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創新

高中語文創新

發布時間:2020-12-18 09:53:10

1. 如何實現高中語文的創新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版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施權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高中語文可以有哪些創新課外活動

自由改編的課本劇或話劇是首選,當年我上學那會大愛這個,不過需要較回多的時間演出 2、感情滿滿答的現代文朗誦也是一個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好方式 3、限時即興演講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克服緊張情緒,鍛煉口才的好方法 4、然後當然就是備受期待的辯論賽~隨便編個題目交給學生,在一旁指導就ok了~ 5、最後是故事接龍,寫一小段故事作為開頭,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依次接寫下去,既可鍛煉寫作能力,又能培養創新能力~

3. 高中語文必修5注重創新 學習寫得新穎 怎麼寫作文

一、題目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一個好題目,等於是一篇好作文的開版端,題目要新穎權,與眾不同才能引人注目!

二、開頭、結尾

文章的開頭是龍頭,結尾則是鳳尾。開頭多種多樣,一旦想出好開頭,筆頭的文思就會源源流出。常見開頭有以下幾種:1、開門見山。2、提問引人關注。3、概括揭示。4、描寫環境。5、倒敘,製造懸念。這樣,才會製造一個好開頭,才是一篇好文章的開端。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文章中的結尾也是其文章精華之處,有的結尾發人深思,有的結尾自然收筆,有的結尾刁鑽古怪,耐人回味,還有的結尾,要挑選一種比較與文章相配的結尾來寫,收筆也美觀大方。

4.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創新意識,並注意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何才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早就這樣的良好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作為教師,如何營造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關鍵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善待每個學生,尤其是班級後進生,他們需要教師更多的關心、幫助、鼓勵、理解。只有在這種互相尊重的人際關系中,學生從內心尊重、信賴、愛戴老師。「愛屋及烏」,學生會由喜歡老師到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對他所教的知識充滿了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2.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傳統的課外閱讀訓練,往往重在加強學生對題型的熟練程度,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把課外閱讀單純的當做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把它當做枯燥的題海戰術。而「自主閱讀實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閱讀興趣,不是為了單純地答題,而是重在發現問題,積累知識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語言,提高欣賞水平,引發創造意識能力。當然,為了克服學生閱讀時的盲目隨意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師可事先予以閱讀方法上的指導,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初期可由教師選定閱讀的內容,讓學生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隨時發現的問題,所得的感受與啟發記錄下來。從最基本的生字新詞到文章的結構思路,從關鍵詞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從特別欣賞的語言片段再到臨時觸發的感想,都讓學生自由記錄。學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質疑,評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觀點或表達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與作者不同的看法,發表個人獨到的見解,從而達到創造性閱讀的境界。而後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交流探討,在合作探討中把發現的問題一一解決,解決不了的不強求一致,這樣既激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自主閱讀中獲得了情感和思想體驗,又在探討交流中獲得了成就感。中後期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的內容,做閱讀實錄。這種閱讀形式無疑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弘揚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還可以提高思維的獨特性、變通性和深刻性,對於培養創新思維大有益處。
3.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語文課所學的每篇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對寫作方法的把握,往往因為學生個體差異而因人因時因地不同。學生所寫的每篇文作文,甚至是同一題目的,都有不同的觀點和表現。因此,我在講課時從不劃定框架,規定標准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尋求對一個問題的多種認識及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時由於某些因素的觸發,會突破平時的思維定勢,拓寬了思路,教師要善於把握時機,因勢利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活課堂氣氛。如教《智子疑鄰》這篇寓言,我先讓學生發揮聯想和想像,把這則寓言改寫成一篇現代故事,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談談自己的見解。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得出如下結論:聽取意見,不能看意見是誰提的,而要看意見是否正確,不能因人廢言。這是從積極方面說的。該文如果從消極方面作解釋,那就可以引申為: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了,即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學生暢所欲言,而且言之有理。這樣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膽採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師與學生變換位置,讓學生唱主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師的主要手段是兩支粉筆一張嘴;形式是教師高高站在台上,學生正襟危坐於台下;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學生哪有興趣呢?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就是要學生主動參與,表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教師要引導學生表演那些故事性強的課文,不但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課文主旨。講《皇帝的新裝》時,我讓學生排演這個故事,學生的熱情很高,馬上投入到劇本改編。學生完成劇本改變後積極投入排練,後來在課堂上表演的十分精彩。學生不是在教師條分縷析的講解中了解課文內容,而是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准備的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同時也鍛煉了創新能力。
5.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質疑是思維的動力,創新精神的搖籃。質疑,就是提出問題。明朝的宋濂就強調自己除了「遍觀群書」,就是向名師「援疑質理」。我們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善於質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提問這一程序,這只是教法,而鼓勵學生質疑,指導學生如何質疑,大膽地支持學生提出問題,肯定學生的不同見解,則是突出了學法的指導。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質疑的基礎上善於創新。例如閱讀《失街亭》,傳統的觀點是馬謖的自以為是、不停諸葛亮的再三告誡,不聽王平的勸說,一意孤行,導致戰爭的失利。面對這個傳統的、正統的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多方查詢資料,在充分了解歷史事件、大量佔有相關資料的前提下,獨立思考,仔細分析,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要以為權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雲亦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為什麼要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為什麼學生對於課文內容、主題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說呢?我們要讓學生有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有「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陶行知語)的信念和決心。
質疑不僅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創新。因此,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最終促進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總之,學生創新的能力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師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是學生得到足夠表現自己才華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 高中語文語言表達創新題型怎麼做

怎麼說呢,既然是語言表達,那麼語言要有邏輯性、組織得當
是創新題型說明和生活關系更密切,那麼就應該符合我們生活的實際情況。
最後,最重要的是要符合題意,滿足題目要求

6. 以「創新」為主題的高中語文作文

插上創新的翅膀

不斷變革創新,就會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可能會變得僵化。——題記

俗話說:「第一個用鮮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才。」可見,在人生中,創新是身旁的明燈,照亮前方的道路;創新是遠處的山巔,激勵我們登上高峰;創新是眼前的大海,任隨我們暢所欲言,匯入其中。所以,只有不斷創新,才可以支撐起整個世界。

魯班懂得創新,因而在被野草劃傷時不是將它攔腰折斷,而是彎下腰仔細觀察它,於是發現野草上有許多細小的齒。因而頓生靈感,經過一次次的實驗,終於發明了鋸,造福於人類。

齊白石懂得創新。從小便對畫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因而自學成了一大家。但他卻對自己的成功「不屑一顧」,而是去汲取名家的長處來填補自己的空白,60歲、70歲、80歲,齊白石的畫風在不斷的改變,水平也在一次次改變中突飛猛進,因而他的一生五易畫風,一次一次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一次一次的求進取,終於為我們所熟知,為世人所景仰。

而對牛頓來說,晚年的他不懂得創新。年輕時因一個蘋果發現了地心引力,以後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到了晚年,卻沉迷於亞里士多德的柏拉圖學說,花費十多年時間「潛心」研究上帝的存在,不思進取,在迷信中一點一點將黑發「浪費」,將自己的創新精神丟入大海,最後賠上了自己的老年時光,毫無所得,。由此看來,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也會因為不創新而變得黯淡無光。

創新,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必需的一種精神。有了創新,可以搭載萊特兄弟的飛機飛上九重天;有了創新,可以與愛迪生在電燈下侃侃而談;有了創新,可以與諾貝爾炸開山頭,炸出通道;有了創新,可以與列文虎克共同觀察微觀世界……

為自己插上一雙創新的翅膀吧,你一定會展翅飛翔,搏擊長空!

7. 高中語文創新方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哪有賣的

大地如琴,河流如弦,彈奏串串夢曲。

風光似錦,熱情似火,塗繪幅幅畫卷。

這是一個彈弦之地,這是一個歌舞之地,這是一個夢幻之地。

我跟隨雄壯的南汀河一路南下,只見他一路歡歌,一路狂舞,左沖右撞,有點野性,有點奔放。雄山峻嶺無心觀賞,秀美森林無心陪伴,奇石珍寶無心拾撿。趕得急匆匆,興高采烈,是要去哪裡呢?要去旅遊嗎?不。要去約會嗎?是的。他要去一個「彈弦的地方」,情人正翹首以盼、含情脈脈地等著他。

憧憬著,奔跑著,不知不覺,眼前出現一扇雕梁畫棟、壯觀氣派的門。紛紛放慢腳步,擦擦身上的汗珠,抖抖衣角的塵土,大口吞吸著清新的空氣,讓激動的心情平復些。湛藍的天空,輕柔的雲朵雪白透亮,不斷變換著各種圖案,從頭頂優雅飄過,別有一番趣味,這就是「彈弦的地方」——傣鄉孟定。心中暗喜「到了,到了,終於到了。」

一路歡歌的南汀河氣喘吁吁地到了,不顧路途的顛簸和疲憊,興高采烈地展開雙臂,與歡喜得像個小天鵝的情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熱吻著,傾訴著......他的剛烈,她的柔情,這一刻是如此和諧而美妙。

也許是這里的景色太迷人,也許是情人的柔情太醉人,南汀河與情人手挽著手,歡天喜地,波光粼粼,容光煥發,情深深,意濃濃,纏纏綿綿,緩緩地,柔柔地,生怕弄壞一顆嫩草,這是一幅多麼幸福的畫卷。

剎那間,一片美景映入眼簾,這是難得一見的膠林風光。一片連著一片,一山接著一山,無比壯觀。遠望,濃墨重彩,似波瀾起伏的綠海,給人震撼,給人神秘。近看,高大挺拔,精神抖擻,一排排,一列列,神似鋼鐵般的戰士,給人威武,給人肅然。膠農們身著民族服飾,頭戴尖斗笠,有說有笑地勞作,很享受的樣子。不時有道道金光從葉隙漏下,很逗人。鳥兒在林間穿梭嬉戲,在玩中啄蟲,在玩中歌唱,好熱鬧祥和的景象,令人神往心醉。品著,賞著,醉了!

正走著,又一景色出現。沒有高大,沒有挺拔,同一個姿勢——斜站著,隊列整齊,微風中個個手舞足蹈,一大片一大片。「是姑娘們穿著翠綠的筒裙在排練舞蹈劇嗎?」「不,那是香蕉園。」「哦,好漂亮啊!這么壯觀,還以為是一群小朴少呢。」走近一看,個個冰肌玉骨,一叢叢又寬又長的葉子間,捧著串串翠綠的香蕉,像姑娘抱著的嬰兒,活潑可愛。品著,賞著,醉了!

「綠還有嗎?」不過癮的樣子。「你看,那裡還有。」抬頭望去,是翠綠欲滴的竹林。這是傣家人的好朋友,它們常年駐守在村寨邊、田頭邊和溝河邊,守護著家園、果園和田園。一簇簇,一蓬蓬,交頭接耳,好像在開會,又似在閑聊,很悠閑的模樣。地面上許多正在成長的竹筍,白白胖胖,恰似不懂事的孩童,逗人喜愛。

遠方到處是成片的蔗園、果園、茶園和田園......有的淺綠,有的濃綠,有的墨綠......

整個傣鄉就是一片綠海,雖然攀枝花、鳳凰花、紫薇花、櫻桃花......競相開放,但都顯得那麼不起眼,彷彿只是綠海中的一朵水花。遠處的山是綠的,近處的景是綠的,彷彿是仙女特別眷戀,在此濃墨重彩,用最艷麗的顏料,從山頂描到山腳,從山腳繪到壩子。這綠,是有詩意的綠,是有層次的綠,是有韻味的綠。真是綠滿滿,情滿滿,醉滿滿!

正陶醉著,一串嬉戲聲打斷了思緒。原來是一群孩童在牧場放牛,河裡的男童打著水仗,光溜溜,玩得開心起勁。小朴少們穿著漂亮的筒裙,在青青草地上跳舞,個個身材苗條,白白嫩嫩,面帶微笑,芊芊細手隨細腰舞動,像風中的柳枝,輕柔婀娜,舞姿優美,楚楚動人,令人陶醉。牛群乖乖地啃食嫩草,不時有幾只調皮的白鷺在牛背上玩耍。這畫面,簡直是神韻之筆。品著,賞著,醉了!

不知哪裡飄來幾縷香氣,瞧瞧,原來是從竹樓飄出,「傣家風味」幾個字映入眼球,是有點渴了、餓了。進去坐下,先品品香甜的綠茶,不一會,色香味俱全的飯菜上桌,哇......全是綠色食品,有竹筒糯米飯、牛撒撇、檸檬生、烤魚、筍煮雞......還有一壺米酒。不多會兒,全被「消滅」,結論只有仨字「香、爽、醉。」

剛起身,一道金光從眼前閃過,抬頭望去,是「洞景」佛寺,這是傣家人的佛教聖地,也是臨滄境內最大的佛塔,是緬甸及東南亞佛教信徒的朝拜聖地,由一寺一塔組成。「洞景」在傣語中指人的鎖骨,相傳釋迦牟尼的一段鎖骨就葬於塔下。金碧輝煌的佛寺落座山下,雪白壯觀的佛塔矗立山上,塔寺遙相輝映,各為一景,映襯在膠林的一片綠海中,顯得更加莊重威嚴,讓遊人既享受自然美景,又領略民族風情,真是讓人陶醉,如同走進夢幻仙境。

太陽經過一天的勞頓,懶洋洋地趟在西邊,呈現出萬丈光芒,把身邊的雲朵染得金碧輝煌,彷彿仙宮一般。金晃晃的光芒撒在平緩寬闊而溫柔的南汀河上,呈現出金光燦燦的美景,彷彿給整個傣鄉繫上一條寬寬的金腰帶,高貴華麗,壯觀氣派。女人們勞作而歸,來到河邊梳洗打扮,在波光粼粼的水中,時而彎腰,時而甩發,擺弄各種姿勢,柔美的身姿,忽隱忽現,朦朦朧朧,給人一種遐想和誘惑。這畫面,真是醉人,這是上天的神來之筆。

一路品賞,一路感嘆,一路陶醉。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街道綺麗的亞熱帶風光,濃郁、獨特的傣、佤民族風情;商號鱗次櫛比,車水馬龍;綠化美化充滿特色,不知名的花朵競相開放,繁花似錦;相映襯的霓虹燈一片跳動,充滿現代氣息;茶室飄出絲絲茶香,人們悠閑地享受著;各種歌舞廳彩燈閃爍,歌舞昇平,逗人心跳加速;眼花繚亂的小吃攤點,香氣飄飄,人頭攢動,花樣繁多的美食令人嘴饞.......

這里,傣家村寨星羅棋布,佛塔隨處見;獨具特色的民族飲食文化、蒲葵扇和綉花鞋等民族風情濃郁;一年一度的傣家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等眾多節日,無論是市區還是村寨,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遊客紛至沓來,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男女老少穿著民族服飾,個個裝扮艷麗,男人的帥氣,女人的柔美,讓你目不暇接;象腳鼓、蝴蝶舞、白象舞、孔雀舞和馬鹿舞等濃厚民族歌舞輪番上演......讓你看得眼花繚亂、心花怒放。

這里的景讓人醉,讓心碎!

這里的人美如仙,柔如水!

看不厭,品不盡,意猶未盡,夢中再次游孟定。

畫卷醉人仙女繪,

柔情留心客忘歸。

洞景佛光通天路,

求得萬戶福祿回。

美食美景美人醉,

可惜未做傣家人。

來世情緣若可定,

留情弦地終不悔。

8. 如何利用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以教材為例,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養其創新人格。尤其在中學階段,培養創新人格比訓練創造技能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知道,高中學生還未進入直接創造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繼承前人的創造成果,在繼承學習中培養創造力和創新人格。培養創新人格,實質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進取心、獨立性、堅韌性、責任心、求異性等創新品格。一句話,即培養學生日後成為創造型人才所必備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學語文課本中能培養學生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們要在教學中注意滲透這些品格的教育。如《石鍾山記》中蘇東坡黑夜駕舟尋訪石鍾山,大膽否定前人假說,探訪自己認為的石鍾山命名原因;《裝在套子里的人》中所反映出的守舊必死,創新求活的觀點。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各種高尚人格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日後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人生價值備下深厚的人格底蘊。總之,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是以語文為載體的學生的人生導師。
二、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1.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努力做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 課堂上始終保持「動中有節,亂中有序」的狀態,既不太放任,也不過於嚴肅,形成積極、活潑、健康、向上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思路縱橫,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如教學《項鏈》一課,要求學生自己課下閱讀文章,畫出「瑪蒂爾德」的命運曲線,並說明為什麼這么畫?上課後,學生爭先恐後到黑板上來畫,相互修改、積極發言、動中有節、亂中有序,畫出的曲線不僅符合教學要求,而且有許多的講解讓人驚喜。
2.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個性的發展往往蘊涵創造力的幼芽和基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創造能力,必然不可忽視其個性特徵。傳統的教育教學把極富個性特徵的學生塑造成了同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學生,而未來社會各條戰線上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獨特性、和諧性和主體性的個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所以語文教學中必須摒棄「一言堂」「唯師獨尊」「唯書獨尊」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要充分相信學生,並鼓勵其自發行為,使學生在我們面前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表現自我。對學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慾望,教師要給予極大地扶持、鼓勵,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個性全面和諧發展。
3.鼓勵質疑,允許有錯,讓學生不僅想創新,而且敢於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自己與教材、教師與權威的不同見解。俗話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疑問往往是一系列積極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發明的起點。為了鼓勵創新,讓學生敢於創新,允許學生出現學習上的錯誤。在教學《葯》時,為了領悟小說主題,在理出明暗線的雙線結構後,我提問為什麼要以華老栓買「葯」為明線,夏瑜就義為暗線?有一位學生回答:為了更突出革命者的悲哀。這一看法不無道理,但更准確的應該是明寫老栓買「葯」突出了群眾的愚昧,而且讓人看到因群眾的愚昧給革命者帶來的悲哀,從而達到作者「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寫作意圖。當時我沒有直接否定他的回答,而是和其他同學一起分析文章,讓他在分析中認識錯誤。這樣做,不僅使他從錯誤中學習,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後仍敢於發表見解。
4.鼓勵學生廣開思路,大膽想像。發現、發明和創新往往是從實踐或理論研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激發人們去探究問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學生已知與未知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學生的知識及能力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歸納、類比、聯想,產生好奇心理,大膽想像,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去探究問題。教師應當十分珍惜、愛護、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及想像力,當有的學生發現和提出含有某種創新因素的「新奇」問題時,教師不必忙於自己去解答,而應及時抓住這種難得的機會或苗頭,因勢利導,把它作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讓全體同學共同思考。這不僅極大地鼓舞了提出問題的個別學生,還會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勇於大膽想像,喜愛獨立思考的良好環境,並在這種良好環境中逐步鍛煉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