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高中語文版課文目錄,全部
這個挺好這個很好的,你怎麼寫的呀?這個語文很好呀,嗯,數學語文,這就真好看,真棒,嗯。我要關注你,謝謝你啦,謝謝大家,大家也好,你們也好。
⑵ 高中語文課本中魯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選的魯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人教版的新課標現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專冊屬
第三單元
7、《紀念劉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冊
第一單元
2、《祝福》
第四冊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⑶ 高中語文課本有哪些抒情散文啊
1、《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劉和珍君》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收錄在《華蓋集續編》的散文。原文於1926年4月12日發表在《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劉和珍是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年僅22歲。
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
文學教育家孫紹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在魯迅散文中無疑是抒情的雙璧之一,文章針對現實的批判和贊頌,既有戰斗性也有抒情性。
文章藏匿鋒芒,深化思緒於曲折的層次中,思緒在曲折的邏輯中出奇制勝地推演,就成了魯迅雜文的一大創造。《記念劉和珍君》的抒情就這樣帶上了雜文的特點。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斷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2、《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一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著。這部作品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是作者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晶。散文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對親情的深情謳歌。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3、《淚珠與珍珠》
《淚珠與珍珠》是現當代中國台灣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曾選入中學語文教材。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人生追求,曠達的生活情致,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摯細膩,文筆清秀柔婉。
4、《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是現代文學家魯迅通過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表現一種抨擊時政、挑戰強權的思想,一種論析文化、洞悉歷史的膽識的雜文。
這篇文章,一是針對國民政府崇洋媚外,出賣民族文化遺產的投降主義,二是針對革命文藝陣線內部的兩種錯誤傾向,即割斷歷史,全盤否定的「左」傾錯誤和拜倒在洋人腳下,主張全盤吸收的右傾錯誤。
作品思想深刻,見解獨特,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讓人不能不對魯迅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語言藝術嘆為觀止。
這篇文章被選入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必修四》等課本中。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⑷ 高中語文課文
滕王閣序
唐 ·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⑸ 高一語文課本目錄
第一單元
1 毛澤東詞二首 沁園春 長沙
採桑子
2 中國現代詩三首 再別康橋
死水
贊美
3 * 中國當代詩三首 錯誤 致橡樹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 外國詩三首 致大海
籬笆那邊
我願意是急流
其他詩歌讀背篇章 雨巷
預言
窗
孤獨的收割人
豹——在巴黎動物園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第二單元
5 荷塘月色
6 我的空中樓閣李樂薇
7 我與地壇(節選)
8 花未眠
散文的藝術魅力
第三單元
9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10 我有一個夢想
11 *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2 * 我的呼籲
第四單元
13 《吶喊》自序
14 胡同文化
15 *《寬容》序言
16 *《名人傳》序
綜合性學習 民居文化
第五單元
17 燭之武退秦師
18 * 勾踐滅吳(節選)
19 鄒忌諷齊王納諫
20 * 觸龍說趙太後
第六單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2 寡人之於國也
23 * 勸學
24 * 秋水(節選)
文言實詞的特點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感受與思考
大膽開口——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單元 想像與聯想
文明得體——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單元 再現與表現
第四單元 個性與創新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簡化字總表
我也要升高一老,,我弄到書老,我也襄樊的,,你要不相信就算了
⑹ 高中語文課本上的「語文」二字是誰寫的
在我國抄歷史上,有一門課,可謂源遠流長,雖極受重視,卻未獨立設科。文、史、哲、經,政治、道德、倫理乃至自然,渾然一體。後來人們叫它「語文」。當然,在它取得「語文」這個名字之前,還曾叫過「國文」、「國語」等。到2004年,它已經百歲華誕了。
⑺ 小學 初中 高中語文課本上所有的唐詩宋詞
蓮都區小學語文學科推薦背誦古詩文
一年級上冊
yǒnɡ é cǎo
詠 鵝 草
tánɡ luò bīn wànɡ tánɡ bái jū yì
【唐】 駱 賓 王 【唐】白 居易
é é é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鵝、鵝、鵝, 離 離 原 上 草,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yí suì yì kū róng
曲 項 向 天 歌。 一 歲 一 枯 榮。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yě huǒ shāo bú jìn
白 毛 浮 綠 水, 野 火 燒 不 盡,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紅 掌 撥 清 波。 春 風 吹 又 生。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lù chái
登 鸛 雀 樓 鹿 柴
tánɡ wánɡ zhī huàn tánɡ wánɡ wéi
【唐】 王 之 渙 【唐】 王 維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白 日 依 山 盡, 空 山 不 見 人,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黃 河 入 海 流。 但 聞 人 語 響。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fǎn jǐnɡ rù shēn lín
欲 窮 千 里 目, 返 景 入 深 林,
gèng shàng yì céng lóu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更 上 一 層 樓。 復 照 青 苔 上。
jiānɡ nán
江 南
hàn yuè fǔ
漢 樂 府
jiānɡ nán kě cǎi lián lián yè hé tián tián
江 南 可 采 蓮, 蓮 葉 何 田 田!
yú xì lián yè jiān yú xì lián yè dōnɡ
魚 戲 蓮 葉 間: 魚 戲 蓮 葉 東,
yú xì lián yè xī yú xì lián yè nán
魚 戲 蓮 葉 西,魚 戲 蓮 葉 南,
yú xì lián yè běi
魚 戲 蓮 葉 北。
zènɡ wānɡ lún
贈 汪 倫
tánɡ lǐ bái
【唐】李 白
lǐ bái chénɡ zhōu jiānɡ yù xínɡ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ɡ tà ɡē shēnɡ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ɡ lún sòng wǒ qínɡ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mǐn nónɡ mǐn nónɡ
憫 農 憫 農
tánɡ lǐ shēn tánɡ lǐ shēn
【唐】李 紳 【唐】李 紳
chú hé rì dāng wǔ chūn zhònɡ yí lì sù
鋤 禾 日 當 午, 春 種 一 粒 粟,
hàn dī hé xià tǔ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汗 滴 禾 下 土。 秋 收 萬 顆 子。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誰 知 盤 中 餐, 四 海 無 閑 田,
lì lì jiē xīn kǔ nónɡ fū yóu è sǐ
粒 粒 皆 辛 苦。 農 夫 猶 餓 死!
wànɡ lú shān pù bù qīnɡ mínɡ
望 廬 山 瀑 布 清 明
tánɡ lǐ bái tánɡ dù mù
【唐】李 白 【唐】杜 牧
rì zhào xiānɡ lú shēnɡ zǐ yān qīnɡ mínɡ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 清 明 時 節 雨 紛 紛,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lù shànɡ xínɡ rén yù àn hún
遙 看 瀑 布 掛 前 川。 路 上 行 人 欲 斷 魂。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飛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借 問 酒 家 何 處 有?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mù tónɡ yáo zhǐ xìnɡ huā cūn
疑 是 銀 河 落 九 天。 牧 童 遙 指 杏 花 村。
jué jù yǒnɡ liǔ
絕 句 詠 柳
tánɡ dù fǔ tánɡ hè zhī zhānɡ
【唐】杜 甫 【唐】賀知章
liǎnɡ ɡè huánɡ lí mínɡ cuì liǔ bì yù zhuānɡ chénɡ yí shù ɡāo
兩 個 黃 鸝 鳴 翠 柳, 碧 玉 妝 成 一 樹 高,
yì hánɡ bái lù shànɡ qīnɡ tiān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一 行 白 鷺 上 青 天。 萬 條 垂 下 綠 絲 絛。
chuānɡ hán xī lǐnɡ qiān qiū xuě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窗 含 西 嶺 千 秋 雪, 不 知 細 葉 誰 裁 出,
mén bó dōnɡ wú wàn lǐ chuán èr yuè chūn fēnɡ sì jiǎn dāo
門 泊 東 吳 萬 里 船。 二 月 春 風 似 剪 刀。
一年級下冊
憫農 古朗月行
(唐•李紳) (唐•李白)
春 種 一 粒 粟, 小時不識月,
秋 收 萬 顆 子。 呼作白玉盤。
四 海 無 閑 田, 又疑瑤台鏡,
農 夫 猶 餓 死。 飛在青雲端。
敕勒歌 江上漁者
(北朝民歌) (宋•范仲淹)
敕勒川,陰山下。 江上往來人,
天似穹廬, 但愛鱸魚美。
籠蓋四野。 君看一葉舟,
天蒼蒼,野茫茫。 出入風波里。
風吹草低見(xiàn)牛羊。
池上 江雪
(唐•白居易) (唐•柳宗元)
小娃撐小艇, 千山鳥飛絕,
偷采白蓮回。 萬徑人蹤滅。
不解藏蹤跡, 孤舟蓑笠翁,
浮萍一道開。 獨釣寒江雪。
尋隱者不遇 遊子吟
(唐•賈島 ) •孟郊
松下問童子, 慈 母 手 中 線,
言師采葯去。 游 子 身 上 衣。
只在此山中, 臨 行 密 密 縫,
雲深不知處。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七步詩 憶江南
曹植 (唐•白居易)
煮豆燃豆萁, 江南好,
豆在釜中泣。 風景舊曾諳。
本是同根生, 日出江花紅勝火,
相煎何太急。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二年級上冊
風 竹里館
【唐】李嶠 【唐】王維
解落三秋葉, 獨坐幽篁里,
能開二月花。 彈琴復長嘯。
過江千尺浪, 深林人不知,
入竹萬竿斜。 明月來相照。
鳥鳴澗 塞下曲
【唐】王維 【唐】盧綸
人閑桂花落, 林暗草驚風,
夜靜春山空。 將軍夜引弓。
月出驚山鳥, 平明尋白羽,
時鳴春澗中。 沒在石棱中。
夏日絕句 絕句
【南宋】李清照 【唐】杜甫
生當作人傑, 江碧鳥逾白,
死亦為鬼雄。 山青花欲然。
至今思項羽, 今春看又過,
不肯過江東。 何日是歸年。
回鄉偶書 宿新市徐公店
【唐】賀知章 【南宋】楊萬里
離別家鄉歲月多, 籬落疏疏一徑深,
近來人事半消磨。 樹頭花落未成陰。
惟有門前鏡湖水, 兒童急走追黃蝶,
春風不改舊時波。 飛入菜花無處尋。
楓橋夜泊 示兒
【唐】張繼 【南宋】陸游
月落鳥啼霜滿天, 死去元知萬事空,
江楓漁火對愁眠。 但悲不見九州同。
姑蘇城外寒山寺, 王師北定中原日,
夜半鍾聲到客船。 家祭無忘告乃翁。
別董大 元日
【唐】高適 【宋】王安石
千里黃雲白日曛,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
北風吹雁雪紛紛。 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
莫愁前路無知己,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 ,
天下誰人不識君。 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
即事 春遊湖
【清】郭麐 【宋】徐俯
淺淺蘆花短短扉, 雙飛燕子幾時回?
漁翁遙喚牧兒歸。 夾岸桃花蘸水開。
不知應得前灘響, 春雨斷橋人不度,
驚起一群小鴨飛。 小舟撐出柳陰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雨過山村
【唐】王維 【唐】王建
獨在異鄉為異客, 雨里雞鳴一兩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 竹溪村路板橋斜。
遙知兄弟登高處, 婦姑相喚浴蠶去,
遍插茱萸少一人。 閑看中庭梔子花。
牧童詩 庚申正月游齊安
【宋】黃庭堅 【宋】王安石
騎牛遠遠過前村, 水南水北重重柳,
短笛橫吹隔隴聞。 山後山前處處梅。
多少長安名利客, 未即此身隨物化,
機關用盡不如君。 年年長趁此時來。
村夜 月夜憶舍弟
【唐】 白居易 【唐】杜甫
霜草蒼蒼蟲切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村南村北行人絕。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獨出前門望野田,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月明蕎麥花如雪。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二年級下冊
早發白帝城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王維)
朝辭白帝彩雲間, 渭城朝雨浥輕塵,
千里江陵一日還。 客舍青青柳色新。
兩岸猿聲啼不盡, 勸君更盡一杯酒,
輕舟已過萬重山。 西出陽關無故人。
暮江吟 梅花
(唐•白居易) (宋•王安石)
一道殘陽鋪水中, 牆腳數枝梅,
半江瑟瑟半江紅。 凌寒獨自開,
可憐九月初三夜, 遙知不是雪,
露似珍珠月似弓。 為有暗香來。
從軍行 夜宿山寺
(唐•王昌齡) (唐•李白)
青海長雲暗雪山, 危樓高百尺,
孤城遙望玉門關。 手可摘星辰。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敢高聲語,
不破樓蘭終不還。 恐驚天上人。
春夜喜雨 涼州詞
(唐•杜甫) (唐•王之渙)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黃河遠上白雲間,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片孤城萬仞山。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羌笛何須怨楊柳,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風不度玉門關。
小兒垂釣 墨梅
(唐•胡令能) (元•王冕)
蓬頭稚子學垂綸, 我家洗硯池邊樹,
側坐莓苔草映身。 朵朵花開淡墨痕。
路人借問遙招手, 不要人誇顏色好,
怕得魚驚不應人。 史留清氣滿乾坤!
塞下曲 涼州詞
(唐•盧綸) (唐•王翰)
月黑雁飛高, 葡萄美酒夜光杯,
單於夜遁逃。 欲飲琵琶馬上催。
欲將輕騎逐, 醉卧沙場君莫笑,
大雪滿弓刀。 古來征戰幾人回。
長干曲 春雪
(唐•崔顥) (唐•韓愈)
家臨九江水, 新年都未有芳華,
來去九江側。 二月初驚見草芽。
同是長幹人, 白雪卻嫌春色晚,
生小不相識。 故穿庭樹作飛花。
夜上受降城聞笛 春日
(唐•李益) (宋•朱熹)
回樂峰前沙似雪, 勝日尋芳泗水濱,
受降城外月如霜。 無邊光景一時新。
不知何處吹蘆管, 等閑識得東風面,
一夜徵人盡望鄉! 萬紫千紅總是春。
錢塘湖春行 出塞
(唐•白居易) (唐•王昌齡)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秦時明月漢時關,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萬里長徵人未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但使龍城飛將在,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三年級上冊
絕句 春望
【唐】杜甫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風花草香。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泥融飛燕子,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沙暖睡鴛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登幽州台歌 相思
【唐】陳子昂 【唐】王維
前不見古人, 紅豆生南國,
後不見來者。 春來發幾枝?
念天地之悠悠, 願君多采擷,
獨愴然而涕下。 此物最相思!
前出塞 憶江南
【唐】杜甫 【唐】白居易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江南好,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風景舊曾諳。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日出江花紅勝火,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早梅 題臨安邸
【唐】張謂 【南宋】林升
一樹寒梅白玉條, 山外青山樓外樓,
迥臨村路傍溪橋。 西湖歌舞幾時休?
不知近水花先發, 暖風熏得遊人醉,
疑是經冬雪未銷。 直把杭州作汴州。
采蓮曲 宮中作
【唐】王昌齡 【唐】李白
荷葉羅裙一色裁, 蘭陵美酒鬱金香,
芙蓉向臉兩邊開。 玉碗盛來琥珀光。
亂入池中看不見, 但使主人能醉客,
聞歌始覺有人來。 不知何處是他鄉!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竹枝詞
【南宋】陸游 【唐】劉禹錫
三萬里河東入海, 楊柳青青江水平,
五千仞岳上摩天。 聞郎江上唱歌聲。
遺民淚盡胡塵里, 東邊日出西邊雨,
南望王師又一年。 道是無晴還有晴。
正月十七夜 村晚
【清】袁枚 【宋】•雷震
滿窗月色滿地煙, 草滿池塘水滿陂,
千點寒鴉一客眠。 山銜落日浸寒漪。
夢里忽驚蝴蝶影, 牧童歸去橫牛背,
梅花飛過枕函邊。 短笛無腔信口吹。
游園不值 絕句
【南宋】葉紹翁 【南宋】志南
應憐屐齒印蒼苔, 古木陰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開。 杖藜扶我過橋東。
春色滿園關不住, 沾衣欲濕杏花雨,
一枝紅杏出牆來。 吹面不寒楊柳風。
大林寺桃花 磧中作
【唐】白居易 【唐】岑參
人間四月芳菲盡, 走馬西來欲到天,
山寺桃花始盛開。 辭家見月兩回圓。
長恨春歸無覓處, 今夜未知何處宿,
不知轉入此中來。 平沙萬里絕人煙。
三年級下冊
浪淘沙 惠崇春江曉景
(唐•劉禹錫) (宋•蘇軾)
九曲黃河萬里沙, 竹外桃花三兩枝,
浪淘風簸自天涯。 春江水暖鴨先知。
如今直上銀河去, 蔞蒿滿地蘆芽短,
同到牽牛織女家。 正是河豚欲上時。
樂游原 蜂
(唐•李商隱) (唐•羅隱)
向晚意不適, 不論平地與山尖,
驅車登古原。 無限風光盡被占。
夕陽無限好, 釀得百花成蜜後,
只是近黃昏。 為誰辛苦為誰甜?
登飛來峰 明日歌
(宋•王安石)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飛來山上千尋塔,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不畏浮雲遮望眼,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只緣身在最高層。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書湖陰先生壁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王安石) (宋•楊萬里)
茅檐長掃凈無苔, 畢竟西湖六月中,
花木成畦手自栽。 風光不與四時同。
一水護田將綠繞, 接天蓮葉無窮碧,
兩山排闥送青來。 映日荷花別樣紅。
芙蓉樓送辛漸 易水送別
(唐•王昌齡 ) (唐•駱賓王)
寒雨連江夜入吳, 此地別燕丹,
平明送客楚山孤。 壯士發沖冠。
洛陽親友如相問, 昔時人已沒,
一片冰心在玉壺。 今日水猶寒。
長歌行 宿建德江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唐•孟浩然)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移舟泊煙渚,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日暮客愁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野曠天低樹,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秋浦歌
(唐•劉長卿) (唐•李白)
日暮蒼山遠, 白發三千丈,
天寒白屋貧。 緣愁似個長。
柴門聞犬吠, 不知明鏡里,
風雪夜歸人。 何處得秋霜。
迢迢牽牛星 送別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唐•王維)
纖纖擢素手,札扎弄機杼。 山中相送罷,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日暮掩柴扉。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春草明年綠,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王孫歸不歸。
雜詩 馬詩
(唐•王維) (唐•李賀)
君自故鄉來, 大漠沙如雪,
應知故鄉事。 燕山月似鉤。
來日綺窗前, 何當金絡腦,
寒梅著花未? 快走踏清秋。
遺愛寺 竹石
(唐•白居易) (清•鄭燮)
弄石臨溪坐, 咬定青山不放鬆,
尋花繞寺行。 立根原在破岩中。
時時聞鳥語, 千磨萬擊還堅勁,
處處是泉聲。 任爾東西南北風。
望岳 題李凝幽居
(唐•杜甫) (唐•賈島)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湯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四年級上冊
十七日觀潮 七絕•觀潮
【宋】陳師道 毛澤東
漫漫平沙走白虹, 千里波濤滾滾來,
瑤台失手玉杯空。 雪花飛向釣魚台。
晴天搖動清江底, 人山紛贊陣容闊,
晚日浮沉急流中。 鐵馬從容殺敵回。
酒泉子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冬夜讀書示子聿 山居秋暝
【南宋】陸游 【唐】王維
古人學問無遺力,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少壯工夫老始成。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紙上得來終覺淺,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絕知此事要躬行。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酒泉子
潘閬
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遊。
滁州西澗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 韋應物 【唐】韓 愈
獨憐幽草澗邊生, 天街小雨潤如酥,
上有黃鸝深樹鳴。 草色遙看近卻無。
春潮帶雨晚來急, 最是一年春好處,
野渡無人舟自橫。 絕勝煙柳滿皇都。
石灰吟 江南春
【明】於謙 【唐】杜牧
千錘萬鑿出深山, 千里鶯啼綠映紅,
烈火焚燒若等閑。 水村山郭酒旗風。
粉骨碎身渾不怕, 南朝四百八十寺,
要留清白在人間。 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逢李龜年 逢入京使
【唐】杜甫 【唐】岑參
岐王宅里尋常見, 故園東望路漫漫,
崔九堂前幾度聞。 雙袖龍鍾淚不幹。
正是江南好風景, 馬上相逢無紙筆,
落花時節又逢君。 憑君傳語報平安。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⑻ 有沒有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古詩文唱成歌的
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古詩文唱成歌的有很多,具體有一下古詩:(清)曹雪芹:紅樓夢.葬花(簡譜),枉凝眉,紅豆詞
(宋)歐陽修:萬葉千聲 (簡譜)
(宋)聶勝瓊:有時知我此時情 (簡譜)
(宋)范仲淹:芳草無情(簡譜)
(宋)辛棄疾:欲說還休 (簡譜)
(宋)岳飛:小重天 (簡譜)
(南唐)李煜:獨上西樓(簡譜)幾多愁(《虞美人》)
(魏)曹植:七步詩 (簡譜)
(唐)白居易:長恨歌(片斷)(簡譜)
(宋)姜白石:淡黃柳
(宋)秦觀:鵲橋仙.七夕
(唐)李商隱:別亦難
(宋)葉清臣:留別
(唐)王之渙:登鸛鵲樓
(宋)蘇軾: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卜運算元)
(明)陳慎:滾滾長江東逝水
(唐)張 繼:楓橋夜泊
(宋)姜白石:古怨
(宋)李之儀:我住長江頭
(宋)陸游:訴衷情
(元)元問好:問世間,情是何物
(三國.魏)曹操:觀滄海
(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唐)杜牧:江南春
(唐)杜牧:清明
(唐)杜牧:山行
(宋)秦觀:鵲橋仙(七夕)
(唐)李紳:鋤禾
(漢)劉徹:秋風辭
(宋)秦觀:憶王孫
(宋)姜白石:揚州慢
(明)「詞林摘艷」:山丹花
(南唐)馮延已:紅滿枝
(漢)樂府: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孟浩然:春曉(配曲之一)
古曲填詞歌: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憶江南
孟郊:遊子呤
孟浩然:春曉(配曲之二)
柳永:相看淚眼(《雨霖鈴》)
歐陽修:人約黃昏後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朝發白帝城,靜夜思,春思 ,關山月,春夜洛陽聞笛聲,子夜吳歌,清平調三首。
柳宗源:漁歌(配曲之二)
白居易:長相思,花非花
蘇軾:明月幾時有(水調歌頭) (簡譜版),大江東去(赤壁懷古)
歐陽修:浪淘沙
蔡文姬:胡茄十八拍
近代人佚名詞:蘇武牧羊
岳飛:滿江紅
北朝民歌:木蘭辭(配曲之一)
北朝民歌:木蘭辭(配曲之二)
王維:陽關三疊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一笑傲》詞:奪泥燕口
柳宗元:漁歌(配曲之一)
鄭板橋:堅勁歌
古詩:採桑曲
⑼ 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小說節選,
高覺新是覺民弟兄所稱為「大哥」的人。他和覺民、覺慧雖然是同一個母親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可是他們的處境並不相同。覺新在這一房裡是長子,在這個大家庭里又是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聰慧,在家裡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贊美。看見他的人都說他日後會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慶幸有了這樣的一個「寧馨兒」。
他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到了進中學的年紀。在中學里他是一個成績優良的學生,四年課程修滿畢業的時候又名列第一。他對於化學很感到興趣,打算畢業以後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里去繼續研究,他還想到德國去留學。他的腦子里充滿了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
然而惡運來了。在中學肄業的四年中間他失掉了母親,後來父親又娶了一個年輕的繼母。這個繼母還是他的死去的母親的堂妹。環境似乎改變了一點,至少他失去了一樣東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愛是沒有什麼東西能代替的,不過這還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顯著的傷痕。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夢。同時他還有一個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個表妹。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夢終於被打破了,很殘酷地打破了。事實是這樣:他在師友的贊譽中得到畢業文憑歸來後的那天晚上,父親把他叫到房裡去對他說:
「你現在中學畢業了。我已經給你看定了一門親事。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我也希望早日抱孫。你現在已經到了成家的年紀,我想早日給你接親,也算了結我一樁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幾年,積蓄雖不多,可是個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現在身體不大好,想在家休養,要你來幫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個內助。李家的親事我已經准備好了。下個月十三是個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內就結婚。」
這些話來得太突然了。他把它們都聽懂了,卻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聲,只是點著頭。他不敢看父親的眼睛,雖然父親的眼光依舊是很溫和的。
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而且也沒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點頭,表示願意順從父親的話。可是後來他回到自己的房裡,關上門倒在床上用鋪蓋蒙著頭哭,為了他的破滅了的幻夢而哭。
關於李家的親事,他事前也曾隱約地聽見人說過,但是人家不讓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聽。而且他不相信這種傳言會成為事實。原來他的相貌清秀和聰慧好學曾經使某幾個有女兒待嫁的紳士動了心。給他做媒的人常常往來高公館。後來經他的父親同繼母商量、選擇的結果,只有兩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為在這兩個姑娘之間,父親不能決定究竟哪一個更適宜做他兒子的配偶,而且兩家請來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樣地大。於是父親只得求助於拈鬮的辦法,把兩個姑娘的姓氏寫在兩方小紅紙片上,把它們揉成兩團,拿在手裡,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誠心禱告了一番,然後隨意拈起一個來。李家的親事就這樣地決定了。拈鬮的結果他一直到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過才子佳人的好夢,他心目中也曾有過一個中意的姑娘,就是那個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妹。有一個時期他甚至夢想他將來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禱著一定是她,因為姨表兄妹結婚,在這種紳士家庭中是很尋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麼好。然而現在父親卻給他挑選了另一個他不認識的姑娘,並且還決定就在年內結婚,他的升學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個「她」。對於他,這實在是一個大的打擊。他的前程斷送了。他的美妙的幻夢破滅了。
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蒙住頭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
到了訂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著,像一個傀儡;又被人珍愛著,像一個寶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他做這些事,好像這是他應盡的義務。到了晚上這個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後,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從此他丟開了化學,丟開了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書籍整齊地放在書櫥里,不再去動它們。他整天沒有目的地遊玩。他打牌,看戲,喝酒,或者聽父親的吩咐去作結婚時候的種種准備。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來了。祖父和父親為了他的婚禮特別在家裡搭了戲台演戲慶祝。結婚儀式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他自己也在演戲,他一連演了三天的戲,才得到了他的配偶。這幾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著;像寶貝似地被人珍愛著。他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還有點興奮。可是這一次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後,他卻不能夠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為在他的旁邊還睡著一個不相識的姑娘。在這個時候他還要做戲。
他結婚,祖父有了孫媳,父親有了媳婦,別的許多人也有了短時間的笑樂,但他自己也並不是一無所得。他得到一個能夠體貼他的溫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並不比他那個表妹的差。他滿意了,在短時期內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種種樂趣,在短時期內他忘記了過去的美妙的幻夢,忘記了另一個女郎,忘記了他的前程。他滿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個少女的愛情里。他的臉上常常帶著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裡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圍的人都羨慕他的幸福,他也以為自己是幸福的了。
這樣地過了一個月,有一天也是在晚上,父親又把他叫到房裡去對他說:
「你現在成了家,應該靠自己掙錢過活了,也免得別人說閑話。我把你養到這樣大,又給你娶了媳婦,總算盡了我做父親的責任。以後的事就要完全靠你自己。……家裡雖然有錢可以送你到下面去繼續求學,但是一則你已經有了妻子,二則,現在沒有分家,我自己又在管賬,不好把你送到下面去。……而且你到下面去讀書,爺爺也一定不贊成。閑在家裡,於你也不好。……我已經給你找好了一個位置,就在西蜀實業公司,薪水雖然不多,總夠你們兩個人零用。你只要好好做事,將來一定有出頭的日子。明天你就到公司事務所去辦事,我領你去。這個公司的股子我們家裡也有好些,我還是一個董事。事務所裡面幾個同事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會照料你。……」
父親一句一句平板地說下去,好像這些話都是極其平常的。他聽著,他應著。他並不說他願意或是不願意。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里打轉:「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裡藏著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話也不說。
第二天下午,父親對他談了一些關於在社會上做事待人應取的態度的話,他一一地記住了。兩乘轎子把他們父子送到西蜀實業公司經營的商業場的後門。他跟著父親走到事務所去,見了那個四十多歲有八字須的駝背的黃經理,那個面貌跟老太婆相似的陳會計,那個瘦長的王收賬員,以及其他兩三個相貌平常的職員。經理問了他幾句話,他都簡單地像背書似地回答了。這些人雖然對他很客氣,但是他總覺得在談話上,在舉動上,他們跟他不是一類的人;而且他也奇怪為什麼以前就很少看見這種人。
父親先走了,留下他在那裡,惶恐而孤獨,好像被拋棄在荒島上面。他並沒有辦事,一個人痴呆地坐在經理室里,看經理跟別人談話。他這樣地坐了整整兩個多鍾頭。經理忽然發見了他,對他客氣地說:「今天沒有事,世兄請回去罷。」他像囚犯遇赦似的,高興地雇了轎子回家,一路上催著轎夫快走,他覺得世界上再沒有比家更可愛的了。
他回到家裡,先去見祖父,聽了一番訓話;然後去見父親,又是一番訓話。最後他回到自己的房裡,妻又向他問長問短,到底是從妻那裡得到一些安慰。第二天上午十點在家吃過早飯後,他便到公司去,一直到下午四點鍾才回家。這一天他有了自己的辦公室,而且在經理和同事們的指導下開始做了工作。
這樣在十九歲的年紀他便大步走進社會了。他逐漸地熟悉了這個環境,學到了新的生活方法,而且逐漸地把他在中學四年中所得到的學識忘掉。這種生活於他不再是陌生的了。他第一次領到三十元現金的薪水的時候,他心裡充滿著歡喜和悲哀,一方面因為這是自己第一次掙來的錢,另一方面卻因為這是賣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價。可是以後一個月一個月平淡地生活下去,他按月領到那三十元的薪水,便再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了,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
這種生活也還是可以過下去的,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雖然每天照例要看見那幾張臉,聽那些無味的談話,做那些呆板的事,可是他周圍的一切還是平靜而安穩。家裡的人也不來打擾他,讓他和妻安靜地過他們的家庭生活。
然而不過半年他一生中的另一個大變故又發生了:時疫奪去了父親,他和弟妹們的哭聲並不能夠把父親留住。父親去了,把這一房的責任放在他的肩上。上面有一個繼母,下面有兩個在家的妹妹和兩個在學校里讀書的弟弟。這時候他還只有二十歲。
他的心裡充滿了悲哀,他為死去的父親而哭,他卻不曾想到他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漸消去,在父親的棺木入土以後,他似乎把父親完全忘記了。他不僅忘記了父親,同時他還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他平靜地把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放在他的年輕的肩上。在最初的幾個月,這個擔子還不算沉重,他挑著它並不覺得吃力。可是短短的時期一過,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便開始向他射來,他躲開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射到了他的身上。他有了一個新的發見,他看見了這個紳士家庭的另一個面目。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斗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雖然他的環境使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裡究竟還燃燒著青春的火。他憤怒,他奮斗,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斗的結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這個大家庭是由四房組織成的。他的祖父本來有五個兒子,但是他的二叔很早就死了。在現有的四房中,除了他自己這一房外,三叔比較跟他接近,四叔和五叔對他不大好,尤其是四嬸因為他的繼母無意中得罪了她,在暗中跟他這一房鬧得厲害,五嬸受到四嬸的挑撥,也常常跟他的繼母作對。由於她們的努力,許多關於他或者他這一房的閑話就流傳出去了。
他的奮斗毫無結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想,這樣不斷地跟長輩沖突有什麼好處呢?四嬸和五嬸,再加上一個陳姨太,她們永遠是那樣的女人。他不能夠說服她們,他又何必自尋煩惱,浪費精力呢?於是他又發明了新的處世方法,或者更可以說是處家的方法。他極力避免跟她們沖突,他在可能的范圍內極力敷衍她們,他對她們非常恭敬,他陪她們打牌,他替她們買東西。……總之,他犧牲了一部分的時間去討她們的歡心,只是為了想過幾天安靜的生活。
不久他的大妹淑蓉因肺病死了。這雖然給他帶來悲哀,但是他也覺得心裡輕松一點,似乎肩上的擔子減輕了一些。
又過了一些時候,他的第一個嬰兒出世了,這是一個男孩。他為了這件事情很感激他的妻,因為兒子的出世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歡喜。他覺得自己已經是沒有希望的人了,以前的美妙的幻夢永遠沒有實現的機會了。他活著只是為了挑起肩上的擔子;他活著只是為了維持父親遺留下的這個家庭。然而現在他有了一個兒子,這是他的親骨血,他所最親愛的人,他可以好好地教養他,把他的抱負拿來在兒子的身上實現。兒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這樣想著他得到了一點安慰。他覺得他的犧牲並不是完全白費的。
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了的青春。他和他的兩個兄弟一樣貪婪地讀著本地報紙上轉載的北京消息,以及後來上海、南京兩地六月初大罷市的新聞。本地報紙上又轉載了《新青年》和《每周評論》里的文章。於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書報的「華洋書報流通處」里買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買了兩三份《每周評論》。這些刊物裡面一個一個的字像火星一樣地點燃了他們弟兄的熱情。那些新奇的議論和熱烈的文句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壓倒了他們三個人,使他們並不經過長期的思索就信服了。於是《新青年》、《新潮》、《每周評論》、《星期評論》、《少年中國》等等都接連地到了他們的手裡。以前出版的和新出版的《新青年》、《新潮》兩種雜志,只要能夠買到的,他們都買了,甚至《新青年》的前身《青年雜志》也被那個老店員從舊書堆里撿了出來送到他們的手裡。每天晚上,他和兩個兄弟輪流地讀這些書報,連通訊欄也不肯輕易放過。他們有時候還討論這些書報中所論到的各種問題。他兩個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進步些。他們常常稱他做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擁護者。他自己也常說他喜歡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其實他並沒有讀過托爾斯泰自己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只是後來看到一篇《獃子伊凡的故事》。
「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的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沖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於是他變成了一個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社會里,在舊家庭里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這種生活方式當然是他的兩個兄弟所不能了解的,因此常常引起他們的責難。但是他也坦然忍受了。他依舊繼續閱讀新思想的書報,繼續過舊式的生活。
他看見兒子慢慢地長大起來,從學爬到走路,說簡短的話。這個孩子很可愛,很聰明,他差不多把全量的愛傾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他想:「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應當由他來替我完成。」他因為愛孩子,不願意雇奶媽來餵奶,要他的妻自己撫養孩子,好在妻的奶汁也很夠。這樣的事在這個紳士家庭里似乎也是一個創舉,因此又引起外人的種種閑話。但是他都忍受了,他相信自己是為了孩子的幸福才這樣做的,而且妻也體會到他這種心思,也滿意他這個辦法。
每天晚上,總是妻帶著孩子先睡,他睡得較遲。他臨睡時總要去望那個躺在妻的身邊、或者睡在妻的手腕里的孩子的天真的睡臉。這面容使他忘記了自己的一切,他只感到無限的愛,他忍不住俯下頭去吻那張美麗的小臉,口裡喃喃地說了幾句含糊的話。這些話並沒有什麼意義,它們是自然地從他的口中吐出來的,那麼自然,就像噴泉從水管里噴出來一樣。它們只是感激、希望與愛的表示。
他並不知道從前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也曾經從父母那裡受到這樣的愛,他也曾經從父母那裡聽到這樣的充滿了感激、希望與愛的語言。
查看全文:http://www.thn21.com/Article/chang/weiren/jia7.html
⑽ 高中語文課本上的文言文應該學哪些
文言文的學習應該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很多學校在時間不夠專用的情況下,往屬往會放棄或部分放棄現代文的教學,但不會放棄文言文的教學。從原則上講,高中所有的文言文課文都應該學習,如果非要畫出重點的話,我覺得像《勸學》《師說》這一類要考默寫的是最重要的;其次,《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等傳記類的應該也是重點;最後,就是那些文言文知識點比較密集的課文,例如《寡人之於國也》《燭之武退秦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