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分類

高中語文分類

發布時間:2020-12-18 13:41:52

A. 高中語文考試題型是什麼

備考還是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上來制定計劃的,高中語文的復習方法還有很多,但是每個學生適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孩子的思路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該怎樣讓孩子的思路更加清晰?

老師講課

總的來講,一定要讓孩子們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老師還要和孩子們進行交流,不管是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在下課的時候,高中語文不光只是文科生的事,對於理科的學生,你們還是要抓緊的,因為這是高中語文這是三大主科之一。

B. 高中語文句子依照分類可分為

一、句子分類概說
句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劃分。例如從句型(結構類型)的角度、從語氣用途的角度、從修辭效果的角度等等都可以對句子進行分類。根據句子的語氣分出來的類別叫句類,根據結構分出的叫句型。
二、句類
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類。
(一)陳述句。陳述句的作用是報道一件事實。例如:
1)他們在上課。
2)我哥哥已經結婚了。
3)他明天不去上海。
4)今天是星期六。
5)這孩子很可愛。
陳述句表示陳述語氣,句調是一個降調。在書面上陳述句末尾都用句號(。)。
(二)祈使句。祈使句是用來對聽話人表示某種請求、商量、命令、勸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例如:
1)你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2)你明天走吧。
3)站起來!
4)你別喝了!
5)不準隨地吐痰!
祈使句表示祈使語氣,句調有的是一個降調,有的是一個急促的高降調。在書面上祈使句末尾或用句號(。)、或用嘆號(!)。
(三)疑問句。疑問句的作用是提出問題。在書面上,疑問句末尾都用問號(?)。疑問句內部又可細分為四小類:
1.是非問句。形式上跟有的陳述句、祈使句沒有什麼區別,不同的是句調用升調。回答時可以只用「是」、「不是」或點頭、搖頭來回答。例如:
1)他們在上課?
2)他並不知道?
3)今年是建校三十周年?
4)你叫他把那桌子搬到外面去?
5)不準抽煙?
2.特指問句。句中一定有疑問代詞,以表示疑問。回答時不能只用「是」、「不是」或點頭、搖頭來回答,而要作出具體回答。特指問句的句調可以用升調,也可以用降調。例如:
6)剛才誰來了?
7)你想喝點什麼?
8)他准備去哪兒旅行?
9)這大衣多少錢?
10)她最近身體怎麼樣?
3.選擇問句。問話人提出幾種可供選擇的情況,要聽話人作出回答,其基本詢問方式是「X還是Y」。選擇問句的句調可以用升調,也可以用降調。例如:
11)今天是星期三還是星期四?
12)他想去北京還是上海,還是廣州?----
13)你想喝可樂,喝咖啡,還是喝紅茶?
14)她個兒高,還是矮,還是不高不矮?
4.反復問句。問話人只提出肯定與否定兩項,要求聽話人在肯定與否定之中作出回答。基本詢問方式是「V不V」或「V沒(有)V」。反復問句的句調可以用升調,也可以用降調。例如:
15)你去不去?
16)他明天來不來?
17)那衣服貴不貴?
18)那地方遠不遠?
19)你看沒有看今天的電視新聞?
20)你去沒去他家?
口語中也可以只在句末用一個否定副詞「不」或「沒有」來表示反復問。例如:
21)你去不?
22)那地方遠不?
23)你看今天的電視新聞沒有?
24)你去他家沒有?
疑問句末尾常常用疑問語氣詞「嗎」、「吧」或「呢」,來增強疑問語氣。句末疑問語氣詞在使用上有分工:在是非問句末尾,用「嗎」或「吧」,不用「呢」;在特指問句、選擇問句、反復問句末尾則用「呢」,不用「嗎」或「吧」。例如:
25)他們在上課嗎/吧?
26)這是誰告訴他的呢?
27)他究竟去了福州,還是去了廣州呢?
28)他去沒去學校呢?
例(25)句末用「嗎/吧」,屬於是非問句;例(26)-(28)句末用「呢」,分別為特指問句、選擇問句和反復問句。
注意,下面兩個問句看上去很像是非問句(因為句中沒有疑問成分),其實不屬於是非問句:
28)我的筆呢?
29)你一個人病了呢?
例(29)、(30)實際是特指問句的一種省略形式,可以補出疑問代詞。請看:
a.我的筆在哪兒呢?
b.我的筆到哪兒去了呢?
你一個人病了怎麼辦呢?
(四)感嘆句。感嘆句用來抒發某種強烈的感情(如喜悅、憤怒、驚訝或悲哀等)。表示喜悅、憤怒、驚訝的感嘆句一般用高而平的句調,表示悲哀的感嘆句一般用低而趨降的句調。書面上感嘆句末尾多用感嘆號(!)。例如:
1)這風景多美啊!
2)你給我滾!
3)蛇!

三、句型
句型指句子的類型,也就是句子的整體格局。句型研究的目的意義在於要求我們能從宏觀的角度、總體的角度去觀察和把握句子,從而掌握句子的不同類型和它們的表達功能。
分類情況如下:
名詞性主謂句:今天元旦節。把字句、被字句
主謂句動詞性主謂句:我要上課。連謂句、兼語句
形容詞性主謂句:小明很聰明。雙賓句、存現句
單句主謂謂語句:他人很善良。

名詞性非主謂句:蛇!/一張北京。
句子非主謂句動詞性非主謂句:上課了。
形容詞性非主謂句:太好了!
嘆詞句:呀!(是你呀!真是稀客呀。)
擬聲詞句:當,當,下課了。
復句(略,將在復句部分講到)

重點是主謂謂語句,它是由主謂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子叫主謂謂語句。主謂謂語中,全句主語叫大主語,全句謂語叫大謂語;句子謂語內的主語叫小主語,謂語內的謂語叫小謂語。例如:
中國人民志氣高。
大主語大謂語
小主語小謂語

主謂謂語句情況比較復雜,考察其內部的語義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大小主語之間有施受關系。如:
a小王作業做完了。/b作業小王做完了。
a句以施事「小王」做大主語,以受事「作業」做小主語;b句則相反,以受事「作業」做大主語,以施事「小王」做小主語。
2、大小主語之間有領屬關系。如:
她態度和藹。(「態度」屬「她」)
這屋子面積不小。(「面積」屬「屋子」)
3、謂語里有復指成分。如:
反腐倡廉,這是廣大群眾的一致呼聲。(「這」用來復指「反腐倡廉」)
復指大主語這樣的句子,作用在於一是使大主語得到強調,二是如果大主語復雜,還能使句子結構簡潔。例如:
那高高的個兒,秀氣的臉旁,批著烏黑秀發的姑娘,名字叫李霞。(聯合短語做主語)
4、大、小主語是數量詞或含有數量詞。如:
三箱我認為不夠。/橘子一元一斤。
同學們三個人一組。/香菜一元買兩斤。
5、大主語或小主語有周遍性意味。如:
什麼事他都不管。/這個人誰都不認識。
6、小主語是施事,大主語是小謂語行為動作關涉的對象。如:
那件事他們已商量決定了。
主謂謂語句是根據結構關系定的名稱,因為它是漢語里很有特點的一種句型。在漢語里使用也很普遍。如果按照功能(謂語的詞性),它應該分別歸入名動形三種主謂句里,那樣似乎弱化了它的地位。

四、幾種動詞謂語句
(一)「把」字句
1、什麼叫「把」字句
一般指在謂語動詞前用「把」引出動作的受事加以處置的一種主動句。所謂「處置」,指的是甲主動對乙施加某種影響,由於甲的某種行為,使得乙發生某種變化或處於某種狀態。例如:
你[把行李]放〈在架子上〉。
「你」是動作的發出者——施事,所以是主動句;「行李」是受事,接受動作的「處置」,結果位移到了「架子上」,「在架子上」也可說是一種狀態。
有時候使用把字句也表示一種「致使」或強調動作的范圍寬廣。例如:
a他[把大夥兒]弄得〈莫名其妙〉。
b我[把該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也沒找到那串鑰匙。
a句的動詞「弄」,對「大夥兒」來說,談不上是「處置」,因此可以看作「致使」。b句主要是強調動作「找」的范圍寬。類似的又如:
你[把客人]請〈來〉。(使客人來)
那孩子[把他爸爸]急得〈滿頭大汗〉。(使滿頭大汗)
她[把大大小小的商場店鋪][都]逛〈遍〉了。(「逛」的范圍寬)
2、「把」字句的特點
1)動詞應當具有動作性。
非動作動詞(如「是、姓、有、成為」等)以及感覺活動動詞(如「認為、覺得、知道、感到、喜歡」等)、趨向動詞(如「來、去、進來、出去」等)一般不能進入把字句。如:
他把教師是。×我把麻煩覺得。×
學生們把教室進去了。×
2)動詞一般不能是單個(光桿兒)的
把字句中動詞前後一定要有其他成分,尤其不能出現單音節動詞。如:
他[把茶]喝。×/他[把茶]喝了。√
至少也應有個語氣詞。
大家[把歌]唱。×
大家[把歌]唱〈完〉了[再]走。√
不過,把字句口語里也有省略動詞後面成分甚至省略動詞的。例如:
看把他急得!/看把大夥兒逗得!
你看他把大家笑得!
我把你這死丫頭。
3)「把」的賓語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例如:
我把書看完了。(「書」是定指的)
4)如果有助動詞或否定副詞一般應放在「把」的前面。如:
我們[要][把青春]獻給(祖國的邊疆)建設。√
我們[把青春][要]獻給(祖國的邊疆)建設。×
他們[沒有][把教室]打掃〈干凈〉。√
他們[把教室][沒有]打掃〈干凈〉。×
(二)被字句
1、什麼叫「被」字句
一般指在謂語動詞前用介詞「被(叫、讓、給)」引進施事的被動句。
「被」字句是受事主語句的一種。有時候,「被」後的施事因為某種原因也可以不出現,這時「被」一般不看作介詞。而是當作表示被動意味的副詞。例如:
酒[被爸爸]喝〈光〉了。酒[被]喝〈光〉了。
被字句有「被…所…」、「為…所…」的格式,是古漢語用法的延續。
2、「被」字句的特點
同把字句一樣,被字句也有以下特點:
1)動詞應該是動作性的。如:教師被我是。(是不成立的)
2)一般也不能是單個動詞(光桿動詞),尤其是單音節動詞。如:東西被拿。
3)主語受事一般是有定的。
4)助動詞或否定副詞也應置於「被」字的前面,而不是「被」的後面。例如:
菜[沒有][被大家]吃〈完〉。
錢[沒有][被小偷]找〈到〉。
錢[被小偷][沒有]找〈到〉。
(三)連謂句
由連謂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就叫連謂句。連謂句的謂詞之間的語義關系我們在連謂短語部分已經講到了,這里不再重復。只是要注意連謂句的層次分析。分析如下:
她站〈起來〉/提〈上〉籃子/上街/買菜。
主謂
中補動賓動賓動賓
中補
(四)兼語句
1、兼語句及其分析
由兼語短語充當謂語或獨立成句的句子就叫兼語句。兼語句中動詞之間的語義關系我們在前面兼語短語部分已經講到了。應注注意兼語句的層次分析。例如:
連長派我去請指導員來接電話。
主謂
兼語套連謂

2、兼語句與主謂短語做賓語的句子的辨別
1)停頓和加狀語的地方不同。兼語句不能在第一個動詞後面停頓或加狀語。而主謂短語做賓語的句子則可以在第一個動詞後面停頓或加狀語。如:
我請你去。(兼語句)
我請V你去。×我請明天你去。×
我請你V去。√我請你明天去。√

我希望你去。(非兼語句)
我希望V你去。√我希望你V去。×
我希望明天你去。√

2)兩者第一個動詞的性質不同,支配的對象不同。
兼語句的第一個動詞支配的是一個人,不是一件事;而主謂短語做賓語的句子則相反,第一個動詞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一個人。
3、連謂與兼語結合的句子:
你出個通知叫大家吃完飯來食堂開會。(連謂套兼語句)
你叫他[立刻]打電話請老王來這兒。(兼語套連謂句)

(五)雙賓句
1、什麼是雙賓句
一個動詞後邊帶了兩個賓語的句子就是雙賓句。例如:
我送他十本書。/葉老師教我們英語。
那人偷了人家一匹馬。
物業公司收戶主三百元。
我稱他「喜子」。/我吃他一個蘋果。
兩個賓語中,一個賓語離動詞近,叫「近賓語」,一個賓語離動詞遠,叫「遠賓語」,遠賓語是動詞直接涉及的事物,又叫「直接賓語」,近賓語是動詞間接涉及的人或單位,又叫間接賓語。能帶雙賓語的動詞不多,從語義上講可以分成三類。如下:
1)表給予的:給、賠、教、贈、賣、嫁、借、租
2)表取得的:買、收、賺、偷、借、租、請教、娶
3)表稱謂的:叫、稱、罵……
要注意的是:
a「借、租」等動詞既可以表給予,又可以表獲取。因此:
我借他五千元。(有歧義)
這個句子可以理解為「我借了他的錢」,也可以理解為「他借了我的錢」。
b「他」作為近賓語,有時意義已經虛化。如:
我跟你比,差他十萬八千里。
c雙賓句的兩個賓語之間沒有任何語法關系。
我借給他一本英語書。
主謂
動賓
動賓定中
d應當注意,不要把聯合短語做賓語的句子同雙賓句混同起來。試比較:
告訴爸爸好消息。(雙賓句)告訴爸爸媽媽。(非雙賓句)
動賓動賓
動賓聯合

(六)存現句
1、什麼是存現句
全句表示什麼地方存在、出現或消失了什麼人或物的一種句型。句首有處所詞語做主語,賓語則表示存在的主體。根據句型和表意特點,一般分為兩種類型:
1)表存在通常的句型特點為:
處所詞+動詞+著+數量詞+名。動詞可以是表存在的「有」、「是」等,後邊一般就不再跟「著」;賓語前也可以是非數量的詞語。如:
桌上放著(兩本)書。心裡藏著(一個)秘密。
牆上掛著(一幅)畫。身上有著(無窮)的力量。
院子里有(兩棵)樹。/門外是(一條)河。
藍天上飄著(兩只)風箏。/外邊下著(大)雨呢。
2)表出現或消失
通常的句型特點為:
處所詞+動詞+趨向補語/了+數量+名,例如:
村裡來了幾個城裡人。/林子里跑出來一隻狗。
陽台上飛來一隻鴿子。
昨天班裡走了兩名學生。
公路上開過去一輛大卡車。
要注意的是:存現句的句首如果沒有處所詞語,只有時間詞語,時間詞語也不做主語,仍做狀語。這樣的句子判為非主謂的存現句。例如:
從前有個商人。/昨天來了位新同學。

五、變式句和省略句
(一)變式句
變式句指的是句法成分倒置的倒裝句。這種句子主要出現在口語中。如:
票買到了嗎?——買到了嗎,票?
口語里常常說成後面的句式。前置部分是說話人急於想要說出的,所以脫口而出。後置部分則帶有補充的意味。口語中,後置部分要輕讀,前後兩部分之間有停頓。常見的變式句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主謂倒置:
快進來吧,你。/真有意思,這個人。
怎麼了,你?
2、中心語倒置:
鋼筆不見了,(那支紅的)。
十二點了,[都]。/他來了,[可能]。
3、補語前置:
〈飯都吃不下了〉,氣得。
〈天都要垮了〉,說得
4、賓語前置:
要下大雨,估計。/吃飯沒有,問你?
5、連謂句兼語句動詞前後順序倒置:
回來吧,放了假。/跑快點,叫他。
(二)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在結構上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一定的語
言條件下沒有出現的不完全句。分為兩種:
1、對話省:說話時因為有現場語境,所以常常用省略句。如:
甲:他什麼時候回家?
乙:明天。(省掉了主、謂、賓,只留了一個時間狀語「明天」)
2、上下文省:這主要指復句里,由於上文已經出現,或者下文馬上就要出現,因而也往往省略。如:
①v親眼去看,你就會知道游藝會多麼熱鬧。
前句蒙後句省主語「你」。
②他是我的一個本家,v應該叫他五叔,v是一個身體壯實的老人。
第二句承前句的定語省了主語「我」,第三句承前句的近賓語省了主語「他」。
③不僅我們這一代,而且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友好下去。
前句蒙後句的謂語中心省了謂語「友好下去」。
應當注意,不要把省略句同非主謂句混淆起來,省略句是在一定語境下的省略,離開了語境,省略句必須補出原來的成分,否則意思就不清楚;而非主謂句是補不出也無須補出什麼成分的,非主謂句的意思一般來說是自足的。省略的說法也不宜濫用,如在售票口的「一張北京」(非主謂句),不能因為這句話離開了售票口意義不明確,就硬說它是「我要買一張到北京的車票」的省略。獨詞句「蛇!」也不必說成是「蛇來了,快跑」之類說法的省略。

六、句子的變換
根據語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把甲句變成乙句,就叫句子的變換。變換句子的目的從語言使用看,是為了適應語境更好地表情達意;但如果從句法研究來看,則是為了弄清句子結構的異同、看清句子結構的特點,有助於給語言單位定性、分類以及說明語句結構等等。句子變換的實現可以通過「移位、添加、刪除、替換」等方法來完成。由於要求不同,句子變換有不同的類型。一般可以從「句類」和「句型」兩個角度進行句子變換。如:
(一)句類之間的變換
句類變換指的是句子在語氣用途方面的轉換。即相同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氣來表達。具體說句類變換就是陳述句變為疑問句、疑問句變為陳述句或肯定句變為否定句、否定句變為肯定句等等。至於什麼場合應該用什麼語氣類別的句子,應該根據語境里的諸多因素以及不同句類的特點去選擇。
語氣變換例如:
①他失敗了。(陳述句、肯定語氣)
②難道他成功了嗎?(強烈的反問語氣)
③他沒有成功。(委婉的否定語氣)
這三句是:不同語氣表示基本相同的意思。
④你借兩百元錢給我。(直接的祈使語氣)
⑤你可以借兩百元錢給我嗎?(委婉的疑問語氣)
⑥我急需要兩百元錢。(陳述語氣。非常含蓄的借錢請求)
這三句是:不同語氣表相同的意思。
(二)句型之間的變換
句型變換指的是句子在結構上的變換,即相同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型來表達。在具體語境中說話人應該選用什麼句型才合適,同樣要根據語境的不同情況以及各種句型在表意上的特點作出選擇。句型變換例如:
①小林打開了電腦。(帶賓主謂句主動句)
②小林打開電腦了。(帶賓主謂句主動句)
③小林把電腦打開了。(「把」字句)
不同句型表達基本相同的意思
④電腦小林打開了。(主謂謂語句)
⑤電腦被小林打開了。(「被」字句)
這一組句子,從語義上看,每個句子的施事都是「小林」,受事都是「電腦」,動做也都是「打」,動作的結果也都是「開」,所以它們的語義結構相同;但這組句子的句法結構不完全相同。語義相同,句法結構不同的句子有著不同的語用價值。換句話說,有著不同的語言環境和說話人。分析某個說話人為什麼相同的意思不用這個句子要用另一個句子,這里就涉及到說話人的表達焦點、重心等問題——這樣的分析就歸屬於句法結構的語用平面了。這里首先
要簡單介紹以下「語用平面」的含義。
語用平面,同「句法平面」、「語義平面」一起組成現代漢語語法的「三個平面」。語用平面是研究句子中詞語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的,語用重在講表達,是一種動態分析。它涉及到說話的話題、說話的行為、表達重點、口氣、變化等等,與說話人說話時的心理意圖有關系。拿上面一組句子來說,從語用平面看,首先:
①小林打開了電腦。
②小林打開電腦了。話題為「小林」
③小林把電腦打開了。
④電腦小林打開了。
⑤電腦被小林打開了。話題為「電腦」
話題不同(談論中心)就意味著語境不同。其次,在相同話題的句子中,①②句雖然都是一般主謂賓的陳述句,但是第②句把「了」放在句末,就有強調小林行動變化的意味,而第①句則沒有這種意味;第③句則更強調對電腦的處置意味,所以用了「把」字句,而①②句則沒有這種意味。
④電腦小林打開了。
⑤電腦被小林打開了。
④⑤句的話題也相同,但是第⑤句則強調了被動受事主體。除此以外,每個句子在特定的環境中,與說話人的語調、語氣、重音以及焦點等都有緊密的關系,而把說話人強調的意味、焦點、語調口氣等作為分析對象時,算得上是句法結構的語用分析了。目前我們的語法分析仍然著重於句法平面的結構分析,語義、語用平面分析起步較晚,尤其是語用分析,才剛剛起步,屬於研究探索階段。因此同學們的分析重點還是是句法結構。

C. 高中語文課文幾種文體類型

詩歌

散文
小說
戲劇
中國問體四大類,高中課文都有

D. 高中語文怎麼分類的高一要學哪些必修。

應該說是作文題和閱讀題,最為拉分。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字,詞,句,段,迴文的練習和答積累,是特別重要的。多讀多寫,多閱讀文章,多寫作文。而且學習是持久性的工作,堅持下去,你的語文成績,一定會有大的提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不要忘了,選擇我的為一滿意答案。

E. 高中語文的手法的分類

這個很容易搞混,其實也都差不多的,具體例子就不舉了,看字面多少也能理解版的:

表達方式:權描寫,議論,抒情,說明,記敘

表現手法:擬人,對比,烘托(正反),反復,渲染
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後揚
直抒胸臆,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等等)

描寫手法:人物描寫(肖像、動作、心理、語言)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場面描寫、白描、工筆、環境描寫 ……(等等)

考試大綱中規定掌握的九種修辭:

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擬人、擬物(XX豎起耳朵)
借代:不直接說要說的人或事,用相關事物代替(捧腹、槍桿子)
誇張:誇大、誇小、誇前(看著生米聞到飯香)
對偶:便於吟誦、表意凝練、有音樂美
排比:增強氣勢、節奏鮮明,感情充沛
反復(重現):強調、感染力增強
設問:提醒注意、引人思考、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反問(反詰):加強語氣、增強文章說服力和感染力

F. 高考語文閱讀理解有哪幾類

高考語文閱讀題,包括大閱讀和小閱讀。小閱讀主要是社科類文章,設題類型為選擇題;大閱讀主要為散文小說兩大類;較少有人物專訪等實用類文體。

G. 高中語文考試閱讀種類

課標全國卷中,首先有個科技說明文,回答三道選擇題,考察檢索整合信息的能力;之後有古詩文閱讀;然後是選做閱讀,一般從一個散文(小說,雜文)和傳記(采訪,通訊)中選一個。

H. 高中語文語法分類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知識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後
(1) 大夥都散了(《分馬》)
(2)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並不出眾(《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記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大自然的語言》)
(5)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這幾句的主語是 "大夥""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記的"" 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 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這幾句的謂語是"都散了"" 並不出眾"" 是他的背影" 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 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
把中心詞看成是主語和謂語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張簡陋的大竹床上鋪著厚厚的稻草(《驛路梨花》)
(7)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十九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了(《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可以認為"竹床""技術"是主語,可以認為"鋪""使用"是謂語
賓語和補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後面的補充成分如:
(1)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2)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落後的(《分馬》)
(4)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紀念白求恩》)
字下有線的全是賓語還有一種賓語叫做"雙賓語",如:
(5)現在人們叫它 故宮( 《故宮博物院》)
(6)我給她 一本書
"它""她"是近賓語(間接賓語),"故宮""一本書"是遠賓語(直接賓語)
(7)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 《荔枝蜜》)
(8)我獨自一人游盪< 在田野里 >(《挖薺菜》)
(9)從化的荔枝樹多得< 像一片碧綠的大海 >,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 忘記早晚 >,有時還趁著月色採花釀蜜( 《荔枝蜜》)
(10)我那時真是聰明< 過分 >( 《背影》)
(11)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 好幾回>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尖括弧里的全是補語,都補充說明了前面的動詞、形容詞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背影》)
(2)可我,總還是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薺菜,就像懷念(那些與自己共過患難的老朋友)一樣(《挖薺菜》)
(3)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4)李四光[這一生中][還從來]沒有過一次[這樣]舒暢和快樂的談話( 《地質之光》)
(5)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說到這里,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著草坪旁用卵石鋪成的小徑] 走到"北海"跟前(蕭乾《棗核》)
圓括弧里的是定語,方括弧里的是狀語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復數,如果需要表示復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範圍:都、全;表示語氣:可、倒;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剛、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彷彿、漸漸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後面,補充說明程度、結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復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雖然 但是
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後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聯詞的主要在復句中進行運用
I、介詞: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於、對於、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後,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
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分三類: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的、得;動態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K、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如啊、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嘆號隔開
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於一個形容詞
(2)、詞類的辨別:
①區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區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③區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面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面不能加「很」④區分連詞和介詞,前後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後不能互換的是介詞⑤區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只能是動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分語氣助詞和嘆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嘆詞往往獨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區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後面跟名詞、代詞,副詞後面是動詞或形容詞
2、短語:是由詞和片語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特點:①並列短語前後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②並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系,沒有修飾、限制關系③並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④並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片語合
(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基本結構: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製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量動、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特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後邊的名詞、代詞,後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後面回答「誰」、「什麼」的問題④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後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系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補充說明怎麼樣、多久、多少等問題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
(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基本結構: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量,如紙三張特點:①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麼」,後面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麼樣」「干什麼」或「是什麼」前後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系②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面上加上標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②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後頭必須帶「的」
(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基本結構: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特點:①「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於一個名詞②「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
3、單句:
(1)單句分類:按句子結構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2)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3)分析步驟: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第二步,找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賓語的主幹成分;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面,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常用分析單句成分的符號見課本
(4)句子主幹: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後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摘取句子主幹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幹中;碰到中心語是並列短語時,要把整個並列結構摘出來
4、復句:復句是由兩個或幾個意義上相關、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單句形式組成的句子
(1)如何區分單、復句:①復句的分句間互不為成分,這是區分單、復句最重要的一點復句的分句之間結構上互不包含,就是說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沒有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這是復句的本質特徵,也是復句和單句的最根本的區別②不能看只有一個主語就斷定不是復句③凡是一個主語管幾個動詞,只要中間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停頓,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復句④有些關聯詞既可以用在復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單句中如:只有熱愛工作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單句)
(2)復句的類型:主要有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這幾種類型判斷復句關系,關聯詞很重要,有一個順口溜把難記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塊,請牢記
「不是」「而是」是並列,「不是」「就是」是選擇,
「尚且」「何況」是遞進,「盡管」配「還」是轉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設,
「無論」「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講條件
(3)二重復句:結構上有兩個層次的復句組成主要有三種情況:單句復句、復句單句、復句復句劃分步驟:先看有幾個分句,著鍵是看有幾個主謂結構;找准句子的第一層(找的方法:①找統領全句的關聯詞語看關聯詞統領的范圍,看關聯詞覆蓋到哪兒②從分句間的松緊關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層③復句中有分號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層)總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殘缺:句子缺少了應該具備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就成了一種結構不完整的病句常見的成分殘缺通常有主語殘缺、定語中心語中心語殘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當:主語和謂語的搭配,要注意謂語能不能正確的陳述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搭配,要注意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能否支配賓語表示的事物;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對中心語的修飾是否合適
(3)語序不合理:漢語的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較固定的,如主語在謂語前頭,賓語、補語在動詞、形容詞後頭,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頭,幾個遞加的定語、狀語也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4)句式雜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達只能使用一種句式把兩種說法,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往往會造成結構上的混亂
(5)前後表達不一致:在表達上不合情理,前後矛盾或前後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後矛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詞前後矛盾,同一句內使用了兩個含義相反的詞語另一種是前後情況的表達,互相矛盾
(6)其他情況:指代不明、誤用詞類、重復羅嗦、濫用否定詞、用詞不當
6、修辭:
(1)常用的修辭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反問
(2)句式的變換和選擇: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疑問句是詢問別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或不做什麼的句子;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轉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換句式轉換應注意的問題:A、句式變換,只是換一種說法,換一種句式,不改變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變否定句,一種方法是找反義詞加「不」,還可以變雙重否定句
高中語文古文語法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普通賓語前置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賓語前置相當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蘇軾《石鍾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23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分析 此句中的「於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後者「於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⑵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24 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於」;「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 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鍾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在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後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後置.
舉個例子:「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於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後面了 屬於定語後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後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身份、狀態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I. 高中語文文章結構的類型都有哪些

文章的結構方式有: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總分式;先總述,再分說;對照式:文中兩部分內容或進行對比,或用這部分內容烘托另一部分內容;遞進式:文章幾部分內容逐層深入。

J. 如何對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和分析

具有較好的基礎;五【教學策略】 ;七教學評價設計,熱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查閱一些有關的圖片資料,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鬥志,理解語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 。 :多媒體教室 、難點】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②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在對文章語句賞析與情感把握上面仍然較為生疏,排除字詞障礙、動作表現人物性格;1.指導學生誦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味文章氣勢。 二【教學目標】 ;五教學策略與設計首先教案的格式,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技能目標; :一教學內容分析。一篇初中語文例子 ,是主人公屈原的長篇獨自;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 、准確注音,了解屈原。 。 ②課前藉助網路或圖書,且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距;四【教學重; ,抨擊黑暗。但由於每一位學生學習能力不同以及自身約束能力不同;一【教學思路】 ;六教學過程(重點);②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點。要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正確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 ,會寫生字; 2.品味語言; ,合作探究以及獨立思索等方法。 ,掌握了基本知識;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象徵手法; ,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1.初步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劇本主要靠語言;知識目標 教學媒體: 。 ,學會合作。並且通過網路收集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資料以及寫作背景; 學生已經通過預習課文。 ,在共處中求知 體會屈原熱愛祖國; ,從而在誦讀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內涵;培養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本文是歷史劇《屈原》的一個片段; 。既能調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①品味語言;學習環境;四學習者特徵分析,走進人物,了解郭沫 ,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七【課前准備】 ,體會表達效果;①預習課文。又能讓學生提高閱讀欣賞能力;主要採取多媒體創設情境,感受情感律動:①屈原專題網站 六【教學資源與工具】 學生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