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答題模式

高中語文答題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17 08:46:24

高中語文答題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這也太廣了吧來
首先你答題一定自要注意問什麼,不要答非所問還有不要漏答,畫出求答詞,然後要了解各個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等套句式的答法如比喻: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了。。。。的畫面(形象。。)表現出。。。。。,還有就是如環境描寫,議論啊 抒情啊 等等作用,如環境描寫就有點明環境地點,渲染,襯託人物形象,心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等等作用,這些高中老師會教你的 我畢業後筆記丟了 ,一下子記不太多,總之你要給問題歸類,然後一一解決一類題就Ok,不要要求做題量,比如說專門問大意主旨題的 你要歸納下,專門問修辭手法的你要歸納。

② 高中語文的答題模式是什麼比如現代文閱讀,,各種技巧

一、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後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
(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並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
(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後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
二、文章概括:
內容概括(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 (抓要點概括,推動情節發展的要點必須要\首尾的關鍵句必須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過某人做某事,表達了作者對 __ 贊美與敬佩之情等,贊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質)
三:主旨句的作用:結構上貫穿全文,內容上點明中心。
四、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 ,表達了 情感。
排比:表現了 ,抒發了 ,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麼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此句運用了 ,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 ,表達了
五、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 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3、寫法上:氣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象徵、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七、評價感悟類
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問題的看法。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等。⑤用詞的感情傾向。褒貶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九、記敘文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諷刺、熱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稱作用:
第一人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稱:便於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顯得特別親切、感人。
第三人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的反映客觀內容,有比較寬廣的活動范圍。
拜託給點分數啊!!!!這么多..........累死了

③ 求高中語文閱讀各題型答題格式

體味詞語含義與作用:
1.聯繫上下文體味詞語指代的內容。
2.聯繫上下文體味詞語版概括權的內容。
3.體味詞語的表達效果,揣摩詞語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義。
4.替換法:
用同義詞替換某個詞語,將形成的新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對照,通過比較,體會適當與否,分析原因,從而理解詞語的意思.
品析句子的含義與作用:
1.從在內容上的作用來理解
2.從在結構上的作用來理解
3.從藝術效果的角度來理解
4.三不要:a不要拔高理解b不要單一地理解c不要孤立地理解
析讀:
1.明確語段的表達方式
2.抓住語段的關鍵語句
3.分析語段的結構方式
鑒賞:
1.鑒賞語段的表達作用
2.鑒賞語段的內容組合
3.鑒賞語段的描寫筆法
4.鑒賞語段的行文布局
5.鑒賞語段的佳句,警句
6.鑒賞語段中的人物形象
7.鑒賞語段或平實或生動的語言
體會文章的表現手法
1.要知曉各種常用的表現手法
2.要弄清多種表現手法的作用
3.用在閱讀文本中認真領悟表現手法
4.要學會鑒賞文中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

④ 高中語文答題模式和術語

詩歌閱讀中表達作用題的類型及解法一、分析「詩眼」型1設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2設問變式:(1)詩中某句某字(詞)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2)從那兩句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詞)。 (3)此詩某聯某句中的某個宇(詞)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l詞)中哪個更好,為什麼? (4)某字(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3解答提示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往往一個字(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凡是在節骨眼處煉得好,能使全句游龍飛鳳,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謂「詩眼」、「詞眼」。「詩眼」、「詞眼」一般是指一首詩、一闋詞中最為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甚至是一句話)。「詩眼」、「詞眼」以動詞、形容詞居多。「詩眼」、「詞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詞)的妙處。答題時不能孤立該字泛泛而談,必須把該字(詞)放入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和情感來分析。4答題模式:(1)解釋該字(詞)在句中的含義(字面意義和實質意義)或肯定哪一個字(詞)更好或該字(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開聯想和想像,用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 (3)點出該字(詞)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可以從該字(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二、分析句意型1設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裡?2設問變式:(1)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賞析。 (3)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3解答提示解釋詩句的意思,要注意兩層意思:語表義和語里義,結合全詩,指出它的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思想觀點。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解釋詩句的意思,一定要聯繫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4答題模式(1)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 (2)分析詩句在描寫或抒情方面的表達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旨趣。 (3)簡要說明藝術效果。三、分析主旨型1設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2設問變式:(1)關於這首詩(詞)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2)這首詩(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的滄桑。就詩(詞)中有關句子,結合全詩(詞)加以賞析。 (3)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3.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 (2)某一詩句的大致意思和內涵。(3)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 (4)時代背景,社會現實。4答題模式(1)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2)抒發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四、分析語言風格型1設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2設問變式:(1)談談這首詩的語言特色。(2)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語言藝術)。3解答提示:語言風格型即評析詩詞的語言風格或藝術風格。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答題前要了解有關語言風格的相關術語,如: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煉傳神、凝練沉鬱、八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庄諧俱見……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陶淵明的平淡自然,李白的飄逸奔放,杜甫的沉鬱頓挫,王維的沖淡清幽,李商隱的典麗精工,杜牧的俊爽灑脫,蘇軾的豪放曠達,李清照的婉約細膩等。有時根據詩歌的類別也可以明確風格,如山水詩語言風格上多是清新幽美,田園詩則多表現為恬淡質朴,邊塞詩一般語言悲涼慷慨,詠史詩則多半雄渾壯闊,諷喻詩鍾情於沉鬱激憤,宮廷詩十有八九纏綿婉轉,等等。4答題模式(1)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五、分析意境型1設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設問變式:(1)詩中哪兩聯寫了什麼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某兩句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3)解釋某一聯的意思,並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4)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3解答提示: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意境就是指寄託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景物(物象、意象、生活圖景)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詩詞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形神兼備的有機結合。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託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4答題模式:(1)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並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詩歌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六、分析技巧型1設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2設問變式,(1)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現技巧)?是怎樣抒發詩人的情感的?有什麼作用? (2)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3解答提示「技巧」即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技巧型題在題型設計上多考查分析技巧手法的類別和作用。4答題模式(1)准確地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七、分析構思型1設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2設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3解答提示,詩歌思有路,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4答題模式:(1)概述詩句的內容。(2)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3)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八、分析典故運用型1設問方法這首詩歌運用了什麼典故7有什麼表達作用?2設問變式:請談談這首詩(詞)運用典故的表達作用。解答提示:運用典故型即評析詩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題型設計上多以考查作用為主。考生在做此類題時須博聞強記,了解典故的來源、出處,詩人運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題。4答題模式:(1)點明典故出處。(2)簡要說明典故的作用。(3)點明運用典故的表達效果。5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九、賞析續寫型1設問方法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的解說,然後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的解說。2解答提示: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答題。3答題模式(1)概括詩句的內容。 (2)說明與上句的關系。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後一句(聯)的解說,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 (3)對句中用得好的詞語、表現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十、詩論評析型1設問方法:某某(名人)在某某著作中評論這首詩(詞)時說道,「……」。請結合這首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2設問變式:(1)詩的前兩句,有的版本作「什麼」,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2)這首詩歌中的某句,有的版本寫做「什麼」,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3解答提示詩論評析就是結合詩論具體評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或贊,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題型設計上多採用古評今釋方式(即就後人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來命題。做題時先要初步了解詩論評析句本身的含義,這樣才便於對症答題。當然,詩論涵義許多時候只須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題時不需在題中答出來。4答題模式:(1)明確涵義。(2)表明觀點。(3)闡述理由。

⑤ 求高中語文答題格式,技巧。。。

a。統攝全來篇;開門見山;上下文自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示主題。
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餘味;寄託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這是語文答題模式~
請簡析文章的開頭的作用?
引出下文
2.
埋下伏筆、鋪墊
3.
開門見山、點題
4.
與主旨有關
5.
文章開頭運用例子,便於…(事件/人物)的對比、襯托
具體實踐例如:1.這是本文的文眼,點明了…(事件)緣由
2.因為迷惑、抑鬱和失望而徘徊的憂思、寂寞之情,將文章「形」、「神」高度統一
eg:請簡析…(開頭)引例子的作用?
1.
豐富本文內容
2.
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說服力
3.
增強…(主旨)的內涵
4.
增強…(事件)的對比效果
5.
對…(下文)起了鋪墊作用,使文章前後照應,結構完整
eg:請簡析…(一句話)用歌詞等耳熟能詳的句子做題目的作用?
使人感到親切,引人聯想;與中心有關、點題;有代表性;抒發感

⑥ 高中語文答題模式

詩歌閱讀中表達作用題的類型及解法

一、分析「詩眼」型
1設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設問變式:(1)詩中某句某字(詞)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2)從那兩句中分別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詞)。
(3)此詩某聯某句中的某個宇(詞)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l詞)中哪個更好,為什麼?
(4)某字(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

3解答提示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往往一個字(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凡是在節骨眼處煉得好,能使全句游龍飛鳳,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謂「詩眼」、「詞眼」。「詩眼」、「詞眼」一般是指一首詩、一闋詞中最為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甚至是一句話)。「詩眼」、「詞眼」以動詞、形容詞居多。「詩眼」、「詞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詞)的妙處。答題時不能孤立該字泛泛而談,必須把該字(詞)放入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和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1)解釋該字(詞)在句中的含義(字面意義和實質意義)或肯定哪一個字(詞)更好或該字(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開聯想和想像,用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
(3)點出該字(詞)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可以從該字(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二、分析句意型
1設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裡?
2設問變式:(1)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賞析。
(3)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3解答提示解釋詩句的意思,要注意兩層意思:語表義和語里義,結合全詩,指出它的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思想觀點。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解釋詩句的意思,一定要聯繫上下句並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1)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 (2)分析詩句在描寫或抒情方面的表達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旨趣。 (3)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三、分析主旨型
1設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設問變式:(1)關於這首詩(詞)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2)這首詩(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的滄桑。就詩(詞)中有關句子,結合全詩(詞)加以賞析。
(3)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
(2)某一詩句的大致意思和內涵。
(3)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 (4)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1)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2)抒發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

四、分析語言風格型
1設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設問變式:(1)談談這首詩的語言特色。(2)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語言藝術)。

3解答提示:語言風格型即評析詩詞的語言風格或藝術風格。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答題前要了解有關語言風格的相關術語,如: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煉傳神、凝練沉鬱、八木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庄諧俱見……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陶淵明的平淡自然,李白的飄逸奔放,杜甫的沉鬱頓挫,王維的沖淡清幽,李商隱的典麗精工,杜牧的俊爽灑脫,蘇軾的豪放曠達,李清照的婉約細膩等。
有時根據詩歌的類別也可以明確風格,如山水詩語言風格上多是清新幽美,田園詩則多表現為恬淡質朴,邊塞詩一般語言悲涼慷慨,詠史詩則多半雄渾壯闊,諷喻詩鍾情於沉鬱激憤,宮廷詩十有八九纏綿婉轉,等等。

4答題模式(1)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分析意境型
1設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設問變式:(1)詩中哪兩聯寫了什麼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某兩句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3)解釋某一聯的意思,並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4)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提示: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歌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意境就是指寄託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景物(物象、意象、生活圖景)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詩詞的意境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形神兼備的有機結合。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託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1)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並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詩歌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六、分析技巧型
1設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設問變式,(1)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現技巧)?是怎樣抒發詩人的情感的?有什麼作用?
(2)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3解答提示「技巧」即表達技巧、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技巧型題在題型設計上多考查分析技巧手法的類別和作用。

4答題模式(1)准確地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構思型
1設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2設問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3解答提示,詩歌思有路,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4答題模式:(1)概述詩句的內容。(2)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3)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麼思想感情。

八、分析典故運用型
1設問方法這首詩歌運用了什麼典故7有什麼表達作用?

2設問變式:請談談這首詩(詞)運用典故的表達作用。

解答提示:運用典故型即評析詩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題型設計上多以考查作用為主。考生在做此類題時須博聞強記,了解典故的來源、出處,詩人運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題。

4答題模式:(1)點明典故出處。(2)簡要說明典故的作用。(3)點明運用典故的表達效果。

5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

九、賞析續寫型
1設問方法列出對其中幾句詩(聯)的解說,然後要求補寫對空缺句(聯)的解說。

2解答提示:做這樣的題目,要分析列出項,再對照它們續寫空缺項,做到角度一致。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方式答題。

3答題模式(1)概括詩句的內容。
(2)說明與上句的關系。如果補寫的是對最後一句(聯)的解說,須注意它的呼應、總結、點睛的作用,總之,就是一個「合」。
(3)對句中用得好的詞語、表現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簡要描述分析。

十、詩論評析型
1設問方法:某某(名人)在某某著作中評論這首詩(詞)時說道,「……」。請結合這首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2設問變式:(1)詩的前兩句,有的版本作「什麼」,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
(2)這首詩歌中的某句,有的版本寫做「什麼」,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

3解答提示詩論評析就是結合詩論具體評析作品,一般是古代名家或近代名家就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或贊,或批,或分析指瑕等。它在題型設計上多採用古評今釋方式(即就後人對某首古人評論的詩發表意見,表示看法)來命題。做題時先要初步了解詩論評析句本身的含義,這樣才便於對症答題。當然,詩論涵義許多時候只須明白其基本大意,答題時不需在題中答出來。

4答題模式:(1)明確涵義。(2)表明觀點。(3)闡述理由。

⑦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模板(模式)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題規范答題模式
一、概括題:
(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說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議論或說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
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系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
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
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
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
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
2、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問文章結構題
1、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2、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3、問文章的順序。
(1)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倒敘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說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於了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倒敘方法,適用於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插敘: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2)說明文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4。問文章的層次。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 展開全部>
譚銀光 | 2012-03-29
5
0

⑧ 高中語文答題格式

你好,這是一些答題技巧可以參考參考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版),埋下伏筆(權記敘類文章),設
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照應開頭(議
論文、記敘類文章、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
: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答題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