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板塊

高中語文板塊

發布時間:2020-12-18 16:10:33

⑴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和《語文教學通訊》各自的板塊構成

《中學語文教學抄參考》襲: 雜志是由陝西師范大學教育出版集團·雜志社主辦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優秀語文期刊是專門研究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和考試的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輔導類期刊。本刊積極倡導一綱多本的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為優秀的教學實驗、教學實錄等提供展現教師才智的舞台,探索高考中考命題規律,充分體現教與學、學與考的有機結合。 主 管:教育部 主 辦:陝西師范大學 國內發行:陝西郵政報刊發行局 郵發代號:52-21 國外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 公司[北京399信箱] 國外代號:M4261 刊 號:ISSN1002-2155 CN61-1031/G4 【主要欄目】課改探微、課標課堂、教材新解、閱讀與養成、寫作新探、語文沙龍、考證論壇、學校考研視窗

《語文教學通訊》的理論性更強一些。我建議你買《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謝謝支持!

⑵ 結合餘映潮《散步》來敘述什麼是板塊思路

1993年3月,筆者的系列論文「中學語文教例品評100篇」開始在湖北大學《中學語文》雜志上連載。第一篇文章就是評點上海市教研室徐振維老師的《〈白毛女〉選場》教學案例。在評點文字中,筆者提出了「主問題」的概念,同時提出來的,還有「板塊式」這種說法。(見《中學語文》1993年第3期《只提了四個主問題——《〈白毛女〉選場》教例評析》)。
筆者在評點中說道:
……
從教者所設計的四個「主問題」看,這節課呈現一種「板塊式」的課堂教學結構。每一問題,都引發一次研究、一次討論、一次點撥。四個主問題形成四個教學的「板塊」,結構清晰且邏輯層次分明;每個教學塊板集中一個方面的教學內容,既豐富、全面,又顯得比較深刻。
再從四個「主問題」本身看,問題的設計極富特徵。這四個問題,可稱為「串問」或「頂針問」,四個問題一個接一個,涉及的內容一個比一個精細、深刻,似乎一氣呵成,組成了完滿的教學結構。……
從此以後,「板塊式」和「主問題」就成為我的傾力、傾心的研究目標。
1998年,筆者的長篇論文《「板塊式思路」教學設計例談》分為(上)(下)篇,分別發表在國家級專業雜志《語文教學通訊》1998年第9期、10期之上。
2000年,《語文教學通訊》第7期發表了筆者的新的研究成果:《板塊並列式思路》。
2000年7月29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的第三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報告會上,筆者作了關於《板塊教學設計的六種思路》的學術講座。
2001年3月,在湖北省教育學院省教育咨詢部初中語文教學研討會上,筆者作了《談「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設計》的演講。
2003年,《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第6期、第7期分別刊發了筆者的《教學思路的設計藝術·板塊式思路》的(上)與(下)。它們是「餘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中的一部分。
2003年,《語文教學通訊》第6期發表全國中語會原理事長張定遠先生介紹我的長篇文章《餘映潮——善於創新的中學語文教研員》,文中專門用了一個段落評說了「板塊式」教學思路:
他創造了「板塊式教學思路」,他的學術報告《板塊式閱讀教學設計的六種思路》在第三屆「語文報杯」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上受到歡迎。在這樣一種教學創意下,教學結構呈「板塊」狀而又靈活多姿,組合豐富,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時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板塊式思路,可以使教學結構更加清晰,使教學過程更加有序,使教學內容更加優化,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對於傳統的教學結構而言,板塊式教學設計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創新,是很有力的挑戰。
2005年3月30日起,《光明日報》連載筆者的以「中學語文教學創新設計」為主題的系列文章共10篇,第一篇就是《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文中所舉四例,全部呈現「板塊式」教學思路。
2005年9月,上海方略教育集團從上海來到荊州,拍攝了筆者的《「板塊推進」式教學模式》專題講座。
2005年,筆者的專著《餘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出版,2007年,專著《聽餘映潮老師講課》出版,2008年,《餘映潮講語文》出版。三部著作之中,均有對「板塊式思路」的論述。特別是《餘映潮講語文》,用了一個章節來闡釋「創新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1997年以來,筆者通過大量教學實例來表現「板塊式思路」的魅力,100多個課堂教學的案例,幾乎都與「板塊式思路」有關,它們絕大多數都運用了「板塊式思路」的設計手法。
二、「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內涵與特點
所謂「板塊式思路」,就是在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幾次呈「塊」狀分布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即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過程都是呈板塊狀分布排列。
它與一般的閱讀教學思路的區別在於:一般的閱讀教學思路是「線性」的,基本上是開講,一個段一個段地分析,然後小結課文特點。而「板塊式」思路是呈「塊狀」的。這種塊狀設計,主要著眼於學生的活動,著眼於能力的訓練,以「板塊」來整合學習內容,來形成教學流程,來結構課堂教學。
請看幾個「板塊式」教學思路的設計。
1.課文《說「屏」》:
選幾個詞兒讀一讀
選幾個句子說一說
選一個精段品一品
這是從「學生活動和能力訓練」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2.課文《行路難》:
欣賞課文中的美句
解析課文中的難句
這是從「課文理解」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3.課文《泥人張》:
學習活動之一:概說課文
學習活動之二:細品課文
這是從「教材處理」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4.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閱讀欣賞《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閱讀欣賞《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閱讀欣賞《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這是從「開發資源」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自讀課文:我們讀懂了什麼
講讀課文:同學們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這是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6.《雲南的歌會》:
話題一:《雲南的歌會》的結構層次美在哪裡?
話題二:《雲南的歌會》的民風民俗美在哪裡?
話題三:《雲南的歌會》的描寫片段美在哪裡?
這是從「主問題」設計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從以上教學思路設計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板塊式」思路的比較明顯的特點:
1.簡潔,實用,好用。教學過程非常清晰,非常有序。能夠十分有效地改善大面積課堂教學中步驟雜亂、思緒不清的問題。
2.課堂教學明晰地表現出「一塊一塊地來落實」的教學態勢。「塊」與「塊」之間相互聯系,互為依託,呈現出一種層進式的教學造型。
3.由於每一個板塊都著眼於解決教學內容的某一角度、某一側面的問題,於是每個板塊就是一種半獨立的「小課」或者「微型課」,它要求教師精心地研讀教材,優化、整合課文內容,提煉出可供進行教學的內容板塊。
4.由於「板塊」二字的出現,教師就要考慮板塊的切分與連綴,考慮板塊之間的過渡與照應,考慮板塊組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這就改變了常規的備課思路,有利於提高教師教學創意的水平。
5.由於「板塊」的有機劃分,其中必然有讓學生充分地佔有時間、充分地進行活動的板塊,也就是說,有些「板塊」是明確地歸屬於學生的活動的,這就在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方面邁開了扎實的一步。
6.教學過程中因為「板塊」的清晰存在而容易協調教學節奏,能較順利地展現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疏與密、快與慢、動與靜、輕與重的相互關系,使課堂教學波瀾生動,抑揚合理,動靜分明,教學的清晰性和生動性都能得到鮮明的表現。
7.實際教學之中,「板塊」組合的形態、形式非常豐富,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時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由於「板塊」內涵的本質內容是整合教學資料與安排課堂活動,所以它可以用於各種文體或各種課型的教學之中。
8.以鮮明的邏輯步驟形成清晰的教學層次,即由淺入深地、由易到難地、由知識到能力地向前推進,顯現出鮮明的「分層推進」的特點。
可以說,「板塊式」思路所表現出來的外部特徵是教學結構清晰,所表現出來的內部特徵是教學內容優化。對於傳統的教學思路而言,「板塊式」思路是一種富有活力的創新,是一種很有魅力的突破,是一種具有實力的挑戰。
三、「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思路設計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如果沒有教學思路的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一片混沌。
「板塊式」思路因為「簡明」而可以成為大面積上語文教師閱讀教學設計的首選。
其操作要領如下:
1.從「線條簡潔」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線條簡潔」的主要特點是,一個課或者是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活動的角度非常清晰但教學的步驟又不是很多。
如《最後一課》的教學過程,由如下兩個重要的教學「板塊」組成:
課文品讀之一:文意把握
課文品讀之二:片段欣賞
這一節課立足於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將學生深深帶入課文。板塊一「文意把握」是「面」,板塊二片段欣賞是「點」。全文的教學點面結合,既整體式地了解課文內容與情節,又集中力量欣賞最美的片段,從而達到「簡化教學頭緒,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教學思路的設計應該確保在「清晰」前提下的「重點突出」。或者是某一個教學步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給予更多的時間;或者是大多數的教學步驟都關涉到某個教學內容,以顯現明確的教學目標。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這個教例的思路是清晰的,是「板塊式」的,同時又表現出了重點突出的特點,教師將教學視點集中在「課文脈絡」之上,運用「多角度反復」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課文內容,不僅使課堂教學不斷出現新的興奮點,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了學法熏陶和閱讀技能訓練。
3.從「情境生動」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即給課文的教學有意地貼切地假設一種教學的情景,但同樣的,這個課的教學又是步驟清晰、線條簡潔的。
如列夫·托爾斯泰童話《七顆鑽石》的創新設計:
進入錄音棚——讓心情激盪
暢游智慧泉——讓發現閃光
來到創作室——讓想像飛揚
這個課例思路清晰,讓學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塊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朗讀,第二板塊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塊主要是表達。教師設置了一定的教學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優雅的教學情景及濃郁的情境氛圍中進行靈動的、多種感官並用的語文學習活動,從而讓教學過程清新明朗,詩意濃郁,別具一格。
4.從「活動充分」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應是課堂閱讀教學設計的第一要義,是課堂教學的高層次境界,是教師教學理念先進和教學技藝成熟的標志。根據「學生活動充分」的要求來進行教學思路的設計,可以真正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價值。
如《生物入侵者》的教學創意。
課堂活動之一:整體感受課文,積累課中語匯
課堂活動之二:實踐閱讀方法,認識說明對象
課堂活動之三:品味課文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這個課例鮮明地表現了「學生活動充分」的特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充分地佔有了課堂學習的時間,並進行著學習語言、習得技巧、發展能力、訓練思維的學習實踐活動,實在是「美」,真正是「實」。
……
總之,「板塊式」教學結構呈「板塊」狀而又靈活多姿、組合豐富,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教學設計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除了一個「課」之外,它可以「小」用到一個教學步驟之中,使這個教學步驟顯得豐滿細膩;它也可以「大」用到一個單元之中,使這個單元的教學層次清楚而內含豐富。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板塊式」思路,可以使教學結構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優化,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它就像一個小小的魔方,各種組合都充滿新意,都會為駕馭它的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增加光彩。

⑶ 做高中語文筆記時,我該分成哪些版塊呢大致的比例是多少

我認為主要是三部分:
1、基礎知識,包括字音、字形、病句;
2、詩歌鑒賞和閱讀的答題技巧和規范;
3、好的文章片段以及作文素材、技巧。
只要將以上三部分多加練習和運用,你的語文成績一定會有提高的。

⑷ 中學語文課有哪幾個板塊請細分。比方說,小說、詩歌、散文等,求盡量全的答案。謝謝。

分兩大板塊:壹:近現代文:一小說;二詩歌;三散文;四其它(包括一些說明文,議論文,戲劇等)
貳:古文:一散文二詩詞曲賦三小說四其它(包括一些人物傳記等)

⑸ 哪位帥哥美女能夠幫我出一份高中的語文試卷。題型可以在各種語文考試試卷中找出來。試卷板塊教我模仿高考

字數不允許,去掉了作文和2篇閱讀 第Ⅰ卷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12分,每小題3分)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一個觀念: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認為人類的文化造成這樣的文化變遷——環境危機、生態沖突等問題,這跟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著密切關聯;這種西方所主導的觀念,不僅在西方社會發展,而且慢慢傳染到全世界。這種觀點至少有三個特點:強調競爭與征服;漠視和諧,不僅漠視與自然的和諧,還漠視與其他社會、其他文化的和諧;無限制地利用物質,認為資源永遠我限,這是最大的錯誤。工業革命只是這些觀念比較特別的發展,而這些觀念是來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兩河流域下游的蘇末文化。
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說:「中國與西方兩大文明從肇基已基本為不同的原則所支配。」所謂不同的原則,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連續性的宇宙觀和斷裂性的宇宙觀。他還說:「中國文明社會是產生,不是生產技術革命的結果,也不是商業貿易的起飛,而是逐漸通過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財富極度集中的結果。」他認為,中國文化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金屬時代的過程中,就表現了一種特別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續」或「連續」;以蘇末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從新石器時入金屬石器時代開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則是一種「斷裂」的理念。
最明顯的「連續」表現在生產工具上,從夏朝轉入商朝開始利用青銅器的時候。商朝的青銅器都是用來作為禮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農器是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所用的石頭、木頭、蚌器和骨頭。但蘇末不同,它的青銅器最早是用來種植小麥,用青銅刀來收割成熟的麥穗。從新石器進入青銅器時代是一種突破,也是一種跟前面關系的斷裂。西方學者常常笑話說,你們中國人好笨,有青銅器卻不用來生產。我們當然知道用青銅器來生產更有效,生產更多,但多不一定好。從那個時代開始我們就希望跟自然和諧,互相尊重;不願意用很有效的東西來破壞自然;我們認為自己跟宇宙是一體的、連續的,這一點從那時候開始就是我們整個宇宙觀念的基本原則。
我們的人際關系也是如此。從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後來的封建時代,我們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團體,而以地緣的團體來代替。因此,在人際關繫上,我們延續了宗教關系,而蘇末斷裂了,代之以地緣關系。其他,如文字應用、城鄉關系、財富累積等差別都是如此。
(選自《新華文摘》2005年第二期)
1.對「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文明社會的產生,不是技術革命的結果,因此「多」不利於社會文明產生。
B.中國文明社會的產生,不是商業貿易的起飛,當時社會還沒有這樣的商業貿易需要,因此沒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度集中,不符合中國文明社會產生的要求。
D.「多」會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平衡,這種不尊重自然的做法會影響人類的永續發展。
2.對「延續」這一中國文化的理念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延續」包含著這樣的思想:人與自然,與其他人,與整個宇宙是連成一體的。
B.「延續」即保持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因此商朝所用的農具延續了新石器時代所用的石頭、木頭、蚌器跟骨頭。
C.「延續」是一種連續性的宇宙觀,意味著應該維持和諧、平衡的關系。
D.「延續」這一中國的文化現象從文明初始階段就已經形成,它體現在生產工具、人際關系、文字應用、城鄉關系、財富累積等方面。
3.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項是( )
A.兩河流域下游的蘇末文化促使工業革命的產生,推進了西方文化理念的發展。
B.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是現代社會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它影響全世界。
C.西方文明較之中國文明,就其特點看,更多地包含著一些錯誤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不僅影響著西方社會,也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影響。
4.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連續與斷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異之所在,這兩種文化是可以互補的。
B.一個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後期才產生的,而是從文明一開始出現就形成了。
C.人類文化造成今天這樣的環境變遷,是西方社會的發展所造成的,因此我們應引以為戒。
D.作者對工業革命導致環境危機、生態危機等問題的觀點持否定態度。
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共18分)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盪。身備宗室遺老,今欲遣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眾議咸稱疇。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為從事,具其車騎。將行,疇曰:「今道路阻絕,寇虜縱橫,稱官奉使,為眾所指名;願以私行,期於得達而已。」虞從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尉,疇以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並辟,皆不就,願歸侍虞。得報,馳還。未至,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謂曰:「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於我也?」疇答曰:「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章報所言,於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瓚壯其對,釋不誅。
疇得北歸,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掃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於世!」遂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袁紹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疇皆拒不當。紹死,其子尚又辟焉,疇終不行。疇常忿烏桓昔多賊殺其郡冠蓋②,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烏桓,疇獻掩其不備之計,遂大斬獲,以功封侯賜邑,疇固讓。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弔祭,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餘家居鄴。
(《三國志•魏書十一》)
[注]①祖:設宴送別。②冠蓋:官員。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朝廷高其義 高:贊賞,認為……高
B.直趣朔方,循間徑去 趣:通「趨」,奔向。
C.購求獲疇 購:購買
D.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 奪:強行改變
6.下面的材料分別編為四組,都表現田疇「義」的一組是(3分)( )
①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 ②三府並辟,皆不就。
③謁祭虞墓,陳發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掃地而盟。
⑤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 ⑥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弔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田疇奉命出使,不事排場,輕裝簡從,避開大道,繞小路而行,順利到達長安,
完成了使命。
B.朝廷封官,田疇固辭不受,三府徵召,田疇也予以拒絕,這表現了田疇的政治遠
見:他已看出這個朝廷壽命不會太長了。
C.田疇率眾入山,一方面是為避開公孫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積蓄力量,為劉虞報
仇。他在徐無山中表現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紹父子給田疇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絕;而曹操北征烏桓,田疇主動出謀劃策,
其目的是藉助曹操的力量報他欲報之仇。
8.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今欲遣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3分)

(2)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3分)

(3)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弔祭。(3分)

第Ⅱ卷
三.古詩詞鑒賞(8分)
9.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好事近•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注】朱敦儒,宋高宗紹興十九年(1149年)辭官離開朝廷,長期隱居浙江嘉興。
(1)簡析詞首「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一句在全詞中的作用。(4分)
(2)詞的下片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4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0.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見青海頭, , ,天陰雨濕聲啾啾。(杜甫《兵車行》)
⑵辛苦遭逢起一經, 。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⑶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 。(陸游《游山西村》)
⑷今也制民之產, , ;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六.語言表達與運用(24分)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3分)
A.時間真如行雲流水,申奧成功的情景彷彿就在昨天,轉眼間,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距離我們已經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報刊發行大戰硝煙漸起,有些報紙為了招徠讀者而故意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其結果卻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學貫中西,兼容百家,在諸多研究領域都卓有建樹,被人們譽為學界泰斗,真可謂實至名歸。
D.有段時間,滬深股市指數波動非常大,有時一天上漲幾百點,有時一天下跌幾百點,漲跌幅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1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3分)
A.這幅圖片再現了身穿節日盛裝的姑娘們圍繞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歡,汗水浸濕了她們的衣衫。
B.根據義大利法律規定,貝盧斯科尼在總理任期內不能擔任俱樂部主席,否則他就有可能做有違公眾利益的行為。
C.只有當勞動與興趣、愛好乃至理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潛藏在每個人身上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D.我校這次為四川地震災區募捐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募集善款三萬余元。
17.下列各句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默契」的形成與發展是諒解、定勢、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②同時,因為有心理定勢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穩定性
③任何藝術的創作與欣賞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
④諒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礎
⑤這種關系在藝術形式上的深刻表現之一,就是創作者與欣賞者之間存在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於創作和欣賞雙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變,而是變動發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18.用「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作文段的開頭和敘述的主體,重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要改變原意。)(3分)
孟子,性格銳利、強悍。在現實生活面前無奈地且戰且退的同時,爆發出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為中國知識分子的領地豎立了原始的木柵欄。
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參照下面的例句的修辭及句式特點,仿寫句子。(4分)
山水田園詩是鄉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幽雅,綠林、青山、落日、孤煙,盡收眼底;邊塞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詩是倚天長嘯的一柄長劍,逸興遄飛,蜀道、飛瀑、美酒、芙蓉,縱情山水;杜甫的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為下面一則新聞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0個字。(4分)
據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美國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傘遭遇的麻煩而突發靈感,發明出一種新型雨傘,可以幫助雙手完全「解放」出來,同時防止傘因風大而被吹翻。發明者將它稱之為世界上第一款不用手撐的雨傘。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種雨傘名為「Nubrella」,發明者艾倫•考夫曼現年45歲,曾經是一名職業網球手。
這種雨傘打開成半球形,裡面裝有背帶,使用時將背帶套在肩膀上即可固定。只需輕按一個按鍵,雨傘就會自動打開。 這種新型傘用尼龍和鋁合金製成,其前端傘面採用熱塑性聚氨酯為材料,重約1.2公斤,售價30英鎊(約合59美元)。除擋雨外,這種防風的新型雨傘同時具有保暖功能。
考夫曼說,雖然戴上這種新型雨傘會讓人們的形象看上去「不佳」,但「當你在一個糟糕的天氣外出,不會有許多人注意你的形象」。

21.1984年,年已古稀的里根同年輕的蒙代爾競選總統。里根發表競選演講後,一名支持蒙代爾的記者向他發問:「您不認為在這次選舉中,年齡會成為問題嗎?」里根微微一笑後,答道:「我不打算利用我的對手年輕和閱歷不深這一點。」
記者的發問,貌似提出一個漫不經心的問題,實則有言外之意:里根年事已高,可能有精力不足、反應遲鈍等毛病,恐怕不能勝任總統這一職位了吧。面對記者這一帶有質疑和詰難性質的提問,老到的里根回答得十分巧妙,試點評里根這句妙答。(4分)
點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1.D(A、B、C三項的因果關系不能成立)
2.B(「延續」並不是要保持一種原始的生活狀態。)
3.D(A錯在「促使工業革命的產生」; B主流的社會文化範式認為人類的文化造成這樣的文化變遷——環境危機、生態沖突等問題,這跟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著密切關聯;C兩種理念只是不同,原文沒有說誰對誰錯。)
4.C(人類文化造成今天這樣的環境變遷,是與西方式的社會文化理念有著密切關聯的。)
二.文言文閱讀
5.C(購,不是一般的「購買」,而是「懸賞徵求」)
6.C(①表現田疇的心計,與「義」無關。⑤表現的是田疇的政治才能,也與「義」無關。其他4項都表現了田疇的「義」:②不就三府之「辟」是為了回報劉虞;③謁祭劉虞之墓,表現了不畏公孫瓚之權勢而一心向劉之情義;④與眾人盟,是為了給劉虞報仇;⑥弔祭袁尚,是違了曹操之命的,而之所以冒死弔祭,僅僅是因為袁尚曾經想征他為官,這是典型的「義」舉)
7.B(拒絕徵召,並非是出於「政治遠見」)
8.(1)現在(我)想派使者(去朝見皇帝),以表達我(對朝廷)的節操,可怎樣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人呢?(「展效」,1分,譯為「表達」;「辱命」,1分,譯為「辱使命」;「安得……乎?」,1分,譯為「怎麼(哪裡)能夠得到……呢?」)
(2)選取一處幽深險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來,親自耕種來養活自己的父母。(「營」,1分,譯為「選取」,譯為「謀求」、「尋找」、「建造」亦可;「躬耕」,1分,譯為「親自耕種」;「以」,1分,譯為「來」。)
(3)田疇因為曾經被袁尚徵召(而感恩),(聽到袁尚的死訊),就前往弔唁祭奠。(「為……所……」,1分,譯為「被」,譯為「受到(袁尚的徵召)」亦可;「辟」,1分,譯為「徵召」;「乃」,1分,譯為「於是」、「就」。)
三.古詩文鑒賞
9.(1)從內容上看,是作者遠離官場後的生活寫照,定下了全詞的思想感情基調。(2分)從結構上看,「出紅塵」是全詞的「詩眼」,統領全詞。因為「出紅塵」,才有了下文所描寫的悠閑自在、超然曠達的生活情景。(2分)
(2)詞的下片通過晚來垂釣時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鴻明滅等景物的描寫,展現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閑適寧靜的月夜垂釣圖(2分),表現了詞人對紅塵官場的輕蔑和不願同流合污的情懷,寄寓了作者堅持純潔高尚的操守,嚮往自由寧靜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四.古詩文默寫
10.(1)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 ⑵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⑶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五.現代文閱讀(一)11.「道德規范」實質上指清貧自守(安貧樂道、以清貧自傲)的人生准則(情操、境界等)。(2分,如果答「視富貴如浮雲」或「顏回安於貧困的生活」得1分)這種道德規范對藝術家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它是做人的根基(基礎、精神支柱等,意思答對即可)。(2分)
12.( ①傅聰能保持中國文人的傳統和超塵脫俗的崇高境界,正是傅雷「道德規范」教育的成功。②傅聰能走向世界藝術頂尖,是因為他有很深的中國文化功底,這是傅雷藝術熏陶的成功。③傅聰的藝術之路通向了自然,提升了他的精神境界,激發了他的藝術活力,這正是傅雷「崇尚自然」教育的成功。(6分,每條2分,但不一定非分3條作答,依從傅雷到傅聰的順序作答亦可,意思答對即可。)
13.(1)一反大家對鋼琴家慣常的關注點——「手」,用「鋼琴家的腳」為題,視角新穎(1分),能激發閱讀興趣(1分) (2)以「鋼琴家的腳」為題,能引發對鋼琴家藝術、人生之路的關注和探索(1分),從而突出「鋼琴家只有立足於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上才能站穩走好」這一中心主旨(1分)。所以這個標題是全篇的「文眼」。(4分,意思答對即可。)
14.本題可從肖邦的身世遭遇、藝術追求、音樂的特點,以及傅聰的身世遭遇、藝術素養和他對肖邦的理解等方面展開論述,不求全面深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肖邦具有高度的文化修養,但波蘭被德國佔領後,他開始了流亡生活,關山阻隔,有國難投,時刻處在痛苦的心境中,因此他的樂曲深刻地表達了他對祖國深沉的眷戀和無法割捨的愛。傅聰在父親的教育下,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和藝術素養,特別對李白、李後主的詞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他具有和肖邦類似的人生遭遇,因而加深了他對肖邦樂曲的理解,懂得了肖邦的靈魂,故他的演奏能創造了真正的瑪祖卡的表達風格。
(二)11.玫瑰花既象徵著生命,也象徵著愛情。小說開始時玫瑰花盛開是主人公生命的象徵,也是其新的愛情的象徵。末尾玫瑰的凋零,象徵主人公生命和愛情的消逝。
12.小說運用誤會法,情節上安排了兩重誤會(1分)(小說中,兒子因為誤會母親的用意而毀了兩家的幸福;母親因為一個誤會行動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丈夫死後,為了撫養兒子,母親有心答應親事,年輕不懂事的兒子一時沖動表示反對。但事後感到後悔,試圖暗地裡促進母親和同學父親的婚姻。年輕人的行事卻讓老師和母親產生了誤會。母親以為兒子反對自己改嫁,以為兒子不理解母親的犧牲而過早地陷入早戀。為了「挽救」兒子,母親准備找女孩談話,卻不幸遭遇車禍去世。(2分)這種誤會揭示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命運觀,寫出了人生的一種誤會和命運的誤會,令人扼腕嘆息。(1分)
13.小說一方面直接描寫人物心理,如寫母親和漆匠接觸後准備答應婚事時的心理就是通過內心獨白表現出來的。(2分)另一方面,還用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表現其心理,(2分)如寫母親向兒子透漏信息後,「兒子正在吃飯,一聽這話,小臉一下子就急成了紫茄子」,這個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兒子內心的不滿與反感。又如寫親事說不成以後,母親在家「拿出披肩看呀看」的,寫出了母親內心的留戀和迷茫。(2分)
14.本題沒有固定答案,考生見仁見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可以歌頌偉大的母愛:母親打算再嫁,是為了更好地撫養兒子,決定不嫁時為了不讓兒子受委屈,都是以兒子為中心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
比如可以批評母親的行為:一個人只活一輩子,完全犧牲自己的幸福不可取;更何況油漆匠是個負責任的好人,嫁給他既可以獲得自己的幸福,也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
六.語言表達與運用
15.答案為C。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業績,相應的聲譽自然就隨之而來。也說實至名隨。A項是比喻自然不拘執(多指文章、歌唱等)。B項是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D項是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16.C A項謂語動詞「再現」後缺賓語,應在句末補上「的情景」;B項「有違公眾意志」或「損害公眾利益」; C項沒有語病;D項「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改為「 得到了學校許多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
17.C(先提出觀點,從而引出闡述的對象「默契」;然後按先總後分的順序介紹「默契」的特點。注意分析各句間的邏輯關系,並學會抓取關鍵詞。)
18.中國知識分子的第一聲尖厲、刺耳的吶喊是性格銳利、強悍的孟子在現實生活面前無奈地且戰且退時爆發出的,它為中國知識分子的領地豎立了原始的木柵欄。
19.(1)邊塞詩是大漠沙場的一彎冷月,清遠而瑰奇,黃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2)杜甫的詩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憂憤而慷慨,風急、天哀、濁酒、涕流,腸熱黎民。
20.世界首款「免提傘」面世
21.這句看似輕松的答話實則有弦外之音:我有足夠的閱歷,有豐富的經驗,足可治國安民(2分)。這句話還指出了對手的弱點——年輕和閱歷不深,顯示了長者的寬容和仁厚——不打算利用對手的弱點,同時表達了他對競選總統的胸有成竹和從容不迫(2分)。里根的一句妙語,不露聲色地強調了自己的優勢,凸現了對方的劣勢,化解了記者的詰難(2分)

呵呵~~~~~~~~~~~~
呵呵~~~~~~~~~~~~~~~~~~~~~~~~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板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