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堰市高中課改
江岸區高中新課改專家報告會上,來自權威部門的課改專家稱,今年9月湖北、內蒙古、河北、雲南等四個省區同時進入課改階段。
湖北省教研室課改辦負責人楊國金稱,我省擬定的課改方案「既要貼近國家要求,又要體現湖北特色。」我省課改方案借鑒了山東、福建、北京等地的課改經驗,目前已報教育部審批。以教材為例,我省將在參照外省教材的基礎上,選編具有湖北特色的教學內容。此外,作為「自選動作」之一的校本課程,我省鼓勵高中開發適合本校實際的課程內容。
專家表示,高中課改將在我省全面鋪開,不會以某市州「打頭炮」,其他城市跟進的方式進行。課改過程中,部分已推行選修課的高中將成為樣本校,為其他學校提供經驗。
據悉,今秋啟動課改,今年的初中畢業生三年後高考時,除了高考成績,平時的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也將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依據。
相關負責人透露課改方案 8大教學領域涉及15個科目
秦楚網訊(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樵 通訊員樂鋼
昨日,武漢市江岸區邀請湖北省教研室課程改革辦公室(簡稱「課改辦」)有關負責人,在武漢六中舉行專場報告會。會上,這位負責人透露:今秋,我省高中將進入課程改革。這次課改除了明確將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共同構成高校錄取的依據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也發生了變化,並將引入學分制管理。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和湖北省同時進入高中課改的,還有雲南、內蒙古等多個省份。
教學內容涉及8大領域
新增技術、藝術科目
高中課改後,高中生學習的內容將涉及8大領域,分別是:語言與文字、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
例如,語言與文字包括語文和外語科目,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綜合實踐包括研究型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等。據介紹,8大領域將涉及15個科目。
這位負責人表示,傳統的教學,過於強調老師對知識的傳授。實行課改後,將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
學生成績以學分計算
很多學生將「走班」選修
即將啟動的高中課改,將引入了學分制管理,在每個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中,學生經過規定的學時、規定的方式學習,就可以獲得一定的學分。
據介紹,所有高中生在3年內,必須修完144個學分,方可畢業。其中必修課程為116個學分,國家選修課程為22個學分,地方選修課程為6個學分。
這位負責人說,高中新課程將採取必修與選修並存的方式。這必然帶來課程管理上的變化,即「教學班」和原來的「行政班」並存。
多所高中呼籲
盡快出台課改方案
這意味著很多學生將實行「走班」,即這節課和一部分同學一起上,下節課可能會和另外一批學生共同學習。「距離暑假只有一個多月,具體課改方案遲遲未出台,會影響課改的順利實施。」昨天的報告會結束後,武漢市多所高中負責人表示,由於時間比較倉促,資金、培訓、機制等方面可能跟不上,秋季開學後可能會出現很多難點與矛盾。
漢口鐵中副校長毛曉峰建議,盡快將課改教材發放到老師手中,讓老師有提前熟悉教材的時間,以免影響秋季開學後的教學。
㈡ 02年莆田市一中與市少體校聯辦用的是什麼教材急急急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座落在著名僑鄉——江口鎮石庭村。學校創辦於1915年,於2003年8月升格為中心小學,下轄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學校秉承「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 「務實、求真、 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僑鄉的父 老鄉親更是真情傾注,集資興學,他們形成和諧向上的文化教育群體,齊心協力,將石庭這所「 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裝扮成福廈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學校現擁有一支知識化、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擁有教職工數62人。其中,小學中學高級教師2人,小學高級教師34人,市級骨幹教師6人,區級骨幹教師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學歷、大專學歷老師41位,可稱教學隊伍實力雄厚,人才濟濟。
2、學校佔地面積13065平方米,建築面積6016平方米。學校現有小學學生數989人,設有19個班級。幼兒學生234人,設有七個教學班。生均佔地面積10.68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
3、擁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禮堂,可供每年「六一」國際兒童節舉行文藝聯歡會,用以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4、學校有34間符合標準的教室,採光、通風,照明符合要求。
5、學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師均30.65平方米。
6、學校體育、音樂、美術、電教設施達Ⅱ類標准。
7、圖書豐富,現學校圖書館有存書達12500冊,生均10.22冊,可供學生閱覽,補充課外知識。
8、設電腦教室,擁有66台電腦,培養學生現代科學知識的應用。
9、學校有兩個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場,一個3200平方米的大操場,一條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環形跑道供學生田徑運動之需。
10、學校音樂室、少先隊室、實驗室、體育室、電教室一應俱全。學校環境達到「一禁、三化、五無、八有」要求。幼兒園的設備新穎,活動器械齊全。學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優美、潔凈的學習環境;給教師創造了一個舒暢、安全的工作,生活條件。學校秉承了「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辦學理念,領導「務實、求真、開拓」,教師「愛崗、敬業、奉獻」,學生「誠實、好學、活潑」,學校面貌日新月異,永遠向前。
地址:涵江區江口鎮石東村 郵編:351117
[編輯本段]校規校訓
校風:團結 勤奮 博學 務實 向上
教風:師風正 師紀嚴 師道尊 師學博 師業精 師心慈
[編輯本段]學校榮譽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學校連續5屆評為莆田縣文明學校。
1993年黃瓊英同學獲全國小學生民族器樂「揚琴」比賽三等獎。
1997年10月四(2)中隊評委全國文明雛鷹假日小隊。劉少晗同學評為全國「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學校少先隊評為莆田縣紅旗大隊。
1998年12月,新加坡華僑黃錦龍夫婦捐建校門一座(福廈路口)。
2000年7月,林鳴鳳老師指導的劉敏同學獲全國青少年愛國讀書活動「講公德、守法紀」知識競賽特等獎,並赴閩參加省教育廳、省少工委組織的夏令營和頒獎大會。
2000年學校被莆田縣評為「莆田縣學校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9月因學校教學質量突出被中央莆田縣委和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十佳學校」。
2002年4月由於學校成績優異,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小學」。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我校本屆畢業生成績名冠涵江。在涵江區對所轄的133所小學共評選出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紅老師指導的黃琳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走向世界的中國」知識競賽優秀獎。
2004年3月,自升格為中心小學以來,莆田市教育局對全市小學畢業生統一考核,在涵江區評選的300名優秀學生中,本中心小學就取得53名,成績名揚涵江。
2004年5月學校小學生籃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籃球比賽第一名2004年6月黃玉麒老師指導的吳啟航同學寫的「公雞過馬路」獲世界華人小學生作文大賽三等獎。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市文明學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涵江區素質教育合格學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師執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區開展小學數學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由王珊老師執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區開展小學語文優質課比武中榮獲一等獎。同年6月份,在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中,我校本屆畢業班的語、數科的綜合成績名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紅老師指導的羅威臻同學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奮發有為建小康」知識競賽二等獎。
2005年12月學校教師籃球隊獲涵江區教師籃球比賽第二名。
2006年1月學校被涵江區人民政府評為「治安保衛重點單位」。3月份,涵江區綜合辦、涵江區教育局、涵江區公安局聯合評為「涵江區平安校園」、「涵江區學校安全先進單位」。
2006年3月學校被授予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改革重點課題——福建省「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研究」實驗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屆畢業班參加全市統一命題的畢業班素質質量檢測中,語、數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區農村小學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評為「莆田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優秀學校」。
2006年7月學校幼兒園評為涵江區優質幼兒園。
2007年3月學校評為涵江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2007年4月學校小學生乒乓球隊獲涵江區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悠久,創建於1915年,由黃紹昌先生倡議創辦。
黃紹昌先生畢業於福建政法大學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及高等師范碩士。歷經福建政法大學教授、福建省實業廳秘書長等職。由於關心家鄉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無一所正式學校,在海外僑胞的支持下乃毅然舉家遷回石庭,自任學校校長,校名為莆田縣第七區小學學校租用石庭旗桿厝衍慶堂上下廳及上廳左邊廂房一間,內埕全部、黃禹友民房五間為校址,並舍自己房舍等為辦學之用。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5、10——1919、01),陳棟候為第一任校長(1915、10——1916、01),陳丹如為第二任校長(1916、02——1919、01)。學制四年,(為初級小學),低中二班為復式教學。四年級為學校最高年級,學生均由私塾轉入,全校學生20多人。學校於1915年春成立首屆校董會,設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等社會名流擔任。其中薩鎮冰系辛亥革命時名人,民國時期為海軍上將,任海軍總司令等要職。擔任石庭小學董事可稱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校址照舊。黃紹昌為名譽校長(1919、02——1925、01)。學制六年(完全小學),一、二年級為單式教學(兩班),中高年級為復式教學(兩班)。學生數80多人。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原有校址擴大。借用衍慶堂下廳左右前廂房兩間,天雲亭擴大租用右廂房一間,另租用黃紹昌私房之大廳、福堂及左右廂房,並在石庭黃氏宗祠增設分校。校長為黃紹昌,分校主任為虞番茹(1925、02——1930、01)。學制六年,一至四年級各一班,高小復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級一班,學校校董會於1925年2月擴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第七區江口鎮私立紹昌小學。校址照舊,黃氏宗祠分校停辦,學校並入總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開辦幼稚園(一班)。學校校董會推選黃籬秋為首任校長(1934、02——1934、07),黃璇為第二任校長(1934、08——1942、07),學校校董會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玉樹、曾傅雲、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石東石中聯立國民學校。校址照舊,小學學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園撤消。(幼稚園二個班級設在總校)。校長為黃璇(1942、07——1943、01)。學校董事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西南中心國民學校。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梁濟川、黃祖漢、黃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學校更名為莆田縣江口鎮第二中心國民小學。校址照舊。校長黃璇。小學學制六年。學校開設幼稚園二個班級。學校校董會有常年校董76人。名譽校董為 :薩鎮冰、黃培松、張琴、關陳謨、林翰、吳台、蔡瑄、黃祖漢、黃玉樹、林兆燕、曾傅玉、黃景文、宋增敬。
縱觀歷史,石庭小學在1915年至1950年期間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簡易到擴大,逐步拓展,邁步向前,黃紹昌、黃璇父子首創顒功。令人有口皆碑,贊之不絕。
紹昌先生英年早逝(詳情見黃春元先生撰寫的《懷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紹昌先生半生心血艱難創學的功績,經校董會開會決議改校名為石庭紹昌小學資以紀念。
紹昌歿後,子承父志,黃璇接任校長。黃璇先生畢業於福建省立師范,年青有為,管理有方,治學嚴謹。他注重寓教於樂,經常為學生舉辦文體活動,遠足爬山;也時與其他學校組織學生互相交流或舉行測試時事比賽。他注重道德品質教育、親繪壁畫,在學校多處懸掛。抗戰期間,「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四十年代初期抗戰緊要關頭,他親自演講,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他崇尚「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教育。
黃璇任校長後,身體力行,拆舊更新,自行動手,十分刻苦,厲行節約逐步擴展教室。學校因此從原無標準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規模,在江口鎮頗具名氣的中心小學校。
據黃文蘭先生、黃春元先生回憶,學校30年校慶聖殿約在1945年8月上旬舉行,張燈結綵,學校裝點得一派喜氣洋洋。巨幅橫幅標語高懸「慶祝紹昌中心小學三十周年校慶及慶祝抗戰勝利」。歌舞昇平,十音八樂響徹四方,文藝節目豐富多彩,盛況空前。
「雄雞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蕭蕭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人民政府接管了紹昌小學,學校更名為石庭小學。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在石庭父老鄉親和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從此走上不斷發展壯大的康莊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紹昌小學」校舍不足,未能適應辦學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醞釀建造新校事宜,經多方協商,確定在原址——「石庭紹昌小學」翻建新校舍——即現在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建校時由石庭黃氏組建董事會,成員90名,常務董事16人。主席:黃文達(毛小叢),副主席黃文松(九尾)下設委員。接收海內外華僑俚人,黃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紀念。
1956年春,校長方燕榮,教導陳炳宗上書給毛主席請求提寫校名。因毛主席國事繁忙,無暇提寫,後由莆田軍分區參謀長書寫「莆田縣石庭小學」校名,一直保存於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後,胡金鳳為首任校長,時有學生600餘人,因學校為完全小學,辦學條件好,質量高,學生慕名而來,趨之若鶩。所以,每年都要舉行高小招生入學考試。也因此,石庭小學也有中低年級的單班編制變成高小的多班學校。石庭小學的學生遍布江口鎮半壁疆土。小學畢業報考初中,升學上線率達97%以上。
1956年,為了解決鄉親子女上初中難的問題,在校內又設「文化班」是屬於民辦自費辦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躍進時,石庭設管理區,學校升級為「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管轄19個基層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學。從石庭比江口早些時間設學區看,當時石庭文化比江口發達了。後來再派副校長溫新江、方聯榮、林春新三人從事學校領導班子。
1959年中央落實「華僑政策」石庭華僑辦學有功,董事會主席黃文達應邀赴京參加十周年國慶觀禮。
1959年後,石庭文化班改為「莆田石庭農業中學」
1960——1961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全校師生(包括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開荒種植活動。建立農業基地——南坡山,搞小副業,增加收入,共度難關。但又不耽誤學習文化課,可以說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當時造就一大批鄉里傑出人才。
1962年莆田縣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農業中學」改為「莆田石庭華僑中學」任命吳鴻生為石庭華僑中學校長。陳國禎任副校長、陳慶瑞為教導主任,黃清和人總務主任,李天寶任團支部書記。小學部不變,橋中使用「石庭小學」一半地方,小學又一次開始借用附近民房辦學了。
1963年——1964年學校文化體育生活豐富,教師「籃球對」「十音隊」經常外出參加比賽演出。「十音隊」在江口地區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樂合奏,「苦盡甜來」參加縣職工文藝匯演榮獲特等獎。
1966年,「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風雨,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一度停課,學生散流社會,教學荒廢,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厥如,造成十年荒蕪,令人嗟嘆。
1968年把「莆田縣石庭小學」改為「莆田縣五七學校」,是非顛倒,學校一片荒涼「四人幫」禍國殃民,踐踏文化,可見一斑。
至文革結束,使撥亂反正又恢復原校名。
1969年學校實行准軍事化訓練,那時學生無心讀書。
1970年——1976年,學校幾乎成半癱瘓狀態,教師無心教學,學生無心學業。
1976年,打倒「四人幫」全校歡欣鼓舞。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學校教學,學生學習,正式走上正軌,社會青年又登校拜訪老師,拾迴文革期間遺落,荒廢的文化知識。從此,石庭小學繁榮又振作了,又恢復了昔日的雄風。
1978年,胡金鳳官復原職,主持石庭小學校長工作。正值全國恢復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鎮黨委的主持下,於江口馬埕舊電影院舉辦補習班。石庭小學派林金標(番茹根)、陳慶瑞等教師義務為廣大青年授課,時達數年之久。為將口地區培養大批大、中專人才。說到石庭小學業余免費為社會服務已有幾十年光榮歷史,早在新校建成後,胡金鳳擔任首任校長時,石庭小學積極協助業余教育,開展石庭片「掃盲」活動,提高全民素質。各生產隊都有夜校,學生是農民。教師分配到生產隊,負責夜校的組織和輔導,培訓夜校教師,幫助夜校教師備課。
58年,在校內還辦了夜校,由大隊掃盲積極分子黃承祖、黃金富負責,學校指定黃玉祥老師專人協助。
1979年,胡金鳳校長退休,陳天順主持學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縣恢復小學畢業生初招統一考試,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積極拼搏的風格,教師忙著搜集復習材料,印發復習提綱,畢業班學生晚自修,上夜課,千方百計提高畢業班的學習質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學生,送入省重點中學莆一中、二中就讀。
1980年乘改革開放的春風,教師努力拚搏,教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生源越來越多,校舍擁擠為破於眉睫的問題,急待解決。1982年學校領導陳天順、彭書錦等石庭宮董事會吁請海外僑胞籌資擴建學校教學樓,在愛國僑胞黃日昌、黃文華、黃文理、黃嚇興等海外僑胞的大力提攜下,共籌集資金新幣21.42萬元.。1983年將大禮堂七間一層土木結構的教師及後操場兩間石板教師拆塗,翻建成一座十四間教室的教學樓,用於初中部教學,小學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長,彭書錦任副校長,曾昭和、黃文書任教導。新領導班子為解決學校校舍緊張狀態,決心繼續打好僑牌,成立莆田縣石庭學校國內董事會。正董事長暫缺,副董事長黃慶隆先生、孫忠孝先生、黃玉珠女士;常務董事黃慶隆、孫忠孝、黃玉珠、黃金壽、黃嚇輝、黃嚇松、黃文榮、方金榮、黃瑞麟等位先生擔任;會計方金榮;出納黃克亮。他們肩負對下一代教育發展的使命,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校領導與董事會不辭辛勞,拜訪了一個個歸僑。一片誠心,金石為開。打動了愛國愛鄉的僑領黃文蘭、黃文理、黃文華的心,海外華僑也專門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會」,以便有組織、有系統地開展工作。海外建委會由印尼僑領黃文蘭、黃文通、黃春元、黃文華、黃文衡、黃清雲諸位先生;暨新加坡僑領黃文理、黃日昌、黃金華、黃克祥先生等組成。隨著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開,國內也成立了監建組,由黃慶隆、黃玉珠、孫忠孝、黃瑞麟、曾昭和、黃克亮、方中沛、彭書錦、方金榮、李國珍諸先生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腳下奠基興工建造石庭僑中教學樓。
1987年,何遠芳調入石庭小學任副校長。
1988年,石庭華僑中學教學樓竣工。
1989年,石庭華僑中學從原來擁擠的小學中搬遷到新樓。
1990年,何遠芳調離,黃玉和任副校長。
1991年,方中沛校長榮休,黃玉和接任校長,李瑞芳任副校長兼江口學區會計;林光明主持學校德育處工作;李敏林、黃錦雲主持學校教務處工作;黃繩濤主持學校總務處工作。
同月,「石西後埕村華僑為解決本地子女就學方便,籌資在後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學樓,後埕分校獨立,正式命名為「江口後埕小學」
1992年,鑒於建設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學教學樓教室已破爛不堪,學校領導會同石東、石西兩村兩委積極做好僑務工作,在愛國僑領黃文理、黃文華的大力支持下,籌資使萬元,重建了二十間教室,便學生在寬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內專心學習。
1992年,石西橋頭外村華僑黃文蘭、黃文華,惠及家鄉子弟上學要橫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隱患,籌資將本村原生產隊隊址改建教學樓。
1993年9月,橋頭外初級小學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黃克緒先生,看到學校操場泥濘不堪,獨資捐贈港幣三萬六仟元,修建了一塊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
1993年9月後埕小學、西劉小學高小並入學校。1998年8月兩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僑胞黃錦龍先生感到以前驅車經福夏路時,一片原野,石庭小學紅磚樓房遠眺可見雄姿,而今兩旁店鋪林立,石庭小學已依稀難見,為海外歸來遊子能准確到達母校;乃費資十萬余元,於公路旁建造牌樓一座,書「莆田縣石庭小學」以資記認。
1992—1994年間,華僑黃文通、黃金瑞、黃錦文、黃玉添、黃志萍、黃富文、香港黃克緒、陳瑞鳳、石西鴛鴦厝華僑基金會均踴躍獻資為學校學生添置桌椅、教師辦公桌,添置會議室桌椅,管樂隊、禮堂音響設備,鋪設石板路及澆灌幼兒操場均不遺餘力。
1995年鴛鴦厝華僑為了家鄉子女就學方便,集資建設了一座完整的小學,正式恢復為「陶青小學」。
1996年9月,鴛鴦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學」就學,減輕了石庭小學校舍不足的壓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學校大禮堂,被白蟻蛀蝕嚴重,不堪重負。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前傾嚴重,辦公大廳4根大梁裂痕明顯,屋頂水泥瓦片年久變質鬆散,滲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學校領導、石東村、石西村兩委、學校華僑董事會十分重視,成立了石庭小學修建委員會(國內理事組)。由黃慶隆先生任理事長,陳瑞鳳女士任副理事長,黃文同、黃崇書、黃中貴、黃玉水、黃德章、黃瑞麟、黃玉和、黃繩濤、黃玉明等諸位理事,並向海外發出了倡議書。董事長黃日昌先生得悉這一情況後,親臨學校視察,指示學校修繕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時要求國內,充分發動群眾力量。不管是一元還是一萬元都是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支持。並冀望國內最少要有三百戶人參與捐資,修繕的不足之數由海外僑胞負責。這一倡議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踴躍響應。愛國僑領黃日昌、黃鼎榮、黃春元、黃文通、黃文蘭、澳門黃春水、香港黃賽峰、黃玉祥,國內黃慶隆、陳瑞鳳等社會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鄉親同心協力共集資69.11萬元。
1999年學校修繕工作正式開始。教學樓、禮堂、大門、圍牆、廁所均整修一新,再煥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學校隆重舉行大禮堂、教學樓、校門重修竣工剪綵慶典。鞭炮齊鳴,鼓樂喧天。海外僑胞黃日昌董事長,黃文蘭伉儷,黃春元伉儷,黃文華先生等均專程聯袂返校參加盛會。莆田縣政要:林文揚書記、卓金賢副書記、梁國鎮副縣長、陳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錦政協主席、教育局長程輝煌、江口鎮黨委書記王金煉、鎮長鄒荔平均蒞臨參加。校修建委員會理事長黃慶隆先生、陳瑞鳳女士及所有捐資者應邀出席慶典。
會議由江口鎮鄒荔平鎮長主持,黃玉和校長代表學校匯報修建工作情況,黃日昌董事長代表海外僑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卓金賢縣委副書記代表縣委縣政府對海外僑胞,各界人士的熱心助學表示衷心感謝,並對學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縣、鎮領導對捐資一萬元以上的優秀者頒發了榮譽證書。愛國僑領,著名企業家,縣、鎮領導為學校重修竣工剪綵並向所有捐資者頒發了紀念品。會後,江口鎮政府設宴招待愛國僑領及著名企業家等熱心助學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橋頭外初級小學並為學校教學點,2002年9月「橋頭外教學點」撤並入學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區域重新規劃,江口鎮隸屬涵江區。校名更為「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由黃玉和繼任校長,陳國徽、黃文和任教導。
2003年9月,涵江區教育局將石庭小學從江口學區中分割出來,升格為中心小學,原校名「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更改為「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新一屆中心小學的學校領導班子到任:張君超任校長,李向華任書記,黃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學)和吳元華任副校長,董國雄任副書記,林義良任工會主席,黃玉麒任工會副主席,陳偉業任教導主任,陳國徽和黃文和任副主任。下轄後埕小學、陶青小學、西劉小學、赤港小學、東樓小學、豐山小學、厚峰小學、劉庄小學、梁厝小學等9所農村小學,共有學生3539人,教師169人。同時學校也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學校將後埕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教職工多達64人。12月張校長和李書記調離,由黃玉和副校長升任為校長,吳元華副校長升任書記。
2006年9月學校領導班子換屆,黃玉和繼任校長,吳書記調離由林國祥接任書記,董國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長,其他學校行政人員不變。學校將厚峰小學的五、六年級學生撤並入石庭中心小學。學校學生數增至998人,設有教學班二十個;幼兒學生數341人,幼兒設有教學班十個。
2007年3月董副校長調離,陳偉業升任為副校長。
校 名 變 更 歷 屆 校 長 變 更
莆田縣第七區第二小學 陳棟侯(1915.10-1916.1)
陳丹如(1916.2-1919.1)
莆田縣第七區石庭小學 方錫連(1919.2-1921.1)
郭璣庭(1921.2-1925.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石庭小學 黃紹昌(1925.2-1934.1)
莆田縣第七區私立紹昌小學 黃籬秋(1934.2-1934.7)
莆田縣江口第二中心國民學校 黃 璇(1934.8-1950.1)
莆田縣石庭小學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國琳(1950.9-1951.2)
肖慶琳(1951.3-1952.2)
方永懇(1952.3-1954.8)
方燕榮(1954.9-1956.8)
莆田縣石庭中心小學 胡金鳳(1956.9-1968.10)
莆田縣石庭五七學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黃元斌(1968.9-1971.7)
黃中貴(1968.9-1971.7)
方聯榮(1974.9-1977.2)
陳天順(1977.3-1978.7)
胡金鳳(1978.8-1979.11)
莆田縣江口石庭小學 陳天順(1979.12-1983.1)
黃文晉(1980.9-1983.8)
彭書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黃玉和(1991.9-2002.4)
涵江區江口石庭小學 黃玉和(2002.5-2003.8)
涵江區石庭中心小學 張君超(2003.9-2005.12)
黃玉和(2006.1至今)
㈢ 全國哪些省份初中數學使用人教版教材
全國所有省份都有學校使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但同一個地方的不同學校,也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
多年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託,主持或參與草擬了2000年以前歷次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由國家頒布;根據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先後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社名,編寫、出版了九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2014年,人教版第十套教材,即按照教育部新課程標准研究、編寫的21世紀義務教育全套新教材正在陸續出版之中,其中一部分已在教育部確定的實驗區進行實驗。截止到2019年,累計出版各種出版物萬余種,總印數達數百億冊。
(3)高中語文校本教材擴展閱讀:
2001年課程改革後人教版的新教材為人教新課標版,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
人民教育出版社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正確出版方向,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對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順利完成轉企改制任務,為加快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擔著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的研究,承擔著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研究與實驗」總課題組的學術組織與管理工作和分課題「新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開發的基礎理論研究」。
參考資料:網路-人教版
㈣ 面臨新高考 以後若想讀天文學 現在應該選什麼科目呢
天文學屬於理科專業。語文、數學、外語、理科綜合(包括物力、化學、生物),如果省的高考是3+X+1,那加的那一科你就要選擇物理或者是化學才可以填報天文學專業。
天文學和物理、數學、生物等一樣,是一門基礎學科。天文學專業在本科階段的主要課程大體包括:基礎天文、天體物理(理論、實測)、量子力學、天文技術與方法、電動力學、理論力學、原子物理、恆星物理、計算天文學以及大學英語、線性代數、微積分、高等數學等公共課程。具體課程各高校略有不同,考生要以高校最新開設課程為准。
首選科目為「僅物理」,再選科目要求大都不做規定,但南京大學理科試驗班類要求再選必選化學,對此考生要多加留意。
其次,對天文有濃厚興趣,且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計算機是天文學數據處理和理論計算的主要工具,學習天文學的學生必須對於計算機操作感興趣並有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此外,興趣是學習天文學最好的老師!
再次,注意身體條件的限制。
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宜報考天文學專業,色盲;不能准確識別紅、黃、綠、藍、紫各種顏色的導線、字母、數碼、幾何圖形、信號燈者。
除此之外,天文學專業在本科階段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在本科階段,學生要掌握應用儀器、天文實測、海量數據處理等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過硬的英文交流、寫作能力。
㈤ 高中語文微型小說閱讀與鑒賞的校本課程該怎樣上
首先建議你做些准備,推薦你訂閱《微型小說選刊》。《微刊》是本不錯的雜志。裡面有很內多當代的微容型小說作品,還有點評。
我覺得首先可以介紹一下微型小說的定義、歷史、發展和現狀。然後油印一些作品讓同學們看。最好是短小而趣味性強的。再與同學們討論。現在很多高考的閱讀題就是微型小說,可以收集給同學看,還可以讓學生做些習題。很多高考優秀作文也是微型小說,也可以給學生欣賞。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小說要選好,要有趣味性。
㈥ 高中選修可怎麼學
一位高一學生咨詢:暑假開學後,進入高二,我們將迎來新課程的選修課。語文選修課將開設哪些課程?具有怎樣的特點?如何學好語文選修課?希望老師幫我未雨綢繆。如何學好高中語文新課程選修課唐山市開灤二中 張金波 屈海娟選修課,是新的高中課程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最能體現新課程特色的一個部分。而語文選修課同其他學科的選修課相比,更是有著自己的鮮明個性。高二新生談及語文選修課,心中難免忐忑。恐懼往往來自陌生。提前揭開語文選修課的神秘面紗,變陌生為熟悉,在與她親密接觸時自然可以多一分從容。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語文選修課的廬山真面目。一、選修課的基本特點我省將開設的選修課,同一般意義上的選修課有所不同。由於師資、場地、課時的限制,選修課的「選」字很難真正落實,我們的選修課並不能賦予廣大師生多少選擇的空間。從人教社提供的選修教材看,可供我們選擇的語文選修課程有16門,但事實上我們只能開設其中的四或五門課程。目前基本確定的課程有《語言文字應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文章寫作與修改》等四門課程。盡管如此,選修課程,比之於必修課程,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都有著鮮明的特徵。這些特徵,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要求高一點。選修課是以必修課為基礎的學習,是對必修課程的拓展和延伸,學習的要求理所當然應該更高一點。同類內容,相似文本,選修課的學習應該有高於必修課的要求。這既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是為了考慮學生參加高考的實際。2.容量大一點。正是由於具有一定的基礎,所以選修課的學習容量與必修課相比可以適當加大,學習的節奏可以適當加快,為自主研習和探究留下更大的空間。3.活動多一點。盡管不同的選修課程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和必修課相比都應該有更多、更豐富的活動式學習,或研習,或體驗,或欣賞,或探究,或總結,或梳理,在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4.專題意識強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選修課程都是一種專題學習,而選修課程的教科書也大都是一種專題式結構,學習中應該加強專題意識,以便更好地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學習效率。5.課程個性更強一點。每一門選修課程都可以看作一個相對獨立的專題,其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都具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學習時絕不能無視這一點,學習方法不妨求同存異。二、選修課的學習策略(一)側重應用,兼顧理論實踐高中語文選修課不同於高等學校中文專業課的一個突出標志,就是不以傳授系統完整的學科專門知識和理論為重點,主要立足於語文活動,致力於實際的應用;知識和理論的學習仍是必須的,但一定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目標都強調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比如《語言文字應用》,不能僅從課程名稱理解其所包含的課程內容,仔細研究課標的相關目標,我們會發現,「語言文字應用」系列是指對語言文字方面論著和法規的研讀、對語言文字問題的研討,以及語言文字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二)強調探究,拓展深度廣度選修課學習是對必修課的延伸和提高,學習方法更應體現個性化學習的理念,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應比必修課有明顯的拓展。就其精神實質而言,相對於過去的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學習探究的方法,應該是新課程選修課學習的重要導向。因此,學生在學習中要注重培養探究意識,有疑敢問,有疑善問;有寬廣的多元文化視野,學習閱讀、鑒賞、探究、表達、交流的多種方法和角度,努力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正如課標總目標所指出的:「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思考領悟」) 「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發現創新」)(三)關注差異,文體決定目標四門選修課程中,《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屬於文學作品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文字應用》、《文章寫作與修改》兩個系列屬於實用類文本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各門課程涉及的文體不同,閱讀目標也有差異,所以選修課的學習首先應樹立起文體意識。文學類文本學習應多關注閱讀的開放性、個體體驗的獨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獲得新的閱讀體驗」、「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實用類文本學習應多關注對信息、事實、觀點等方面的准確理解和掌握。其實,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新課程選修課都是一種新的體驗和嘗試,很多東西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和檢驗。希望你在未來的學習中加強和老師的溝通,這將有助你在學習選修課的時候能夠融會貫通,採取靈活而合適的學習策略。
㈦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
1.全面發揮語文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
語文課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高中語文課程應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該繼續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審美能力、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還應體現高中課程的共同價值,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充分發揮本課程的優勢,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2.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的個性傾向漸漸明顯,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的差異逐漸增大。高中語文的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持其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對於應用性目標、審美性目標、探究性目標可能各有側重,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通過適當的選修課實現目標。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
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4.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
教師要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繼續學習,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要認真讀書,精心鑽研教科書,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發揮優勢和特長,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應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按照學校的規劃,積極開設選修課,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5.關於必修課程的教學
必修課程根據「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系列的目標,組織五個模塊,實施教學。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環境,提供有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
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情感、經驗去體驗作品,對作品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不宜強求統一的標准答案。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指導應該有所側重。閱讀論述類文本,教師應引導學生著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准確性,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閱讀實用類文本中的新聞,應引導學生從材料的來源與真實性、事實與觀點的關系、基本事件與典型細節、文本的價值取向與實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應用文教學,應主要藉助文本示例來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作過多分析。閱讀文學作品,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對作品的影響評價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詩文的閱讀,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古詩文閱讀中的障礙。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
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如寫書評、讀後感,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可採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也可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路、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應鼓勵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加工,匯編成冊,回顧和交流學習成果。也可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演示自己的文稿,學慣用計算機進行文稿編輯、版面設計,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
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口語交際教學應注重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如有自信心、有獨立見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談吐文雅等。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而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還應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6.關於選修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高中語文選修課對必修課的內容有所拓展提高,有的側重於實際應用,有的著眼於鑒賞陶冶,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
1)選修課的設計
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輔導課,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
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願望的選修課。學校及其所在地區具有的某種特殊條件,教師具有的某些特長,都是課程的重要資源,可以成為一些特色課的生長點。
2)對學生選課的指導
選課的指導,首先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所開選修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並且要讓學生明白,選課既是為了滿足自己當前的學習需求,也是為了學習自我規劃。教師應該認真准備,做好選修課的介紹。其次,要幫助學生了解在若干選修課中哪一門或哪幾門最適合自己,學會正確行使選課的自主權。學生可能並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學習興趣、需求和發展趨向等方面的特點,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權衡輕重,決定取捨。
3)選修課的教學
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別,選修課的學生人數不像必修課那樣固定,課程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拓展性,學生具有不同於必修課的期望。
選修課的教學,要按照課程目標制訂計劃,不能因其設置靈活而造成凌亂隨意、漫無計劃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奧,脫離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
選修課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學內容和要求,必須在充分考慮學生需要和特點的基礎上設定。要防止單純從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喜好出發決定教學內容。
學校開設選修課應當從實際出發,充分估計所具備的現實條件,包括師資條件和學校所能利用的物質條件。課程設計也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不要簡單照搬外校的課程。另一方面,也應當注意開發潛在的資源,如聘請校外行家兼課,選派教師進修,利用電視、互聯網等手段和當地的人文、自然資源等條件,建設選修課程。
不同類型的選修課之間存在著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有的重在實際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有的重在發揮想像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所以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4)關於五個系列選修課的教學 本系列課程應有較大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精選重點篇目,鑒賞研讀。
可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互聯網搜集有關資料,豐富對作品的理解。
應重視作品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切實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不要過於追求統一答案,也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提倡舉辦詩歌散文朗誦會,組織文學社團,創辦文學刊物,積極向校內外報刊投稿。 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中逐步學會篩選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確性和速度。指導學生閱讀規范的應用文,明了應用文的性質和用途,注意應用文的格式、術語和語言風格,並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或創設情境,練習應用文寫作。選擇合適的語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薦給學生閱讀,幫助學生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認識、分析有關的語言問題,並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語文學習狀況,提高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自覺性。
應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在廣泛的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調查、分析、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養成嚴謹、虛心、求實的作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和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現象,有計劃地收集材料,展開專題研究。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發展思維品質,提高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專題研討會、讀書報告會等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舉辦專家講座,或組織學生訪問專家學者。
應注意運用生動的實例展開教學,力求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給初學普通話的人正音、開設文章病院、舉辦語言的疑難雜症徵答活動等。 應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論著、調查和梳理材料,增強文化意識,學習探究文化問題的方法,提高認識和分析文化現象的能力,吸收優秀文化的營養,參與先進文化的傳
㈧ 高中語文有哪些校本教材
華師大 ,上海教育,自編,
㈨ 大學預科班教材用高中的嗎
當然不用,可以借的
㈩ 初高中銜接校本教材 語文答案
同學,作業是要自己做的,抄答案是不好的,希望你能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