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詩歌鑒賞題
怎樣讀懂一首詩: 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分析詩題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說詩句,理解詩的大意。詩最後兩句一般是運用議論、抒情,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詩題、描述、議論、抒情一致。
古詩鑒賞表述: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 ①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賞析詩句時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8種修辭)。
③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
④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⑤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於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後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文言文閱讀文言考題的材料雖然都取自課外,但是知識點一般都是課內學過的,要利用學過的知識加以推斷。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不少考生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讀完一遍就去選擇答案。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文言文閱讀題應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初讀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大概明了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前因後果、誰說什麼話,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第二步細看題目,研讀字詞。在這一步驟當中,需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完成。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既能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誤作糾正,這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掌握常見的解題方法文言文閱讀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帶著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為什麼?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後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認真閱讀最後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1. 文言實詞題
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
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古代多單音節詞,所以看到類似於現代漢語雙音節的詞,古義盡可能分開理解。要具體、形象。分開解釋的含義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與上下文保持一致。四個選項比較、權衡,增強准確性。
古今異義: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2. 文言虛詞題
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3.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性格表現題:
答題技巧: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麼性格。
4. 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5、全文把握題: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准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注意聯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總之: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及個人履歷表,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倒是頗讓人費神,不過如能膽大,心細,也不可怕。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響做題目就不要鑽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沒什麼!
★ 解釋不通的字詞往往可以考慮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文句翻譯題:
答題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代詞、成語推導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詞。復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幹,注意句間關系。意譯詞語根據上下文推導,不拘泥於原文結構,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後通順。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代漢語的解釋。("信")
②翻譯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換成現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③再將這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代人說話習慣。("達")
④連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⑤個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貳』 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寫作方法與技巧
1 寫作方法
1、擬好題
議論文的題目要求符合文體特徵,要求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觀點鮮明的文章最受閱卷者的歡迎,因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便於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
2、開好頭
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題。
3、中間段
議論文的結構是否嚴謹,條理是否清楚,論證是否嚴密,論據是否典型,關鍵在中間段的寫作。而結構、條理、論證和論據等是議論文評分的重要細則。
4、論據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5、結好尾
議論文結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乾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
6、語言形象暢達
語言項是作文評分的重要標准。議論文的語言,要准確鮮明,生動形象。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
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什麼
2
如果從文章內容的邏輯關系來分析,議論文具體的結構形式可分兩大類:
一、縱式
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
1.「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後,循序漸進的去論證,把道理逐漸展開,最後歸納總結。
2.「正反論證」式:先提出論點後,先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
二、橫式
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
1.「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
2.「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
3.「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
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
『叄』 高中語文的議論文要注意哪些要點極其取高分的技巧
議論文總的來說要思路清晰,論點突出,論據典型.
基本上遵循「起承轉合」四個字.就像專八股文一樣屬,這樣寫得到基本分43分左右很簡單,語言、材料好一些的話,可以達到47~50.
具體來說的話:
起——就是開頭,一定要短小,入題要快、論點要准,要點題.一般100字以下.
承——就是發散,將論點進行闡釋,大概2段話.一段解釋論點,一段用一個實例證明.
轉——就是轉折,按照你的思路是對比論證、遞進論證了.仍然是2段話,一段承上啟下,一段寫第二個實例.
合——就是收束,可以結合現實,發出感慨,可以升華主旨(也就是唱高調),也可以去背一些好的結尾.
在具體寫作的時候,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是一定要經常扣題,在段落的開頭或者結尾一定要出現關鍵詞.例如寫「誠信」,那開頭和結尾一定要出現一次,句式可以變化,但這個詞不能少.
二是要有分析,在運用實例時,至少要有1行的分析,只擺材料是得不到高分的.
三是開頭、結尾一定要短小,不要拖沓.盡量不要寫題記,除非是很有文采.
四是注意分段,剛才已經說過了怎樣分段了.議論文寫完的話,一般6~8段為宜.
『肆』 高中語文作文技巧
1.寫外貌不寫「有」
作文如何寫外貌?同學們的作文里總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發,有一雙烏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還有一張櫻桃小嘴。」
如果你試著去掉文中的「有」字,把文字重新串聯一遍,會發現作文順了很多。
如下面的修改:「XX可漂亮啦。一頭卷卷的黃頭發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烏黑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櫻桃小嘴配合起來,有點混血的味道。」如此修改,是不是讀起來舒服多了!
2.寫說不寫「說」
請比較以下三句話。張三說:「……」;
張三無可奈何地說:「……」;
張三攤了攤手,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顯然,讓人物說話有多種方式,寫語言可以不用出現「說」字,而是在語言前面加上動作和神態,通過一定的訓練掌握這樣的技巧,以後你的作文一定不會僅有乾巴巴的「某某說」。
3寫想不寫「想
遇到描寫心理活動時,這樣的句子已經被同學們寫濫:「我腦子里跳出兩個小人,一個小人……另一個小人……」不用這個句子又該怎麼寫?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學生寫:「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我心想:天哪!這該怎麼辦呢?」
按照「寫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個字,修改如下:「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天哪!這該怎麼辦呢?」是不是更簡潔精練!
4.就不用成語
作文為寫不長,都是成語惹的禍!此言一出震驚四座。其實不然,當作文中只會按照套路使用成語時,文章細節就沒了,還不如老老實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寫出來。像天高雲淡、風和日麗、桃紅柳綠、炯炯有神、心曠神怡……這些被用濫的成語還是少出現為妙。
比如,寫春天別用「風和日麗」,而是這樣寫:「風兒拂過林梢,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漣漪,湖邊的柳樹輕搖著身姿,我也忍不住張開雙臂,任風撫過我的每一寸肌膚,暖暖的,癢癢的。」
想辦法用具體的句子替換掉別人用濫的成語,解決作文寫不長寫不細就不再是個難題了。
5.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對於文章寫不長的同學,可以訓練的另一個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平時大家的作文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就是「很,非常」,以後遇到要寫這幾個字時,大家不妨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現這些字眼。
比如寫熱,別出現「很熱」兩個字,學會用其他的描寫來體現熱:驕陽似火,沒有一絲風,樹葉低垂毫無生氣……如此文章自然就能寫長了。
6.要動連著動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平時要寫出一波三折的內容並不容易,這便需要我們學會一波三折地使用動詞。例如某學生寫一場乒乓球比賽:「他發了一個旋轉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句話把文章就給寫完了)
學會動詞技巧後將修改成:「只見他高高地將球拋起,眼睛死死盯著,球接觸球板的一瞬間,他手腕輕輕一抖,腳一跺,球高速旋轉著,向這邊飛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一個動詞轉瞬變成六七個,文字即刻靈動豐富起來。
7.一段話里至少6個標點
很多同學不會用標點,習作中常只有逗號,句號,逗號,句號,甚至逗號都沒有,把老師讀到斷氣為止。針對這個現象,大家可以進行「一段話至少出現6種標點」的技巧訓練。比如,。?!……:「」
這些標點你的作文中都有嗎?沒有的話請嘗試用起來。
8.字數三四五
這個技巧說白了就是學習寫短句。同學們容易在作文中寫長句,而長句寫不好就變成病句。事實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寫短句見長的,同學們在平時的作文中要注意控制每句話的字數,建議把十幾個字幾十個字的長句改成只有三四五個字的短句,這樣作文有語感會舒服很多。
如某學生的原文:「高高的綠綠的草散發著誘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麼清楚,很挺拔的樣子。」經指導後改成:「草綠了,高了,散發著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樣子。」
拓展資料:
寫作技巧就是寫作中進行表現時運用的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採取的有效藝術手段。寫作技巧受限於作者的世界觀、藝術觀,同時又作用於他的寫作實踐,為寫作活動服務。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白描細描、鋪墊、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伍』 高中語文議論文答題技巧詳解(可以是網上原有的)謝啦!
現代文現代文現代文現代文閱讀閱讀閱讀閱讀解題方法歸類解題方法歸類解題方法歸類解題方法歸類 【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作鋪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 (議論文、記敘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6、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四、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五、議論文論證方法作用分析 答題方式:運用了××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 六、小說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七、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說明文說明文說明文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閱讀答題技巧閱讀答題技巧閱讀答題技巧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准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或刪除?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議論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比喻 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 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①並列式 ②總分總式 ③總分式 ④分總式 ⑤遞進式。 5、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7、常見考點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 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願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 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此考點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證明論點的? 答題思路是: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然後對……論據進行了怎樣的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關鍵要說清楚證明過程的層次性。 ④、議論文的論證方法考點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種: 1、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因為「事實勝於雄辯」,所以舉出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是引用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證明論點的方法。所以這種方法使用得當,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分析引證法的作用,應先弄清引用了誰的言論,是為了證明什麼,再把握引證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3、比喻論證: 就是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這種方法可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對比論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和道理進行鮮明對比,從而證明論點的方法。分析對比論證方法作用,兩個方面XX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ü 答題思路:(1)道理論據,增加論據的權威性。(2)事實論據,從哪個角度來證明論點。(3比喻論證,或生動形象證明了……,或深入淺出證明了……(要根據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來確定)。(4)對比論證,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正確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⑤、議論文的語言特色考點: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色:①、要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准確,嚴密:②、要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其敘述的概括性和簡潔性:③、要從修辭的角度分析其用詞的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下面從不同角度解釋一下: A、語言准確表現為:① 概念使用准確,② 定語、狀語等修飾成分恰當。 B、語言嚴密表現為:判斷和推理嚴密,語言表達周密,邏輯性強。 C、語言鮮明表現為:表述明確,不模稜兩可,態度明確,愛憎分明,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D、語言概括簡潔表現為:議論文中事實敘述不細致,較籠統。用議論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詳細敘事。否則會喧賓奪主。這一點一般的議論文都有體現,就不再舉例說明了。 答題思路:如加點詞語有什麼作用?思路:(1)確定、回答詞語在語境中的(表層)含義;(2)詞語對表達中心或闡明觀點的(深層、比喻或引申)作用;這類題主要考語言的准確周密性和形象生動性。又如詞語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答題思路:(1)解釋詞語的含義;(2)闡明詞語之間的時間或事理程序的先後順序,強調其先後順序或層次性。 ⑥、議論文中代詞的指代對象考點 :這種考題在各種文體的閱讀中都較為常見。基本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需要聯繫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內容,這種情況,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代詞之前,找到後可用其替換代詞,通讀句子視句意變化與否來檢驗其正誤。 ⑦、開放性、拓展題考點:這種題一般都是,考查學生閱讀文章後所產生的情感體驗或理性思考。解題時需結合文章發揮個人從閱讀中獲得的感悟。答題方式:相當於寫一篇小的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注意必須引用名言或名人軼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認識。 ⑧、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考點:答題思路:議論文中非議論成分,都是為論點服務的(不同表達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議論成分的目的來確定) 小說散文的常見小說散文的常見小說散文的常見小說散文的常見考查題型考查題型考查題型考查題型 分析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1.問文章結構題 ⑴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⑵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⑶問文章的順序。 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倒敘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說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於了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採用的是倒敘方法,先把結果寫出,再引出對母親的回憶,人題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敘方法,適用於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2.問文章的層次。 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⑴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⑵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⑶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⑴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⑵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⑶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⑷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⑴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⑵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3.問文章的詳略。 記敘文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詳寫略寫是指文章材料的處理。我們寫文章,在題目確定之後,就要圍繞題目確定的中心思想去選擇作文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進行詳略處理,使之各得其所,各盡其材。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決定於材料處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處理得當,是指在結構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輕,篇幅上有詳有略。 詳細寫,充分運用的材料,必須與文章中心思想緊密關聯,可以明確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這些材料寫得詳盡、具體、生動,就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並為之折服。閱讀記敘文必須弄清文章詳寫什麼,略寫什麼,並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4.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1)劃分段落、層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可按時間或空間轉換、事件的發生經過、內容的、表達方式變換或感情的變化邏輯關系(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學會概括段意、層意。 概括段意、層意可採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麼或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總之要求:完整、簡潔、明確。 體會思想感情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主題 (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說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做這類題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當然,有時候,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也要體現在答題中,同時,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字數方面的限制,在字數范圍之類,盡可能詳細,字數超過要刪去次要信息。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⑴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⑵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議論或說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概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關鍵詞句提煉出來,組合成句來概括。 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系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 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 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白楊禮贊》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驛路梨花》 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例如《荔枝蜜》 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例如《風箏》 2、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 抒發了作者的 ……的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把握重要詞語和語句的豐富內涵。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情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理解題) 詞語題 1.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准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2.品味詞語: A. 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3.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A.能否 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 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系,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4.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①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②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5.給文段擬題: ⑴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⑵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6.記敘文語言評析:可以從語言本身的風格來評;可以從修辭格來評(這個方面考查的比較多:時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樣的修辭?其作用是怎樣? 這類題型是:某句話中加點詞語為何使用好?答題有三步:第一,這個詞表示什麼?是表示範圍?是限制?或是估計等等;第二,聯系本句內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點詞後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如果這個詞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為運用了什麼修辭?首先回答運用了什麼修辭,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擬人必須要回答「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什麼內容?) .語句語段題 1.理解語句、語段的作用:(要從三方面考慮)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⑴從結構上,常起:A對上下文:承上啟下;總領全文;總結上文B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C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⑵從寫作手法上,常有:A開篇點題,B為後文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F、襯托G、渲染H呼應、照應I對比J象徵K先抑後揚, L預示性作用等特點。 ⑶從內容上(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 , 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 點明全文思想意義) .求採納。謝謝
『陸』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技巧有哪些
議論文一般可以舉古、今、中、外的例子,所以要多背素材,事例要貼近作文主題。
一般只要你不偏題不套作字數達到要求,基準分還是很容易得到的。基準分的具體分數要視作文的難易程度而定。
『柒』 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技巧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二、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專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屬論證。
三、論證方式:立論、駁論。(議論文可由此標准分為立論文與駁論文二大類。)
四、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1、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作用二個要點。具體如下:
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 …… (概括事例)證明了 …… (如果有分論點,則 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 …… 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論證:通過比喻進行證明,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 …… 比作 …… ,證明了 …… 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 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捌』 高中語文議論文逼格較高的名言有哪些
人並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 ──托爾斯泰
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達·芬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 ──哥白尼
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爾基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人們常覺得准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羅曼. 羅蘭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蕭楚女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樣。 ──高爾基
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 ──愛迪生
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恆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當心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 ──愛迪生
如果是玫瑰,它總會開花的。 ──歌德
如果我比笛卡爾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的緣故。 ──牛頓
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華羅庚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
『玖』 高中語文作文三段式技巧
第一段是文章的大體介紹,文字盡量寫得生動,優美。該卷老師的注意力基本在開頭。第二大段一般寫你要敘述的內容,如果是議論文的話,寫一些論據,著名自己的觀點。結尾,點明中心,點題,如果可以升華一下。
三段式的作文其實不是很提倡,在高考中容易低分。特別是在議論文中,第一段提出論點,第二段開始三個分論點,最後第五段再總結,這樣的文章格式太過陳舊,不適用於現在的考場作文。那麼如何告別語文作文「三段式」呢?
首先,要把中間敘事的自然段拆開成幾個段落,一種方法是按照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高潮、結局來分段,不要把一整個事情僅僅用一個自然段來寫。
第二個方法還可以依據時間的推移來分段,時間發生轉換時要另起一段,這樣文章不僅僅在結構上顯得自然順暢,也更加富有層次性。
第三是依據地點的轉移來分段,地點轉換即另起一段,這樣也能夠使文章的結構更加清晰。
第四是根據情感的遷移變化劃分段落,「文似觀山不喜平」,一篇文章貴在富有情感的變化,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在初中階段,就要有這樣的意識,在文章中展現情感的遷移,這要求不僅僅是要另起一段,更重要的是要恰當地使用過渡句或者過渡段,敘事的同時,穿插表達情感的語段或者表明觀點的語段,這樣的文章就將敘事和抒情融合到一起,不僅在表情達意上更加確切,文章整體的節奏也顯得張弛有度,情理相融。
總之,一定要有意識的去多分段落,但是也不能矯枉過正,一句話一段,要根據上文中的方法,合理的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避免「三段式」。沈陽華英高考復讀學校網站有很多高考學習技巧,你可以去看看,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拾』 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結構
如何寫好議論文
議論文的寫作要求:
一、 議論文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論據基本要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後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後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採用的 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後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後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 |
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錯誤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 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一)、議論文寫作三要素
議論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論點必須正確。論據是為說明論點服務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實勝於雄辯,是最好的論據。論據也可以是人們公認的真理,經過實踐考驗的哲理。論證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有:
1. 歸納法
從分析典型,即分析個別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點,然後得出結論。
2. 推理法
從一般原理出發,對個別事物進行說明、分析,而後得出結論。
3. 對照法
對所有事實、方面進行對照,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
4.駁論法
先列出錯誤的觀點,然後加以逐條批駁,最後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議論文的特點
議論文的結構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結論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論點,即文章的主題,在正文部分擺出有利的事實,對論點進行嚴密的論證,最後根據前面的論證得出結論。
(三)、議論文的寫法
要寫好議論文,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確定論點。
論點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夠的論據,可以列舉生活的實例。
3.論證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所有事實、原因、理由應緊密地同結論連接起來。
4.層次要清楚。
5.態度誠懇、友好,因為議論文重在說理,以理服人。
議論文在寫作手法上以議論為主,但有時也要運用說明、敘述、描寫等手法。議論中的說明常為議論的開展創造條件,或是議論的補充;議論文中的敘述和描寫應是為論點提供依據的因此,敘述應該是概括的,描寫應該是簡要的。
6.論據要充分
欲證明自己的觀點必須有充分的證據。作者可以列舉事實、展示數據、提供事例、藉助常識或利用親身經歷。
二、如何寫好議論文
1.寫好字
一篇內質不錯的文章,字跡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評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試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閱卷者打分的 情緒。美觀整潔的書寫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對閱卷者評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筆劃要清楚。字跡筆劃清楚,字體端正,就能給閱卷者留下好印 象。相反,龍飛鳳舞,一路狂草,但難以辨認,就算文章寫得好,也難以讓人欣賞。其次,字體要適中。字體過大,卷面有擁擠繁亂之感,觀之不雅。字體過小,閱讀起來如覺蟻行,極其費神。再次,盡量少塗改。要塗改也須規范地塗改,切忌亂塗亂畫,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點,造成凌亂之感。
2.擬好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傳遞顯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於它位居文章結構之首,所以文章題目的優劣也會直接影響閱卷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議論文擬題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確的基礎上力求醒目、舒暢。具體而言,可鮮明,可形象,可簡潔,可別致,可整齊,不一而足。總之,以能激發閱卷者閱讀興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 之感為最佳。
議論文的題目要求符合文體特徵,要求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觀點鮮明的文章最受閱卷者的歡迎,因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夠傳達出文章內容之大概,便於閱卷者准確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
3.開好頭
高爾基說過:「(開頭)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 的話題。因為評分標准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於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於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文論中所說的「鳳頭」。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4.中間段寫好首句和末句
議論文的結構是否嚴謹,條理是否清楚,論證是否嚴密,論據是否典型,關鍵在中間段的寫作。而結構、條理、論證和論據等是議論文評分的重要細則,因此,寫作議論文要盡量符合這些標准。
常見的論述模式是:首句為小論點或承上啟下的過渡詞句;中間圍繞小論點,運用恰當的事實、理論論據,或針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分析說理;最後結合論述內容寫一兩句小結的話語。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寫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脈絡,顯示全文的論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體論證結構常用正反對比式。許多 道理只要從正反兩面說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論述嚴密。在考場中熟練地運用這種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開寫作,減少失誤,節省時間。同時,它可使閱卷者能便捷地依據評分標准,在中檔以上分項計分,避免不利於考生的個人評分因素出現。
5.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 新的論據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6.結好尾
結尾是全文內容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著名作家師陀曾說:「寫文章不管長短,首先要考慮好結尾。有了結尾,如何開頭,中間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結尾當如豹尾,響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奮進。如魯迅的《論雷鋒塔的倒掉》,結尾只有兩個字:「活該!」短短兩字,可謂簡潔 之至,力透紙背。
其實,文章的結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由於閱卷者看完結尾後即開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閱卷者的評分心理。李漁曾說:「篇際之終當以媚語攝 魂,使之執卷流連,若難遽別。」結尾如有此種效果,整篇文章將增色不少。議論文結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乾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
7.語言形象暢達
語言項是作文評分的重要標准。議論文的語言,要准確鮮明,生動形象。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常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式,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 來,以求說理的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
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採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必不可少。修飾 議論文的語言,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久成習,自然會有長進。
如何寫好高中議論文?
高中語文中的議論文寫作是高考的重頭戲,作為高考語文成績還不錯的我,想給大家一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在議論文寫作中,要掌握基本的寫作框架,即開頭鮮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一步非常重要,而且雖然有的書本上告訴我們可以在文中或是末尾提出論點,但是這樣都不如在文章的開頭直截了當地提出論點好,因為閱卷老師批改議論文首先就要找文章的論點,把論點鮮明地擺在開頭第一段,不僅可以時刻提醒自己:我將要寫什麼,避免跑題,而且可以清楚明白地告知閱卷老師本文將要寫什麼內容!同時,不要忘記要在文章的最後重申自己的觀點!
其次,要掌握相關的論據。論據是為論點服務的,建議大家可以在平時多多翻閱一些論據大全之類的書,平時多多積累,也可以多多翻閱一些報紙、雜志、課外書等,不僅可以培養語感,而且可以為自己的作文寫作積累素材,一舉兩得!需要提醒的是:論據並不是越多越好,我們的記憶力是有限的,關鍵是活學活用!往往一個論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不同的理解,也就是說一個論據可以證明多個觀點。比如,居里夫人的故事,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我們既可以從這個故事中學到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可貴精神,也可以學到她並不把取得的榮譽當回事,只有放下所取得的榮譽,才能取得更大的輝煌。所以,我們要對論據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議論文雖然以理性地說理為主,但是還是要寫得精彩!議論文寫作雖然不易像敘述文那樣寫得動人、漂亮,但是還是可以寫的很精彩的。這就是取得高分的關鍵!很多學生在寫議論文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我的文章也沒有跑題,我也說理很清楚了,為什麼分數不高呢?這就因為我們說理的過程不夠生動、精彩,語言不夠吸引人,為了解決這兒問題,我們可以平時積累一些古典詩詞、名人名言等,適時地運用到議論文寫作中,有幾句精彩漂亮的詩詞、名言,定會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無形中就會給自己加很多分的哦!
以上作為個人多年經驗的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提高作文成績,大家有什麼關於高中語文學習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