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趣味知識

高中語文趣味知識

發布時間:2020-12-17 11:17:17

㈠ 誰有這樣的高中語文趣味知識答案! 告訴我吧! 最好是全部都有。。

一、 選擇題(抄1×14=14) 1、 下面對聯出襲自哪部章回體小說( ) 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A、《三國演義》B、《紅樓夢》C、《西遊記》D、《水滸傳》 2、下面是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與情節,其中搭配不當的一項是( ) A、魯智深——倒拔垂楊柳B、劉姥姥——進大觀園 C、關雲長——大戰長坂坡D、孫悟空——被壓五行山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描寫的是( )的出場。 A、王熙鳳B、薛寶釵C、史湘雲D、林黛玉 4、「三軍慟哭俱犒素,沖冠一怒為紅顏。」這是清初詩人吳梅村寫的有關吳三桂迎清入關的故事,相傳,這里的「紅顏」是指( ) A、陳圓圓B、蘇小小C、董小婉D、大玉兒 。。。。。。

㈡ 誰有高中語文趣味文學知識競賽答案

趣味語文知識
一、你能添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辭與謙辭嗎?
初次見面說(久仰)
好久不見說(別來無恙)
請人批評說(指教)
求人原諒說(見諒)
求人幫忙說(勞駕)
求給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
向人祝賀說(恭喜)
求人看稿說(斧正)
求人解答說(請教)
求人指點說(賜教)
託人辦事說(拜託)
二:成語接龍
明哲保身 身首異處 處事不驚 驚慌失措 措手不及 及時行樂
三:填空題
( 1)、四大美女「沉魚」指____西施_______,「落雁」指____王昭君______,「閉月」指___貂蟬____, 「羞花」指______楊貴妃_____。
(2)、《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3)、古代四庫全書_____ 經、史、子、集____。
(4)、我國古代有兩部兵書,一部是______《孫子兵法》___,另一部是______《三十六計》_______。
(5)、古人四兄弟從大到小排行次序_______伯(孟)、仲、叔、季________。
⑹古人科舉考試第一名叫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叫探花
2、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___弱冠____之年,三十歲為____而立___之年,五十歲為____天命_____之年,
六十歲為_____花甲___之年,七十歲為____古稀_____之年,一百歲為____期頤_____之年。
四:你知道下面的慣用語是什麼嗎?
1、把在團體中起主導的人喻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謀的人喻為(智多星 )
3、把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喻為(東道主 )
4、把公堂台階下受審的囚犯喻為(階下囚 )
5、把吝嗇錢財、一毛不拔的人喻為( 鐵公雞)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為( 糊塗蟲)
7、把世故圓滑的人喻為( 老油條)
8、把沒有專業知識的外行人喻為(門外漢 )
9、把技藝不精、勉強湊合的人喻為( 三腳貓)
五:歇後語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
炒鹹菜放鹽巴--太閑(咸)了
八月的核桃——擠滿了人(仁)
擦胭脂粉進棺材——死要面子
廁所里掛個鍾--有始(屎)有終(鍾)
外甥打燈籠--照舊(找舅)
豬鼻子插蔥--(裝象 )

㈢ 趣味語文小知識

詩仙(李白)
詩佛(王維)
詩魔(白居易)
詩狂(賀知章)
詩傑(王勃)
詩鬼(李賀)

第一輪:選拔題
1、 成語對對子(注意對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對)。
例:粗茶淡飯( 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 指鹿為馬(點石成金 ) 精雕細刻( 粗製濫造)
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 伶牙利齒( 笨嘴拙舌)
2、說出有「舌」字的成語,說得最多的勝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閑嘴淡舌、唇槍舌劍、張口結舌、笨嘴笨舌、鸚鵡學舌等。
3、 各舉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開頭的俗語(包括成語、慣用語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四通八達
五花八門
六六大順
七上八下
八九不離十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九九歸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穩
4、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麼成語?
杜鵬程(鵬程萬里 ) 陳殘雲(風卷殘雲 ) 王任重(任重道遠 )
劉海粟(滄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5、 成語填空
第一組:(心)服(口)服 (以)德(報)德 (以)訛(傳)訛
(以)牙(還)牙 (倚)老(賣)老 (將)計(就)計
第二組: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復)(一)日 微(乎)(其)微
8、怪體詩如何讀?

虎虎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龍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會八仙)
第二輪:上台答題
初級
1、「大珠小珠落玉盤」所形容的是什麼樂器的彈奏聲?
A、琵琶 B、古箏 C、揚琴 (A)
2、《孔雀東南飛》里,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請問,「箜篌」是什麼樂器:
A、撥弦樂器 B、擊弦樂器 (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國傳統音樂節奏中的:
A、強拍 B、弱拍 (A)
4、我們常說"隔著門縫看人」,當我們隔著門縫看人時,看到的人:
A、比原來扁了 B、和原來一樣 C、比原來寬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種什麼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6、「白雪公主」這個形象最早來自於:
A、格林童話 B、安徒生童話 C、伊索寓言 (B)
7、在「精衛填海」的故事裡,"精衛」是
A、一個人 B、一隻鳥 C、一隻猴子 D、一條龍 (B)
8、王昭君沒有得到漢元帝的召見而遠嫁匈奴單於,是因為:
A、王妃對她的陷害 B、畫師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說她的壞話 (B)
9、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里,小美人魚變成人是為了見到誰?
A、漁夫 B、皇後 C、王子 (C)
11、「卧薪嘗膽」說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踐 (D)
12、買櫝還珠這則成語是用來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內涵 B、為了賺錢不擇手段 C、善於掩蓋事物本質 (A)
13、屈原是春秋時代哪國人?
A、吳國 B、楚國 C、越國 D、齊國 (B)
14、神話《白蛇傳》中「白娘娘盜仙草」盜的是:
A、人參 B、冬蟲夏草 C、靈芝 (C)
15、杜甫詩雲,「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李白詩雲,「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請問,成都為什麼又叫做「錦城」或「錦官城」?
A、因蜀錦而得名 B、因錦江而得名 (A)
16、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指的是哪個風景區?
A、 華山 B、黃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廬山 (D)
17、《西遊記》中的火焰山位於:
A、甘肅 B、新疆 C、青海 (B)
18、「初出茅廬」中的「茅廬」本意是指誰的的住處?
A、劉備 B、諸葛亮 C、司馬光 D、司馬遷 (B)
19、"紅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廂記 B、牡丹亭 C、桃花扇 (A)
20、在「誇父逐日」中,「誇父」是怎樣追逐太陽的?
A、駕車 B、騎馬 C、奔跑 D、飛行 (C)
21、"來龍去脈」的成語產生於:
A、歷史研究 B、風水勘探 C、政治事件 (B)
22、維納斯是希臘神話中的
A、智慧女神 B、愛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B)
中級
1、相傳我國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中級)
A、楊玉環 B、貂蟬 C、趙飛燕 D、西施 (C)
2、《史記》中的「世家」是給什麼人作的傳?(中級)
A、皇帝 B、諸侯王 C、貴族 D、重臣 (B)
3、我國古代詩歌史上被稱為「雙璧」的一篇是《孔雀東南飛》,另一篇是:
A、木蘭詩 B、木蘭辭 C、琵琶行 (A)
4、「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現代人所嚮往。請問:被稱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B)
5、李清照的《如夢令》里的「綠肥紅瘦」是描寫什麼季節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A)
6、"司空見慣"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詩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種官職 (C)
7、以下哪件事是《水滸》中梁山好漢武松所為?
A、倒撥垂陽柳 B、汴京城賣刀 C、醉打蔣門神 (C)
8、「名花解語」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A、女子非常美麗 B、花艷麗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 (D)
9、 「程門立雪」這個典故講的宋朝的楊時,為了見名士程頤而在他家門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麼楊時等待的目的是:
A、拜訪 B、請罪 C、道謝 D、辭別 (A)
10、我們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卻喜歡在人前賣弄的人叫:
A、半截劍 B、半段槍 C、半面 D、半瓶醋 (D)
11、什麼時候適合用「七月流火」來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來 C、春去夏來 D、秋去冬來 (B)
12、「汗流浹背」的典故出自西漢周勃,他 「汗流浹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勞動太賣力氣 C、打仗拚死廝殺 D、答不出皇帝的問題 (D)
13、京劇中,飾演性格活潑、開朗的青年女性的應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 (B)
14、柳永詞雲,「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多麼迷離傷感。請問,人們常提到的「楊柳」是指:
A、一種樹木的名稱 B、兩種不同的樹木的名稱 C、與樹木無關 (B)
15、"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誰的經歷?
A、劉邦 B、項羽 C、韓信 D、張良 (C)
16、「期期艾艾」這個典故講的是西漢的周昌和西晉的鄧艾兩個人說話時的什麼毛病?
A、口吃 B、好說謊 C、喜歡罵人 D、喜歡無病呻吟 (A)
17、西方童話中,貓頭鷹常以最聰明的角色出現,是因為貓頭鷹:
A、頭腦聰明 B、活得長久 C、與人長得相似 D、經常保持思考的表情 (B)
18、民間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國現行《婚姻法》的哪項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 (C)
高級
1、"東床快婿」原本是指:(高級)
A、司馬相如 B、王羲之 C、劉邦 D、諸葛亮 (B)
2、「東山再起」這個典故出自:
A、曹操 B、劉備 C、謝安 D、孔子 (C)
3、「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是誰說的?
A、席勒 B、雪萊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 (B)
4、「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請問,我國對清明節有多種的稱呼,下列哪一種不是?
A、鬼節 B、死節 C、冥節 D、聰明節 E、寒食節 (E)
5、「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出於哪次戰爭?
A、赤壁之戰 B、長平之戰 C、巨鹿之戰 D、官渡之戰 E、淝水之戰 (C)
6、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種花 C、武術 D、駕車 E、舞蹈 (D)
7、"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是《紅樓夢》中對誰的判詞?
A、晴雯 B、襲人 C、黛玉 (A)
8、由成語「牆頭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樸所著的《牆頭馬上》屬於什麼類型的雜劇?
A、武俠 B、言情 C、戰爭 D、倫理 E、歷史 (B)
9、歷史上曾有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聯是在:
A、東林書院 B、嶽麓書院 C、石鼓書院 D、白鹿書院 E、應天書院(A)
10、古代小說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閉月」是指:
王昭君 B、楊玉環 C、貂蟬 C、西施 E、趙飛燕 (C)
11、有一個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謎」,請你猜一猜:有一種事物,早上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傍晚用三條腿走路。你知道這種事物是什麼嗎?
A、一種鬼怪 B、一種遠古動物 C、人類 D、樹(C)
12、「斯芬克斯之謎」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軀是:
A、馬 B、獅子 C、老虎 D、蛇 (B)
13、文學史上,有四部《變形記》,其中寫人變成甲蟲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訶夫 C、奧維德 D、卡夫卡 (D)
14、《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因為偷了什麼東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麵包 D、一塊餅干 (C)
第三輪:擂台題
從上面剩下的題目選。
穿插:觀眾搶答題
1、第一次搶答
你知道下面的慣用語是什麼嗎?
把在團體中起主導的人喻為( 主心骨)
把足智多謀的人喻為(智多星 )
把接待賓客的當地主人喻為(東道主 )
把公堂台階下受審的囚犯喻為(階下囚 )
把吝嗇錢財、一毛不拔的人喻為( 鐵公雞)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為( 糊塗蟲)
把世故圓滑的人喻為( 老油條)
把沒有專業知識的外行人喻為(門外漢 )
把技藝不精、勉強湊合的人喻為( 三腳貓)
2、第二次搶答
數字猜成語(小黑板)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丟三落四 )1+2+3( 接二連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進尺)
3、第三次搶答
說出歇後語的後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八月的核桃--擠滿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歸於盡 擦脂粉進棺材--死要面子
炒鹹菜放鹽巴--太閑(咸)了 廁所里掛個鍾--有始有終
外甥打燈籠--照舅 豬鼻子插蔥--裝象

學海中學初一語文趣味知識競賽題

一、填空
1、用動物名稱填成語 7分
_____爭_____斗 _____歌_____舞 杯弓_____影 聲譽_____起
_____死_____悲 _____ _____為奸 _____絲_____跡 _____ _____不寧
2、今年是「雞年」,請寫出含「雞」字的成語5個。5分
3、寫出下列「叫」的同義詞 5分
獅_____ 犬_____ 猿_____ 狼_____ 虎______ 羊______ 貓______
牛_____ 雞_____ 龍_____
4、你能寫出下面十個所以「然」嗎? 5分
1.( )然而止 2.( )然不屈 3.( )然四顧
4.( )然若失 5.( )然而立 6.( )然拒絕
7.( )然無聲 8.( )然長逝 9.( )然於心
10 ( ) 然不同
5、你能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辭與謙辭嗎? 6分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是有著高度精神文明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漢語里形成了為數眾多的敬辭與謙辭.這些敬辭與謙辭至今仍被廣泛地應用著.在同別人打交道時使用這些詞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文明程度.請你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辭與謙辭.
初次見面說( ) 好久不見說( ) 請人批評說( )
求人原諒說( ) 求人幫忙說( ) 求給方便說( )
麻煩別人說( ) 向人祝賀說( ) 求人看稿說( )
求人解答說( ) 求人指點說( ) 託人辦事說( )
6、你能挑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嗎? 8分
迫不急待( ) 不容制疑( ) 一迭照片 ( ) 感恩帶德( )
唇槍舌箭( ) 五彩班爛( ) 天然屏帳 ( ) 黃梁美夢( )
情緒渲泄( ) 不了了置( ) 頻臨崩潰( ) 深刻印像( )
憂心沖沖( ) 穿流不息( ) 壯嚴時刻( ) 搖拽不定( )
7、成語接龍 5分
明哲保身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古人科舉考試第一名叫__________,第二名叫_________,第三名_________。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_______之年,三十歲為_______之年,五十歲為_________之年,
六十歲為________之年,七十歲為_________之年,一百歲為_________之年。
9、猜謎語 10分
(1)、巧奪天工(打一字)( ) (2)、斧頭(打一字)( )
(3)、元首掛帥(打一字)( ) ( 4)、少小離家老大回(打一字)( )
(5)、山上有山,猜「出」不算(打一字)( )
(6)、勤勞去百病(打宋代詞人名)( )
(7)、孔雀收屏(打《三國演義》人名)( )
(8)、山東快電(打現代作家名)( )
(9)、爺爺當先鋒(打一中國古代數學家名)( )
(10)、朱閣枕黃梁(打一中國小說名)( )
10、歇後語 5分
(1)張飛穿針-- (2)騎驢看唱本--
(3) 肉包子打狗-- (4)獨眼龍相親--
(5)刀切豆腐--
11、古代文學知識填空:
( 1)、四大美女「沉魚」指___________,「落雁」指__________,「閉月」指__________,
「羞花」指___________。
(2)、《四書》指哪四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經》指哪五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四庫全書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我國古代有兩部兵書,一部是_____________,另一部是_____________。
(5)、古人四兄弟從大到小排行次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配對題
A、將下列人名與他的號配對
李 白 香山居士
蘇 軾 青蓮居土
白居易 六一居士
歐陽修 易安居士
李清照 倉山居士
袁 枚 東坡居士
B、中國古代流傳許多刻苦學習的故事,將下列的故事主人公與他的行為配對

孫敬 映雪
蘇秦 囊螢
車胤 懸梁
孫康 刺股
匡衡 鑿壁偷光

量!

1、你能否依照例句,發揮想像,在下列橫線上把句子補充完整(每句補寫部分不得超過10個字)。
例句:事業說:人生就是建築歷史的一塊磚石。
友誼說:人生就是幫助別人攀登的階梯。
奮斗說:人生就是
勤勞說:人生就是
困難說:人生就是
挫折說:人生就是
2、接下來,再讓我們來做篇閱讀理解吧!
記敘文閱讀
孝心無價
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山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布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閱讀題:
1作者不喜歡「苦孩子求學的故事」 也不喜歡「父母病重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這是為什麼?
(1)
(2)
2.作者呼籲「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的理由是什麼?
(1)
(2)
(3)
(4)
3.「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這一段話中的「相信」意思是不是一樣?連用這么多「相信」有什麼表達作用?
4.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你能舉出一些例子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5. 「 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6.文中有一句話與標題「孝心無價」相照應,找出來並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㈣ 淺談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劉小紅

劉小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 一旦對某事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他的 內在潛能就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心理學 家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 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前蘇聯教育家斯卡 特金也認為,教育效果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興 趣。可見,學生有沒有學習興趣,直接關繫到 教學效果的好壞。語文教學也是如此。筆者 從教育實踐中發現:中學生對語文感興趣的 不是很多。那麼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語文的 興趣呢?
開始你不要太在意語文成績,那會讓你 有很大的壓力,如果一味地只看重學生的成 績,那麼教學的中心必然會向大量的習題傾 斜,這會導致學生的厭惡,會讓他們失去對 語文的興趣。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說過,一 個老師應該有自己堅持的東西。
2 老師應該有盡量盤活課堂
2.1 合格的語文老師應該有廣博的知識。 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這話 很有道理。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如何將知 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 愉快地接受你的教學,我認為作為教師,首 先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多讀一些文學名著, 和優秀的文章,報刊,等讀物,你讀的越多, 你的思維就越活躍。應該每個方面都有所涉 獵:不只局限於自己學科的知識,還應該學 習歷史,哲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還要 多讀勵志方面的書籍,多看一些能夠鼓勵人 積極向上的電影,那能夠給你很大的動力和 信心,也能在無形之中充實你的語文內涵和 修養。俗話說:學高為師。2007 年剛入職時, 一方面由於教學經驗的缺乏,再加上知識面 的狹窄,每次上課都有些力不從心。學生上 課不是死氣沉沉就是瞌睡打盹,自己講的枯 燥乏味,學生聽的也是了無趣味。為了改變 這種不良局面,我決心工作之餘好好充充 電。於是訂閱了大量的報刊雜志,有空就啃, 並且每天堅持看新聞,了解社會動態。還堅 持看《百家講壇》,學習一些歷史知識。經過 一段時間的自我充實,上課變得不再畏懼, 而是自信滿滿。課堂上滔滔不絕,談天說地, 說古論今,游刃有餘,學生們也聽得津津有 味,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活躍。再次,你的知識 量廣了,上課時就會信手拈來,學生都會喜 歡知識淵博的老師。研究心理學可以更了解 學生,就會方便你做出更准確的幫助學生成 長的方案。
2.2.1 把課堂還給學生。最好不要滿堂灌, 那樣學生會產生厭煩的情緒。要真正讓學生 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天天 上課還不夠,把學生的晚自習都佔用了,學 生經常跑來抱怨。老師覺得要講好多知識, 其實很多是不必講的。應該每節課留出一些 時間來讓學生來自主學習,自己探討,自己 發現問題。2012 年新課改以來,我們學校實 行「學、問、探、測、練」五字教學法,課前留兩 節自習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並將 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老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備課, 第二天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並給出答案。這 樣不僅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 也讓學生學會了主動思考問題,而且還提高 了課堂教學效率,一舉三得。有一位學者這樣 說自主學習的含義: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 意識發展基礎之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 有內在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 握一定的學習策略上的「會學;建立在立志努 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2.2.2 在上課時多講些故事,學生就會很 感興趣。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我在給高一 學生上語文課的時候,就把引人入勝的故事 情節和故事人物講給學生聽,激發學生學生 學語文的興趣。同時,開設課堂三分鍾,讓學 生自由發揮。
2.2.3 課堂上應盡量用些幽默的富有智慧 的語言。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會使學生開懷 一笑,又能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 老師也高興,學生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了 知識,何樂而不為呢?教師怎樣才能說出幽 默形象的語言呢?知識面一定要廣,還要經 常思考,怎樣用生動的語言抓住學生。我在 教學過程中,有時為了更形象地去表達一些 東西,就會舍棄普通話而轉用學生們都熟悉 的家鄉話,這樣不僅形象生動,便於學生理 解,而且還趣味盎然,博得學生歡心一笑。
2.2.4 要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學生感 受到你對他們的愛了,他們自然而然就會乖 乖地學習,也會對語文產生興趣。這里細節 很重要。比如提前幾分鍾到教室,到了後就 和學生聊聊天,關心下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問問語文上面有沒有困難之類的,表現出你 真誠的關心。另外,提前到教室也會給學生 一種良好的敬業的老師的形象,學生自然會 對你這個老師多幾分敬重。自然他們就願意 聽你講課,願意配合,慢慢的就會對學科產 生興趣。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狀況,在哪 些地方做的好,就讓他們繼續發揚,哪些地 方需要提高的,對他們做出合理的建議。以 鼓勵為主,即便學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 和顏悅色地去說,不可板著臉孔大聲斥責。 高中的學生都是十七八歲的大孩子了,我們 要給他們留面子。只要我們真心愛護他們, 他們也會以愛回報我們的。
2.2.5 具體上課時,應該跟他們提出明確 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就是使 學生進去有意學習。實踐表明有意學習與無 意學習的效果存在極大的差異。如果學生明 確了學習任務,積極地參與學習,保持良好 的注意及情緒狀態,就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 果。我曾經問了一下某同學聽完課後的感 受,他不好意思地說不知道語文到底要學習 哪些東西。然後我進行了反思,是自己沒有 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導致的學生的茫然。以 後上課我都會提出不同的目標讓學生根據 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掌握。教師要引導學生認 同教學目標,以激發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 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創造性地學好語文的重 要心理品質之一,實踐證明,學生有了興趣, 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地 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 動地進行學習,並做到「學有所樂」,達到「學 有所獲」。在課前一定要認真指導學生預習,應該如何預習,要預習哪些內容。課程中還 要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多提一些啟發性強的 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
2.2.6 關於作業,不要太多,太多會讓學生 產生厭倦感,就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作業應該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條件不 要限制的太死。給學生留不同層次的作業, 讓他們自由選做,這樣就會最大限度的激發 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實踐教學中,要求每個 學生准備一本日記本,我引導學生每周寫一 篇周記,不限內容和文體,盡可能讓學生自 由發揮。讓學生寫自己感興趣的,想寫的會 激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對語文的興趣。 為了訓練學生積累量,我要求每天由一 個學生寫一句名言在黑板上讓大家一起學 習。這樣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積累量,還讓 他們感悟名言,感悟人生。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堅持 每天上語文課的時候按照座號順序用五分 鍾的時間到講台前邊講一個成語故事,寓言 故事或名人故事或搞笑的奇聞軼事。這樣還 擴大了學生們的知識量。還讓他們評選他們 心中講的好的,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學生 們都會爭著把自己的東西講的更好,也激起 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課外,我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 動。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開展豐 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有效的途徑。現代文詩 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等。學生 對這些比賽的興趣非常濃厚,積極性也大大 提高了。這樣的活動的開展,既培養了學生 多方面的能力,又使他們的膽量得到了鍛 煉,最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 趣。只要學生的興趣培養起來了,就不怕學 生學不好語文。學好語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情了,考試自然也就考的好了。
其實其他激發中學生語文興趣的方法 還很多,包括:優秀的教師應該用富有激情 的教態、語言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學方法要 經常變化,刻意求新,讓學生常常保持新鮮 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等等。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一中__

㈤ 論文:淺談如何激發高中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語文是高中的三大主科之一,也是一門工具課、基礎課,學生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夠較好地提高自己的記憶力、理解力,從而學好其他學科。而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點在於激發學習興趣。高中生語文教學的學習興趣的激發在保證教學效果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那麼,高中語文教師應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師要跟上新課改的步伐,搞活課堂,為學生創造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從而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及愉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習得知識。教師同時也要運用幽默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運用曲折生動的故事來讓學生身臨其境。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優美的詞語、傳神的細節和優美的比喻,讓學生沐浴在語文的世界裡樂在其中,流連忘返。教師在運用具有濃濃的語文味的教學語言的同時,激發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備好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設置教學環節,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同的游戲環節,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來進行提問,從而為學生創造學和思的機會,激發學生發言的興趣,活躍課堂,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對教科書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讀,鼓勵學生積極的求異思維,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引導。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內容、問題及答案的關注要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這樣學生對學習的主題理解會比較深刻。
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而興趣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自覺性,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愉快而輕松。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總之要想方設法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高中生學習語文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
高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然後大膽地嘗試讓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在更大程度上激發了高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並且在提高高中生自學能力的同時又可以有效地讓高中生對學習語文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這樣每個學生自成一派的學習方法再加上教師正確的引導,能夠更有效地讓高中生形成一種自學、愛學的好習慣。
比如,在講述某一新生概念時,語文教師在課堂純粹的講說內容就顯得比較蒼白無力,而高中生因為沒有相關的概念也只能憑空想像。這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在講述之前讓高中生去收集相關的文字、圖片或者典故來加以描述和展示,這樣一來,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就能使高中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與此同時,學生又養成了預習的好習慣。而且這種良好習慣的形成能夠在無形中增加高中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四、多元化教學,能夠更大程度地激發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高中生的自我約束力通常都比較低,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是太單調、枯燥的,高中語文教學的高度發展應該有更大的可能性,否則會讓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了無生趣,從而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興趣一旦失去了就很難再建立起來,所以高中教師要與時俱進地運用一些高科技教學工具以及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多媒體教學已經越來越被廣泛使用。因為它所呈現出來的內容是動態的、直觀的,是教師用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內容的最好詮釋方法。而這也恰恰滿足了高中生的好奇心理,讓他們從視覺和感官上體驗所學習的內容,這種巨大的吸引力會讓他們沉醉其中,輕松而愉快地對所學內容的記憶會更加得深刻。並且這種新鮮、「好玩」的教學工具配以教師生動的講解會大大讓他們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更好地激發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必不可少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上了高中亦如此。學習語文對於高中生來說如果單單是靠教師的課堂描述來進行的話,恐怕堅持不了多久,高中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要高中生對語文的學習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高中語文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大自然這個優質資源。多彩的世界有無限的美好等著他們去發現。課上的講解結合課外的動手實踐對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相當有利的。美的事物總會帶給人愉悅的心情,高中生自由自在享受大自然的過程中對美的定義會有更深的理解。將知識滲透到玩耍中,寓教於樂。同時,教師也應該多組織開展各項活動,讓高中生自己選擇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式,可以從課上延伸至課下,也可以從校內延伸至校外,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毫無壓力,卻可以讓高中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更深層次地領悟學習語文的奧妙所在,並由此產生更大的學習語文的興趣。
六、體驗「創作」之美,領略寫作的美好
學習語文,作文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引起寫作的興趣對語文的學習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高中生這個基礎階段是重中之重。高中語文教師要盡力激發高中生對於寫作的積極性,多鼓勵、多表揚,首先使高中生對寫作充滿信心。同時,高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增加一些趣味的成分,這樣更加有助於增加高中生寫作的積極性。
作文的質量除了用詞的優美和恰當以外,更能考驗一個人的觀察能力是否足夠細致,話語表述是否足夠准確,這就要求高中生在平日里要多觀察,並且形成隨見隨記、勤加練習的良好習慣。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語文教師盡量不要干涉太多,讓高中生自由地發揮,寫出他們心裡最真實的看法,用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語言來描述自己對社會的喜好和厭惡。當然,教師可以適時地對高中生進行一些情感指導,讓高中生懂得尊重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使他們真正地愛上寫作。
總而言之,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如果要有一個質的提高,首先就必須要激發出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有好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措施,使高中生從感情上和行動上都能夠對學習語文從被動變為主動,全方位地進行學習,有效地調動起高中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學習語文是一種美的享受和過程,並由此產生出濃厚的興趣。

㈥ 在語文課上 老師每講的一篇文章 內容都很細很雜量也很多 我們作為學生 應該如何更好的利用語文課


上好語文課復三個要點:

  1. 趣味性.在課堂制上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比如時常提問並對回答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補充,前提要對語文課做好准備工作,備課必不可少.其次,在語文課學生積極性不大時,可以通過引入故事,增強趣味性.

  2. 嚴謹性.要想成就較完美的語文課堂,必須要有嚴謹的備課,踏實的作風,老師應該時刻注意管理課堂,並提升課堂效率.

  3. 學會組織課堂,如果教師的課堂組織合理,那麼學生不僅會很好的掌握知識,同時還能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強化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進而完善學生的德智等多方面的教育.語文課程在高中的教學活動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能讓高中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得更好,這是很關鍵的。並且整個語文教學課程對於學生的個性養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課堂語文學習.




㈦ 請語文高手說下高中語文要掌握的修辭手法(如頂真等),最好附上例句及這種手法的特點!越詳細越好!謝謝!

八種常見修辭格

1.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
3.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
4.誇張

(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誇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
5.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於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2)對偶的幾種形式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例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6.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幾種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誇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b、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
7.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麼色素呢?白色的花什麼色素也沒有。

又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麼?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
8.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嗎?」 一.比喻。

《手術台就是陣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這篇課文題目把「手術台」比喻為戰斗的「陣地」,形象地表達了「手術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緊張、危急的氣氛,歌頌了戰斗在手術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擬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擬人手法。題目把無生命的大海當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傳情、表意。課題上使用了擬人手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活潑、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閱讀起來別有一種趣味。

三.設問。

《幸福是什麼》使用了設問手法。運用設問手法在課題中提出問題,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四.雙關。

《高大背影》使用了雙關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面上是寫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長得高大,實際是講他樂於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們想錯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課文中主人公的原話為題目。「你們想錯了」,不但是方誌敏烈士對敵人的嚴厲駁斥,反映了共產黨和國民黨人的本質區別,而且突出了中心,點明了主題。

六.倒裝。

《再見了,親人》使用了倒裝手法。這樣寫,不但渲染了氣氛,而且著力烘託了主人公與親人無比眷戀之情。

仔細研究品味課文中的標題,對於大家審題、擬題大有好處,希望大家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多加留心。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

3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⑵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溫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的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還在我們黨內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騎自行車翩翩而來的身著風衣的少女,是紅蝴蝶,是綠鸚鵡,還是藍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為生動;或化深奧為淺顯;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冗長為簡潔。
⑷下列幾種情況,雖有「像」「彷彿」等詞,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親。(同類比較)
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彷彿聽見了她的心臟跳得非常厲害。(表示想像)
我們這時代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示列舉)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根據想像把物當做人,把抽象的概念當做人或物,或者把人當做物、把此物當做彼物來描寫。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人來寫)。例如: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②擬物(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當乙物寫)。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了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⑶比擬的作用
正確運用比擬,增加了語言的生動和形象性,可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關的事物的名稱來代替。
⑵借代的種類
①特徵代本體。例如:大鬍子凶神惡煞的吼叫著。
②材料代本體。例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③標志代本體。例如: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裡呢,這豈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綽號代本人。例如:「蘆柴棒」,去燒火!
⑥專名代泛稱。例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⑦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⑧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⒋誇張
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漫天浮誇,要給人以真實感。
⑵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②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誇張。例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⑶誇張的作用
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鮮明地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八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或相反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的排列在一起。
⑵對偶的種類
①按內容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對或相反的對偶形式。例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②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均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按結構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既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對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齊,結構對稱,可以收到一種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詞句凝煉概括,富有表現力,能夠把相關事物間的關系表現得集中鮮明;是對立事物間的對比強烈,褒貶分明。
③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傳誦記憶。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⑵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淚的去了!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朴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⒎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只問不答。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
例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⒏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哪裡還能有什麼言語?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

辨析幾種修辭手法

高考雖不強調從概念上分辨修辭格,但這並不等於連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麼能正確判斷修辭方法使用的正誤、優劣呢?又怎能談得上按要求和語境正確運用呢?對各種修辭方法進行理解時,最好用分組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同中有何異,異中有何同。
⒈借喻和借代
區別借喻和借代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⑴借喻的本質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隱含著可比的對象(即本體)。而借代的本質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徵來代指本體,並沒有可比對象。
⑵借喻因為是「喻」,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借代則沒有可比物,無法這樣補進。
⑶借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的本體起描寫作用。借代卻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後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⒉比擬和比喻
比擬和比喻的相似之處在於均涉及甲、乙兩事物相比,甲、乙兩事物有可「比」性。
比擬和比喻的不同在於:
⑴從意義上看,比喻的重點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兩事物的相似點;比擬的重點則在「擬」,即「比作、當作」,它直接把甲當乙來描述。
⑵從形式上看,比喻的喻體往往以名詞性詞語的形式出現,表示一種實體。比擬中起比擬作用的部分則是描述性的,其表現形式為動詞性詞語或形容性詞語。
⒊排比和對偶
排比與對偶的不同主要表現在:排比必須有三項或三項以上構成,而對偶僅限於上下兩句;排比在字數上無嚴格要求,只要求結構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對偶則要求字數相等或相近,且結構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項多有相同的詞語做提挈詞語,而對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詞語(寬對不那麼嚴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關的意思,而對偶則表達相對、相反或相連的意思。
⒋設問和反問
設問和反問的不同主要表現在:設問句有答或提請讀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請讀者注意,且必須用問號;反問句不必答,問中已有明確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強語氣,表示強烈的感情,所以有時可用嘆號。

㈧ 我要問一些語文方面的知識,要很精確的啊!謝謝!下面是問題!

1。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片語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什麼?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片語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運用比喻句應該注意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應當表現當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天上的雲朵像棉花糖一樣可愛

2。不能孤立的去理解比擬句,要結合其和比喻句的區別來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為必須作進—步的全體闡釋。

(一)比喻與比擬的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系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惑知事物。比擬即模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渭、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於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體實在,於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志。請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經成為瓮中之鱉,不好玫暫且圍著算了。(徐海東《奠基禮》)

(2)他確乎有點像一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老舍《駱駝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楊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卻不會彎腰。(臧克家《勝利的狂飈》)

例(1)取瓮中之鱉待擒這一點說明敵人當時的處境,二者有相似點,能給人具體形象的感受,這是比喻。例(2)從樹的外形特點聯想到樣子的外貌、氣質特徵,兩者有相似點,也屬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無生物,並無「露面」、「驚散」這樣的特徵,現以生物的特徵描寫它們.只是為了讓其情態逼真,躍然紙上,這是比擬。例(4)將無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屬比擬。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像,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擬雖然是兩種黨見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辭格,但只要我們把握了區分兩者的要領,就會一目瞭然。

3。對偶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 a.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4、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4。排比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
排比的作用
1、內容集中,增強氣勢;
2、敘事透闢,條分縷析;
3、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文言文的例子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
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
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
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
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
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願在竹而為扇,含凄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
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陶淵明《閑情賦並序》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頤《愛蓮說》
譬喻的原則
(1)喻體與喻依不可太過類似,必須是不同本質的東西。如:小寶長得像他媽媽。這並不是譬喻。
(2)喻依最好是大家所熟知的,較具體的。

現代文的例子
就像險峻的大山攔不住洶涌的激流的一樣,洶涌的激流也攔不住你頂風前行的孤舟。
就像沉靜的秋色攔不住凄冷的北風,凄冷的北風也攔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腳步。

心靈是一方廣袤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是一塊皚皚的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

5 誇張
[編輯本段]簡介
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誇飾或鋪張。
誇張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強烈共鳴。
在文學中,誇張是運用想像與變形,誇大事物的某些特徵,寫出不尋常之語。
例子(1):力拔山兮氣蓋世。 《垓下歌》項羽
例子(2):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杜甫
例子(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難》李白
例子(4):他種的瓜很甜,幾十里外就聞到瓜香了。
例子(5):敵人處處挨打,寸步難行。

6 層遞
層 遞

層遞法是把要表達的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輕重、遠近等不同程度逐層排列的寫法。

由於作者層層遞接,讀者層層跟隨,因而引人入勝。如是敘事,條理清楚;如是說理,說服力犟;如是抒情,易生感染效果。

例子(1):

男人之間的愛,父愛,深厚的父愛表達得竟是如此奇特!《父子情》舒乙

例子(2):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齊策》

7 反復

強調,讀起來有節奏感,通常為了突出某種情感的修辭手法

例:
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還有,在友邦驚詫論里邊的反復「他們不驚詫」

8 設問
設問 設 問
為了引起別人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自問自答,叫做設問。
設問除了能引起注意外,還能啟發讀者思考。
例子(1):什麼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為。
例子(2):這人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是大明。
例子(3):數學真的很難嗎?我看不是。
設問
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確定答案,這種修辭方式叫做設問。
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如:
①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來的,從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魯迅《生命的路》)
②誰是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覺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③啊,是誰,這么早就把那親愛的令人心醉的鄉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誰,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悅耳動聽的音樂喚來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個青年人。(峻青《鄉音》)
④蔣介石總是要強迫人民接受戰爭,他左手拿著刀,右手也拿著刀。我們就按照他的辦法,也拿起刀來。這是經過調查研究以後才找到的辦法。這個調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裡拿著東西了,我們就要調查一下。他手裡拿的是什麼?是刀。刀有什麼用處?可以殺人。他要拿刀殺誰?要殺人民。
……(毛澤東《抗日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
⑤日本日立公司電機廠,五千五百人,年產一千二百萬千瓦;咱們廠,八千九百人,年產一百二十萬千瓦。這說明什麼?要求我們干什麼?(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
⑥老岩不是要在南方過年么?為什麼提前回來了?一推門,我就看到了一個奇跡:一把褐色的樣式古樸的陶土瓦壺,在蜂窩爐上噝噝地冒著水汽。(葉文玲《心香》)
⑦她像一隻輕捷的小鳥一樣飛走了。她剛一走,我就後悔了。晚上,校門口---這不明明是約會嗎?萬一讓人看見了還講得清楚?她怎麼敢?到底有什麼事呢?對了,一定是想把那張照片要回去,可是照片還在呂宏手裡哩!(張抗抗《夏》)
上面例①和例②是一問一答;例③是二問一答;例④是連接三個一問一答;例⑤和例⑥是二問不答;例⑦是四問不答。前面四個例句中,先故意設問,然後再自己回答,是為了提醒讀者的注意,引起讀者深入思考;後面三個例句中,問而不答,目的是讓讀者去聯想,去回味。設問的基本特點是"無疑而問",在運用時首先要求我們對問題清晰明確的認識,心中有數,然後才能做到善問善答;還要立足全局,當問則問,不當問則止,這樣才能使行文不呆板、有波瀾。

9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例子(1):朝暉夕陰。
《岳陽樓記》范仲淹( 意思是「朝暉夕陰」和「朝陰夕」」。「朝」和「夕」、「暉」和「陰」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處環境]或「己」[個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蘭辭》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3.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4.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互文的特徵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結構特徵:互省。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 「壯士」,句後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後互相交錯補充。
二、語義特徵:互補。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10 反詰
反詰是反問的意思,但又不同於反問,它有追問、責問的意味。反詰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
【例】「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就是借疑問的形式,用很強的語氣表達了∶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趣味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