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必修1

高中語文必修1

發布時間:2020-12-16 19:16:38

A. 高中語文一共有幾本書,必修和選修各幾本

人教版的高中語文必修有五本,分別是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內 。

而選修則是老師根據不同地區或容是不同教材而進行選擇性的教學。

B. 高中語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課本目錄

必修一
1.沁園春長沙抄
2.詩兩首
3.大堰河——我的保姆
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
6.鴻門宴
7.紀念劉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10.短新聞兩篇
11.包身工
12.飛向太空的航程
表達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必修二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綠記
4.《詩經》兩首
5.離騷
6.孔雀東南飛
7.詩三首
8.蘭亭集序
9.赤壁賦
10.游褒禪山記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2.我有一個夢想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表達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C. 高中語文必修一重點課文

必修一
沁園春
長沙
雨巷
再別康橋
荊軻刺秦王
(太子及賓客這段)
紀念劉和珍君
(二)(四)
必修二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歸園田居
蘭亭集序
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
第三段
1
2
都給你了

D.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的全部課文原文

前兩天我們學業水平測試
老師專門給記了必背。
不知道樓主哪兒的。反正我們是新課標版。
老師權說考試的時候得出各個版本都有的文章。
嘿嘿。所以,偷個懶。
就好好掌握這些吧:
沁園春
鴻門宴
採薇
歸園田居
蘭亭序
赤壁賦
蜀道難
登高
琵琶行
錦瑟
勸學
師說
念奴嬌
永遇樂
滕王閣序
項脊軒志
陳情表。
至於重點課文,老師大概都講每個單元的前兩課。
其實課文無所謂的
主要是文言文一定得好好學。每篇。

E. 高一語文必修一電子課本

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錯誤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荷塘月色(節選)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煣)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F.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目錄

第一單元
1.*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2.詩兩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別康橋......................................................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6.*鴻門宴............................................ .....司馬遷 ...........
第三單元
7.記念劉和珍君..........................................魯迅 ............
8.小狗包弟.............................................. ...巴金 .............
9.*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梁實秋 ........
第四單元
10.短新聞兩篇
別了,「不列顛尼亞」.......................... ....周婷 楊興 ......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羅森塔爾 ......
11.包身工....................................................夏衍 ............
12.*飛向太空的航程............................ .....賈永曹智 白瑞雪 ....

G. 高中語文的必修一至五是高一的課本嗎還是高中所有課本

是高中所有的課本高二下還要學兩本選修

H. 高中語文必修一

寫景的:①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I. 高一語文必修1復習

本文記述了秦晉聯合攻打鄭國的一個故事。鄭國被秦、晉兩的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圍,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隻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出他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文章中的中心人物燭之武,不計前嫌,受命於危難中,義無反顧奔赴敵營。在大國國君面前,不卑不亢,抓住秦晉間互爭霸權,權利不一致的基本矛盾侃侃而談,句句打動對方。終於說服秦君,解除國難,燭之武的言行,體現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愛國思想。

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分為四段:第一段寫秦、晉國圍鄭;第2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第3 段寫燭之武智退秦師;第4段寫晉師撤離鄭國。

本文主要寫燭之武說退秦師,因此燭之武的外交辭令是本文記敘的重點,從而塑造了燭之武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後的胸有成竹,對秦晉兩國關系和矛盾的了如指掌,,使他的形象躍然紙上。至於其他方面就寫得較為簡略。文章波瀾起伏,亦張亦弛,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敘事中注意伏筆與照應,從而使結構嚴謹。

[課文重點存儲]

要重視積累,對常用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要寓詞於句,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透徹理解,應牢記:積累是運用的前提。

詞類活用

一、 字

1、 字音:

①汜,fàn,字的左邊為「三點水」,故其義必與水相關。指汜水,是位於鄭國境內的一條河流。另外,「范」字的讀音也是由草字頭下面的「汜」的讀音而來。

②縋,zhuì,字的左邊為「絞絲旁」,故其義與繩索、絲綢相關。 意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其造字法採用「形聲構字法」,左邊為繩索之形,右邊是其音,「縋」的讀音就是根據「追」而來。

③共,本為象形字,下面兩點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個通假字,通「供」,供給之意,讀gō ng。

④闕,形聲字,「門」為形,「闕」為聲,讀作quē,意即門戶受損。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時,讀páng。

2、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給、供應。讀gōng)

(3)夫晉,何厭之有(厭,通 「饜」,滿足。)

(4)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讀yuè。)

(5)失其所與,不知(知,通 「智」,明智,聰明。讀zhì)

二、詞

1、詞類活用:

①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②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③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④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⑤領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⑥即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⑦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⑧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2、古今異義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①東道主

今義:請客的主人。

古義: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來。

②行李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古義:缺少的東西。例如:共其乏困

③乏困

今義:疲勞。

古義: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夫人

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三、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2、省略句

①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省略介詞「於」)

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省略主語「燭之武」)

③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主「之」)

3、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4、狀語後置

以其無禮於晉(介賓短語「於晉」作狀語,後置,翻譯時要調整為「於晉無禮」)

鴻門宴
1.注音釋義

旦日饗士卒(饗,xiǎng,用酒食款待)

鯫生說我曰(鯫,zōu,短小,淺陋)

戮力(戮,lù聯合,一同) 瞋目(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

目眥盡裂(眥,zì眼角) 按劍而跽(跽,jì,挺直上身,兩腿跪著)

彘肩(彘,zhì,豬) 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座位)

3.詞性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

范增數目項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用刀割刺)

道芷陽間行(取道)

B名詞用狀語

於是項伯復夜去(連夜)

吾得兄事之(象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樣)

頭發上指(向上)

C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

從百餘騎(使……跟從)

D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交好)

4.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 今義: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由婚姻關系而形成的親戚 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 古義:不同一般的事 今義:副詞,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斷句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2)倒裝句

具告以事(介詞結構後置)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介詞結構後置)

得復見將軍於此(介詞結構後置)

籍何以至此(疑問代詞作賓詞前置)

大王來何操(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3)被動句

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4)省略句

為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

加彘肩上(省略狀語「於盾」)

(5)固定結構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麼……呢」,「為」是語氣詞。)

三、難句解析

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劉邦自謙的稱呼,「戮」是聯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黃河北岸、黃河南岸。全句譯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帶著百多個騎兵來拜見項王,到達鴻門,賠不是說「臣僕跟將軍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將軍在黃河北岸作戰,臣僕在黃河南岸作戰。」

2.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候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置」,放棄。「車騎」指戰車。「道」用作動詞,取道。「間」可譯作從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譯為:劉邦就丟下他的車馬與隨從人員,獨自騎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及盾牌,快步離去。從驪山下,經過芷陽抄小路逃走。

3.臣請入,與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項庄,兩種說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說,即「與沛公同命。」。全句譯為:我請求進去,跟沛公同命運。

4.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撞」在現代漢語中是「運動著的物體跟別的物體猛然碰上」,在這句中「撞」作擊刺講。全句譯為:亞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擊破了它。

四、內容主旨

本文共七段,可按「鴻門宴」的前後過程,分為宴前、宴會、宴後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宴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後活動。主要寫了五件事:一是曹無傷的密告。這是矛盾的「導火索」。二是范增分析劉邦的前後情況,說明他有「天子氣」,勸項羽「急擊忽失」,這是火上添油,使矛盾更為激化。三是項伯夜訪張良,緊張的形勢開始有了轉化。四是張良與劉邦商量對策,拉攏項伯。項伯被收買,為下文替劉邦說情,及「以身翼蔽沛公」留下伏筆。五是項伯勸說項羽勿擊劉邦。

這一部分寫形勢從緊張到漸趨緩和,從而轉到下一場鴻門宴上驚心動魄的斗爭場面,並為下文作鋪墊。

第二部分(3、4段)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情節的高潮。

劉邦到項羽軍營,說了一番好話。項羽雖設宴招待劉邦,賓主雙方都各有打算,斗爭時緊時弛,變幻莫測。可將宴會上的情節概括為三起三落。

三起:一起是「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項羽動手殺劉邦,氣氛趨緊張。二起范增見項羽「默然不應」,就叫項庄以舞劍為由,趁機刺殺劉邦,形勢極為嚴峻。三起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怒視項羽,並予以斥責,情節發展到最高潮,緊張氣氛達到了極點。

三落:一落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之為「壯士」。二落是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後還賜座。三落是劉邦「如廁」是名逃脫是實。

這一部分總共寫了劉幫謝罪、范增舉玦、項庄舞劍、樊噲闖帳四件事,既反映了劉項雙方的矛盾,又反映了項羽內部范增與項羽殺不殺劉邦、項庄與項伯「殺劉」與「衛劉」的矛盾。這兩種矛盾錯綜交織,有張有弛,波瀾起伏,使人為之驚心動魄。

第三部分(5、6、7段)宴後。寫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與劉邦誅殺內奸。這是情節的結束與尾聲。文章不僅寫項羽在鴻門宴中斗爭失敗,失掉消滅劉邦的機會,而且加深了他與范增間的矛盾,埋下了最後徹底失敗,自刎於烏江的禍根。而劉邦誅殺了曹無傷,內部則更加團結了。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以項羽欲擊劉邦始,到劉邦被放終;以曹無傷密告始,到曹無傷被殺終;以范增勸說項羽始,到范增怒罵項羽終。矛盾復雜,波瀾起伏,雖是節選,卻結構嚴謹,前後呼應緊密,是一個動人的完整故事。

五、寫作特點

司馬遷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把每個人物的性格特徵放在典型環境中來表現。他既沒有插入第三者多餘的說明和解釋,也沒有作靜止的心理剖析,而是通過典型細節和個性鮮明的對話來描寫人物。

以項羽為例。項羽的性格特點是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優柔寡斷,又帶有直率的武夫的性格。他聽到曹無傷密報與范增的勸說後,大怒,決心消滅劉邦。可是聽到項伯說的「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等話後,又改變了主意,就答應項伯「善遇之(劉邦)」,等到劉邦到了鴻門,說了一番謊話後,他洋洋得意,不僅原諒了劉邦,請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報的來源也說出來,以表明自己原來對劉邦無成見。宴會上范增的多次殺劉邦的示意,他都置之不理;項庄舞劍,項伯護衛劉邦,他也視若無睹。到了樊噲闖帳,怒目而視,將他有板有眼地訓斥一番,他不僅不暴跳如雷,反而稱之為壯士,賜酒,賜生彘肩,賜座。其實樊噲的話,是劉邦前邊說的話的重復與補充,只是換一個角度來說而已。而他在虛偽的「仁義」幌子前,卻感到劉邦和樊噲的話全是對的,而自己卻反有內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至劉邦的脫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劉邦逃後,張良奉璧給他,他隨手置之座上,沒有什麼反應。文章寫他的細節與對話雖不多,卻很能表現他的性格特點。

劉邦的善於用人,能言善辯,善於應變;范增的老謀深慮;張良的老練多謀;樊噲的勇猛豪爽。作者寥寥數語,就生動刻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

此外,作者還善於運用對比手法,使人物性格特點更為鮮明、突出。如主帥項羽和劉邦,謀士范增和張良,部將項庄和樊噲,內奸項伯與曹無傷,除曹無傷著墨不多之處,其他人物無不栩栩如生,互相映襯,躍然於紙上。

荊軻刺秦王
秦國大將王翦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全部佔領了趙國的領土,向北進軍侵佔土地,直到燕國的南部邊界。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教荊軻說:「秦國的軍隊早晚就要渡過易水,那麼雖然想經常侍奉您,又哪裡能夠呢?」荊軻說:「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現在去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購取他的頭。如果真的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必然高興地接見我,那我就有機會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非常困難才來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為自己的私仇,卻傷害長者的心,希望您再考慮一下別的辦法吧!」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就私下去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太刻毒了。父親、母親和宗族,全被殺戮或沒收為官奴了。現在聽說購買將軍的頭,賞格一千斤金、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麼辦?」樊將軍仰天長嘆,流著眼淚說:「我每次想到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個計策來!」荊軻說:「現在有一句話,既可解除燕國的禍患,又可報將軍的仇恨,怎麼樣?」樊於期走上前說:「怎麼辦?」荊軻說:「希望得到將軍的頭用來獻給秦王,秦王必然高興願意接見我。(到那時)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麼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斯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有沒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脫下一隻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進一步說:「這是我日夜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聽到您的指教!」於是就割頸自殺死了。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聽到這個消息,急速駕車趕去,伏在(樊將軍的)屍體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無法挽回了,於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頭,裝在匣子里封好它。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預先尋求天下鋒利的匕首,得到了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買下,讓工匠用葯水加工。於是打點行裝派荊軻上路。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淬之。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個勇士叫秦武陽,十二歲時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對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陽做副手。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等待另一個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遠,還未到來,為此而留下等待他。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過了一陣還沒有出發,太子嫌荊軻動身晚了,懷疑他改變主意後悔了,就又請他,說:「時間已經快到了,荊卿難道不想去了嗎?請允許我先派秦武陽去!」荊軻生氣了,呵斥太子說:「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用的人。現在只提著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預測的強暴的秦國,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個朋友同他一起去。現在太子嫌動身晚了,我就辭別了。」於是出發了。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和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冠來給荊軻送行。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到了易水邊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築,荊軻隨著拍節唱歌,發出了聲調悲涼的聲音,送行的人都流淚哭泣。(荊軻)又向前唱道:「風瀟瀟啊易水寒,壯士一去啊不再還!」築聲又發出激憤的聲調,送行的人聽了,都怒目睜眼,頭發都豎了起來。於是荊軻就上車走了,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微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到了秦國後,(荊軻)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說道:「燕王真的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起兵抗拒大王,願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里,象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稅賦,只要能夠守住祖先的宗廟,按時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來陳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頭,並獻上燕國督亢的地圖,用匣子封好,燕王親自拜送庭前,派使者來報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的吩咐。」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聽後,非常高興,於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賓」大典的禮節,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的匣子,秦武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前進。走到殿前的台階下,秦武陽臉色變得很恐懼,群臣感到很奇怪,荊軻回頭對秦武陽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陋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諒他,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過武陽所拿的地圖!」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荊軻取過地圖奉送給秦王,展開地圖,地圖全展開時匕首就露了出來,於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著刺他。還沒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驚,自己掙著站起來,袖子斷了。(秦王)拔劍,劍太長,握住劍鞘。當時心裡又怕又急,劍插得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群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沒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態。並且秦國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的侍衛拿著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沒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殿下的侍衛,因此荊軻追逐秦王,而倉猝間驚慌失措,大家沒有東西來打荊軻,於是用手一齊同荊軻搏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陣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這時,隨從的醫官夏無且用他捧著的葯袋投擊荊軻。秦王正繞柱跑,倉猝間恐懼慌忙不知所措。兩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劍推到背後!推到背後!」於是(秦王)拔出劍來擊殺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傷殘倒地,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擊殺荊軻,(荊軻)受了八處傷。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葯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兩腳伸開象箕的樣子坐在地上。罵道:「事情所以沒有成功,因為想劫制你訂立盟約,一定要得到盟約來報答太子啊。」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秦王的)待臣上前,殺死荊軻。(事後)秦王頭暈目眩了好長時間。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J. 高一語文必修一

:《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
;《荊軻刺秦王》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記念劉和珍君》第二、四節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願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於這些傳說,竟至於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有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於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屍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我提供的是人教版的
希望你快樂!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必修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