文的學習死記硬背較多,但是對於文言文,古詩詞的學習,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對於文言文和古詩詞,一些常用的詞語或者常用句式需要我們特別記憶,這樣即便是我們遇到一篇沒有學過的詩詞或者文言文,這些語句也是通用的,可謂是一理通百理明。
以上來自網路經驗
『伍』 高中的語文,注重背什麼
首先,文言文每天必看兩篇,看完把重點字詞翻譯出來,高考語文文言文是四分,只專要下功夫95%的分數沒有屬問題。其次,古詩文默寫,分小,但是是必拿的死分。然後,才是作文,作文在於平時積累,碰到題目要求寫議論文,散文的,必須要拿50分以上,因為高考大部分人的長項都是這兩種文體,你不拿高分就被甩開了,其他文體在於平時多看多寫,每星期寫兩篇足矣,除了必做的卷子,但在於長期堅持,各個文體經常換著寫,自己找題目,或者老題目隔一個月再寫一次也很有用。最後其它類型題在於平時多做,做感覺,卷子不必做太多,七天做四套到五套,前提是一氣呵成,不能上午做一點下午做一點那樣。 說這么多,精髓就兩字「堅持」,你哥哥我當年高考語文143分,我還是理科,呵呵,你自己想去吧,我的方法你可以借鑒,也可以不信,隨你了
『陸』 怎麼提高孩子們對高中語文的重視程度
1.創造語文校園氛圍,轉變高中生錯誤觀念
高中生學習好語文可以使其受益終身,但是當前高中生對於語文存在著錯誤的觀念,一部分是學生自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則是學校語文氛圍不濃厚,學校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造成的。為了提升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需要在校園中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氣質和修養,腹有讀書氣自華。高中學校需要大力倡導學生學習語文,提升對語文的重視,循序漸進的影響高中生,使他們正確的看待語文,轉變錯誤的觀念。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習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需要做知識的掌控者而不是受控者。高中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需要以平等的心理來對待學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讓他們去發現並且分析問題,而不是由教師做主導直接為他們去解決問題。比如說在傳統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內容講解的時候都喜歡直接拋出觀點,這也就使學生被動理解,去記憶,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就需要讓學生自主進行內容的理解,教師是思想的引導者。幫助和引導學生去分析去理解。這樣教師與學生處於平等的位置,才能夠提升高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使高中生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3.創新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需要改變原有的同質化教學方法,根據高中生以及課堂的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提升高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比如文言文以及詩歌,高中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可以採用小品教學法,讓學生進行分組,相互討論以他們自己的理解把它的意思通過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來。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表演情況進行點評,正確的地方要給予表揚,不正確的地方再進行講解。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自主學習,也能夠加深他們的印象,還能夠提升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採用辯論賽以及調查報告等多種形式來開展語文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分之道意為「得分之道」,旨在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取得高分,是一家懷揣著「讓天下沒有難學的課程」夢想的網校,將學科知識與記憶法相結合,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徹底解決學習難題,帶領學生進入「簡單、高效、創新、突破」的學習模式。
分之道網校根據中小學必須掌握的知識點,開發動態教學課程,100%貼合考點,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富有創意的講解,讓學生學起來事半功倍,樂在其中。
『柒』 為什麼要重視高中語文學習
高中語文是高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而且它在逐漸成為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隨著我國對民族文化重視的深入,語文也越來越成為最具潛力的學科。因為語文包括了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同時它還包括了很多我們的民族文化,所以它已經成為了高中最重要的學科。高中語文學習有什麼意義呢?這是很多學生迷惑的問題,很多教師對此問題的理解也是錯誤的。大部分人受到傳統教學和應試考試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沒有任何的區別,都是為了提高自己在考試過程中的成績,為自己進入一所較高的學府提供一塊敲門磚。很少有人會意識到學習高中語文的重要性,他們不知道語文對一個人的未來職業規劃和學習的重要意義。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和教師對語文的認識,這里詳細介紹了高中語文學習的意義。
一、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影響學生的成績,更對學生未來的求學和就業有重要的影響。從小的方面講,語文學習水平直接影響一個人在高考中的綜合成績,如果成績好就為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如果語文水平差,那麼就相當於已經跟失去了進入高等學府的機會。我們知道高中學生偏科的學生非常多,一些喜歡數理化的學生,他們大都不喜歡學習語文,這主要是因為學習思維定式的緣故,導致他們對語文以及政治等學科失去信心。因為數理化等知識是非常有邏輯的,而且各部分章節的內容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知識是不需要記憶的,而是需要理解的。例如,無論多麼復雜的公式,對於基礎知識好的學生,他們都可以通過最簡單的公式在短時間內推導出來。所以,他們更喜歡的是挑戰一些難題,通過自己靈活運用的公式和推到能力在考試中得到好的成績。而對於語文而言,很多知識是需要學生去記憶的,一些詩歌等,更是讓他們頭疼。所以讓他們以這種學習邏輯,突然間轉換到學習語文的邏輯中來,他們是很難適應的。其實,他們大可以把學習語文堪稱是一種放鬆,把學習模式的轉換看作放鬆的方式,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一個人的語文水平對他的交流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語文不僅鍛煉了一個人的邏輯思維,還鍛煉了一個人的口才,這也是背誦的最直接效果。一個人的背誦和朗讀水平直接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口才,口才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高中語文學習水平,對於提高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是很重要的。
二、高中語文學習技巧
高中語文學習技巧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有不同的方法。對於那些對語文有興趣的學生,他們本身就有自己的學習邏輯,所以對於他們來講,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只需要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就可以了。而對於那些對語文沒有興趣的人而言,就比較困難了。他們的思維邏輯停留在對內容的理解、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連貫上,但是到了語文學習中,這一套卻不管用了。所以針對他們,學習思維邏輯形式的轉變是最適合的。他們完全可以把學習語文當作是一種學習的放鬆,因為學習數理化是非常累的,所以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思維模式的改變可以看作是一種學習模式的改變和自我的放鬆。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學習不一定有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大都是認真學習的。所以他們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例如有些對物理非常感興趣的學生,他們以能夠攻克難題作為快樂的源泉,所以他們非常喜歡去推導一個理論,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到了語文這里,他們卻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強勢,到了這里卻什麼都不是,而且他們發現自己的學習模式完全不適合語文學習,所以他們在很多情況下選擇了放棄,選擇了硬著頭皮去接受語文。但是他們認為語文是一種必須要背誦的,而教材中除了需要背誦的部分,對於其他內容他們基本上是不看的,因為他們覺得背誦部分內容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沒有明確規定背誦的部分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其實,他們可以把學習語文看作是數理化學習之餘的一種放鬆,他們在語文學習的時候要做到學習思維模式的迅速改變。語文學習是需要學生以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對於不是重點的內容,也應該對其充滿重視,因為這部分可能會成為影響學生能力鍛煉的方式,因為不需要背誦的內容,往往未必就是一些不重要的內容。這些內容可能包含了人生哲理,也可能包含了學習方法,所以學生對於這部分內容不能夠產生歧視的印象。而對於那些需要背誦的內容,也不能認為學習這部分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應該要理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教材中有些內容是需要背誦的呢?這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教材規定需要背誦的內容,要麼是為了讓學生鍛煉口才,要麼是對學生的人生有重要的啟示。所以,學生在背誦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應該對這部分內容充滿憧憬,認真去完成這部分工作。
『捌』 關於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成績的幾點建議
一、語文教學要重視激趣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使自己的教學成績有較大提高,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是極為重要的。 1、導入激趣。每節新課之前,教師的導入語要簡潔、鮮明、生動、新穎,富有有誘導性和啟發性。這是新授之前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有經驗的語言語老師總會恰當地運用導入語,以使學生集中精力,激發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以飽滿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常用的導入方法有:講故事法、謎語法、點撥法、回憶法、想像法、設疑法、糾錯法等,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聲像法來引入新課,會收到更好的導入效果。 2、讀書激趣。俗語說: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哲人培根有句名言:閱讀使人充實,會讀使人敏捷。正確的讀書方法(如:比較讀書法、點線面讀書法),恰當的讀書方式(如默讀、朗讀)都會提高讀書效率,使人獲益。如果再能以靈活的手段,在培養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同時,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使學生樂讀愛讀,讀懂讀通,則會極好地提高語文的學習成績。常用的方法有:限時速讀、跟(老師或錄音機)讀、分角色讀、分組讀、齊聲讀、提名單個讀;還可以聽讀(即聽老師范讀、聽錄音、聽同學讀或開展朗讀比賽等等。在讀書活動中,要求學生不添字不丟字,不倒讀不破讀;注意朗讀的輕重音、語調語速,節奏情感等;反復練習,注重引導,會使學生感受到朗讀的藝術美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從而品味出文章的思想內涵,獲取知識信息,增強語文素養。 3、精講激趣。不同文體的課文當然要用不同的講授方法,不同的語文老師當然有不同的講授風格,但總的來說,熟透地把握教材,精心地編寫教案,精當地選擇教學方法,會給課堂教學增輝添彩。在此基礎上,語文老師如果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課堂上精彩的講授,則會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正是教師的典範性應該發揮的榜樣作用。講授中,精彩紛呈,如:尋光探路的引導,投石擊水的發問,高屋建瓴的點撥,畫龍點睛的提示,歸納總結的復習;還如:講詩歌或聲情並茂,或抑揚頓挫;講散文或字字珠璣、或娓娓動聽;講戲劇或繪聲繪色、或入情入景;講小說或慷慨陳詞、或感同身受如此種種,雖不能苛求每節課如皮,但如果能有意識地運用於課堂,一定會極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4、板書激趣。課堂教學板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板書要體現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好的教學板書,一定會讓學生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也一定會給學生留下無窮的回味、殷殷的期盼。教學板書建議:①用不同的字體。心理學認為,刺激物間的顯著對比,易引起注意,板書就可以遵循這一規律,採用不同的字體,放大、縮小字,造成反差,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②用不同色彩的粉筆寫。板書中注意使用不同色彩的粉筆寫。即可以突出要強調的對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課堂教學的提高。③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巧妙地板書設計,或橫向排列括弧歸納,或如耀眼的五角星,或如飛翔的和平鴿,或如燃燒的火炬都會讓人醒目提神,印象深刻。 二、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法指導 中學語文教學涉及聽說讀寫的方方面面,教材課文類型多,教學訓練項目多。因此,中學語文的教與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切實重視學法指導,其意義是重大的,也是深遠的。以下就個人的教學體會,簡要舉數點滴語文學習的指導方法,和老師們共勉。 1、講讀課文。指導學生採用五步學習法,即預習----聽講---質疑----練習----拓展,也可以概括為讀---聽----說---再讀 ---寫。第一步讀,初讀課文,讀懂讀通,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句篇等方面的基礎知識,記下字詞的音形義,記下自己讀不懂的問題,做好預習,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准備。第二步聽,聽老師的講授聽同學的講述,聽清楚聽明白,做好筆記。第三步說,課上積極發言,說自己的理解和見解,說自己的體會和看法,說自己的疑難和疑問,跟老師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思想觀點,訓練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第四步再讀,新課講授後,老師一定要給學生留出再讀的時間,讓學生回讀課文,歸納所學,查找遺漏,完成課文相關練習,加深理解,將以上所學形成體系,納入大腦信息庫網路,以利於儲存和再現。第五步寫,即動手能力。可分為兩個方面,其一:將所學知識形成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完成課外拓展練習題目,以其正確率檢測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結合所學,在日記上寫下自己的學習心得,將思想和感受比作可以目睹的文字:或在老師指導下練習仿寫,將所學默化遷移,從而達到訓練書面表達能力的目的。 當然,①就不同的課文來說,以上五步的順序可以作適當的調整;②就其每一步來說,老師又可以作入細的方法指導,在此不再贅述。 2、自讀課文。課內自讀課文大多安排一課時,其學習方法更應該靈活多樣,如列寫作提綱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自讀---討論---歸納學習法,點線面學習法,目標定向學習法等。 3、不同表達方式的課文。就表達方式而言,側重於運用某一種表達方式則會成為某一文體的課文,因而學習法指導也應不同。如學習記敘文,應指導學生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和七要點;說明文應把握四要素和五要點;議論文應把握三要素和四要點等等。 4、不同文學樣式的課文。就初中語文教材選編的文學作品而言,更應注意學法指導,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重在授之以捕魚的方法。如:指導學生認真把握和深入領會小說的三要素就等於讓學生拿到了進入小說房間的鑰匙。 5、語言的實際運用。語言的簡明、得體、連貫是語言的實際運用的三大不可或缺的要素。
『玖』 如何提升高中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就是一個人在語文學科中所達到的高度、水平和基本品質,是一個人語文方面諸多素質的整合。我個人認為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內涵應該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基本意義就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二、深層含義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的、多層次的綜合概念,它包括語文基礎知識、語文研究能力、語文心智體現和語文審美修養等內容。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要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基本的讀寫能力是必需的,聽說能力、社會活動能力也不能忽視。學生進入高中後,「語文素養」的培養,我們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解讀文本學會鑒賞和寫作具有藝術性的語言作品,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而實現高中語文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高中課改語文教材中,將必修課與選修課並列為了兩個獨立的教學體裁,必修課定位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選修課定位提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兩者即對立矛盾,又相對統一,均在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但是,從我自身體會來講,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令人擔憂:高中生時間緊,任務重,還有很多學生有明顯的重理輕文的現象,對選修課程存有一定的誤解。要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個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學生語文知識應用、審美與探究的能力是關鍵。
首先,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用好文本資源,倡導個性閱讀。這里的讀書應該是包含三個意思,一個是充分利用好教材(必修和選修課內各個單元的閱讀文章賞析品鑒),一個是經典名著的品讀感悟,一個是泛閱讀(帶有研究性學習的讀書)。
現行教材所選課文大都堪稱經典,充分經營使用好這些文本資源,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關鍵之一。我覺得高中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高一學生從一開始就應該養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關鍵要做到務實、有效。另外,現代信息社會,學生語言發展的渠道十分廣泛:報刊書籍、廣播電視、電腦網路、街道文化……大量閱讀,勤於表達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倡導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倡導個性化閱讀和對閱讀材料的多元解讀,充分挖掘文本資源的價值,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手段之一。舉個例子熱播電視劇《水滸傳》
何以獲得觀眾的青睞,我想個性化的解讀、富有創意的表達形式才是人們的興趣所在。「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說法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優化教學氛圍,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例如學習必修五第一單元(小說),教師就有必要在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中教學,學生在感興趣的話題上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我覺得課內外閱讀相銜接,可以以經典性的語文課文作為引子,通過影視這個多媒體,讓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畫面,配合教師的輔導,激發學生的閱讀名著的興趣。在學習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和《邊城》等名篇後,我讓學生觀看了同名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進行了影視鑒賞,並針對其做了影評,學生對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變得空前高漲。
再次,加強教學反思,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探究。
在我的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背誦,只有學生聽得多,背得多,讀得多,用得時候才能信手拈來。否則,就不能得心應手。但是,語文教學不是把學生變成書獃子,而是把知識要變成能力。在這個過程之中,教師的教學反思和學生的學習反饋就顯得很重要。如教學《再別康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不僅僅是在引導學生賞析語詞的精妙,更是在鼓勵學生繪畫審美。教學《變色龍》時,學生抓住奧楚蔑洛夫的「變」來分析人物形象,歸納人物性格,此時,我突發奇想,適時提問,奧楚蔑洛夫有沒有「不變」的地方?從「不變」來分析人物形象。這樣的巧問,活躍了學生思維,引發了學生深入學習的願望,在思考、討論、頓悟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由此可見,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有賴於老師的精巧點撥和指導。
最後,關注生活語文資源,研究性學習,學會體驗感動。
語文能力,包括語文基本能力聽說讀寫和語文使用能力,如語感、自學、創新等能力。語文素養包括了和語文有關的觀察、記憶、主義、思維、聯想、想像等智力因素和與語文有關的興趣、情感、態度、習慣、意志、個性等非智力因素。世事洞明皆學問。學生只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才會真正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朗讀,可以鍛煉口頭語言,幫助學生學好語文。而演講就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積極表現。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基礎寫作能力,在高一到高二的語文教學中,我堅持用課前三分鍾演講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平時,我喜歡在課堂留一些小練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比如,學完《荷塘月色》,可以讓學生練習景物的描寫,也要求用比喻、動靜結合的手法來寫。這樣在不斷的訓練中就會提高寫作能力。我個人比較注重學生語文探究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難免會有疑問,有時學生的問題也許會很尖銳,甚至是怪論,老師如何處理就顯得重要。通過質疑可以使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有了質疑問難的方法、習慣,就具備了發揮主體作用的先機。每冊必修中都有名著導讀,其中後面的問題都要求學生要經過閱讀探究才能回答。包括我們在文本的教學中如果碰到一些值得我們去探究的問題,我們都會讓學生合作探究,找出合理的解釋。比如,在講《雷雨》時,對周朴園對魯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這個話題學生很感興趣,我為此專門組織了一次辯論會,這樣學生下去就認真閱讀作品,查閱資料,很好地完成了一次探究。其實,探究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課堂進行,也可以寫成文章、評論等。如講《孔雀東南飛》時,就劉蘭芝被遣為哪般就可以進行探究。另外,必修教材也有專門的「梳理探究」內容,作為語文老師,就有必要把與人的言語行為有關的知識視野、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心理素養和人格、品行、思想修養等方面的內容融入到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學會體驗生活,從身體力行中感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