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試卷,老師講解,一般是多少時間
少則一節課,多則兩節課。這個要依據試卷的價值以及學生答題情況版來決定。如果試卷簡單,老師權就不會花太多時間了,如果試卷中如古詩詞賞析,文言文練習錯得比較多,老師就會多花些時間幫助同學理解,包括作文的輔導等。不一而足。當然,對於學生個人而言,各人更是不一樣,應該有屬於自己側重的典型題型啦。希望以上分析能幫到你,望採納。
2. 高中語文病句做法總結 最好有例子的講解
修改病句類
(1)用詞不當
①感情色彩不當。如: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學壞的樣子」,是貶義,用在這里不合適,應改為「學習」。)
②關聯詞用錯。 如: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2)搭配不當
①主謂搭配不當。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②動賓搭配不當。如: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為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⑧主賓搭配不當。如: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與「一天」搭配不當,應刪去「的勞動」。)
④修辭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3)成分殘缺
① 缺主語。如: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喪失了主語
作用,所以,應刪去。)
②缺賓語。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4) 語序不當
① 邏輯語序不當。如:學校通過並研究了新的規章制度。(「通過」與「研究」順序顛倒。應是先「研究」後「通過」。)
②關聯詞語序不當。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兩個分句是同—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如例A,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我」,「不但」應在主語「我」後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如例B,兩個分句主語分別是「我」「人」,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5)前後矛盾
①前後不統一。如:能否刻苦鑽研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所以,應刪去「能否」。)
②否定多餘。如:個別醫生不講醫德,索要紅包,醫院領導對此並非不無責任。(「不無責任」即有責任,加上「並非」,意相悖,應去掉「並非」或去掉「不」。)
⑧范圍不清。如: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於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牆壁上。(「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並列,應說成「宣傳畫及其它圖片」。)
(6)重復羅嗦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症疾病。(「頑症」和「疾病」重復,應刪去其中一個)
(7)表意不明(歧義)如:牧童牽著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還是「牛吃草」:應改為「牧童牽著牛,牛在吃草。」)
2.認識了病句的這些基本類型,我們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1)檢查病句,判明原因。先閱讀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兒。語法、修辭、邏輯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後次,對症下葯。如果是語法錯誤造成的病句,修改時,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幹(主、謂、賓),看看是否殘缺,搭配是否得當,結構是否混亂,並將發現的錯誤加以改正:然後再檢查附加成分(定、狀、補),把誤用的詞語、顛倒的語序或同中心語搭配不當的附加成份一一加以改正。
(3)修改病句應在不改變句子原意的基礎上,採用:增(增加字詞),刪(刪去多餘字詞短語),調(調整字詞的順序),換(更換其它字詞)。不能另造新句。
3. 高中語文有哪些人的閱讀及作文講解的好
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一、為什麼要學語文?(為什麼不學語文) 1. 終身有用。(生活。工作。交際.) 2. 情感熏陶。(休閑娛樂、陶冶情操.) 3. 參加比賽。(考試)二、 學習什麼?(我沒學到什麼?) 1. 基礎。 2. 方法。 3. 感情。 4. 思想。 5. 角度(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見解,見解的深度`廣度也就不同。) a.文學角度 b.審美角度 c.文化角度 d.歷史角度 e.哲學角度 (高中語文,它既不是語言學,也不是文字學;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課,也不是文學理論、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和鑒賞課。然而,語文學科與它們都有關系,不但如此,語文還聯系著廣闊的現實生活,聯系著悠久的文化傳統乃至一個民族的生態、心理、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徵等等。) 三、 怎樣學語文?(我怎樣學的?) 1. 讀寫。 2.聽說。 3.思悟。 4.練饋。 5.行研。四、具體做法: 1、課文。是典範,學方法,舉一反三。 2、課外讀物。是延伸,積累基礎,快速閱讀,運用課文所教方法閱讀。 3、周記。個人的心路歷程 4、讀書筆記。見得最多的形式。 5、作業。閱讀、整理、札記、質疑、材料尋找和積累 補充資料: 二難命題: 古希臘有個國王,想把一批囚徒處。當時流行的處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砍頭,一種是處絞刑。怎樣處由囚徒自己去挑選一種。 挑選的方法是這樣的:囚徒可以任意說出一句話來,這句話必須是馬上可以檢驗其真假的。如果囚徒說的是真話,就處絞刑.如果說的是假話.就砍頭。 結果,許多囚徒不是因為說了真話而被絞,就是因為說了假話而被砍頭.或者是因為說了一句不能馬上檢驗其真假的話,而被視為說假話砍了頭.或者是因為講不出話來而被當成說真話處以絞刑。 在這批囚徒中,有一位是極其聰明的。當輪到他選擇處方法時,他說出了一句巧妙的話,結果使得這個國王既不能將他絞,又不能將他砍頭,只得把他放了。 這個聰明的囚徒說的是句什麼話 答案:這個聰明的囚徒說:"要對我砍頭。" 這句話使國王左右為難。如果真的把他砍頭,那麼他說的就是真話,而說真話是應該被絞的。但如果把他處以絞刑,那麼他說 "要 對我砍頭"便成了假話了,而說假話又是應該被砍頭的。或者絞,或者砍頭,都沒有辦法執行國王原來的決定,結果只得把他放了。 從推理形式方面看,這個囚徒是在國王面前,構造了如下的一個二難推理: 如果把他砍頭,那麼,會違背國王原來的決定.如果把他絞,那麼,也會違背國王原來的決定。 「我正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 這個故事有幾個版本。大意是說:一夥強盜抓住了一個商人,強盜頭目對商人說:「你說我會不會殺掉你,如果說對了,我就把你放了;如果說錯了,我就殺掉你。」商人一想,說:「你會殺掉我。」於是強盜把他放了。 「如果說上帝是萬能的,他能否創造一塊他舉不起來的大石頭?」 《韓非子·勢難》介紹了這個預言:有一個同時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他的盾最堅固,無論什麼東西都戳不破;接著又誇他的矛最銳利,無論什麼東西都能刺透。旁人問他:如果用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有什麼結果,他回答不上來,因為兩者相互抵觸。這是一個既不可以同時為真,也不可以同時為假的命題。前提出現矛盾,也就無法推出結論。
4. 關於人教版高中語文講解視頻的百度雲 僅有必修一的也可以
跨學網就可以呀,他們有北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名師,全國特高級教師教學視頻,涵蓋重要知識點,同步課前預習、課內同步課精講和課後試題練習;你去官網上看看,很多學校都用,老師們也在用
5.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的第二課的內容講解
2裝在套子里的人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篇小說反映了世紀末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繼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加強了專制恐怖統治。當時擔任宗教院檢查總長的波貝多諾斯采夫給沙皇的奏章中說:「在當前這個艱苦的時代,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平息那種頭腦不清、瀕於瘋狂的社會輿論;必須禁止那種人人饒舌的不可名狀的街頭巷議,以期盡量減少流言蜚語……」在此之前,受歐洲進步文明思潮的影響,俄國也興起變革之風,尤其在進步的知識分子和貴族中間,要求自由民主、改變專制制度的呼聲日趨強烈,並付諸行動。面對洶涌的變革浪潮,沙皇政府採取一切暴力手段鎮壓、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進步刊物,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全國警探遍布,告密者橫行,一切反動勢力糾合起來,對抗進步的潮流,竭力維護腐朽沒落的沙皇統治。別里科夫就是作者在這種典型環境下刻畫出來的典型人物。
閱 讀 鑒 賞裝在套子里的人從性格、行為上講,別里科夫封閉、懷舊、膽小、多疑,但他又無時無刻不在極力維護現行的社會秩序。
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隨身帶的東西都放在一個又一個「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臉也「藏在豎起的衣領里」;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馬車「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總之」,他「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里,彷彿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不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視為厭事,「他所去的那個擠滿了人的學校,分明使得他滿心害怕和憎惡」,跟「我」(布爾金)一塊兒走路,「對他那麼一個性情孤僻的人來說,顯然也是苦事」。在盡量封閉、禁錮自己的同時,他「老是歌頌過去,歌頌那些從沒存在過的東西」,教「古代語言」。他總認為過去什麼都好,其實意味著對現實的恐懼、抗拒。所以作者說他「所教的古代語言」「雨靴」「雨傘」都是他「逃避」「現實生活」的道具。他又膽小、多疑。「他一上床,就拉過被子來蒙上腦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戰戰兢兢,深怕會出什麼事,深怕小賊溜進來」;他又多疑,什麼事都讓他「心慌得很,一個勁兒地說: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
從他封閉、懷舊、膽小、多疑的性格行為上看,他的所謂「性情孤僻」,其實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類在生活,生活總要向前發展,文明才能進步。他怕的就是這樣的發展、進步,所以他乾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來安慰自己,甚至歌頌「從沒存在過的東西」,可見他已經虛妄到什麼地步!
他一方面在逃避現實,另一方面又極力維護現行秩序。他在思想上自覺和反動政府看齊。「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自然是御用報紙,專制政府鎮壓自由民主,不可能有宣傳進步思想的新聞媒體存在)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止什麼,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準的東西,他也覺得「包藏著使人懷疑的成分」,總擔憂「鬧出什麼亂子」。至於「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當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悶悶不樂」。
如果說他的悲劇是性格悲劇的話,那麼他樂於告密,就表現出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對自己的無恥行為總是振振有詞:「為了避免我們的談話被人家誤解以致鬧出什麼亂子起見,我得把我們的談話內容報告校長──把大意說明一下。我不能不這樣做。」他從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經墮落到行為上的卑劣無恥了。
他就這樣,在思想上行動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動專制統治聯系在一起了,壓制著身邊的人們,全城的人戰戰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們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寫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書,不敢周濟窮人,不敢教人念書寫字……」這個「套中人」給人們帶來多麼大的精神壓力和恐懼!
為了更好地展示別里科夫的性格,作者特意安排了結婚這種悲喜劇。像別里科夫這樣厭惡別人、恐懼生活的人,居然要結婚,首先是一出讓人發笑的喜劇,最後必然以悲劇告終。校長太太,也包括像布爾金這樣的同事,都「撮合」「慫恿」別里科夫和華連卡結婚。於是「他昏了頭,決定結婚了」。結婚意味著他對生活的渴望,意味著他走出「套子」的嘗試。但是要掙脫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難的,一樁小事,就讓他的希望徹底破滅,就讓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年輕活潑的華連卡「興高采烈」地騎自行車,這在別里科夫的眼裡是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難道中學教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迂腐、多疑、慎重的別里科夫一本正經地想找華連卡談話,卻碰上了她的弟弟,話不投機,別里科夫惱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脅,被摔到樓下,結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別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經不能讓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了。
當然,別里科夫並不是十惡不赦的惡人,他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更多的是想做一個純粹的現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觀就是害怕出亂子,害怕改變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在客觀上卻起著為沙皇專制助紂為虐的作用。他轄制著大家,並不是靠暴力手段,而是給眾人精神上的壓抑,讓大家「透不出氣」。可以說是專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靈,使他懼怕一切變革,頑固僵化,他既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也是受害者。
其實,無論什麼時代什麼社會,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現。因為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總會有變革,那麼就會有反對變革的人出現。這些人除了極端維護自己利益,仇視社會進步,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舊秩序統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小人物,他們對新生事物不適應不理解,甚至滿懷恐懼,他們主要在思想和行動上抗拒社會變革。我們從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就可以發現許多這樣的人和事。可以說改革開放的最大阻力,就是既有的各種「套子」。
二、問題探究
1.別里科夫為什麼害怕和憎惡與他人交往?「性情孤僻」是主要原因嗎?
「性情孤僻」確實是別里科夫害怕與人交往的一個原因。但是我們還要進一步探究,別里科夫為什麼「性情孤僻」?除了性格使然外,社會因素也許更為重要。他恐懼社會變革,沉湎在「懷舊」的虛幻中,不敢與真實的社會生活接觸,最後發展為「害怕和憎惡」與他人交往。
2.大多數老師是「有思想」「很正派」受過民主思想的陶冶的人,別里科夫只是「老穿著雨鞋、拿著雨傘的小人物」,兩種人的對立總是以後者的勝利告終,有什麼深刻的內在原因嗎?
首先是社會因素,在沙皇專制政府嚴酷的統治下,正直、善良、思想進步的人們受到各種鉗制,使他們難以同強大的專制機器(包括像別里科夫這樣的專制衛道士)抗爭;其次是個人因素,在反動政府的高壓政策下,即使追求自由、進步的人們,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帶有某種奴性,使他們的抗爭很軟弱,往往屈服於社會壓力,容易向黑暗政治妥協。當時俄羅斯革命的不徹底性就是明證。
3.柯瓦連科趕走別里科夫,別里科夫為什麼感到「恐怖」?僅僅是因為「這還是他生平第一回聽到別人對他說這么不客氣的話」嗎?
因為以前他一直壓制著全城的人們,現在有人戳穿他的虛弱本質,使他感到震驚、恐懼。一個發展前進的社會真實呈現在他的眼前,以前他自欺欺人式的自信盪然無存。當他意識到進步的力量,以及自己的虛弱時,他感到「恐怖」。
4.別里科夫的死因是什麼?
因為被柯瓦連科摔到樓下,因為華連卡的縱聲大笑,別里科夫從華連卡家裡回來,一頭倒在床上,「從此再也沒起過床」,一命嗚呼。他的死因有以下幾種可能:(1)因為「結束了預想的婚事」,生活對他再也沒有什麼意義,他悲痛、傷心過度而死;(2)這樣的事情大跌他「正人君子」的面子,平時就戰戰兢兢地活著的別里科夫,怕眾人恥笑,怕上級鄙視,怕……漫畫事件只是使他「難堪」,而這件事卻使他「無地自容」,因此恐懼而死;(3)他「滿心害怕和憎惡」地活在人群里,整日充滿恐懼,「通宵做噩夢」,他想掙脫孤僻的「套子」要結婚,結果未婚妻的哥哥柯瓦連科摔他,未婚妻華連卡笑他,可以說,此時他已經對社會生活感到無比絕望,最終殺死了自己。
5.別里科夫死了,「可是一個禮拜還沒有過完,生活又恢復舊樣子」。這個結局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雖然別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錮社會、束縛人們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還有許多「套中人」活著,別里科夫現象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社會現實的普遍反映。阻礙社會進步變革的,是專制政府和僵化陳腐的思想。要想讓生活有新的氣象,必須變革社會,革新思想。
6.小說的主題應該怎樣歸納?
可以從兩個方面歸納:(1)社會的角度:揭露了沙皇政府對自由的壓制、對人權的踐踏、對民眾的專制。別里科夫能轄制小城的人們,其根源就在於有反動政府的統治作為他的後台;(2)個人的角度:別里科夫作為一個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他思想上保守頑固,恐懼社會進步,甚至到了荒謬的地步,他在政治上成了反動政府的衛道士;他在現實生活中,也因為和眾人格格不入而孤僻一生,最終孤獨地死去。別里科夫個人的一幕幕丑劇、喜劇、悲劇,都是黑暗的社會政治現實造成的,因此,別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強烈的社會批判意義。
7.小說是怎樣用誇張與諷刺的手法表現人物的?
一方面是誇張人物性格本身,像別里科夫這樣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另一方面是誇張人物的作用,說他把「整個中學」轄制了「足足十五年」,連「全城都受著他轄制」,大家什麼都不敢幹。這些誇張是作者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展現了社會的真實本質。別里科夫是眾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而他對人們的壓制,也是專制意識形態對民眾的種種壓迫的縮影。
諷刺也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對別里科夫性格行為的誇張,嘲諷了「套中人」的醜陋和可憎;二是以戲劇化的情節,描寫別里科夫可悲的下場。他生平最怕出亂子,結果亂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讓他自己無端搞出了「亂子」,這不是絕妙的諷刺嗎?
關於練習
一別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套子」?他為什麼要把自己裝在「套子」里?
設題意圖:這道題主要讓學生通過分析人物,進而了解主題。
參考答案:
第一問可參考「整體把握」。第二問可引導學生討論:別里科夫的「套子」產生的原因,是自身原因還是社會原因?是教育的因素還是性格的悲劇?別里科夫躲在「套子」里是因為恐懼變革而逃避發展變化的社會,還是因性格孤僻而拒絕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別里科夫「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差點結了婚」。結婚是不是表現別里科夫對生活的某種渴望?如果他結婚了,能否走出「套子」?
設題意圖:這道題意在讓學生了解人物性格的復雜性。
參考答案:
可參考「整體把握」。重點讓學生注意別里科夫想要結婚,最後又死於婚姻失敗這一悲劇的內涵。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別里科夫結婚了,他的生活會怎麼樣?婚姻是否會改變他的性格?他的婚姻是否會破裂,原因是什麼,等等。
三在你周圍,是否也有這樣那樣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樣看待這些「套子」的?
設題意圖:這道題主要讓學生跳出課文以外,從社會生活這個大的范疇來思考小說提出的問題。
參考答案:略。
6. 高中學習語文買什麼作業比較好,人教版的,最好有講解的
推薦高考A版五三抄,比較基礎襲的綜合復習類資料,基礎較好可以使用B版。配套練習可以買試卷,天利的和金考卷都不錯。作文素材可以買雜志,每月更新,做好積累,比如重慶出版社的《作文素材》雜志,是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指導的。
7.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的講解重點應該放在哪裡
小說在高復考中主要考幾點制
1 環境描寫和其作用
2 人物的描寫和所表現的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小說的情節梳理和小說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
4 劃線句的理解
其實小說主要是人物 情節 環境 主旨 的四角關系
這是我三年高中下來的經驗 ,希望對你有用
8. 高中語文的復習重點是哪(請詳解)
高考,不僅是跟別人競爭,也是在和自己斗爭,在最後20天,好的心態很重要。穩定平和的心態可以保證高考的穩定發揮甚至超常發揮,從而取得好成績。那麼,高考該以怎樣的心態來看待語文呢?高考是按照總分來錄取的,語文只是其中的一門,考生一定要有總分意識,不冷落語文,也不抬高語文,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分數期望值,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福州八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李智明為高、中、低三個層次的考生分別提供了三個語文參考分數值:90分、105分、115分。處於90分層次的第一類考生要保90分,爭95分;處於105分層次的第二類考生要保105分,爭110分;處於115分層次的第三類考生要保115分,爭120分。「想上本一,語文要力爭120分比較保險。3種類型考生的保分策略高考語文總分150分,得一分一分「摳」。150分的語文卷子一共分為六大部分17道考題。根據試卷的分數分布,三個類別考生的保分策略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題型中「拿」分的要求也不同。第一類考生(90分),保分策略如下:1.默寫題:5分;2.文言文閱讀題:8分;3.古代詩歌閱讀:3分;4.文學名著閱讀:5分;5.文化經典:3分;6.現代文閱讀:8分;7.閱讀選做題:8分;8.語言文字運用題:5分;9.寫作題:45分;第二類考生(105分),保分策略如下:1.默寫題:6分;2.文言文閱讀題:10分;3.古代詩歌閱讀:4分;4.文學名著閱讀:7分;5.文化經典:4分;6.現代文閱讀:10分;7.閱讀選做題:9分;8.語言文字運用題:7分;9.寫作題:48分;第三類考生(115分),保分策略如下:1.默寫題:6分;2.文言文閱讀題:12分;3.古代詩歌閱讀:4分;4.文學名著閱讀:8分;5.文化經典:5分;6.現代文閱讀:10分;7.閱讀選做題:12分;8.語言文字運用題:8分;9.寫作題:50分。最後20天應急技巧「名句名篇默寫題」總分為6分。今年的考試范圍縮減為13篇古詩文,得5分為基本要求。剩下的20天還要加強這個方面的復習,為了扎實起見,要全部通篇默寫一遍,建議每天一篇。「古代詩歌閱讀」總分是6分。在最後20天,建議找一份關於介紹古代詩歌鑒賞的復習資料,認真地讀一讀,了解意象、表達技巧、煉字等方面的常識,特別是要熟悉關於表達技巧的術語和用法。「文學名著閱讀題」總分是10分。20天復習建議如下:閱讀較為詳盡的故事梗概,字數在2萬字左右,如「布衣精英」版的名著導讀就很不錯。每天或兩天讀一部名著的詳盡的情節,對陌生的情節要特別留意;繼續做題,結合自己的薄弱名著有針對性地做練習;復習做過的習題。「寫作題」佔70分。考生按要求寫作,文體適合,內容切題,字數完整,字跡工整,卷面不亂,可得45分左右。要上50分者,除了以上要素之外,還得有一定的文采,有亮點。
9. 壇經講解高中語文
這叫什麼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