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現代文

高中語文現代文

發布時間:2020-12-17 04:04:19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是個大難題,很想了解一下現代文的閱讀技巧,期待對高考有所幫助

是不是感覺平復時學習語文除了背誦制默寫以外和考試都沒什麼關系。這是誤區。平時學的課文,就是最經典的練習閱讀的機會。用課文為例講的閱讀技巧,老師會引導你們去思考,所以平時上課一定不要忽略。
課下練習的時候,多做真題,歷年各省。至於一些破題,做得越多死得越快。像語文這么主觀的學科,從一個文本所讀出來的情感往往因人而異。因此你要把你的思想往「大眾」的思想上靠攏。高考真題就是最好的範本了。做完一遍,跟標准答案對照,思考怎麼才能得出他的答案。
當然最基礎的,比如問寫作手法,問中心思想等等,有一些固定的答題格式,這是必須掌握的,相信你們老師都給你總結過,或者即將總結,照著練就可以了。

② 高中生語文用什麼字典好學現代文

辭典從來來都很固定,每個高中生語自文學習離不開三本辭典
現代漢語辭典 商務印書館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
新華成語字典 商務印書館

至於第幾版,大可不必擔心。高考語文會考的知識就那麼多,稍微有點爭議的全國卷不考,地方卷以教材為本。
而且知識更新很快,像美輪美奐這種意義用法變化的詞以後會越來越多。所以,任何一版你現在能買到的辭典都能滿足你的需要。並且,說實話,語文課上翻詞典的次數會很少。

③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

你好,我任教語文將近年,關於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要抓住兩個個重點。

1、閱讀理解主要考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中,以為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2、為了節省時間在做閱讀的時候應該切忌:
(1)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閱讀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超級速讀訓練同時就順帶訓練了記憶,而超級記憶部分的思維導圖對全面閱讀文章後,抓出文章脈絡和重點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④ 高中語文現代文答題模式。

文章(段落)開頭

1.如果開篇即點題,那麼,首段的作用往往是總括全文,點明題旨,或者表達與主旨相關的某種感情。

2.如果開篇沒有點題,那麼,首段的作用就是開啟(引出)下文,或與下文形成對照,或為下文做鋪墊。

3.文章開篇如果是景物描寫,那麼,首段的作用,從結構上看,它可能是鋪墊作用,從景

物描寫上看,它的作用是襯托、勾勒環境,提供背景,或營造(渲染)某種氣氛。

4.如果開篇即連續感嘆,那麼,首段還兼有強烈的抒情作用。

5.如果首段連續發問,那麼,首段還兼有引人入勝或發人深思的作用。

文章(段落)中間

1.中間段如果比較短,那麼,它在結構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近三年中間段從結構上考查多此類。)

2.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麼在表達上的作用一般是襯托(或烘托、鋪墊)。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反襯。

3.中間段如果比較長,而且描寫的是選文的主要物象,那麼,它在內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擴展思路,豐富內涵,具體展示,深化主題或照應前文。

文章(段落)結尾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總結全文,點明題旨,深化中心,呼應開頭,或兼而有之。

2.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

3.末段有暗示主題的作用或者強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⑤ 八十年代高中語文現代文有哪些好的課文

沁園春·長沙荊軻刺秦王鴻門宴荷塘月色離騷孔雀東南飛蘭亭集序赤版壁賦游褒禪山記祝權福蜀道難琵琶行並序勸學過秦論師說雷雨拿來主義廉頗藺相如列傳歸去來兮辭滕王閣序陳情表長恨歌蜀相將進酒李憑箜篌引庖丁解牛阿房宮賦六國論祭十二郎文項脊軒志橋邊的老人白鹿原小二黑結婚駱駝祥子官場現形記動人的北平賀新郎有無相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教無類

⑥ 關於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有什麼好的教輔書嗎

到書店來找一些高考歷年的真題和自模擬試題,就是找接近高考的,訓練文學能力,提高閱讀水平。我是黑龍江的,不知道你是哪的,我們用的是全國卷2,現在的高考試題閱讀命題趨勢基本上是,分為科技文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和文學類文本閱讀。科技文閱讀:有3道選擇題,答案都在原文里,很簡單。實用類文本閱讀:新聞和傳記等比較貼近生活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短篇小說

⑦ 高中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及格式。

8
4.

這首詩表達上含蓄蘊藉,
結合頸聯:
【聽覺聲音、
視覺,
內心感受渲染環境氣氛,
來襯托
(借
景抒情或以環境來襯托)】

5.

「望極」結構上作用【承上啟下,內容上展現出視角由近及遠,拓展了詞的空間】(詞語作
用)

6.

從語言風格的角度對本詞簡要評析:【俗語白話,自然平易、平淡清新詼諧幽默符合創作個
性】(語言特點,此詞李清照的詞,分上下片賞析)

7.

有人評價此詩「言淺而深,意微而顯」關鍵在於遣詞造句:【抓住重點字詞分析描繪出強烈
的情感,片言隻字,動詞「循」「繞」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表面上平淡紀事,包含著真
摯友誼,
人事升沉變化的悲愴】
(語言特點加情感,
平淡而有深意、
情感深刻而又表現明顯)

8.

對這首詩一二句語言特色賞析:促織聲尖尖似針,更深刺著旅人心。【聽覺轉換視覺和觸覺
內容語言直白質朴,(最少兩個角度)(尖尖似針齒間音(答不到))。(整體風格再加修
辭、其他特點)

9.

關漢卿字字本色,任選一句(語言特點,質朴富有生活氣息口語化)

10.

「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語言表達上的特點:【三個片語意象疊加,(三個名詞
短語並列),對具體內容不著一字,只用抒情之筆虛點,讀來別具一種吞咽悲苦、欲說還休
之感。】(語言特點、詞語特點,表達方式)

11.

這兩首元曲同是寫「閑」但在思想內容、表現手法、語言風格上又有不同

12.

一個「疑」字,聯系全詞賞析:【與上片的「醉」呼應,寫出疑的原因:一醉二湖水清澈天
空明凈,抒發了醉後賞湖的快樂
-

----
聯系全詩情感要周全點(雖然考察的是煉字,但是要
結合全詩答案全面些,結構上照應上片,呼應下片、開頭句奠定基調、承上啟下,詩詞中句
子或詞語的結構作用也要考慮)

13.

由眼前景,發幽古思,抒心中情,聯系全詩,如何融為一體每一聯描述一下,串聯起來:寫
了什麼景,抒發什麼情,一聯一聯寫下來)

14.

結合具體詩歌賞析螢火蟲的形象:【層層分析,抓重點詞語概括特點抗爭奮斗,身世卑微,
卻不趨炎附勢,為人照明樂於奉獻。胸懷大志。自強不息,正直。】(全詩詞句較多,點要
全面。)

15.

請結合對蘇軾的認識,
談談對夢中了了醉中醒一句的理解:
[
題干蘇軾的認識,
結合詩歌內容
陶淵明,再扣緊這句詩,遭貶,厭惡官場,嚮往田園,效法陶淵明曠達,對社會不滿、不要
只是抓住曠達。(雖然考察一句,但要結合全詩分析)



第五題:文言:多是寫人的



常見題型



加點字詞:結合語境搭配、聯系日常用語的意思、教材平時積累



虛詞:仔細一個一個排除,猶豫的再仔細看其他選項,不要著急、還要仔細甄別有歧義的選
項,要仔細排除



翻譯:重點字詞、字字落實、要看好有什麼句式、固定句式、省略要加上、

除了特殊句式(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賓後置,主謂倒裝】
、省略句、判斷句、還要
注意固定句式:

1.

「不亦„„乎「

翻譯「不是„„嗎?「不為„„乎「翻譯「不算是„„嗎?「

2.

「不„„則「、
「不„„即「

「不是(這樣)
,就是(那樣)
「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
西,則出於北。

3.

「非„„而„„「

「不是„„卻

如:

非字而畫。

4.

「非惟„„抑亦

「不只„„而且「

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陳壽《隆中對》


5.

「庸„„乎「

「哪裡(怎麼)„„呢?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

9
《師說》


6.

「如何(何如)
「、
「奈何「、
「若何(何若)
「同義結構有「何若」

「奚如」

「胡如」

「奚若」

「怎麼樣(的)
「、
「為什麼「、
「怎麼「等。

「如(奈、若)„„何「連用,表詢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對„„怎麼辦「

7.

「何„„之有「連用,是「有何„„「的倒裝,
「何「一般作定語。
「何„„之有「表反問,
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有什麼„„呢?「

宋何罪之有?

8.

「得無„„乎(耶、邪)

「該不會(莫不是、莫非)„„吧「。

9.

「何(奚)以„„為「、
「何(奚、曷)„„「

「用„„做什麼呢?「、
「要„„干什麼呢?
「、
「為什麼要„„呢?

10.

「其„„乎(也、耶)
「大概(恐怕)„„吧!
「、
「還是„„吧!
「、


難道„„嗎?

11.

「„„孰與„„「

「„„和(同、跟)„„相比,誰(哪個、哪樣)„„」

12.

「與其„„孰若「連用,表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與其„„哪裡比得上

13.

「為所「、
「為„„所「連用,表被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被「。

14.

「以„„為「連用,
「認為„„是」

「把„„當作「、
「憑借„„作為」
「任命(讓)
---
擔任」
具體靈活處理等。

15.

「安„„乎「、
「安„„哉「連用,表疑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怎麼„„呢「、
「哪裡„„
呢「。

然劉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赤壁之戰》


16.

「獨„„耶「、


獨„„哉「連用,表示疑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嗎「。

17.

「無乃„„乎(歟)
「連用,表揣度,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恐怕„„吧「。

18.

「寧„„耶「

「哪裡(怎麼)„„呢「。

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祭妹文》


19.

「何所」
,是「所„„者為何」的移位和壓縮。可譯為「„„的(人、事、物)是什麼」


例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木蘭詩》


20.

「然則」
,連詞性固定結構。
「既然這樣,那麼」


21.

「是以(以是)


「以此」

「是用」

「用是」

「用此」

「是故」

「以故」都翻譯為

「因此」


22.

「有所„„、無所„„」


「有」

「無」是動詞,

「有„„的(人、事、物)


「沒有„„
的(人、事、物)


23.

「有以„„、無以„„」


「有用來„„的(人、事、物)


「沒有„„的(人、事、物)



24.

「„„之謂也」
「之」時標志賓語前置的結構助詞;
「謂」是動詞,
「說」的意思;
「也」是表
判斷的語氣助詞。可譯為「說的就是„„」
。例詩雲:
「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
謂也。

如果
「之謂」
位於句中,
賓語在
「謂」
的後邊,
這是另一種固定結構。
可譯為
「„„叫作„„」

「„„稱作„„」
。例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魚我所欲也》




人物品質或性格特點:看考卷積累詞語,根據事情一點一點概括要全面,不要寫上一兩
個就不寫了,容易丟分。



寫作手法:描寫人物方法、整體寫作手法、寫作特點、論證方法、語言特點

1.

塑造人物不同的描寫手法:【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側面烘托景物、側面襯托其他人)細節】

2.

舉例細節描寫蘇武形象

3.

作者寫黔婁的目的:
[
類比,間接或側面贊美方干
]
。居里夫人和范仲淹側面襯托也是類比比

(
描寫人物:側面烘托
)
4.

怎樣表達自己的人生追求:從說話藝術的角度簡要分析:【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5.

本文主要運用充分的例證和對比論證這兩種方法

6.

本段怎樣一步步
「景隨物遷,情同景生」:
【本段分層次寫了哪些景,分層次抒發什麼情感,
景情

層次】(一個段落中的劃分層次)

10
7.

將園記與項脊軒志的異同相同點:
日常生活小事,
屋子興衰。
不同點:
悲喜線索,
三代女人,
(選材手法、線索)

8.

本文與項脊軒志在內容和形式上多相似:
內容:
題材追懷親人,
感喟身世;
情感:
感激懷念。
藝術手法:日常生活小事、生動細節

語言風格:簡潔平實,語調舒緩,飽含深情

9.

從寫作構思看,這篇文章具有因事說理,或寓理於事的特點。(醫戒,講道理的散文寫作特
點)

10.

冬梅說寫作立意特點:借物喻理(說理散文寫作特點)



第六題:文言:文論、(寫景、借物)哲理散文、說明文、



常見題型:



概括段落大意



整體寫作手法



具體句子的表達效果或作用



語言特點



最後一題常常是寫作意圖或文章主旨情感,有時直接劃出關鍵句翻譯過來,有時要自己理解
段意歸納,有時要淺層次和深層次都考慮

1.

文中劃線句介紹華蓋運用了說明方法,作用:【列數字准確說明、打比方形象描摹】(具體
句子作用:說明文方法加術語加內容)

2.
萬口一詞,
--
千年一律

作用:
【人數之多,時間之久】
(角度手法內容)

3.

試析本文的說明順序:總分和空間順序(說明文結構和順序)

4.

同為游記,本文與游褒禪山記在表達方式上有相同之處(先敘後議)

5.

「以賓襯主」的寫法:【對照,襯托藝術感染力】(寫作手法)

6.

本文先敘後議,哪篇高中課文有類似寫法?

7.

有人認為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出了竹子的氣韻,是否同意:不同意,(實際上考查借物寫人)

8.
設喻類比是本文說理的一大特色,結合第二段略作評析。【「某氏多貨」的家庭事情來設
喻類比「某國飢」國家事情,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淺顯化,形象貼切,避免空洞說
理,
說明打仗是不是對百姓愛和利的事情。
不是善言。

課文中設喻類比文章:
劉向
(設
喻,也叫設譬,是一種說明事物或問題的方法,是從已知事物出發,說明對新的事物
的認識,或闡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通常設置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
明一個抽象的道理。例如: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
皆仰之。

借敘述一個故事
,
通過暗示、
類比
,
說明某一事理
,
著眼於表述某一主張
,
著眼於
用事物打比方
;
一般比喻
,
僅限於句子的范圍
,
設喻則往往是一段話
,
甚至是一篇文章。


9.

文章多採用整句(對稱句式),
【賞析:例子,使對立列舉更加鮮明,含義豐富,氣勢酣暢,
富有音韻美。】(語言特點,注意是分析整句對偶句的特點,還有對舉特點。)

10.
選古文小品序,本文的語言表達很有特色:
【多用比喻,使說理更形象。多用對偶,或
多用整句,兩兩對照,使行文更加整齊和諧。本文語言簡練,文字簡短。

(本文沒有
排比句,如果說整散結合,只能分析對偶句,句式要看清楚再表述,看有無散句,有
無排比或對偶,對偶句較多,還要強調多用整句或多用對偶句,或多用短句)

11.
上文第二段多用四字句:四字句句式整齊,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羅列了香市的
場地和出售的物品,突出繁華和熱鬧。

12.
寫自己盲目從眾有什麼用意:自嘲幽默,側面表現社會

11
13.
西湖香市寫景中蘊含了作者情感:對昔日留戀,對統治者無能的不滿,對時局頹敗的
憂慮(要多角度考慮)

14.
隨園的命名原因:一是隨勢造景,一是自在隨性灑脫不羈,憧憬不做官時悠遊自在的
生活。
(要考慮淺層次和深層次)

15.
嚴羽對宋詩的評價:不支持,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
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
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宋代詩歌雖然總的
成就不及唐詩,但也取得了不同於唐詩的成就。唐詩注重情趣是一種境界,但是只要做到藝
術性與思想性的有機統一,宋詩的理趣也是一種成就。(文本和平時積累,辯證)

注意:

1.

題干中有「概括」二字的就不能照抄原句,要篩選整合但要緊扣文本關鍵詞關鍵句,去掉修
飾,不要瞎概括。

2.

三分以上的題,采點要多,各角度想周全,不要只寫一兩點

3.

文言看不懂,多看幾遍,第一二句多讀幾遍。

4.

寫人文章的散文表述情感或品格想全面(包括文言)。

5.

詩詞鑒賞即使是煉字、句子,鑒賞時情感要全面聯系全詩。甚至結構作用。

6.

對文章要有文體意識,什麼類的文章,主要表達什麼的。

7.

復習以前的卷子,積累一些表達語句和詞語。

著名哲理詩鑒賞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
此山中。

《登飛來峰》
(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
高層。

琴詩(宋

蘇軾)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
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
可的

《觀書有感》

(宋

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
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
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宋代哲理詩詞:

1.

.
陸游《游山西村》
: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王安石《等飛來峰》
: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3.

.
蘇軾《水調歌頭
-
明月幾時有》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4.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5.

朱熹《春日》
: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唐代哲理詩詞:

1.

王之煥《登鸛雀樓》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

.
杜甫《望岳》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

.
劉禹錫《烏衣巷》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6.

.
王灣《次北固山下》
: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

12

萬紫千紅

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春(即東風)
的外現便是萬紫千紅。我們看到萬紫千紅便感到春的存在,正如看到萬物的生意,便感到




存在一樣。

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漸現,夜是被動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它
生了太陽,卻又因太陽而消退!而



字更生動,任你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
江邊的柳樹塗上了一層春色。
寫出了新生的銳氣。
舊年不肯退去,
然而終於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

自己把卷子上的特點積累補充在旁邊

1.
安貧樂道、淡泊名利、樂天知命、隨遇而安、性格灑脫、曠達樂觀、

2.
平易近人、豁達大度、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以德報怨、德高望重

3.

鞠躬盡瘁
,
死而後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刻苦勤奮、廢寢忘食、

5.
臨危不俱
,
威武不屈、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屈節辱命、忍辱負重

6.
料事如神、

足智多謀、深思遠慮、遠見卓識

7.
不同流俗、

潔身自好、超塵拔俗

寵辱不驚、與世無爭、

8.

仗義疏財、濟困扶危、打抱不平

9.
忠肝義膽、忠貞不渝、

10.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11.
不恥下問、滿招損,謙受益

12.
知過必改、

見賢思齊

13.

廉潔奉公、公正無私、顧全大局、堅守崗位、勇於承擔責任、處事有魄力

14.

賞罰分明

、執法嚴明、破除迷信、

15.

厲行節約

勤儉持家

⑧ 高中語文現代文40篇

現代問閱讀復的題目基本涉及兩個方制向:
一是語文常識,如用了什麼表達方式,這種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等等。這是可以套用的,只要記住了,這一類的題目都只要往上扯就行,但扯也要有點水平,結合一下原文的內容。
二是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這是前面的升華了。讀 一篇閱讀,你起碼要掌握住它大致的行文脈絡(結構形式)和中心思想,知道文章在講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文章所講的內容與它要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即表面與內在是一致的。先跟你講了題目的兩個考點,是為了讓你對現代文閱讀有個化繁為簡的認知。那現在教你個比較速度的方法吧,你找幾套卷子,把裡面的現代文閱讀部分的題目分為以上所說的兩部分。第一部分的答案你不用自己總結了,去看你的高考復習資料吧,肯定有一堆關於表達方式,修辭,表達手法,論證手法的區分和總結的。第二個部分,你就講那些題目的答案歸納一下,你肯定可以發現,答案表述中存在著一定的規律。這得靠你自己了
希望我說的這些對你有用啊

⑨ 急求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標題作用

開頭段來作用
:開篇點源題,統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結尾段作用: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呼應開頭,首尾圓潤 ,使文章渾然一體,卒章顯志,點明題旨;強調坐著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印發讀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等等。

⑩ 高中語文現代文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照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
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一)闡發事物的意義(二)表達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要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的題,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語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修辭手法 理解運用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判斷修辭手法的種類及其運用的正確與否誤。
2、指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運用某種修辭手法造句。
把握修辭手法的定義、種類、運用效果等。
修辭手法是根據表達需要,運用有效的語言手段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具有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語言運用方式。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學習修辭,不要死摳名詞術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並能學會運用修辭手法造句。
《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現代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