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備課

高中語文備課

發布時間:2020-12-16 19:32:43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備課和教學設計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版,權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也可以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即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的主體間的對話過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主體間的對話過程。作為閱讀手段的師生對話正是通過問答形式得以進行的。「提問設計」是根據學生認知水平進行的一種思維訓練。它使學生個體圍繞教師設計的閱讀問題,利用師生語言交流而形成的良好氛圍,不斷地糾正、豐富、完善自己對問題的判斷、推理、分析。因而,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的研究必須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研究能夠影響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過程的問題情境等諸多因素;還應著力探索為學生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激勵學生獨立探索,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開辟有效的途徑。

Ⅱ 教師資格證面試,高中語文,備課時若是抽到文言文或詩歌,帶書底下的

面試時若是抽到文言文或詩歌,所給的備課紙上會有課文,但不帶書底下的注釋。

在備課紙上,上面是課文的原文,下面是撰寫教案的指定內容和要求。

Ⅲ 新的高中語文老師該如何備課如何講課非常感謝!!!

充分備課,多聽課,多看好的學案,講課聲情並茂,圖文音像幫助文字。

Ⅳ 高中語文備課時怎麼寫「三維目標」

首先不清楚是幾課時,給你個建議,既然是三維,注重能力感情培養,你不如第內一節先講沁園春這容個詞牌,然後讓每個人套用這個模式寫一首詞,題材不限。寫好之後你簡單憑下分(盡量高些),點評一下,讓學生首先產生興趣。然後你再去講課文,將課文的思想感情已經作者的心境細致的講述一下。最後,經過思想感情的學習,讓大家修改自己的詞。修改後,找幾個典型,讀讀自記修改前後的異同,自己講解一下。

這只是個嘗試,你可以看看效果~

Ⅳ 高中語文老師如何備課

語文老師該如何備課

備課,是老師的常規工作,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應該是老師下大功夫的,各級教育部門為了落實常規管理,也加大了教案檢查的力度,但是事與願違,老師們大多淪為了各類優秀教案選的「抄手」,佔用了老師們大部分的時間不說,根本沒有實效性,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罷了,稍微認真一些的老師還需在上課前進行「二次備課」,備課的內容或裝在心裡,或批註在書上,甚至是隨意地寫在一些手稿上,這才是實質性的備課。而不太認真的老師,上課時就是把寫好的教案放在一邊,臨場發揮,講到哪裡算哪裡。終究來說,這種形式上的備課是高耗低效的,老師苦不堪言。還有一類是急於成長的年輕教師,下苦功夫拷貝各位名師的優秀教案,認為用名師的教案難道還上不好課嗎?沒有十成也有七分吧,所以備課成了「背」課,甚至上課照著教案念,導入不可以說不精彩,過渡不可以說不巧妙,重點不可以說不突出,但是聽這樣的課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因為老師只關注著自己的教案,心中只想著要怎樣教,而沒有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過為什麼要這樣教,只學到皮毛沒學到精髓,課堂上哪裡能夠以學定教?哪裡能夠抓住不斷生成的精彩?哪裡能夠與學生真誠地溝通與對話?這樣的課堂表面再熱鬧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語文老師到底該怎麼備課才能提高實效性,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學生素質的提升?我認為老師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標解讀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語文課怎麼上,其根本指導方針全在新課程標准裡面。所以認真地解讀課標,領會課標的思想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前提。就以閱讀為例,課程標准對於第一學段(1——2年級)的要求是「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於第二學段(3——4年級)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於第三學段(5——6年級)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三個看似差不多的目標,其實仔細比較,各有側重。一二年級強調的是「學習」,所以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多採用范讀、領讀甚至教讀的方法使學生達到目標。三四年級強調「用」,此時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方法和朗讀技巧,應該把讀的時間充分地留給學生,教學時可多採用自由讀,小組合作讀、評價讀等教學方法。五六年級強調「能」

,此時學生由簡單的模仿讀、會讀上升到掌握了一種朗讀的能力,此時我們在課堂上則可以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朗讀,側重於引導學生「你想怎麼讀?」「為什麼要這樣讀?」總之,我們只有這樣認真地研讀了課標,才能讓我們的心中亮起一盞明亮的航標燈。

二、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是備課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拿到一篇教材,不是立即去找教參,而是首先把自己當成一個讀者,大聲地朗讀,反復地朗讀,讀出語文味,讀出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指導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也只有這樣,對於教材我們才有自己的認識和體會,而不是人雲亦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次是把自己當成作者,掌握這篇教材的「文意」(文章的主要內容)、「文脈」(文章的走向與線索)、「文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題)、「文言」(文章的語言)、「文法」(文章的表達方法)、「文體」(文章的體裁)。再次是把自己當成編者,認真學習教參,領會本學期、本單元、本課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這樣才不會造成面面俱到而造成的教學的高耗低效。

三、了解學生

備課不僅要備知識,還要備學生。如果教師真正認識到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活動的主人,那麼,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自始至終地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必須考慮確定什麼教學目標、創設什麼問題情境、如何引導學生的思路、師生之間選取什麼溝通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具體應了解學生哪些情況呢?

(1)備課時應了解學生原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哪些內容已經學過,還有多少學生沒有掌握好,是否在講新課之前安排一個復習環節,重點幫助哪些學生復習。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家庭作業、課堂提問、階段測驗等方式了解學生原有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

(2)備課時還應了解學生已經具備了哪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哪些學習能力、習慣和方法需要進一步培養,哪些學習習慣和方法需要糾正。在教學過程中哪些學生接受能力強,哪些學生接受能力弱,如何區別對待,這也是備課時應考慮的情況。

(3)備課時還應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愛好、對任課教師的感情、班級風氣等情況。怎樣聯系學生地思想實際發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怎樣調動上 、中、下三類學習水平學生 的 學習積極主動性;怎樣創造適當條件幫助學習上和紀律上的後進生樹立自信心,等等,所有這些也是備課時應該考慮到的 。

只有對學生情況了解得比較清楚,備課時確定的教學目標才能恰當,既不過高,也不過低;教師所確定地教學重點和難點才能准確,才能符合學生地實際水平;教師所設計地教學步驟和方法才能比較好地調動不同水平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選擇教法

教師應熟悉了解多種教學方法、多種上課的類型和各種教學模式,知道他們的功能,這樣才能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掌握知識的認知程序、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信息交流的活動形式,設計出一節課的教學步驟。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提到過這樣一個事例:前蘇聯一位資深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上得太精彩了,大家聽得著了迷,連記錄也忘了做。課後,一位同行迷惑不解地問這位歷史教師:「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這位歷史教師回答說:「對這節課,我准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准備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准備,或者說現場准備,只用了大約15分鍾。」所以一個力爭上進的老師,還應該有終身備課的意識,不斷地讀書、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積淀起豐厚的人文底蘊、扎實的專業技能,讓老師們的備課更加有效!

Ⅵ 急求一份高中語文《鴻門宴》第三,四段的教學案(備課)

《鴻門宴》教案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正確評價有關人物。
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性格特徵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的規律。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了解秦末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放錄音,范讀課文,以求准確認讀。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請學生欣賞幾首詩(投影)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無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來。蓋世,氣勢高昂,可以壓倒世上的一切。「逝」,賓士。
這首楚辭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認眼前的現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並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鍵是在歷次戰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竟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後,他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麼安排你呀?」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這首詩歌是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後,在平定鯨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道故鄉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後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
同為交戰雙方,為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
後人是怎樣評價項羽的呢?
烏 江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認為: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從開始至結束都洋溢著對英雄的贊美和敬仰。

題烏江亭
杜 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認為: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認為: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根據「壯衰」「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圖。

二、作者簡介、作品簡介(投影)
回憶初中所學《史記》中的篇目,簡介司馬遷及《史記》,突出有關常識。可參考課後知識卡片「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約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後因替李陵辯解,得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後稱《史記》,對後代史學有深遠的影響。對許多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
《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紀: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壓迫者的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會的最高權威,鞭撻了貪官酷吏和土豪劣紳,同情並歌頌了農民起義的領袖和當時被社會所賤視的小人物;他寫的一些人物傳紀,不僅表現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分有很動人的藝術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作品。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知識鏈接】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葯)、《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
三、背景介紹(投影)
故事發生在陳涉起義之後的第三年(前206)。陳涉起義之後,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後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後,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為楚懷王所轄主力軍。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非常惱火,立即破關直抵新豐鴻門。 揚言同劉邦交戰。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舉行的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是劉項兩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明朗的生動表現,是漫長的「楚漢相爭」的序幕。這個宴會上,充分展示了劉項矛盾的不可調和性,以及劉項迥異的性格特點,也預示了斗爭雙方的必然結局。

四、放錄音,使學生准確認讀。
學生聽錄音一遍。
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
(投影)
本文的異讀字有:
破音異讀:沛公欲王關中(wàng)道芷欲間行(jiàn)
通假異讀:距關,毋內諸侯(同「拒」「納」) 要項伯(通「邀」)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
願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
五、鴻門宴組圖(投影)
結合剛才的錄音看圖片,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無傷告密
亞父定計
項伯夜訪(夜訪張良)
項伯說情(項王許諾)
劉邦定策
劉邦謝罪(沛公赴宴)
范增示意(鴻門飲宴)
項裝舞劍
樊噲闖帳(張良召噲)
樊噲力斥(義責項羽—項無以應)
沛公脫險(沛公逃席)
誅殺無傷(劉邦鋤奸)

★第二課時
六、課文講解
第一部分(第1段)
項羽大軍壓境,
劉邦處境危急。
——故事的開端
第1自然段主要寫了幾件事?
1.無傷告密
2.亞父定計
第一部分(第2段)
劉邦一方的對策,
形勢由戰向和轉化
──故事的發展
第2自然段主要寫了幾件事?
1.項伯夜訪
2.劉邦定策
3.項王許諾
第二部分(第3段)
寫宴會上的斗爭過程──高潮
項羽由主動變被動,
劉邦由被動變主動。
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幾件事?
1.劉邦謝罪— 項羽留飲
2.范增示意— 項羽不應
3.項庄舞劍— 項伯翼蔽
關於鴻門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則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坐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
第二部分(第4段)
第4自然段主要寫了幾件事?
1.張良召噲— 樊噲闖帳
2.義責項羽— 項無以應
第三部分(第5—7段)
劉邦的逃走、
項羽一方對失敗的反映
──故事的結局
這三段主要寫了幾件事?
1.沛公脫險
2.誅殺無傷
【思考】
一、問題:
1.鴻門宴前項羽與劉邦兩軍實力如何?
2.范增勸告項羽攻打劉邦的依據是什麼?
3.張良與項伯關系為何如此密切?
4.對於項伯,劉邦有何舉措?
5.復述鴻門宴。
6.請畫出鴻門宴坐次及方位。
7.樊噲闖帳與樊噲力斥這兩個場景可以看出其什麼樣的性格?
8.沛公逃席這個場景可以看出劉邦怎樣的性格?
9.項羽性格特徵。
二、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劉邦:圓滑機警,能言善辯,多謀善斷。
張良:老練多謀。
樊噲:忠勇豪爽。
項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輕敵,寡謀輕信,優柔寡斷,有勇少謀。
范增:老謀深算。

第3課時
文言基礎知識歸納
• 通假字
• 古今異義
• 一詞多義
• 詞類活用
• 特殊句式
一、通 假 字
成五采(彩)
具(俱)告以事
距(拒)關,毋內(納)諸侯
張良出,要(邀)項伯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早)自來謝項王
令將軍與臣有郤(隙)
樊噲復其盾於地(覆)
沛公不勝桮杓(杯)
因擊沛公於坐(座)
置之坐(座)上
二、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1.古:黃河以北地區。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2.古:黃河以南地區。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沛公奉卮酒為壽
古:敬酒。 今:長壽。
而聽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約為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三、一詞多義
1.謝 謝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感謝: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辭謝、告別:乃令張良留謝。
2.辭 推辭: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告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3.故 故舊、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
因此:故聽之。
特意: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4.且 將:且為之奈何?
況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5.幸 寵幸、親近:婦女無所幸。
幸虧、幸而:故幸來告良。
6.去 距離:相去四十里。
離去,離開:脫身獨去
7.之 到: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代詞,這: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結構助詞,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詞,襯字,無義:珍寶盡有之。
8.於 向,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比:長子臣。
在:復得見將軍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於是: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趁勢、趁機: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10.為 任,做:使子嬰為相。
替,給: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被: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作為:軍中無以為樂。
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句末語氣詞:何辭為?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左司馬使人言(告訴,動詞)於項羽曰:……
沛公欲王(為王、稱王,動詞)關中。
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籍(登記,動詞)吏民。
范增數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道(取道,動詞)芷陽。
(二)名詞用作狀語
吾得兄(像對待兄長一樣)事之。
項伯乃夜(連夜)馳之公軍。
常以身翼(像翅膀一樣)蔽沛公。
(三)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拔劍撞而破之(擊碎、擊破)
(四)使動用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名詞使動用法,使之為王)
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動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此天子氣也
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二)被動句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若屬今為之虜矣
(三)倒裝句
1.動賓倒裝
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
客何為者
沛公安在
2.介賓倒裝
大王來何操
3介詞結構後置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物
具告以事
(四)省略句
沛公軍(於)霸上
沛公居(於)山東時
欲呼張良與(之)俱去
若入前為(之)壽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省略「於」)河北,臣戰(省略「於」)河南。
加彘肩(省略「於其」)上。
秦時與臣游、項羽兵四十萬、置之坐。
(五)固定句式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為……所:被……,表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
無以(無……以……)沒有會么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
何……為:表反問。為: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為」。
小 結
作業:完成本課《能力檢測》。
能力檢測
1.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因擊沛公於坐/不如因而善遇之
B.故遣將守關/君安與項伯有故
C.范增數目項王/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D.沛公軍霸上/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2.下列加點字解釋全對的一項是( )
①目似瞑,意(神情)暇甚。
②項王則受璧,置(擺設)之坐上。
③卮酒安足辭(推辭)。
④此亡秦之續(連續)耳。
⑤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
⑥大禮不辭小讓(謙讓)。
⑦沛公起如(往)廁。
⑧沛公則置(安置)車騎。
A.①③⑤⑦ B.②⑤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②⑤⑧
3.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
①距關,毋內諸侯。
②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數目項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張良出,要項伯。
⑥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⑦拔劍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間至軍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4.加點字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A.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C.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D.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5.下列句中加點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沛公軍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數目項王。
④籍吏民,封府庫。
⑤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項伯殺人,臣活之。
⑦爽心悅目。
A.①②⑤/③④/⑥⑦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⑦/①②④
6.下列內容,說明項王憨厚的一項是( )
①項王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②(項伯)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項王許諾。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④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⑤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7.下列有關劍的動作,不屬於通過細節刻畫人物形象的一項是( )
A.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B.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C.項庄拔劍起舞。
D.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招故人之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以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
8.下列畫線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A.威加海內/遂有天下
B.慷慨傷懷/遊子悲故鄉
C.高祖還歸/猶樂思沛
D.高祖乃起舞/遂有天下
9.下列各句,補充了省略的「於」字,補充有誤的一項是( )
A.置酒(於)沛宮
B.威加(於)海內
C.吾雖都(於)關中
D.高祖擊(於)築
10.高祖的詩歌三句的意思分別是( )
A.風起雲涌,榮歸故里,渴求猛士
B.天昏地暗,浴血奮戰,鎮守疆士
C.天下大亂,軍威浩盪,四方太平
D.群雄征戰,天下歸服,居安思危
11.高祖的感情有「傷」,有「悲」,有「樂」,下面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高祖統一天下,勝利返鄉,與親人見面,開懷暢飲,酒後生情,悲從中來。
B.高祖回鄉見到親人,憶起離別之苦,加上飲酒過多,悲傷過度,黯然泣下。
C.高祖勝利歸來,與親人團聚,對酒放歌,歌後起舞,樂極生悲。
D.高祖榮歸故里,與親人團聚暢飲,且歌且舞,悲喜交集。
1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悉招故人
②皆和習之
③遊子悲故鄉
④吾雖都關中
【參考答案】
1.A 2.A 3.A 4.C 5.B6.C 7.C 8.C 9.D 10.A
11.D 12.悉,全;和,唱和;悲,傷感,懷念;都,定都。

Ⅶ 高中語文備課時怎麼寫「三維目標」

我最近學36計,學到36計的開篇的時候很有感悟!既然你是高中的語文老師應該對你有所幫助吧!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解語重數不重理。蓋理,術語自明;而數,則在言外。若徒知術之為術,而不知術中有數,則術多不應。且詭謀權術,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倘事出不經,則詭異立見,詫世惑俗,而機謀泄矣。

總得來說,我覺得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比較好些
當然,我的回答好像很另類,只是我個人的建議,你不採納也沒有關系,適合你才是最好的!

Ⅷ 如何彰顯高中語文備課的活力

備課組是年級部領導下的落實學校教學工作的教師基層組織。備課組長的主要任務是抓好本年級學科的備課工作,提高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備課組長的角色定位:
學科教學計劃的制定者.2.學科教研活動的組織者.
3.學科教學常規的督促者. 4.組內人際關系的協調者
5.學校和老師信息溝通者 6.學科教學質量的責任者.
備課組長的工作職責如下:
1、負責本年級學科的教學工作。制訂教學計劃,組織備課組教師認真學習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定位、進度和難度、容量以及作業量。組建學科題庫,做好存檔工作。教學計劃要明確具體,操作性強。計劃的制定要考慮其前瞻性,既要考慮一周的學科教學內容,也要顧及一個月、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各學課要公示每周教學計劃並匯報其落實情況。
2、按計劃組織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做到「三備」、「四定」「五統一」、 「六明確」。三備即:備教材、備教法學法、備學生,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五統一指: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內容、統一作業、統一考查。六明確指:教學過程中明確基本知識點;明確基本能力訓練點;明確思想教育基本結合點;明確知識遷移的基本結合點;明確重點;明確難點。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課任教師要根據所教班級的情況,認真進行二次備課.認真開展教法學法研究,探索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