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語文老不及格怎麼辦
語文和英語不好應該是大部分理科生都頭痛的問題,但是語文不及格就確實要好好反思內一下了,這里容提供幾個小方法,如能照做,會有成效的。
1、基礎知識要打牢。
可以每天中午午休前看幾個語文基礎字詞,如多音字辨析、成語寫法、易錯字辨析等等,每天定時定量,功到自然成
2、關於作文
作文是佔大頭分的,高考作文若能拿到50分上下,那麼總分應該就不會太低了。你可以每晚看一兩篇好文章,平時也要注意作文架構的積累,比如說議論文格式,說明文格式,散文格式等,然後在開頭和結尾各想幾個經典萬能句子,比如用排比句,用比喻句,考試時按照格式,換換內容套進去就行了。
3、關於閱讀
這個倒是要看功底的,就只有平時多練了,也要注意收集老師講的關於各類閱讀的解題技巧
其實,語文並沒想像中的難,你只需每天學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就行了,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量變會達到質變,你語文考不及格,已經是在谷底了,只要你輕輕一躍,稍加努力,考個及格不成問題,關鍵是你要去做,呵呵,就說那麼多了,等待你的好消息,加油,看好你哦~
B. 高中語文最經典的課文
沁園春·長沙
荊軻刺秦王
鴻門宴
荷塘月色
離騷
孔雀東南飛
蘭亭集序
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版
祝福
蜀道難
琵琶行並權序
勸學
過秦論
師說
雷雨
拿來主義
廉頗藺相如列傳
歸去來兮辭
滕王閣序
陳情表
長恨歌
蜀相
將進酒
李憑箜篌引
庖丁解牛
阿房宮賦
六國論
祭十二郎文
項脊軒志
橋邊的老人
白鹿原
小二黑結婚
駱駝祥子
官場現形記
動人的北平
賀新郎
有無相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教無類
C. 高中語文太差怎麼彌補
語文這門學科,雖然很少有同學不及格,但是也很少有同學得高分,就拿閱讀題來說,很多學生感覺自己做得不錯,但是出錯卻很多。
這種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所做答案與文章原意不符,或答非所問造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認真審題外,就要求我們准確把握文章意思。
做題時,無論是主觀題還是客觀題,都要以原文為基礎,找到問題或答案選項在文章中的出處,並聯繫上下文的語境,揣測作者的意思,排除錯誤的義項或按文章意思准確作答。
但是想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語文學習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所以想要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勤積累。
也就是說多讀、多記、多看、多寫。積累水平決定一位學生的語言素養,進而決定了這位學生的語文成績只能以某個分數為中心上下波動。但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可以使我們充分挖掘自己的語文學習潛力,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這一點我在語文的基礎知識和作文上體會尤為深刻。
再舉個例子,在開始做基礎知識單選題時,由於題目常涉及通常人們易犯的錯誤,所以感覺很難選擇正確。
後來在平時學習中,將遇到的語音、字形、標點、語病以及近義詞分別記到筆記中,反復記憶強化,這樣隨著做的題目越來越多,見到的越來越多,記的就越來越多,後來再做題就是總見到一些「老面孔」了,做題自然不在話下了。在開始的時候可能錯誤率很高,但是不要著急,因為正處於積累時期,等到積累量到一定數目以後,正確率就會有質的提高。
還有一些字音、字形、成語、實詞、虛詞的考查,常會以一些相近詞語加以迷惑,或者考查一個詞語的多種含義。這樣,每學到一個新的字(詞)的含義,可以回想其形近、音近字(詞)有什麼含義及用法,這個字(詞)在以前是否有過其他含義。通過知識點的前後比較與整合,已有知識不斷得到復習鞏固,新知識得到歸類記憶。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套完備而生動的知識儲備。
D. 我高一,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教了20多年書了,但水平很低,而且還經常寫錯別字普通話不標准,怎麼辦
:既然已教了二十年書了,想必他的能力不至於那麼差吧,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何況他是你正宗的語文老師?我想,你應該虛心點,並尊重自己的老師,才能搞好學習。
E. 高中語文
(山東卷)
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1)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答案: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雲色。飛流而下時,水石相擊,如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這兩句與前兩句先抑後揚。前兩句寫山泉的平淡無名,為抑;這兩句彰顯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為詩歌最後兩句贊美山泉做了鋪墊。
(2)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麼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答案:這首詩在表現山泉得天地之聲色,具有滿澗平池之能的同時,又表現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
(廣東卷)
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減字木蘭花
蘇 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是什麼時候?為什麼?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3分)
【答案】早春(初春)。從「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特點可以看出。(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剛剛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遠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嫩綠鋪在地面。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獨具初春的特點。)(寫出「早春」,1分;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2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顯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應該倍加珍惜。花還沒有開放人就會老去,時光易逝,不要等春天過去後悔,因而不要浪費時光,要在這個時候「醉倒」。表達了對早春的喜愛,把握青春年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青春年華的感情,同時也表達出一種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的思想感情。
(指明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各2分)
【詩詞淺析】
這首詞的大意可以結合韓愈的《早春》來理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不過蘇軾也真是偷懶,一首當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韓愈的詩,只有下闋表達了自己的一點思想感情。
整首詩可以這樣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麼在花開花落的特徵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韓愈的意思,早春顯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採用了這一說,並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麼,我們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 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江蘇卷)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註: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論文:此處指論詩。
⑴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麼樣的高度評價?(3分)
答:才思、詩風、詩品;卓異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鮑熙」;「詩無敵」。
解析:這道題出得讓人琢磨不透、一頭霧水,似非要順著命題者的命題意圖來答題不可,這便是強行趕鴨上架之為。首先,「什麼樣的高度評價」本身就有問題,「高度」不就是「什麼樣的評價」嗎?其次,從四句的關繫上說,第一句為總括句,後三句是對第一句的進一步說明:第二句為「才思」,第三、四句為「詩風」,也不見有第三個方面呀?無奈之下,為迎合命題者,遂寫上「詩品」二字,你敢說我答錯?但這么答,還是有些忐忑,因為你不是迎合命題者的,於是思來想去,還是這樣吧:「思不群」「比庾信」「比鮑熙」;「詩無敵」。但是覺得這么答又不合題,題目要求答出三個方面,那一定是概括性的名詞,這「比庾信」「比鮑熙」可不是名詞!權且這么招吧,只要盡力去答了,至於結果如何,就不管那麼多了。
⑵「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一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答:這一聯表達了作者對李白的濃濃思念之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解析:這首詩如果考生沒有學過,單憑註解做起來是很難的,因為現代考生沒這個實踐,也不會去想像。就拿教師而言,這兩句有時也很難理解,所以估計答得不錯的便是情景交融之類的套語了。如是理解這一聯的,思想感情答「離愁別恨」,表現手法答「擬人」、「象徵」、「對偶」也應算為正確。
⑶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答:作者先從李白的詩歌才華寫起,交待思念的緣由;而後順理成章地抒寫自己對李白的思念之情;為此而表達再次相逢論詩的願望。層層鋪墊,又環環相扣,情感真摯。
解析: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明確「構思脈絡」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這樣的思路有什麼好處,所以它往往對應著文章的層次以及題目所配給的分值。審好題,方能答好題。本詩可分三層,而且層次清晰,此題應該是好答的。
(福建卷)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曉至湖一上
[清]歷鶚
出郭曉色微, 臨水人意靜。水上寒霧生, 彌漫與天永。
折二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稍見初日開, 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 泛泛逐清景三。
(選自《清詩選》)
[注]① 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1) 這首詩情感豐富,請做分析。(3分)
(2) 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鑒賞古代文學作品思想內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
【解析】第一小題要從詩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絡印的名詞,挖掘作者隱含在「景語」裡面的「情語」,此題並不難解。第二小題的詩句通俗易懂,設題相當開放,答案有好幾種,關鍵要圍繞表達技巧進行答題,只要能有根有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題要點:①喜愛幽靜:「人意靜」、「寒霧生」等;②親近自然:「臨水」、「稍見初日開」等;③嚮往自由:「學野鳧」、「逐清景」等;④自由暫不可得的惆帳:「安得」。(意思對即可。)(2)答題要點:①對比:以「有聲」與「無影」對比,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的景緻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深闊、淡雅(或幽靜、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琅琊溪①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8.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試題立意】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 和「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玡山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與意境創造的理解,全詩僅四句,很顯然一、二、四三句,共創造了四個場景,即四幅畫面。只要用簡短的話概括畫面內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對山水的喜愛並樂在其中。可聯系初中學過的《醉翁亭記》來幫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釋中「被貶滁州」就聯想到「悲傷」、「壯志難酬」之類的,切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9.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試題立意】【試題立意】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
【參考答案】實寫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像,豐富了畫面的內涵。
【試題解析】本題是詩歌表達技巧的考查。「虛實結合」關鍵是要區分哪是虛,哪是實;隨流水流出的花是「實」,由此而產生的猜想都是「虛」。《桃花源記》里「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借到這里,就是最好的想像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達作用是必須要回答的。
(浙江卷)
三、古代詩文閱讀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21.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
總領全詞,點明主旨;議論開篇;奠定感情基調。
2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
①以情相問,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詞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 「夕照」「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
(四川卷)
12.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選自《陳與義集校箋》)
【注】天經,姓葉,名德;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
⑴請簡要概括詩中詩人的形象特點。(3分)
答案:詩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視友情,風流飄逸。
⑵請對這首詩第二聯進行賞析。(5分)
答案:詩人客居外地,以詩自娛,觀賞杏花,此種生活是苦是樂,是喜是悲,詩中並未直接道出,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空間。「客子」對「杏花」,「詩卷」對「雨聲」,融情於景,以自然清新的筆調表達了詩人了平淡閑適之情。
(湖南卷)
10.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題目。(7分)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
答案:答案角度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的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煉字的精當。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系詩中意象作具體分析;也可以聯系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題考古代詩歌鑒賞,角度任選,開放度極大,是本套試卷的最大亮點。它不再是「問什麼答什麼」,而是「想什麼答什麼」,給了考生答題的充分自主權。角度不外乎四個:形象、語言、技巧、情感。
(湖北卷)
14.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登 城 望湖樓晚景
劉敞 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 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 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 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 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參考答案】(1)和風細雨 (2)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3) ①劉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 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②.蘇詩通過寫橫風斜雨,潮江涌動,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 前,雨後的壯觀美景 。
【解題思路】兩首詩歌同為寫景佳作,賞析時抓住詩人描寫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點,結合詩人的詩歌特點,全面賞析。
(遼寧卷)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鄭防畫夾五首①(其一) 黃庭堅
惠崇②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③。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鄭防:畫的收藏者,生平不詳。畫夾:分頁裝潢的畫冊。②惠崇:北宋僧人,畫家。擅長畫雁、鵝、鷺鷥及水鄉景色。③瀟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請從畫境、真景以及兩者的關系對本詩進行賞析。(6分)
【試題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畫,畫面上煙雨籠罩湖面,天上掠過歸雁;進而作者彷彿已由畫境置身於現實的湖上,望著歸雁,就想喚一條小船歸去;突然,耳旁響起朋友的聲音:這是一幅畫。於是作者才發現自己是將畫境當作真景了。作者從畫面引出真景,再從真景返回畫境。
答出畫境的,給2分;答出想像中的真景的,給2分;答出從畫面引出想像中的真景、再返回畫面的,給2分。
意思對即可。
9.古代有人批評這首詩說,要別人提醒後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畫,這「太過」、太誇張了。你認為這個批評恰當嗎?請簡要說明理由。(5分)
【試題答案】不恰當。表面看,這首詩確有不合常理之處,但其實十分高妙,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因欣賞畫中景而產生幻覺的以中國獨特感覺,從而贊賞畫的高度逼真。批評者確未能領悟詩的這種佳趣。
答出詩表面不合理,其實很高秒的,給2分;能做簡要說明的,給3分。
意思對即可。
如認為前人的說法恰當,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給分。
(江西卷)
14.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清 明①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後拒絕做官,隱居綿山被燒死。
1.這首詩首聯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4分)
2.指出「人乞祭余驕妾婦」 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命題透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能力。
【解題透析】寫景抒情,一般為間接抒情。主要有樂景寫樂情的正襯和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此詩顯然用的是後者。
[參考答案]本詩首聯樂景寫哀情。春天到來,桃李綻開,生機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長眠的人們,不禁愁緒萬端。樂景寫哀,愈見其哀。
[答題規律] 答此類題目清楚景是什麼樣的景,情是什麼樣的情,情與景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明確作答了。
2【命題透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及「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解題透析】
【答案】典故出自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這個典故寫出毫無人格尊嚴的齊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態。與介子推寧願燒死也不做官的氣節形成了強烈對比,尾聯表達出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拷問。人生無論賢愚的確最後雖然都變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義卻不盡相同。有的能夠遺臭萬年,有的卻千古不朽。
F. 上海高中語文新老教材共有篇目
1、吳均《與朱元思書》 (新教材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一課)
2、韓愈《師說》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新教材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4、陶淵明《飲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5、蘇詢《六國論》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
6、杜牧《阿房宮賦》最後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學期第二十六課)
(2)新教材要求背誦的詩歌與古文篇、段:
1、陸游《訴衷情》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秋瑾《鷓鴣天》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4、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5、王維《漢江臨泛》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7、杜甫《旅夜書懷》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學期第四十二課)
10、《長歌行》(漢樂府)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
11、劉楨《贈從弟》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六課)
12、祖詠《望薊門》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3、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4、李賀《致酒行》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5、王令《暑旱苦而熱》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16、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7、張九齡《望月懷遠》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8、李白《把酒問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19、黃庭堅《登快閣》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0、陸游《關山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四課)
2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2、張孝祥《念奴嬌·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3、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4、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5、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6、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7、朱熹《偶題》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五課)
28、孟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29、王維《終南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0、李白《獨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1、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六課)
32、左思《詠史》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3、張九齡《感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4、林逋《山園小梅》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一課)
35、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6、杜甫《登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7、李商隱《安定城樓》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38、《論語》七則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八課)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0、荀況《勸學》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1、《學記》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二課)
42、屈原《國殤》 (高三第一學期第二十九課)
43、賈誼《過秦論》最後三段中的關鍵句子(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課)
44、酈道元《江水·三峽》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45、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學期第三十一課)
46、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高二第二學期第二十七課)
47、蘇軾《石鍾山記》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八課)
48、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第一段 (高二第一學期第三十七課)
49、歐陽修《伶官傳序》最後一段 (高三第一學期第三十一課)
50、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51、蘇軾《前赤壁賦》 (高一第一學期第三十九課)
52、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八課)
53、夏完淳《獄中上母書》末二段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二課)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學期第三十八課)
55、龔自珍《病梅館記》第一段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三課)
56、《鄭板橋題畫三則》第二則 (高二第二學期第四十四課)
57、梁啟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學期第二十九課)
58、《長亭送別》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學期第四十四課)
(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
1、曹操《觀滄海》
2、陶淵明《飲酒》
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淵明《歸園田居》
6、陶淵明《讀<山海經>》
7、吳均《與朱元思書》
8、韓愈《師說》
9、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第四段)
10、蘇洵《六國論》
11、歸有光《項脊軒記》(第一段)
12、杜牧《阿房宮賦》(最後一段)
G. 高中語文
高考字形高頻字范圍
⒈按(安)裝 2.甘敗(拜)下風
3.自抱(暴)自棄 4.針貶(砭)
5.泊(舶)來品 6.脈博(搏)
7.松馳(弛) 8.一愁(籌)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疊) 12.渡(度)假村
13.防(妨) 14.幅(輻)射
15.一幅(副)對聯 16.天翻地復(覆)
17.言簡意駭(賅) 18.氣慨(概)
19.一股(鼓)作氣 20.懸梁刺骨(股)
21.粗曠(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湊和(合)
25.侯(候)車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繼(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嬌(矯)揉造作
31.挖牆角(腳) 32.一諾千斤(金)
33.不徑(脛)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燴(膾)炙人口
37.打臘(蠟) 38.死皮癩(賴)臉
39.蘭(藍)天白雲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勵(厲) 42.老倆(兩)口
43.黃梁(粱)美夢 44.了(了)望
45.水籠(龍)頭 46.殺戳(戮)
47.痙孿(攣) 48.美侖(輪)美奐
49.羅(啰)唆 50.蛛絲螞(馬)跡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緬(湎)
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規
55.大姆(拇)指 56.漚(嘔)心瀝血
57.憑(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親(青)睞
61.磬(罄)竹難書 62.入場卷(券)
63.聲名雀(鵲)起 64.發韌(軔)
65.搔(瘙)癢病 66.欣嘗(賞)
67.談笑風聲(生) 68.人情事(世)故
69.有持(恃)無恐 70.額首(手)稱慶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
73.金榜提(題)名 74.走頭(投)無路
75.趨之若騖(鶩) 76.遷徒(徙)
77.潔白無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
81.弦(旋)律 82.膺(贗)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猶)如猛虎下山
85.竭澤而魚(漁) 86.濫芋(竽)充數
87.世外桃園(源) 88.臟(贓)款
89.醮(蘸)水 90.蜇(蟄)伏
91.裝禎(幀) 92.飲鳩(鴆)止渴
93.坐陣(鎮) 94.旁證(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熱 96.九洲(州)
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為
99.編篡(纂) 100.做(坐)月子
一、常考的錯字(★★)
哀聲嘆氣——唉 渾身解術——數
嚴懲不怠——貸 責無旁代——貸
消聲匿跡——銷 積毀消骨——銷
集毀銷骨——積 積思廣益——集
積腋成裘——集 人才匯萃——薈
融匯貫通——會 滿腹經論——綸
真知卓見——灼 遠見灼識——卓
人才擠擠——濟濟 擠擠一堂——濟濟
擠身其中——躋 不徑而走——脛
精神渙發——煥 精神煥散——渙
渙然一新——煥 煥然冰釋——渙
合盤托出——和 貌和神離——合
原形必露——畢 留芳百世——流
收 迄——訖 必 竟——畢
宏福齊天——洪/鴻 知理名言——至
至理明言——名 莫明其妙——名
名 子——字 卑躬曲膝——屈
卑恭屈膝——躬 翻了一翻——番
輾轉翻側——反 部 置——布
布 署——部 手屈一指——首
首曲一指——屈 按步就班——部
肆 業——肄 轟堂大笑——哄
編 篡——纂 巧裝打扮——喬
喬妝打扮——裝 窮兵瀆武——黷
長篇累櫝——牘 贖於職守——瀆
買贖還珠——櫝 將功瀆罪——贖
爾語我詐——虞 笑容可鞠——掬
銳不可擋——當 螳臂擋車——當
勢不可當——擋 一幅笑臉——副
一幅手套——副 付 職——副
名不符實——副 盛名難符——副
一副油畫——幅 及及可危——岌岌
輕歌慢舞——曼 抨然心動——怦
抨的一聲——砰 砰 擊——抨
毛骨聳然——悚 獲益非淺——匪
非夷所思——匪 歪門斜道——邪
歪風斜氣——邪 急 燥——躁
煩 燥——躁 枯 躁——燥
羅 嗦——啰 嘔 歌——謳
吱 唔——支吾 慘 忍——殘
凄 殘——慘 偶 而——爾
坐無虛席——座 座 落——坐
坐壁上觀——作 作 人——做
小題大作——做 信而有證——征
迫不急待——及 起足而待——企
頂力相助——鼎 披星帶月——戴
帶罪立功——戴 瑕不掩玉——瑜
一愁莫展——籌 范 籌——疇
翻 復——覆 重蹈復轍——覆
天翻地復——覆 繁 鎖——瑣
虎據龍盤——踞 前拒後恭——倨
要言不繁——煩 簡 煉——練
犯而不較——校 再接再利——厲
勵行節約——厲 變本加利——厲
厲精圖治——勵 厲厲在目——歷歷
渲 泄——宣 言不及意——義
言不盡義——意 義氣風發——意
義氣用事——意 講意氣——義
不可思義——議 遺人口實——貽
遺笑大方——貽 甘之若怡——飴
莫衷一事——是 各行其事——是
無是生非——事 招惹事非——是
無恥爛言——讕 陳詞爛調——濫
別出新裁——心 同病相連——憐
挺而走險——鋌 人心慌慌——惶惶
兵慌馬亂——荒 張惶失措——皇
題綱挈領——提 金榜提名——題
懸梁刺骨——股 立桿見影——竿
揭桿起義——竿 磨拳擦掌——摩
鳩占雀巢——鵲 名聲雀起——鵲
門可羅鵲——雀 歡呼鵲躍——雀
鴉鵲無聲——雀 心恢意懶——灰
陳言勿去——務 歡渡春節——度
度過難關——渡 一枕黃梁——粱
浮想聯篇——翩 霓 紅 燈——虹
斐聲文壇——蜚 蜚然成章——斐
金 鋼 鑽——剛 金壁輝煌——碧
完壁歸趙——璧 辦 手 序——續
幅圓遼闊——員 密而不宣——秘
甘敗下風——拜 人才倍出——輩
艱苦倍嘗——備 倍加小心——備
陽逢陰違——奉 劃地為牢——畫
指手劃腳——畫 刻劃人物——畫
出謀畫策——劃 整襟危坐——正
正襟威坐——危 走頭無路——投
吉人天象——相 好 象——像
象 樣——像 錄 相 機——像
照 像——相 知迷不悟——執
仗義直言——執 關關睢鳩——雎
大才小用——材 因才施教——材
老態龍腫——鍾 莫不關心——漠
返樸歸真——璞 飲鳩止渴——鴆
精減機構——簡 深居淺出——簡
嘎然而止——戛 威言威行——危
涸澤而魚——漁 坐收魚利——漁
至高無尚——上 無尚光榮——上
禮上往來——尚 蜂踴而上——擁
治絲易棼——益 治絲益焚——棼
蒼 桑——滄 蒼 海——滄
滄 天——蒼 針貶時弊——砭
針砭時敝——弊 民生凋弊——敝
弊帚自珍——敝 一勞永益——逸
繼往不咎——既 既往開來——繼
一如繼往——既 既往不究——咎
默守成規——墨 墨守陳規——成
垂躬而治——拱 垂拱而制——治
脫潁而出——穎 致 哀——志
振耳欲聾——震 震聾發聵——振
安 祥——詳 撕 殺——廝
撕 打——廝 山青水秀——清
死心踏地——塌 一踏糊塗——塌
紛至踏來——沓 貪臟枉法——贓
臟 款——贓 貪贓王法——枉
寥若辰星——晨 廖若晨星——寥
食不裹腹——果 憂柔寡斷——優
怨天憂人——尤 過尤不及——猶
困獸尤斗——猶 生死猶關——攸
原氣大傷——元 旁證博引——征
攻城掠地——略 穿流不息——川
不記其數——計 明查秋毫——察
好高鶩遠——騖/務 出奇致勝——制
因地治宜——制 驚滔駭浪——濤
脈 膊——搏 攏絡人心——籠
迭床架屋——疊 重 迭——疊
層巒迭嶂——疊 高潮疊起——迭
層見迭出——疊 迭 宕——跌
掃 瞄——描 延 襲——沿
延 申——伸 引 伸——申
好景不長——常 長備不懈——常
嚇 馬 威——下 眼花了亂——繚
了 望——了 窮困撩倒——潦
青面繚牙——獠 字跡了草——潦
家 俱 店——具 沉 緬——湎
湎 懷——緬 插科打渾——諢
協 從 犯——脅 同心脅力——協
爆 光——暴/曝 相輔相承——成
亦 或——抑 告 磬——罄
磬竹難書——罄 憑心而論——平
央央大國——泱泱 司法界入——介
神采弈弈——奕奕 界於其間——介
喝 采——彩 興高彩烈——采
神彩奕奕——采 拌 腳 石——絆
欠 收——歉 抱 謙——歉
道 謙——歉 荒誕不精——經
獨具惠眼——慧 斂聲摒氣——屏
浪 廢——費 費寢忘食——廢
半途而費——廢 賦 與——予
淵遠流長——源 反唇相擊——譏
推心至腹——置 肺腹之言——腑
義憤添膺——填 靡 爛——糜
戳力同心——戮 代價而沽——待
顧名釣譽——沽 淋漓盡至——致
天之嬌子——驕 永保青春——葆
錦秀山河——綉 悔莫如深——諱
嘻笑怒罵——嬉 陰謀鬼計——詭
措火積薪——厝 薪燼火傳——盡
蔥 籠——蘢 璀 燦——璨
財 物 科——務 消 假——銷
開城布公——誠 因咽廢食——噎
掩旗息鼓——偃 星落棋布——羅
功於心計——工 傾刻之間——頃
無忘之災——妄 眾口爍金——鑠
胸無成府——城 展露頭角——嶄
嶄露頭腳——角 寒 喧——暄
松 馳——弛 一張一馳——弛
伶牙利齒——俐 陷 井——阱
水乳交溶——融 水火不融——容
舌 胎——苔 時過景遷——境
公傷事故——工 攻勢凌利——厲
明火執杖——仗 珠連璧合——聯
誅連九族——株 當即立斷——機
不加思索——假 獨道之處——到
罪不及奴——孥 不辨黍麥——菽
兩全齊美——其 鞭辟入理——里
大氣晚成——器 披沙撿金——揀
游目逞懷——騁 懲前斃後——毖
山 崗——岡 綠草如蔭——茵
綠蔭蔽日——陰 綠樹成茵——陰
鳳毛鱗角——麟 明辯是非——辨
孰 不 知——殊 疏 不 知——殊
捨身處地——設 和 靄——藹
唯唯喏喏——諾諾 畏畏諾諾——唯唯
茁 狀——壯 隔隔不入——格格
干嗎不去——嘛 松卸下來——懈
怨怨相報——冤冤 由然而生——油
包 癖——庇 旗 織——幟
顫 危 危——巍巍 無微不致——至
興災樂禍——幸 融 恰——洽
既 使——即 前 題——提
妄自非薄——菲 拔山涉水——跋
秘 決——訣 精 譬——辟
貯 立——佇 姣 姣 者——佼佼
劈荊斬棘——披 分 岐——歧
頂 壯——撞 晃然大悟——恍
合 諧——和 和 協——諧
剎 時——霎 霎 那——剎
甜 密——蜜 哈 蜜 瓜——密
儒子可教——孺 婦儒皆知——孺
神智不清——志 禁 固——錮
尊 照——遵 橫沖直闖——撞
光茫萬丈——芒 媽媽說到——道
以老賣老——倚 熙熙嚷嚷——攘攘
佔了上峰——風 震 憾——撼
跚跚來遲——姍姍 滿目瘡疫——痍
獨書己見——抒 緯編三絕——韋
事得其反——適 影 牒——碟
肢離破碎——支 氣 慨——概
以偏蓋全——概 成群結對——隊
就 犯——范 鬼計多端——詭
淹沒無聞——湮 臨危受
見危知著——微 引疚辭職——咎
灸手可熱——炙 天網灰灰——恢恢
歡心鼓舞——欣 並行不背——悖
幅 射——輻 啟 訖——起
頭昏腦脹——漲 開源截流——節
震古鑠今——爍 殞 落——隕
隕身不恤——殞 砌 磋——切
大壩合攏——龍 劍拔駑張——弩
反 聘——返 味同嚼臘——蠟
拾人牙惠——慧 入不付出——敷
轔 選—— 遴 敲 榨——詐
壓 詐—— 榨 看風駛舵——使
百戰不怠——殆 故弄懸虛——玄
名門旺族——望 待自閨中——字
含辛如苦——茹 裝 禎——幀
招搖裝騙——撞 循根究底——尋
步入正規——軌 防微堵漸——杜
大 姆 指——拇 一 柱 香——炷
出人投地——頭 走頭無路——投
裝黃門面——璜 眾口爍金——鑠
中流抵柱——砥 直接了當——截
自曝自棄——暴 置若惘聞——罔
真知卓見——灼 張慌失措——皇
仗義直言——執 責無旁代——貸
再接再勵——厲 運籌帷握——幄
欲蓋彌張——彰 營私舞敝——弊
沓無音信——杳 同仇敵慨——愾
投機搗把——倒 圖窮匕現——見
退化變質——蛻 文過是非——飾
無恥濫言——讕 相形見拙——絀
消聲匿跡——銷 心浮氣燥——躁
形消骨立——銷 修茸一新——葺
修養生息——休 宣賓奪主——喧
詡詡如生——栩 暇思邇想——遐
一張一馳——弛 一愁莫展——籌
言簡意該——賅 挺而走險——鋌
嘆為觀只——止 世外桃園——源
如法泡製——炮 磬竹難書——罄
輕歌漫舞——曼 前踞後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帶月——戴 披肝歷膽——瀝
篷篳生輝——蓬 漚心瀝血——嘔
奴顏卑膝——婢 弄巧成絀——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無暇——瑕 別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並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層巒迭嶂——疊 纏綿悱測——惻
陳詞爛調——濫 穿流不息——川
憚精竭慮——殫 耳儒目染——濡
飛揚拔扈——跋 憤發圖強——奮
蜂湧而至——擁 斧底抽薪——釜
富麗堂黃——皇 肝腦途地——塗
感人肺腹——腑 膏梁子弟——粱
功虧一匱——簣 鬼計多端——詭
海角天崖——涯 汗流夾背——浹
好高鶩遠——騖 和靄可親——藹
轟堂大笑——哄 怙惡不俊——悛
渙然一新——煥 積毀消骨——銷
激流勇退——急 堅如盤石——磐
金榜提名——題 金壁輝煌——碧
精神煥散——渙 苦心孤旨——詣
口乾舌躁——燥 爛竽充數——濫
離經判道——叛 禮上往來——尚
歷兵秣馬——厲 歷精圖治——勵
繚原烈火——燎 留芳百世——流
流言非語——蜚 龍盤虎據——踞
錄錄無為——碌 落英賓紛——繽
貌和神離——合 美玉無暇——瑕
明辯是非——辨 名列前矛——茅
明火直仗——執 名記不忘——銘
摸糊不清——模 莫不關心——漠
默守成規——墨 目不交捷——睫
腦羞成怒——惱 鳳冠霞佩——帔
振人心魄——震 民生凋弊——敝
不溫不火——瘟 坐想其成——享
前撲後繼——仆 兵慌馬亂——荒
融匯貫通——會 巾國英雄——幗
日新月益——異 背景離鄉——井
如洪氣勢——虹 空空如野——也
淋漓盡至——致 蛋丸之地——彈
怨天由人——尤 無可非異——議
潔然一身——孑 直言不誨——諱
鋒芒必露——畢 故名思義——顧
相反相承——成 事得其反——適
勞役結合——逸 佔了上峰——風
包羅萬項——象 輕而一舉——易
不可名壯——狀 道貌暗然——岸
無精打彩——采 浮想聯篇——翩
物及必反——極 無可質疑——置
及及可危——岌 人才倍出——輩
養尊處悠——優 受益非淺——匪
不求慎解——甚 出類拔粹——萃
自立更生——力 不可就葯——救
憂心重重——忡 孩啼時代——提
爭爭日上——蒸 功不可抹——沒
致關重要——至 應辨能力——變
珊珊來遲——姍 人至義盡——仁
義氣用事——意 餘勇可估——賈
永保青年——葆 舉旗不定——棋
無則加免——勉 冒然行動——貿
哀聲嘆氣——唉 針貶時弊——砭
當物之急——務 辛辛學子——莘
腆不知恥——恬 彼彼皆是——比
葦編三絕——韋 百孔千窗——瘡
爐火純清——青 自名得意——鳴
勝氣凌人——盛 一本萬曆——利
勢均利敵——力 懸梁刺骨——股
名思苦想——冥 珠絲馬跡——蛛
全宜之計——權 老聲常談——生
一獗不振——蹶 立桿見影——竿
大氣晚成——器 精兵減政——簡
委屈求全——曲 棉里藏針——綿
合盤托出——和 舉止安祥——詳
大名頂頂——鼎 立案偵察——查
勾通南北——溝 紛至踏耒——沓
以老賣老——倚 口密腹箭——劍
山青水秀——清 不及不離——即
一泄千里——瀉 嘻笑怒罵——嬉
濫芋充數——竽 卑躬曲膝——屈
豈人憂天——杞 吊以輕心——掉
發聾震聵——振 懲前必後——毖
坐地分臟——贓 烏和之眾——合
二、常混淆的字(★)
原型——原形畢露 直接——直截了當
附加——無以復加 風聲——談笑風生
委屈——委曲求全 成功——計日程功
桃園——世外桃源 直言——仗義執言
事故——老於世故 一般——略見一斑
襤褸——篳路藍縷 功力——工力悉敵
經緯——涇渭分明 迎接——應接不暇
陳規——墨守成規 義氣——意氣風發
意氣——義氣凜然 提名——金榜題名
劇增——與日俱增 具備——萬事俱備
精心——漫不經心 求實——實事求是
事實——實事求是 淵源——源遠流長
音訊——杳無音信 修養——休養生息
付出——入不敷出 行跡——形跡可疑
俯視——俯拾皆是 抱怨——以德報怨
出奇——出其不意 株連——珠聯璧合
留戀——留連忘返 往返——留連忘返
三、須注意的字(★)
1.義氣用事——意 2.平水相逢——萍 3.直迷不悟——執 4.永保青春——葆
5.進升職務——晉 6.新聞報到——道 7.舉一返三——反 8.強努之末——弩
9.推已急人——及 10.出神入畫——化11.氣勢凶凶——洶 12.史無前列——例
13.趁伙打劫——火 14.犬牙交挫——錯 15.水瀉不通——泄 16.智理名言——至
17.指高氣揚——趾 18.堅忍不拔——韌 19.坐想其成——享 20.正音正意——義
21.冒然行動——貿 22.出類拔翠——萃 23.吃裡扒外——爬 24.入不付出——敷
25.受治於人——制 26.言不由中——衷 27.害人聽聞——駭 28.遺笑大方——貽
29.自吹自雷——擂 30.事在必行—— 勢31.狗且偷安—— 苟 32.其貌不洋——揚
33.自立更生——力 34.稼禍於人—— 嫁 35.鮮而易見——顯 36.上躥下跳——竄
37.以逸代勞——待 38.濤濤不絕—— 滔 39.前撲後繼——仆 40.勢力小人——利
41.山呼海哮——嘯 42.哀聲嘆氣——唉 43.密而不宣——秘 44.莫可明狀——名
45.風塵朴朴——仆 46.水火不融—— 容 47.鬼鬼崇崇——祟 48.不識時物—— 務
49.轟堂大笑——哄 50.情不自盡—— 禁 51.不卑不抗——亢 52.隨聲附合——和
53.窮愁了倒——潦 54.棉里藏針——綿 55.洽如其分——恰 56.儒子可教——孺
57.試目以待—— 拭 58.一踏糊塗——塌 59.無用諱言——無庸 60.當物之急——務
61.慰然成風——蔚 62.容光渙光——煥 63.整齊化一——劃 64.冠免堂皇——冕
65.傾窠出動——巢 66. 無則加免—— 勉 67.變換莫測——幻 68.打報不平—— 抱
69.莫忠一是——衷 70.失口否認——矢 71.因咽廢食——噎 72.雨露甘林——霖
73.憨態可鞠—— 掬 74.腦羞成怒——惱 75.詡詡如生——栩 76.激流勇退——急
77.削足適屐—— 履 78.相倚為命——依 79.承上起下——啟 80.貪臟王法——枉
81.鳴羅開道——鑼 82.忠貞不瑜—— 渝 83.故技重演——伎 84.耳儒目染——濡
85.稀來攘往——熙 86.憂柔寡斷—— 優 87.死不溟目——瞑 88.大相經庭——徑
89.針貶時弊——砭 90.五彩賓紛——繽 91.班發獎狀——頒 92.一發千均—— 鈞
93.巧取毫過——豪 94.形勢嚴竣——峻 95.虎居龍盤——踞 96.題綱挈領——提
97.腆不知恥——恬 98.為國捐驅——軀 99.病人膏盲——肓 100.接長補短——截
H. 高中語文
烘托(襯托)、對比、對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寓情於景、融情入景、諷刺、象徵、聯想、想像、以小見大、類比
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徵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藉助讀者的想像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徵。
什麼是象徵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麼區別?
象徵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於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於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於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質,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麼是以小見大的方法?
就是採用小的事情來表現大的主題的寫作方法,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比方說,要你寫一個以生命為話題的文章,如果你總是談什麼生命的意義之類的,這就很難去寫好.而採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卻可以繞過這些說教,給人以更生動可感的形象,如寫與病魔作斗爭的中學生,如寫時時刻刻給予你關心的父母,如寫下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藉助具體的形象來給生命著色,象語文課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這樣細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戀》就是以一隻小小的蝴蝶來對生命進行探討。採用這種以小見大的辦法,這樣在你的筆下,就會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寫愛國,你可以寫一個小學生對紅旗的愛護,看到別人對紅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採用這種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話題時就可以採用(就是當你感覺到你要寫的觀點和你政治書上的觀點相同),如"人生觀""價值"等等啊.
採用這種辦法應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觀點有相似性,能統一起來.二是要注意運用小的材料的過程中注意不要動不動就跑出來發議論.三是要注意運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麼是聯想和想像?
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有關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憶起以前的有關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見玻璃上的霜花,就會想起美麗的孔雀開屏;看見老花鏡,就會想起奶奶給自己縫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見卷面上鮮紅的墨水跡,就想起老師為同學們補課批改作業的情景;看見昔日的照片,就想起遊山玩水的快樂時光;看見一本舊書,就想起與同學相處的一件往事……這些現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們把這些內容寫進作文里,就會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再說想像。想像與聯想就像一對親兄弟,它們相似卻不相同。它們的相似點都是想,聯想是想起關聯的事,而想像則是重新組合編排頭腦中的形象、材料,創造出新的內容來。
什麼是渲染?什麼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增加質感和立體感,加強藝術效果,亦可作「設色」解。清代惲壽平謂:「俗人論畫,皆以設色為易,豈知渲染極難,畫至著色,加入爐篝,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輪廓渲染襯托,使其明顯突出。如烘雲托月,以及畫雪景、雨景、霧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鳥和白描人物等,一般採用外罩、圍染的烘托方法。
類比是一種推理的方法,是根據兩種事物在某些特徵上的相似,作出他們在其他特徵上也可能相似的結論。這是《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說法,並舉例說:「如光和影都是直線傳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現象等,由於聲呈波動狀態,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動狀態。」我認為這一說法是正確的。實際運用過程中卻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誤以為類比就是同類相比,其不謬哉!「同類相比」是什麼?請看《現代漢語詞典》關於「比較」的解釋:「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類事務辨別異同或高下。」 原來如此!
什麼是諷刺?
「用譏刺和嘲諷筆法描寫敵對的或落後的事物,有時用誇張的手法加以暴露,以達到貶斥、否定的效果。」這種表現手法,即為諷刺。
用諷刺和嘲諷的筆法針對敵人或者落後、錯誤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時用誇張的手法加以暴露,以達到貶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I. 我家的老故事作文800高中語文
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媽媽和我,但我家的故事卻有許許多多,就像一串串風鈴,只要風兒一吹,它就會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現在,就讓我吹響一串風鈴給你們聽吧!
每當我家吃晚飯時,我、爸爸和媽媽總會狼吞虎咽地把飯趕緊吃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搶遙控器看電視呀!由於我胃口小,吃飯慢,所以,每次都讓爸爸或媽媽搶到遙控器,瞧!這次呢,爸爸和媽媽同時拿到遙控器,正在搶奪呢!我看到這種情形,眼珠一轉,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我連忙把飯吃完,便走到爸媽面前一本正經地說:「你們這樣奪來奪去,互不相讓,什麼時候才能奪到手呢?即使你們哪一個搶到了,好看的電視劇也快完了,不如你們石頭剪子布吧!我先當裁判員,把遙控器先放我這兒,你們誰贏了我就給誰,好吧?」爸爸媽媽想想也有道理,就把遙控器給了我。「石頭、剪子、布!」第一局老媽贏了,老爸說:「不行不行,再來一局。」第二局下來,老爸贏了,老媽卻又嚷道:「不行,不行,再來一局。」……就這樣,老爸和老媽連戰十局,一直不分勝負。
「嗯——」,你們現在猜我在干什麼?遙控器在我手上,我可以看動畫片嘍!於是,我就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過了大半個小時,動畫片完了,想想爸爸愛看的《新聞聯播》、媽媽愛看的《幸運5+2》也該快完了。看看他們正激烈角逐的樣子,我連忙丟下遙控器跑進房間,把門反鎖上,美美地睡覺了。爸媽聽見響聲,才恍然大悟,連說「上了女兒的當了,上當了。」邊說邊看手錶,他們愛看的也都完了,一個個只好哼哼地去睡覺了。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個風鈴好聽嗎?還想再聽嗎?還想聽的話,那下次再聽吧!下次,我再給你吹響一個更好聽的風鈴吧。
J. 我家的老故事作文800高中語文
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媽媽和我,但我家的故事卻有許許多多,就像一串串風鈴,只要風兒一吹,它就會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現在,就讓我吹響一串風鈴給你們聽吧!
每當我家吃晚飯時,我、爸爸和媽媽總會狼吞虎咽地把飯趕緊吃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搶遙控器看電視呀!由於我胃口小,吃飯慢,所以,每次都讓爸爸或媽媽搶到遙控器,瞧!這次呢,爸爸和媽媽同時拿到遙控器,正在搶奪呢!我看到這種情形,眼珠一轉,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我連忙把飯吃完,便走到爸媽面前一本正經地說:「你們這樣奪來奪去,互不相讓,什麼時候才能奪到手呢?即使你們哪一個搶到了,好看的電視劇也快完了,不如你們石頭剪子布吧!我先當裁判員,把遙控器先放我這兒,你們誰贏了我就給誰,好吧?」爸爸媽媽想想也有道理,就把遙控器給了我。「石頭、剪子、布!」第一局老媽贏了,老爸說:「不行不行,再來一局。」第二局下來,老爸贏了,老媽卻又嚷道:「不行,不行,再來一局。」……就這樣,老爸和老媽連戰十局,一直不分勝負。
「嗯——」,你們現在猜我在干什麼?遙控器在我手上,我可以看動畫片嘍!於是,我就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過了大半個小時,動畫片完了,想想爸爸愛看的《新聞聯播》、媽媽愛看的《幸運5+2》也該快完了。看看他們正激烈角逐的樣子,我連忙丟下遙控器跑進房間,把門反鎖上,美美地睡覺了。爸媽聽見響聲,才恍然大悟,連說「上了女兒的當了,上當了。」邊說邊看手錶,他們愛看的也都完了,一個個只好哼哼地去睡覺了。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個風鈴好聽嗎?還想再聽嗎?還想聽的話,那下次再聽吧!下次,我再給你吹響一個更好聽的風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