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年級下冊二單元作文
「龍水」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的節日,人們常以賽龍舟、吃粽子等形式來慶祝,但我們客家山鄉里還有一個習俗——洗「龍水」。
聽老人們說,每逢端午節的正午時刻,井裡就會有龍王在翻騰,吐出聖水,人們洗了此水能祛除百病、辟邪。因此,那天正午時,全村男女老少都爭先恐後地到井邊搶挑「龍水」(客家人稱為「午時水」)。每人都得喝上一大口,然後洗個「龍水」澡。
九歲那年,我身上長有不少痱子。於是,我帶著好奇與疑惑,終於等到了一年一度的洗「龍水」的日子。那天,我早早吃完午飯等待挑「龍水」。隨著正午時刻的臨近,挑水的人把古井圍個水泄不通,都快擠成一個疙瘩。我也挑著桶正趕去,奶奶說:「快點,過了午時的水就不靈了!」
聽了奶奶的話,我大步流星跑到井邊,朝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擠了擠,只見有的在喊:「讓我先,讓我先……」;有的踮著腳尖擠挪著,在烈日下,臉上都冒出一層「油」了。看,林大媽擠得臉像個紅皮球似的,汗如雨下;……那位黑黝黝肌膚上沾滿汗珠的小夥子在吆喝著:「大家別擠,慢慢來……」。咦!此人不正是我叔叔?叔叔見了我便給我「走後門」,先打了滿滿的兩桶,在擁擠的人群中「突圍」出來。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就「咕嚕、咕嚕」喝起這可口的龍水,然後痛快洗個澡。洗完澡後,全身涼爽極了,心想:這下可水到病除了。
可不一會兒,身上還是癢的不得了,發現痱子一個也沒少。唉,怎麼不靈了?我疑惑地跑去問奶奶,奶奶一本正經說:「不可能!」這時爸爸走過來,「詭秘」笑著說:「靠『龍水』祛除痱子是不可能的,那是當時鄉親們遇病無法治療,就想用『龍水』祛病,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要祛除痱子還是『皮康霜』好!」聽了此話,我才恍然大悟……
洗「龍水」能祛除百病、辟邪,雖是迷信說法,但我喜歡這個活動,感覺太有趣了。
⑵ 六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第二單元作文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劃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製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葯和其他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⑶ 六年級下冊二單元作文
習作指導
1要介紹民俗是什麼?
2它的主要特點?
3打算從哪方面介紹?【採用方法:列數字.打比方.擬人.舉例子等】
4那部分作為重點將要進行具體介紹.
我認為最好要自己寫 不然老師也能看出來 我也干過這事 後來也是自己找資料自己寫的 去查資料自己寫吧
要是不會就抄吧.....】
苗族花山節
農歷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桿」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志,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稱花桿頭)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桿豎好。
「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桿頭」向前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隨後宣布「踩花山」節開始。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銅炮槍聲此起彼伏,鮮花、朋旗迎風招展,各種歡慶活動先後開始進行。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腳舞,有的跳獅子舞,還有的鬥牛,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農歷六月六日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流落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六月初六,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大家圍著這棵樹歌舞,吹蘆笙,這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從此後,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桿等活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桿,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好酒獎給誰。
這就是苗族熱鬧的花山節。
⑷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二單元作文
1、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劃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製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葯和其他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2、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3、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里,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歷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只要東西准備好,就開始包起了棕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煮好後,別提有多香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小孩都開心極了。
初四一早,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著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說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幹了,就成了葯。這些葯,還可以治療小孩脹肚子呢。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端陽的下午,四鄉八鄰小孩們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岸上人頭攢動,翹首瞻望;溪面龍舟燦爛,一字排開;船隊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飄揚;一聲炮響,船如箭發。執旗手站在船頭,揮動令旗,助威吶喊;鑼鼓手敲起鑼鼓,節奏聲聲,扣人心弦;劃槳手赤膊上陣,齊心協力,溯流奮進。競渡完畢,奪標龍舟披紅綢,插紅花,放鞭炮,搖頭擺尾繞江向觀眾致意,似英雄凱歌頗自豪……
離開家鄉好多年了,隔著遙遠的時間和空間我仍能嗅到那股棕葉的清香......
4、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三.香港年俗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⑸ 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作文500字
元宵節傳說點彩燈的來歷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東方朔與元宵姑娘的傳說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 由<六十鋪中小學教育網>收集, 原文來自 http://www.lspjy.com/showtopic-45922.aspx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袁世凱與元宵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⑹ 六年級下冊2單元作文[人教版]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圍在餐桌旁休息。
「來,吃元宵了啊!大人小孩都過來吃啊!」奶奶端著兩盆湯圓走過來說,「左邊這盆是甜的,右邊這盆是鹹的,你們盡管吃啊!」我盛了三個甜的,一邊吃一邊想:這不是湯圓嗎?怎麼變成元宵了?難道元宵不僅僅是一個節日的名稱嗎?我越想越奇怪,就問奶奶:「奶奶,你怎麼把湯圓說成元宵了呀?」奶奶笑著說:「我們平時叫湯圓,但在元宵節那天叫元宵。」媽媽在一旁說:「北方都叫元宵的,南方叫湯圓。」
我恍然大悟,原來一件物品在不同時間、地方有不同的名字啊!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德勝街。只見那德勝街的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勝」啊。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繁多,這么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只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裡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動通信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台。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廣告)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屏幕里的周傑倫正賣力地拿著話筒,唱著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傑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閑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後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評析: 文章描寫了元宵節看花燈的情景和場面,景物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描寫,抓住了元宵節的特點,描寫很細致,層次清晰;並且能夠引申到人生話題,不著痕跡,順暢自然。語言運用也較好,引用較恰當。
七點剛過,我們就來到新市區看花燈,這里人山人海,花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 異,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生意的 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 著糖葫蘆邊吃邊看。八點多鍾,在市委大樓旁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 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 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 被迷住了。
⑺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春節是我們中國傳統而最隆重的節日。在過春節的前好幾天里,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臘八這天,我們都要喝臘八粥,粥里放著各種各樣的米和豆,雖說不怎麼好喝,但看著它那怪稀奇的樣,總忍不住想喝幾口。
快過年的時候,許多小孩子都在買東西。小汽車啦,這些都是比較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的便是鞭炮,過年沒有鞭炮怎麼行呢?
孩子們高興,大人們做起事來也有心勁。他們早已經把過年是吃的,喝的,用的,穿的都預備齊了,准備在過年的時候用。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是過小年。天剛黑,就有人放起了鞭炮,這便讓人嘗到了過年的味道。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最歡喜,因為家裡早就准備好了各種各樣的糖果。
過了二十三大家便又忙了起來,大人們必須把家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要把過年時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街上的商店打都關著門,到了正月初六才開張。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聽,除夕已經大笑著走來了,好像在跟我們招手呢!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可實際上呢,卻是在守歲上增加一些歡樂。門外已經貼上了對聯,屋裡還貼好了幾個大福字。除夕快到12點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燈都不許間斷。除夕真是熱鬧極了!
正月初一不比除夕熱鬧,而是顯得格外冷清。昨夜留下得殘渣還沒有收拾。這天早上,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里都夾著錢,比誰吃的最多,誰在這新的一年裡就最有福。初二是「回娘家」,向姥姥,姥爺拜年領壓歲錢。
元宵來臨了,春節又到了熱鬧的時候。正月十五,到處都掛滿了燈籠。晚上,家家又得吃元宵,這又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廣場上還有美麗的焰火表演呢!正月十五的確是個好日子。
眨眼間的功夫,春節已經畫上了美好的句號。學生又開始上學了,大人們又該忙他們的事了。可大家還沉浸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永遠也忘不了這美好的日子。
⑻ 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作文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里,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歷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准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麽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著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並放進大大的鍋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⑼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並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台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
春節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每當想到春節,我便想起去年春節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 記得年前大人們都忙著買東西辦年貨,媽媽又是買菜又是買春聯又是包餃子。我們小孩卻不像大人那樣忙。大年三十那天,媽媽讓我和爸爸貼好了春聯,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記買鞭炮了。我們爺倆就決定一起下樓買鞭炮,來到賣鞭炮的攤位上,鞭炮的花樣可真不少啊!有沖天炮、旋轉炮、刺花炮、摔炮、禮花炮、黑蜘蛛炮、還有大炸雷。反正各種各樣的鞭炮說也說不完。爸爸給我買了比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又買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和沖天炮又叫二踢腳,還有五顏六色的禮花炮。走在路上,我就忍不住往地上扔了幾個摔炮,摔炮摔在地上「啪啪」得響了起來,我感到好玩極了。
到了中午,我就聽到震耳的鞭炮聲。爸爸也拿出了我們買的鞭炮。點上火只聽到鞭炮辟天開地的響了起來,整個樓層都回盪著鞭炮聲。我躲在遠處捂上耳朵,直到鞭炮聲結束,我才敢走到近處看一看。接著,爸爸又拿出一個二踢腳,把它拿在手中,點上火只聽到「嗖」的一聲,二踢腳像小火箭一樣沖上天空,然後爆炸。我高興得拍著手,難道真正的火箭就是這個原理發射上天的嗎?
到了晚上,整個城市燈火通明,天空中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我點燃了一個刺花炮,刺花炮「刺刺」的發出耀眼的火花。我把手舞動起來,刺花炮跟著我的手臂舞動,劃出一個個閃亮的光環。接著,爸爸開始放最美麗的禮花炮。點上火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綵球從禮花炮的炮管中沖上天空,色彩斑斕美麗極了。快到最後的時候,只聽到「嘭」的一聲,從炮管後面冒出一股黑煙。我和媽媽嚇了一大跳,只見爸爸的手和臉被熏的烏黑。我和媽媽看到爸爸這個樣子,笑得前仰後合的。爸爸哭笑不得的說:「都是劣質炮惹得禍,以後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再賣劣質炮了!」
這個除夕我過的真得很快樂,這是我最快樂的春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