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語文怎樣布置作業
一、減少機械重復性作業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 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愛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另外,課堂作業的設置要體現出層次性。作業的設置既要有對基礎性知識的強化鞏固,又要有課堂相關知識的開拓與延伸,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可選擇性。如一年級在學完《雨點》一文後,有的老師布置了這樣三個題目: 1、你可以選擇課後喜歡的生字組詞,並各說一句話; 2、你讀懂課文了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想想看,把它畫下來,並學著課文的樣子編成兒歌好嗎? 3、搜集一首關於春雨的古詩,在小組內交流,好嗎?第一個作業屬於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必做題目,後兩個作業視學生的個人知識基礎量力而為,布置三個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既給學生留出選擇的餘地,讓學生以教材為榜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畫邊編兒歌,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把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別人。結果有的學生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笑哈哈;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樂得向上拔……」這樣,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漫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B. 高中語文造句(急!!!周一交作業) 文體:一種聲音 喻體:日常生活 可以根據琵琶行的形容聲音的套路
泉水發出來的聲音就像編鍾發出來的曲子,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C. 如何實現高中語文作業的多樣化與實效性
一、 設計有效的課堂作業
1、作業要精選、適量
學生完成的作業只有在保證質量和有一定準確率的前提下才可稱得上是有效的作業.那些僅僅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盲目應付的作業,教師設計的再好,對學生來說也是無效的.恰恰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教學中又是屢見不鮮的.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適量,要少而精,並確保學生有獨立完成課堂作業的時間.就拿鞏固生字詞的作業來說,不是寫得詞語多寫得遍數多就能記得牢,就有效,而是抓住每課的重點詞語,要求學生一次性寫對寫好才是有效的.所以,我在布置學生抄寫詞語時,通常都是只寫一遍,但要求是必須盡量寫正確,寫美觀.
2、作業要因人而異,有選擇性
我們既然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就不應該設計完全統一的作業來限制優生,為難學困生.如,運用詞語寫話,我向來不規定具體的詞語,而是讓他們從本課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中任選一到三個各寫一句話,能用上幾個詞寫一段話的就更了不起了.這樣,那些學習優秀的孩子就會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學習困難的孩子也不用犯愁,只要能盡力而為就可以了.又如,學習《白鵝》和《白公鵝》兩篇課文後,文中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句子,我要求學生自已選擇喜歡的句子抄寫,最少三句,多者不限.結果學生找的句子遍布了全文,數量多的有七八句,少得三四句,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
3、作業要激活思維,體現個性化理解
課堂作業除了鞏固基礎知識外,還應注重思維訓練,有一定的思考價值.這類練習題的設計要盡量做到激活思維,突出個性化的理解.如,學了《去年的樹》之後,我抓住課文留白處設計了這樣的填空題:小鳥聽了小姑娘的回答,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它可能在想( ).小鳥對著燈火唱完了去年的歌,飛走前,它又看了一眼燈火,可能會說( ).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對文中的( )說( ).學了《巨人的花園》後,我設計的最後一道作業題是:( )(選擇本文中的某個人)我想對你說:( ).作業中,學生的答案或長或短,或深或淺,從不同的角度談了自己的心裡話,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經過深思熟慮完成的作業便是真正的有效作業.
二、 設計有效的家庭作業
學生每天在校的時間有限,完成適量的課堂作業僅僅是學習活動的一部分,其另一部分還需完成適量的家庭作業,所以有效的作業還應包括家庭作業的設計.
1、作業內容要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實踐能力
課堂作業內容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即針對當天學習的課文而設計,其目的一般都比較注重知識的鞏固運用.而布置家庭作業的目的我認為應該注重知識的拓展運用,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內容上應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去設計.如,可以結合重大節日來設計:三八婦女節到了,讓學生回家收看新聞聯播,了解全國各地是怎樣慶祝節日的,也可以從自己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家裡的婦女祝賀節日,然後寫下來,與班裡的同學交流.中秋節、教師節都可以布置這樣的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在與家人一同過節體驗生活的同時,以各種方式書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一定不覺得困難.還可以在雙休日、放長假給學生布置寫生活和觀察日記與同學交流,比比看誰的假日過得有趣、有意義.
2、作業形式要開放,多渠道學語文
生活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要形式多樣,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去完成作業,學習語文.如,低年級識字教學時,可以布置學生和家長一起寫家庭成員、親戚朋友的名字認識其中的生字,也可以通過在傢具或生活用品上貼標簽來識字,還可以讓學生邊看電視邊識字;星期天、節假日,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到大街上、超市裡去識字,也可以在家和哥哥姐姐一起讀課外書認識更多的字.中高年級學生可以結合教學,布置一些調查訪問、收集資料辦學習小報等綜合性作業.
3、作業要求要靈活,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作業達到預期的效果,即有效,教師布置的作業就必須要保證讓每個學生都能感興趣,都願意主動地去完成.其實,做到這一點也並不難,同一內容的作業,我們只要在要求上靈活些就可以了.如,一單元學完了,要讓學生把本單元的生詞再鞏固一下,我只提一個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記本單元所學的生詞,明天默寫檢查並交流你的方法.結果學生有的讓家長幫助聽寫,有的在桌子上畫著寫,有的只寫平時沒記住的、較難的、容易錯的,有的一字沒動,只用眼睛看,用心默地默記……方法不一,但結果只有一個——大家都寫對了.又如,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每篇寫動物的文章語言都是那麼生動有趣,我布置學生在家庭作業中積累這些好的語言:可以只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熟讀或背誦(適合學困生),可以抄寫某些段落再多讀幾遍(適合學習認真,喜歡寫字的),也可以不用抄寫,通過背誦來積累(適合不愛動筆只愛動口的男生),還可以先抄寫再背下來(適合學習認真踏實的女生).這樣布置作業,既照顧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又考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還能達到作業的目的,是真正有效的作業.
D. 高中語文精美片段積累作業 20篇(100-200字)
1、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第三和第四部分(節選),可以選抄一些自己有感觸的部分。網上很容易找到電子書。
2、《培根論說文集》節選。
第二部分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第五節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點就是在關注現在和計劃將來這兩者之間達致恰到好處的平衡,這樣,現在與將來才不致於互相干擾。許多人太過沉迷於現在,這些是無憂無慮、漫不經心的人;也有的人則更多地活在將來,他們則是謹小慎微、憂心忡忡的杞人。人們很少能夠在處理現在和將來兩者當中把握一個恰到好處的尺度。那些以希望和努力生活在將來的人眼睛盯著前面,不耐煩地等待將要發生的事情,彷彿將來的事情才會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在這期間,他們卻對現在不予理會、不加咀嚼,聽任現時匆匆逝去這些人,盡管貌似精明,但卻跟義大利的一種驢子一般無二:在驢子的頭上人們插上一根系著一束乾草的棍子,這就加快了驢子的步伐,因為驢子看到乾草近在眼前,總希望趨前得到這束乾草。上述那些人終其一生都在欺騙自己,因為,直到他們死去為止,他們都只是暫時地活著。我們不應該只是計劃和考慮將來,或者一味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想。永遠不要忘記:現在才是唯一真實和確切的;相比之下,將來的發展幾乎總是與我們的設想有所不同,甚至過去也與我們對過去的回想有所出入。總的來說,不管將來還是過去,都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麼重要。距離相隔遠了,物體在人的視覺里就縮小了,但卻在頭腦思想里放大了。只有現時才是真正的和現實的。現時的時間包含現實的內容,我們的存在唯獨就在這一時間。因此,我們應該愉快地迎接現在此刻,從而有意識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沒有直接煩惱和痛苦的短暫時光,也就是說,不要由於在過去我們的希望落空現在就變得憂郁寡歡,或者為了將來操心傷神以致敗壞現時。由於懊惱過去和操勞將來,我們拒絕美好的現在時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這可是徹頭徹尾的愚蠢做法。某一特定的時間可作操心、甚至後悔之用;但在這一特定時間過去以後,我們對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就應作如是觀:無論事情多麼悲痛,我們必須讓過去的事情成為過去,或許我們難以做到這一點,但我們必須降伏我們的乖僻心情。荷馬而將來的事情則在上帝的安排之中。《伊利亞特》應該把每一天都視為一段特別的生活。塞尼加我們只能為那些肯定會發生的災禍憂心這些災禍發生的時間甚至確定無疑的了。但是,屬於這一類的災禍少之又少,因為將來的災禍要麼充其量極有可能發生,要麼就是肯定會發生,但是,災禍到來的時間卻是全然不確定的。如果我們聽任自己受制於這兩種災害,那麼,我們就永無片刻安寧了。為保證我們生活的安寧免遭並不肯定發生、或者發生的時間並不明確的災禍的剝奪,我們必須養成習慣,把這兩類災禍的前者視為永遠不會發生,而後者則肯定不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不過,我們的安寧越少受到擔憂和害怕的打擾,那它就越會被我們的願望、慾念和期待所刺激。歌德的美妙詩句「我從不寄託希望在任何事情」其實就是說:只有當人掙脫了所有各種可能的期望,從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領會到精神上的安寧,而精神的安寧卻是幸福的構成基礎。如果人要享受現時,乃至整個一生,精神的安寧是必不可少的。為著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今天只有一次,它永遠不會再來。但是在我們的想像里,今天又將在明天重現。其實,明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來一次。我們忘記了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生命中的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無可替代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只是把一天的日子視為在生命的名目下所包括的東西,正如在一個集合概念下面所包含的各個單一事物。在我們患病、困頓的時候,每當念及在這之前沒有疾病和痛苦的時光,就陡然讓人心生羨慕那些美好的日子就猶如不曾得到我們珍惜的朋友,它們簡直就是失去了的天堂。在健康、美好的日子裡,這種情形應被我們時刻牢記在心,這樣,我們就會倍加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好時光。但我們卻不加留意地度過我們美好的日子,只有到了糟糕的日子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才會想念和渴望曾經有過的美好日子。我們臉帶愁容,許多歡樂愉快的時光未加品嘗和咀嚼就過去了,直到以後日子變得艱難和令人沮喪的時候,我們才徒勞地為逝去了的好日子而嘆息。我們不能這樣做。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現在,包括最平凡無奇的、我們無動於衷地聽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發掉的日子。我們應該時刻記住:此刻時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從此以後,它就存留在我們的記憶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將來,尤其到了糟糕惡劣的日子,我們的記憶就會拉起帷幕:此刻時光已經變成了我們內心眷戀和思念的對象。
第六節
所有局限和節制都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幸福。我們的視線、活動和接觸的范圍圈子越狹窄,我們就越幸福;范圍圈子越大,我們感受的焦慮或者擔憂就越多。因為隨著這一范圍圈子的擴大,我們的願望、恐懼、擔憂也就相應增加。所以,甚至盲人也不是像他們先驗顯示的那樣不幸,這一點可以通過他們的那種柔和、幾乎是愉快的寧靜表情得到證明。同時,部分地由於這一規律的原因,我們後半生比起前半生更加凄涼痛苦。因為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關系和目標的范圍總是不斷伸展。在兒童期,我們的視野只局限於周圍的環境和狹窄的關系。到了青年期,視野明顯擴大了;進入成人期以後,我們的整個生命軌跡,甚至最遙遠的聯系、別的國家和民族都被納入我們的視線之內;在老年期,人們的目光所及包括了後代一輩。所有局限制約甚至精神方面的都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幸福。原因就在於意欲受到的刺激越少,我們的痛苦也就越少。我們知道,痛苦是肯定的,而幸福則純粹是否定的。限制我們的活動范圍就能夠消除刺激我們意欲的外在動機,而精神上的制約則可以消除內在的動機。不過,精神上的制約卻存在這一不足之處:它為人們的百無聊賴敞開了門戶,而無聊卻是人們無數痛苦的間接根源人們為了驅趕無聊,不擇手段尋求娛樂、社交、奢華、賭博、酗酒等等,這些給人們帶來的只是各式各樣的懊喪、不幸以及金錢損失。「人們無事可乾的時候難以保持平靜。」相比之下,盡可能的外在限制更能增進人們的幸福,這些限制甚至是幸福所必不可少的。關於這一點可以從這一個例子看得出來:田園詩歌這些唯一注重描繪人的幸福的詩歌主要地和一成不變地表現那些在狹窄的環境過著簡朴生活的人們。我們在觀看那些所謂的風俗畫時會感到某種愉悅之情,其原因也在於此。因此,我們生活的關系應該盡可能的簡單,甚至單調的生活只要這不致於產生無聊都會有助於增進我們的幸福,因為這樣,我們就更少地感覺到生活,並因此更少地感覺到生活的重負重負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這樣,生活流淌就像一條波瀾不驚、漩渦不起的小溪。
第七節
我們感受到歡樂還是痛苦,歸根到底取決於我們意識的內涵。大致而言,純粹的思想智力活動,與實際生活相比較,能給具備這方面思想能力的人帶來更多的歡樂;實際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總是變幻不定,與此緊密相關的就是人的心旌搖動和精神折磨。當然,從事純粹的精神活動需要具備優異突出的精神能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忙於外在的生活會打擾我們從事的研究,奪走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寧靜和專注,同樣,持續從事精神活動會或多或少地削弱我們應付嘈雜、繁忙的現實生活的能力。因此,每過一段時間,當我們需要著力操持實際生活的時候,暫時完全中斷精神活動會有好處。
第十節
嫉妒之情對於人來說是自然的,但與此同時,它既是一種罪惡,又是一樁不幸。因此,我們應該把它視為破壞我們幸福的敵人,應該像對付惡魔一樣地消滅它。塞尼加以美妙的言辭給予了我們指示「:如果不跟別人作比較,那我們就會為我們所得到的感到快樂;如果由於別人比我們更加幸運而內心不安,那我們將永遠不會快樂。」另外「,如果你看到很多生活得比你好的人,那你就想想有多少處境比你糟糕的人吧。」所以,我們應該多想一想那些處境比我們更為惡劣的人,因為那些生活得比我們好的人只是看上去比我們更好而已。甚至在實際災禍降臨在我們頭上的時候,最有效的安慰雖然這和嫉妒出自同一源頭就是想到那些遭受了更加巨大的痛苦的人,其次就是多跟那些和我們處於同一處境、亦即同病相憐的人交往、接觸。關於嫉妒的主動一面,就談論這些。至於嫉妒的被動一面,我們應該牢記:沒有那一種恨意能像嫉妒那樣難以消除。因此緣故,我們千萬不要無休止地給它以強烈的刺激;相反,我們最好放棄享受這種快感,一如其他許多的快感樂趣,以免遭受其帶來的後果。在這世上有三類貴族:基於出身和地位的貴族;、基於金錢財富的貴族;精神思想方面的貴族。最後一類是真正至為高貴的;只要給予他們時間,他們的尊貴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腓特烈大帝就曾經這樣說過「:具有優越靈魂的人占據和帝王同等的地位。」他對內廷總監也說這一番話,因為內廷總監很反感地看到部長大臣和元帥們與內廷總監坐在同一張桌子吃飯,而伏爾泰卻被安排坐在只留給國王和王子的桌子。在這三類貴族的周圍聚集著一大群心懷嫉妒的人,這些人私下裡都因為別人擁有的尊貴而感到內心痛苦。當他們再沒有必要畏懼這些尊貴者時,他們就會煞費苦心地變換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尊貴者知道「:你們並不比我們強得了多少!」不過,他們作出這些努力恰恰暴露了這一事實:他們其實對與此相反的說法深信不疑。容易引起別人嫉妒的人理應採用的辦法就是跟嫉妒者保持相當的距離,盡量避免與他們接觸,以便雙方之間始終保留一道巨大的鴻溝。如果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受到嫉妒者的攻擊時,能夠保持最大限度的從容鎮定,因為導致嫉妒者發起攻擊的原因足以抵消了他們的攻擊,這是一般實用的對付辦法。與此同時,這三類貴族之間各自卻相安無事,並沒有嫉妒的產生,這是因為他們都擁有各自的優勢而達致平衡。
E. 高中學習語文買什麼作業比較好,人教版的,最好有講解的
推薦高考A版五三抄,比較基礎襲的綜合復習類資料,基礎較好可以使用B版。配套練習可以買試卷,天利的和金考卷都不錯。作文素材可以買雜志,每月更新,做好積累,比如重慶出版社的《作文素材》雜志,是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指導的。
F. 高中語文課怎樣給學生留作業
我是高三的學生,其實數學一定要讓學生學好,不然很多學生到高三就會後悔,後悔自版己在高三時沒學好,所以老權師一定要把學生的數學搞好,每天要布置作業,不過量不能太大,因為學生是很怕做數學作業的,因為當初我也是這樣的,慢慢來,看學生的能力,先是體諒小一點,然後每天增多,一點一點的多,學生就會適應了,學校應該是有發作業本的啊,叫學生做啊,如果沒的話,可以做數學書都的習題,有很的啊,我們以前高一就做那裡,不過你要讓學生不要抄作業,不會可以問你,這樣對學生的成績不好,一定要抓學生的基礎,現在自己後悔沒有學好,也怪老師沒教好,希望你可以成為學生中的好老師,到時候不要讓學生怪你,在背後說你就行了,相信你!
G. 高一假期語文作業應該布置什麼
我給學生是這樣抄布置的,您可以參考襲一下:
1:練字,可以買字帖 也可以自己寫在本子上(現在學生對於寫字都很馬虎,這對高考的影響很大。)
2:寫10篇關於感恩的材料。(現在學生寫作文很多都很空洞,讓他們搜集素材對於寫作文的幫助很大。)
3:至少看完一篇著名小說。(很多學生沒有養成靜下心來看書的好習慣。)
4:搜集10篇你覺得有趣的作文或者素材,並在一旁做批註,批註不超過100字。
5:至少寫一篇文章,可以是散文,小說,詩歌等等,不得抄襲,一天寫一點,兩個月能寫完,注意文字的細節和語氣,還有詞的使用是否恰當等,要自己認為最完整的一篇上交。
就是這四個了,其實也就是找材料復雜了點 其他都挺簡單的。 語文這種科目沒有必要去做大量的練習,所以就沒讓學生買什麼寒假作業或者卷子。
H. 高中語文必修五,92頁作業1,2,3
P92頁的練習參考答案:
1.文言文中賓語前置的用法
(1)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謂語動詞的賓語,常前置。
(2)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常前置。
(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記》)
否定句中,人稱代詞作謂語動詞的賓語,常前置。
(4)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張衡傳》)
否定句中,人稱代詞作謂語動詞的賓語,常前置。
2.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
(1)相如前進缶,(相如)因跪請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主語承前省略。
(2)權起更衣,肅追(權)於宇下。(《赤壁之戰》)
動詞賓語承前省略。
(3)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以(蛇)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主語承前省略,介詞的賓語承前省略。
(4)秦時,(項伯)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主語蒙後省略。
3.文言文中被動句的用法
(1)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用「見……於」表示被動。
(2)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列傳》)
用「見」表示被動。
(3)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用「為」表示被動,「七廟隳」,無標志被動句。
(4)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
用「為……所」表示被動。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