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 時評例文 中國如何成為人才強國作文素材麻煩告訴我
把人才問題與國家發展前途相提並論,在中央高層這並不是第一次。早在1977年,鄧小平就內指出:「靠空講容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而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標志性事件的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則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1995年,全國科技大會又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此番,《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則以法規的形式,將人才工作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相隔30多年,同樣的「求賢若渴」,雖然時代背景已大不相同,但是,「公平」的原則卻沒有變。
30年前,恢復高考、改革科技體制、大規模選拔派遣留學生等等,基於公平競爭、激勵人才的理念而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幫助中國以最快的速度選拔培養出一大批經濟建設所急需的人才。
30年後,中國要在10年內完成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跨越,這,仍然離不開「公平」原則。
2. 高中語文作文除了時評作文還有什麼類型的作文
高一記敘文,高二一般是議論文,高三大概是寫什麼題材的都可以了,散文啥的
3. 燭之武退秦師課後練習題 高一語文課文課後練習題第3題 閱讀下面評論秦穆公退兵的一...
燭之武的善於辭令,他去說服秦伯,雖然目的是求和,但決不露出一點乞憐相.他利用秦晉之版間權的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頭頭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說辭里處處為秦著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悅誠服,不僅答應退兵,而且助鄭防晉.心服口服
4. 時事評論怎麼寫啊。高中語文作文
建議你多看點,雜文選刊,那裡的文字很犀利也很精闢,對我們高中生很有幫助!
5. 高中語文作文評論類的議論文怎麼寫
議論文包含論點來、論源據、論證三個要素。
(一)論點
(1)什麼是論點: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2)論點有幾個:一篇文章的論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不止一個。如果論點不止一個,那就需要明確中心論點。這幾個論點可以是並列的,也可以是遞進的,但它們都應該服從全文的中心論點。
(3)論點的位置:文章的論點可以安排在開頭,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間或結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
6. 求適合高一學生交語文作業寫的時評一則~~~200字左右~~最好原創~~~~急~在線等~明天要交!!!拜託了
食品安全
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對相關企業的司法追責做到了雷厲風行,但對失職、瀆職的監管者的司法問責遠未到位
一場由饅頭引發的食品安全監管風暴正從上海刮向全國。4月11日,上海超市曝「染色饅頭」事件,第二天,該市啟動了全市范圍內的「饅頭大檢查」。隨後,內蒙古、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等地的多個城市都展開了針對饅頭市場的專項整治。
類似的專項整治風暴我們其實已經熟悉。毒奶粉事件、蘇丹紅風波、「一滴香」謎案、「健美豬」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後,都雷厲風行地進行過一次次大規模整治。應該說,聲勢浩大的整治行動對迅速查清問題起到很大作用。
然而,食品問題的屢屢曝光也使我們由此深思:整治風暴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食品安全於水火?
立足於大檢查的專項整治風暴,並不能觸及食品安全問題的制度之痛。一時的整治風暴可以拍死蒼蠅,卻無法改變滋生蒼蠅的環境。忽視了對整個制度環境的治理,給企業和監管者以逃避責任的借口。上海「染色饅頭」事件中,監管機構「堅決不護短」、華聯超市「給不法製作商鑽了空子」,這些委過於人的自我辯白,或可窺見一斑。
事實上,許多食品安全問題源自行業「潛規則」。上海有關監管機構就透露,超市把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退還給生產商,過期食品被生產企業重新作為原料進行再加工,此乃行業「潛規則」——既已明知是行業「潛規則」,監管機構如何能多年視而不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無良企業自然難逃其咎,但行政監管缺失與混亂才是根源,甚或如「瘦肉精」事件中,某些監管者與不法企業、商家結成利益同盟、監守自盜,幾令食品安全防線淪陷。
行政監管積弊不除,食品安全的承諾即是一句空話。而行政體制內積弊是不可能依靠自查、自檢就可以破解的,需要來自外界強有力的監督和問責。上海「染色饅頭」事件發生後,無良生產企業迅速被吊銷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門依法刑事拘留,但對監管機構的司法問責將何時啟動呢?渴求食品安全的消費者,同樣期待司法之劍揮向這些領域,追問這本應確保公民安全的「最後防線」是如何崩塌的。
回顧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對犯罪企業,尤其是中小民企的司法追責已基本到位,但是,對失職、瀆職的監管者的司法問責卻遠沒有到位。今年3月底,最高人民檢察院剛剛下發《關於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關職務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從司法層面加大對國家公職人員在食品安全失職、瀆職犯罪的查處,明確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者和執法者要有司法問責。人們普遍認為,這將極為有效地提高監管效力,從而遏制食品領域里的不法行為。這也讓「饅頭事件」的問責,在某種程度上有了示範效應。
花樣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戰著消費者的想像力;監管的無序和失措,則挑戰著管理者的信用和權威。「染色饅頭」再度敲響食品安全警鍾,警鍾為誰而鳴,值得每個人深思。
7. 高中語文 文藝評論 論文
原文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全詩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襯了當今社會官臣惰,貪,寫出詩人自己高尚情操的寫照,寫出那無憂無慮,表達了作者十分嚮往這種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同不願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雲:"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雲翼雲:"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後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編輯本段]詩文意境一陣新雨過後,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嚮往長留。
表達了詩人遠離仕途之路,喜愛隱居山中,過寧靜的生活的情感。
概括全詩意境與欣賞
這一首五言律詩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後期作品。屆時,王維已歸隱山林。詩中描繪的,便是詩人歸隱在輞川別墅時所見到的秋日傍晚雨後山林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樂於歸隱的生活意趣。詩人筆下的秋景,清新而富有生氣,一洗前人詩文中常見的悲涼感傷的情調和低沉灰暗的色彩。
綜觀全詩,兼詩情畫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可堪山水詩中的上品。全詩共四個層次。首聯點明季節(「秋」)、時間(「晚」)、地點(「空山」)、天氣(「新雨後」),寫足詩題。「空」字意味深長。頷聯寫景,勁聯由景寫到人,動靜交錯,視聽結合。尾聯由寫景轉到抒情,由外物轉向內心,揭示了全詩的主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可見一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動靜關系的處理上,詩人匠心獨運,喜用靜觀中捕捉到的形象,以動態為靜態服務,以聲響為寧靜服務。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給人的感覺,猶如幾個精彩鏡頭剪輯而成的滾動畫面,場景在變,人物在動,「鏡頭」從一個動點跳到另一個動點。這種錯落有致的章法和變換靈活的句型,使得全詩充滿靈動與生氣。 [編輯本段]賞鑒王維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隱居者的戀歌。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詩的開頭兩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閑適,清新宜人。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後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目前。一個「空」字,渲染出天高雲淡,萬物空靈之美。詩人隱居於此是何等的閑適,如此描繪山水田園之典型環境流露出詩人的喜愛之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滌後的松林,一塵不染,青翠欲滴;山石顯得格外晶瑩、剔透新亮;就連月光也像被洗過一樣,極其明亮皎潔;山雨匯成的股股清泉頓時流淌於拾級而上的石板上,又順著山澗蜿蜒而下,發出淙淙的清脆悅耳的歡唱,好似宛轉的「小夜曲」奏鳴。「照」與「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彷彿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彷彿覺得自己也被洗凈了一般,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此聯譽為「詩中有畫」的典範之秀句。
接下來詩人由寫景轉為寫人。在這幅山水畫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此二句均為寫人——「浣女」、「漁夫」的活動的畫面。詩人採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怎麼能見到浣洗完衣服歸來的女人們呢!然而,竹海之中傳來的女人們緩步挪移時撥動夜露浸潤的翠竹,發出「沙沙」的聲響,又伴著她們銀鈴般的笑聲,好一派歡聲笑語的喧鬧竟打破了如此寧靜的夜空;再聽水面蓮葉波動,漁舟順流而下,這便是漁夫要乘著今晚的月光去捕魚。詩人觸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們戴月而作,隨性而起,這般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遠比宦途官場清明、純凈得許多。這些細節無不傳達出詩人不僅喜愛這兒的景美,更喜愛這里的人美。這就很自然地給結句作了有力的鋪墊。
尾聯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王孫指詩人自己,這是詩人對《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詩意的反其義而用之,是說春天的芳華雖歇,秋景也佳,隱著自可久留。正如詩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其喜歸自然,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總之,這首山水田園詩畫山綉水,清新寧靜,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賞析二:
這首詩寫山居所見秋山雨後黃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約是詩人隱居終南或輞川別墅時所作。詩的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其中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詩歌於詩情畫意當中寄託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
首聯整體著眼,大筆勾勒,交待季節,點明狀態,給人以身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實實的幾個字,極易引發人們的聯想,山居環境的靜謐,新雨過後的清新,秋日天氣的颯爽,白日向晚的安寧,字里行間彌漫著一股清幽明潔之氣。「空山」是王維慣用的詞語,耐人尋味。此處絕無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禪宗所謂的空寂、虛無,結合全詩來看,「空山」包含以下四層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綠成蔭,遮掩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如王維《鹿柴》所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二是指此處遠離塵囂,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花源記》),有如世外桃源,遺世獨立,又如洞天福地,快樂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霽,萬物一新,銀輝四射,天地生輝,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潔凈,熠熠生輝的燦爛圖景;四指空而不虛,靜而不寂,活力無限,意趣萬千,因為山中有歡歌笑語,漁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可見,雨後空山帶給人們的不是孤獨、寂寞,不是沉寂、死滅,而是生機活力,妙趣橫生。
頷聯小處著眼,工筆細描,動靜結合,光色輝映,營造出一個雅緻脫俗、明媚空靈的迷人世界。皓月當空,朗照萬物;蒼松如蓋,亭亭凈植;松葉如針,清翠欲滴;水珠點點,閃閃發光;樹影斑駁,月光輝映,灑下一地的星星點點,有如細碎銀子鋪滿山林,給人以如夢似幻,飄飄欲仙之感。落一「照」字,不同於「瀉」,朱自清《荷塘月色》寫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用「瀉」寫出了月光如水,靜謐朗照,柔媚生輝的特點。王維寫月光用「照」字,光色兼備,狀態逼真,活現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閃爍不定,迷離恍惚的特點;也引導讀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華的恬靜光潔和明亮空靈。如果說第一句側重寫月下松林的幽美景緻的話,那麼,第二句就是寫月下溪流的活潑生機。你瞧:山泉流淌,淙淙作響;月映溪流,素潔如練;流水空明,清澈見底;溪流彎彎,活潑機靈。面對這一溪清幽潔明,空靈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潤滄桑的面龐,擷一縷清音唱響心靈的浪花。著一「流」字,盡顯風流,頗有柳宗元《小石潭記》「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的韻味,也引導人們去體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飛花濺玉的閃亮或穿林繞石琤琤琮琮的合鳴。王維一「流」,可謂意態橫生,妙趣無窮!
頸聯拓展一步,進到人事生活,而這種生活出現在山中黃昏這一特有的情境中,便顯現出迷人的色彩。上句寫姑娘:一群天真無邪的農家少女浣衣歸來,結伴同行;她們嬉戲玩鬧,笑逐顏開,吵醒沉睡的山林,激活了寂靜的生機,銀鈴般的笑聲回盪在空曠幽深的竹林中。下句寫漁人:幾艘小船滿載星輝,盡興而歸,滿眼荷葉紛紛倒向兩邊,掀翻了無數晶瑩剔透的水珠。此情此景,讓人心生羨慕,多麼想,搖一船沉甸甸的豐收喜悅來迎接又一個靜謐幽美的夜晚;多麼想,唱一池脆生生的漁舟小調去歡送又一個余輝掩映的黃昏。姑娘也好,漁人也罷,詩人只聽見竹林中的喧鬧而不見其人,只見到蓮株的搖動而不見行舟,自可想見竹林蓮叢的茂密幽深,人們竟是裹在這樣一個鬱郁蔥蔥的綠色世界裡,這是何等動人的景象啊!而且,我們完全有理由推想,生活在這個世外桃源的人們,勤勞純朴,心性高潔;安居樂業,幸福快樂;率性真誠,一派天然。難怪末聯詩人要由衷地傾吐出「王孫」可留的感嘆了。
尾聯巧用《楚辭??招隱士》之典,《招隱士》末句雲:「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孫出山入仕,王維反用其意,自成佳構,增無限趣味,「隨意春芳竭,王孫自可留。」春芳雖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樣美麗迷人,「王孫」自可不必離去了。貌似勸人,實則自勉。「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污濁而潔身自好;「山中」比塵世好,純潔空靈,可以遠離世俗庸碌而修養性情。詩人對山中生活的迷戀之情,躍然紙上。另外,從全詩所用意象也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情趣。皎皎明月,純潔空明;鬱郁青松,亭亭凈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森森翠竹,修直挺拔;卓卓清蓮,污而不染;……凡此種種,在傳統詩文裡面,都是一些清閑雅緻,高潔不俗的意象,由此不難看出王維對理想生活的念念不忘之心。
鑒賞三: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由於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息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朴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泄"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朴,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8. 高中的語文時事評論怎麼寫
您好,請問是福建的時事評論題嗎?那個是有格式要求的
第一句一般亮觀點,例如:我內部分贊同……,容我對……持懷疑態度。
然後講原因,通常要分析三點,必須寫首先,其次,再次
如果實在找不到原因可以湊字數如:國外……(舉例子)
最後總結,因此,我…………
謝謝瀏覽,歡迎採納!O(∩_∩)O
9.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之時評例文:代表的功能何時都該激活
「時評類」作文是一種新材料作文,這種作文選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題目材料,要求考生貼緊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識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時效性、說理性.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圓明園獸首拍賣」、遼寧卷的「明星代言」兩道作文就屬於「時評類」作文.這兩道「時評類」作文題目的出現,贏得了社會輿論的一致好評.高考作文走向:2008題目中給出一份關於青少年闖紅燈、公交車不讓座等行為的意見調查,請考生選擇一個角度作文.200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513網上論壇.主題:明星代言.2010導引1、【主題探究】(1)什麼是時評?提示:時評是指針對社會與時政發表評論的一種特殊的議論文(面對的是真實的情境,召喚的是真實的判斷).通常的說法,時評即時事評論,包括國際和國內.國際的姑且不論,國內的主要是關於時風的評論.所謂時風,既可以指一個時代的風氣,也可以指一個時期、一時的風氣.而風氣,則指國風、黨風、政風、官風、民風、行風、學風等等.新華社總編輯何平給「新華時評」做的定位可資參考:「顧名思義定位在『時』上.『時』就是時事、時勢、時世、時政、時局、時弊,時評就是圍繞『時』字作文章」.按照這個定位,我們理解「時評」就是「時事評論」「時勢評論」「時世評論」「時政評論」「時局評論」「時弊評論」,如果簡而言之,也可以叫做「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