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第二課王何必曰利翻譯
1、【原文】孟子見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員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⑧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⑨。未有仁而遺⑩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釋】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謚號。公元前370年繼他父親魏武侯即位,即位後九年由舊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爭奪。征,取。 ⑥弒:下殺上,卑殺尊,臣殺君叫弒。 ⑦萬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據劉向《戰國策。序》說,戰國末期的萬乘之國有韓、趙、魏(梁)、燕、齊、楚、秦七國,千乘之國有宋、衛、中山以及東周、西周。至於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則是指擁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車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車百乘。 ⑧苟:如果。 ⑨饜(yan):滿足。遺:遺棄,拋棄。
【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麽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2、【原文】宋牼①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②,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③,我將見楚王說④而罷之。楚王不悅,我 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⑤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6)。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7)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 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 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仁 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為人臣者懷 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 末之有也。何必曰利?」
【注釋】①宋牼(keng):戰國時宋國著名學者,反對戰爭,主張和平。②石 丘:地名,其址不詳。③構兵:交戰。④說(Shui):勸說。⑤ 遇:說而相合。(6)指:同「旨」,大概,大意。(7)號:提法。
【譯文】宋牼准備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這個地方遇上了他。孟子問: 「先生准備到哪裡去?」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交戰,我准備去見越王,勸說他罷 兵。如果楚王不聽,我准備去見秦王,勸說他罷兵。在兩個國王中,我總會勸說通一個。」
孟子說:「我不想問得太詳細,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准備怎 樣去勸說他們呢?」
宋釋說:「我將告訴他們,交戰是很不利的。」
孟子說:「先生的動機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卻不行。先 生用利去勸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為有利而高興,於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為有利而高興,於是樂於罷兵。做臣下 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父親, 做弟弟的心懷利害關系來侍奉哥哥,這就會使君臣之問、父子之間、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仁義,心懷利害關系來互相對待,這樣 不使國家滅亡的,是沒有的。若是先生以仁義的道理去勸說秦王 楚王,秦王楚王因仁義而高興,於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仁義而高興,於是樂於罷兵。做臣下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君主, 做兒子的心懷仁義來侍奉父親,做弟弟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哥哥,這 就會使君臣之間、父子之問,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利害關系,心懷仁義來互相對待,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的,是沒有的。何 必要去談聽『利』呢?」
7.25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1)雞鳴而起,草率為利者廂之徒也。(2)欲知舜與廂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注釋】(1)孳孳:朱熹《集注》雲:「勤勉之意。」(2)跖:即本書《滕文公下》篇中所提及的盜跖。
【譯文】盂子說:「雞叫起身,孜孜行善的人是舜的同類;雞叫起身,孜孜營利的人是跖的同類。要了解舜和跖的區別,沒有別的,只是利與善的不同。」
【段意】此章是說聖人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有的學者指出:「舜、跖之相去遠矣,而其分乃在利、善之間而已,是豈可以不謹?然講之不熟、見之不明,未有不以利為義者,又學者所當深察也。
⑵ 高中語文有幾本書
必修1到必修5 選修的有下面這些
詩歌與散文:
《唐宋詩詞選讀》
《中外現代回詩歌欣賞》
《唐宋八大答家散文鑒賞》
《中國現當代散文鑒賞》
小說與戲劇:
《〈紅樓夢〉選讀》
《外國優秀短篇小說欣賞》
《中外名劇選讀》
《經典電影作品欣賞》
新聞與傳記:
《新聞閱讀與寫作》
《名人傳記選讀》
語言文字應用:
《漢語學習與應用》
《演講與辯論》
《寫作基礎》
文化論著研讀:
《〈論語〉選讀》
還有好像各省不一樣
⑶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怎麼學才能對高考有利 在線等哦~
1、上課來注意聽講,下課復習時要突出源重點,不要平均用力。例如:《韓非子》選讀,要把《游說之難》這一篇學好,達到能用現代漢語復述的程度,行有餘力再去管後面的章節。
2、選讀本要求重點培養閱讀能力,配合以前學的課內必讀、必背文章,深化對實詞、虛詞的理解,能把必讀中遇到的字、詞、句遷移到選讀中來。例如孔子《論語》中的忠恕與仁,可以聯系在初中學過的論語十則的內容去理解孔子的「仁」的主張。
⑷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總結,
1、儒家: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儒家學派也只是諸子之一。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3、儒家代表人物及發展演變
·孔子:仁、禮、孝、中庸
·孟子:王道、仁政、性善論
·荀子:性惡論、貫通天人
·董仲舒:
·朱熹:理學,存天理,滅人慾
·王陽明:心學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經世致用、氣理
儒家的基本思想核心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准和道德境界。
·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
·仁 義 禮 智 信
·三綱五常
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五經六藝
經典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梁惠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臨淵羨魚,不如 。《漢書·董仲舒傳》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 ,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 。《荀子·勸學》
· ,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為政》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7、例題:《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歐陽修《朋黨論》)
我自己整理的
⑸ 高中語文選修13《論語》選讀中課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全文翻譯.
知其不可而為之
【原文】
子路宿於石門①.晨門②曰:「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注釋】
石門:魯國都城的外門.②晨門:早晨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
子路在石門過夜.守城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 孔氏那裡來.」守門人說:「就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是要做的人 」
⑹ 高中語文一共有幾本書,必修和選修各幾本
人教版的高中語文必修有五本,分別是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內 。
而選修則是老師根據不同地區或容是不同教材而進行選擇性的教學。
⑺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共四冊) 寫作素材(除選讀外的每一課都要)
夜晚變得澄明,
你們垂顧遙遠的塵俗,
這是環球航行的航線嗎?
他是冬日裡微風一陣。
我無法重見女友的倩影,
枯敗的後草,演繹的的命的頑的;哈哈
⑻ 蘇教版高中語文唐詩宋詞選讀里的全部古詩
1、「風神初震」的初唐詩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陳子昂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從軍行 楊 炯
滕王閣王 勃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2、「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
望月懷遠 張九齡
※送魏萬之京 李 頎
山居秋暝 王 維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 適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岑 參
3、「豪放飄逸」的李白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
白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李 白
※送友人 李 白
將進酒 李 白
4、「沉鬱頓挫」的杜甫詩
兵車行 杜 甫
旅夜書懷 杜 甫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 甫
※客至 杜 甫
5、「創新求變」的中唐詩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 愈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 白居易
天上謠 李 賀
6、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安定城樓 李商隱
九日齊山登高杜 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杜
牧
長安晚秋趙 嘏
商山早行 溫庭筠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韋 庄
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 馮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李 璟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 煜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 煜
8、「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一)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晏 殊
※踏莎行(候館梅殘) 歐陽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歐陽修
蘇幕遮(碧雲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張 先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 永
9、「新天下耳目」的東坡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 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 軾
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蘇 軾
※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 蘇 軾
10、「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二)
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晏幾道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晏幾道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
踏莎行(霧失樓台) 秦 觀
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 賀 鑄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11、「極其工」、「極其變」的南宋詞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
滿江紅(怒發沖冠) 岳 飛
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 陸 游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殢香人) 姜 夔
12、「龍騰虎擲」稼軒詞
※菩薩蠻(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棄疾
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棄疾
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 辛棄疾
※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辛棄疾
⑼ 高中語文有幾本書必修和選修
必修1到必修5 選修的有下面這些
詩歌與散文:
《唐宋詩詞選讀》回
《中外現代答詩歌欣賞》
《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
《中國現當代散文鑒賞》
小說與戲劇:
《〈紅樓夢〉選讀》
《外國優秀短篇小說欣賞》
《中外名劇選讀》
《經典電影作品欣賞》
新聞與傳記:
《新聞閱讀與寫作》
《名人傳記選讀》
語言文字應用:
《漢語學習與應用》
《演講與辯論》
《寫作基礎》
文化論著研讀:
《〈論語〉選讀》
還有好像各省不一樣
⑽ 浙江省高中語文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有哪些
1ST 蘇教版復 1(半期)制2+3(半期)
2ND 蘇教版 4+5《語言文字運用》《外說欣賞》《論語選修》(按順序)
(實際兩期3本)2ND半期加暑假始選修(古代詩文或現代詩文)與《論語》交叉進行
3RD半期書本半期(其實寒假始)嘛~~~知道
PS我敢剛考完高考
典型特徵細心看,突出特點要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