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上冊數學三單元

六年級上冊數學三單元

發布時間:2020-12-16 01:35:16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試卷以及答案

1、把一根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長( )米,每段佔全長的()。
2、3∶8=(-)=( )÷( )=12∶( )=( )∶24
3、 1米的3/4是( )米;2/5千克是1千克的(-);( )噸的1/3是3噸。
4、大小兩個正方體的棱長比是3∶2,大小正方體的表面積比是( ),大小正方體的體積比是( )。
5、女生人數占男生人數的4/5,則女生與男生人數的比是(),男生人數占總人數的( )。
6、一本書,每天看它的1/6,( )天可以看完。
7、甲數的3/4與乙數的2/3相等。如果甲數是90,則乙數是()。
8、一堆沙,運走了它的3/4,正好是24噸,這堆沙有( )噸。
9、用35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已知腰和底的長度比是3∶1,則腰長()厘米。
二、先化簡各比,再求比值:
65∶52 1.2∶0.15 0.5千米∶25米
三、計算題:
四、選擇題:
1、一個比的後項是8,比值是3/4,這個比的前項是( )。
A、4 B、3 C、6
2、「甲比乙少1/5」,應該把( )看作單位「1」。
A、乙 B、甲 C、無法確定
3、一段路,甲車用9小時走完,乙車用3小時走完,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
A、9∶3 B、3∶3 C、1∶3
4、下面各算式中,結果最大的是( )。
A、34:2 B、34÷4 C、6÷34
5、把20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與鹽水的比是()。
A、1∶6 B、1∶5 C、6∶1
五、判斷題:
1、喜樂足球隊以3∶0大勝厚木隊,說明在特殊情況下,比的後項可以是0。( )
2、1米的1/4等於4米的1/4。( )
3、兩個分數相除,商一定大於被除數。( )
4、如果A是B的1/5,那麼B是A的5倍。( )
5、4÷(20+4)=4÷20+4÷5=0+5=5 ( )
6、一個比的前項乘1/4,後項除以4,它的比值不變。( )
六、解決問題:
1、小偉和小英給希望工程捐款的錢數比是7∶8,兩人共捐款75元。小偉和小英各捐款多少元?

2、兩地相距480千米,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4小時後相遇,已知甲、乙兩車速度的比是5∶3。甲、乙兩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3、桐縣去年的實際綠化面積比原計劃增加了2/5,實際比原計劃多綠化150公頃,原計劃綠化多少公頃?

4、校合唱隊有45名隊員,男隊員與女隊員的人數比是4∶5,校合唱隊的男、女隊員各有多少名?

5、希望小學參加植樹活動,把任務按2∶3∶4分配給四、五、六三個年級,已知六年級比四年級多植樹84棵,這次任務三個年級共植樹多少棵?

6、學校美術組的人數是書法組的 ,美術組人數與數學組人數的比是3∶5。書法組有30人,數學組有多少人?

7、一杯糖水200克,其中糖占水的 。如果再放入8克糖,那麼這時糖與水的比是多少?

8、(1)《安徒生童話》原價24元,現價比原價便宜了4元。現價比原價降低了幾分之幾?

(2)《安徒生童話》原價24元,現價比原價降低了1/6。現價比原價便宜了多少元?

9、圖書館有故事書800本,科技書的本數是故事書的1/2,又是連環畫的3/4,連環畫有多少本?

⑵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整理和復習,怎麼整理

六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第一單元 位置 1、什麼是數對? ——數對:由兩個數組成,中間用逗號隔開,用括弧括起來.括弧裡面的數由左至右為列數和行數,即「先列後行」. 作用:確定一個點的位置.經度和緯度就是這個原理. 例:在方格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用數對(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註:(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X軸上的坐標表示列,y軸上的坐標表示行.如:數對(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數對(X,5)的行號不變,表示一條橫線,(5,Y)的列號不變,表示一條豎線.(有一個數不確定,不能確定一個點)( 列 ,行 ) ↓ ↓ 豎排叫列 橫排叫行(從左往右看)(從下往上看)(從前往後看) 2、圖形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圖形上下平移列數不變. 3、兩點間的距離與基準點(0,0)的選擇無關,基準點不同導致數對不同,兩點間但距離不變. 第二單元 分數乘法(一)分數乘法意義: 1、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註:「分數乘整數」指的是第二個因數必須是整數,不能是分數. 例如:×7表示:求7個 的和是多少?或表示:的7倍是多少? 2、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註:「一個數乘分數」指的是第二個因數必須是分數,不能是整數.(第一個因數是什麼都可以)例如:× 表示:求 的 是多少? 9 × 表示:求9的 是多少? A × 表示:求a的 是多少? (二)分數乘法計演算法則: 1、分數乘整數的運演算法則是: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 註:(1)為了計算簡便能約分的可先約分再計算.(整數和分母約分)(2)約分是用整數和下面的分母約掉最大公因數.(整數千萬不能與分母相乘,計算結果必須是最簡分數) 2、分數乘分數的運演算法則是:用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註:(1)如果分數乘法算式中含有帶分數,要先把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再計算. (2)分數化簡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3)在乘的過程中約分,是把分子、分母中,兩個可以約分的數先劃去,再分別在它們的上、下方寫出約分後的數.(約分後分子和分母必須不再含有公因數,這樣計算後的結果才是最簡單分數)(4)分數的基本性質:分子、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三)積與因數的關系: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的數,積大於這個數.a×b=c,當b >1時,c>a. 一個數(0除外)乘小於1的數,積小於這個數.a×b=c,當b

⑶ 人教版的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一 、填空:20%

1. 2. 5小時=( )小時( )分 506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 24的約數有( ),把24分解質因數是( )

3. 分數單位是 1/8的最大真分數是( ),最小假分數是( )。

4. 一個最簡分數的分子是最小的質數,分母是合數,這個分數最大是( ),如果再加上(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得到1。

5. 把一個長、寬、高分別是5分米,3分米、2分米的長方體截成兩個小長方體,這兩個小長方體表面積之和最大是( )平方分米。

6. 用一根52厘米長的鐵絲,恰好可以焊成一個長方體框架。框架長6厘米、寬4厘米、高( )厘米。

7. A=2×3×5,B=3×5×5,A和B的最大公約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8. 正方體的棱長擴大3倍,它的表面積擴大( )倍,它的體積擴大( )倍。

9. 4/9與5/11比較,( )的分數單位大,( )的分數值大。

10. 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8,最小公倍數是48,其中一個數16,另一個數是( )。

二 、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內):20%

1. 下面式子中,是整除的式子是( )

① 4÷8=0.5 ② 39÷3=13 ③ 5. 2÷2. 6=2

2. 在2/3、3/20和7/28中,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 )

① 3個 ② 2個 ③ 1個

3. 兩個質數相乘的積一定是( )

① 奇數 ② 偶數 ③ 合數

4 . A=5B(A 、B都是非零的自然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① A 和B的最大公約數是A ② A 和B的最小公倍數是A

③ A能被B整除,A含有約數5

5. 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鹽,這時鹽占鹽水的( )

① 1/9 ② 1/10 ③ 1/11

6. 已知a>b,那麼2/a與2/b比較( )

① 2/a> 2/b ②2/a < 2/b ③ 無法比較大小

7. 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12,這兩個數的公約數的個數有( )

① 2個 ② 4個 ③ 6個

8. 一個長方體被挖掉一小塊(如圖)下面說法完全正確的是( )

① 體積減少 ,表面積也減少

② 體積減少, 表面積增加

③ 體積減少, 表面積不變

9. 用大小相等的長方形紙,每張長12厘米,寬8厘米。要拼成一個正方形,最小需要這種長方形紙( )。

① 4張 ② 6張 ③ 8張

10、一根6米長的繩子,先截下1/2,再截下1/2米,這時還剩( )

① 5米 ② 5/2米 ③ 0米

三、計算題:28%

1. 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單位:分米)4%

a=8 b=5 c=4

2. 脫式計算(能簡算要簡算)12%

6/7+2/15+1/7+ 13/15 19/21+5/7-3/14

2/3+5/9-2/3+5/9

8/9-(1/4-1/9)- 3/4

3. 求最下列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 4%

24 和36

18、24和40(只求最小公倍數)

4. 文字題 6%

5/9與7/18的和,再減去1/2,結果是多少?

一個數減去7/15與7/30的差,結果是2/3,這個數是多少?(用方程解)

四、作圖題 4%

請你用畫陰影的方法表示1/2(至少5種)

五、應用題:30%

1. 一塊地,其中1/5種玉米,1/6種青菜,其餘種西瓜。種西瓜的面積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2. 某班男生24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多少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3. 學生參加環保行動。五年級清運垃圾3/5 噸,比六年級少清運1/8噸。五六年級共清運垃圾多少噸?

4. 一塊長40厘米、寬30厘米的長方形鐵板,把它的四個角分別切掉邊長為4厘米的正方形,然後焊接成一個無蓋的盒子。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5. 一輛汽車,前3小時共行192千米,後2小時每小時行58千米,這輛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⑷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二第三單元應用題(不要比例)

51、30是一個數的 ,這個數是( )。
52、一個數是2 ,它的 是( )。
53、甲數比乙數少20%,乙數比甲數多( )%。
54、78是一個數的 ,這個數是( )。55、45千克是1噸的( )%。
56、15米的 是( )米。
57、50比40多( )%;40比50少( )%。
58、六年級有男生80人,女生比男生少20人,女生是男生的( ),男生約是女生的( )%。
59、甲數的 是乙數的 ,甲數是乙數的( )倍。
60、將4克鹽放入12克水中,鹽占鹽水的( )%。
61、用200粒種了作發芽試驗,其中有4 粒沒有發芽,種子的發芽率是( )%。
62、一列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時,3小時行了全程的 ,占剩下路程的( )。
63、某數的25%是100,這個數的 是( )。
64、一個書有120頁,第一天看了這本書的 ,第二天看了這本書的 ,第三天應從第( )頁開始看。
65、春季植樹,第一小隊是第二小隊的 ,第二小隊比第一小隊多植( )%。
66、一杯牛奶,喝去20%,加滿水攪勻,再喝去50%,這時壞中的純牛奶占杯子容量的( )%。
66、100克水中加20克糖,糖水的含糖率約是( )%。
67、六(2)班有學生48人,其中女生18人,後來又轉來( )女生後,這時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40%。
68、一堆煤的重量等於它的 加上 噸,這堆煤重( )噸。
69、兩個分母相同的最簡分數相差 ,這兩個分子的商是 ,這兩個分數分別是( )和( )。
二、應用題
1、玻璃廠10月份生產玻璃2000箱,比9月份多生產了 ,9月份生產玻璃多少箱?
2、某紡織廠原有皮棉3500包,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兩次一共用去多少包?
3、某建築工地倉庫原有水泥1200噸,第一次運走了30%,第二次運走的與第一次同樣多。倉庫還有水泥多少噸?
4、工廠運來12噸鋼材,第一次用去總數的 ,第二次用去總數的 。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多少噸?
5、學校種了45棵樹,其中 是桐樹, 是楊樹。兩種樹共多少棵?
6、大華機器廠生產的350台機器,經過檢驗有4台不合格。求這批機器的合格率。
7、打一份稿件,第一天打36頁,完成了任務的60%。還要打多少頁才能完成任務?
8、一堆糧食第一次運走 ,第二次運走210噸,餘下的是運走的 ,這堆糧食有多少噸?
9、一袋水泥用去60%,剩下的部分比用去的部分少10千克,用去多少千克?
10、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已經行了全程的 ;再向前行50千米, 就比全程的 少6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11、小紅的媽媽買了20000元的國家建設債券,定期三年。如果年得率是6.15%,到期時可得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12、某保險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3360萬元。如果按5%繳納營業稅,上半年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13、王叔叔把4500元存入銀行,定期5年,如果年利率4.14%,到期時按利息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王叔叔應繳納多少元個人所得稅?
四、工程問題應用題
[復習目標]
能識別「工程問題」應用題,會分析工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會正確解答有關實際問題。
[知識回顧]
1、工程問題應用題的特點
工程問題是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中的一種典型應用題。主要研究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系問題。它的特點是常常不給出工作總量的具體數量,只是提出「一項工程」、「一件工作」、「一條路」、「一本書」等等的詞語。解答時要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而工作效率則用 來表示。
2、工程問題的基本關系。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我們所接觸的工程問題都是共同的問題,所以它還有如下關系: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時間
3、解答工程問題應用題,應注意的問題。
工程問題應用題一般都是圍繞尋找工作效率的問題進行。工程問題主要是研究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這三種數量關系,在解題時要要注意三種量的對應關系。即求誰的工作時間,就要找到與它對應的工作總量和與它對應的工作效率。例如:
甲工作量÷甲工作時間=甲工作效率
乙工作量÷乙工作時間=乙工作效率
丙工作量÷丙工作時間=丙工作效率
總工作量÷合作時間=工作效率和
[試題分析]
[例1]一件工程,甲隊獨做12天完成任務,乙隊獨做15天完成任務,甲隊單獨完成了 ,剩下的由甲、乙合做,還要幾天完成任務?
分析:要求剩下的由甲、乙合做,還要用幾天完成,必須先求出剩下的工作總量和甲、乙合作的工作效率和。根據「甲隊獨做了 ,剩下的由甲、乙合做」,可以求出剩下的工作總量是(1- )。根據「甲隊獨做12天完成任務」可求出甲隊的工作效率是 ;根據「乙隊獨做15天完成任務」,可求乙隊的工作效率是 。由此可求出兩個隊合做的工作效率是( + )。
列綜合算式計算:
(1- )÷( + )
= ÷
=6(天)
答:剩下的由甲、乙兩隊合做還要6天完成。
[例2]一項工程,甲隊獨做需要20天,乙隊獨需要30天,現在兩隊合做若干天後,餘下的乙隊10天做完。甲、乙兩隊合做了多少天完成?
分析:要求甲、乙兩隊合做了多少天完成,必須先求出甲乙兩隊合做的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和。根據「甲隊獨做需要20天」可求甲隊的工作效率是 ;根據「乙隊獨需要30天」,可求乙隊的效率是 。根據「餘下的乙隊10天做完」可以求出乙隊10天做的工作量,即: ×10= ,由此就可以求出甲乙兩隊合做工作量是1- ×10=
列綜合算式計:
(1- ×10)÷( + )
=(1- )÷
=8(天)
答;甲乙兩隊合做了8天完成。
[例3]一件工作,甲獨做6天完成,乙隊獨做8天完成。現由丙隊做了全部工程的 ,餘下的由甲、乙兩隊合做,還要幾天才能完成任務?
分析:由「一件工作,甲獨做6天完成,乙隊獨做8天完成」,可知:甲的工作效率是 ,乙的工作效率是 ,甲乙兩隊合做的工作效率是( + ),由「由丙隊做了全部工程的 」,可知還剩下全部工程的(1- ),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甲乙工作效率的和,就可以得到還要的工作天數。
列綜合算式計算:
(1- )÷( + )
= ÷
=3(天)
答:還要3 天完成。
[例4]一個水池有甲、乙、丙三根水管。單開甲管6小時可以把空池注滿,單開乙管4小時可以把空池注滿,單開丙管12小時可把滿池水放完。三管齊開,幾小時把空池注滿?
分析:把滿池水看作單位「1」,甲管每小時注水 ,乙管每小時注水 ,丙管每小時放水 ,三管齊開,則每小時注水
+ - = 。根據工作總量÷總工作效率=合作時間,就可以求出三管齊開多少小時把空池注滿水。
列綜合算式計:
1÷( + - )
=1÷
=3(小時)
答:三管齊開3小時可以把空池注滿水。
練習四
一、填空題
1、一項工程,甲乙合做4天可以完成,甲隊獨做8天完成,乙隊獨做( )天完成。
2一項工程,甲隊獨做10天可以完成,乙隊獨做20天完成,甲乙合做( )天完成。
3、一項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隊獨做15天完成。甲乙合做( )天,餘下的由乙隊5天完成。
4、從甲站到乙站,客車5小時到達,貨車6小時到達,客車的速度比貨車的速度快( )%。
5、加工一批零件,甲獨做 小時完,乙獨做 小時完,兩人合做( )小時完成。
6、一項工程,甲獨做6天完成,乙獨做12天完成。
(1)甲、乙合做一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
(2)甲乙合做( )天完成;
(3)甲、乙合做3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
(4)甲的工作效率與乙的工作效率的比是( )。
二、解答下列各題
1、一堆物品,甲車需 小時運完,乙車需要 小時運完,如果兩車合運幾小時運完?
2、一件工作,甲獨做要6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兩人同時合做,幾天能完成?
3、一件工作,甲獨做15天完成,乙獨做18天完成,甲先做5天,餘下的由乙獨做,還需要多少天?
4、做一批零件,甲獨做要10小時,乙在相同的時間里,只能做這批零件的 ,乙獨做這批件要幾小時?
5一件工作,甲隊單獨做12天完成,乙隊單獨做15天完成,甲隊單獨完成了 ,剩下的由甲、乙合做,還要用多少天完成任務?
6、修一段30千米的公路。甲隊獨做10天完成,乙隊獨做15天完成,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
7、有一項工程,甲隊獨做要8天完成,乙隊獨做要12天完成。甲乙合作這項工程的 ,要多少天?
8、給游泳池蓄水時,單開甲管10小時蓄滿,單開乙管8小時蓄滿。如果甲乙兩管同時開放,幾小時可以蓄滿水池?
9、打一份稿件5400字,甲單獨打3小時完成全部的 ,乙單獨打2小時完成全部的 ,甲乙二人合打一小時,甲比乙多打多少字?
10、一件工作,甲獨做要30天完成,乙獨做所需的時間是甲所需時間的 ,如果兩人合干,要多少天完成全工程的 ?
四、列方程解應用題
[復習目標]
1、能分析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書寫格式。
3、能根據應用題中的等量關系進行驗算,檢查所求結果是否合符題意。
[知識回顧]
方程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都是通過方程來實現的。因此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進一步培養我們邏輯推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以後的數學及其他基礎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分析題目里的數量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列出方程,從而得到問題的解決。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弄清已知數和未知數的關系,用代數式表示;二是找出數量間的關系,列出方程。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
1、弄清題意,找出已知數和未知數的關系;
2、用字母χ表示未知數;
3、找出已知數和未知數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χ的值;
5、檢驗,寫出答案。
[列方程的主要思路]
1、根據幾何形體的計算公式列方程;
2、根據比例的意義和正、反比例的意義列方程;
3、根據比例尺的意義列方程;
4、根據常見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5、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即「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例題分析]
[例1]一個梯形的面積是54平方厘米,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本題的等量關系式就是梯形的面積公式,即
S=(a+b )×h÷2
如果設高為χ厘米,把上面公式的字母換成已知數,就可列出方程。
解:設梯形的高為χ厘米。
(10+8)×χ÷2=54
(10+8)×χ=108
χ=108÷18
χ=6
答:這個梯形的高是6厘米。
[例2]飼養場共養豬216頭,其中豬的頭數的 是羊頭數的 ,羊有多少頭?
分析:根據題中的已知條件「豬的頭數的 是羊頭數的 」可以找出一個等量關系式:
豬的頭數× =羊頭數×
豬的頭數是216頭,如設羊的頭數為χ頭,根據上面的等量關系式可列出方程。
χ=216×
χ=108
χ=108÷
χ=162
答;羊有162頭。
[例3]六年級同學種樹,一班比二班少種72棵。一班有45人,平均每人種8棵,二班有48人,平均每人種多少棵?
分析:根據已知條件「一班比二班少種72棵」,可以找到等量關系式:
二班種的-一班種的=72棵
一班種的棵數是(8×45)棵,如果設二班每人種χ棵,那麼,二班種的總棵數是48χ棵。根據等到量關系式可列出方程:
解:設二班平均每人種χ棵。
48χ-8×45=72
48χ-360=72
48χ=360+72
48χ=432
χ=9
答:二班平均每人種9棵。
[例4]一台收割機3天收割小麥57公頃。照這樣計算,收割133公頃小麥,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
分析:根據「照這樣計算」就是工作效率一定,(也就是效率相等),所以,只要表示出兩次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列出方程,(這也就是用比例的思路解題)
解:設收割133公頃小麥要χ天。
=
57χ=133×3
χ=
χ=7
答:收割133公頃小麥需要7天。
[例5]農場要收割550公頃小麥,前3天收割了150公頃。照這樣計算,剩下的還要多少天完成?
[解法一]
分析:根據「照這樣計算」可知,每天收割小麥的公頃數(即工作效率)一定,也就是效率相等,所以可列方程如下:
解:設剩下的還需要χ天完成。
=
150χ=(550-150)×3
χ=
χ=8
答:剩下的還需要8天完成。
[解法二]
解:設收割550公頃小麥要χ天,則剩下的還要(χ-3)天。
=
150χ=550×3
χ=
χ=11
χ-3=11-3=8
答:剩下的還需要8天完成。
[例6]給一間房屋的地面鋪方磚,用邊長2分米的方磚要2000塊,若改用邊長4分米的方磚,要多少塊?
分析:根據題意義可知,房屋的面積是一定的,每塊方磚的面積與塊數的剩積相等。
解:設需要邊長4分米的方磚χ塊。
(4×4)χ=(2×2)×2000
16χ=4×2000
χ=
χ=500
答:改用邊長4分米的方磚,要500塊。
[例7]在比例尺是 的在圖上,有一塊長3.2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地,這塊地的實際周長和面積是多少?
分析:要求實際的周長和面積,就要求出實際的長和寬,根據比例尺的意義用方程解出長和寬,再算出實際周長和面積.
解:設這塊地的實際長為χ厘米,寬為y厘米。
=
χ=3.2×50000
χ=160000
160000厘米=1600米
=
y=1.2×50000
y=60000
60000厘米=600米
周長:(1600+600)×2
=2200×2
=4400(米)
面積:1600×600=960000(平方米)
答:這塊地的實際周長是4400米;實際面積是960000平方米。
此題可用算術法解嗎?試試看。
[例8]A、B兩地相距540千米,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經過9小時相遇,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3倍,甲乙兩車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根據題意可找出兩種等量關系:
甲車行的路程加乙車行的路程等於A、B兩地之間的距離;甲車速度與乙車速度的和乘以行車時間等於A、B兩地之間的距離。但設未知數最好設一倍量為χ,用這一量表示另一量。
解:設乙車每小時行χ千米,則甲車的速度就為3χ千米。
方程一為:3χ×9+χ×9=540
方程二為:(3χ+χ)×9=540
解以上方程:χ=15
3χ=15×3=45
答:甲車每小時行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15千米。
[例9]某廠十月份用水480噸,比原計劃節約了 。十月份原計劃用水多少噸?
分析:根據「比原計劃節約了 」可知:原計劃量是單位「1」應設單位「1」的量為χ,再用它表示節約的量較為簡便;再根據「計劃用水的噸數-節約用水的噸數=實際用水的噸數」列方程。
解:設原計劃用水χ噸,則節約了 χ噸。
χ- χ=480
χ=480
χ=540
答:十月份節約用水540噸。

我回答了這么多分給我吧

⑸ 課堂直播六年級上冊數學三單元試卷答案

10;;&'(-(-(:):););("7&44°©{®{™=

⑹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分數問題

填空題:
5÷七分之二=5×(二分之七 );a÷b=( a):(b )

(九 )的三分之二是六

在算回式a(a≠0)中,當a( )時,答商大於九分之五;當a( )時,商等於九分之五;當a( )時,商小於九分之五。 請問:「算式」在哪裡?
比的前項擴大2倍,後項縮小2倍,比值(擴大4倍)

判斷題:
4除以十分之七,可以表示已知一個數的十分之七是4,求這個數是多少? ( 對)

應用題:(求思路算式過程和解題方法)
兩地相距480千米,甲乙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3小時後相遇。甲、乙兩車速度比是9:7,甲、乙兩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速度和: 480÷3=160(千米/時)

9+7=16

甲車速度:160×9/16=90(千米/時)

乙車速度:160×7/16=70(千米/時)

答:甲車每小時行9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0千米。

⑺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地三單元的總結

《可能性》說課稿(三年級數學上冊)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性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論正是研究不確定性的規律的數學分支。標准將「概率」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從第一學段起就安排了有關的學習內容。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的現象,並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這部分內容可用四個課時來教學。我講的主要是第1課時,例1和例2的內容,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下面我就本節課說一說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2) 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結果。
2、 過程與方法 :(1) 創設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小正方體實驗、塗色活動等,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2) 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於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初步體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 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描述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四、說教學策略:
1、 說學情 :學生在平時的說話中也會用到「可能」這個詞,說明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確定發生的了。
2、設計理念: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 教具准備:小正方體、盒子、課件。
五、教學過程 :
課前活動: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幾呢?可能是星期六嗎?為什麼呢?同學們都盼望周未,因為周未呀!有你們自己自由的空間,那麼周未你可能去干什麼呢?
(一) 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教師先點明我們要做一個摸小正方體的游戲,讓學生推薦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講台上來,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學生留下來,讓下面的學生都猜,他們誰可能會贏,然後讓學生以剪子、包袱、錘的形式來決定勝負。然後師小結:同學們從剛才活動中,我們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贏,也有可能女生贏,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當中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引出課題:可能性
(二) 通過摸小正方體游戲,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感知階段)
老師和同學進行摸小正體游戲,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讓學生猜為什麼另一個同學會總是摸到紅色的小正方體,由於有了疑問,下面的學習就更有了實效性。學生會主動的對所出現的摸小正方體現象進行推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
(三)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體驗階段)
通過教學教材105頁的例二,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判斷哪個事件是一定發生的,哪個事件是可能發生的,哪個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接著讓學生進行一個即興表演活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生活中的事情。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身邊的數學。
(四)應用知識,拓展練習。(升華階段)
通過對教材108頁練習二十四1、2題和課件上面的練習題的練習,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了「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親歷過程,學生學習了身邊有價值的數學。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上冊數學三單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