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日,人們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了。據此,社會上看法各不相同,
可以理解:名家佳作在入選語文教材後一定要適應孩子的感覺和需要,內一些名家作品頗具深容度,尤其魯迅的文章比較難懂,所以適當刪減也是有好處的。盡管一些經典的文章被刪除的確有些可惜,但隨著時代的變化,教材不可能一成不變,而一些新鮮血液的注入,也是順應時代的需求。魯迅作品在今天究竟是不是「雞肋」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我們究竟有沒有普遍地、完整地理解一個真實的魯迅。篇目的減少,並不說明我們在丟失和否定,只是多元文化下的必然選擇。
不宜過分刪減: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都是作家經過長期的積累,是千錘百煉磨練好自己的技藝之後才寫出來的。如果一個社會還需要勇氣和擔當、需要獨立和批判精神的話,那麼,魯迅的聲音仍然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Ⅱ 中小學(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哪些魯迅的文章 小學課本:《少年閏土》 初中課本: 第一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三冊《社戲》、《故鄉》 第四冊《孔乙己》 第五冊《論雷峰塔的倒掉》 第六冊《藤野先生》 高中課本: 第一冊《吶喊》自序 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 第三冊《紀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 第四冊《葯》 第五冊《阿Q正傳》 高中語文讀本: 第一冊《孤憤》《未有天才之前》《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第二冊《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隔膜》、《一點比喻》、《搗鬼心傳》 第三冊《為了忘卻的紀念》、《春末閑談》 第四冊《狂人日記》 第五冊《阿Q正傳》的成因、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示眾》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語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創作的作品,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有《魯迅全集》二十卷1000餘萬字傳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多篇作品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對新中國的語言和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1921年發表中篇白話小說《阿Q正傳》。1918年5月15日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 (2)高中語文魯迅擴展閱讀: 魯迅的人物評價: 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韓國文學評論家):「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郭沫若(詩人、學者):「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竹內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學評論家):「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Ⅲ 魯迅有哪些文章選入中學課本分別選自哪 1、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簡介: 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2、七年級下冊《社戲》選自小說集《吶喊》 簡介: 《社戲》以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我」20年來三次看戲的經歷:兩次是辛亥革命後在北京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鄉村看社戲。 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家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3、七年級下冊《風箏》選自散文詩集《野草》 簡介: 《風箏》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風箏聯想到故鄉早春二月時節的放風箏開始描寫,流露出淡淡的鄉愁。然後自然地從風箏想到兒時往事:作為兄長的他對所謂沒出息的酷愛風箏的弟弟的懲罰。成年後的作者為自己幼時的無知,對弟弟兒童天性的扼殺行為充滿了內疚和自責。 4、八年級下冊《藤野先生》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簡介: 《藤野先生》這篇文字回憶了在日本東北大學的留學生活,表達了深切的懷念之情。另外,文中熱烈贊頌藤野嚴九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友誼。 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斗爭的戰斗精神。 5、九年級上冊《故鄉》選自小說集《吶喊》 簡介: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並且交待了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感受。 6、九年級下冊《孔乙己》選自小說集《吶喊》 簡介: 《孔乙己》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Ⅳ 魯迅作品入選教材的文章有哪些 《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與中年的閏土做了巨大的對比。 這篇文章是小說《故鄉》中一段插敘,題目《少年閏土》是選入語文書後後加的。《少年閏土》是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十七課和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十六課課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 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該散文入選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 ,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 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這部小說自發表之後即被選入教材,長時間來都是中國大陸高中和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之一。 在台灣,許多版本的高中國文科教科書有選錄此篇文章。 (4)高中語文魯迅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 Ⅳ 高中語文里有魯迅的文章嗎
人教版的新課標現在有三篇: Ⅵ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哪些是魯迅的作品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少年閏土》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社戲》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三冊:《阿長和<山海經>》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四冊:《魯迅自傳》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五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故鄉》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課本第六冊:《藤野先生》、《孔乙己》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吶喊》自序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二冊:《祝福》、《拿來主義》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三冊:《記念劉和珍君》、《燈下漫筆》(節選)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葯》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課本第五冊:《阿Q正傳》 Ⅶ 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里魯迅的文章。 魯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種版本的語文課本中慢慢淡出。 Ⅷ 高中語文課本中魯迅的文章有哪些 高中教材的版本不同,選的魯迅先生的文章也不同。人教版的新課標現在有三篇: 必修一 第一專冊屬 第三單元 7、《紀念劉和珍君》 必修二 第三冊 第一單元 2、《祝福》 第四冊 第三單元 8、《拿來主義》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Ⅸ 想知道高中語文課本中魯迅的文章還有哪些
人教版的新課標現在有三篇 與高中語文魯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