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級上數學解決問題。最簡單的
1、現有復糖10克,若配製含糖制率為10%的糖水,需要加多少水?
加水=10÷10%-10=90克;
2、現有水90克,若配製含糖率為10%的糖水,需要加工多少克?
加糖=90÷(1-10%)-90=100-90=10克;
3、車間原有工人120人,女職工占車間總人數的25%。後來又增加女職工15人,這時女職工占車間總人數的百分之幾?
(120×25%+15)÷(120+15)≈0.333=33.3%;
4、六二班今天出勤45人,出勤率為98%。六二班今天有幾人未到學校?
45÷98%-45=......題有問題
5、六二班今天的出勤率是98%,結果有2人未到校,那麼六二班共有學生多少人?
共有:2÷(1-98%)=100人·
6、一根繩子用去30%,正好是12米,那麼還剩下多少米?
剩下:12÷30%-12=28米;
7、一根繩子長40米,如果先用去30%,再用去四分之一米,那麼還剩下多少米、
剩下:40-40×30%-1/4=27.5米;
8、一個數的75%是150,這個數的20%是多少?
150÷75%×20%=40
B.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所有解決問題類型
圖書爸爸
體重總數
松樹棵數=楊樹棵數乘以七分之六
女生人數=男生人數乘以 三分之二
C. 六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答案
1,2題目有缺少
3.(37.9-3.8*5)/0.9=21
4.設這個數為x 3x-12.12除以2=10.44
3x-6.06=10.44
3x=16.5
x=5.5
5.(4.6-1.2*1.5)/3.5=0.8
6.設乙數為x
3.5x+x=5.4
4.5x=5.4
x=1.2 甲數=1.2*3.5=4.2
(2)
題目有缺少
2800*(1-0.85)=420(元)
500/(1+9)=50 蜂蜜:1*50=50 水:9*50=450
缺少稅率
一周:70*3.14=219.8(cm) 一分鍾200周:219.8*200=43960(cm)=439.6m 10分鍾:439.6*10=4396(m)
解:設做對x道
5x-2(20-x)=86
5x-40+2x=86
7x=126
x=18
5*85+(5-1.5)*80=705(m)
解:設乒乓球x
4x*2+8x=360
9.籃球x 足球(x-10)
10x+5(x-10)=700
10.水瓶x,茶杯(6+x)
25x+6(6+x)=160
11.轎車x,摩托車(24-x)
4x+2(24-x)=86
由於時間關系,8-11的方程我只列不解了,其實這些方程應用題都是一個性質的,快要期末考,最基本的方程一定要掌握哦~祝在幾天後的期末考,考出好成績!
D.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急!!!!!
1. 7/9÷7=1/9(t)
1/9÷7/9=1/7
答:抄平均每天運這堆沙子的1/7;平均每天運1/9噸
2. 2/3÷4/5=5/6(m)
4/5÷2/3=6/5(h)或1÷5/6=6/5(h)
答:1小時織布5/6米;織1米布需要6/5小時
3. 500×7/10=350(kg)或
500×(1-7/10)=150(kg),500-150=350(kg)
答:運來的大米比麵粉多350千克
4. 3/5÷50=3/250(cm)
54÷3/250=4500(張)
答:需要這樣的紙4500張
E.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專項訓練
6.自行車行出售一批自行車,第一天賣出總數的分之2,第二天賣出總數的5分之三,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賣出40輛。這批自行車共有多少輛?
40÷(3/5-2/5)=200輛
答:這批自行車共有200輛。
7. 學校圖書館里有科技書和故事書的數量比是5:8,科技書比故事書少120本。文藝書和連環畫各有多少本?
120÷(8/13-5/13)=520(本)。。。。。。總數
520×8/13=320。。。。。。故事書的本書
520×5/13=200。。。。。。科技書的本書
答:故事和科技分別有320本、200本。
8.用80厘米的鐵絲,做成一個長和寬和高的比是5:3:2的長方體框架,這個框架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80÷4=20厘米
5+3+2=10
20×5/10=10厘米。。。。。。長
20×3/10=6厘米。。。。。。寬
20×2/10=4厘米。。。。。。高
9.東方廣場有個圓形噴泉,周長是37.68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14×(37.68÷3.14÷2)²=113.04
10. 圓形花園直徑10米,花園外環形小路寬1米。環形小路面積多少平方米?
3.14×(5+1)²-3.14×5²=34.54
12.育才小學有380名學生參加了興趣活動小組,有5%的學生沒有參加興趣活動小組,育才小學有多少人?
13. 紅星鞋廠上半年完成全年計劃的7分之4,下半年完成全年計劃的5分之3 ,結果超額完成了1200雙,全年計劃生產多少雙?
14.某工廠十月份用水132噸,比九月份節約13噸,節約了百分之幾?
15. 倉庫原有一批糧食,運出後,又運進45噸,這時倉庫里的糧食與原有糧食的比是5:4。倉庫里原有糧食多少噸?
16. 一種筆記本每個3元,商店裡搞活動,甲商店買十贈一,乙商店滿100元打九五折,王老師要買35個這種筆記本,去哪個商店買便宜?
F. 六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怎麼做教方法
嗯……我來教教復你吧。
首先看例一制:
這一部分主要叫我們的是替換,看例一這題,我們就要把六個小杯換成兩個大杯,然後直接把原來大杯數量加上剛才替換過來的兩杯,共三杯,那果汁總量除以三,等於240毫升。
換成小杯就更好算了,把一個大杯換成三個小杯,加上原來的小杯量,共九個小杯,果汁總數除以9,等於80毫升。
這樣就出來了,不是么。
例二部分主要教我們假設,
我們先假設他都是大船:10乘5=50(人)
那這個數減去全班的人數:50減42=8(人)
再算拿多的人數除以每隻大船比每隻小船多做多少人:8除以(5減3)=4(只)
最後拿船的總只數減去小船隻數:10減4=6(只)
這樣就出來了
G. 六年級上冊 數學 解決問題(要算式)
答案詳解:抄
1、蘿卜是青菜襲的六分之五,而青菜是180千克,那麼蘿卜=180*5/6=150千克;
2、一件衣服現價是原價的三分之二,而衣服現價為80元,那麼原價就是80除以三分之二等於120元;
3、因為做衣服用了整段布的九分之八,所以剩下九分之一,然後九分之一乘以24等於3裡面。
H. 六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六年級奧數考試中,要想取得高分是不容易的。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有些知識本來是學過了,在考試時才發現又忘記了,明明是會做的題目,卻沒有得分。
在奧數考試方面,同學們的常見失誤有以下幾點:
一是"篡改試題"
就是把題目改了再做,當然你不是故意這樣的。同學們在考試時常受一些曾經似乎做過的題的影響,這個見過,那個見過,就順著記憶做下去了,實際上由於其中一 個條件或關鍵詞的改變或數據的改變,編排順序的改變等已使題目變得與原題大不相同了,因此在審題時一定要認真,再認真,條件是什麼?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 是什麼?數據又是什麼?與問題有怎樣的聯系?這些都需要思索一番的,我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強調同學們畫圖、列條件、標數據、寫等量關系等,把題目中提供的 信息,通過自己的大腦再在草稿紙上表現出來,這樣不易遺漏。當然這些都存在一個時間和效率問題,在考試時是不容你花大量的時間琢磨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 題意掌握清楚,爭取不受原來那些題的干擾。
下面我針對"篡改試題"這一情況舉幾個例子:
例1:某商店有7箱杯子,分別裝有1隻,2隻、4隻、8隻、16隻、32隻、64隻杯子。有一位顧客要買93隻杯子,要求整箱整箱的地取,應當如何取法? 有位同學做的答案是這樣的:93=64+16+4×3+1,也就是取64隻的一箱,16的一箱,4隻的3箱,1隻的一箱。我把條件指給他一看,呀,原來每 種箱子各一隻,我怎麼能取3箱呢?
例2:下面是一個按照某種規律排列的數陣
1
2 3 4
9 8 7 6 5
10 11 12 13 14 15 1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 … … … … … … … …
根據你猜想的規律,2008應該排在 :① 第 行。
② 在該行上從左向右數的第 個數。
與這類似的題前一段時間剛做過,第一個問題很容易,但第二個問題就有些同學不小心,沒有仔細審題,奇數行的數都是從右往左排列,2008在45行正好是奇數行。一提醒很多孩子就明白了。
例3:2003名學生排成一行,第一次從左至右1---3報數;第二次從右至左1-5報數;第三次從左到右1---5報數。第三次報的數等於前面兩次報的數之和的學生有多少名?
有些同學的錯誤在於根本沒看出第二次報數順序是從右往左,與另兩次不一樣,還有一些看出來了,但它第二次的排列順序理解為從左第一人起是:5432154321也沒思考總人數2003對排列情況的干擾,當然還有關鍵的對余數8的處理。以下是正確解法:
從左至右每15人三次報數的情況重復一次。前15人的情況如下表:
第一次報數 123123123123123
第二次報數 321543215432154
第三次報數 123451234512345
符合要求的只有左起第8,10兩人。2003÷15=133……8,符合要求的學生共有2×133+1=267
當然,類似的情況太多了,你只要不受"老朋友"的影響,以為做過就輕視它。考試時,把關鍵落實到審題上,通過自己的努力,這些還是可以避免的。
二,"答非所問"
這一錯誤的產生是由於同學們在解題時關注點不全面,想了這個忘了那個。我仔細分析,大致情況是這樣:在每道題中都有一個賽點,或者說是一個難點,有些題是 出現連續的幾個賽點,一般同學們在突破賽點,解決難點後是非常興奮的,我懂了,我會了,我明白,給自己的感覺是這道題的分數唾手可得,就什麼都不顧了,問 乙多少答成了丙多少,問多多少答成了總數是多少,問男比女答成了女比男……有同學感嘆:我怎麼忘了乘以3了呢?我怎麼最後沒加起來呢?……這種情況比比皆 是。下面舉幾個實例:
例4:下圖所示為一個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從正方體的底面向內挖去一個最大的圓錐體,求剩下的體積是原正方體的 %(保留一位小數).
有些同學做出答案是26。2,而正確答案是73。8。你能知道它錯在哪兒嗎?
看到這個結果我就能判斷他把難點都解決了,就在最後關鍵一步,把問什麼都沒弄清楚,可惜這是填空題,費了力氣卻只得個0分。即使是解答題,這樣做也很難拿分。
例5:一個底面是正方形的容器里放著水,從裡面量邊長14厘米,水的高度是8厘米。把一個鐵質實心圓錐直立在容器里以後,水的高度上升到12厘米,正好是圓錐高的1/2。圓錐的底面積是多少?
有些同學在做題時的過程是這樣的,難點突破1:圓錐水上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1/2) 的立方= 1/8,圓錐水下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7/8 ,難點突破2:圓錐水下體積是,14×14×(12-8)=784立方厘米,難點突破3:用已求出數量除以對應分率,所以圓錐的體積為784÷ 7/8=896(立方厘米)。當3個難點突破後,思想上有些鬆懈,再有可能前面做過一個類似的題,是只求圓錐體積的,所以解題也就到此為止了。沒有再核對 一下,最後求的是:"圓錐的底面積是多少?"還缺一步難點突破:圓錐的高是12÷1/2=24(厘米),圓錐的底面積是896×3÷24=112(平方厘 米)。
因此,同學們在考試時,既要有一定的興奮來刺激大腦思維的活躍,也要以相當的冷靜來分析全題的道道機關,弄清出題人的意圖,它要考你什麼知識點,用 什麼方法,賽點在哪兒。不要因為題目似乎見過,難點已經突破而忘乎所以。在考試解題時首先能做到這兩點,你的數學成績一定會有大幅提高。
三是"貪多求全"
對於參加某些較難的考試,你必須對自己的實力與能力有一個較客觀的認識。是強,較強、中等、還是一般,憑你現有的實力,你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試題嗎? 學奧數的同學都知道田忌賽馬的故事,都學過"合理安排、最優化"專題,對考試短短60分鍾或90分鍾的合理安排你考慮過嗎?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把所有的 20個題全做了,但由於某些題解題粗糙,不作檢驗,沒有周密思考,還把大部分時間放到了幾個最難的題上去了,結果只做對10個或8個,甚至更少。你放棄了 其中三個最難的題,把這些時間放到另外17個題上,因此做對了15個題。請你比較一下哪個更好?
有些同學拿到卷子一看後三個大題都是12分,甚至15分一題,而前面填空題才5分或8分,因此第一步就先去搶做大題,拿大分。你要知道大題的難度一般均要 高於小分題,看似熟悉、簡單的題費了很長時間也不一定能做對。在你啃了半天難題,能否做對尚且心中無數時,一看錶,呀,壞了,還剩15分鍾了,此時陣腳大 亂,考試效果可想而知。這種考試策略對同學們來說是最犯忌的。
針對上面兩種情況我建議考試過程這樣安排:在拿到卷子填完姓名校名准考證號後,認真瀏覽整張試卷的每一類題每一道題的每一個條件和要求。有很多題簡單熟悉 也不要太高興,陌生題、難題較多也不必緊張,反正試卷已定,難的大家難,簡單的大家簡單,最後以分數比高低,因此我現在的任務憑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最佳的 水平。很多同學在答題鈴聲響之前的短短幾分鍾內在做其中的某一個題,鈴聲一響,快,先把這個題的答案填上。其實這種做法我不贊成。這一步必須在你已經瀏覽 了整張試卷,對試卷中每道題的難易程度大致清楚的情況下。拿到試卷,你首先應該確定好先做哪幾個簡單的,再做中等的,最後做難的,甚至有些同學能確定這個 題太難我可以不做了。這種做法較明智。如果你急著做題,來不及瀏覽整張卷子,開考後你就只有按順序往下做了,而很多學校在編排入學考試題時往往不是由易到 難的,說不定第二、第三個填空題就能把你難住了,在上面啃半個小時,到最後也不一定能啃出來。從而影響發揮。
摘自網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