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關於六年級上冊

關於六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20-12-15 14:27:53

六年級上冊 《草原》的主要內容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朴、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

⑵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析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結構與主要特點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

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 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學習到五年級下冊,學生累計認字3000個,提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前三學段識字量。故從本冊教材開始不再安排識字任務。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復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

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里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里的,有的是略讀課文里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

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五年級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弧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弧標出。為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後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作準備,後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展。 六年級上冊教材,既注意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

為了落實一以貫之的目標,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月光曲》,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材還增選了新文章,如,《草蟲的村落》《中華少年》《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老人與海鷗》《最後一頭戰象》《伯牙絕弦》。

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精選了律詩、詞、散曲以及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話等作為閱讀材料,希望能幫助學生在關於「詩」的綜合性學習中,對詩有一些感性認識。還在「回顧?拓展」中系統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另外,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設置了關於愛國主義(「祖國在我心中」專題)、關愛他人(「心靈之歌」專題)、環境保護(「珍愛我們的家園」專題)、藝術情操(「藝術的魅力」專題)等方面的專題。為了提高感受力,培養想像力,編寫了 「感受自然」專題。

這一組中的課文,大多有別於一般描寫大自然的文章,想像豐富,表達方式獨特,有的甚至有「物我兩忘」之境。在第三學段安排這樣一組課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設置了以「了解詩歌」為中心的綜合性學習專題「輕叩詩歌的大門」。

另外,上承五年級上冊以人物為對象的專題「走近毛澤東」,本冊教材編排了第五組「初識魯迅」。魯迅既可謂文壇巨匠,又可謂一面民族旗幟,能藉助文質兼美的一組課文,讓小學生盡己所能地了解、認識魯迅,其意義不言而喻。 對於階段性比較明顯的語文學習目標,則作為本冊教材的學習重點,加以妥善安排。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注意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導語到課後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後面有總結、拓展,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2)關於六年級上冊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教學措施:

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後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後的「詞語盤點」便於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後,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⑶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為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第1課放大鏡

科學概念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第2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科學概念

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第3課放大鏡下的晶體

科學概念

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第4課怎樣放得更大

科學概念

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第5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科學概念

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6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科學概念

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第7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科學概念

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

第8課微小世界和我們

科學概念

由於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

的許多秘密。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變。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科學概念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

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第1課我們身邊的物質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第2課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第3課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科學概念

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第4課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第5課鐵生銹了

科學概念

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第6課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第7課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科學概念

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銹。

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

第8課物質變化與我們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第三單元 宇宙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方面有別於其他星球。

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變化導致日食和月食現象。

星座是遠近不同的恆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視覺構圖。

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類認識的,人們通過不斷地改進各種觀測技術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第1課地球的衛星 月球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第2課月相變化

科學概念

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第3課我們來造「環形山」

科學概念

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

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第4課日食和月食

科學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第5課太陽系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第6課在星空中(一)

科學概念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7課在星空中(二)

科學概念

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

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8課探索宇宙

科學概念:

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垃圾危害環境。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

環境。

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是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人類正著力於采

取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第1課一天的垃圾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

丟棄的垃圾危害環境。

第2課垃圾的處理

科學概念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第3課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科學概念

減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

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產生大量垃圾。

第4課分類和回收利用

科學概念

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第5課一天的生活用水

科學概念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⑷ 六年級上冊所有數學公式

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 寬)×2
C=2(a 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 長×高 寬×高)×2
S=2(ab ah 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 下底)×高÷2
s=(a 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 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小學數學幾何形體周長 面積 體積計算公式
1、長方形的周長=(長 寬)×2 C=(a 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 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小學數學幾何形體周長 面積 體積計算公式
1、長方形的周長=(長 寬)×2 C=(a 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 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⑸ 關於朋友的作文500字六年級上冊。

一提起朋友,我就會想到他:高高的個子,白白的皮膚,圓圓的臉上嵌著兩道濃濃的月牙兒似的眉毛,眉毛下面長著一對調皮的大眼睛。他有一對大的出奇的耳朵,簡直可以和三國時期的蜀主劉備相比。他就是我的好朋友——張皓然。
張皓然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班級里只要有那位同學遇到困難,第一時間站出來的就是他。就拿不久前的那次英語測驗來說吧!老師要求我們每位同學必須要用黑色水筆答題。當我打開鉛筆盒的瞬間,頓時傻了眼。糟了,黑筆忘帶了。我的心「咯噔」一下,著急地尋找起來。可是,我翻遍了整個書包也沒有找到水筆的蹤影,怎麼辦?此時的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豆大的汗珠順著額角直往下淌,淚珠在我的眼眶裡不停地打轉。但生性膽小的我又不敢跟老師提起。就在這時,坐在我旁邊的張皓然見到我這副模樣,便小聲地問道:「王天成,你怎麼了?」」我忘帶黑筆了!」我沮喪地說道。「你就用我的吧,我正好帶了兩支筆。」張皓然悄聲說道。只見,他邊說邊迅速打開鉛筆盒,從兩支水筆里挑選了一支成色更新的送到我的手裡。我連忙向他投去了感激的目光。下課了,我連忙向他道謝。而他卻我握著我的手真誠地說:「不用謝!我們是朋友,就應該互相幫助,而且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等於幫助了自己,難道不是嗎?「話音剛落,周圍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同學們都向小張投去贊許的目光。
朋友像一支蠟燭在黑暗中為你照亮光明,朋友向遠方的船支為你護航保駕。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朋友,而我非常慶幸能有一個像張皓然這樣的好朋友。

⑹ 小學六年級上冊關於圓的知識

有關圓的計算公式
1.圓的周長C=2πr=πd
2.圓的面積S=πr²
、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⑺ 請看下面內容,關於六年級上冊數學的

學校體育室原有排球的個數是籃球的4/5,今年有購置21個籃球後,現在排球的個數是籃球個數的5/8,請問體育室原有60個排球
21÷(8/5-5/4)
=21÷(7/20)
=60(個)

⑻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全解/

《蟑螂》

於默譯

我父親的生龍活虎、絢爛多彩的時期過去以後,接下來過的是一段灰色的日子事情就發生在這段日子裡。長長的幾個星期景況消沉,幾個沉悶的、沒有禮拜天和假日的星期,處在貧乏的場景中,封閉的天空下。父親當時不再同我們待在一起。樓上的那些房間已經拾掇干凈,出租給一個女電話接線員。從那個鳥的庄園里,只留下了一個標本,那隻剝制的禿鷲眼下站在起居室里的一個架子上。它站在從拉開的窗簾外透進來的陰涼的微光中,像它生前站的那樣,一隻腳蜷起,姿態像位佛門的聖者;它那張干癟、沉痛的苦行僧的臉上凝固冷漠和剋制的表情。它的眼睛已經脫落,木屑從被水沖壞、淚痕斑斑的眼袋裡撒出來。只有它的有力的嘴上那些淡藍色的、角質的突出的小塊和光禿禿的脖子使它的年老的腦袋具有庄嚴的僧侶的神態。
它的羽毛有許多地方被駐蟲吃掉了;它的柔軟的灰色細毛不斷脫落;阿德拉每星期打掃一回,把那些細毛和房間里來源不明的灰塵一起掃去。從它身上一塊塊光禿禿的地方,人可以看到一簇簇大麻纖維在從厚帆布袋下面鑽出來。
我對我母親有一種暗藏著的憎恨,因為她對父親的去世那麼輕易地就心情平靜了。我想她從來沒有愛過他。父親既然從來沒有在任何女人的心中紮下根,他就不可能同任何現實打成一片,所以他不得不永遠漂浮在生活的邊緣,在半現實的領域中,在存在的邊際。他甚至沒法獲得一個誠實的平民的死亡;關於他的一切事情總是古怪和可疑的。我打定主意要在適當的時刻逼我的母親進行一場坦率的交談。那一天(那是一個沉悶的冬日,從一大早起,光線就是暗淡和迷漫的),母親在發周期性偏頭痛,躺在客廳里的沙發上。
父親去世後,在阿德拉用蠟和上光劑的維持下,那間很少有人來的、充滿節日氣氛的房間里,整潔得無可挑剔。張張椅子上都有椅背套;一切物件都服從阿德拉加給它們的鐵的紀律。只有一束孔雀羽毛立在五斗櫃上的一個花瓶內,不服從管轄。那些羽毛是危險而輕佻的分子,隱藏著叛逆性,像一班頑皮的女學生,外表文靜和安詳,但是只要一不被監視,就調皮搗蛋個沒完。那些羽毛上的眼總是盯著看;它們在牆上製造窟窿,眨眼,哆嗦著眼睫毛,互相微笑,格格地笑,充滿歡樂。它們使房間里充滿輕聲輕氣和嘰嘰喳喳的談話;它們像蝴蝶似的散落在枝形燈上;像五光十色的一夥,它們緊緊地貼在表面沒有亮光的舊鏡子上,那些鏡子卻不習慣這樣的活躍和歡快;它們從鑰匙孔中張望外面。甚至我母親在場的時候——她躺在沙發上,頭上圍著綁帶——它們也沒法克制自己;它們做手勢,用充滿秘密的意義的聾啞語互相交談。我對它們在我背後策劃的揶揄的陰謀感到惱火。我把兩個膝蓋緊緊地貼在母親躺的沙發上,用兩個手指頭心不在焉地撫摸她在家裡穿的便服的柔軟料子,輕輕地問:
「我早就想問你:那是他嗎,是不是?」
盡管我甚至不把眼光望著那隻禿鷲,母親馬上猜到了,顯得神情尷尬,垂下眼光。我讓這種默不作聲的局面拖了好久,為了欣賞她的局促不安的神情,接著我控制著在冒起來的怒火,很平靜地問:
「那麼,你傳播的那一切關於爸爸的故事和謊話是什麼意思?」
但是,她的面貌起先驚慌得變了形,接著又安詳自若了。
「什麼謊話?」她問,眨巴著她那雙表情空洞的眼睛,眼睛裡充滿天空的蔚藍色,沒有一點白色。
「我都是從阿德拉那兒聽來的,」我說,「可是我知道那些話都是你傳出去的;我要知道事實真相。」
她的嘴唇微微哆嗦著;她避開看我的眼睛,她的眼珠子轉到眼角上去了。
「我沒有說過謊,」她說;她的嘴唇嘟起來了,但是同時變小了。我感到她在變得靦腆,好像一個女人同陌生的男人在一起那樣。「我說的那些關於蟑螂的話都是真話;你自己一定記得……」
我感到困窘了。我確實記得那次蟑螂的入侵,黑沉沉的一群充滿在夜晚的黑暗裡,像蜘蛛似的奔跑著。地板上的一切縫隙里都充滿移動的沙沙聲,每道裂縫里都突然鑽出蟑螂來;從每個裂口裡都會射出一道搖搖晃晃的、黑色的、鋸齒形的閃電。啊,簡直驚慌得要發瘋啦,踩到了地板上的一溜兒閃閃發亮的黑東西!啊,我父親發出的那些恐怖的尖叫,他拿著一支標槍,從一張椅子跳到另一張椅子上!
我父親既不肯吃,又不肯喝任何東西;臉上出現發燒的紅暈;他的嘴旁總是掛著表示厭惡的齜牙咧嘴的表情;他已經完全瘋了。顯而易見,沒有一個人能夠長期忍受這樣強烈的憎恨。極度的厭惡使他的臉變成一個僵化了的、表情悲慘的面具;面具上的眼珠子隱藏在下眼瞼後面,帶著永遠懷疑的狂熱,像弓那樣緊綳著,埋伏著等待。他會突然發出一聲發瘋似的尖叫,從椅子上跳起身來,盲目地跑到房間的一個角落裡去,用標槍刺下去,然後舉起標槍,槍上已經釘著一隻巨大的蟑螂,它在拚命地扭動它那些復雜的腿。接著,阿德拉就會來搭救;她從嚇得臉色蒼白、神情恍惚的父親手裡接過那支釘著戰利品的標槍,把蟑螂撂進一個桶。不過,即使在那時候,我也說不上這些場面是通過阿德拉的故事灌輸在我的心中的呢,還是我親眼看到的。我的父親當時已經喪失抵制的力量;這種力量保護健康的人們不被憎恨所迷惑。我父親被瘋狂所擺布,一點也不同這種迷惑的巨大的吸引力對抗,反而完全向它屈服。致命的結果很快就來了。不久,出現了最初的懷疑的症狀,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害怕和悲傷。父親的行為變了。他的瘋狂,他的興奮的欣快消失了。在他的姿態和表情中,開始顯出一些心裡有鬼的跡象。他採取種種辦法避開我們。他一連幾天躲在角落裡,衣櫃里,鴨絨被下面。我有時候看到他憂郁地看望著他自己的手,查看他自己的皮膚和指甲上開始出現一個個黑點,好像蟑螂的鱗片。
白天,他還能用身內剩下的一些力量來抵制,同他的著迷作斗爭;但是夜晚,他完全被控制住了。有一回,我在深夜裡看到一支擺在地板上的蠟燭的亮光籠罩著他。他赤身露體地躺在地板上,身上都是一個個圖騰的黑點,他的一條條肋骨顯露出清晰的輪廓;可以看到他的皮膚底下的骨骼結構;他臉向下躺著,被著迷的憎恨所控制;這種著迷把他拉入思路錯綜復雜的深淵。他用有許多腿的、復雜的動作爬動,那是一種古怪的程式,我恐怖地從其中認出那是模仿蟑螂的正式的爬行。
從那天起,我們斷定父親無可救葯了。他同蟑螂的相似一天比一天顯著——他正在變成一隻蟑螂。
我們對這變得習慣了。我們越來越少地看到他,他會一連失蹤幾個禮拜,去過蟑螂的生活。我們不再認識他;他完全同那種黑黢黢的、怪模怪樣的玩意兒打成一片。誰說得上他到底繼續生活在地板的一個裂縫里呢,還是他夜夜在各個房間里亂跑,全心全意地干著蟑螂乾的事情;要不,阿德拉天天早晨發現一些死蟲,它們向天躺著,腿伸向空中;她把它們掃進畚箕,然後厭惡地燒掉,他是不是可能是其中的一隻呢?
「不過,」我尷尬地說,「我肯定那隻禿鷲是他。」
我母親的眼光從眼睫毛底下透出來看著我。
「別折磨我,寶貝兒;我已經告訴你了,父親出門去了;去周遊全世界了;他現在擔任的職務是商業推銷員。你也知道,他有時候夜裡回來,在天亮以前又走掉。」

⑼ 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

其次附上學習計劃一份:
1:提前制定一份屬於自己的學習計劃書。
2:提前一拍復習,專預習,總結,並且做好筆屬記。
3:熟悉我們涉及的每一個知識點,不懂就問,多做,多練。
4:認真做好每一道題,並且總結,學會舉一反三。
5:每一次都變被動為主動的跟進。
遇到不懂的哪怕是很簡單的也要搞懂,一定不能因為簡單而不好意思去問老師或者同學,所謂聚沙成塔就是這個道理
6多讀多練

⑽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程標准分析

你也可以直接搜索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程標准分析 得到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供實驗班六年級第一學期使用。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准確詮釋先進的課程理念,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在保持第三學段整體風格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老師們已經使用過五年級教材,對理解和把握本冊教材打下了基礎。為了讓老師們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現就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主要特點和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做簡要的介紹,供老師們教學時參考。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 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學習到五年級下冊,學生累計認字3000個,提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前三學段識字量。故從本冊教材開始不再安排識字任務。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復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里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里的,有的是略讀課文里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
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五年級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弧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弧標出。為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後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作準備,後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展。
六年級上冊教材,既注意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
為了落實一以貫之的目標,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月光曲》,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材還增選了新文章,如,《草蟲的村落》《中華少年》《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老人與海鷗》《最後一頭戰象》《伯牙絕弦》。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精選了律詩、詞、散曲以及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話等作為閱讀材料,希望能幫助學生在關於「詩」的綜合性學習中,對詩有一些感性認識。還在「回顧?拓展」中系統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另外,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設置了關於愛國主義(「祖國在我心中」專題)、關愛他人(「心靈之歌」專題)、環境保護(「珍愛我們的家園」專題)、藝術情操(「藝術的魅力」專題)等方面的專題。為了提高感受力,培養想像力,編寫了 「感受自然」專題。這一組中的課文,大多有別於一般描寫大自然的文章,想像豐富,表達方式獨特,有的甚至有「物我兩忘」之境。在第三學段安排這樣一組課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設置了以「了解詩歌」為中心的綜合性學習專題「輕叩詩歌的大門」。另外,上承五年級上冊以人物為對象的專題「走近毛澤東」,本冊教材編排了第五組「初識魯迅」。魯迅既可謂文壇巨匠,又可謂一面民族旗幟,能藉助文質兼美的一組課文,讓小學生盡己所能地了解、認識魯迅,其意義不言而喻。
對於階段性比較明顯的語文學習目標,則作為本冊教材的學習重點,加以妥善安排。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注意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導語到課後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後面有總結、拓展,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與五年級教材相同,本冊各專題的導語(第六組除外)分為兩個自然段,激發學習興趣、點明學習專題,提示語文學習重點、明確讀寫訓練點。精讀課文後有練習題,從課文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承上啟下,提示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由精讀到略讀的閱讀訓練過程。「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和內容大多與單元主題相關,「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與導語呼應,為學生總結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組「初識魯迅」。
本組的學習內容包括認識魯迅、感受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讓學生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導語:第一段明確本專題我們要認識、了解魯迅,第二段明確了要學習的讀寫方法。
課例:第一篇課文是魯迅的小說《故鄉》的一個片斷《少年閏土》,課文後安排「資料袋」──魯迅簡介。後三篇是從不同角度寫魯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後安排有「閱讀鏈接」:兩個片斷,第一個片斷語言精煉、傳神,可謂抓人物特點的範例;第二個片斷與課文內容照應,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闡釋,又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一面》前的連接語,用有說服力的事例講了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與課文內容相對應;《有的人》對魯迅的一生做出了總結和評價。
口語交際?習作:內容亦與本單元內容相關聯。口語交際「留在心裡的印象」,有幾個要點:「第一次相見時的情景」「(第一次相見時)他留給你的印象」「後來相處中發生的事」「你對他印象的變化」。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不難發現,這個交際話題的設計,與課文內容是有關聯的,比如《少年閏土》《一面》。習作內容有兩個,可任選其一。第一個要求寫人,可以運用本單元以及以前學到的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個是擴寫,寫事為主體,亦可表現人。
交流平台有兩個內容,一個是談自己心目中的魯迅,另一個是交流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編排上注意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語文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融為一體。我們相信,只要教師充分開掘教材內容,學生學習完整組教材,單元學習目標是不難實現的。
本冊教材聯系教學實際確定各個專題在教材中的位置,關注各個專題及課文的內在關聯,使整本教材成為一個整體。如,根據我國國慶節的時間和大部分地區的教學進度,將「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小綜合」專題安排在第二組,便於教學,並將「大綜合」「輕叩詩歌的大門」安排在後半學期。本冊「大綜合」以了解詩歌為中心,「詩歌朗誦會」是主要活動之一,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特意在「祖國在我心中」這一專題中選編了朗誦詩《中華少年》,朗誦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學習要求,學生可以學到一些詩歌朗誦知識。「初識魯迅」專題選編了《有的人》這首詩,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誦」的學習要求;本專題也放在了「大綜合」專題前,有利於知識的遷移,便於「大綜合」中活動的開展。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於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後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後的「詞語盤點」便於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後,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專題中的「交流平台」 引導學生回顧其他學年、學段學過的課文,並與本單元課文作比較,找異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在新舊知識的碰撞、融合中獲得新知,訓練思維。
(四) 「口語交際?習作」 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延續五年級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冊中口語交際?習作依然單列。編排形式亦比較靈活,有先說後寫的,有先寫後說的,有把兩部分內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個角度,拓寬話題范圍,增加選擇性,為學生回歸常態進行口語交際、自主進行習作,留有較大的創造空間。
口語交際話題方面,有與專題內容相關的,也有意識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與專題內容相關的,如,「珍惜資源」「講關於動物的故事」「身邊的藝術」;與口語交際技能相關的,如演講(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學習匯報會中的一個供選擇的內容)、辯論、朗誦(第二組、第六組涉及到的內容)、「勸阻」。
習作的編排注意兼顧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應用文。記實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組、第五組、第八組,分別是「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用一兩件事介紹小夥伴」「學習藝術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寫「一件藝術品」、「一次藝術欣賞活動」。想像作文有:第一組,把自己想像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或聽音響講想像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組,藉助漫畫寫感受或編故事;第五組,根據材料擴寫;第七組,根據圖片報道寫故事。應用文分別安排了寫演講稿或讀後感,寫建議書以及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盡量做到有明確的指導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對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給予提示、指導,或從生活實際談起或從情境引入,注意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如,第一組,其中一個角度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像成大自然中的一員,教材提示學生「可以把自己當成一種植物或一種動物,也可以當成一種自然現象;想想它們在大自然中是怎樣生活或變化的,想像它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又如,第三組口語交際安排的是辯論,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分析辯題,提示辯論內容,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還對辯論應當怎樣進行給予了明確指導,有助於本次口語交際的順利開展。
其次,教材根據階段性目標,注意明確要求。關於這一點,習作內容體現得更為突出一些。具體地說:第一組結合本專題的讀寫點,突出了寫「感受」的要求;第二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出「運用搜集到的資料」,可以看作是學習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學習要求。如果寫讀後感,要表達「真情實感」;第三組,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對於「真情」「感動」「關愛」等主題的習作,前面有幾冊教材曾做過安排,本冊教材就這類主題,要求學生關注事情發生的環境,當時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側重點不同,難度相應地有了提高;第四組的看圖作文,明確要求寫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組的續寫,要求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第七組的根據圖片報道習作,要求想像合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第八組則提示學習運用課文表達感受的方法。另外,與前幾冊一脈相承,教材還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兩次「綜合性學習」,一次是在「祖國在我心中」專題中,與課文的學習同步進行,要求學生開展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等活動,交流收獲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組,是一次大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這次綜合性學習,首先在導語中提出學習任務──以「了解詩歌」為主題,開展搜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等活動。而後分成兩大板塊──「詩海拾貝」「與詩同行」,按兩個階段開展綜合性學習。教材在這兩大板塊中,分別提出活動建議,提供若干必讀材料。第一個板塊引導學生搜集詩歌並進行整理、欣賞;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動手寫詩、開詩歌朗誦會、編詩集和進行詩歌知識競賽。最後,提出寫一個簡單的活動總結。綜合性學習的編寫,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除了學習專題和必讀材料要予以落實以外,學習的具體內容、方式、方法,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等等,師生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材注意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編寫注意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首先表現在精心編排「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其次表現在:一是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重點語句,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讀了課文後的感想。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習作」的話題,小練筆、選做題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課外書屋」中重點推薦了《綠山牆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這樣的編排,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加強了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
三、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准確的落實。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系起來,做到「瞻前顧後」──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復習、應用,後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
(二)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於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對於書寫練習,除閱讀課上指導寫字外,主要憑借本冊配套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
(三)閱讀教學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專題的脈絡,弄清楚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結合專題學習重點來組織教學內容。
教材中安排的讀寫訓練點,都是從課文而來,教學課文時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問題,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力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少年閏土》一課。這一課所在專題是「初識魯迅」,本專題要學習的內容包括:了解、認識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注意照應到以上內容。學習《少年閏土》,應當在了解、認識魯迅的大背景中進行。要引導學生留意作者寫人的方法,還要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總結方法、規律,以方便學生在單元末進行交流。
本冊教材中保留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被編入了新的專題,體現了新的教學功能,教師要根據本冊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它們在專題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學理念重新設計教學方案。
2.教學時注意結合課後思考練習題,防止人為拔高或離題萬里地發揮。
本冊教材大多數課文思想性強、人文內涵豐富。關注人文內涵,體會思想感情,是學習課文要完成的任務之一,但是,人文內涵的開掘要適可而止,不可脫離文本,更不可不顧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
精讀課文後的習題,從課文自身的特點出發,根據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應當是教學課文的主要依據。本冊教材課後題主要體現以下學習要求:
(1)指導朗讀、默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
本冊的朗讀要求,一般安排在課後練習第一題。教師可以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如何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下工夫。
本冊的默讀要求,重點是邊讀邊思考和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默讀速度,教師還可以選擇課外的文章,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導語、課後題等,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可以結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脈絡;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得出結論,並處理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正確的導向的關系。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閱讀教學要注意提示閱讀思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並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冊教材每個專題都安排了讀寫方法方面的內容,需要重點學習的有三個:一個是「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組和第八組。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內容,體會運用聯想和想像後,課文有哪些不同,體會其表現力。另一個是「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組。教學相關課文時,應當引導學生邊讀邊聯系實際,在實踐中體會這樣讀書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然後在單元末的「交流平台」中進行總結回顧。還有一個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組。教學中同樣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學習、總結。
(3)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教學精讀課文,還要注意抓關鍵詞句。本冊相關練習主要安排在課後第二題或第三題,以不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的指向體會表達效果。
如,第三組的課文《窮人》課後第二題:
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和同學討論,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老人真的「耳朵聾了」嗎?她為什麼說自己「耳朵聾了」?)
……
又如,第七組的課文《最後一頭戰象》課後第三題:
課文許多地方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如,「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需要指出的是,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把握,課後題有時候僅是一種引導,主動權應更多地掌握在教師和尤其是學生手中。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可以提示學生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議課文中需重點體會的部分,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積累在於運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最好能與運用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教學生歸類整理語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讀書筆記。可以根據某方面的共同特徵,把詞句歸歸類,在課文里學過的詞句旁邊補充類似詞句。可以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分成「寫人」「敘事」「繪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分別抄寫下來;可以歸類整理本單元或前幾個單元復習過的詞語,如,「狂風怒號」「碧空如洗」「波濤起伏」可以歸為一類,「左沖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歸為一類;還可以補充以前課內外學習中積累過的詞語,如,從課文中摘抄了「左沖右撞」一詞,可以補充描寫走路狀態的詞語「猶猶豫豫」「搖搖晃晃」「大步流星」等。這樣歸類整理語言材料,可以幫助學生采擷同類內容豐富語言系統,有助於提取運用。另外,還要注意幫學生在閱讀和習作之間搭橋。課文中的某個詞語用得好,某些語句寫得好,可以隨機設計相關練習,如,用詞語寫幾句話,交流課文中的語句好在哪裡,還可以用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還可以讓學生在習作時,嘗試借用相關語句或學習其寫法。
以上幾個方面,體現了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這是從整冊教材來講的。具體到每一篇課文,要根據課文特點各有偏重。教師可參照教材的安排,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教出特色。
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同於精讀課文。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 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

閱讀全文

與關於六年級上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