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復句

高中語文復句

發布時間:2020-12-17 17:08:50

高中語文病句

病句題在高考中幾乎是年年出,但得分率年年都沒有超過40%,甚至於出現得分率低於20%的情況。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慄。這不僅因為病句類型繁多、層出不窮,而且還因為病因出得非常隱蔽,稍不留意,就會造成失誤。但這並不是說病句題沒有規律可循,做為考試內容的病句把握起來其實並不是很難,下面我就這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總結的幾個方法,有興趣的同學在平時的訓練中,或高考時不妨一試。
一、關注句中的介詞
介詞的使用本身就是很難的,這是因為介詞大都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它和動詞一樣可以帶賓語,和動詞的界限非常模糊,它常常把全句的主語納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語的缺失。這類介詞主要有:「由、由於」、「經、經過」、「通過」、「對、對於」、「當……」、「在……」、「正……」。考試時一定的關注這些詞語,這些詞在病句考題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出錯的頻率也非常高。例如:
1、草,對於莊稼人是厭惡的。(顛倒了主客體。)
2、改革公費醫療制度、實施醫療保障的問題,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病因同上,應把「對於」放在句首。)
3、三年前,電腦「上網」對人們可能是陌生的。(病因同上)
4、人英國原本有可能大規模種植一種抗除草劑的油菜,但由於抗議團體的干預,使這項計劃最終泡湯。(「由於」把「使」的主語「抗議團體」納入的自己的「囊中」。去掉「由於」或「使」即可。)
5、劇組全體人員經過八十多天的苦戰,一部情節新、演員新、技術新的十六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終於與觀眾見面了。(「經過」這個介詞把它自己的主語「劇組全體人員」給漏在了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外,二者應顛倒一下位置。)
6、通過百部愛國主義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題演唱會,使觀眾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洗禮。(「通過」把全句的主語「展播及其主題演唱會」納入自己的「囊中」。
7、當1633年伽利略被迫在判決書上簽字以後,又莊重宣布:「地球仍然在轉動!」(「當」把全句主語「伽利略」納入的自己的「囊中」。)
8、當前全國各地的電視頻道日益趨向專業化,節目尋求新突破,一場熒屏大戰正方興未艾。(「方」即「正在」。)
二、關注程度副詞
副詞一般是用來修飾形容詞的,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出錯,但在考題中出現時我們就必須留意。一定要細心分析一下後面的形容詞是不是本身就包含了這個副詞的含義,是不是語義的重復。這類副詞主要有「十分」、「非常」、「很」、」過分「等。或者這個副詞會造成歧義。最常見的短語是「不適當地……」。例如:
1、近幾年,常有報紙對明星大肆吹捧,過分的溢美之詞,助長了某些明星的驕傲情緒。(「溢美」這個詞本身的意思就是「過分地贊美」。再加上「過分」就造成了語意的重復。)
2、元月1日,14名非常酷愛冬泳的人參加了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四屆「北極熊」冬泳活動。(「酷」含有「非常」的意思。)
3、加強對全民環保意識的教育,是當前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至關」含有「非常」的意思。)
4、這是非常奇缺的葯品,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動用的。另外有「十分(很)溺愛」「很過分地……」等短語搭配。
三、關注本身具有兩面性的詞語
兩面性的詞,即詞語本身表達現兩個相反的語意。如「成敗(成功和失敗)」、「得失(得到和失去)」、「好壞」、「高低」、「能不能」、「能否」、「是不是」、「是否」等等。因為它們表達的是不確定的兩個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語句的上下文必須有與之相照應的詞語或者語意。否則就會造成語意上的不對稱。如:
1、我市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中能否抓住機會,迅速發展,關鍵在於加速培養一批各行各業的人才。(後半句只談了一個方面的問題,應在「加速」前面也加上一個「能否」。)
2、越來越的農村幹部認識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資一一個重要條件。(「是……」這個分句只談了一個方面。)
3、選擇最可靠、最恰當的材料,對一篇文章的成敗,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恰當」是單面的,而「成敗」是雙面的。)
4、能否將群眾的呼聲記在本子上產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把群眾的事情記在心頭,落實在了行動上。(在第二個分句的「把」字前加上「能否」即可。)
5、對愛好文科的學生,加強文科的輔導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視理科的學習呢?還要不要他們學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呢?從長遠的觀點看,我們認為這樣做是不恰當的。(「是否」和「要不要」都是雙面的、不確定的,而「這樣做」是單面的、確定的,前後無法照應。)
6、為了發展國民經濟,難道我們共產黨人還有什麼個人得失不能拋棄嗎?(「得」可以拋棄,「失」則不能。應該把「得失」改為「利益」。)
四、關注並列短語
並列短作句子成分和句間的並列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往往造成顧此失彼的錯誤,當然出錯的情況也有很多種,所以,在做題時,只要見到並列短語,就應予以特別的關注。並列短語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用表示並列的連詞「和」、「與」、「跟」、「同」、「以及」、「及其」等等。
②用頓號表示的並列。這類並列最容易被忽視,因為許多同學不知道頓號是表示並列的。從眾多的試題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頓號表示的並列關系出錯率很高,且情況最為復雜。
③用逗號表示的分句之間的並列。這類並列也是容易被忽視的。因為是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間並列,它的錯誤也就更隱蔽,所以要格外留心。例如:
1、西部開發一定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把生態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決不能走以犧牲環境求得發展的老路。(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例子,三個並列短語都無法和動詞「提升」相搭配。)
2、四年的下海經歷,使她嘗盡了酸甜苦辣,也使她開闊了眼界,培養准確的觀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力顯得非常重要。(這個例子本身並不是並列短語做句子成分出現錯誤的,是限制不當的錯誤,但也出在並列短語中,同樣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准確」和「敏銳」應當互換位置。)
3、作者十分成功地、同時又有意識地借鑒了電影藝術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畫外音」的手法,畫面組合相當成功。(這是用頓號表示的並列短語,犯的是邏輯錯誤,語序排列不當,兩個短語應該互換位置。)
4、新華書店派出的流動售書車和大批農業科技方面的書籍,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加點部分是一個名詞性並列短語,而只有「售書車」可以與「派出」相搭配。應該在「大批」前加上一個「攜帶的」或「銷售的」之類的詞語。這屬於一種「顧此失彼」的錯誤。)
5、李局長在新學期工作動員會上特別強調,思想政治課要改革,要結合實際,講求實效,應該把政治常識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結合起來。(這個並列短語不符合並列短語並列的規則,並列短語要求並列的兩項或多項,詞性或短語結構必須一致。但這個「並列」短語前面的「政治常識」是偏正結構的短語,而後面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卻是一個動賓短語。應該在第一個短語前加上「教授」或「學習」之類的動詞。)
6、文章對環境污染問題作了比較具體的分析,同時也概括地介紹了關於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引起了人們對環境科學的重視。(這是個用「同時也」表示的分句間的並列,這樣的並列形式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分句間的邏輯關系。分析一下這兩個句子的的主幹成分,我們不難發現「作……具體分析」在層次上和深度上都要比「介紹了……基本知識」要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換一下。)
7、你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閱讀到以前無緣見到的珍貴文件、書籍、錄音和影像資料。(這是用頓號和連詞「和」表示的並列短語,但「錄音」和前面的「閱讀」是不能搭配的。)
8、人生價值和意義,其實並不在於別人對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羨慕,而在於自己對社會,對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何種貢獻。(這種情況是相當棘手的,因為它不是一般意義上搭配問題,而是詞序問題。這三個詞有詞義上輕重之分,一般陳述句而言,它應該按由輕到重進行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羨慕」必須互換位置。)
9、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從內容方面來說,一般有敘事詩、抒情詩、史詩、英雄贊歌、故事詩等,還有一種用詩體對話構成的劇本,叫做詩劇。(這一句比第8句更難識別,但我們在遇到這種並列形式的時候,一定要格外留意,一定要認真辨別。這一句屬於邏輯混亂,分類標准不一致的一種情況。其中的「敘事詩」』「抒情詩」和「故事詩」不是從內容方面來分的,而是從形式方面來分。)
10、作為一名股票投資者,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股票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情況,盡量避免投資風險,以便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這句中使用了兩個並列短語,第一個為動詞性並列短語,作全句的謂語;第二個為名詞性並列短語,作前一個短語的賓語,仔細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了解」和後面的搭配沒有問題,而「掌握」卻只能和「情況」搭配,而不能和「風險」搭配。)
11、印度軍方負責人近日稱,印度已向印巴邊境地區派遣了數百輛坦克、裝甲車和軍用車輛。(坦克和裝甲車屬於軍用車輛,屬種概念的並列不當。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五、關注判斷句
判斷句是容易出錯的句型之一,因為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是主語和賓語一致且賓語不能缺失。但在實際運用中,因為句子太長或結構復雜,經常造成賓語的缺失或者主語和賓語的不一致。這類病句在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所以遇到判斷句一定要檢查一下賓語是否缺失。例如:
1、修建青藏鐵路是加快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是民族團結的重要紐帶。(這個句子由兩個判斷句組成,第一句子沒有問題,而第二個句子趁第一個句子的主語「修建青藏鐵路」是不恰當的,因為「修建青藏鐵路」是一種行為,一種舉措,它和「紐帶」不屬於同一種事物,構不成判斷句。應該在第二分句前加上「這條鐵路」一類的詞語。)
2、縱觀20世紀世界各國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取決於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國民素質,無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看最後的一個判斷句,主語是「國民素質」,它是一種「因素」這個可以從「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看出,而「是」後面的賓語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嗎?顯然不是,因為它們是形容詞性的,不能做賓語,所以句子最後缺少了名詞性的中心語「因素」。)
3、巍巍長城逶迤萬里,雄偉壯觀。她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偉大祖國的天然屏障。(「長城」是「天然屏障」搭配不當。)
六、關注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和否定句
在考題中,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和否定句也是考查的重點。出現的頻率也是相當高的,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主要有以下一些:「以防」、「防止」、「勸阻」、「阻止」、「避免」、「忘記」。否定句主要應該關注雙重否定句和疑問句中鉗套否定形式的句子。這些詞語和句子經常出現的錯誤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定。特別是第一種情況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很容易被考生忽視,從而造成誤判。而三重否定又常常被考生當成是正確的句子,因為它很拗口,很費周折,讓人難以判別它的正誤。下面舉例分析。
1、電門一關,就可以阻止電流不再通過。(「阻止」含有否定意義,而後面又緊跟了一個否定「不再」,使得語意費解,含義模糊。應去掉「不再」。)
2、許多有識之士認為,不安全、侵權、不誠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此句濫用否定,造成表意相反。應把「防止」和「不」都去掉。)
3、正因如此,所以莊子說:當你做好事的時候,不要以追求榮譽為目的;當你做壞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觸犯法律。(把意思表達反了。)
4、我們並不完全否認這部書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濫用否定,構成三重否定,把意思表達反了。應去掉「沒有」並做適當調整。)
5、專家認為,減少煙害,特別是勸阻青少年戒煙,對預防肺癌有重要意義。(「勸阻」和「戒煙」都有否定的意義,這樣使用反而把意思表達反了。)
6、為了您的人身安全,請勿用左手啟動家電,以防萬無一失。(「以防」和「萬無一失」都具有否定意義,如此使用就把意思表達反了。)
七、關注幾種復句
復句在表意方面比單句更復雜,邏輯性更強,所以人們在使用復句時特別容易出錯。而經常出錯的復句主要有下面幾種:
(一)因果復句。因果復句按說是出錯率最低的復句,但恰恰是這一點,使考生判斷起來更困難。判錯的可能性更大。因果復句,標志不用說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這類詞,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前後句是否構成必須的因果聯系,也就是說,後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後面的「果」。如:
1、由於這些證書的獲得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因此備愛廣大幹部職工的喜歡。(這個句子毛病很明顯,一是「因此」中的「因」和前面的「由於」重復,二是前後句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前面的「因」無論如何也推不出後面的「果」來。
2、我寫這本小說,並不是要講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所以我選擇了第一稱的敘述手法,讓人們認識骨子裡的北京人。(強加因果)
(二)遞進復句。這種復句,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順遞,也就是意思由輕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認識由淺入深等,另一種是逆遞,與順遞剛好相反。而用得最多的是順遞,逆遞只有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才用。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順遞。如:
1、對認知奧秘的新認識,不但可能帶來教育科學的革命,而且將開啟信息技術新的變革。(「帶來……革命」的語意顯然比「開啟……變革」重,所以二者應當互換位置。)
2、他不但能用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夠領會這些理論的精神實質。(「領會」在先且輕,「指導」在後且重。)
(三)「盡管」與「不管」的區別
這兩個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所用於表達的關系卻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盡管」略等於「雖然」,表達的是轉折關系,後面用「但」或「但是」來照應;「不管」略等於「無論」,表達的條件關系,後面一般用「都」一類的表示全范圍的詞語來照應。如果句中出現了這兩個詞中的任意一個,我們都要注意後面與之照應的詞語是不是所需要的。另外,這兩個詞還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盡管」後面跟的副詞經常是「如此」、「那樣(么)」、「這樣(么)」等表示比較確定的詞語,而「不管」後面跟的卻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多麼」、「何其」、「怎麼(樣)」、「如何」等。這些詞語都是我們判斷句子有沒有問題的重要依據,不可掉以輕心。例如:
1、「9?11」事件後,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三國關系進入微妙階段,盡管美、印、巴關系何其曖昧,但美國與印度走向軍事合作的態勢已相當明朗。(應當把「何其」改為具有確定性的詞語,如「這么」等)
2、魚的鱗片中的色素細胞分出不同的顏色。但盡管現代金魚顏色多變,仍不外是黑色、橙色及淡藍色三種色素細胞的排列組合。(「但」就放在「仍」的前面而與「盡管」照應。)
3、在經貿方面,不管中美關系將因中國入世而變得更加密切,但同時也應看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糾紛不但不會減少,很可能還會增多。(這種現象在考題中是比較普遍的,成套使用的關聯詞,必須是搭配的,不能隨意更換。這個句子中的「不管」應換成「盡管」以和後面的「但」搭配。
八、關注代詞
代詞是文章表達中的一種省簡方式,使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文簡潔。但如果使用不當,則會使文意變得模糊,讓讀者無法理解或引起讀者的誤解。而在病句題中,考查代詞的使用也是一種常見的題型。所以,我們在做題時,對時人具有相當的敏感性,只要句中出現了代詞,都要認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對象是否明確,或者說是否是唯一的。否則,我們就應當很快地判斷它所在的句子是病句。例如:
1、忠王李秀成臨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從一些記載上看,不是這樣的。(前文說的是兩個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這樣」這個代詞倒底指代哪一個意思,句子表述相當模糊。所以,應當改成:不是很英勇或確實很英勇。)
2、王健和哥哥去外地看望姑媽,卻在這時丟失了心愛的鋼筆。(「這時」到底是什麼時候?是「正要去的時候」,還是「見到了姑媽的時候」?)
3、中國原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先生看過她的作品後,稱贊其「深得神韻,獨有所長」。(這句話中的「其」在此既可以解釋為「她」,也可以解釋為「她的作品」。所以「其」在這里指代是不明確的。)
4、張主任和技術員小李正在談話,他告訴他說:「攻下這道關,就可以試制了。」(誰告訴誰?這里的表述很模糊,把兩個「他」中的任意一個具體為某一個人,意思就明確了。)
5、搜集史料不容易,鑒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的功力用在這方面。(前面有兩個「不容易」,「這」到底指哪一個呢?不明確。)
6、今天下午,張董事長、王總經理和其他公司領導一起參加了市裡舉辦的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這是一種特殊情況,即代詞在使用時,由於限制不明,而造成歧義。「其他」在這里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領導」,應改為「公司其他領導」。)
九、關注數量短語
數量短語分為兩大類:名量短語(修飾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和動量短語(修飾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一般說來,動量短語的使用,出現問題較少,大部分都是在使用名量短語時出現的。而且一般是產生了歧義。其主要特點是名量短語後出現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並且這些名詞都可以受這個名量短語的限制。當然,還有像名量短語和動量短語不分,確數數量短語限制集合概念(如一匹布匹,三十輛車輛,五十朵花朵,三十多名幹警們等)。如:
1、這次曲壇盛會,全國共有20多個省市的代表隊表演了1000多個節目。(這個句子中「20多個」這個數量短語既可以限制「省市」,也可以限制「代表隊」,因而造成了歧義。)
2、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幾個」可以限制「學校」,也可以限制「領導」,從而造成了歧義。可改為「學校的幾位領導」。這類情況出現的頻率最高,需要特別注意。)
3、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景象反映到他們的頭腦中去,一個又一個地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問號。(「一個又一個」是個名量短語,卻被當成動量短語來限制動詞「形成」。這是典型的名量和動量的不分。這里應該把這個名量短語放在「形成」的後面,讓它充當「問號」的定語。)
十、關注一些特殊的短語
有些短語在我們平時的口語經常用到,而且使用的頻率相當高,人們已經習已為常了,覺得也沒有什麼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沒有造成費解或誤解,但是書面語是要求用語的絕對准確的,不可能允許出現模稜兩可的理解。特別是在一些公文中,更是不允許出現那些不規范的用法。我們也不可能用不規范的口語來要求或限制規范化的書面語。這正如我們不能用人們的日常行為來規范法律一樣,我們只能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剔除「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說的」的想法,而有意識地用規范的漢語語法來檢查那些不規范的用法。在病句題中常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用法,我把它簡單地總結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1、「目的是為了」。這個短語中「目的」和「為了」都表示「目的」,從而造成用語的重復,必須刪掉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美國進行軍事打擊的目的,是為了摧毀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基地,還希望通過軍事打擊除掉薩達姆。
2、「大多以……為主」。「以……為主」中隱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語上的重復。也應當刪除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是以大學里的青年師生為主的,企業里的設計者也有。
3、「減少了……倍」。漢語里「倍」是「多於……」的意思,所以「減少」是不能用「倍」的。「減少」只能用分數(百分數或「成」),但我們平時的電視里、報紙上、廣播中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這種說法,但這是不科學的。應該予以糾正的。如:
該站平時的日客運量都在兩三萬人,但今年由於受「非典」等因素的影響,日客運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減少了三倍。(應改為「減少了70%」或「減少了七成」)
4、「約……左右」、「近……左右」;「×余……左右」
這三種形式,前兩個中「約」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的意思,也就是不超過某個數量,而「左右」則有「接近或超出」兩個意思,因而造成語意的矛盾。「×余」是「多出」某個數量的意思,和「左右」表達的意思也是矛盾的。所以這類情況都是不規范的用法,都應當予以糾正。例如:
1、據一項最新調查,我國約近65%左右的青年認為「誠實守信」、「助人國樂」是優秀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繩。
2、該縣工商部門一年內查處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價值在十萬元以上的大案十餘起左右。
5、「達……多(以上)」、「達……以下」、「超過……以上」
在這兩個短語中「達」是指向上或向數量多的到達某點,其本身含有「多於……」之意,所以第一個短語中的「多(以上)」是多餘的,而第二短語中的「以下」則是和「達」矛盾的。第三個短語所犯的「重復多餘」和毛病。不能這樣使用。例如:
①、河埠大橋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載重量達10噸以下……
②、據北京市體檢中心的統計,去年北京市參加高招體檢的考生共84362人,專業受限的佔18%,多達6900多人以上。
當然了,掌握了以上的這些要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句的判識問題,因為這些東西只能概括出病句成因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同學們不要把當成金科玉律,不能僅限於此,只能把它當成一個參考。但是我認為,這些語病在重要考試或平時的訓練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就把它做了簡要的歸納分析,希望能幫助我們的考生提高一下病句判識的准確率,增強我們應對病句題的信心。吝批評指正。

⑵ 復句變單句 高中語文試題 急急急~~~

2007—2008學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擬測試卷
語文

20.將下面的句子改寫為一個單句,可版以適當增刪個別詞語,要求權保留全部信息。(4分)
從廣陵村返回,仰望天空,隱隱約約地從雲縫里看見一隻蒼鷹,於煙水蒼茫處飛翔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遠,還有那翅膀之沉、鳴叫之哀,就都留在我的心裡,我相信那定然是嵇康彈奏的那曲心愛的《廣陵散》的意境。
答案:
我相信,當我從廣陵村返回,仰望天空,隱隱約約地從雲縫里看見一隻蒼鷹,於煙水蒼茫處飛翔起舞時,留在我心裡的大的舞台、遠的背景、沉的翅膀、哀的鳴叫,定然是嵇康彈奏的那曲心愛的《廣陵散》的意境。

⑶ 高中語文問題, 條件復句與假設復句有啥區別嗎感覺差不多啊!

相同點:前後分句的關系都是條件與結果的關系,都是沒有實現的事情。專
不同點:
條件復句屬著重於條件。
假設復句著重於假設。

只要記住條件復句的幾種類型和關聯詞語就很容易區別了。如:
如果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願意奉陪到底。(假設復句)
只要美國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對抗,中國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條件復句)

⑷ 高中語文修改病句怎麼做啊

病句題在高考中幾乎是年年出,但得分率年年都沒有超過%,甚至於出現得分率低於20%的情況。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慄。這不僅因為病句類型繁多、層出不窮,而且還因為病因出得非常隱蔽,稍不留意,就會造成失誤。但這並不是說病句題沒有規律可循,做為考試內容的病句把握起來其實並不是很難,下面我就這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總結的幾個方法,有興趣的同學在平時的訓練中,或高考時不妨一試。
一、關注句中的介詞
介詞的使用本身就是很難的,這是因為介詞大都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它和動詞一樣可以帶賓語,和動詞的界限非常模糊,它常常把全句的主語納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語的缺失。這類介詞主要有:「由、由於」、「經、經過」、「通過」、「對、對於」、「當……」、「在……」、「正……」。考試時一定的關注這些詞語,這些詞在病句考題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出錯的頻率也非常高。例如:
1、草,對於莊稼人是厭惡的。(顛倒了主客體。)
2、改革公費醫療制度、實施醫療保障的問題,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病因同上,應把「對於」放在句首。)
3、三年前,電腦「上網」對人們可能是陌生的。(病因同上)
4、人英國原本有可能大規模種植一種抗除草劑的油菜,但由於抗議團體的干預,使這項計劃最終泡湯。(「由於」把「使」的主語「抗議團體」納入的自己的「囊中」。去掉「由於」或「使」即可。)
5、劇組全體人員經過八十多天的苦戰,一部情節新、演員新、技術新的十六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終於與觀眾見面了。(「經過」這個介詞把它自己的主語「劇組全體人員」給漏在了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外,二者應顛倒一下位置。)
6、通過百部愛國主義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題演唱會,使觀眾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洗禮。(「通過」把全句的主語「展播及其主題演唱會」納入自己的「囊中」。
7、當1633年伽利略被迫在判決書上簽字以後,又莊重宣布:「地球仍然在轉動!」(「當」把全句主語「伽利略」納入的自己的「囊中」。)
8、當前全國各地的電視頻道日益趨向專業化,節目尋求新突破,一場熒屏大戰正方興未艾。(「方」即「正在」。)
二、關注程度副詞
副詞一般是用來修飾形容詞的,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出錯,但在考題中出現時我們就必須留意。一定要細心分析一下後面的形容詞是不是本身就包含了這個副詞的含義,是不是語義的重復。這類副詞主要有「十分」、「非常」、「很」、」過分「等。或者這個副詞會造成歧義。最常見的短語是「不適當地……」。例如:
1、近幾年,常有報紙對明星大肆吹捧,過分的溢美之詞,助長了某些明星的驕傲情緒。(「溢美」這個詞本身的意思就是「過分地贊美」。再加上「過分」就造成了語意的重復。)
2、元月1日,14名非常酷愛冬泳的人參加了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的第四屆「北極熊」冬泳活動。(「酷」含有「非常」的意思。)
3、加強對全民環保意識的教育,是當前非常至關重要的問題。(「至關」含有「非常」的意思。)
4、這是非常奇缺的葯品,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動用的。另外有「十分(很)溺愛」「很過分地……」等短語搭配。
三、關注本身具有兩面性的詞語
兩面性的詞,即詞語本身表達現兩個相反的語意。如「成敗(成功和失敗)」、「得失(得到和失去)」、「好壞」、「高低」、「能不能」、「能否」、「是不是」、「是否」等等。因為它們表達的是不確定的兩個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語句的上下文必須有與之相照應的詞語或者語意。否則就會造成語意上的不對稱。如:
1、我市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中能否抓住機會,迅速發展,關鍵在於加速培養一批各行各業的人才。(後半句只談了一個方面的問題,應在「加速」前面也加上一個「能否」。)
2、越來越的農村幹部認識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資一一個重要條件。(「是……」這個分句只談了一個方面。)
3、選擇最可靠、最恰當的材料,對一篇文章的成敗,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恰當」是單面的,而「成敗」是雙面的。)
4、能否將群眾的呼聲記在本子上產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把群眾的事情記在心頭,落實在了行動上。(在第二個分句的「把」字前加上「能否」即可。)
5、對愛好文科的學生,加強文科的輔導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視理科的學習呢?還要不要他們學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呢?從長遠的觀點看,我們認為這樣做是不恰當的。(「是否」和「要不要」都是雙面的、不確定的,而「這樣做」是單面的、確定的,前後無法照應。)
6、為了發展國民經濟,難道我們共產黨人還有什麼個人得失不能拋棄嗎?(「得」可以拋棄,「失」則不能。應該把「得失」改為「利益」。)
四、關注並列短語
並列短作句子成分和句間的並列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往往造成顧此失彼的錯誤,當然出錯的情況也有很多種,所以,在做題時,只要見到並列短語,就應予以特別的關注。並列短語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用表示並列的連詞「和」、「與」、「跟」、「同」、「以及」、「及其」等等。
②用頓號表示的並列。這類並列最容易被忽視,因為許多同學不知道頓號是表示並列的。從眾多的試題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頓號表示的並列關系出錯率很高,且情況最為復雜。
③用逗號表示的分句之間的並列。這類並列也是容易被忽視的。因為是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間並列,它的錯誤也就更隱蔽,所以要格外留心。例如:
1、西部開發一定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把生態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決不能走以犧牲環境求得發展的老路。(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例子,三個並列短語都無法和動詞「提升」相搭配。)
2、四年的下海經歷,使她嘗盡了酸甜苦辣,也使她開闊了眼界,培養准確的觀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力顯得非常重要。(這個例子本身並不是並列短語做句子成分出現錯誤的,是限制不當的錯誤,但也出在並列短語中,同樣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准確」和「敏銳」應當互換位置。)
3、作者十分成功地、同時又有意識地借鑒了電影藝術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畫外音」的手法,畫面組合相當成功。(這是用頓號表示的並列短語,犯的是邏輯錯誤,語序排列不當,兩個短語應該互換位置。)
4、新華書店派出的流動售書車和大批農業科技方面的書籍,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加點部分是一個名詞性並列短語,而只有「售書車」可以與「派出」相搭配。應該在「大批」前加上一個「攜帶的」或「銷售的」之類的詞語。這屬於一種「顧此失彼」的錯誤。)
5、李局長在新學期工作動員會上特別強調,思想政治課要改革,要結合實際,講求實效,應該把政治常識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結合起來。(這個並列短語不符合並列短語並列的規則,並列短語要求並列的兩項或多項,詞性或短語結構必須一致。但這個「並列」短語前面的「政治常識」是偏正結構的短語,而後面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卻是一個動賓短語。應該在第一個短語前加上「教授」或「學習」之類的動詞。)
6、文章對環境污染問題作了比較具體的分析,同時也概括地介紹了關於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引起了人們對環境科學的重視。(這是個用「同時也」表示的分句間的並列,這樣的並列形式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分句間的邏輯關系。分析一下這兩個句子的的主幹成分,我們不難發現「作……具體分析」在層次上和深度上都要比「介紹了……基本知識」要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換一下。)
7、你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閱讀到以前無緣見到的珍貴文件、書籍、錄音和影像資料。(這是用頓號和連詞「和」表示的並列短語,但「錄音」和前面的「閱讀」是不能搭配的。)
8、人生價值和意義,其實並不在於別人對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羨慕,而在於自己對社會,對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何種貢獻。(這種情況是相當棘手的,因為它不是一般意義上搭配問題,而是詞序問題。這三個詞有詞義上輕重之分,一般陳述句而言,它應該按由輕到重進行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羨慕」必須互換位置。)
9、詩歌是一種文學體裁,從內容方面來說,一般有敘事詩、抒情詩、史詩、英雄贊歌、故事詩等,還有一種用詩體對話構成的劇本,叫做詩劇。(這一句比第8句更難識別,但我們在遇到這種並列形式的時候,一定要格外留意,一定要認真辨別。這一句屬於邏輯混亂,分類標准不一致的一種情況。其中的「敘事詩」』「抒情詩」和「故事詩」不是從內容方面來分的,而是從形式方面來分。)
10、作為一名股票投資者,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股票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情況,盡量避免投資風險,以便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這句中使用了兩個並列短語,第一個為動詞性並列短語,作全句的謂語;第二個為名詞性並列短語,作前一個短語的賓語,仔細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了解」和後面的搭配沒有問題,而「掌握」卻只能和「情況」搭配,而不能和「風險」搭配。)
11、印度軍方負責人近日稱,印度已向印巴邊境地區派遣了數百輛坦克、裝甲車和軍用車輛。(坦克和裝甲車屬於軍用車輛,屬種概念的並列不當。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五、關注判斷句
判斷句是容易出錯的句型之一,因為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是主語和賓語一致且賓語不能缺失。但在實際運用中,因為句子太長或結構復雜,經常造成賓語的缺失或者主語和賓語的不一致。這類病句在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所以遇到判斷句一定要檢查一下賓語是否缺失。例如:
1、修建青藏鐵路是加快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是民族團結的重要紐帶。(這個句子由兩個判斷句組成,第一句子沒有問題,而第二個句子趁第一個句子的主語「修建青藏鐵路」是不恰當的,因為「修建青藏鐵路」是一種行為,一種舉措,它和「紐帶」不屬於同一種事物,構不成判斷句。應該在第二分句前加上「這條鐵路」一類的詞語。)
2、縱觀20世紀世界各國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取決於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國民素質,無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看最後的一個判斷句,主語是「國民素質」,它是一種「因素」這個可以從「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看出,而「是」後面的賓語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嗎?顯然不是,因為它們是形容詞性的,不能做賓語,所以句子最後缺少了名詞性的中心語「因素」。)
3、巍巍長城逶迤萬里,雄偉壯觀。她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偉大祖國的天然屏障。(「長城」是「天然屏障」搭配不當。)
六、關注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和否定句
在考題中,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和否定句也是考查的重點。出現的頻率也是相當高的,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主要有以下一些:「以防」、「防止」、「勸阻」、「阻止」、「避免」、「忘記」。否定句主要應該關注雙重否定句和疑問句中鉗套否定形式的句子。這些詞語和句子經常出現的錯誤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定。特別是第一種情況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很容易被考生忽視,從而造成誤判。而三重否定又常常被考生當成是正確的句子,因為它很拗口,很費周折,讓人難以判別它的正誤。下面舉例分析。
1、電門一關,就可以阻止電流不再通過。(「阻止」含有否定意義,而後面又緊跟了一個否定「不再」,使得語意費解,含義模糊。應去掉「不再」。)
2、許多有識之士認為,不安全、侵權、不誠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制約互聯網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瓶頸。(此句濫用否定,造成表意相反。應把「防止」和「不」都去掉。)
3、正因如此,所以莊子說:當你做好事的時候,不要以追求榮譽為目的;當你做壞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觸犯法律。(把意思表達反了。)
4、我們並不完全否認這部書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濫用否定,構成三重否定,把意思表達反了。應去掉「沒有」並做適當調整。)
5、專家認為,減少煙害,特別是勸阻青少年戒煙,對預防肺癌有重要意義。(「勸阻」和「戒煙」都有否定的意義,這樣使用反而把意思表達反了。)
6、為了您的人身安全,請勿用左手啟動家電,以防萬無一失。(「以防」和「萬無一失」都具有否定意義,如此使用就把意思表達反了。)
七、關注幾種復句
復句在表意方面比單句更復雜,邏輯性更強,所以人們在使用復句時特別容易出錯。而經常出錯的復句主要有下面幾種:
(一)因果復句。因果復句按說是出錯率最低的復句,但恰恰是這一點,使考生判斷起來更困難。判錯的可能性更大。因果復句,標志不用說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這類詞,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前後句是否構成必須的因果聯系,也就是說,後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後面的「果」。如:
1、由於這些證書的獲得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因此備愛廣大幹部職工的喜歡。(這個句子毛病很明顯,一是「因此」中的「因」和前面的「由於」重復,二是前後句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前面的「因」無論如何也推不出後面的「果」來。
2、我寫這本小說,並不是要講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所以我選擇了第一稱的敘述手法,讓人們認識骨子裡的北京人。(強加因果)
(二)遞進復句。這種復句,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順遞,也就是意思由輕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認識由淺入深等,另一種是逆遞,與順遞剛好相反。而用得最多的是順遞,逆遞只有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才用。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順遞。如:
1、對認知奧秘的新認識,不但可能帶來教育科學的革命,而且將開啟信息技術新的變革。(「帶來……革命」的語意顯然比「開啟……變革」重,所以二者應當互換位置。)
2、他不但能用馬克思主義的有關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夠領會這些理論的精神實質。(「領會」在先且輕,「指導」在後且重。)
(三)「盡管」與「不管」的區別
這兩個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所用於表達的關系卻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盡管」略等於「雖然」,表達的是轉折關系,後面用「但」或「但是」來照應;「不管」略等於「無論」,表達的條件關系,後面一般用「都」一類的表示全范圍的詞語來照應。如果句中出現了這兩個詞中的任意一個,我們都要注意後面與之照應的詞語是不是所需要的。另外,這兩個詞還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盡管」後面跟的副詞經常是「如此」、「那樣(么)」、「這樣(么)」等表示比較確定的詞語,而「不管」後面跟的卻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多麼」、「何其」、「怎麼(樣)」、「如何」等。這些詞語都是我們判斷句子有沒有問題的重要依據,不可掉以輕心。例如:
1、「9?11」事件後,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三國關系進入微妙階段,盡管美、印、巴關系何其曖昧,但美國與印度走向軍事合作的態勢已相當明朗。(應當把「何其」改為具有確定性的詞語,如「這么」等)
2、魚的鱗片中的色素細胞分出不同的顏色。但盡管現代金魚顏色多變,仍不外是黑色、橙色及淡藍色三種色素細胞的排列組合。(「但」就放在「仍」的前面而與「盡管」照應。)
3、在經貿方面,不管中美關系將因中國入世而變得更加密切,但同時也應看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糾紛不但不會減少,很可能還會增多。(這種現象在考題中是比較普遍的,成套使用的關聯詞,必須是搭配的,不能隨意更換。這個句子中的「不管」應換成「盡管」以和後面的「但」搭配。
八、關注代詞
代詞是文章表達中的一種省簡方式,使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文簡潔。但如果使用不當,則會使文意變得模糊,讓讀者無法理解或引起讀者的誤解。而在病句題中,考查代詞的使用也是一種常見的題型。所以,我們在做題時,對時人具有相當的敏感性,只要句中出現了代詞,都要認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對象是否明確,或者說是否是唯一的。否則,我們就應當很快地判斷它所在的句子是病句。例如:
1、忠王李秀成臨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從一些記載上看,不是這樣的。(前文說的是兩個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這樣」這個代詞倒底指代哪一個意思,句子表述相當模糊。所以,應當改成:不是很英勇或確實很英勇。)
2、王健和哥哥去外地看望姑媽,卻在這時丟失了心愛的鋼筆。(「這時」到底是什麼時候?是「正要去的時候」,還是「見到了姑媽的時候」?)
3、中國原書法協會主席啟功先生看過她的作品後,稱贊其「深得神韻,獨有所長」。(這句話中的「其」在此既可以解釋為「她」,也可以解釋為「她的作品」。所以「其」在這里指代是不明確的。)
4、張主任和技術員小李正在談話,他告訴他說:「攻下這道關,就可以試制了。」(誰告訴誰?這里的表述很模糊,把兩個「他」中的任意一個具體為某一個人,意思就明確了。)
5、搜集史料不容易,鑒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的功力用在這方面。(前面有兩個「不容易」,「這」到底指哪一個呢?不明確。)
6、今天下午,張董事長、王總經理和其他公司領導一起參加了市裡舉辦的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洽談會。(這是一種特殊情況,即代詞在使用時,由於限制不明,而造成歧義。「其他」在這里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領導」,應改為「公司其他領導」。)
九、關注數量短語
數量短語分為兩大類:名量短語(修飾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和動量短語(修飾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一般說來,動量短語的使用,出現問題較少,大部分都是在使用名量短語時出現的。而且一般是產生了歧義。其主要特點是名量短語後出現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並且這些名詞都可以受這個名量短語的限制。當然,還有像名量短語和動量短語不分,確數數量短語限制集合概念(如一匹布匹,三十輛車輛,五十朵花朵,三十多名幹警們等)。如:
1、這次曲壇盛會,全國共有20多個省市的代表隊表演了1000多個節目。(這個句子中「20多個」這個數量短語既可以限制「省市」,也可以限制「代表隊」,因而造成了歧義。)
2、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幾個」可以限制「學校」,也可以限制「領導」,從而造成了歧義。可改為「學校的幾位領導」。這類情況出現的頻率最高,需要特別注意。)
3、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景象反映到他們的頭腦中去,一個又一個地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問號。(「一個又一個」是個名量短語,卻被當成動量短語來限制動詞「形成」。這是典型的名量和動量的不分。這里應該把這個名量短語放在「形成」的後面,讓它充當「問號」的定語。)
十、關注一些特殊的短語
有些短語在我們平時的口語經常用到,而且使用的頻率相當高,人們已經習已為常了,覺得也沒有什麼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沒有造成費解或誤解,但是書面語是要求用語的絕對准確的,不可能允許出現模稜兩可的理解。特別是在一些公文中,更是不允許出現那些不規范的用法。我們也不可能用不規范的口語來要求或限制規范化的書面語。這正如我們不能用人們的日常行為來規范法律一樣,我們只能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剔除「我們平時就是這樣說的」的想法,而有意識地用規范的漢語語法來檢查那些不規范的用法。在病句題中常出現的一些不規范的用法,我把它簡單地總結如下,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1、「目的是為了」。這個短語中「目的」和「為了」都表示「目的」,從而造成用語的重復,必須刪掉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美國進行軍事打擊的目的,是為了摧毀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基地,還希望通過軍事打擊除掉薩達姆。
2、「大多以……為主」。「以……為主」中隱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語上的重復。也應當刪除其中的任意一個。如:
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是以大學里的青年師生為主的,企業里的設計者也有。
3、「減少了……倍」。漢語里「倍」是「多於……」的意思,所以「減少」是不能用「倍」的。「減少」只能用分數(百分數或「成」),但我們平時的電視里、報紙上、廣播中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這種說法,但這是不科學的。應該予以糾正的。如:
該站平時的日客運量都在兩三萬人,但今年由於受「非典」等因素的影響,日客運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減少了三倍。(應改為「減少了70%」或「減少了七成」)
4、「約……左右」、「近……左右」;「×余……左右」
這三種形式,前兩個中「約」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的意思,也就是不超過某個數量,而「左右」則有「接近或超出」兩個意思,因而造成語意的矛盾。「×余」是「多出」某個數量的意思,和「左右」表達的意思也是矛盾的。所以這類情況都是不規范的用法,都應當予以糾正。例如:
1、據一項最新調查,我國約近65%左右的青年認為「誠實守信」、「助人國樂」是優秀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繩。
2、該縣工商部門一年內查處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價值在十萬元以上的大案十餘起左右。
5、「達……多(以上)」、「達……以下」、「超過……以上」
在這兩個短語中「達」是指向上或向數量多的到達某點,其本身含有「多於……」之意,所以第一個短語中的「多(以上)」是多餘的,而第二短語中的「以下」則是和「達」矛盾的。第三個短語所犯的「重復多餘」和毛病。不能這樣使用。例如:
①、河埠大橋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載重量達10噸以下……
②、據北京市體檢中心的統計,去年北京市參加高招體檢的考生共84362人,專業受限的佔18%,多達6900多人以上。
當然了,掌握了以上的這些要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病句的判識問題,因為這些東西只能概括出病句成因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同學們不要把當成金科玉律,不能僅限於此,只能把它當成一個參考。但是我認為,這些語病在重要考試或平時的訓練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就把它做了簡要的歸納分析,希望能幫助我們的考生提高一下病句判識的准確率,增強我們應對病句題的信心。吝批評指正。

⑸ 高中語文難題 高手請進 大家都來看看

分句之間的點號
分句之間多用逗號,有時兼用分號。分號的使用主要目的在分清層次,有時也為了避免岐義或強調某些分句的獨立性。具體地說:
第一,二重以上的復句,第一重如果是並列的關系,這種並列關系又沒有關聯詞語表示,必須用分號。例如:
掌櫃是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已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但他在我們店裡,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已的名字。
第二,只有一個層次的並列復句,如果分句內部已用逗號,又沒有關聯詞語把並列關系表示出來,要用分號。例如:
他們的宣傳,乏味得很;他們的文章,沒有多少人歡喜看;他們的演說,也沒有多少人歡喜聽。
我們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須預見遠期的需要;不但不依據生產建設發展的要求,而且必須充分估計到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三,偏正關系的復習,偏句的獨立性較強,而且偏句或正句內部又用上了逗號。例如:
她久已不和人們交口,因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慶棄了的;但自從和柳媽談了天,似乎又即傳揚開去,許多人都發生了新興趣,又來逗她說話了。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復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