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離騷原文。不要注釋。只要節選的!!急用!!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內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容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鬱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你說你要必修二的離騷原文,我打了上去了,打了好久啊。
『貳』 求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的離騷原文。只要注釋 不要原文
1、高陽:顓頊之號。
2、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邊。此苗裔連用,喻指子孫後代。
3、朕:我。
4、皇:美。
5、考:已故的父親。
6、攝提:太歲在寅時為攝提格。此指寅年。
7、貞:正。
8、孟:開始。
9、陬(zōu):正月。
10、庚寅(gēng yín):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來紀日。
11、降(hōng):降生。
12、揆(kuí):推理揣度。
13、肇(zhào):開始。
14、錫(xī):賜。
15、名:命名。
16、字:表字,這里活用作動詞,起個表字。
17、內美:內在的美好品質。
18、重(chóng):再。
19、扈(hù):楚方言,披掛。
20、江離、芷:均為香草名。
21、紉(rèn):草有莖葉可做繩索。
22、秋蘭:香草名。即澤蘭,秋季開花。
23、汨(mì):水疾流的樣子,此處用以形容時光飛逝。
24、不吾與:賓語前置,即「不與吾」,不等待我。
25、搴(qiān):拔取。
26、攬(lǎn):採摘。
27、宿莽:草名,經冬不死。
28、忽:迅速的樣子。
29、代序:指不斷更迭。
30、惟:思慮。
31、遲暮:衰老。
32、撫:趁。
33、此度:指現行的政治法度。
34、騏驥(qí jì):駿馬。
35、道:通「導」,引導。
36、三後:夏禹、商湯、周文王。
37、固:本來。
38、申椒、菌桂:均為香木名。
39、蕙(huì)、茞(chén):均為香草名。
40、耿介:光明正大。
41、遵道:遵循正道。
42、猖披:猖狂。
43、捷徑:邪道。
44、偷樂:苟且享樂。
45、幽昧(mèi):黑暗。
46、殃(yāng):災禍。
47、敗績:喻指君國的傾危。
48、踵武:足跡,即腳印。
49、荃(quán):香草名,喻楚懷王。
50、齌(jì)怒:暴怒。
51、謇謇(jiǎn jiǎn):形容忠貞直言的樣子。
52、九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故言。
53、正:通「證」。
54、期:約定。
55、羌:楚語,表轉折,相當於現在的「卻」。
56、成言:誠信之言。
57、既:本來。
58、數化:多次變化。
59、滋:栽種。
60、樹:種植。
《離騷》的創作背景:
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史記·屈原列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楚懷王疏遠。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
『叄』 那有買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一
語文是語言以及文學、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內易懂,而書面語言容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肆』 高中語文必修一古文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2)。晉 軍函陵(3),秦軍汜南(4)。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5):「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6),師必 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力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 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7)。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其亡矣。若 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8),君知其難也;焉用 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9),行李之往 來(10),共其乏困(11),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12)。許君焦瑕(13),朝濟而夕設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闕秦,將焉取之(17)?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泊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18),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說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與,不知(21);以亂易整(22),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注釋:
(1)以:因為。其:指鄭國。元禮於晉:指晉文公重耳流亡經過鄭國時,鄭文公未以禮相待。
(2)貳:兩屬,同時親附對立的雙方。
(3)軍:駐扎。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4)南:鄭國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鄭國大夫。
(6)燭之武:鄭國大夫。
(7)縋 (zhui):用繩子吊著重物。這里指把燭之武從城牆上吊下去。出:指出鄭國 都城。
(8)鄙:邊邑。這里指把遠地作為邊邑。
(9)東道主:東方路上 的主人,因鄭國在秦國的東邊。後世用這個同作「主人」的代稱。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員。
(11)共:同「供」,供給。乏困:指資財糧食等物品 不足。
(12)嘗:曾經,賜:恩惠。晉君,指晉惠公。
(13)焦:晉國邑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附近。瑕:晉國邑名,在今河南靈寶東。
(14)濟:渡河。 版:築土牆用的夾板。設版:指建築防禦工事。
(15)封鄭:以鄭國為疆界。
(16)肆:放肆。這里的意思是極力擴張。
(17)焉:從哪裡。
(18)杞 (qi)子、逢(peng)孫、楊孫:三人都是秦國大夫。戍:駐守。
(19)微: 要不是。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敝:傷害。
(21)所與:指友好國家,盟國。知:同「智」。
(22)亂:分裂。易:代替。整:團結一致。
荊柯刺秦王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②,盡收其地,進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⑥。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⑦。夫今樊將軍⑧,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⑨。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⑩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⑾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⑿!」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⒀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⒁。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⒂!」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見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
注釋:
本文選自《戰國策·燕策三》。
②〔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荊軻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奪,奪取。
④〔荊卿〕燕人稱荊軻為荊卿。卿,對人的敬稱。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過易水了。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易水,在現在河北省西部,發源於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
⑥〔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微,假如沒有。謁,請。
⑦〔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現在去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
⑧〔樊將軍〕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⑨〔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秦王用一千斤金(當時以銅為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購取他的頭。購,重賞徵求,重金收買。邑,封地。
⑩〔督亢〕現在河北省涿州東南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說〕同「悅」,喜歡,高興。
⑿〔更慮之〕再想想別的辦法。更,改變。
⒀〔深〕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沒〕殺戮和沒收。重要的殺,其他的沒收入官為奴婢。
⒂〔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顧,表輕微的轉折,不過、只是。
⒃〔善〕副詞,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國見陵之恥①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②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③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己,無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淬之⑦。以試人,血濡縷⑧,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⑨。乃令秦武陽為副⑩。荊軻有所待,欲與俱⑾,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⑿,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⒀!今提一匕首入不測⒁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⒂!」遂發。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⒃。高漸離⒄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⒅,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⒆,士皆瞋目⒇,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21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22,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23。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24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25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26,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27。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28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29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注釋:
①〔見陵之恥〕被欺侮的恥辱。見,被。陵,侵犯、欺侮。
②〔偏袒扼腕而進〕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進一步。這是形容激動憤怒的樣子。偏袒,袒露一隻臂膀。
③〔拊(fǔ)心〕胸,這里形容非常痛心。
④〔盛〕念chéng。
⑤〔函封之〕用匣子裝起來。函,匣子。之,代樊於期的頭。
⑥〔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⑦〔以葯淬(cuì)之〕把毒葯在淬火時浸入匕首上。淬,把燒紅了的鐵器浸入水或其他液體中,急速冷卻,使之硬化。
⑧〔濡(rú)縷〕沾濕衣縷。濡,浸漬、沾濕。
⑨〔忤(wǔ)視〕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著目光看。
⑩〔為副〕作助手。
⑾〔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另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
⑿〔遲之〕嫌荊軻動身晚了。遲,作動詞。
⒀〔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用的人。反,同「返」。豎子,對人的蔑稱。
⒁〔不測〕難以預料,不可知。
⒂〔請辭決矣〕我就辭別了。請,表示客氣,無義。
⒃〔既祖,取道〕祭過路神,就要上路。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⒄〔高漸離〕荊軻的朋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高漸離因為擅長擊築(竹製的樂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漸離得著機會,用築去打秦始皇,要為燕國報仇,沒打中,被殺。
⒅〔為變徵(zhǐ)之聲〕發出變徵的聲音。古時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徵音的變調,聲調悲涼。
⒆〔慷慨羽聲〕聲調激憤的羽聲。
⒇〔瞋(chēn)目〕形容發怒時瞪大眼睛的樣子。
21〔終已不顧〕始終不曾回頭。形容意志堅決。
22〔持千金之資幣物〕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幣,禮品。
23〔厚遺(wèi)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國君的車馬之類的官。
24〔振怖〕懼怕。振,通「震」。
25〔比〕並,齊。
26〔給貢職如郡縣〕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給,供。
27〔奉守先王之宗廟〕守住祖先的宗廟。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國土。
28〔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動詞,後一「使」是名詞。
29〔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聽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荊軻奉①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②。至陛③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④,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⑤,使畢使於前⑥。」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⑦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⑧。拔劍,劍長,操其室⑨。時恐急,劍堅⑩,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⑾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⑿。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⒀;諸郎中⒁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葯囊提⒂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⒃!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⒄,乃引⒅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⒆。</FONT>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⒇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1 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注釋:
①〔奉〕兩手捧著。
②〔以次進〕按先後順序進來。
③〔陛(bì)〕殿前的台階。
④〔顧笑武陽〕回頭沖武陽笑。顧,回頭看。
⑤〔少假借之〕稍微原諒他些。假借,寬容,原諒。
⑥〔使畢使於前〕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⑦〔發〕打開。
⑧〔自引而起,絕袖〕自己掙著站起來,袖子斷了。引,伸、掙。
⑨〔操其室〕握住劍鞘。室,指劍鞘。
⑩〔劍堅〕劍插得緊。
⑾〔還〕通「環」,繞。
⑿〔卒(cù)起不意,盡失其度〕事情突然發生,沒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態。卒,同「猝」。
⒀〔尺兵〕指尺寸之兵器。
⒁〔郎中〕宮廷的侍衛。
⒂〔提(dǐ)〕擲擊。
⒃〔負劍〕推劍於背。
⒄〔廢〕殘廢,傷殘倒地。
⒅〔引〕舉起。
⒆〔被八創(chuāng)〕(荊軻)受了八處劍傷。被,受。創,傷。
⒇〔箕踞〕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簸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21〔劫〕強取、威逼(其訂立盟約)。 鴻門宴[《鴻門宴》原文]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棗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棗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伍』 高中語文必修一
寫景的:①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陸』 高中語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課本目錄
必修一
1.沁園春長沙抄
2.詩兩首
3.大堰河——我的保姆
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
6.鴻門宴
7.紀念劉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10.短新聞兩篇
11.包身工
12.飛向太空的航程
表達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必修二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綠記
4.《詩經》兩首
5.離騷
6.孔雀東南飛
7.詩三首
8.蘭亭集序
9.赤壁賦
10.游褒禪山記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2.我有一個夢想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表達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柒』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背誦的篇目
其實高考的考查范圍在高中人教版課本中僅有14篇,這些年的高考名句默寫題沒有一個超出64篇(包括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的范圍。
高中語文新課標規定的64篇默寫篇目名稱 (包括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
高中部分
1、《荀子•勸學》(節選):
2、《逍遙游》
3、韓愈《師說》
4、杜牧《阿房宮賦》:
5、蘇軾《赤壁賦》:
6、《詩經•衛風•氓》
7、屈原《離騷》(節選):
8、李白《蜀道難》:
9、杜甫《登高》:
10、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11、李商隱《錦瑟》:
12、李煜《虞美人》:
1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4、辛棄疾
初中部分(文言文)
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孟子)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6、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
8、三峽(酈道元)
9、雜說(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初中部分(古詩詞)
1、關雎(詩經 • 周南)
2、蒹葭(詩經 • 秦風)
3、觀滄海(曹操)
4、飲酒(陶淵明)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6、次北固山下 (王灣)
7、使至塞上(王維)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9、行路難 (李白)
10、望岳(杜甫)
11、春望( 杜甫)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1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16、觀刈麥(白居易)
17、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18、雁門太守行(李賀)
19、赤壁(杜牧)
20、泊秦淮(杜牧)
21、夜雨寄北(李商隱)
22、無題(李商隱)
23、相見歡(李煜)
24、漁家傲(范仲淹)
25、浣溪沙(晏殊)
26、登飛來峰(王安石)
27、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28、水調歌頭(蘇軾)
29、游山西村(陸游)
30、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31、過零丁洋(文天祥)
32、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33、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34、己亥雜詩(龔自珍)
『捌』 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必背古詩詞和課文,有原文最好,謝謝
※必修※
首先列一個目錄 =v=
《沁園春 長沙》 毛澤東
《氓》《採薇》 詩經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 其一》 陶淵明
《蜀道難》 李白
《秋興八首 其一》 《詠懷古跡 其三》 《登高》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錦瑟》 《馬嵬 其二》 李商隱
《望海潮》《雨霖鈴》 柳永
《念奴嬌 赤壁懷古》《定風波》 蘇軾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醉花陰》《聲聲慢》 李清照
下面是具體的內容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氓》 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採薇》詩經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 維常之華。彼路斯何? 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牧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蜀道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秋興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馬嵬》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望海潮》 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找的好累!純手動!求分】
『玖』 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一 文言文 比如 勸學什麼的 翻譯要背誦 原文還用背誦嗎
背翻譯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文意,從而更好的背原文,原文是一定要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