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語文必修1課文《燭之武退秦師》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九月十三日,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這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這時晉軍駐扎函陵,秦軍駐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臣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了什麼事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當夜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牆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左右。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鄰國實力雄厚,就等於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來往經過,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沒有壞處。再說您也曾經施恩於晉惠公,他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他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裡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那個晉國,哪裡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裡去奪取土地呢?損害秦國而有利於晉國,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與鄭國訂立盟約,委派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自己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國,是不智;用沖突來代替聯合,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國的軍隊也撤離鄭國。
『貳』 高一語文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改編成小說
燭之武退秦師(小說版)
在春秋時期的某一天早晨,鄭國的君主正在早朝,這時,突如其來的一聲打破了片刻的寧靜:「報——!」來者正是戍守邊疆的官吏,不過名字咱們就此忽略吧。「啟奏大王,據前線探子來報,晉、秦兩國聯盟攻打我國,現晉軍在函陵駐扎,秦軍在氾南駐扎,情況十分危急,請大王定奪!」官吏如此說道。「什麼!」顯然鄭國國君十分恐慌,畢竟他跟晉國國君結了梁子,跟晉國打仗是早晚的事,只是沒想到這么快,而且還是跟秦國聯盟,簡直是兩只老虎分一隻羊啊!正在煩惱的時候,鄭國大夫佚之狐提出一條建議:「大王,我想推薦一個人,如果他能出面游說秦軍,一定可以將秦軍說退。到時候,解決了秦國的危患,晉國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了!」聽後,鄭國國君大喜,連忙說:「誰?快給寡人帶來!」佚之狐面露難色地說:「他現在隱居山林了,只有大王親自去接見他,才能顯出誠意使他出面解決國家危機!」
於是這位鄭國國君為了從大局出發而放下架子,去尋找隱居山林的燭之武了。此時的燭之武正在悶悶不樂地喝酒,據他的鄰居所說,他只要一閑下來就喝酒,想必他為官幾十餘載,卻只當了個芝麻綠豆般的小官,滿腹才華卻得不到大王重用,理所應當煩惱吧,以至於天天借酒消愁,只可惜酒不醉人人自醉,舉杯消愁愁更愁啊!正在這么想的時候國君到了,其他的人見到鄭王都下跪拜禮,只有燭之武除外,想必他是十分怨恨鄭王了。但鄭王也不怪罪他,快步走上前對他說:「燭愛卿,你一定要救救寡人,救救這個國家啊!」鄭王一開口便是這么重的任務,倒是把燭之武搞糊塗了,連忙推辭說:「大王,咱們現在不是君臣關系,您不用叫我愛卿來折煞我,我承受不起呀!在說我何德何能可以救您乃至整個國家呢?我年輕的時候為官幾十餘載尚且不如別人,現在我已經老成這個樣子了,您說我還有什麼能力去幫您呢?」鄭王聽了羞愧的說:「寡人不能及早地發現愛卿的才能而重用你,又在你清閑的時候來尋求你的幫助,是寡人的過錯,但是如果鄭國滅亡了,對愛卿也沒有什麼好處啊!」燭之武聽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答應去出面游說了。
此時的秦王正在軍營里飲酒作樂,說是為了慰勞辛苦的將士,但心裏面還是想要享受一把,畢竟出征打仗是件辛苦的事,可不比宮里錦衣玉食般奢華,看來要盡快結束戰爭才能早早回去享樂呢,想著想著竟放肆開懷地大笑起來。就在這時,一名兵卒進了軍營說:「稟告大王,外面有人覲見。」秦王正在興頭上呢,連忙說:「不見不見,沒看寡人正在慰勞將士嘛,讓那人明早再來!」「可是對方說有重要的事想和大王您談一談,這件事有可能關乎秦國的未來!」秦王聽了很是生氣:「什麼?是誰這么大膽敢左右我大秦的發展!把他帶進來讓我瞧瞧!」
於是燭之武被帶進來了,秦王一看這人穿著樸素,不屑地問道:「哼,你是誰,有什麼事情要和我說?」「回秦王,在下乃是鄭國的一介平民燭之武。」燭之武平靜地回答道。「哦?鄭國的人敢來我秦國的地盤上,是不是嫌你的命太長了點啊?」「請秦王先聽我說,如果不稱您的心意,到時候再殺我也不遲啊!」秦王一聽說:「好吧,那寡人就暫且聽聽你的遺言吧!」
「那麼我就獻丑了。現在秦、晉兩國一塊攻打鄭國,我們已經知道鄭國滅亡是在所難免的事了,可是如果鄭國滅亡了,秦國真的能夠得到些好處嗎?如果讓鄭國滅亡能使秦國得到好處,我又怎敢拿這件事來煩您呢?越過其他的國家,把鄭國當作秦國的封地是不太現實的,那麼等鄭國滅亡的時候,鄭國周圍的國家就會得到土地,其他國家的土地變多了,您秦國的土地就相對變少了。但是如果您放棄攻打鄭國,而把它作為在東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出使的人一來一回可以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這樣一來對您不僅沒有害處反而還有好處。況且您曾經幫助過晉國的國君,他也曾經答應要給您焦、瑕兩座城池,可結果呢?您早上將他送回國家,他晚上就開始修築國防,這說明什麼呢?而且晉國肯定也對他的土地不滿意,他既然已經攻打了鄭國便會將它作為東邊的領土,既然如此他肯定也會向西邊擴大自己的疆域,如果不使秦國的土地受到侵損,他又如何去奪得多餘的土地呢?那麼大王您是希望自己受益還是受害呢,請考慮下吧!」秦王聽後覺得燭之武說得不錯,立刻放棄了攻打鄭國的念頭,並與他們結盟,還派人去戍守鄭國的邊疆,然後就撤軍了。
晉國這邊見秦國退兵了,都罵他們說背信棄義,子犯還請求晉王去攻打秦國,但晉王卻說:「不行。如果當初沒有秦國國君的幫忙,我也不會到今天這個地步。再說藉助別人的力量再反過來害他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軍隊代替整齊的軍隊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國也撤兵了。
鄭王見國家危患已經解除了,就要封燭之武為大官並好好重用他,但又被燭之武推辭了:「我還是喜歡隱居山林。」鄭王也就沒再說什麼,讓燭之武走了。
『叄』 高一語文 燭之武退秦師 翻譯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出亡過鄭時,鄭國沒有以應有的禮遇接待他)並且依附於晉的同時又依附於楚。(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幹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麼敢用這件事來麻煩您。越過別的國家把遠地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何時才能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裡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肆』 高一上期語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的全文注音
⒈秦軍氾南:氾,fàn ;
⒉佚之狐:佚,yì;
⒊夜縋而出:縋,zhuì;內
⒋君之薄容也:薄,
bó;
⒌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為,wéi;
⒍共其乏困:共,gōng;
⒎且君嘗為晉君賜矣:為,wéi;
⒏夫晉:夫,fú(譯為『那,表示
遠指 的指示代詞』);
⒐闕秦:quē ;(也有標注
jué,高中教材上標為quē,高中蘇教版為jué);
⒑秦伯說:『說』通『悅』,yuè;
⒒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杞,qǐ(應為三聲),逢,páng;
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⒔失其所與,不知:知,zhì。
『伍』 發一張高一必修一語文書上的《燭之武退秦師》那一頁的課文和注釋,在線等
『陸』 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翻譯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或者 晉侯、秦伯 圍 鄭,以 其 無禮於晉,且晉文公、 秦穆公 (共同出兵)圍困 鄭國,因為 鄭國 對晉國無禮,而且 (又) 貳於楚也。 晉 軍 函陵, 秦 軍 氾南。對晉國有二心而跟楚國親近。 晉軍 駐扎 在函陵, 秦軍 駐扎 在氾南。 佚之狐 言於鄭伯曰:「國 危 矣! 若 使 燭之武 見 秦君, 佚之狐 對鄭文公說: 「國家 危急 啦! 如果 派 燭之武 去會見 秦穆公, 師 必退。」 公從 之. 辭曰:「臣之壯也, 猶(秦軍)一定能撤退。」鄭文公聽從了他。(燭之武)推辭說: 「我壯年的時候, 尚且 不如人;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還不如一般人; 現在老了,不能做什麼啦!」 鄭文公說:「我不能早重用您;現在事急 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 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 然而鄭國滅亡,對您也有不利呀!」(燭之武)答應了鄭文公。 夜縋而 出, 見秦伯, 曰:「秦、夜晚用繩子(把燭之武從城牆上)送出去。(燭之武)見到了秦穆公(對他)說:「秦、 晉 圍 鄭,鄭 既 知 亡 矣。若 亡鄭 而 有益於君,敢以煩執晉兩國包圍鄭國, 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 如果鄭國滅亡而能對您有利, 那就請您滅 執事。 越 國 以 鄙遠, 君知其難也。 焉有 亡鄭亡它吧。 越過另一國 而 以遙遠的地方做邊境,您是知道它的困難的;哪裡用得著滅亡鄭 以鄰? 鄰之 厚, 君之 薄也。 若 舍 鄭國去 給 鄰國增加實力呢?鄰國的勢國雄厚了,就是您的力量的削弱。 如果(您)放棄鄭 以為 東道主, 行李之 往來, 共 其 乏 困,國讓他做您的東道主,(秦國)外交使臣經過鄭國,(鄭國)可以 供給 他們所缺少的 物資 君亦無所害。且 君 嘗為晉君 賜矣, 許 君焦、瑕,糧秣,對您並沒有損害。況且您也曾 對 晉君施過恩惠;(晉君)也答應給您焦、瑕等地, 朝 濟 而 夕 設 版焉, 君之所知也。(可是他卻)早晨渡過河去而 晚上就在那裡築起防守您的城牆,(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 夫晉,何 厭之有? 既 東 封鄭, 又欲 肆 其西 封,若晉國 哪有滿足的時候?他既然以鄭國為東方的世界,又 想要擴大他西面的邊界;如果 不闕 秦, 將焉 取之?闕 秦 以 利晉,唯君 圖 之。」 不 削小秦國的土地,到哪裡去取得呢?削小秦國而使晉國得利,願您仔細考慮這件事!」 秦伯 說, 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 戍 之,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和鄭國結了盟。派杞子、 逢孫、 楊孫 防守 鄭國,(秦穆公) 乃還。就回去了。 子犯請 擊 之,公曰: 「不可。 微 夫人之力 不(晉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打秦軍。晉文公說:「不可以!(我)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到不 及此。 因人之力而 敝 之,不仁; 失其所與, 不知; 以亂了今天。藉助人家的力又去傷害他, 不是仁德;失掉了同盟者,不是聰明;用自相沖突去 易 整, 不武。 吾其 還也。」 亦去 之。改變步調一致,不是威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離開了鄭國。
『柒』 高一語文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翻譯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落難時候,曾經過鄭國,不受禮待)並且從屬於晉國的同時又從屬於楚國。(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幹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麼怎敢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別的國家把遠地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文公恩惠,晉文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何時才能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裡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用相互沖突的做法代替雙方和諧相處,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捌』 高中語文課程中《燭之武退秦師》的全文翻譯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並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成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有什麼滿足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裡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並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就率軍回國。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藉助了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或者 晉侯、秦伯圍 鄭,以其 無禮於晉,且晉文公、 秦穆公 (共同出兵)圍困 鄭國,因為 鄭國 對晉國無禮,而且 (又) 貳於楚也。晉軍 函陵,秦軍 氾南。對晉國有二心而跟楚國親近。 晉軍 駐扎 在函陵, 秦軍 駐扎 在氾南。 佚之狐 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 燭之武見 秦君, 佚之狐 對鄭文公說: 「國家 危急 啦! 如果派 燭之武 去會見 秦穆公,師 必退。」 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 猶(秦軍)一定能撤退。」鄭文公聽從了他。(燭之武)推辭說: 「我壯年的時候, 尚且 不如人;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還不如一般人; 現在老了,不能做什麼啦!」 鄭文公說:「我不能早重用您;現在事急 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 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 然而鄭國滅亡,對您也有不利呀!」(燭之武)答應了鄭文公。 夜縋而 出, 見秦伯, 曰:「秦、夜晚用繩子(把燭之武從城牆上)送出去。(燭之武)見到了秦穆公(對他)說:「秦、晉圍 鄭,鄭既知亡 矣。若 亡鄭而 有益於君,敢以煩執晉兩國包圍鄭國, 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 如果鄭國滅亡而能對您有利, 那就請您滅 執事。越國以 鄙遠, 君知其難也。 焉有 亡鄭亡它吧。 越過另一國而 以遙遠的地方做邊境,您是知道它的困難的;哪裡用得著滅亡鄭 以鄰? 鄰之 厚, 君之 薄也。若舍 鄭國去給 鄰國增加實力呢?鄰國的勢國雄厚了,就是您的力量的削弱。 如果(您)放棄鄭 以為 東道主, 行李之 往來,共其乏 困,國讓他做您的東道主,(秦國)外交使臣經過鄭國,(鄭國)可以 供給 他們所缺少的 物資 君亦無所害。且君 嘗為晉君 賜矣,許 君焦、瑕,糧秣,對您並沒有損害。況且您也曾對 晉君施過恩惠;(晉君)也答應給您焦、瑕等地,朝濟而夕設 版焉, 君之所知也。(可是他卻)早晨渡過河去而 晚上就在那裡築起防守您的城牆,(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 夫晉,何 厭之有?既東 封鄭, 又欲肆 其西 封,若晉國 哪有滿足的時候?他既然以鄭國為東方的世界,又 想要擴大他西面的邊界;如果 不闕 秦, 將焉 取之?闕秦以 利晉,唯君圖 之。」不 削小秦國的土地,到哪裡去取得呢?削小秦國而使晉國得利,願您仔細考慮這件事!」 秦伯 說, 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和鄭國結了盟。派杞子、 逢孫、 楊孫 防守 鄭國,(秦穆公) 乃還。就回去了。 子犯請擊 之,公曰: 「不可。微 夫人之力 不(晉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打秦軍。晉文公說:「不可以!(我)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到不 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 失其所與, 不知; 以亂了今天。藉助人家的力又去傷害他, 不是仁德;失掉了同盟者,不是聰明;用自相沖突去易 整, 不武。 吾其 還也。」 亦去 之。改變步調一致,不是威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離開了鄭國。
『玖』 高一語文必修一需要背《燭之武退秦師》嗎
現在用的是新人教版,背誦篇目變化不大隻是順序變化了,《燭之武退秦師》要求全文背誦,《荊軻刺秦王》背誦第八段,《鴻門宴》不需要背誦.
『拾』 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急!!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用「也」表判斷)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內/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容整,不武(通過語意直接表判斷)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正常語序:有何厭)
2.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①以其無禮於晉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③佚之狐言於鄭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語
①(晉惠公)許君焦、瑕
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③(燭之武)夜縋而出
④(燭之武)許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
2.省賓語
①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介詞賓語,指滅鄭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之:指鄭國)
3.省介詞
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省略介詞「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