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六年級19課

六年級19課

發布時間:2020-12-15 14:53:48

六年級語文19課的主要內容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遊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於實現了。文章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3段),簡要敘述了炎黃子孫為了實現飛離地球、遨遊太空的千年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重點描述了明代的萬戶所嘗試的人類首次火箭飛行。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9段),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航天事業呈現的勃勃生機,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到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終於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第三部分(第10段),簡要描繪了炎黃子孫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遊更深更遠的太空。

課文重點敘述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的經過。具體敘述了載人航天工程的艱巨和困難;廣大科技工作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神舟五號」的順利發射和成功返回及其偉大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從中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盡管遭受了無數失敗,付出了慘重代價,堅定而執著的炎黃子孫卻始終沒有放棄飛離地球的努力。

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用萬戶的火箭飛行失敗說明中華民族在追求遨遊太空的夢想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了很多的失敗和挫折;另一方面開啟下文,說明中華民族並沒有因為失敗放棄飛天的夢想,而始終堅定執著,不斷努力。

②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復雜、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紀重點工程。

句子中的三個「最」字,充分說明了載人航天工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充分說明了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顯示出的巨大的勇氣和決心,也充分說明了中國航天工作者將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艱辛的勞動。

③它同時也充分表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於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這句話充分肯定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的偉大意義,是幾千年的夢想變成現實,是幾代人數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奮斗的結果,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勇於挑戰的精神。

(2)對詞語的理解。

九天攬月:攬:採摘。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志豪情。

絢爛:光彩炫目。

先驅:在前面開路引導,也指引導的人。

積勞成疾:積勞:長期勞累過度;疾:病。因長期工作,勞累過度而生了病。

風華正茂: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震耳欲聾:形容聲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聾了。

堅持不懈:懈:鬆懈。堅持到底,一點不鬆懈。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探索、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宛若、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千年夢圓的經過,激發民族自豪感。

3.學習在具 ... 展開全部> 網友推薦

㈡ 六年級語文叢書第19課所有答案

19課是《一面》本文作者阿累。下面這篇課文是一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回憶。
作者寫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舉國上下,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魯迅僅見過「一面」,但魯迅的外貌和言行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能從小見大,表現出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而阿累作為 青年一代, 期望踏著魯迅的足印繼續前進。
老戰士
作者簡介:阿累,生於1909年,原名朱一葦,現名朱凡,江蘇漣水人。阿累尼烏斯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附近的威克,從小就喜歡數學,8歲進入教會學校,充分表現出在數學和物理上的天賦。現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上過學,後考人上海同文書院學習日語,最後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人共青團,接著參加中國共產黨。因參加賣票工人罷工被捕,兩年後經人保釋出獄,赴馬來西亞,在吉隆坡客孔學校教書。後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抗戰後參加新四軍,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後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為紀念魯迅逝世而作,最初發表於黎烈文主編的《中流》半月刊。
文章主題:這篇文章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 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 為要等早班車回來,為了避雨,因此到內山書店去躲一躲。再寫內山先生的熱情接待和作者買書缺錢的困窘,為魯迅先生 的出場作鋪墊。接 著重點記敘作者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這里既有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又有對先生 推薦書、送書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 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父親」 ,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公交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 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 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瞭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向四周望瞭望」 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地下黨員,養 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 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 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③「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2)對詞語的理解。

地窖:保藏薯類、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在課文里有鮮明的意思。

懊悔:做 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 里自恨不該這樣。

莽撞:魯莽。指言語、行動粗率而不審慎。

躊躇:猶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撫摩。

頹唐:精神不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憎惡:憎恨,厭惡。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二、語文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2.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學建議

1.課文篇 幅較長,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表示時間、 地點的詞語或句子,理清脈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對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稍作介紹。

2.在通讀課文、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重點研讀作者同魯迅先生見面的部分,可以抓住外貌描寫展開教學。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激活想像,感悟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要善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如,「精神抖擻地直豎著」和「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寥寥幾筆,既是魯迅外貌的特徵,又顯出了剛毅堅強的性格。

3.課文以《一面》為題,可引導學生結合課題感悟文章主旨: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 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麼謙遜;那「微笑」 「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 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里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

4.注重朗 讀,讀悟結合。本文寫的雖然是作者四年前的往事,但魯迅先生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因 此,在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作者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自己 的思 其中感情。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 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 受了父親的撫摩— —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這一段寫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又如,「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 ,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作者那 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 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吸引得讀者也好像身臨其境一樣。

㈢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9課只要講了什麼

1932年秋天,「我復」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制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為要等早班車回來,為了避雨,因此到內山書店去躲一躲。再寫內山先生的熱情接待和作者買書缺錢的困窘,為魯迅先生的出場作鋪墊。接著重點記敘作者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這里既有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又有對先生推薦書、送書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㈣ 六年級語文上冊19課的內容

愛讀書愛看書

㈤ 六年級上冊19課《一面》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抄講了1932年秋天襲我去書店避雨,無意之間看中了一本《毀滅》很想買但沒有錢。這是魯迅先生走了出來,送給我了《毀滅》還用1元錢賣給我了《鐵流》。通過我和魯迅先生一面之緣讓我變得更堅強的事情。

不知,可否幫我一下
知道網址:http://..com/question/340325357.html
我急求啊

㈥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19課簡要概括

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㈦ 六年級19課上冊

日既然

㈧ 六年級語文上冊19課一面的主要內容

〈一面〉
作者寫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舉國上下,人們用各種方式表達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魯迅僅見過「一面」,但魯迅的外貌和言行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能從小見大,表現出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為青年一代,期望踏著魯迅的足印繼續前進。
老戰士
作者簡介:阿累,生於1909年,原名朱一葦,現名朱凡,江蘇漣水人。阿累尼烏斯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附近的威克,從小就喜歡數學,8歲進入教會學校,充分表現出在數學和物理上的天賦。現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上過學,後考人上海同文書院學習日語,最後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人共青團,接著參加中國共產黨。因參加賣票工人罷工被捕,兩年後經人保釋出獄,赴馬來西亞,在吉隆坡客孔學校教書。後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抗戰後參加新四軍,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後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為紀念魯迅逝世而作,最初發表於黎烈文主編的《中流》半月刊。
文章主題:這篇文章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為要等早班車回來,為了避雨,因此到內山書店去躲一躲。再寫內山先生的熱情接待和作者買書缺錢的困窘,為魯迅先生的出場作鋪墊。接著重點記敘作者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這里既有對先生的外貌描寫,又有對先生推薦書、送書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父親」,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公交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瞭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向四周望瞭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③「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2)對詞語的理解。

地窖:保藏薯類、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在課文里有鮮明的意思。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裡自恨不該這樣。

莽撞:魯莽。指言語、行動粗率而不審慎。

躊躇:猶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撫摩。

頹唐:精神不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憎惡:憎恨,厭惡。

虐待:用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2.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學建議

1.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的方式快速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或句子,理清脈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對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稍作介紹。

2.在通讀課文、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重點研讀作者同魯迅先生見面的部分,可以抓住外貌描寫展開教學。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激活想像,感悟魯迅置健康於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要善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如,「精神抖擻地直豎著」和「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寥寥幾筆,既是魯迅外貌的特徵,又顯出了剛毅堅強的性格。

3.課文以《一面》為題,可引導學生結合課題感悟文章主旨: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麼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里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

4.注重朗讀,讀悟結合。本文寫的雖然是作者四年前的往事,但魯迅先生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在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作者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文中有不少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句子,適宜通過朗讀體會其中感情。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這一段寫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又如,「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裡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作者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吸引得讀者也好像身臨其境一樣。

㈨ 六年級上冊語文19課

自己買語文書啊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19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