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考點

高中語文考點

發布時間:2020-12-17 05:50:54

『壹』 高中語文課《別了不列顛尼亞》,在高考題型中有什麼考點

高中語文課《別了不列顛尼亞》,在高考題型中有閱讀題考點。
2018年全國卷1《趙一曼專女士屬》,第6題「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就是出自《別了,不列顛尼亞》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的敘述方式的

『貳』 高中語文 高考必考點有哪些

所謂自己一身毛說別人是妖怪的這種人,其實是對自己不對的做法找借口,從而凸顯出自身的優點。這是自欺欺人

『叄』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考點梳理!

小說也是高考文學作品閱讀的重點考查文體,古典小說、現代小說、短篇小說或長篇小說(節選)都是考查的范圍。
高考重點考查考生對小說的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能力,從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主題、語言內涵、表達技巧等方面設題。同時,注意考查考生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鼓勵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豐富意蘊,探討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創意性的解讀。
1.體察小說人物

體察人物形象可以從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角度審視,也可以將其放在具體的環境、情節里審視,還可以從文中其他人物或者作者評價的角度去審視。【典型例題】結合作品,請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 (2008年高考廣東卷)【相關文段】
我總忘不了小船送來的那天。父親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樣戴上帽子,對我們說了一聲再見,沒帶食物,也沒拿別的什麼。我原以為母親會大吵大鬧,但她沒有。臉色蒼白,從頭到尾她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
……
人們一致認為,對於父親而言,食物是一個大問題,他一定會離開大河,回到家中。
他們可是大錯特錯了。父親有一個秘密的補給來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帶給他。後來我驚異地發現,母親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總是把食物放在我輕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懷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河《第三條岸》)
【解題指導】分析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的不同的側面,這就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人物。這里作者將「母親」放在「父親」故事的主線上展示她的個性,我們可以看到,「母親」對待「父親」的行為態度,「語言」與「行為」上是有所不同,這正好反映了她性格的不同側面。
【參考答案】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舉動,她覺得羞辱。但對父親,她雖不理解,在物質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

2.分析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的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人物入手:①主要人物是誰?②主要人物具有怎樣的品質,作者對其有何評價?③人物之間的關系(映襯、對比、沖突),為什麼這樣安排?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小說題為「侯銀匠」,說明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小說寫了侯銀匠一家人的生活,表達了社會下層人物的普通生活和深厚的親情,表現他的勤勞、精細,還有內心的寂寞、凄苦,這便是小說的主題。根據選材為主題服務的原則,總體上我們可以說,寫侯菊的筆墨,也是為了寫侯銀匠(用映襯、烘托之法),也是為了突出主題。
(2)從情節入手:從情節透視人物命運、作者情感傾向等,進而探究小說的主題。
(3)從時代背景入手,如分析《阿Q正傳》、《風波》等小說的主題,都要將其置於辛亥革命失敗這一大的背景下來思考。
(4)從描寫手法切入,即從小說對比、象徵、細節描寫等藝術手法入手探究主題。如孫犁的小說《囑咐》寫水生嫂送水生的冰床在水淀上飛行和太陽光沖開濃霧的情景,就不僅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象徵著人民解放事業的飛速發展、分離的暫時性和勝利的必然性。

3.理解小說情節
理解小說情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情節的發展階段: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把握情節的意義,透視情節表達的思想本質。
(3)把握情節安排上的特點、藝術構思的巧妙(伏筆、照應,懸念,巧合,誤會,陡轉,抑揚)。
(4)分析某一情節在人物塑造、故事發展、表達主題等方面的作用。解答「情節作用」類的題目,思路有三:
一是考慮某個情節與全文中相關情節的關系。如,這道題題干對思考點進行了明確的限定,即「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顯然要求思考第二段的情節與下文的關系,並能從這個關系中悟出作者安排情節的匠心。如小說《侯銀匠》第二段就表達手法而言屬於概述,就全文情節展開而言起交待(鋪墊)作用。小說後面的情節寫侯銀匠如何愛女兒,女兒怎樣聰明能幹,都有據可依。這也是小說的常見技巧之一。
二是考慮情節與主題的關系。如《駱駝祥子》中暴雨狂瀉,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拽」的情節,反映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凄苦生活、悲慘命運。
三是考慮情節與人物性格的關系。如《水滸傳》寫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給讀者以武松會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著安排哨棒打斷,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邊,兩手揪住老虎頭皮,按在地上,提起鐵般拳頭,打得老虎眼、口、鼻、耳四竅流血的情節,有力地彰顯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4.學會創意解讀
鑒於高考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即便是探究題,也會在給學生選擇機會的同時,對回答問題的角度、思考范圍等進行適當的限制。解答這類試題,考生應該在題干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這樣更有利於實現有創意的解讀。

【典型例題】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

『肆』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得分點(答題技巧)

地址:http://www.yw66.net/ShiJuan/ZhongKaoFuXiZhuaTi/200809/8408.html
現代文閱讀考點點撥及訓練

【考點點撥】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閱讀要「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從大綱和課程標準的上述要求,可以看出我市2004年中考現代文閱讀的考點是:1.整體感知文章。2.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路。3.領會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4.了解各種表達方式的運用。5.欣賞、感受文學作品中的形象。6.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7.區分議論文的觀點與材料,判斷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8.領會科技作品中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訓練理念】
在掌握三大實用文體和主要文學體裁的最有用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著力解決好以下五個理念問題:1.閱讀訓練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其主體是學生。因此,要從教師出題學生答、教師講答案學生死記硬背的灌輸主義的誤區里解脫出來,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三維互動教學機制。2.閱讀訓練又是一個情感活動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擺進去」,同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同哭同笑」。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情感體驗,形成感情共鳴,才能在熏陶感染、潛移默化中有所感悟,受到思想啟迪,獲得審美享受。冷眼旁觀,無動於衷,是歷年中考記敘文閱讀失分較多的根本原因。3.閱讀訓練還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要在閱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敏捷性、准確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創造性,教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比較、聯想、想像等思維方法,提高聚合思維和輻散思維的能力。4.閱讀文本更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從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的接受教育的誤區中解放出來,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教師予以點撥、指導和幫助,要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5.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是提高閱讀質量的先決條件。要教會勾畫、圈點、摘錄、批註、列提綱、寫提要、網上瀏覽、下載資料、整理加工等閱讀方法。
【解題過程和方法】
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和從形式到內容、從內容到形式的一般規律,施行「四步閱讀法」:1.通讀選文,盡力整體感知。通讀後要反復揣摩,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這個關鍵就是記敘文中的中心思想,說明文的說明對象的特徵,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初步解決「寫什麼」、「怎麼寫」、「為什麼寫」的問題。抓住了這個關鍵,就抓住了閱讀的「綱」,就能明確閱讀的思維方向,帶起全文的閱讀。這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理清選文的思路,把握選文的大體結構,獲得整體印象。第三個層次是初步探究選文寫法的突出特點和語言的明顯特色。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以感性認知,獲得初步印象為主,不求全,不求深。這三個層次不是並列關系,而是第一個層次統攝下的層遞關系,以第一個層次為主。2.縝密審題,明確解題要求。認真讀題,抓住關鍵詞語、提示性詞語、規定性詞語,准確地理解題意,明確解題要求。3.局部探索,深入品讀細部。帶著問題,融入感情,精讀相關內容,邊閱讀邊思考邊勾畫,搜集信息。根據解題要求,處理信息,或概括,或綜合,或分析,或比較,或揣摩推斷,或聯想想像,確定答案范圍。緊扣解題要求,推敲、組織語言,准確而完整地寫出答案。4.整體檢驗,確保准確無誤。返回整體,從整體內容、結構、寫法、語言與局部保持一致性的角度對答案進行檢驗,發現「齟齬」,立即修改,以確保答案准確無誤。
以上,第一步是關鍵,第二步是條件,第三步是重點,第四步是保證。四步聯動,有機結合,辯證統一,就能收到預期效果。

一、記敘文

【考點透視】
記敘文閱讀的試題考點主要包括:
一、整體感知文章
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總體思路,弄清結構層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間的關系、順序,進一步整體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層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內容;
4.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二、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歸納中心思想
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有:
1.分析文章標題:有的文章標題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結尾:有的記敘文卒章顯志,用簡短的議論、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議論抒情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與中心密切相關;
4.結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礎上歸納中心;
歸納主題,切忌脫離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讓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據。
三.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文為主.兼用描寫、議論、抒情。
記敘文的表現手法是多方面的:
1.記敘文的記敘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
記敘文中的描寫可分兩大類:一是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一是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描寫有正面也有側面描寫,描寫有的結合各種修辭手法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以突出強調描寫的對象,有的則是運用白描,使文字朴實、簡練、乾脆。
3.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
4.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5.記敘文中的語言特色,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或朴實或生動;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閱讀時要細加體會。
四.理解文中詞語、句子的含義與作用
這部分內容包括文章中近義詞、關聯詞的選用;聯系語境揣摩詞語或句子的特定含義;理解詞語或句子的淺表意思和深層含義;體會詞語或句子的表達效果與表達作用,各種修辭在文中的運用與作用等。
五.記敘的線索、要素,記敘的詳略,過渡、照應等也是考題中常常涉及到的。
【解題技巧】
思路是:看標題 ―― 讀文章 ―― 審試題 -- 回讀原文―― 作解答。
(一)看題目
記敘文可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類型的;記敘文的題目一般也分為這幾種類型。題目是文章內容的眼睛,簡析題目可以幫助推測記敘文內容,推測文章中心。
(二)讀文章
這是閱讀理解的主要步驟。寫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表現主題。記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分析事件的意義和它體現的中心思想。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時注意: (1)寫景層次、景物特點、寫景順序、情景交融;(2)想像、聯想、修辭手法的運用。借物抒情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某物的外形、內在特點的描繪,運用聯想、類比,頌揚與之有關的人物的內在精神特徵,用象徵手法、議論、抒情篇末點題即可。分析這類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警句;(2)一般富有哲理的語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寫為載體的,所以分析時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點;(3)想像、聯想、象徵寫法的運用。
(三)審題目
為什麼要說看清文章後面的題目呢?根據同學們臨場的教訓,不注意審題、不看清要求就答題,往往會做的題卻把分丟了,例如:題上讓你找錯誤的選項,而你找了正確的,題上讓你用原文語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話概括了,這都是因為不注意審題所致。
(四)按題目要求回讀原文
第一次讀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寫的是什麼內容,但因不知問題是什麼,所以讀起來重點不突出,當看了題目後再讀就比較主動,屬於帶著問題去讀,有目的地瀆,很快能找到答案。
(五)答題
尤其是表述性的題要注意語言連貫精練,內容要全面,力求一語中的。

『伍』 高中語文課本必修名著導讀重點知識匯總。

我分時抄代給你總結。
1、中國古襲代:四大名著的作者、成書年代、主要內容、主要角色。最好能夠清晰的講述出2、3個主人公的著名故事(除了初高中教材上已有內容),否則讓你講述《水滸》的故事,你老是武松打虎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也無甚亮點。
2、中國現代: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熟記高家三兄弟的名字,身份,遭遇。文學常識選擇題,比較喜歡故意弄混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來設置選項。
老舍《駱駝祥子》。熟記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人公身份、經歷、結局。
3、外國作品:狄更斯《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熟記作品主人公姓名、故事梗概。熟記狄更斯的國籍、作品流派。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熟記作者國籍,主人公堂吉訶德的經歷,僕人的姓名(桑丘)
巴爾扎克《巴黎聖母院》《高老頭》,熟記巴爾扎克的時代、流派。熟記作品中主人公的姓名,比如《巴黎聖母院》中醜陋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

除此之外,還要根據你所在的考區,來決定其餘的內容。若在新課標考區,足夠。若在江浙福建考區,還要多讀讀《紅樓夢》的重要章節(前80回)

『陸』 高一下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復習整理,高考考點有哪些

3、語言的運用 (一)仿寫。 3、軍事。均以當代使用率比較高的詞語為主、「飲鴆(zhèn)止渴」。 4。搭配不當,交替命題、「搭配不當」題是每年高考試題中出現率最高的、體育諸多領域。 ②繼續加大改革力度。 2、合理的句序,如「頤指氣使」: 壓縮語段題大都圍繞「新聞」設題,高考作文的題材應該盡量開闊。 5、排比,給考生更大限度的寫作自由。以後者的詞語組合為重點、或音近。依據保留必備詞語而不產生異義的標准: ①感情色彩的誤用。 ⑤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難度有所降低。連貫題常考常新。 連貫的3個條件。 ④容易混淆的成語。 五。也是一個難點。 2。標點符號將納入考試范圍、「卷帙(zhì)浩繁」、或義近而容易混淆、近義詞、文化、表意不明是經常出現的。 ③望文生義的錯誤、「聳人聽聞」與「駭人聽聞」,信息量因此而增大,但一些稍微生僻的詞語也會考查、關鍵詞語是翻譯的重點、修改病句、判斷、推斷的能力,觸及的面應該盡量寬廣、科學類文章閱讀在設置錯誤選項時、多元性。 3、抄襲的作用。 ②形象的認識與把握、教育、語言知識 (一)語音 1,形式多樣。 ③隱含義的挖掘、詞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②文言句式: ①將表格內容轉換為文字表述、「炙手可熱」。 ①偷換概念,散文考查的可能性最大。 (二)簡明、讀音的字都是在聲母或韻母上有所不同。 二。 ②對對子、分析題比例由3:3、語言的銜接與呼應、考查使用頻率高且錯誤率高的詞語、往往藉助古人的評點展開賞析、外交、陳述句子中辨別錯別字與詞語組合式辨別錯別字、重在圍繞主題詞展開、成語中難讀字的讀音要高度重視、「趨之如鶩」。 縮寫,不涉及聲調問題、詞語與成語、病句題來源於當前的報章雜志。如「無所不為」、分析。偏重於抽象思維的考查、社會科學類文章與自然科學類文章主要考查理解高考語文考點梳理 一、現代文閱讀 1。 2、涉及到的實詞。 3。 2、擴寫,語境的場合上.情感的色彩上,但小小說值得重視。 ②適用對象的誤用、形象思維考查的內容及特點。 3、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開放性原則 在內容上、立體化。 ②悖設因果、古詩鑒賞不講全詩的宏觀測試。 ①雙文本的閱讀測試、對偶。 ③顛倒主次、減少乃至杜絕宿構、「霰(xiàn)彈」,往往運用「似非而是」的手法、擴展語句題與中學生活關系緊密。如「美輪美奐」。 2、「首當其沖」、經濟。 (五)病句辨識 1。 四、或形似,這些名旬應有一定的思想性、熟語字形一並考查,大都在二至三句,內容涉及到當代政治。近幾年來。 4,不故意為難考生。 ⑤改換性質,越來越貼近教材。 3:對多餘詞語的刪除。 ②語言題與內容理解、採用一個開放性較強的主觀性試題,常常放在Ⅱ卷中的語言運用題中。在寫作要求方面限制性也較以往有所增強。命題不太涉及生僻詞語。如「不刊之論」。 (三)培養發散思維。 在設置正確選項時。 4。 4、多角度。 ③文言句子的翻譯側重議論色彩的句子、文言文試題在變化中求發展、「燈紅酒綠」。 得體大都側重在人與人的稱呼上。 2、課本名句、擴展語句: 1、考查的詞語在常用與非常用之間、成語的考查仍然是一個重點: ①對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是重點。 (三)古詩鑒賞 1,往往運用「似是而非」的手法。 3、句式雜糅、連貫、文學作品閱讀。例如「盥(guàn)洗」、反問等修辭格命題,而注重抓點帶面,偏重於形象思維的考查: 1。 形象思維從設題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綜合和鑒賞評價等方面的能力,將繼續堅持「三自」方針.淡化文體要求。 ④擴大外延、辨析病句的方法、文學作品閱讀、詞語:統一的話題。文化內涵豐富且膾炙人口。 (四)詞語 1、每年命題的仿寫句、文言句子的翻譯 ①句子翻譯以直譯為主、仿寫句大都圍繞比喻,高考作文十分強調話題的發散性。近幾年的「對中選錯」的命題思路。 今後要注意的形式。 (二)背誦默寫 1。 (二)高考作文的限制性原則 話題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讓學生自由地發揮.從而檢測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所達到的高度。 (二)漢字 1、虛詞的辨析仍然是詞語考查的重點、「處心積慮」、「萬人空巷」、一些課外常見的、虛詞、成分殘缺,因為後者的考查面較前者大、縮寫 仿寫。 ③試題中「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分析,又是難點、常用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能激勵人向上的名句。它們或音同。 ③加大現代散文閱讀的難度。 擴寫、「發祥地」: ①較抽象語句的理解、「暴殄(tiǎn)天物」,強調辯證意識 發散思維與求同思維是一對矛盾、辯證性、評價」設題明顯、得體 簡明的考查、哲學。 2、同義詞:2發展為2、注重異形同音漢字的誤讀和多音誤讀現象、仿句側重於正反意義的命題。 2、「洗心革面」。其特點如下,主要考查理解。如「應接不暇」與「目不暇接」,有效地起到了抑制。 (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三,也是經常出現的。縱觀近十年考查的42個成語。選材更加自由,對一些主觀性強的題目進一步突出開放性。 2。如「苦心孤詣」。在形式上。 3,與以往的「錯中選對」相比明顯降低了難度、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1。 2、套寫

『柒』 高中語文必修三必修四名著導讀考點

必修一:《論語》《大衛 科波菲爾》
必修二:《家》《巴黎聖母院》
必修三:《紅樓夢》《高老頭》
必修四:莎士比亞戲劇,《談美》
必修五:《三國演義》《堂吉訶徳

『捌』 幫幫忙,高中-語文-高考考點天天練這本答案誰有

答案解析應該復就是制這個,快對作業上應該還有別的科目的,你可以看看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玖』 教師資格證是考高中歷史好考點還是語文好考點

語文好點。
但是,如果是歷史專業的話,還是專業一致比較好。
如果專業不一致專,那麼選擇語文。
原因是語屬文在今後考編的時候,選擇比較多。
歷史先對語文會比較少,當然選擇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比如是否適合自己?自己通過的把握多大?
而且,高中歷史,不比初中和小學,高中歷史也是主課呢。
這個需要權衡個人的情況做選擇的。
更多有關教師考試的信息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http://www.zgjsks.com/。

『拾』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必背部分內容考點,根據賞析默寫古詩

必修①:沁園春 ,雨巷,再別康橋,荊軻刺秦王,紀念劉和珍君內
必修②:氓,涉江采芙蓉,短歌容行,歸園田居(其一),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
必修③:蜀道難,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三),登高),琵琶行並序,寡人之於國也,勸學,過秦論
必修④:柳永詞兩首(望海潮,雨霖鈴),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廉頗藺相如列傳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考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