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下冊11課《燈光》里郝副營長是誰具體資料。
是郝世英:http://ke..com/view/1496473.htm 。
抗日誌士郝世英
「七·七」事變以後,眾多的仁人志士投身到偉大的民族抗日戰爭中去,郝世英便是其中之一。《燈光》一文即歌頌他的。
編輯本段簡介
郝世英,1915年生,洛南縣景村鎮郝家塬人。他少年曾在私塾讀書,後因生活所迫去洛南縣保安團當兵。在小學教員張清珍(共產黨員)的影響下,逐漸萌發革命思想。1935年,郝世英通過結拜「金蘭譜」的方式在本縣搞「兵變」,組織「抗日先遣隊」。秘密泄漏後,被迫於1937年2月出走,投奔楊虎城將軍教導團當兵。「七·七」事變爆發當月,被調至國民黨三十八軍十七師特務連。
編輯本段生平事跡
1937年10月,三十八軍軍長趙壽山赴山西娘子關指揮所部對日軍作戰,特務連隨之前往,途中突遭日寇襲擊,郝世英毫不猶豫,端起機槍就掃,掩護趙壽山脫險。趙壽山將腿摔傷,郝世英和張有才、李照才等士兵用擔架抬其指揮。11月,部隊偷襲河北日軍井陘車站,郝世英與另一戰士送信返回時,與敵散兵遭遇。他眼尖手快,先發制人,斃敵數名,奪得三八步槍5支。1938年3月,日寇偷襲高平縣小園村,三十八軍軍部距此很近,且無作戰部隊。特務連奮起迎擊,郝世英與袁生魁、藺昔明、馬長理等戰士與敵拚死相搏,終於掩護軍部安全轉移。在一次執行任務中,排長劉景漢企圖裹脅二班叛逃,郝世英與張進修、介春發、衛志賢等當機立斷,將劉擊傷,使該班歸還建制。由於郝世英機智勇敢,處事果斷,且能獨當一面,深得趙壽山賞識,遂於同年夏調其任警衛員。 1938年5月,郝世英在山西省平陸縣經陳真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底,郝世英被調任十七師四十九團七連連長。這時三十八軍在中條山一線同日軍血戰,郝世英懷著一腔仇恨帶領兄弟們沖鋒陷陣,收復國土。他曾兩次北渡黃河,深入敵後打游擊戰。在河南武陟縣木蘭店以西,他帶領七連單獨多次伏擊日軍運輸汽車,均獲成功,擊斃日軍80餘名,炸毀軍車。 1941年11月,三十八軍攻擊漢王城以南十里處之敵寨,敵組織交叉火力,久攻不克。郝世英率一個排從寨下摸至敵寨,炸毀敵人碉堡,使戰斗取得勝利。在堅守張洞以南陣地中,郝世英帶領全連擊退日軍多次沖鋒,斃敵三十餘名,繳獲輕機槍、擲彈筒等武器。由於郝世英英勇善戰,指揮有方,被提升為四十九團三營副營長,後任營長……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時任三十八軍十七師特務連連長的郝世英,配合十七師內中共黨組織積極准備,努力工作,促成十七師順利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9年2月5日,在解放商南的戰斗中,陝南獨立團團長郝世英光榮犧牲,年僅23(24)歲。
㈡ 《燈光》主要內容
《燈光》這篇課文通過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借著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
課本上的插圖使郝副營長陷入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用火光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斗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拓展資料:
課文主要寫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的憧憬陷入在一本書里的一個在電燈下讀書的孩子,並希望用上電燈造福孩子;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為後續部隊照亮前進的路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暴露了自己,最後犧牲了。
本文已被選入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1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八單元第三課。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借著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這幅插圖使郝副營長陷入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用火光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斗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後代過上安寧生活,郝副營長和很多革命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靜的口吻寫出自己的回憶,卻蘊涵著深沉動人的情感。
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本文採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到寫燈光。首尾照應,結構緊湊,文脈相通,含義深刻。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對往事的回憶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調詳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而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作者卻用白描的手法「略寫」,兩相對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執著的理想。
王願堅(1929年-1991年1月25日)男,中國電影編劇、作家。山東諸城市相州鎮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戰爭時,在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52年調到新的單位,《解放軍文藝》的製作。
1956年至1966年,參加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 197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中國作協理事;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系(作家班)主任。王願堅也是部隊的指導員。主要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媽媽》等;1974年與陸柱國創作了第一個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
人物生平: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52年任《解放軍文藝》編輯。
㈢ 小學六年級課文《燈光》內容
本文記敘了在 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借著火柴微版弱的燈光看到一幅孩子在權電燈下讀書的插圖,陷入無限憧憬戰鬥打響之後,後續部隊與突擊連失去了聯系,郝副營長點燃那本書,用火光照亮部隊前進的道路。戰斗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㈣ 六年級課文燈光
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引起「我」的回憶。
㈤ 六年級課文燈光分為幾部分
三個部分,分別是現實,回憶,現實
㈥ 六年級《燈光》的小詩
六年級《燈光》不是詩,而是一篇課文。
《燈光》課文原文
我愛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尤其是晚上。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我心頭微微一震,是什麼時候聽到過這句話來著?噢,對了,那是很久以前了。於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憶。
1947年的初秋,當時我是戰地記者。挺進豫皖蘇平原的`我軍部隊,把國min黨軍57師緊緊地包圍在一個叫沙土集的村子裡。激烈的圍殲(jiān)戰就要開始了。天黑的時候,我摸進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溝里找到了突擊連,來到了郝(hǎo)副營長的身邊。
郝副營長是一位著名的戰斗英雄,雖然只有22歲,已經打過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帶領突擊連去攻破守敵的圍牆,為全軍打通殲滅敵軍的道路。大約一切准備工作都完成了,這會兒,他正倚著交通溝的胸牆[1]坐著,一手拿著火柴盒,夾著自製的煙卷,一手輕輕地劃著火柴。他並沒有點煙,卻借著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舊的書。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突然,他湊到我的耳朵邊輕輕地問:「記者,你見過電燈嗎?」
我不由得一愣,搖了搖頭,說:「沒見過。」我說的是真話。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真的沒見過電燈。
「聽說一按電鈕,那玩意兒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半個小時以後,我剛回到團指揮所,戰斗就打響了。三發綠色的信號彈升上天空,接著就是震天動地的炸葯包爆炸聲。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缺口,突擊連馬上沖了進去。沒想到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猛烈的阻擊,在黑暗裡找不到突破口,和突擊連失去了聯系。
整個團指揮所的人都焦急地鑽出了地堡,望著黑魆(xū)魆的圍牆。突然,黑暗裡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這火光雖然微弱,對於尋找突破口的部隊來說已經足夠亮了。戰士們靠著這微弱的火光沖進了圍牆,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後來才知道,在這千鈞(jūn)一發的時劃,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
這一仗,我們消滅了敵人的一個整編師。戰斗結束後,我們把郝副營長埋在茂密的沙柳叢里。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已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天安門前璀(cuǐ)璨(càn)的華燈下,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燈光》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寫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的憧憬陷入在一本書里的一個在電燈下讀書的孩子,並希望用上電燈造福孩子。
1、《燈光》主要內容
《燈光》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一場激烈的圍殲戰前夕,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寫戰鬥打響以後,為了幫助後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郝副營長毅然點燃了書,結果暴露了自己,被敵人的機槍打中;最後寫這場圍殲戰獲得了徹底的勝利,而那位「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而獻身的郝副營長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2、這篇文章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㈦ 六年級課文燈光的100字左右的概括
朋友,抄你可曾留意過我們綠城南寧的夜晚?放眼望去,盞盞彩燈在拉下的黑簾中流光溢彩。各式各樣的路燈整齊地立在馬路的兩邊,遠看便像一條銀蛇,向遠方蜿蜒而去。廣場上的探照燈,向高空織出幾條長長的「綵帶」,不斷地飛舞著。各個商店、商場的霓虹燈,五彩繽紛,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弦。
看著這美麗的彩燈,使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學過的「燈光」一課。課文中生動地描繪出八路軍與國民黨打仗時,郝副營長為了讓孩子們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點燃自己和手上的書,為部隊照亮了出口,卻犧牲了自己……
「好美啊!」一句贊嘆聲,把我從沉思中帶回來。是啊,燈光是很美,可是為了燈光而犧牲的戰士們更美!
我,願化做一盞明亮的燈,給祖國,給人民帶來光明!
㈧ 六年級下冊課文《燈光》是王願堅什麼時候寫的
1947年之後寫的,並沒交代具體的創作時間,只是文章的內容說明了是1947年的初秋,當時「我」是內戰地記者。
課文主要寫解容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的憧憬陷入在一本書里的一個在電燈下讀書的孩子,並希望能用上電燈造福孩子;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為後續部隊照亮前進的路,郝副營長用火柴點燃了那本書,但火光卻暴露了自己,最後英勇犧牲了。
創作背景:
燈光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本課以「燈光」為題,寫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門廣場,看到廣場上千萬盞燈時引起的一樁關於燈光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本文採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到寫燈光。首尾照應,結構緊湊,文脈相通,含義深刻。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對往事的回憶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調詳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
而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作者卻用白描的手法「略寫」,兩相對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執著的理想。
㈨ 六年級下冊《燈光》課文,在描寫燈光的句子做上批註。
批註:
1、我愛到天安門廣場走走,尤其是晚上。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介紹「我」在天安門廣場散步,感受到燈照的光明、溫暖。「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緊扣題目「燈光」。「感動光明,感到溫暖」別有含義,與後文內容照應。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插圖畫了電燈、孩子、讀書,是本文中重要的「道具」。一是電燈與燈光照應,二是與郝副營長的理想照應。注意郝副營長看插圖的描寫順序:先講劃著火柴,接講看著一本破舊書,再講書上的插圖,後講注視、沉思。由人到書,再由書到人,寫法很有順序,不急不躁。
3、「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突然,他湊到我的耳朵邊輕輕地問:「記者,你見過電燈嗎?」
圍繞「電燈」,運用對話描寫,寫郝副營長對電燈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
4、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運用語言描寫:「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動作描寫:「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對未來的憧憬里。」把兩者關聯起來,寫出郝副營長對未來的憧憬
5、戰斗結束後,我們把郝副營長埋在茂密的沙柳叢里。這位年輕的戰友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見電燈。
提及「電燈」,是照應題目,延伸線索,贊頌郝副營長為了新中國的美好未來勇於犧牲的崇高偉大的革命精神。
㈩ 六年級下冊燈光近反義詞多音字全解內容
《燈光》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如下:
【多音字】:
會 [huì]:開會;
會 [kuài]:會計專。
禁 [jīn]:弱不~風屬。
禁 [jìn]:禁止,禁忌。
【近義詞】:
宏偉──雄偉
贊嘆──稱贊
沉思──深思
沉寂──沉靜
暴露──顯露
憧憬──嚮往
濃密──茂密
倚──靠
【反義詞】:
挺進──撤退
漆黑──雪白
沉寂──喧鬧
短暫──漫長
暴露──隱蔽
濃密──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