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數學日記六年級上冊

數學日記六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20-12-16 15:03:58

1. 誰能寫一篇400字的六年級上冊的數學日記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抄學寒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後。這道題是這樣的: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的面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媽媽來了。媽媽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媽媽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條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2. 數學日記2——3篇 每篇400字左右 六年級上冊的

2010-12-10 23:05每當我走進校園,眼前就會出現十分醒目的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一句話,那就是「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是啊!在生活中我們總也離不開數學,如果不學習數學,就會鬧出許許多多的笑話。

就拿我兩年前發生的一件事來說吧!那天,我起得早,媽媽讓我幫她到樓下去買些早點,說完我就帶著五元錢下樓了。來到樓下,買了早點,就付了錢。老闆說:「這些總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說完,就把錢交給了我,我見了,連忙說:「不對不對!你少給了我一元,應該找我三元五角才對呀!」老闆聽了,傻了眼,猶豫了一會兒,對我說:「小朋友,是你算錯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聽,急得爭了起來:「叔叔,是您算錯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闆娘見了,用一口帶有生氣的方言,對我叫道:「瞧這孩子,年紀不小了,怎麼連最基本的算術都不會!」在那兒吃飯的人聽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我看了看,難過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聽了,也笑得前俯後仰,我生氣地說:「連你們都笑我!」爸爸連忙解釋道:「不是我們愛笑你,這是因為你沒理解,沒去思考數學中的『元角分』。那我問你兩張五角等於多少。」

「一元。」

「那兩張二元等於多少?」

「當然是四元嘍!」

最後,我終於在爸爸的解釋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認真。從此我再也沒犯過同樣的錯誤。

這個笑話,我都不會忘記,它給我一個教訓,永遠印在我的腦海里。

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數學,數學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傢伙。學後一定要記著: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並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

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於自豪的笑了。
數學日記一

月 日 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月日 周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月日 周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月日 周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數學日記2
月日 星期 天氣:晴 心情:開心
今天,我們全校去秋遊,我買了非常多的零食,我這次帶去的零食被我和XXX還有幾個同學吃了很多。
2包喜之郎水果果凍吃了4分之3,雪碧被我喝完了,一條益達口香糖被我吃了5分之1,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被我們吃了2分之1,一包上好佳冰檸檬硬糖被我們吃了4顆糖。
今天可真開心啊!

數學日記
月日 天氣:陰 星期 心情:開心
明天,我們全校就要去秋遊了,我在晚上去勝佳超市買了很多零食,我買了2包喜之郎水果果凍(2元)、一瓶600ml的雪碧(2.6元)、一條益達口香糖13.5g(2.2元)、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13.5元)、一包旺旺小饅頭50g(2.3元)和一包上好佳冰檸檬硬糖120g(3.2元)。我一共用了2+2.6+2.2+13.5+2.3+3.2=28.6(元)。

3. 六年級數學日記100字

數學日記100字

月1日是國慶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今天是2005年10月1日,2005-1949=56,中國已經56歲生日了。

國慶節,爸爸媽媽帶我和貝貝哥哥、乘乘姐姐3家人一起去肇慶玩。一共去了3輛車,第一輛車有4個人,第二輛車坐了3個人,第三輛車坐了5個人,1+1+1=3,一共有3輛車。4+3+5=12,一共有12個人。早上9點,我們從廣州出發,因為塞車,到肇慶已經下午13點了,13-9=4,我們一路用了4個小時。

數學可真有意思,生活中無處不在。

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晚上我去學跳舞,因為沒有帶水。所以,我們要去超市買一瓶礦泉水。平時都是媽媽買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錢?

媽媽給了我一元錢,可是!售貨員阿姨說不夠,一瓶礦泉水要4元錢。哇!比我想像中貴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媽媽拿錢,媽媽這次給了我十元錢,我就再給售貨員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貨員員阿姨應該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貨員阿姨果然找給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錢交給了媽媽,媽媽誇我真棒!

小學生數學日記100字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評語:能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說明你聽課很認真,繼續努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家裡包餃子一共包了三大盤,我數了數一盆有68隻。這時爸爸問我:「如果有六個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寫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算出共有有多少個餃子,我列豎式3×68算出一共是204個。知道了鉸子的總數,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給6個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豎式算出結果是34。我告訴爸爸每人吃34隻餃子。

原來,生活中也離不開數學呀。

一年級數學日記100字

今天天氣真好,爸爸和媽媽帶我去到合肥的科技館去看貝殼展。這里的貝殼真美麗,多的數不清。
有最珍貴的貝殼-黃金寶螺,有最古老的鸚鵡螺,有非常艷麗的萬寶螺……真是太多太多了,看的我眼都花了。看完展覽我才知道全世界貝類約有12萬種類之多。形狀就多達10多萬種。大小也不同:小的只有0.03毫米長,大的長1.8米,重量可達500斤左右。

你們說貝類是不是令人稱奇?你們也來看看吧!跟我一樣和貝殼照張相吧!

4. 求一篇六年級上冊的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即便我們去超市購物,或者在菜場買菜都會發生各種有趣的與數學相關的小故事。數學日記,說簡單點,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平時日常生活或者在課堂上遇到的一些數學問題及故事。

數學日記的內容。數學日記的內容豐富,並沒有拘束於某幾類,幾乎可以說與數學相關的都能行。例如可以寫自己在解決數學家庭作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也可以寫自己課前預習的結果,考試過後總結的經驗教訓也是可取的。

寫數學日記的要求。寫日記最重要的就是要實事求是,不能虛構,更不能誇大事實;形式多樣,不能過於單一,否則就會顯得內容枯燥無聊,並且還會使老師布置的數學日記失去其原本的意義;語言盡量簡潔,不說廢話。

六年級上冊數學日記

10月10日 星期三 晴

生活中到處離不開數學!

今天,我在家裡做了一個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幣.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個一元硬幣,一隻彩筆.

先用彩筆畫出一元硬幣的直徑,它的直徑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圓的周長,再用2.5乘3.14等於7.85厘米如果知道圓的半徑,在求圓的周長,應是:圓的半徑乘3.14乘2.

我還知道: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裡沒事干,就找到了一個以前四驅車的輪子.我就開始測量它的周長.找不著圓點是一個難事,於是我借用個課堂上的幾個方法,由於這個輪子是安到這里的,所以很不好測量,最後我還是按照車輪的大小在紙上畫出了一個圓.

測出了直徑.3、14×2、5=7、85(厘米).

5. 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學日記200字(人教版)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6. 請你結合前面的數學學習寫一篇數學日記。六年級上冊第一二三四單元。

數學日記之百分數應用()的自學 (2)班 邱珍珍
之前,我們學習了百分數應用(1)和(2),現在老師並沒有教我們百分數應用(3),但我們自學了百分數應用(3),自學的成果在下面,或許沒有那麼完整。 翻了翻書,原來百分數應用(3)是講「已知兩個部分量的和及兩個部分量對應的粉絲,求標准量(單位「1」),求標准量的題目通常都會遇到我們的另一個老朋友「方程」,被我猜中了,這一課我們要用到解方程。在書本上的例題中我慢慢地自己推出了解決這一類型的列方程方法:1.a%x-b%x=兩個部分量的差;2.(a%-b%)x=兩個部分量的差。這樣講,或許有點不懂,再具體一點吧,x代表標准量;a%代表較大的部分量所佔的百分數;b%表示較小的部分量所佔的百分數。這樣講不知道大家明白了嗎?不明白那就等我學習完後的數學日記吧,那一篇數學會比我這一篇更有完整力,請大家期待吧!
你在之前的數學中遇到的知識那時候就是「新朋友」,現在對於那些知識來說就是「老朋友」了,我們要溫故「老朋友」,學習「新朋友」,這樣的數學學習才會有趣! 數學日記之百分數應用(1)(2)的總結 六(2)班 邱珍珍
這個星期我們學了百分數應用(1)和(2),這兩個內容並不難學,因為五年級的時候已經為這些打下了基礎,所以這一個星期學得特別輕松
百分數應用(1)主要就是學習「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這一類又有兩種類型的解決辦法:1.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單位「1」(例如書本上的第32頁第三題)2.知相差先求單位「1」,再用相差除以單位「1」(例如書本上的32頁第一題)。百分數應用(2)主要學習了以前學習的「已知單位『1』求對應的數量」的題目,這一題目有兩種的解決方法:1.單位「1」 ×(1±百分之幾)2.單位「1」 ±單位「1」 ×百分之幾.(例如書本上的34頁的例題,這一題用第一種就是先求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百分之幾;用第二種就是先求比原來每時多行駛了多少千米。)我們要注意在適當的題目中要用適當的方法,比如例題就是用第二種方法的計算量小一點,所以用第二種方法比較好;但用於自己的嗜好,想用那種都沒有問題,但要用比較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就相當於在生活中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困難。
百分數真得好有趣,我相信我們下個星期會繼續跟它玩耍,跟它一起學習;我也相信我們六年級過後,以後一定會再學到百分數;我也會相信我們在生活中百分數隨處可見。 數學日記之百分數的應用(2) 六(2)班 邱珍珍 上一次,我們闖過了「百分數的第一扇門」,這一次我們將繼續拜訪我們的朋友,再次敲開了「百分數的第二扇門」。 敲開,發現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有一列火車,原來每時行駛80千米,提速後,現在這列火車每時行駛了112千米,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百分之幾?這一道對於我們上次闖開第一扇門的同學很簡單,就是112-80=32千米,在用32÷80=40%了,我們闖進了第一關,第二關還是那一位和藹和親的老師,他有出了一道像似的題:有一列火車,原來每時行駛80千米,提速後,這列火車的速度比原來增加了40%。現在這列火車每時行駛多少千米?這一道題和我們上次遇到的題不一樣,我們慢慢去探索。我們知道了,這一道題與我們上個學期學的題非常像,所以我們探索起來非常簡單。也是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先求比原來每時多行駛了多少千米。80×40%=32千米,80+32=112千米;第二種是先求現在的速度是原來的百分之幾。80×﹙1+40%﹚=80×1.4=112千米。闖完了又一關,下一關寫著做這些題的方法:1.單位「1」 ×﹙1±百分之幾)2.單位「1」 ±(單位「1」 ×百分之幾)。第四關寫著求「已知單位『1』求對應數量」的一般步驟:1.找單位「1」2.算相差量(增加量或減少量)3.算對應數量4.檢驗作答。 我們探索完了,我收獲很大,又進了一步「拜訪」了我們的朋友百分數。在數學的探索中,你會有很大的收獲,你也會有很多的快樂。

7. 六年級上冊的數學日記

我的發現
同學們,在你們的數學學習中是否和我一樣,有一些不經意的發現?現在我就來介紹我的幾個發現。
如果要你算一個多位數乘5,你是不是准備列豎式?我卻可以口算,因為我發現一個小訣竅。想知道嗎?讓我來告訴你:算48532×5的積,先找到這個數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會口算嗎?242660這就是48532×5的積了。知道為什麼嗎?我把原來的數先擴大10倍,再縮小2倍,是不是相當於擴大5倍呀?你掌握這個小竅門了嗎?
同樣的發現我還有:一個數乘1.5隻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為什麼?)一個數乘15呢?用剛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經想到了吧,再擴大10倍就好了!
我還發現一個多位數,末兩位符合這個要求:十位上十奇數,個位上是5,用它乘5,積的末兩位肯定是75。我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多位數的個位與5相乘得25,積的個位是5,向十位進2,而十位的奇數與5相乘的到的是幾十五,這個5應該和個位進上來的5相加寫在十位上,所以這個積的十位上肯定是7,個位上肯定是5。同樣的道理,你不難推出,一個多位數十位上是偶數,個位上是5,它與5相乘,積的末兩位肯定是25。
這個發現能用我前面所說的一個數乘5的巧妙演算法來解釋嗎?想想看,它們是一致的,因為這個數擴大10倍後,末兩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餘數1,與50合起來150÷2=75是末兩位上的數字,也可能百位上沒有餘1,那麼50÷2的商就是末兩位上的數字。
同學們,我的這個小發現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這是我自己動腦筋觀察和思考的結果。偉大的發現不是由這點點滴滴組成的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勤於思考、善於發現的人吧!

談談對零的認識

零看上去很單調,就是沒有,其實它非常地豐富,它隱藏了許多。在數學中零非常特殊,不管做什麼題,你應該考慮零。
在幾何中,「0」經常被作為記號。
「0」的特殊源於在一些概念或題里,比如每個有理數都有倒數,「0」卻沒有,有理數分為正數、負數。「0」,一個數就分為一類,這不特殊嗎?在除數里,只有零不能作除數。零作被除數,不管除以什麼數(「0」除外)都得零。
往往我們會忽視零,但它卻起著重要的責任。如,問等於幾?有些人就不能聯想到「0」。在數數時,有人就會忘掉零。如:不大於5不小於-5的整數有幾個?有人就會定有8個。其實還有0。如:有哪些數的絕對值不大於本身?那就是正數和零(也可以稱之為非負數)。
零在生活中更量五彩斑斕。在期末後開家長會,老師那裡登記的犯錯本給家長看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那一格記著「0」,這表示我們沒有犯過錯,家長高興,我們高興。但是在卷子上我們都不希望看到這個數或接近這個數的整正數,否則回家的日子就難過了。在比賽中,誰都不希望得到「0」。
零是豐富的。我認為零在題中是陷井,大家以後做題時應考慮零。零在不同的場合也能使人的情緒改變。它是美妙而又豐富的。
對0的認識
0是一個奇妙的數字,又是一個中學生經常遇見的「老朋友」了,計算,概念,都要遇見。
首先,0表示什麼也沒有,簡直可稱得上是數字裡面的「沙漠」,0也是一個奇怪的數字,放在體積、面積、重量、速度、路程等所有單位裡面,都表示沒有,以表示時間、一個人的年齡、賽跑的剛開始、起點。
在數學王國數字型檔自然數裡面,以有0的身影,它當然是最小的。沒有0,便沒有一毓的自然數,因為0是自然數的起點。
在計算里,0乘以任何一個數,包括負數、分數、0都,0的絕對值也等於0,在有理數中,它的絕對值是最小的,0除以任何一個數都,0加上一個數,仍得那個數,如:0+1=1,0+1.8375=1.8375。0減去一個數,得那個數的相反數,如:0-1=-1,0-87=-87。
在數軸中,0為原點,也為邊界線,把正負兩大數分開,0為什麼奇妙呢?因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只是一個整數,當0和正數在一起時,叫非負數,和負數在一起時,叫非正數,數軸上,0又為我們判斷正負數大小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右邊為正數,左邊為負數,右邊的數始終比左邊大,說明正數大於負數,0大於負數,卻小於正數。
在幾何中,0度角表示一條射線,它並沒有角,也沒有度數,0平方米,表示沒有面積,0米長,表示沒有高度。0斤重,表示沒有質量,0立方米,表示沒有體積。
在地形中,0表示海平面,0以上表示高出海平面,0以下表示低於海平面,中國新疆有一155米的盆地,它是低於海平面155米,中國西藏有8848米的珠峰,它高於海平面8848米。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准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並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後,將筷子插入量筒中,並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籲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
希望對你有幫助,呵呵~

8. 六年級上冊 數學 圓的數學日記。怎麼寫

篇一:學習圓的周長

今天早上老師要教我們怎樣算周長。
老師先拿出圓片說:「每個人先畫一個圓片或拿出一個圓形的東西,想辦法量出它的周長。」於是,我們開始討論了。我們先想辦法,再動手操作,一個同學馬上想出了辦法,便說:「我有辦法了。先在圓片上做一個記號,再從那個記號為點,向右在尺子上滾動一周,做一個記號,量出的長度就是這個圓片的周長了。」我馬上又想到了一個辦法,我說:「我也有辦法,我們用紙條在圓片上繞一周,做一個記號,然後量出紙條長度,就是圓的周長了。」
過了一會,老師聽我們講出各自的辦法之後便說,這樣有些辦法不免會有些誤差,我來教你們怎樣算周長吧!
「圓的周長要用到直徑,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實際上,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3.14,所以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3.14),也就是c=πd或c=2πr。老師說完又舉了例子。
我們學會了怎樣算圓周率(圓的周長)。

篇二:關於圓的數學日記

老師就讓我們將學具中的圓折一折看看能從中發現什麼?我心裡奇怪了:圓就是一個圓,有什麼好折的呢?原來讓我們折圓是為了了解圓的對稱啊!
我們又拿出剪刀將一個圓剪了下來,再平均剪成八份。老師讓我們想一想如何球出圓的面積來。同學們有的說用π乘、有的說用半徑求……大家七嘴八舌,課堂好不熱鬧。最後老師讓我們把剪好的八份近似於扇形的紙片試著拼成一個別的圖形。我拼的是一個近似於平行四邊形的圖形。
隨後,我們又分別將圓平均分成了16份、32份,再分別將剪好的小扇形拼成一個多邊形。這時候我發現,平均分的數量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C/2×r=2πr/2×r=πr2
經過了圖形的分解再組合,我知道了怎麼求圓的面積啦!數學好神奇喲~

篇三:圓與正方形的奧秘

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去超市買卧室門外的小地毯,到了超市,爸爸選中了一種花色,這種花色有兩種形狀:圓形和正方形,服務員告訴我們,這兩種地毯的周長都是一樣的,是12.56dm。爸爸說:「反正大小都一樣的,你來挑吧!」我連忙喊道:「我來算算。」說著,我向服務員要了紙和筆,按老師教過的方法,算起圓的面積。
要算圓的面積先求圓的半徑:12.56÷3.14÷2=2分米,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正方形的邊長:12.56÷4=3.14分米,面積:3.14×3.14=9.8596平方分米.
「以即使圓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不一定相等,買圓形地毯比正方形地毯要劃算。」我滔滔不絕地給爸爸講著,爸爸聽得目瞪口呆,一旁的服務員也誇我聰明,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生活中真是處處有數學,處處有學問啊!

篇四:生活中的圓

今天,我在寫作業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生活中的圓。
什麼叫做生活中的圓,那就是在生活中有哪些關於圓的周長、圓的面積還有圓的對稱軸之類的東西,也就是圓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地方要應用到圓的周長,只要你認真觀察,就肯定能發現的,雖然我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關於圓的周長的東西,今天我就把我所知的一點皮毛告訴大家,據我所知,車輪走一圈的路程就是這個圓的周長;時鍾的分針針尖走過的路線是鍾面的周長;圓形餐桌圍的花布邊的長度也是餐桌面的周長;人們經常戴在手上的手鐲也含有圓的周長的知識……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我只說了一點剩下的就由你這位高手去觀察了。
圓面積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會觀察,眼睛亮一點就可以了。圓桌的大小也就是圓桌的面積;時針掃過的面的大小也就是這個鍾的面積;還有就是可能大家很少見,那就是用繩子拴住牛吃草,求牛吃草的最大范圍,也就是求圓的面積,……。這是我所歸納的。
還有,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切記!
我知道的就這些,不算多,所謂:「天外有山,人外有人」請指教。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數學,看你仔細不仔細。Do you know?

篇五:數學日記之圓的面積

之前,我們探索了圓的周長,現在我們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圓有周長就"理所當然"會有面積。現在我們探索我們的圓的周長的"兄弟"圓的面積。
之前,圓的周長是關於直徑的,那"兄弟"面積就是關於直徑的"老弟"半徑的了。我們看著書上的探究活動,我們拿出數學用具,裡面有兩個圓形,一個圓是把一個圓分成了12份,一個圓是把一個圓分成了24份。我把12份的剪了下來,按照書上,我們拼成了一個像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我很奇怪,繼續把24份的也拼成了像長方形的圖形,我慢慢的理解到了: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圓的半徑,它的底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而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它的寬相當於圓的半徑。從我的理解中,我推測出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π乘r的平方就是圓的面積了。在原來的基礎中,我舉一反三,列出了考試時考圓的面積的三種方式:1.已知半徑求面積,這一種是最簡單的,直接π乘r的平方就行了。2.已知直徑求面積,這一種先要求出半徑(直徑除以2=半徑),再用半徑的平方乘π就行了。3.已知周長就面積,這一道題就有點困難,但只要細心就能做好。先求直徑:周長除以π,再求半徑:直徑除以2,再π乘r的平方就行了。
數學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我們也要學會自己動手推出公式,這樣數學才會成為你的知心朋友。

篇六:圓的周長

我們剛剛學習了圓的認識(一)、(二),知道了圓的許多知識,並且由圓的認識了解到了圓周長的應用,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我們去了解一下圓周長的知識!
剛開始學圓的周長時,知道了能用滾動法和繞線法來量出圓的周長,探究出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3倍多一些,實際上,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計算時,通常取3.14。我們就得出一個公式:如果用C表示的周長,那麼C=πd或C=2πr也就是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的周長有3個應用:1.已知d求C=πd 2.已知r求C,先求d再求C 3.已知C求d d=C÷π 已知C求r 先求d 再求r。
已知d求C:一個圓的直徑是5.5分米, 求這個圓的周長,那就用π3.14×直徑5.5=17.27dm.
已知r求C:汽車車輪的半徑為0.3米,它滾動1圈前進多少米?滾動1000圈前進多少米?它滾動一圈前進多少米?也就是求這個輪子的周長,先求出直徑:0.3×2=0.6m,然後求一圈的周長:3.14×0.6=1.884m 最後求出1000圈前進多少米:1.884×1000=1884m。
已知C求d:花壇的的周長是62.8m。你能求出這個圓形花壇的直徑嗎?周長6.28÷π3.14=d 2m
已知C求r: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求這個圓的半徑,那麼先求這個圓的直徑:用周長25.12÷π3.14=d 8㎝ 再求半徑:8÷2=4㎝。
這是圓周長的四大典型例題,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是一個固定的數,π是≈3.14的。
還有一種類型的題目:下圖是一個一面靠牆,另一面用竹籬笆圍成的半圓形養雞場,這個半圓的直徑為6米,籬笆長多少米?這題是求半圓的周長,一面靠牆的就不用算上籬笆,也就是求圓周長的一半,就用直徑6m×π3.14=圓的周長 18.84m 再算圓周長的一半:18.84÷2=9.42m。
這就是有趣的圓的周長,圓周長的一半,讓數學與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原來數學也是蘊藏著生活的奧秘!

9. 數學日記六年級500字

1、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2、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3、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反其道而行之」,其實在有些數學問題上,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在昨天的數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頗有趣的數學題:有一池荷花,生長的速度是一天增一倍,要20天才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長滿半個池塘的時候是第幾天?

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來思考的話,我們應該從條件出發,一步步的推.最後推出結論.可是在這道題中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反其道而行之」這句話.於是,我就從後往前推:長滿一池需20天,已知荷花的生長速度是一天增一倍,所以19天的時候就長了半池。本來是日增一倍,現在便成了日減一倍,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19天。

反其道而行之,以這樣的思路,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解。

4、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PS:我六年級的時候寫過很多,不過有些都找不到了。
LZ看看有沒有您想要的,滿意望採納,如果沒有,請追問。謝謝您!

10. 怎麼寫一篇六年級上冊的數學日記

寫一些生活中自己經歷或發現的與六年級相關的數學知識
給你幾個例子: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轉陰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並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於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館買了一份盒飯,並特意要了幾雙一次性筷子准備做實驗。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實驗了,心情真有點激動,但又夾雜著幾絲恐慌,我可不想讓第一個方案剛一出爐就遭到淘汰。為了驗證實驗方案是否正確,我專門測量了筷子的長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兩端的寬度(分別為1.6厘米、0.8厘米)。由於一次性筷子近似於梯形體,我便利用梯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筷子的體積,由計算結果可知,一次性筷子體積大約為8.4立方厘米。如果實驗測得的結果和我所計算的結果近似的話,那麼就說明我的實驗是成功的,否則,我就得另想辦法。剛准備動手實驗,一看實驗用具還不夠,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星期三 晴

盼望的時刻總算到了,一放學,一路小跑地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從單位借來的燒杯。接滿水後,小心翼翼地將燒杯放在盆子里,確保燒杯中的水不漏撒。接著,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跡,把筷子分成了兩部分,這一道痕跡就是筷子兩部分的分界線,我准備分兩次來測量筷子的體積。
實驗開始了,我緊張極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時發抖了,但我盡量克制住這種激動的情緒。我將筷子緩緩插入燒杯里,盡量不讓筷子晃動,否則溢出來的水就太多了,測定結果就會不準確。當第一次將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燒杯中後,看到燒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燒杯再裝滿水後,又將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後,我將兩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燒杯中,這樣就得到了筷子的體積。
結果,我失敗了。實驗測得的筷子體積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計算的筷子體積相差甚遠。起初,我還有些不相信,經過反復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燒杯的口徑太大了,即使燒杯沒有裝滿水,人的視覺也會看成是裝滿的,加之筷子的體積又太小,且燒杯的刻度又過大,導致了實驗結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進改進實驗方法才行。相信我會成功的,不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從第一次實驗失敗後,我就捉摸改進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種簡單可行的辦法。這天中午,爸爸,媽媽有事沒有做飯,於是我們決定到外面吃飯。
到餐館點了菜後,媽媽為了不讓我等煩,特地點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來,我就大口吸了幾下,媽媽害怕我將果汁喝完,沒有胃口吃飯,便叫我少喝果汁。菜還沒有上,我覺得自己無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於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來,對准水面吹了幾口氣,水面就起了幾個泡泡,瞬間,我想到剛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時,水面下降了一點,我突然有了辦法,快樂極了,食慾大增,今天吃了好幾碗米飯,還嫌不夠

閱讀全文

與數學日記六年級上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