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語文說課要求。
這個沒有固定的模式,適合自己的才重要,自己按說課要求准備好,找些相關資料查閱一下
⑵ 初中或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
說課稿通用版
《》說課稿
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的第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是省編年級語文第冊第單元中的第篇課文。它是作家的一篇什麼文章。根據該單元教學目標;以及本篇課文特點,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德育目標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並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教學程序
教學要點: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步驟: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3分鍾)——講授新課(30分鍾)——反饋練習(10分鍾)——歸納總結(2分鍾)」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後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後練習題或練習冊,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針對課文標題討論,理解中心意思,進行最後的。
5、布置作業:依據課文練習或練習冊來確定2—3點
六、板書設計:
⑶ 高中語文說課怎麼准備
說課的程序是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回過程(重點)、說板答書設計。說的過程中將具體的步驟與相應的教育理論結合起來才能博得評委的好感,記住說課不僅要說怎麼做,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這么做,這樣做可以達到怎樣的效果。在我看來,還是先把說課的程序弄熟了來吧,熟悉一下高中的教材,說課的時候記得留意一下該課內容與整個單元的聯系,那樣可以體現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記住你說課的重點一定要放在教學過程上哦!你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是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師資格證的說課不會太難,祝您好運!
⑷ 雲南省高中語文說課稿
給你發個,你可以參考基本輪廓,希望能幫到你。
背影》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單元教學要求
《背影》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五篇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敘事性散文。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讀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初步感受作品的語言風格。
(二)文章特點及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於1925年寫的一篇紀實性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僅僅因為它寫出了一種異常真摯至誠的親子之愛、父子深情,還因為作者敢於剖析自己對父愛由不解到頓悟到感念的過程也真切感人,同時,作者另闢蹊徑,選擇「背影」來描寫父親,尤其是把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定格,准確地表現了在特定環境下父親的形象特點,給讀者以生動新穎的藝術感受,另外,作者沒有運用華麗的辭藻,而是讓深沉的父愛在樸素的文字、舒緩的語調中自然流淌,寓深情於質朴的語言描寫中,蘊藉雋永。
它在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感受愛、表達愛。這一單元是在上一單元閱讀有關戰爭題材的作品,發出「世界,何時才能鑄劍為犁」的詢問的基礎上,以「讓世界充滿愛」這一主題編排的一組敘事性作品單元。五篇課文訴說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由追憶保姆到感念父親,再到關懷弱者,敬重平凡信客,使愛的內涵不斷升華,使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培養自己的愛心和同情心,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背影》就處於由親情擴展到博愛的這一樞紐地位,本文被放在第二課,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表達對真善美的學習和鑒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2、本文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是在上一單元初步把握敘事性作品六要素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記敘能力的專項訓練,為後面培養說明、議論能力及欣賞文學作品奠定基礎。
3、本文語言朴實,飽含感情,而且貼近生活,跟本單元作品語言風格基本一致,容易讓學生領會,使用語言要在樸素自然的基礎上,吸收融進典雅的書面語言,這才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正道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狼藉、頹唐、瑣屑、蹣跚、躊躇、交卸、典質」等詞語。
2、品味文章朴實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體會關鍵性語句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2、學習本文獨具匠心的傳情藝術和精巧的構思。
3、體會作者的感情流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察深厚而動人的父子深情,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心。
(四)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朴實卻含蘊至愛深情的語言,體會作者感情流程。
(五)教學難點
從理清文章脈絡入手,整體把握內容,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
二、說學生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著,但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對於朴實的文字,盡管前邊已經學過《爸爸的花兒落了》、《散步》等文章,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還不是很強,有可能急於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不去做深入探討與感悟。不過,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再加上已初步掌握了敘事性文章的閱讀方法,這一篇課文學習起來並不難理解。
-
三、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教學方法介紹如下:
1、朗讀法。紀實散文《背影》的語言平實自然,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同時,在誦讀中理清文章的線索和行文脈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討探究法。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研討文中關鍵性語句的表意和表達作用。如:四次寫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寫「我」的眼淚;理解對父親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作用,同時,結合生活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發愛心。
3、點撥法。深刻體會作者所選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乃是在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典賣借錢、家境衰敗的情況下,在浦口車站送別時,在一個特殊環境下活動著的背影,它既是父親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寫照,還是作者感情的觸發點和凝聚點,父親肥胖而吃力的「形」,慈愛、艱難和努力,老境頹唐、心情憂傷的「神」,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兒子對父親的理解、憐惜、懷念,全都凝聚在這個背影里。適時點撥,更能深刻體現父親的愛。
四、說學法
依據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擬定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通過預習,解決字詞問題,搜集、整理、交流有關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整合資源,並結合課後習題提出質疑。
2、合作學習:通過討論,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3、點撥指導: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抓住關鍵性語句可以有助於深層次地理解課文,甚至抓住一個詞都可以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4、聯系生活,理解課文。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計劃安排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深刻體會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行文脈絡。
[教學准備]
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早讀檢查(A、作家作品B寫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理清層次),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有人說母愛是清涼的風,是遮雨的傘,是滴落的淚,是甜甜的吻。母愛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獨中得到歡樂,在冷落中得到幸福,在失望中得到希望,母愛是人間最聖潔、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然而,走過生命歷程的你是否意識到除了母愛之外,還有一種堅強、深沉卻又無言的父愛?即使是不曾為五斗米折腰的錚錚鐵漢朱自清也為這朴實平常的父愛而潸然淚下。那淚折射出父親對兒子的無限疼愛,也溢滿了兒子對父親的深深懷念。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朱自清,走進《背影》去體會那份讓無數讀者感動過的感動。
二、反復朗讀,整體把握
1、聽朗讀錄音,讓學生沉浸在文章的情感氛圍中。
2、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敘事線索,復述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遵循閱讀規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文本出發,培養學生提煉、篩選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預習、速讀的基礎上,把握「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句話是文章的文眼,了解回家奔喪、浦口分別、別後思念是敘述的事件,著力描寫的是四次背影、四次流淚,而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凝聚了深厚的父子情。)
3、學生放聲朗讀,圈點勾畫,畫出文中最感動自己的地方,並作簡明點評,然後談談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創造行為,應當遵循閱讀規律,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體驗,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學生一般都能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無私的愛、兒子對父親的理解。)
三、研究探討,突出重點
問題設計如下:
1、本文的文眼是什麼?
2、本文以「背影」為線索,以車站送別為中心展開,用橫線畫出文中四次寫背影的文字,理解作者寄深情予「背影」的寫法。
3、用波浪線畫出寫到背影時「我」當時的情緒或反應,即找出文中四次描寫「我」的眼淚的語句,分析我流淚的原因,分析淚中包含的父子間的感情。
4、理清文章思路,並進行板書。
「背影」是貫穿全文始終的線索,開頭設疑——點出背影引起下文回憶;望父買橘——刻畫背影,表現父親對兒子的深摯感情,表達作者對父親的感激;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結尾思念——再現背影,這樣就以「背影」為線索把各部分內容組織起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同時反復照應了標題。
(設計意圖:這部分環節遵循閱讀規律,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文本出發,培養學生提煉、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明確本文巧妙的構思,水到渠成地解決了重點、難點問題)。
四、小結課文
父親的背影,我的淚,相互映襯,形象地表現出一種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
五、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輔導材料《父親的信》,寫出你最受感動的一處,並簡要說明理由,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揣摩、品味文中關鍵性語句,體會平實質朴飽含深情的語言特色。
2、體會父子情深,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輔導材料《父親的信》中的父親用信拉起一根長長的線,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處飛翔。而《背影》中的父親卻在用他的行動、語言在盡情詮釋著父愛的真諦。
二、研討第六段課文,理解父子深情
1、配樂朗讀第六語段,再現父親的形象、動作,激起情感共鳴。
2、緊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表現力的詞語:兩個「黑」,三個「布」、「蹣跚」、「肥胖」、「走」、「探」、「攀」、「縮」、「微頓」,理解到父親的艱難舉動中充滿感情,飽含深意。
3、作者為什麼看見這個「背影」,眼淚很快流下來了,又為何趕緊拭幹了淚?
4、父親「為什麼撲撲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輕松似的?」
5、第六段中父親說了幾句話,從文中找出來,聯系日常生活父母親對自己的關愛,體會、理解其中飽含的深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聯系家庭背景,聯系父親朴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話來理解父親的愛子深情。)
三、點撥研討,理解作者的感情流程
父親疼愛兒子勿庸置疑,可是兒子是不是一開始就感受到了父愛呢?請結合課文分析分析。
(設計意圖:新課標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選取適當切入點,讓學生從文本中善於發現問題,通過分析討論,促進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明白作者經歷了由不解到頓悟到感念的情感歷程,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陶冶情操。)
四、小結
這篇散文作者通過對回家奔喪、浦口分別、別後思念等事情的描述,著力刻畫了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深情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
五、拓展訓練
1、說話訓練
你有過對父親或親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動的經歷嗎?舉一個事例談談。
2、交流
談談閱讀《父親的信》最受感動的一處,並簡要說明理由。
六、寫作訓練
回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捕捉最動情的一幕,選好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寫在周記上)。
⑸ 高中語文說課稿按照教案寫對嗎
教案是要寫的,說課稿和教案有區別,說課稿要有教材分析什麼的,要有教學流程,還要說明每一個步驟例題設計的目的,在網上能找到現成的說課稿,要是沒有原稿你找別的課扒一下就行了
⑹ 高中語文說課一般分幾步呢
說課說什麼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
包括題目,在第幾冊、第幾單元,單元訓練重點、地位、教材的前後聯系,有時還要簡單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說教材內容時可以多說,也可少說,可按上面介紹的順序說,也可打破順序說,要因教材而定。
2.說教材目的要求
做到正確、具體、全面。
3.說教學重點、難點。
4.說課時安排、教具准備等。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和學法可以分別敘述。
2.教法和學法可以合在一起說明。
3.教學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說。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應是講讀法和談話法。還有「情景教學法」「讀書指導法」(查讀法、疑讀法、劃讀法、議讀法)。
三、說教學程序
說教學程序的各階段,一般要說出教什麼,接下來說怎樣教。這要從選擇什麼教學方法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訓練學習獲得知識以及為什麼這樣教這幾方面說。在說怎樣教的過程中還要說清:如何進行反饋矯正、小結,如何滲透思想教育,布置作業的內容及如何引導學生完成作業等。
要把教學過程說詳細具體,但並不等同於課堂教學實錄。對於重點環節,諸如運用什麼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要細說,一般環節的內容則可少說。盡量避免師問、估計生答,師又問,估計生又答......,這種流水帳式的說法。
如何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沒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課書的內容分為幾課時,再逐課時安排教學環節。可以把整個環節的安排先說出來,再逐環節再說,可以把一個環節的內容說完後,再依次說下個環節的內容,環節之間盡量用上恰當的過渡語,使整個說課內容渾為一體。
關於說課與備課的聯系和區別
1.備課著重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教什麼、怎樣教」等教學內容及實施技術問題,說課除要研究上述問題外,還要研究「為什麼這樣教」的教學理論問題。
2.備課所寫的教案,為適應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順利進行的需要,要求對教學方案的書寫具體、詳細,甚至教學倒題的求解都詳細羅列,以利課堂教學中重視;說課所寫講稿,為滿足聽說教師的需要,只需對教學方案作綱目式、摘要式、論理性的述說,課堂上對學生展現說明的問題可少說或不說(如例題的演示等),所述說的內容也不都在課堂上重現,只對上課起一種導演的作用。
注意說課中的語言運用
1.獨白語言
說課時大部分用的是這種語言,切忌從始至終一個腔調地念稿或背講稿,要用足夠的音量,使在場的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速度要適當,語調的輕重緩急要恰如其分,讓聽者從你的抑揚頓挫、高低升降中體會出說課內容的變化來。具體地說,教材分析要簡明,理論根據要充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要用慢速說清楚,教學目的要分條款一一敘述,重、難點則用重音來強調。
2.教學語言
因為說課不僅要說「教什麼」,還要說「怎樣教」。說「怎樣教」實際上就是要說出你准備怎樣上課,只是不單純地將課堂上一問一答那麼詳細地顯露出來,但是也要讓聽者知道你的教學設想和具體步驟。有問有講,有讀有說,用自己的語言變化將聽者帶入到你的課堂教學中去,未進課堂卻彷彿看到了你上課的影子,推測了你的課堂教學效果。
說課活動有說又有評,特別是課後的說評結合,圍繞這課的教學怎樣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各抒已見,相互交流,不僅鍛煉了參與者說與評的能力,而且促使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提高。說課一定要抓住重點、難點,突出教法的特點,說出與眾不同的教學新意,這就是說課的藝術。
教學語言在何時用呢?
(1)設計的課堂導語應用課堂教學語言
用新穎有趣或簡明扼要的導語來吸引聽課者。說導語時說課者要把聽課的老師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學生,聲音該高則高,該慢則慢。
(2)課堂的總結語應用教學語言
在說課時設計的結束語應具有雙重性,不但要打動聽者,而且還能讓聽者從你的語言中推測你在課堂上也會深深地吸引學生,這就要求結束語既要精彩,又能將精彩恰當地表達出來。
(3)說課中闡釋和提問語應用教學語言
闡釋語也叫講授語,它主要是對所講知識的解釋、分析和闡發,這種語言以認簡明、准確、條理清晰為要點。
好的提問語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生動,並容易把問題引向縱深。讓聽者判斷你提問的質量的高低。
注意理論依據
說課中應該說出哪些理論依據?
1.教學大綱是教學的主要依據。
2.學生的實際應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考慮對象。
3.教材和學科特點也是重要的理論根據之一。
4.教育理論和名家名言也可做為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不管運用哪一種理論,都要說得具體、令人信服,切忌出現以下問題:
1.理論堆砌不適用。
例如教學目的要求制定的根據是「從資訊理論、控制論的觀戰出發......」,又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加上「小語大綱的的要求......」
2.理論空洞不管用。
例如:每一課都用「根據大綱要求,我班學生的實際,自己的教學實踐,特製定......」這種理由只是空架子。沒有實際內容,究竟根據大綱的哪一條要求,你班學生的實際是什麼,你的教學實踐又如何呢?別人不得而知,與其這樣說為什麼,還不如不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