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考試卷
答案在下面
一、填空題
1.放大鏡是我們在科學學習中經常用到的觀察工具,也叫() ,它的特點是中間() ,邊緣()
2.像().白糖這樣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叫做()
3.物質會發生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狀.形態等,沒有產生新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 ,而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將之稱為() 。
4.我們將米飯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飯上出現了() ,說明米飯和碘酒發生了()
5.月球是地球的 () ,它本身不能 () ,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 ,它變化的周期大約是 () 。
6.把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能看到鐵釘上附著有 () 的物質,我們知道這種物質是 () 。
7.日食和月食的發生,一定要讓三者在一條 () 上,所以日食發生農歷的 (),月食發生在農歷的 () 。
8.為了便於辨認,我們把星空劃分成不同的區域,稱為 () ,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 ,小熊座上有著名的 () 。
9.絕大多數的水污染是由人類的活動引起的,目前的污水主要包括農業污水、 () 、 () 。
10. () 和 () 是減少垃圾數量的重要方法。
二、選擇題
1.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是一位名叫( )的生物學家發明的…………( )
A.達爾文 B.列文虎克 C.羅伯特·胡克 D.培根
2.下面是不同放大鏡的側面圖,其中(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最大。……( )
A. B. C. D.
3.用蠟燭火焰加熱白糖5分鍾,白糖……………………………………( )
A.只變成液態的糖
B.先變成液態的糖,然後變成黑色的物質
C.先變成水,然後變成黑色的物質
4.如圖所示的標志是………………………………………………( )
A.回收標志 B.交通標志 C.綠色食品標志
5.1969年美國的( )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 )
A.「阿波羅」11號 B.「月球」號 C.「神舟」六號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徵就是分布著許多……………………………………( )
A.火山 B.環形山 C.海洋
7.月食不會出現的是…………………………………………………………( )
A .月全食 B .月偏食 C .月環食 D.以上的都不會出現
8.下列垃圾中不可以自然分解的是…………………………………………( )
A.雜草和菜葉 B.蛋殼和紙屑 C.塑料袋和可樂瓶 D.電池.空罐頭
9.影響鐵生銹的因素是………………………………………………………( )
A.只有空氣 B.只有水分 C.是空氣和水分共同作用的結果
10.星空隨著地球四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有一顆恆星的位置常年不變,這顆恆星是………( )
A.天狼星 B.大角星 C.北極星 D.織女星
三、判斷題
1.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手上的細菌。…………………………………………( )
2.蠟燭完全燃燒後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3.生成氣體的變化可能是化學變化。…………………………………………( )
4.填埋場在填滿垃圾後,可以在上面建公園.種莊稼。………………………( )
5.水星是自轉周期最短的一顆行星…………………………………………( )
6.日食和月食有時會出現在同一天。………………………………………( )
7.我們吃飯的時候覺得飯有點甜是因為裡面有糖。…………………………( )
8.銀河實際上是由無數顆星星組成的一條閃亮的光帶。……………………( )
9.我們喝的礦泉水裡面沒有微生物。…………………………………………( )
10.月球的體積是地球的46/1。…………………………………………( )
四、連線題
1.下列材料或動作在月相變化的模擬實驗中分別代表什麼?
一半被塗黑的皮球 月球自西向東繞著地球公轉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終背對著黑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們
舉著皮球的同學逆時針走動一圈 被陽光照亮的月球
小圓里的幾個同學 太陽
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著太陽
2.把下列實驗器材與它在實驗中的作用用線連起來
鑷子 盛放剩餘洋蔥
培養皿 放置切片標本
滴管 染色
載玻片 吸取少量的液體
碘酒 夾取實驗材料
3.把簡單挖垃圾坑填埋垃圾存在的危害與代清潔填埋場的相應設計用直線相連
垃圾與土壤直接接觸 襯墊
垃圾發酵產生可燃性氣體和有毒氣體 過濾液收集.過濾液處理池
受污染的水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氣體排放管
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 監測井
五.綜合能力題
1.請將下列相應的時間畫出月相。
農歷十五 農歷二十二 農歷二十七 農歷初三 農歷初八
2.請你解釋一下月食形成的原因並畫出示意圖。
3.請你說說塑料袋五種重新使用的方法。
4.鐵生綉與什麼因素有關呢?請你自己選擇一個因素,設計一個實驗。
研究的問題:
我們的假設:
實驗的材料:
實驗的方法
5.填表
物質的變化
伴隨的現象
特點
屬於什麼變化
水結成冰
蠟燭燃燒
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
木條折斷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
鐵生銹
削鉛筆
6.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成四大類: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請在下面方框的橫線上填空)
請你將下面的垃圾,按以上的類別分類填到下面的方框中。(只填序號)
A.玻璃 B.餐巾紙 C.菜葉 D.廢舊電池 E.果皮
F.塑料袋 G.冰淇淋 H.小木棍 I.日光燈管 J.渣土
K.花生殼 L.紙板 M.牛奶盒 N.一次性筷子 O.破陶罐
P.衣服 Q.碎磚頭 R.空酒瓶 S.爛蘋果 T.注射器
U.銹鐵絲 V.破瓷碗 W.舊輪胎
科學六年級下冊期中測試卷答案
一.填空題
1.凸透鏡 厚 薄
2.食鹽 晶體
3.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4.藍紫色 化學變化
5.衛星 發光 月相 一個月
6.紅色 銅
7.直線 初一 十五
8.星座 北斗七星 北極星
9.工業污水 生活污水
10.減少丟棄 重新使用
二.選擇題
1.B 2.B 3.C 4.C 5.A
6.B 7.C 8.D 9.C 10.C
三.判斷題
1.X 2.√ 3.√ 4.X 5.X
6.X 7.X 8.√ 9.X 10.X
四.連線題
五.綜合能力題
1.略
2.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時,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就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上的光,於是就發生了月食。
太陽 地球 月球
3. 防塵 鞋套 放置雜物 當垃圾袋 購物袋
4.見書本P38
5.
物質的變化
伴隨的現象
特點
屬於什麼變化
水結成冰
形態改變
沒有產生新物質
物理變化
蠟燭燃燒
發光 發熱
產生了新物質
化學變化
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
產生氣體
產生了新物質
化學變化
木條折斷
形狀改變
沒有產生新物質
物理變化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
顏色改變產生沉澱
產生了新物質
化學變化
鐵生銹
顏色改變
產生了新物質
化學變化
削鉛筆
形狀改變
沒有產生新物質
物理變化
Ⅱ 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單元復習試卷及答案
六下第二單元測試
班級 姓名 成績
填空題(分)
(1)放大鏡也叫( )鏡,鏡片的特點是中間( )、邊緣( )。
(2)通過觀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其實是( ),蟋蟀的耳朵長在( )的內側,蒼蠅的眼睛是( )眼。
(3)有規則的集合外形的固體物質,我們稱之為( ),他們的排列雖然是規則的,但形狀是( )的。
(4)科學研究發現昆蟲頭上的( )就是它的「鼻子」。
(5)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是由( )組成的。
二、判斷題(16分)
(1)在顯微鏡未發明前,人們只能依靠眼睛觀察。( )
(2)球形透明體放大的倍數是很大的。( )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體物體都是晶體。( )
(4)花崗岩中的礦物晶體主要有長石、雲母、石英等。( )
(5)為了便於觀察,製作的植物切片標本要求薄而透明。( )
(6)綠藻能使魚缸里的水發綠。( )
(7)霍亂、肺結核、傷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8)我們喝的桶裝礦泉水,是經過凈化處理的,裡面沒有微生物。( )
三、選擇題(21分)
(1)(培根 )發明了能提高視力的眼鏡。
A、格羅斯塔斯特? B、牛頓 C、培根
(2)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跟鏡片的(凸度)有關。
A、 凸度 B、材料 C、面積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越大,所能觀察到的范圍就(C、越小)
A、 越大 B、不變 C、越小
(4)一般情況下,下面三種器材中放大倍數最大的是(電子顯微鏡),放大倍數最小的是(放大鏡 )
A、 顯微鏡 B、電子顯微鏡 C、放大鏡
(5)把簡易顯微鏡的製作步驟按照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bdca )
a、將調整好距離的兩個放大鏡固定
b、准備兩個放大鏡
c、找到物體最清晰的圖像
d、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
A、bdca B、bacd C、bcda
(6)下列不屬於晶體的是(玻璃 )
A、食鹽 B、雪花 C、玻璃
(7)下列儀器中,(、顯微鏡)適合觀察細菌。
A、顯微鏡 B、放大鏡 C、望遠鏡
四、排序(14分)
按正確適用顯微鏡的方法,在空括弧中填上序號。
( 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
( 4)調節粗准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距離載物台大約2~3厘米。將要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夾住,並使標本恰好在載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3)調節載物台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到一個亮的光圈。
( 5)調節粗准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橋好在載玻片的上面。
( 1)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光擺在平整的桌面上。
( 6)調整細准焦螺旋,將鏡筒慢慢提升到標本出現的視野里為止。
( 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標本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物體圖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
五、實驗題(19分)
1、在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你是如何讓物體圖象清晰的?
2、畫出你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的細胞圖。
Ⅲ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考試及答案
南埔中心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期末試卷
(答題時間:60分鍾)
題型 填空 判斷 選擇 連線 填表 實驗 實踐 總 分
得分
一、填空題(18分,每空1分)
1.放大鏡的特點是 、 ,所以也叫 。
2.藉助 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洋蔥表皮是由 構成的。
3.世界是由 構成的,而物質總是在不斷地 。
4.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常會伴隨一些現象,比如: 、 、 、 。
5.在1969年7月,美國的___ ____載人飛船在月球上成功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足印。2007年10月24日,中國的_________探月衛星也發射成功,邁出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重要一步。
6.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是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
7.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 。
8. 當今世界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 等。
二、判斷題(20分,每題2分)
1.近視眼鏡可以放大物體的圖像。 ( )
2.瓦楞紙的抵抗彎曲能力強是因為它靠改變紙的形狀來增加了厚度。 ( )
3. 蒼蠅在豎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會滑落,這跟它翅膀的構造有關。 ( )
4.荷蘭的胡克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 ( )
5.微生物和動植物一樣也能進行繁殖、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 ( )
6.純鐵銹是能被磁鐵吸引,但不能導電的。 ( )
7.月球上環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 ( )
8.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徵是北極星,小熊星座的特徵是北斗七星。 ( )
9.宇宙太遙遠,太神秘,對它的探索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學生的任務是先學好知識,將來有機會再去關注。 ( )
10.填埋場填滿垃圾後,既可以在上面修各種建築,也可以種各種植物。 ( )
三、選擇題(20分,每題2分)
1. 自行車上綜合利用了( )等機械原理。
A、斜面、輪軸 B、杠桿、斜面、輪軸 C、杠桿、滑輪
2.月球有許多不同於地球的特徵,以下不屬於月球特徵的有( )(多選)
A、有環形山 B、沒有水 C、生活著許多的生物 D、沒有生命
E、有引力 F、溫差變化不大 G、會發光
3.對生活中的一些垃圾,帶有( )標志的是可以被回收並重新加工利用的。
4.下列不屬於晶體的是( )。
A、食鹽 B、玻璃 C、鹼面
5.下面是不同放大鏡的側面圖,其中( )放大鏡的看到的視野最大。
A、 B、 C、
6.食物滴上碘酒後,變藍色,說明食物中有( )
A、蛋白質 B、脂肪 C、澱粉
7. 2008年9月中國神舟七號飛船上的宇航員()實現了「太空漫步」。
A、翟志剛 B、劉伯明 C、景海鵬
8.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宇宙在膨脹 B、恆星是運動的 C、光年是時間單位
9. 污水需要經過( )處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沉澱、過濾、消毒 B、消毒、沉澱、過濾 C過濾、消毒、沉澱
10. ( )是從源頭是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A.焚燒 B.填埋 C.減少丟棄
四、連線題(8分)
1.請用線連接相應的月相。(3分)
十五 廿二 初八
2.垃圾通常採用焚燒、填埋的方法來處理。一般的垃圾填埋場是否有效呢?我們來做一個垃圾填埋場的模擬實驗。(把實驗中各部分代表什麼用線連起來)(5分)
細石子、河沙 填埋的垃圾
清水 地下水
浸過墨水的紙巾 土層
噴水 地下水被污染了
瓶子底部的水變色了 下雨
五、實驗題(18分)
1、顯微鏡(6分)
(1)在圖中標出相應部分:載物台、目鏡、反光鏡、物鏡、調節旋鈕
(2)、實驗中需要將鏡筒下降,我們的眼睛應該注視 (填物鏡或目鏡)。
(3)、在目鏡中觀察到物體圖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將圖像移到中央,你認為應該把玻片向什麼方向移動? 。
2.畫圖:月食一般發生在農歷 前後,在下圖中畫出月食時月球的位置。(2分)
3、鐵生銹實驗(10分 ),如圖所示:研究鐵生銹和水與空氣關系的一個實驗裝置。
甲 乙 丙
(1)甲中的鐵釘,能和水與空氣充分接觸;乙中的鐵釘,只能和 接觸;
丙中的鐵釘,只能和 接觸。
(2)一星期後觀察發現, 試管中的鐵釘銹蝕比較嚴重,而 和
兩個試管中的鐵釘基本上沒有生銹的現象。
(3)該實驗證明,鐵釘的生銹是 和 共同作用的原因。
(4)通過對鐵釘生銹的探究,請寫出兩種常見的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A、 B、 C、
六、實踐應用:(16分)
1、在某一建築工地的一角,碎磚頭,破瓦片,吃剩的飯,用完的電池,喝過的酒瓶、扔掉的葯品,塑料袋,腐爛的蔬菜等垃圾隨處可見!(10分)
(1)如果這些垃圾就這樣堆放著,你認為會造成哪些環境問題呢?請至少寫出兩點: 、 。
(2)請你將上述垃圾分類填入相應的表格中。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廚余垃圾 其他垃圾
2、針對我過現在的淡水資源情況,請你制訂一個節約用水的計劃。(至少寫3條)(6分)
南埔中心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期末試卷(答案)
一 、填空題:(18分,每空1分)
1、中間厚、邊緣薄、凸透鏡 2、顯微鏡、細胞 3、物質、變化
4、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顏色改變 5、阿姆斯特朗、嫦娥一號
6、太陽、水星 7、月相 8、大氣污染、白色污染
二、判斷題:(20分,每題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選擇題:(20分,每題2分)
1、B 2、CFG 3、C 4、B 5、B 6、C 7、A 8、C 9、A 10、C
四、連線
1、(3分)
十五 廿二 初八
2、(5分)
細石子、河沙 填埋的垃圾
清水 地下水
浸過墨水的紙巾 土層
噴水 地下水被污染了
瓶子底部的水變色了 下雨
五、實驗題
1、顯微鏡(6分)
(1)在圖中標出相應部分:載物台、目鏡、反光鏡、物鏡、調節旋鈕(每個1分)
(2)目鏡 (1分) (3)右下方 (1分)
2、(2分)十五 圖如下
3、(10分,每空1分)
(1)水 空氣 (2)甲 乙 丙 (3)水 空氣
(4)塗油漆 放在乾燥的地方 塗上食用油
六、實踐應用
1、(10分)
(1)土壤污染 白色污染
(2)請你將上述垃圾分類填入相應的表格中。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廚余垃圾 其他垃圾
喝過的酒瓶
塑料袋 用完的電池
扔掉的葯品 吃剩的飯
腐爛的蔬菜 碎磚頭
破瓦片
2、(6分)(1)沐浴時,抓緊時間!
(2)刷牙的時候,不要開著水龍頭,平時隨手關緊水龍頭。
(3)洗米水可以用來拖地,洗手等。
Ⅳ 六年級下冊科學期中自測卷答案
六年級科學下冊參考答案
一、 填空
1. 化學變化伴隨的主要現象有(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和(產
生沉澱物)
2.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色的,利用這一
特性可以校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3.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4. 化學變化的最重要的特點是(有新物質生成) 5. 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
6. 美麗的煙花在空中綻放時發生了劇烈的(化學)變化。
二、 判斷
1. 蠟燭燃燒是形態上發生了變化,這是一種物理變化。() 2. 做泥塑僅僅是形態發生了變化。(√)
3. 我們在吃米飯時,一開始就嘗到了甜味。()
4. 鐵生銹屬於產生了新物質的變化。(√)
5.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動物和人不是由物質構成的。()
6. 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不產生新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會產生新的物質。(√)
7. 食物進入人體內也會發生化學變化。(√)
8. 自然界中的物質都在變化著,它們變化的速度基本一樣。() 9. 物質的形態、狀態、體積和位置的變化都屬於物理變化。(√) 10. 二氧化碳氣體能幫助蠟燭燃燒,使蠟燭的火焰越燒越旺。()
三、 選擇
1. 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A二氧化碳B氧氣C氮氣)含量
增加。
2. 比較分析燃燒一張紙和撕碎一張紙,正確的是(前者發生了化學變化,
後者發生物理變化)
3. 下列關於鐵銹的說法,正確的是用塗油漆、電鍍、製成不銹鋼、保持
乾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鐵生銹。)
4. 白醋與小蘇打混合後產生了一種新的氣體,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 5. 將碘酒滴在下列物質中,能呈現藍色的是(麵包)
四、 時間與探究
實驗探究馬鈴薯種是否含有澱粉。 探究的方法:首先用水果刀將一新鮮的馬鈴薯切開。再用滴管將碘酒滴到馬鈴薯的切開面上。然後看切開面上是否有藍色出現,最後得出結論。
完成實驗探究後回答下列問題 1. 實驗中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答:實驗中所需的材料有馬鈴薯、碘酒、滴管、水果刀。 2. 觀察到什麼現象?
答:觀察到滴上碘酒的地方已生成了藍色的新物質。 3. 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答:通過實驗證明馬鈴薯裡面含有澱粉。
五、思考與表達
設計「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是什麼」的驗證實驗方案。主要:必須寫出材料准備、實驗設計、過程、觀察到的現象、實驗結果及結論。 答 實驗方案如下:
①材料准備:小蘇打;白醋;蠟燭;火柴;湯匙;玻璃杯
②設計實驗和實驗過程:先取一隻玻璃杯倒入三匙醋,再往玻璃杯中倒入一匙小蘇打;然後點燃蠟燭,最後把玻璃杯中的氣體像倒水一樣把杯中的氣體倒在蠟燭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杯中的液體倒出來)
③現象:蠟燭慢慢熄滅了。
④實驗結果及結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Ⅳ 教育科學出版社六年級科學下冊練習題
六下復習資料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邊緣薄)。自製放大鏡的方法有:廣口瓶、玻璃杯、燒瓶、燒杯、塑料袋(盒)裝水,冰塊、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註:橫向放大,縱向不放大)。
食鹽、白糖、鹼面、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人們把這樣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許多岩石是由(礦物晶體)集合而成。如花崗岩由(長石)(雲母)(石英)等礦物的晶體組成。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體)。晶體形狀(多種多樣)但都很有規則。有的晶體較大,肉眼可見,有的較小,要在放大鏡或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生物學家(列文·虎克)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製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台)(反光鏡)等組成。
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我們還可以利用(乾草)培養微小生物。
(巴斯德)第一個指出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通過觀察我們知道電視機的屏幕其實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成。
(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微生物對人類並非都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體有益,而且我們還離不開它。雜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麵粉里的糖類,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熱時體積急劇膨脹,從而使饅頭、麵包內部疏鬆多孔。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釀酒、泡菜、發面、做酸奶、克隆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物質的變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有些物質混合後不會生成新的物質,如(沙子)和(豆)混合;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的物質,如(小蘇打)和(白醋)混合。
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大量的氣泡,生成新的氣體——二氧化碳氣體,這種氣體能使燃燒的細木條熄滅,說明這種氣體(不支持燃燒)。
米飯在我們咀嚼的過程中,變得有(甜味)了,這是因為米飯中有一種叫(澱粉)的東西,在被我們咀嚼過程中發生了變化——澱粉變成了麥芽糖。
澱粉遇到碘酒顏色會變成(藍色),產生了一種藍色的新物質。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徵是(產生新的物質)。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產生種種現象,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產生沉澱物)等。
通過觀察比較鐵片和鐵銹,我發現鐵銹是(紅褐色)、(有空隙)、(沒有光澤)、(不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粗糙)等。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徵是(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無色透明)。
哪些食物含有澱粉?
類別 食物名稱
含有澱粉的食物 玉米、土豆、番薯、蘋果、麵包、饅頭、南瓜
不含澱粉的食物 花菜、胡蘿卜、白蘿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蔥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半徑大約為地球半徑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晝夜溫差(310℃)。
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
月球環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測中,公認的觀點是(隕石撞擊說)。
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古代人們對月相有特別的稱呼,「初一」稱為(新月),「十五」稱(望月)。
月相在一個月中的變化規律是: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1、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2、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三種,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兩種;日食發生在(農歷初一),而月食發生在(農歷十五或十六)。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的直徑約是(140萬)千米。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這些行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並以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命名,人們把這些區域稱為(星座)。其中有一個星座的流星雨特別有名,這個星座就是(獅子星座)。
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
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歐州人稱它為(Galaxy),它的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
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
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恆星的一生: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小型或中等恆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
(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1)雙面列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物品,它也是減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廢舊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垃圾可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
廚余垃圾包括:果皮、剩餘飯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紙製品、金屬製品、塑料製品、玻璃製品和橡膠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過期葯品、注射器、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其他垃圾包括:磚瓦、陶瓷、衛生間廢紙。
(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污水)、(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水源取自(水庫)、(湖泊)和(河流)。自來水是主要的(飲用水),(飲用水源)不能洗澡。
污水的處理比較復雜,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即(沉澱)、(過濾)、加入葯物進行滅菌獲得凈化。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葯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我們面臨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此外,還有「白色污染」(塑料製品)和(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環境問題。
(人類濫捕亂獵)和(過度開發利用),更使得許多生物資源瀕臨枯竭。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
填埋和焚燒的優缺點:
填埋的方法 焚燒的方法
優點 比較方便,成本較低,促進垃圾分解。 佔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熱量可以利用
問題 佔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較慢,可能會污染地下水 消耗電能,留下殘余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填埋場各部分的作用:
襯墊:防止垃圾與土壤直接接觸;
過濾液收集池和處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氣體排放管:把發酵生成的可燃性氣體和有毒氣體排走。
監測井:隨時監測垃圾填埋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狀況。
與「全球變暖」有關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燒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炭)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減少垃圾的方法有:(1)減少丟棄;(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簡答題:
日食成因?答: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於同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P54圖要求會畫)日食發生的幾個特點:(1)、太陽被物體給擋住,(2)、擋光物體是球形(3)、地球、擋光物體和太陽差不多在同一條直線上(4)、擋光物體在運動。日食一般發生在初一,總在太陽光輪的西邊開始。
月食成因?答:當月球運動到地球的背日面,進入地球的陰影時,就會發生月食。月食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後,有月全食、月偏食。(會畫圖)
相對來說,月食發生的機會比日食要多一些,日食、月食的出現都是(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繞太陽公轉)所決定的,同(天體的影子)有直接關系。
現在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答:1、垃圾污染;2、水污染;3、大氣污染。另外還有:白色污染、物種數量銳減、土地沙漠化、酸雨等。
請你制定一個家庭節水計劃:答:1、洗手洗臉用水盆;2、淘米水用來洗碗;3、淋浴水用來沖馬桶;養魚水用來澆花草;使用節水器具等。
為了減少「白色污染」的環境問題,你會怎麼做?答:購物時自帶購物袋;少領取商店給的塑料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買菜時帶上菜籃子、布袋子;在單位或學校就餐,自帶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將廢舊塑料製品收集起來,賣給廢品收購站回收煉油。
觀察工具發展的流程:肉眼: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放大鏡: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光學顯微鏡: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電子顯微鏡: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技術
18、在生產實踐中,人們一般採用什麼方法防止、減緩鐵製品生銹的速度?答:(1)製成合金;(2)鐵製品表面塗防護層;(3)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潔凈和乾燥。
實驗題:
怎樣分離食鹽和水的?減少水分,即把某種溶液風干或加熱使其水分蒸發,使物質重新析出。
得到晶體的步驟:先製作食鹽的溶液,然後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為了蒸發得快,滴後要輕輕晃一下,讓溶液擴散得薄而均勻,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也可以用夾子夾住玻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加熱時玻片離火焰要遠一些,慢慢烘乾。在溶液蒸發的過程中,千萬不要用手或器物觸摸它。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特徵:(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鑷子、小刀、載玻片、蓋玻片、碘酒、培養皿、吸水紙。(2)製作切片標本的步驟,a、在一個干凈的玻璃載片上滴一滴水b、用鑷子把要被觀察的標本放到載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要折疊c、用蓋玻片或另一個玻璃載片傾斜著慢慢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d、需要染色的標本,可以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碘酒,並把玻片微微傾斜,再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e、將做好的載片放到顯微鏡載物台上。
Ⅵ 六年級科學下冊期末試題答案
一、 科學常識題:(22分)
1、古人鑽木取火的道理是 摩擦起熱 。
2、地球的衛星是 月亮 ,太陽系中最大的恆星是 太陽 。
3、 是科學進化論最偉大的創始人,《 》的出版,標志著進化論的正式確立。
4、我們常見的各種形式的能有機械能、熱能、光能、太陽能、電能、水能、聲能等,請填寫下列過程中能量是如何轉換的。
(1)用手彎鐵條:這是 機械能 能轉換為 熱能 能 ;
(2)用熱水燙癟了的乒乓球:這是 熱能 能轉化為 機械能 能;
(3)水力發電:這是 水能 能轉換為 電能 能 ;
(4)用梳子梳頭:這是 機械能 能轉換為 電能 能。
5、根據行星定義,八大行星分別是 水星 、 金星 、 木星 、
地球 、 火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6、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 萬年就滅絕了,知道地球上曾經生活著恐龍的主要證據是 化石 。
二、常識判斷題:(20分)
1、能量的轉化是物體在工作時發生的,物體不工作,就沒有能量轉化。( 錯 )
2、地球形成之初,就存在著生命。 ( 錯 )
3、實驗操作時,只測量一組數據就可得出實驗結論。 ( 錯 )
4、宇宙中只有冥王星這一顆「矮星行」。 ( 錯 )
5、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使人類從手工勞動向機器生產轉變。 ( 對 )
6、如果沒有能量,人類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仍可繼續。 ( 錯 )
7、中國古人的「腐草生繭、腐肉生蛆」的說法是正確的。 ( 錯 )
8、魯班發明鋸子是受到葉子的齒的啟示製造的,這屬於仿生學。 ( 對 )
9、根據星象預測人的命運是偽科學,我們應用證據來說明。 ( 對 )
10、經常我們看帶晴朗的夜空下,有一條白色的帶子,那就是銀河。 ( 對 )
三、回憶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一)實驗:通電的電圈(30分)
實驗原理:通電後的線圈有磁性
實驗器材:大鐵釘、小鐵釘、帶絕緣外皮的細導線、電池、指南針、電池(多個)、小鐵釘等。
實驗操作與記錄:(步驟略)
1、根據實驗器材先製作一個電磁鐵,根據你所製作的電磁鐵,說一說,
電磁鐵是由 大鐵釘 和 帶絕緣外皮的細導線 構成的,它是 電能 能轉化為 磁 能的裝置。
2、研究電磁鐵的特性:(步驟略)
將電磁鐵連接電源,用它接近小鐵釘,現象是: 小鐵釘靠近被吸住 (2分)
將電源斷掉後,再接近小鐵釘,現象是: 吸住現象不明顯 (2分)
電磁鐵和磁鐵相比,電磁鐵 沒有 (填「有」或「沒有」)南、北極。
3、製作一個小電磁起重機(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系的)。
(1)要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串聯電池(多個電池排列在一起)的多少是否有關系,設計實驗時,要使哪些條件相同: 電磁鐵 小鐵釘相同 線圈匝數 (2分)
哪些條件不同: 串聯電池數 (2分)
結論:串聯電池越多,可以 增強 (填「增強」或「減弱」)電磁鐵的磁力。
(2)要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的多少是否有關系,設計實驗時,要使哪些條件相同: 電磁鐵的鐵釘相同 串聯電池數 小鐵釘 (2分)
哪些條件不同: 電磁鐵線圈匝數 (2分)
結論:線圈匝數越多,可以 增強 (填「增強」或「減弱」)電磁鐵的磁力。
Ⅶ 六年級科學下冊期中試卷分析
小學六年級科學試卷分析
一.總體情況:
本次檢測從分析的數據來看,成績是可喜的。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臨場發揮水平是不錯的,他們自身具有的知識結構合理,能夠掌握科學課的教學任務,命題者匠心獨運,試題做到了不偏、不難、不怪,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增加靈活性,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成績和水平,增強了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整體成績統計與分析:
本年級參加考試人數77人,,平均分數97分,及格人數77人,及格率100%,優秀人數75人,優秀率97.4%。基本達到本次考試的預期目標。
三、具體情況分析:
(1)我會填空:全年級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大多數學生能夠正確填空,僅有極少數學生有失分現象,錯誤原因是這些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該掌握的知識不理解、不背誦,導致失分。
(2)我會判斷:多數學生均能夠准確判斷,部分學生審題不清,沒有真正理解題意,就匆忙作答,導致失分。
(3)我會選擇:多數學生能准確作答,少數學生在做(2)小題四選二的答案時,只選了一個,造成失分。
(4)我會回答:在回答第1題關於防止鐵生銹的問題時,盡管平時進行了多次訓練,但仍然有極少數學生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造成失分。第(2)題細胞的作用有哪些,由於考試前一天剛剛做了輔導訓練,基本上沒有失分。
四、問題歸類總結:
教師在平時沒有注意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再則是只是讓學生掌握了理論性的知識,沒有注意舉一反三,用事實去說話。
五、改進措施:
1、教師要把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和實驗材料,有效的指導學生「動手做」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親歷、體驗學習探究過程。
2、教師要加強《課標》的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會學習。
3、科學課教學在抓好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要更加關注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方式、科學精神、科學行為、生活方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