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德育

高中語文德育

發布時間:2020-12-18 07:41:56

Ⅰ 淺論高中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

語文,例如 在上課教學過程中,講解學習點,把知識點擴展開,聯系生內活實際,讓課容堂生動形象,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在輕松的氛圍內,不知不覺的接受知識。例如,講解文言文,可以多講解有關智慧的文言文,多聯系一些 古今中外的故事,在講故事後,告訴他們一個道理:請同學們 記著一個道理。。。

Ⅱ 淺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對於一堂語文課而言,一般包括新授課的導入,新授課、課堂總結、課後作專業布置以及課堂反思等。其中屬作為一堂課開始的導入非常的重要,導入的是否緊跟課堂內容,是否有趣味性和生動性,能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著直接的關聯。有句俗語說的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在教學中合理的利用課文導語,充分挖掘導語的德育作用,那麼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就已然邁出了一大步。教師在設計高中語文導入的時候,要緊扣教材內容,採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或者情景,讓學生盡快的融入到學習之中。為了實現既定的德育教育目標,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做好充分的准備,精心備課,挖掘教材中任何可以挖掘,同時還能為自己所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還需要教師在沒有導語時自己精心設計導語,豐富材料,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對於文學作品而言,作者想要表達的寓意並不是簡單的膚淺文字,而是文背後透析的作者真情實感,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深度挖掘教材,用優美的文字詮釋作者文章文字背後的真正情感和思想表達。

Ⅲ 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下實施德育教育對塑造青少年的人格承擔著艱巨的任務。當代青少年人格品質的好壞將直接關繫到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融入德育教育。教學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的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是對現今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於培養高中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弘揚我國的優秀文化和汲取先進文化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高效、靈活的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直接影響著德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一、正確把握德育教育和語文教學的關系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授的重點是文學作用,在文學作品中,思想內容決定著語文的形式,為文學作用的形式又表現出作品的思想內容,兩者密不可分。德育教育在學科中很少是顯露的直接地,多數情況下都是藉助相應的文學作用表現出來。德育因素往往都是寄予具體的藝術形式和形象性的文學作品中。就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容來說,語文教材的三大常用的問題有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這些文學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其自身的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發揮較大的作用。語文作為一種抒發情感,表達思想感情的載體,涉及到思想感情中的一切,擔負著一定的社會理想、政治信念和階級觀點以及人生的哲學等內容,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聽說讀寫訓練自身包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文學作用是語文教學的載體,作者通過藝術形象反應社會生活,藉以宣傳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觀點,表達自己的審美理想道德情操,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意志和志向等各個方面的思想,從而更好的接受教育。根據兩者之間的關系,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立足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學作品和文字的思想,通過語文教學把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有效的灌輸給學生,不斷發展學生的健康品格和良好的思想品質。
二、德育滲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方法
1.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滲透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該結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特點,現在的學生在正確的對待人生觀、價值觀和刻苦自律、熱愛勞動、服務集體、勇於奉獻等方面都比較強欠缺,這個時期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看重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質。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領地,它主要是以教材為藍本,通過教材中極其豐富的德育潔容,不斷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堅強的意志品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實施德育教和教學有效地統一,不能脫離了語文教學而單獨進行德育教育,更不能讓語文學習從屬於德育教育。例如,在講解文學作品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學習好文言文字,對字詞句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從而深入領會到文學作品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接受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會。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通過對文言文自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文學作品的體會,受到語文教學應有的效果。
2.利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開展內容豐富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形式,這樣不僅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抑制,不斷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和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當然,不同的課外讀物尤其自身不同的特點,在選擇課外讀物時一定要有選擇。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以及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不同的課外讀物,將書目羅列出來,積極的引導學生去選擇。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激發學生增強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學生合適的閱讀方法,從而得到高校的閱讀效果。例如,針對學生沉迷於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書籍,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認真的學習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悲歡離合,表明主人公的各種遭遇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並積極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要片面激進的追求離奇的情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用的思想內容,看到他的社會意義,從而能夠切實的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內涵,不斷的被感染。一本好的課外讀物相當於以為良師益友。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艱苦奮斗、戰勝困難的精神,所以在課下,教師應該積極的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
3.積累名言警句
在高中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而有些文學作品的思想意識就是通過這些名言警句表達出來的。對於這些名言警句,教師應該緊緊的抓住,緊緊圍繞課文的重點和中心進行分析和講解。例如,在講解屈原的《離騷》時,不僅要讓學生領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辭的文學特點,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名言名句進行全面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屈原為了解決人民的疾苦而做出不懈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文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作為教的重要要求學生重點掌握,這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有著積極的作用。
結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於現階段的高中學生來說,其正處於心理發育期,思想意識還不是很成熟,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思想意識的成熟。

Ⅳ 高中語文德育教學滲透有哪些標准

首先,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教育要有針對性,我們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或者位於城鄉結合部,許多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教育較少、自律性較差,許多學生控制不住而出入網吧、游戲機室等場所,對此就要針對課堂教學內容加大對他們進行諸如艱苦奮斗、感恩教育等內容。於是我在教授李密的《陳情表》時就強調文中蘊涵的赤子的哀哀孝心;教授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時就注意讓學生體會文中流露的至親至愛之情,教授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注意闡發文中表現出來的至情至性,通過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來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然後發掘自身不足,再加以改正,最終實現對廣大學生的無形教益。應該說這種具有針對性的德育滲透,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和提高遠遠超出了課文語言文字本身。
其次,結合課文教學及相關內容,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通過學習《游褒禪山記》,學習作者「盡吾志」和做學問「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學態度以及對當今改革開放時代的借鑒意義。學習屈原的《離騷》要使學生在詩文的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那洋溢的愛國熱情;學習《蜀道難》,要讓學生感受到李白在封建等級制度下崢嶸挺立的人格尊嚴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總之,激發學生心底的真摯情感,才會使學生逐漸脫離低級趣味,產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並為之而奮斗。 又如,在學習《游褒禪山記》介紹王安石生平時,挖掘出列寧對他的評價「中國十三世紀的改革家」這一因素;在學習《竇娥冤》介紹關漢卿生平時,把關漢卿與莎士比亞進行對比,突出關漢卿的成就不比莎士比亞差的因素;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挖掘出法國紅學家對《紅樓夢》的評價「十八世紀最優秀的女子文學」這一因素,等等,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的熏陶和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情感教育。一個語文教師若能經常堅持挖掘語文教學中這樣的德育啟悟點,對學生一定會起到很好的德育熏陶作用。
再次,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提升思想道德修養。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分辨是非、真假、美醜、善惡能力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也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作文訓練更貼學生實際,這對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
第四,利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
教師應盡量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提供優秀的課外讀物,如《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好文章總是激人上進、努力有為的,這幾種刊物在選材上正面、積極,能對德育教育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第五,積累名言警句並加深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歷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對於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
第六,在言教身教以身作則中滲透德育。
葉聖陶先生說過:「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進行思想教育,教師自己首先要接受課文思想內容的教育,並內化為思想行動,為學生作出榜樣,這樣,學生才覺得老師的話真實可信。

Ⅳ 試論高中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對於一堂語文課而言,一般包括新授課的導入,新授課、課堂總結、課後作業布置以及回課堂反思等。其中答作為一堂課開始的導入非常的重要,導入的是否緊跟課堂內容,是否有趣味性和生動性,能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著直接的關聯。有句俗語說的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在教學中合理的利用課文導語,充分挖掘導語的德育作用,那麼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就已然邁出了一大步。教師在設計高中語文導入的時候,要緊扣教材內容,採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或者情景,讓學生盡快的融入到學習之中。為了實現既定的德育教育目標,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做好充分的准備,精心備課,挖掘教材中任何可以挖掘,同時還能為自己所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還需要教師在沒有導語時自己精心設計導語,豐富材料,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對於文學作品而言,作者想要表達的寓意並不是簡單的膚淺文字,而是文背後透析的作者真情實感,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深度挖掘教材,用優美的文字詮釋作者文章文字背後的真正情感和思想表達。

Ⅵ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對於一堂語文課而言,一般包括新授課的導入,新授課、課堂總結、課後作業布回置以及課堂反思等。答其中作為一堂課開始的導入非常的重要,導入的是否緊跟課堂內容,是否有趣味性和生動性,能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著直接的關聯。有句俗語說的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在教學中合理的利用課文導語,充分挖掘導語的德育作用,那麼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就已然邁出了一大步。教師在設計高中語文導入的時候,要緊扣教材內容,採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或者情景,讓學生盡快的融入到學習之中。為了實現既定的德育教育目標,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在教學前做好充分的准備,精心備課,挖掘教材中任何可以挖掘,同時還能為自己所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還需要教師在沒有導語時自己精心設計導語,豐富材料,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對於文學作品而言,作者想要表達的寓意並不是簡單的膚淺文字,而是文背後透析的作者真情實感,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深度挖掘教材,用優美的文字詮釋作者文章文字背後的真正情感和思想表達。

Ⅶ 怎樣在高中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精心鑽研,在教學設計中預設育人氛圍。
(二)靈活駕馭,在課堂教內學中大力實施容德育。
(三)拓寬視野,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五)在作業批改中滲透德育。
(六)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Ⅷ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道德情操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

一、語文的獨特魅力我國學者張偉明先生曾經明確指出過:「語文是世間最美的一幅畫。」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思想感情和品德修養共同組成了語文這門學科。顧名思義,語,就是語言,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語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現形式;文,就是文化,包括文章與文學,文化是由蒙昧向文明轉化過程中的精神活動。不管是語,還是文,都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學習語文,就是學會用祖國語言進行思維活動,通過歷史的、現實的多姿多彩的精神活動,獲得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進而為實現人生價值不斷注入力量。毋庸置疑,語文的確是獨具魅力的,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繽紛,使我們的道德情操受到感染和熏陶。於漪先生講過這樣的話,哪一片天地能有語文世界的斑斕多彩?哪一門學科能有語文那樣的靈動蘊藉?那楊柳岸的殘月,赤壁的江月,讓我們輕輕吟唱生命;在秀竹瑟瑟的瀟湘館、宏偉秀麗的滕王閣,我們感悟人生;「日忽忽其將暮」「吾將上下而求索」,古人先賢的勸導讓我們傾注熱情和心力追求幸福;「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這種相思刻骨的感受讓我們懂得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在語文這個大世界中,有著奼紫嫣紅,春光無限的好風景。豐厚的人文,美麗的語言,深邃的哲理,綿延的相思,對青少年而言,是長見識,增性情的好素材,可以誘發無盡的聯想。沉浸在語文的懷抱中,道德情操必將充滿靈動與清純。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文教學的世界十分廣闊,所以教師不僅要發揮語文基礎學科的作用,還要有針對性地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教學。因為學生終歸要走上社會,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他們要承擔一定的社會工作,僅有文化知識,沒有較高的思想覺悟是不行的,只有做到「思想教育與語文訓練相統一」,學生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我們經過一番摸索,是從下面幾個方面去進行滲透和激勵的。首先,重視課文里的形象性,通過高尚、美好的形象和畫面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激勵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這里所說的形象性,除了人物形象之外還包括許多其他事物的形象性。例如在我們教過的課文中,有一篇是郭沫若所寫的抒情性狀物散文《石榴》,此文盛贊了石榴的外在美和內在美,並譽之為整個宇宙向上的夏天的心臟,通過石榴美麗華貴的形象,傳遞的是火熱向上的感情;茅盾在《風景談》里也展示了六個美麗動人的畫面;還有朱自清在他的名篇《綠》里極盡對梅雨潭不同凡響的綠的衷心贊美,還別出心裁地比喻成十三、四歲的小女孩,稱之為「女兒綠」。這種「綠」的形象何等清新、何等醉人啊!語文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形象性,用生動的語言,繪聲繪色地去講解渲染,引導學生在接受這些美麗多彩的形象之時,使自己的思想感情,精神世界得到升華。激勵學生追求光明,充實自己,做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其次,通過課文中正、反人物的對比、分析,去啟發學生,教育學生,激發學生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樹立雄心壯志,報效祖國。語文課本中選進了不少小說和古文,因而形象分析在語文教學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而人物呢,千人千面,各各不同,有英雄人物,有革命志士,有芸芸眾生,也有奸佞、壞人。教師在講解課文,引導學生分析這些人物時,一定要態度鮮明,如對屈原、文天祥,左光斗、夏瑜、劉和珍等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人物,教師一定要表現出內心的贊許,仰慕和崇敬之情,以此去感染學生,打動學生,而對那些民族罪人,如楚懷王、南後、子蘭、靳尚、南宋統治者、反動軍閥及劊子手,教師則要深刻揭露、遣責,並表示出憎恨與不齒。同時,還要設置問題、組織討論、答辯、質疑、採用種種方式,引導學生對這些不同的正反人物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從歷史唯物的角度認識這是光明與黑暗的較量,是愛國主義與賣國主義者之間的殊死斗爭,是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搏鬥,讓學生明辯是非的同時,培養起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從而激勵學生奮發向上,胸懷大志、嚴格要求自己,以歷史上的優秀人物為榜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對社會進步作出有益貢獻的人。再次,抓好課文中的名人名句、格言警句和哲理性句子的教學,使學生在這些思想火花的照耀下獲得精神力量,激勵學生養成克服困難的勇氣、信心和人格力量。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說理深刻、意蘊雋永,內涵豐富,思想容量博大精深的名人名句、格言警句和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我們千萬不要輕易放過,這些都是前賢、偉人、強者、智者、勇者千慮一得的思想精華,或者是經歷史和實踐證明了的閃耀著真理的光芒的思想火花,具有振聾發饋,啟愚頑,指路明燈般的作用。例如:毛澤東同志所寫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魯迅先生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每逢我們在講課中遇到類似這樣的句子時,不但著重提出來講解,向學生鄭重地「推薦」,還適當地提問,甚至作簡短的討論,以期加深學生的印象,還指導學生在課內外對這類句子摘抄,歸類,甚至做學習卡片。待學生有了一定的積累,我們有時運用課尾,或每學期專用一、二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以每人三句的形式,上講台向同學們推薦介紹自己搜集到的這類句子,這種學習和交流方式是十分有益的,學生們不但享受到求知的樂趣,而且,使心靈得到凈化,精神獲得升華,增強了鬥志和上進心。教師在指導這些句子的分類學習中,發現學生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方面是有長足進步的,從學生的作文和課堂回答問題,以及平時言行中完全可以看出來。這些前人先賢的思想精華確實變成了學生的精神財富,甚至座右銘。這種思想道德,精神方面的精華確實能藝術地澤進學生的頭腦里,開啟學生的心智,煥發學生的志氣,端正學生的行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方式遠不止本文所述的三個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而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這種滲透激勵學生,養成不怕困難,勇於進取,百折不撓,忘我工作,積極奉獻的精神;激勵學生在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歷程中建功立業!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德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