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課堂的特點

高中語文課堂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3-16 10:45:00

❶ 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獨具魅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課,對於教師來說至關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心;一方面,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再者,可以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節語文課,通常不要馬上進入新知識的講授,一開始首先要向學生們作自我介紹。包括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使他們對你產生興趣並接受你,最後鼓勵他們,大膽地站起來向大家介紹自己。在學生的發言過程中,對每個發言學生進行精要點評。要注意的是,不管學生說得好不好,都應肯定他們的勇氣和膽量,對每位發言者,只要吐字清楚,聲音響亮,表達有條理,就應給予表揚。這樣的交流看似老套,其實是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言語交際活動。在這樣的言語交際中,師生成了共同的信息收集者,學生們利用觀察和想像收集的是老師和別的同學的信息,而教師則通過交流、分析收集到學生的語文修養和每個學生的特點。然後不失時機地把你對他們的一些學習上的要求提出來。比如說在學習上注意做到先復習後做作業;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質規律的理解記憶為主;三戒解題模式化,提倡勤於思考,提倡思維的靈活性。精彩成功的第一步會讓你在將來的教學過程中更加順利,事半功倍。 二、優化設計課堂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中的第一環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把語文課堂教學比喻成一首動人的交響樂。那麼教學導入就是曲子的前奏。課堂導入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課堂導入有時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有時過於簡單,沒有達到效果,而有時又過於花哨,擾亂了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讓課堂陷於失控的境地。我們必須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求新,求奇,求巧,以求激起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情感,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導入有很多方法。比如說情境導入法,解題導入法,設置懸念導入法,講述故事導入法,新舊知識導入法等等。不同的課形就會有不同的導入模式。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故都的秋》。我用古詩詞來創造一種意境。比如說,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聲聲慢》。「一切景語皆情語」。未入課文,先體味秋景,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又使他們清楚的知道了文章學習的重點。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代的發展 ,科技的進步,使得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師不再是一隻粉筆,一本課本,一塊黑板講到天黑。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體的使用。 比如講授說明文時補充一些錄象和實物,能使原本讀來枯燥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如《神奇的極光》這篇文章,我們這邊的學生很少又機會看到極光。所以可以事先准備一些極光的圖片或影片,讓學生們用眼睛領會到了極光的多變多彩。學生在愉快學習中更好地掌握了知識。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就會轉化為極大的積極性,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趣味性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熱情,培養他們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❷ 中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有什麼優點

一、教學方法的特點
第一 相對性。
不論是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絕對好的方法。就唯物主義的觀點而言,不管是何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只是教師在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用這種方法解決什麼問題,要做好利與弊之間的平衡。
第二 針對性。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為了使教學過程更為順暢自然,教師一般會採用自己比較熟悉和擅長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研究各種教學方法,並將這些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針對各種綜合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第三 綜合性。
教學方法應該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來綜合選擇,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所以,教師既要重視示範、引導和點撥,又要培養學生觀察、運用和創造的能力。只有有助於發揮兩方面作用的教學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第四 多樣性。
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豐富多彩,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比如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觀察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二、使用教學方法的原則
1. 堅持啟發性。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明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要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激發學生探索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採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本質上都應該對學生具有啟發性。教師既要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又不能放任學生自流,需通過正確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勇於探索新知的精神。
2. 堅持培養三維目標。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學工作應該實現對學生三個方面的培養目標:學習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對於教師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語文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具體的教學目標,合理優化教學方法,使它們更具啟發性和針對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 堅持因材施教。學生和學生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從不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因材施教就是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快樂、主動地獲得知識。
三、常用的語文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們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創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果把這些教學方法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話,可以從以教為主、以學為主、教學結合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
(一)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師的語言講解為主,傳遞語文知識信息,使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向學生講授本堂課的語文知識,包括課堂導入、課程引導、介紹背景分析課文、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各個環節。這種教學方法使語文知識更加系統化,學生能夠快速准確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目前講授法還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被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一堂語文課,教師適當的講解和示範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能為了避免「滿堂灌」的嫌疑而不敢開口講,該講則講,而且還要講透徹講到位。
2.串講法。串講法一般是指教師把文章中的內容從字、詞、句、段、篇章全部連貫起來進行系統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文章進行概括,鞏固和深化知識的理解。串講法的運用更加突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課堂教學由教師單一的講解轉變為師生的雙邊互動,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使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討論法。討論法主要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通過自己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集體討論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想的碰撞,提高語文教學效益。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據已經掌握的語文知識探索新知識、提高語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改變了傳統教法中重視教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的局限性,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
(三)常見教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問答法。這是現代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一些與之相關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回答問題,或者學生提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或者疑問,在小組內或者班內互動交流、共同解決。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創設適當的情境來講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提高,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結論
總之,不管是哪種教學方法,只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具體情況等因素,合理選擇並妥善實施,都會對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努力探索,創新更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❸ 如何梳理高中語文教學課堂

怎樣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所有高中語文教師所關心並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問題。實際上,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許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實踐,並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豐碩的研究成果。因此,在這里再來談這個問題,就總有避輕就重的感覺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讓我一意孤行地要來作這個論文,是因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了一些膚淺的認識。這些膚淺的認識,一是來自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總結,二是來自於與同行就這個問題的探討,三是來自於對本縣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內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談到的低效現狀、原因分析以及改變現狀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如果把本文所談到的低效現狀及原因分析當作普遍性來論述,就會使本來光明的語文教學前景蒙上「黑暗」的陰影,並把我誤當作《伊索寓言》里的蒼蠅,狂妄而沒有自知之明。愚以為,要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關鍵在於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現狀綜述
1、課堂教學任務的封閉、單極化現象
(1)以教材為立意式。此種課堂以為「教材」即是教學,因此,教學的目的是「學好這一篇文章」,教學的過程是「解析這一篇文章的內容」,教學的結論是「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這一篇文章的寫作特點」。
(2)以寫作歸宿式。此種課堂或離開思維內核,排除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孤立地品味語言,以求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或進行淺表的讀寫結合,倉促地將「讀」帶過,「立竿見影」地讓學生在課堂上也這樣寫一篇。比如,有一位老師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老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梳理文章的明線與暗線,然後在黑板上畫出了這一課典型的雙環結構,即行蹤線索:出門—荷塘途中—荷塘凝望—憶采蓮盛況—歸來;情感線索:不寧靜—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悅—暫得超脫—超脫不得。然後就叫同學摹仿這個雙環結構,在課堂上也寫這樣一篇類似的寫景抒情的文章,這一課就算結束了。而這一課所描寫的美景學生沒有去欣賞,美景中所蘊含的情思也沒有讓學生去品味,語言的巧妙運用沒有讓學生去揣摩。這就是典型的以寫作為歸宿的教學。
(3)以考點構架式。此種課堂將所學課文按考試閱讀模式訓練:熟記難寫的字詞,背誦有關的文學常識及名言佳句,作一點理解性的歸納,至於原文的情、意、道則完全不涉及,想像、聯想也因不考而屬多餘。更有甚者,將課文編成考題,指導學生不讀全文,只對應地找出考題涉及的內容半猜半蒙。這種教學完全忽略了學生在閱讀中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和創新潛能的開發。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不僅是某些名校奉為經典的高考秘訣,我也曾一度作為課堂教學的圭臬而引以為自豪,而且這種教學模式在應對考試,尤其是應對中考、高考中也確實有一定的成效。
2、課堂教學結構的格式化現象
當前影響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的教學結構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
一是分析式教學法。所謂分析式教學法,就是脫離課文語言實際架空分析。其結構一般表現為,分析時代背景,分析結構層次,分析中心內容,分析寫作特點。這種分析式教學方法成了近幾年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誤區,有的認為課堂教學就是分析課文,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課文分析上。一篇好端端的課文,分析來,分析去,分析得體無完膚,真不知道語文教學是什麼時候走上了「分析課文」的道路?現在的閱讀分析教學真有點像醫學上教人體解剖學,解剖段落層次就像在解剖人的四肢,解剖文章的篇段就像在解剖人的內臟,解剖寫作特點就像在解剖人的骨骼和經絡。解剖來,解剖去,只見筋骨,不見血肉,只見死人,不見活人。課堂這么寶貴的時間不指導學生讀書,卻在課文里乾巴巴地分析來分析去,學生怎麼會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是串問式教學法。一節課漫無目標,問這問那,一問到底。其結構表現為:一問作者是誰,二問段落怎樣劃分,三問中心思想是什麼,四問表現手法有哪些,等等。問得茫無邊際,問得無窮無盡,由於問題提得過於煩瑣、零碎,湮沒了主問題,把語文課上成了「滿堂問」的課。筆者曾聽一位教師教《春》,老師開始講解課文了,問道,第一個「盼望著」是什麼意思呢?那麼第二個「盼望著」又是什麼意思呢?「東風來了」是什麼意思?「春天的腳步近了」又是什麼意思?這樣提問豈不是文章有多少句話就可以提多少個問題嗎?
三是練習式教學法。即整節課做練習、做考卷,教師不加指導,不加點撥,放任自流,亦稱「滿堂練」教學法。這樣的「滿堂練」實際上是「滿堂灌」。因為題目是做不完的,不加選擇,不進行有針對性有指導性的練,是一種盲目的練,是一種輕重不分的練,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
上述三種,一言以蔽之,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滿堂講」、「滿堂問」、「滿堂練」成為普遍存在的傾向。如此教學,何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堂教學低效現狀的原因分析
1、課堂教學任務的封閉、單極化原因分析
產生以上種種現象的原因雖然很復雜:有對教材作用的錯誤認識,有對「讀寫結合」的淺表

❹ 高中語文教學應如何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請舉例說明

1、課程理念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吸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發展的需求提出:更強調課程的時代性;堅持「共同基礎」,重視「差異」,強調課程的「選擇性」;突出高中語文課程的三個重點。

2、課程結構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前言——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實施建議——關於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3、課程實施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內容、要求、進度和實施方式比較封閉單一,學生發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建設「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實行學分制。實施機制靈活,具有開放性,有利於學生興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樣化發展。

(二)

從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文本來看,課程標准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課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學生學習所包括的主要領域及大多數學生在每一學習領域能達到的學習目標;第三,它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為學校課程規劃、實施與評價提供了一種參照;第五,它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

原有語文教學大綱,不足以完整地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變化。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語文學科性質、應到達的標准以及內容框架。語文學科性質、地位作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各學段安排構成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另外,對教材編寫、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等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或數量等具體內容。這是課程標准與直接指導教學工作的現行教學大綱的本質區別。

語文課程標准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科性質、價值與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簡述了語文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並對語文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作了詳細說明,便於教材編寫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整體把握課程。語文課程標准用盡可能清晰的行為動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描述,具體劃分為多種性質的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語文教學工作作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效果,容易忽視語文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轉變。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必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適應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❺ 1.高中語文教學應如何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請舉例說明

語文課堂教學應體現獨特的學習過程——熏陶感染、體驗感悟。就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過程,是一種內潛性很強的觀念性活動,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決不是一個被動的印入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品質教師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感體驗都是在課堂氛圍中萌發。看語文課的成功與否,應看教師有沒有通過自己較深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生活積累,透徹深入地鑽研掌握教材,達到與作者、主人公同喜同憂,運用自如,使學生受到感染,與教師一起「披文入情」,一起「入境」、「悟神」;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感情豐富,是否達到這樣的教學境界——講到庄嚴處,學生竦容端坐;講到豪壯處,學生熱血沸騰;講到義憤處,學生橫眉立目;講到歡快處,學生笑意盈盈;講到悲痛處,學生熱淚滿眶。教師所營造的氛圍,能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能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引起他們內心世界強烈的反響和共鳴,學生的感情自然就能到位。

語文課堂教學要追求實效,即把語文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落到實處。還是以閱讀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要妥善處理好情節內容的疏通,寫作方法的傳授,篇章結構的分析和語言理解、推敲、運用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視加強語言訓練。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都致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不免有失偏頗。如脫離課文語言文字去要求學生「發散思維」,這些「發散」沒有以知識、能力作為鋪墊,加之目的要求不明確,往往流於「海闊天空,不著邊際」的空談。閱讀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思想內容的過程,而且是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語文課堂教學的求實性,反映了語文作為工具的基本特徵和基本要求。只有扎扎實實地抓好課堂,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在實踐和感悟中找到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凸現人文性

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廣泛的。

2、加強實踐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種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也就是說,從閱讀中學會閱讀,從寫作中學會寫作,從口語交際中學會口語交際,把聽說讀寫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體現規律性

漢字、漢語有其自身的規律,正確把握這些規律,有利於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例如:利用漢字形聲、象形、會意等特點幫助學生識字;利用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規則指導學生寫字;利用漢語言綜合性、模糊性、多義性和感情色彩強烈的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❻ 高中語文教學誦讀教學的特點是什麼

泛讀 聽名家誦讀 告訴學生只有把文章的感情把握到位才能很好的誦讀,誦讀到位了就是理解到位了。
朗誦的分項訓練

一:語音訓練

1:發音訓練
(1):呼吸訓練。
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充足、穩定的氣息是發音的基礎。有的人講話或唱歌聲音洪亮、持久、有力,人們贊嘆說,他(她) 「中氣」很足,相反,有的人說話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氣無力,上氣不接下氣,像蚊子嗡嗡叫一樣,使人難以聽清,這種人則「中氣」不足。其間除了身體素質的區別外,還有一個氣息調節技巧問題,即呼吸和講話的配合、協調是否恰當的問題。

持續時間較長的講話或朗誦,必然要求有比平時更強的呼吸循環。

講話時的正確呼吸方法,應當採用由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也稱丹田呼吸法),即運用小腹收縮,*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郭蘭英在談到運用這種呼吸方法時說:「唱歌時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胸腹式聯合呼吸介於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者之間,是二者的結合。具體方法如下:
吸氣:小腹向內即向丹田收縮,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時向外擴展,可以感覺到腰帶漸緊,前腹和後腰分別向前、後、左、右撐開的力量。用鼻吸氣,做到快、靜、深。

呼氣:小腹差不多始終要收住,不可放開,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將肺部儲氣慢慢放出,均勻地外吐。呼氣要用嘴,做到勻、緩、穩。在呼氣過程中,語音一個接一個的發出後,組成有節奏的有聲語言。

在講話過程中,要處理好講話和呼吸的關系,必須注意:
> 第一, 盡可能輕松自如,吸氣要迅速,呼氣要緩慢、均勻,吸入的氣量要適中。
> 第二, 盡可能在講話中的自然停頓處換氣,不要等講完一個長句才大呼大吸,顯得講話很吃力。還要根據自己的氣量來決定是否用中途不便停頓的長句,不要為了渲染和曾強表達效果而勉為其難地為之。那樣,會適得其反。
> 第三, 盡可能時講話時的姿勢有利於呼吸。無論是站姿和還是坐姿,都要抬頭舒肩展背,胸部要稍向前傾,小腹自然內收,雙腳並立平放。這樣發音的關鍵部位?胸、腹、喉、舌等才能處於良好的呼吸准備和行進狀態之中。呼吸順暢,方可語流順暢。

練習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 1,聞花香:彷彿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進其香氣,控制一會兒後緩緩吐出。
> 2,吹蠟燭:模擬吹滅生日蠟燭,深吸一口氣後均勻緩慢地吹,盡可能時間長一點,達到25-30秒為合格。
>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氣後,從牙縫中發出「噝-----」聲,力求平穩均勻持久。
> 4,數數:從一數到十,往復循環,一口氣能數多少遍就數多少遍,要數的清晰響亮。
> 5,用繞口令或近似繞口令的語句練習氣息。(2):聲帶訓練。

聲帶訓練。最基本的方法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

聲帶運用。聲帶運用要科學,得當。這主要是指:第一:在長時間計劃之前,聲帶要做准備活動。方法是:將聲帶放鬆,用均勻的氣流輕輕的拂動它,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彷彿小孩子撒嬌時喉嚨里發出後的那種聲音。可以逐漸加大到一定分量,使聲帶啟動,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長時間運動。第二:在人數較多或場合較大的地方講話時,發音要輕松自然,處理還節奏,停頓,特別是起音要高低適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鳴器的共鳴作用,要運用「中氣」的助力來說話,不能直著嗓子叫喊,否則,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帶很快不堪重負,變得嘶啞,影響效果。

(3):共鳴訓練。
共鳴腔是決定音色的重要發音器官,直接引起語音共鳴的是聲帶上方的喉、咽、口、鼻四腔,此外,胸腔和頭腔也有共鳴作用。說話用聲是以口腔共鳴為主,以胸腔共鳴為基礎。共鳴器以咽腔為主又可分為高、中、低三區共鳴。高音共鳴區,即頭腔,鼻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高亢響亮的聲音。中音共鳴區就是咽腔、口腔共鳴,這里是語音的製造場,是人體中最靈活的共鳴區,音流在這里通過,可以獲得豐滿圓潤的聲音。低音共鳴區,主要的胸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渾厚低沉的聲音。

要想使說話的聲音好聽和持久,就要正確的運用共鳴器。而運用共鳴器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暢」與「阻」的對立和統一關系。
要處理好「暢」與「租」的關系,必須進行共鳴訓練。一下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共訓練方法。
> 1, 放鬆喉頭,用「哼哼」音唱歌。
> 2, 學鴨叫聲。挺軟齶,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 3, 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
> 4, 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 5, 模擬汽笛長鳴聲。(di)既可平行發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變化發音。
> 6, 做擴胸運動,同時盡量發高亢或盡量低沉的聲音 。
> 7, 「氣泡音」練習。閉嘴,用輕勻的氣流沖擊聲帶,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
> 8, 音階層練習。選一句話,在本人音域范圍內,先用低調說,一級一級地升高,然後又一級一級地下降,在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話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 9, 誇張四聲練習。選擇韻母因素較多的詞語或成語,運用共鳴技巧做誇張四聲的訓練。如:清——正——廉——潔——,
> 10, 大聲呼喚練習。假設某人在離自己100米處,大聲呼喚:張——師
——傅——,快——回——來——!
(4):吐字訓練。
> 吐字清晰,是朗誦的起碼要求之一。因此,吐字歸音是學習朗誦必須練習得一項重要基本功。

> 吐字歸音使我國傳統的說唱藝術理論中在咬字方法上運用的一個術語。它將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分為出字——立字——歸音三個階段。出字是指聲母和韻頭(介音)的發音過程,立字是指韻腹(主要母音)的發音過程,歸音是指音節發音的收尾(韻尾)過程。其基本要領是:出字要准確有力,又叼住彈出之感:立字要拉開立起,明亮充實,圓潤飽滿:歸音趨向要鮮明、迅速「到家」,干凈利索。總之,就是要求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有頭有尾,構成一個「棗核型」形式:聲母、韻頭為一端,韻尾為一端,韻腹為核心:字的中間發音動程大,時間長,字的兩頭發音動程小,關合所佔時間也短。當然,對「棗核型」不可做絕對化的理解。不過,無論如何,吐字時,不僅要有頭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連接的好,渾然一體,不能有分解,斷接的痕跡。

普通話的吐字歸音

漢字的音節結構分為聲、韻、調幾個部分。聲,又叫字頭;韻,分為韻頭、韻尾、韻腹三個部分;調,字神,體現在韻腹上。

漢字的發音應該以遵循漢字的音節結構特點。要求得「珠圓玉潤」,應該盡量將每個漢字的發音過程處理成為「棗核形」,以聲母或者韻頭為一端,以韻尾為另一端,韻腹為核心。

要達到棗核形是讓自己的普通話更純正的關鍵,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強調字字如核,這樣必然會違背語言交流的本質,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聲音的感情色彩,破壞語言的節奏。

一個漢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會結束。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兼顧聲韻調和吐字歸音,必須從日常訓練開始嚴格要求:

1、出字——要求聲母的發音部位準確、彈發有力。

2、立字——要求韻腹拉開立起,做到「開口音稍閉,閉口音稍開」。

3、歸音——干凈利落,不可拖泥帶水。尤其是 i u n ng等做韻尾時,要注意口型的變化

> 吐字要清晰,最基本的在於對漢字音節(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的組成部分??聲母、韻母、聲調要讀准。輔音聲有21個,練習要嚴格掌握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發音要有力。韻母有39個,練習時控制好口腔的開合、唇形的平展圓斂及舌頭的升降伸縮。此外,聲調練習也很重要。漢語中不少字或詞的聲母、韻母完全相同,只是因為聲調不同,意義就不一樣,另外,有些方言與普通話在一些字的發音上的區別也僅在於聲調不同。練習聲調先從讀准單個字的聲調開始,然後再練習語句中的每個字的聲調。
> 再吐字練習中,正音練習很重要。
> 所謂正音練習,就是根據普通話的讀音標准,校正自己的地方音和習慣音。正音練習包括很多內容,主要有:平舌音和翹舌音練習,鼻音和邊音練習,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練習,前鼻音和後鼻音練習,等等。下面著重介紹一下其中平舌音和翹舌音練習。因為不少人,尤其是南方人,在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區分和發音方面,常常弄不清初,發不準。問題主要出在z、zh不分,c、ch不分,s、sh不分。

> 怎麼辦?下面提出兩個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
> 第一, 選擇一些字、詞進行對比練習和組詞練習,以讀准其聲母,並辨音記詞,提高區分能力。
> 字的對比練習。訓練要求是,對比平翹舌聲母,再分別組詞作朗誦練習。
> 第二, 選擇一些繞口令,分清平翹舌音,由慢到快反復練習。

在吐字訓練中,還要注意到位練習,即口型和發音器官操作到位的練習。韻母在形成口形時作用最大,講話中的每一個音節都離不開韻母。在講話時,有的人有意無意地會出現圖省事的情形,嘴巴沒張應有的程度,或者嘴,齒,舌,鼻,喉,聲帶等器官動作不夠協調,於是就發生「吃字」,「隱字」,「丟音」或含混不清,音量過小,吐字不準等現象。如有人吧:「政治家」,念成:「整治家」,「針織家」,有人將「公安局」念成「官局」等等,總之,由於發音不到位,便會造成歧義,產生誤解,不能准確的表情達意。。

(5):讀句訓練。
吐字歸音訓練與讀句訓練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讀句訓練,就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句、段落,進行快讀訓練。要求做到把音讀准,不增減字、詞,不重不斷,停頓自然,有節奏,連貫流暢。目的是訓練朗誦時語句干凈利索,出口成章,不拖泥帶水,把習慣性的口頭語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消除。

2:音量、音高、音質訓練。
(1):音量訓練。
音量是指聲音的強弱、大小。它主要決定於氣息和共鳴器。不少人在朗誦中把握不好自己的音量,或大或小,前者對身體消耗太大,又不利於恰當的表情大義,後者或造成聽眾聽不清,甚至聽不見的現象。因此,音量的把握也需要必要的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
> 1, 不論在何種場合,音量都要適中,不可太大或太小。
> 2, 要根據聽眾的多少和場所的空間大小來確定自己的音量,要使在場的所有聽眾都能毫不費力的聽清你的朗誦。
> 3, 要根據朗誦的氛圍和內容來確定音量的大小。比如:朗誦紀念性,追悼性的內容,音量不宜太大,朗誦祝賀,聲討,動員性內容,音量可以大一些。
> 4, 根據朗誦內容的長短來確定音量的大小。朗誦內容較短。一般來說,音量可以稍大,如果內容較長,一般來說,音量可以稍小,以免因為音量較大,持續時間較長,使嗓音嘶啞。

(2):音高訓練。
> 要弄清楚什麼是音高,先弄清楚什麼是音域。音域,是指某一樂器或人聲所能發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的范圍。音高,則是指人講話時所使用的音域。音高決定於發聲體的振動頻率,頻率越高,聲音越高。每個人的聲帶條件都不一樣,發音的技巧也不相同,所使用的音域不同,從而音高就不同。

> 通常情況下,人們講話時使用的音域范圍一般只有一個8度,多數情形下,卻只有4??5度。不練習時可以的,沒什麼大問題。在文章內容情緒激昂的情形下,也不能把8度全用上,(偶爾要用高8度音),因為把8度全用上,時間稍長,會感到非常吃力,高低起伏太大,便會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在練習把握高音時,要依據自己的聲帶情況而定,並且要留有餘地,不要將自己音域中的高音用盡,否則會給人「聲嘶力竭」的感覺。

> 另外,還必須注意,通唱歌一樣,起音的音高一定把握好,要適中,起音太高或太低,會給後面的朗誦帶來困難,或者高的朗誦不下去,或者低的聽不清楚。一旦不小心出現了起音偏高或偏低則應及時進行調整。

(3):音質訓練。
> 音質,又叫音色,是由於波形和范音的不同造成的聲音的屬性。它主要決定與共鳴器,是聲帶音通過共鳴啟發聲音變和變調的產物。當人的某個或某些發音器官有缺陷或發生病變,音質就會發生變化,聲音會變得不中聽。還有,盡管沒有發音器官方面的問題,由於發音時存在這樣那樣的毛病,也會影響音質。比如,鼻音過重,翹舌音使用不當,呼吸音和雜音等,就會使聲音黯然失色。

> 過重的鼻音是因為鼻腔的共鳴聲太響亮造成的。要克服這種毛病,主要方法是,發音吐字時嘴要張到位,舌頭要用力一些,以減少鼻腔共鳴。

> 不當的翹舌音,常常是地方口音習慣或因為分不清楚平舌音和翹舌音,發音吐字不準所造成的。這樣的毛病要根據前面已經談過的正音練習中所介紹的方法來克服。

> 呼吸音,是由於發音時聲帶沒有充分閉合,大量的非發聲的空氣跑出來,造成嗓音中夾雜著呼吸音,或者是由於朗誦時吸氣過於頻繁,講話過快,用力過度,精神緊張,造成上氣不接下氣,呼吸音過大。克服的主要辦法時,在講話或朗誦時,按照前面介紹過的呼氣與吸氣的方法正確的呼呼吸,自然的呼吸。

> 雜音主要來自嗓子沙啞,嘶啞,喉鳴等。主要*平時保護好嗓子,講話時正確地運氣,發音,從而消除影響音質的雜音,使聲音純正。

二:語氣訓練。
> 語氣是體現朗誦者立場、態度、個性、情感、心境等起伏變化的語音形式,它是思想感情、詞句篇章、語音形式的統一體。有了恰當的語氣,才能講出一連串聲音符號,生動、正確地反映出朗誦者的本意。語氣具有綜合性,既包括聲調,句調,還包括語勢。在下面的聲音技巧裡面,我們會講到,語氣是多種多樣的,朗誦時要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來選擇語氣。這里,我們從實際運用的角度來練習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語氣。

1, 從語言的基本單位——語句的句型來說,有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四大類。因而在朗誦時,相應有陳述語氣,疑問語氣,感嘆語氣,祈使語氣的區分。
> 我准備明天到北京出差。(這句話顯然是個陳述句,讀這句話,要用平鋪直敘的陳述語氣)
> 你怎麼還沒有去上班呀?(這句話是個疑問句,讀這句話,要用疑惑不解,由衷發問的語氣)
> 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句話是感嘆句,讀這句話,要用帶有真實情感,有感而發的感嘆語氣)
> 放下武器,把手舉起來!(這句話是祈使句,讀這句話,要用聲色俱厲,用命令這種祈使語氣)

> 2, 從語句表情達意的內容來說,有表情語氣、表意語氣,表態語氣的區分。
> 1) 表意語氣。通過這種語氣,向聽眾百哦打字機的意見,意思。
> 三:朗讀訓練。
> 朗讀訓練可以使我們逐漸掌握漢語語法規律,培養敏感的語感,還可以使聲帶、發音、語氣、語調、語勢等得到全面鍛煉,相聲情並茂的境界攀登。

聲音技巧。
> 1:「聲音美」的基本標准。
> (1):正確清晰。
> 所謂正確,是指發音正確。一方面,不可讀別字。另一方面,不能用「直譯」方式將方言變成蹩腳的普通話。
> 所謂清晰,是指吐字要清楚明晰,不含含糊糊,有正確的停頓和適當的節奏。
>
> (2):明快清脆。
> 這既是指說話要開門見山,口到心到,心口一致,不故弄玄虛,快言快語。
>
> (3):圓渾清亮。
> ,「圓渾清亮」則是要求聲音表達藝術化。其內涵主要指:聲音流暢自然,圓渾雄厚,悅耳動聽。
>
> (4):富麗清新
> 這是指聲音既要富於變化,又要清爽新鮮,生動活潑。
>
> (5):堅韌清越。
> 堅韌,是指聲音堅實、耐久、有力、有始有終。清越,是指聲音宛轉悠揚。
>
> 二:達到「聲音美」的主要技巧。
> 1:規范語音的技巧。
> (1):音節讀准。
> 簡單來說,就是按照普通話的標准和規范來吐字發音。,使發音正確、聲調准確,、字正腔圓。也就是說,按普通話的構成要求把漢字音節的聲母,韻母,聲調念准,進而讀准每個常用的音節。常用的漢字不過4000個左右,它們都離不開418個音節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因此,只要下苦功夫,讀准聲母,韻母和聲調,從而讀准全部音節都是不難做到的事情。
> 當然,讀准每一個音節後,不等於語音就規范了,還要進一步訓練既保持自然由於因的讀法,又在咬字上進行適當的加工,以便聽眾對你講出的每一個字詞都能聽的真切。
>
> (2):音節協調。
> 適當多用一些雙音節詞,四音節詞講話或練習朗誦,可以增強語言的響度和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比較優美悅耳。
> 運用擬聲詞、象聲詞也是使音節協調的一種辦法。它既可以使被表述的事物形象生動,又可使聲音和諧,達到聲與形的有機統一,增添語言的表現力。
>
> (3):韻調和諧。
> 這里所說的「調」,是指聲調。漢字一字一個音節,每字又有四聲即平仄之分,如果聲調搭配的好 ,就可出現高低抑揚,急緩起伏之情勢。
> 平聲字和仄聲字交錯使用,可以形成聲音的抑揚相應,高低相配,急緩相間,起伏相連,從而使聲音剛柔相濟,協調和諧。
>
> 2:選擇語氣技巧。
> 語氣,即說話的口氣。它既存在於書面語言之中,更存在於口頭語言之中。在書面語言里,作者語氣要通過讀者的視覺引起思維才能感受,認識,體會。而口語表達中的語氣,將句式、語調、理性、詞采、音色、立場、態度、個性、情感等融為一體,由朗誦者直接訴諸於聽眾的聽覺,聽眾當即就可直觀的感受到,因而,它對口語表達的效果產生直接的、立竿見影的影響。語氣之強弱、長短、清濁、粗細、寬窄、卑亢等變化,均能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
> 語氣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它具有多姿多彩的復雜形態。語氣的多樣性是語言本身豐富性的反映,也是語言能力強的一個表現。語氣不同,表情達意也就有不同。其中尤其以聲音和氣息狀態至為重要。朗誦者必須通過聲音和氣息將思想感情表達出來,而不同的聲音和氣息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請看下錶:
> 氣息 聲音 給聽眾的感覺 表達的思想感情
> 氣徐 聲柔 溫和的感覺 愛的感情
> 氣促 聲硬 擠壓的感覺 憎的感情
> 氣沉 聲緩 遲滯的感覺 悲的感情
> 氣滿 聲高 跳躍的感覺 喜的感情
> 氣提 聲凝 緊縮的感覺 懼的感情
> 氣短 聲促 緊迫的感覺 急的感情
> 氣粗 聲重 震動的感覺 怒的感情
> 氣細 聲粘 躊躇的感覺 疑的感情
> 氣少 聲平 沉著的感覺 穩的感情
> 氣多 聲撇 煩躁的感覺 焦的感情
>
> 可以主義說,有了恰當的語氣,才能使朗誦者具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語體色彩、風格色彩;有了恰當的語氣,才能增強語言的魅力,才能恰當的表達思想感情。才能調動聽眾的情緒,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 3:調控速度的技巧。
> 朗誦的速度,是指朗誦中音節的發音時間長短,或者說單位時間里吐字的數量。大體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種情形。
> 快速。一般用用於表示緊張、激動、驚奇、恐懼、憤怒、急切、歡暢、興奮的心情,或者用於敘述急劇變化的事物與驚險的場景,或者用於刻畫人物的機警、活潑、熱情的性格等
> 中速。一般用於感情與清潔變化起伏不大的場合,或用於平常的敘事、議論、說明、陳述等。
> 慢速。大多用於表示沉重、悲傷、憂郁、哀悼的心情,或用於敘述莊重的情景。
> 不論快速、中速、慢速,都有一個:「度」。比如,快速,也不能像放鞭炮似的,使人耳不暇接;慢速,也不能慢慢騰騰,半天一句,使人聽起來十分吃力,等的不耐煩。一句話,就是快慢要得體。
> 朗誦的速度,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
> 一是取決於內容和情節。從結構上來說,朗誦中一般既有快速,又有中速、慢速,有張有弛,起伏跌宕;從內容和情節來看,陳訴速度慢於抒情速度,抒情速度慢於議論速度;情調低沉的敘述、人物對話應該慢些;急切的呼籲、憤怒的譴責、熱烈的爭辯、激昂的陳述、緊張的場景描述應該快些。內容和情節本身的客觀要求,是決定表達速度的最主要依據。
> 二是取決於表達者的年齡。顯然,朗誦同樣的內容,少年兒童快於年青人,青年人快於中年人,中年人快於老年人。
> 三是取決於聽眾的年齡和接受能力。一般來說,對於老年人和少年兒童或接受能力相對較低的聽眾,或聽眾普遍對某些內容感興趣,不少人都想將其記錄下來的時候,應該把表達的速度放慢些。
> 快於慢都是相對的。無論是快還是慢,都須以表述得清晰明了,聽眾聽的真切明白為基本出發點,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相間。
>
> 4:變換節奏的技巧。
> 節奏與速度有密切的聯系,但又不是等同的。節奏不單是一個速度問題。節奏是一種有秩序的、有規律的、協調的變化進程。
> 在朗誦過程中,節奏包括哪些要素呢?大體有以下這些:結構的疏與密,內容的詳與略,情節的起與伏,情感的激與緩,聲調的抑與揚,陰涼的大與小,態勢的動與靜,速度的快與慢,語流的行與止,過程的長與短等等。這些要素的綜合運用,便會形成節奏,形成有聲語言的樂章,激盪聽眾的情感,啟迪聽眾的思維,引發聽眾的共鳴,鼓舞聽眾,感召聽眾。
>這里著重介紹一下語流的行止技巧,亦即通常所說的朗誦中的停頓與連續的技巧。
> 最基本的行止知識,是標點知識。根據標點符號、段落等區分停頓間隙的長與短。但語流的行止,遠不止這些。停頓,既可以用來換氣,又可以用來表示意義的區分、轉折、呼應,還可以傳達引起聽眾注意的信息,相反,當表述某種連貫是情節、景況,或當表達者感情奔放,如行雲流水,不可遏制之時,則需要一氣呵成,需要語句的連續不斷,以下著重介紹一下有停頓的知識。
> 常見,常用的停頓有以下幾種:
> (1):換氣停頓。
> 前面已經講到,人的正常呼吸大約是4?5秒鍾一次,由於換氣的需要,在表達過程中必然要有停頓,這種停頓即換氣停頓。特別是有些長句,中間沒有也不應有標點符號,而一口氣卻無法說完,必須酌情進行換氣停頓。比如這樣的長句:、
> 「飲水思源,我們怎能不萬分感激||和無限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呢!」
> 「我祝願全國的青少年||從小立志獻身於||雄偉的共產主義事業,……」
> 標有「||」符號的地方是指需要換氣停頓的地方。事實上,這里的停頓,還不僅是為了換氣,而且是為了加強語言的清晰度和表現力。> 換氣停頓要恰當,必須服從內容和思想感情表達的需要,盡管換氣停頓的具體方法個人不盡相同,但是,卻不能隨心所欲,想在哪裡停頓就在哪裡停頓。比如:上例第一句如果按下述方法換氣停頓,變成:「飲水||思源,我們怎能||不萬分感激和無限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敬愛的||周總理呢!」那就不能恰當的表達思想感情了,甚至會引人發笑,顯得有些滑稽了。
> 並且,有些句子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停頓,意義不同,甚至會完全相反。如:「他望著我笑了起來」,若在「我」後面停頓,是指他笑了起來;若在「望著」後面停頓,是指我笑了起來。
> (2):語法停頓。
> 語法停頓是根據句子的語法結構所作的停頓。這種停頓,一般根據標點符號進行時間長短不一的停頓,凡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都應有適當的停頓,停頓時間大體是:句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至於省略號,、破折號、感嘆號、問號等,要根據其使用的地方和表情達意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停頓時間的長短。另外,章節停頓>段落停頓>句群停頓>句子停頓。
>
> (3):邏輯停頓。
> 邏輯停頓,是指在朗誦過程中,有時為了表達某種感情,強調某一觀點或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現象,在句中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作適當的停頓,它不同於前兩種停頓,邏輯停頓是最小單位常常是一個詞。
> 如:「我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有自己的女宇航員,||在中國人面前,||美的橫竿真在飛速地||上升!」
> 這種邏輯停頓,雖然隨著所強調的和突出的內容不同,停頓的地方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它仍然要受語法停頓的制約,一般是在較大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較長的賓語之間,較長的附加成分中心詞之間,較長的聯合成分之間作邏輯停頓。
>
> (4):心理停頓。
> 心理停頓又稱感情停頓,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即可以在句子開頭停頓,也可以在句子中間或結尾停頓。前幾種停頓,停頓的時間都較短,通常最長都只能是幾秒鍾。而心理停頓,可短亦可長,短則幾秒,長則幾十秒,甚至幾分鍾,由表達者根據所表達的內容或情感的需要,自行設計和掌握,運用得好,可以產生很強的藝術效果。

> 5:把握語調的技巧。
> 語調,是語音、語氣、速度、節奏的和諧統一,它好比樂曲的旋律一樣,體現出語言的完美性。
> 由於語調的變化,主要反映在速度、節奏、重音、升降這四個要素上,其中重音及升降尚未論及,

❼ 高中語文的特點是什麼一些顯著的特徵,盡量經典些,我現在在做高中語文輔導書的文案,頭痛呀!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的品質,襯托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實物;人物;思想感情變化;時間;地點變換;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高中語文教材文學氣息濃郁、文化內涵豐富、時代色彩鮮明,在編排體繫上也獨具匠心,顯示了主流教材的發展方向。依據新教材的特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突出文學教育,刻意營造學生的精神家園,並通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積極開展創新教育,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努力打造一代新人。

1、課程理念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吸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發展的需求提出:更強調課程的時代性;堅持「共同基礎」,重視「差異」,強調課程的「選擇性」;突出高中語文課程的三個重點。
2、課程結構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前言——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實施建議——關於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3、課程實施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內容、要求、進度和實施方式比較封閉單一,學生發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建設「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實行學分制。實施機制靈活,具有開放性,有利於學生興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樣化發展。
從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文本來看,課程標准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課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學生學習所包括的主要領域及大多數學生在每一學習領域能達到的學習目標;第三,它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為學校課程規劃、實施與評價提供了一種參照;第五,它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
原有語文教學大綱,不足以完整地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變化。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語文學科性質、應到達的標准以及內容框架。語文學科性質、地位作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各學段安排構成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另外,對教材編寫、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等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或數量等具體內容。這是課程標准與直接指導教學工作的現行教學大綱的本質區別。
語文課程標准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科性質、價值與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簡述了語文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並對語文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作了詳細說明,便於教材編寫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整體把握課程。語文課程標准用盡可能清晰的行為動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描述,具體劃分為多種性質的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語文教學工作作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效果,容易忽視語文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轉變。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必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適應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2.與九年義務階段相比較,高中語文教學誦讀教學的特點是什麼? 請舉例說明。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求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感情朗讀又是以理解課文為基礎而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元號通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說明已經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教學中學生能藉助工具書讀准字音,在熟讀的基礎上能把課文讀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讀,卻是需要老師的引導,那麼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呢?
一、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敢讀」創設氛圍基礎。
敢讀是學生愛讀、會讀的前提。而輕松活潑的氛圍,是學生發揮積極主動性的前提。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應以平等、寬容、友善的心態對待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現和舒展開來,從而培養學生對自己朗讀能力的自信。像「你讀得真好!」「讀得不錯!」的語言應成為老師課堂上常用的鼓勵語。而「老師,讓我來讀吧。」 「我不同意。」「我有意見。」這些生動的、富有個性的語言,是學生自信的表現,是創設敢讀氛圍的基礎。
2、強化主體意識,注重自由感讀,讀出個性。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朗讀教學老師應首先樹立和尊重學生有獨立見解的觀念,讓學生充分地自由感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和個性,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例如在上《荷塘月色》一課時,精彩的課件為學生從視角、聽覺上展現生動的荷塘之景後,學生朗讀得特別賣勁,似乎在有意的去感受朱自清當時的心情,於是我適時的讓學生開始討論對朱自清當時的心情的理解,最後大家得到統一認識。
3、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評價。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到:「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朗讀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並創設機會,加強培養學生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閱讀評價的能力。開展多種評價形式,從而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①師評導讀,授予評價的技巧;②師生互評,創設民主的氣氛,增強評價樂趣,融合提高;③生生互評,各抒己見,培養敢於爭議的精神,提高評價和欣賞的水平;④開展朗讀比賽,活動中激發興趣,快樂中提高技能,不覺中培養敢於競爭的心理。
4、落實主體地位,以讀代講,讀中質疑;以讀悟情,品出深層意境,讀中釋疑。
我國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寶庫,傳統的經典文章都非常重視詞藻的華美和用詞的准確。因此,在理解朗讀文章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敢於質疑,自主發現疑難字、詞、句、段,抓住重要的、中心的詞句,反復品讀,反復體會,這就可以抓住文章的靈魂,悟出作者作文的意旨,以達到挖掘和理解課文的深層意境。再通過反復誦讀,仔細品味,就能以讀代講,讀中釋疑。
二、創設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樂讀」的前提。
為了培養學生「愛讀、樂讀」的興趣,我們應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愛模仿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在課堂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創設輕松有趣的課堂氣氛。
1、聲情並茂法。
「聲情並茂法」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運用恰當的語氣和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豐富的表情而進行的一種朗讀方法。學生能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必然是經過自己的一番理解體會,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化、提升為自己的感情體驗,再通過恰當的語調、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來,達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因此,在課堂中經常運用聲情並茂式的朗讀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語文修養。
2、「搖頭晃腦」法。
這是模仿古人在誦讀詩文時搖頭晃腦的一種讀書方法。模仿古人,學生會覺得好玩有趣,而樂於模仿。等習以為常之後,便能把內心的體會自然而然地通過搖晃腦袋抒發出來,達到自我陶醉的境界,也是入情入境入文的表現。讀書既然入了情,也就能領悟作者作文的意旨及所要表達的感情,進而轉化為自己的內心體現,入情入境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
3、配樂朗讀法。
我國傳統詩文常與音樂交融一起,顯示出音律文章的優美,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詩、詞、歌、賦。因此在朗讀一篇優美的、或是感情摯深的、又或是具有驚世疾俗的文章時,配上恰當的音樂,將會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荷塘月色》一課的第一段時,配上一段《春江花月夜》的小曲,會讓荷塘月色的美景更完美地浮現出來。學生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到文中的意境,從而領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創設情景想像朗讀法。
「創設情景想像朗讀法」就是師生通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現課文情景,發揮想像,領悟人物情感而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朗讀方法。它能讓學生有身臨其景的感覺,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它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適合情景對話式、童話式和描寫優美風景的文章,如《春》、《沁園春•雪》、《天上的街市》、《項脊軒志》、《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登幽州台歌》等。
三、讓學生掌握、運用朗讀的多種技巧是提高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的關鍵。
在課堂的朗讀教學中,把朗讀跟音律聯系起來,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抓住重點字詞,運用語量、語速、語調、語氣、語態及停頓的方法,並以意群為單位,劃分音步,採取抑揚頓挫的技巧,進行持之以恆的朗讀訓練,將會收到理想的效果。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貴在老師導行,持之以恆;重在實踐中落實提高,創造機會多讀多練。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語文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高水平的朗讀能力,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激發學生「愛讀、樂讀」的興趣入手,把以上各種朗讀方法和技巧運用到課堂的實踐中。

❽ 如何提升高中語文的課堂魅力

在這樣的言語交際中,通常不要馬上進入新知識的講授,又使他們清楚的知道了文章學習的重點,李清照的《聲聲慢》,以及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我們必須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再者,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都應肯定他們的勇氣和膽量,一本課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神奇的極光》這篇文章,讓學生們用眼睛領會到了極光的多變多彩,不管學生說得好不好,事半功倍,對於教師來說至關重要,新舊知識導入法等等,提倡思維的靈活性,其實是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言語交際活動,提倡勤於思考,對每位發言者。一方面;一方面。課堂導入設計的好壞,大膽地站起來向大家介紹自己,它可以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心。如果把語文課堂教學比喻成一首動人的交響樂。不同的課形就會有不同的導入模式。比如說在學習上注意做到先復習後做作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果。 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未入課文,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比如說,可以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有很多方法,而有時又過於花哨,以求激起學生的興趣。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多媒體的使用,求巧。 第一節語文課,一開始首先要向學生們作自我介紹、優化設計課堂導語,設置懸念導入法。包括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每個發言學生進行精要點評。所以可以事先准備一些極光的圖片或影片。精彩成功的第一步會讓你在將來的教學過程中更加順利、性格特點等,學生們利用觀察和想像收集的是老師和別的同學的信息,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故都的秋》,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三戒解題模式化。我用古詩詞來創造一種意境。有時過於簡單,使他們對你產生興趣並接受你,教師不再是一隻粉筆,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最後鼓勵他們,使得教學手段多樣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時代的發展 。在學生的發言過程中,我們這邊的學生很少又機會看到極光。要注意的是;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求奇,學生的興趣就會轉化為極大的積極性,只要吐字清楚,聲音響亮。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一切景語皆情語」,表達有條理,科技的進步,就應給予表揚,一塊黑板講到天黑。這樣的交流看似老套,課堂導入有時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在愉快學習中更好地掌握了知識。 二,師生成了共同的信息收集者。 三,喚起他們的情感,而教師則通過交流、分析收集到學生的語文修養和每個學生的特點。第一堂課。然後不失時機地把你對他們的一些學習上的要求提出來,求新,解題導入法,擾亂了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讓課堂陷於失控的境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中的第一環節。比如說情境導入法,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熱情,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質規律的理解記憶為主。那麼教學導入就是曲子的前奏,柳永的《雨霖鈴》,講述故事導入法。這樣的教學。 在現實的語文教學中,沒有達到效果,先體味秋景。 比如講授說明文時補充一些錄象和實物,能使原本讀來枯燥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趣。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

❾ 高中語文新課程有哪些主要特點

新課程關注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不同教育內容的期待。這必然要求高中語文課程體現出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特點。
(1)時代性
語文新課程注意增強課程的現代意識,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及時反映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語文課程具有時代性是時代發展賦予語文課程的使命,也是語文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語文課程的時代性要求語文課程要充分反映時代的要求,注意和現代生活的聯系,體現出現代的思想意識、價值追求和行為方式,同時要使學生能夠從現代觀念的角度出發,聯系特定的歷史背景去感受和思考傳統的經典作品。語文新課程的時代性,體現在課程目標上,就是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體現在課程內容上,就是要選擇具有時代精神、時代特徵的內容反映時代發展變化;體現在課程實施上,就是要轉變教學與學習方式,提高語文課程教學的效率;體現在課程評價上,就是要採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多元評價。可以說,時代性滲透在語文新課程的各個方面。實施具有時代性的語文課程是使語文課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重要舉措。
(2)基礎性
語文新課程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基本要求,以便讓全體學生都獲得必備的語文素養。這充分體現出語文新課程的共同性與基礎性。不論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注重基礎性。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必修課程要突出課程的基礎性和均衡性」,「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基礎性」。學生通過必修課程的學習,獲得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的發展。選修課程體現基礎性,致力於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3)選擇性
語文新課程注重基礎性與均衡性,同時注重在此基礎上的有側重的發展。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因此,多樣性與選擇性是語文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新課程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普遍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要為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發展空間,必然要求語文課程的結構體現出多樣性、層次性發展性的特點;這也要求語文新課程要兼顧不同的教學條件和需求,注意課程的包容性和適應性。高中語文課程在努力構建開放、靈活、有序的課程實施機制,使課程的實施能夠平穩而有條理,並且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和空間,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為學校、教師和教材編寫者的創造性實施留有較為廣闊的空間。這樣才能夠給學生以選擇的機會,給教師和學校以選擇的機會。因此,高中語文新課程表現出多樣性和選擇性的特點。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課堂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