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級數學下冊復習資料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復習資料
(一)整數和小數
1、整數和自然數
像…,-3,-2,-1,0,1,2,3,…這樣的數統稱為(整數)。整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數物體的時候,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0,1,2,3…叫做(自然數)。
自然數整數的(一部分)。(「1」)是自然數的單位。最小的自然數是( 0 )。
2、小數
小數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一位小數可表示為十分之幾的數,兩位小數可表示為百分之幾的數,三位小數可表示為千分之幾的數 ……
熟記: =0.2 = 0.4 = 0.6 =0.8
=0.25 = 0.75 = 0.125 =0.375 =0.625 =0.875
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位),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第二位是(百分位),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
小數部分有幾個數位,就叫做幾位小數。 如3.305是( 三 )位小數
3、整數、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讀整數時注意先分級再讀數。 28302006000 讀作:( )
讀小數時注意小數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 27.036 讀作:( )寫數時注意寫好後,一定要讀一讀仔細校對。 五億零八千 寫作:( )
三百八十點零三六 寫作:( )
為了讀寫方便,常常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如只要求「改寫」,結果應是准確數。 768000000 =( )億
如要求「省略」萬(億)後面的尾數,結果應是近似數。 768000000≈( )億
4、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5、小數點向右(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原來的數就擴大(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6、正數、負數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負數<0<正數
兩個負數比較,負號後面的數越大這個數反而越小。 -6.8<-0.4 -2>-10
(二)因數和倍數
1、因數和倍數
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倍數。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指的是整數(一般不包括0)
2、奇數、偶數
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最小的偶數是( 0 )最小的奇數是( 1 ) 在全部自然數中,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
3、2,3,5的倍數特徵: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例如: 70 32 14 56 158
個位上是0或5的數,是5的倍數。 例如: 70 655
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例如: 45 876
4、質數、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 1 )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 2 ),最小的合數是( 4 )
100以內的質數:2 、3、 5、 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5、公因數、最大公因數
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
互質數的幾種情況:⑴、兩個數都是質數,這兩個數一定互質。(如5和13)
⑵、相鄰的兩個數一定互質。(如8和9)
⑶、1和任何數都互質。(如1和8)
(4)、兩個是一個質數一個合數。(11和15)
如兩個數是倍數關系,那麼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較大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例:4和28 最大公因數是( ); 最小公倍數是( )
如果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積。
例:4和15 最大公因數是( ); 最小公倍數是( )
(三)分數和百分數
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單位。如, 的分數單位是
ab= <b≠0>(被除數除數= )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真分數小於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像1,2 ...這樣的數叫做帶分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
7)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採用百分號「%」,百分數後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幾成」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如:五成表示( )%
「折扣」表示某種商品降價的幅度。 如:75折就表示現價是原價( )%
8)大小比較:當小數、分數、百分數混合比較大小時,一般先把各類統一成小數進行比較。
如:把0.7 67% 0.667 從小到大排列。
(四)四則運算:
1)運算順序:加減乘除混合的算式要(先乘除後加減);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就要(從左到右)。
2)運算定律:
加法交換率: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率: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c
減法運算性質:a―b―c = a―(b+c) 除法運算性質:a÷b÷c = a÷( b×c )
3)簡便計算:(寫出簡便的一步)
分配率 4/9×14/15+4/9÷15 101×33 4/5×99+4/5 (5/8+5×3/5 5.63×6.34+0.563×36.6
乘法結合律 0.25×32×1.25 連減.8―2/7―5/7 連除 8700÷25÷4
去括弧 15.43-(2.6+5.43) 商不變性質 3/20÷0.25
(五)比和比例
1、意義和性質
比: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
2、比例尺: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3、按比分配
例:用120cm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框架。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形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120÷4=30(cm)-----先求出一組的長寬高的長度。
30÷(3+2+1)=5(cm)-----再求出一份的長度。
最後分別求出長方形的長、寬、高:
4、正反比例:
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 y/x =k(一定)
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X×y=k(一定)
1)熟記以下關系式以便於判斷:
速度×時間=路程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單價×數量=總價
出勤人數÷總人數=出勤率 出油(粉、米)質量÷大豆(總)質量=出油(粉、米)率
每天讀的頁數×讀的天數=總頁數
2)熟記以下兩種量的關系:
同時同地的竿高和影長成( 正 )比例。 同時同地的竿高和影長的比值一定。
正方形的邊長和周長成( 正 )比例。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 = 4 (一定)
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 不成 )比例。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 = 邊長
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和寬( 不成 )比例。 (長+寬)× 2 = 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 反)比例。 長×寬=面積(一定)
圓的面積和半徑( 不成 )比例 。 圓的面積 ÷ 半徑的平方 = π
圓柱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成( 反 )比例。 圓柱底面積×高 = 體積(一定)
圓錐體積一定,底面積和高成( 反 )比例。 圓錐底面積×高÷3=體積(一定)
圓錐底面積×高 = 體積×3(一定)
5、解方程、比例(寫出下一步)
2/3x +1/2 x =42 4.2×(x -5)=126 5/x =30:3 4 x -34.2=2 x
(六)常見的量
記得一些常用的量,以便比較判斷:
面積1cm2 (指甲面) 1dm2 (手掌) 1m2 (半扇門面) 1公頃(兩個操場)
體積1cm3 (色子) 1dm3(粉筆盒) 1m3 (講台桌) 容積10ml(口服液) 1L(中瓶一鳴奶)
重量1克(一分硬幣) 1千克(一包味精) 1噸(一隻小象)
3、單位換算:
高級單位的數化低級單位的數乘進率
高級單位的數化低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
例:4.8平方千米=( )公頃 78分=( )小時
(七)數學思考
1、找規律:書上p91例5
觀察表格找規律:每增加一個點,這個點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個點都連成一條線段,所以前面有幾個點就會增加幾條線段。
列出算式找規律:n個點,可連線段的總條數就等於從1開始前(n-1)個連續自然數的和。
如:8個點連成線段的條數:1+2+3+4+5+6+7=
2、多邊形內角和:書上p94第3題
方法:把多邊形分成若干個三角形再求若干個三角形內角的總和。
多邊形內角和與它們邊數的關系是: 180o×(邊數-2)= 多邊形內角和
9邊形的內角和是:180 o×(9-2)= 1260 o
(八)空間與圖形
1、熟記平面圖形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 熟記立體圖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
特別提醒:圓柱的側面積是:底面周長×高 圓柱的體積是:底面積×高
2、三角形: 分類: 按角分類: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按邊分類:不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三角形內角和是( 180 )度。頂角是60o等腰三角形一定是( 等邊 )三角形。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46o,這一定是( 銳角 )三角形。有兩個角是45o的角一定是( 直角 )三角形。
3、長方形:把一個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 不變 ),面積( 變小 )。
4、圓:圓的半徑擴大2倍,它的周長擴大( 2 )倍,面積擴大( 4 )倍。
任何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
5、長方體:
長方體的長、寬、高(或正方體的棱長)都變為原來的2(3)倍,那麼它的總棱長也擴大2(3)倍,面積會擴大4(9)倍,體積會擴大8(27)倍。
6、圓柱圓錐:
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 3倍 )。把一個圓柱形木塊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把圓錐體積看成(1份),可把削去部分的體積看成(2份),圓柱的體積就有這樣的(3份)。
7、一個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這個物體的體積就水面上升那部分水的體積。
(九)圖形和變換:
1、對稱:一個圖形沿對稱軸對折後完全重合。 作圖要求:先找對應點再連線。
2、平移:平移後圖形完全相同,大小方向都不變。 作圖要求:先找對應點再連線。
3、旋轉:注意按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旋轉,旋轉後圖形的大小形狀形同,只是方向變了。
作圖提示:遇到稍難的題可先把原圖畫在練習紙上,用筆頂住「o」點按要求轉動,再照樣畫。
4、放大縮小:如按2:1放大,各邊都要放大到原來的2倍。 提示:作圖之後一定要檢查對比。
(十)統計和可能性
1、統計圖分類: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2、可能性:可能性是一個數與另一個數的比,任何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一般在0-100%之間。
求可能性大小:在盒子里放1個紅球,3個黃球。
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是(列式計算):
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列式計算):
(十一)綜合應用
1、一般實際問題: 熟記常用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單位產量×總面積=總產量
2、典型實際問題:
(1)求平均數:總數量÷總分數=平均數
例1:小東讀一本故事書,前3天共讀81頁,後4天共讀136頁,小東平均每天讀多少頁?
例2:小明的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平均分是93分,其中語文90分,數學98分,那麼英語是多少分?
例3:小東數學成績前兩次的平均分是85分,而後三次的平均分是90分,第三次成績是多少分?
(2)先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 (總數÷份數= 一份數)
例:45頭馬每天要吃乾草540千克。照這樣計算,如果增加5頭馬,每天共吃乾草多少千克?
例:某礦泉水進貨時4瓶5元,售出時每瓶1.5元,要想獲利300元,需售出礦泉水多少瓶?
(3)先求總數,再求每份是多少,或有這樣的幾份
例:一個工程隊修一條公路,原計劃每天修450米,80天完成,現在要求提前20天完成,平均每天應修多少米?
想:先求這條公路全長多少米? 再求現在平均每天應修多少米?
(4)相遇問題 (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例:兩地相距275千米,客車與貨車分別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火車每小時行50千米,開出幾小時後兩車相遇?
3、分數、百分數問題(1)求A是B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方法:確定誰是單位「1」 B是單位「1」 A÷B
例:六(1)班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 男生人數佔全班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
(2)求A比B多(少、增加、減少、提高、降低)百分之幾?
方法:(多、少、增加、減少、提高、降低)的量÷單位「1」
例:現在買一台收音機用160元,比過去少用85元,收音機售價降低了百分之幾 ?
(3)求A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
方法:單位「1」的量×分率(百分率)=分率對應量
例1:一堆450噸的貨物,第一天運了總數的1/6,第二天運了總數的2/9。兩天共運貨物多少噸?
例2:一個書包原價50元,現價比原價降低10%,現價多少元?
(4)已知A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求A
方法:對應量÷對應分率=單位「1」的量
例1:一袋麵粉,2天吃了2/5,正好吃了16千克,這袋麵粉多少千克?
例2:一袋麵粉,2天吃了2/5,還剩下6千克,這袋麵粉多少千克?
例3: 小明家二月份用水20噸,二月份比一月份節約20%,一月份用水多少噸?
例4:六(1)班開展活動,全班1/4的同學布置教室,2/5的同學采購物品,其餘14人准備節目,六(1)班全班有多少人? 想:求全班人數就是求單位「1」的量,14人對應的是全班的1/4和2/5以外的人
❷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復習資料
2009畢業班小學數學總復習資料
常用的數量關系式
1、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版份數=份數 總數÷份權數=每份數
2、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❸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總復習資料
班級 姓名
一、 讀讀寫寫
nuó yí ēnɡ rónɡ Yóu sī chā yānɡ kū wěi jī yè xìnɡ ér
yī fān kǎo yàn Duàn liàn zhuǎn huà yōu yǎ là yuè chū xún
zhǎn lǎn suàn bàn jiǎo zi fěi cuì zhēn zi lì zi bào zhú
fēnɡ zhēnɡ yù bèi Cǎi pái biān pào jié rán sì yuàn cǎi huì
shū jí hán hu Jiān ruì chōu tì kǒnɡ bù cū bào mó ɡuǐ
féi pànɡ kǔ xínɡ Cán bào fěi tú jū liú wō tóu bō xuē
xīnɡ wànɡ jiě jiù ?i sī ɡuāi qiǎo wéi qún yìnɡ bì liè fènɡ
三、多音字
jǐn( ) bó ( ) kōnɡ( ) mó( ) pínɡ( )
盡 薄 空 模 屏
jìn( ) báo( ) kònɡ( ) mú( ) bǐnɡ( )
hē( ) pēn( ) chā ( ) pū( ) jiān( )
五、近義詞
辯斗(辯論)挪移(挪動)凝然(凝視)覺察(發覺)依賴(依靠)優雅(雅緻)鎮靜(鎮定)
舒展(伸展)責怪(責備)歉疚(愧疚)縈繞(纏繞)機敏(靈敏)扶襯(幫襯)姿態(姿勢)
窈窕(苗條)充足(充裕)嫻熟(熟練)間斷(中斷)壓抑(抑制)柔順(溫順)豐富(豐盛)
朴實(樸素)敦厚(忠厚)排擠(排斥)侵蝕(剝蝕)崇尚(推崇)驚恐(恐怖)扼殺(抹殺)
豁達(開朗)深邃(深奧)含糊(模糊)殘暴(殘忍)粗暴(粗野)會意(領會)宏偉(雄偉)
憧憬(嚮往)注視(凝視)璀璨(燦爛)激烈(猛烈)興旺(興盛)哀思(哀悼)徹底(完全)
六、 反義詞
空虛(充實)徘徊(果斷)聰明(愚蠢)特別(普通)枯萎(旺盛)筆直(彎曲)柔軟(僵硬)
喧嘩(安靜)薄弱(堅固)渺小(巨大)團結(分裂)嫻熟(生疏)充足(缺乏)熱鬧(冷清)
壓抑(張揚)朴實(華麗)柔順(暴躁)排擠(拉攏)勤儉(奢侈)樂觀(悲觀)浪漫(現實)
豁達(狹隘)殘暴(仁慈)幼稚(成熟)粗暴(溫和)暫時(長久)暴露(隱蔽)茂密(稀疏)
黑暗(光明)挺進(後退)興旺(衰退)團結(分裂)堅持(放棄)瀏覽(精讀)簡朴(豪華)
普通(特殊)精緻(粗糙)窮苦(富裕)幸福(痛苦)慈悲(殘忍)昏暗(明亮)摩平(揉皺)
憂郁(開朗)野蠻(文明)凄涼(繁榮)寂寞(熱鬧)淘氣(乖巧)絕望(希望)嘲弄(恭維)
莊重(輕浮)溶解(凝結)剛毅(懦弱)純凈(混濁)精細(粗糙)嶄新(破舊)誕生(逝世)
普通(特殊)獨立(依賴)風華正茂(風燭殘年)鍥而不舍(半途而廢)熱騰騰(冷冰冰)
七、句子專項
改為雙重否定句
1燕子飛過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艱難。
2爹媽都不在家,只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3在共產黨面前,什麼困難都能克服。
4我們確實需要努力了。
5我只好把書還給他。
反問句改陳述句
1、你舉薦他,難道不怕別人說你偏心眼?
2、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3、海上日出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4、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
5、這里的景色這么美,怎能不使我們流連忘返呢?
6、難道雨下得小嗎?
7、你的這種做法,怎能不叫人生氣?
8、出了這樣的事,人們怎不傷心呢?
9、沒有太陽,怎麼會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10、我想,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手法。
1、一串串寶石般的水珠飛騰著,飛騰著,落進深潭。( )
2、聽了這感人的故事後,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 )
3、別看小草的身軀是那樣的柔弱,卻有著驚人的生命力。狂風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乾旱不能滅絕它;即使是車輪將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會從地下挺直身軀,開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媽媽為孩子們准備了降落傘,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彈琴。( )
6、水簾落下來,猶如片片錦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
7、太陽沖破了雲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雲,叫積雲。( )
9、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碗有千斤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 )
10、小鳥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 )
11、小青石看見了許許多多人的腳,它覺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錢,難道我們就可以隨便亂花,隨意浪費嗎?( )
1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15、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 )
16、葛洲壩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 )
17、是誰創造了人類的文明?是勞動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20、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
按要求寫改寫下列句子。
1、老師不辭辛苦,用心血培育我們成長。(用比喻手法)
2、鳥兒在樹枝上跳動。(用擬人手法)
3、我覺得這個碗很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用誇張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用擬人手法)
5、顆顆水珠在荷葉上滾動。(用比喻的手法)
八、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幫助表達句子的語氣和停頓,能使句子的結構在書面上顯得更清楚。標點符號是標號和點號的總稱。
點號主要表示語言的停頓和語氣,有逗號(,)、句號(。)、問號(?)、嘆號(!)、頓號(、)、分號(;)冒號(:)。
標號主要表示語言的性質和作用,有引號(「」)、括弧(())、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 . )、書名號(《》)、間隔號(•)。
標點符號按其用途大致可分為下列五組:
▓表示句末停頓和句子語調的:句號、問號、感嘆號。
▓表示句中某些部分間的停頓的:頓號、逗號、分號。
▓表示提示和引用的:冒號、引號。
▓表示插入轉折和刪節掉一些詞語和句子:括弧、破折號、省略號。
▓表示特殊詞語的:著重號、書名號、間隔號。
體會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破折號、引號的用法,並把相應的答案填在括弧里。
1、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A、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示聲音斷斷續續。 C、表示語意含蓄,讓讀者去想像。
①「唉!西蒙死了。兩個孩子那麼小……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桑娜沉默了。( )
②風箏花花綠綠,各式各樣:有「蜈蚣」、有「蜻蜓」、有「仙鶴」……( )
③「有沒有同學考卷已……」,老師的話還沒說完,丁丁已舉起手來說:「老師我已做完了。」( )
2、判斷破折號的用法。
A、表示語言中斷或聲音延長。 B、表示意思遞進或轉折。 C、表示對上文的解釋、說明。
①有一回,趙王得了一塊寶玉——和氏璧。( )
②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
③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爬出。( )
④草地上開滿了花,招來很多小蜜蜂——它們在花叢中穿梭忙碌著。( )
3、體會引號的用法。
A、表示引用別人的話。B、表示需要強調的詞語。C、表示引用特定的詞語。D、表示否定或諷刺。
①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一種「人」字形線路。( )
②湖邊的森林裡有列寧的「綠色辦公室」。( )
③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
④弟弟被評為「三好學生」。( )
九、課文復習提綱
1、《文言文兩則》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課後第3題:
①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答: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②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答: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③孰為汝多知乎?答: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2、《匆匆》
本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散文。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課後第2題:「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答:作者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日記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3、《桃花心木》
這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課後第2題:
①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答:「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生活中的「不確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崗、遇到自然災難等。
②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答:因為種樹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給樹澆水,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成長。所以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6、《北京的春節》
本人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本文通過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悲痛。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有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答: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文件落到敵人手裡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慈愛和善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兩個方面的統一。
②「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里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答: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它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答: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課後第3題: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的關系是首尾呼應。這樣可以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更突出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懷念。
12、《為人民服務》
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後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固:本來。或:有的。於:表示比較。
課後第3題: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答:這段話共有四句話。第一句是講我們要歡迎批評,第二句話是講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第三句話是講我們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第四句話是講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這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開頭描寫了小女孩的處境: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還在街頭賣火柴。接著,寫了小女孩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飛走。最後講小女孩凍死在街頭。
課後第3題:
①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飢餓,只有痛苦。
②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前一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
15、《凡卡》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文章是按寫信的過程記敘的。開始敘述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闆、老闆娘和伙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一是過聖誕節的情景);最後寫凡卡把寫好的信塞進郵筒里,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他的信。這篇課文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信的內容和寫信過程中凡卡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而成的。在表達式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18、《跨越百年的美麗》
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作者採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描寫了居里夫人的在法國科學院做學術報告的場面,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凸現在讀者面前。接下去的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居里夫人為了探索「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而進行的艱苦的研究,直到發現了鐳,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充分表現了居里夫人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最後兩個自然段寫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態度和做法,表現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貴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學的忘我精神。最後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課題中的「美麗」不僅是居里夫人的美麗容貌,更是她所體現的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貴人格。
課後第2題:
①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答:「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項偉大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作出貢獻。
②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答:這個句子採用了「從……變成……」的句式,這種「變」不是一般的變成,而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課文的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是: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後第2題:答:第一個事例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自轉有關。第二個事例是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紫羅蘭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第三個事例是一位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補充事例:牛頓看到蘋果落到地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魯班上山手被草葉割傷,發明了鋸。
課後第3題:
①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答:「?」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答:「見微知著」的意思是: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這句話重申文章開頭提出的觀點,與開頭互相照應。
十、日積月累
第一單元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
3、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墨子》
4、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傳習錄》
5、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
第三單元
囚歌 (葉挺)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單元
1、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2、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3、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4、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5、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6、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7、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8、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第五單元
百煉成鋼 發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十一、要求背誦默寫的重點課文
第1課《文言文兩則》。第2課《匆匆》。第12課《為人民服務》。第18課《跨越百年的美麗》。
14首古詩詞:
《元日》王安石【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唐】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七步詩》曹植【三國.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王維【唐】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唐】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唐】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於謙【明】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鄭燮【清】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唐】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己亥雜詩》龔自珍【清】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蘇軾【宋】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宋】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浪淘沙》劉禹錫【唐】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❹ 六年級下冊復習資料
作文
作文是字、詞、句、段等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在小學階段要求會寫簡短的記敘文。做到思想健康,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學過的標點符號。會寫常用的應用文:留言條、請假條、板報稿、日記、書信、通知及簡單的讀書筆記和會議記錄等。要寫好一篇作文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
1.審清題意。即要看懂題目的意思和要求。
第一,必須弄清題目要寫的對象。
如:《我這個小孩》和《鄰居家的小孩》,雖然都是寫小孩,但前者是寫自己,後者卻是寫別人。又如在狀物的文章《我最喜歡的××》一題,仔細研究,它要求我們寫最喜歡的東西或有趣的動物等。如果按《我最喜歡的人--媽媽》來寫這就弄錯了寫作的對象。
第二,必須弄清題目要寫的范圍。
有的題目從時間方面規定了范圍,如《夏天的晚上》、《課間》。有的從地點方面規定了范圍,如《操場一角》、《在公共汽車上》。有的從內容方面規定了范圍,如《學洗衣》、《植樹》。也有的從幾個方面規定了范圍,如《放學路上學雷鋒》,就是從時間、地點、內容幾方面規定了寫作的范圍。
第三,必須弄清題目要寫的重點。
重點是指題目中表示思想意義或思想感情的關鍵詞。如,《二十年巨變》重點應放在巨變上,寫出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我國(或家鄉)所發生的巨大的變化,以贊頌改革開放政策的輝煌成果。
閱讀
小學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看書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
看書報能力是指能夠掌握學過的常用詞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能背誦或復述指定的課文;能夠給課文分段和層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讀懂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理解主要內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認真閱讀的習慣主要是指邊讀邊想的習慣。查字典和運用其它工具書的習慣以及質疑問難的習慣等。
一、劃分段落層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義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節。它是作者在表達內容時,圍繞一個意思說一句話或幾句連貫的話,是構成篇章的最小單位。意義段又叫邏輯段,它可以由一個自然段組成,也可以由幾個相關的自然段合並而成。自然段著重文字表達的需要,意義段著眼思想內容的劃分。
我們學習段,一是弄懂怎樣把話一句一句地連起來,表示一個主要意思;二是進行思維訓練,培養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層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劃分層次,就是通過對一段話的分析,看出這段在有個意思,這幾個意思又是怎樣一層一層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自然段常見的組合方式有:
(一)順承式。即按事情或動作的先後順序表達。
例如:7月27日凌晨兩點,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聞訊趕到。
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兒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這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
這一自然段共有四層意思,把四層意思歸納起來概括段意:
當九江賽城湖大堤塌陷時,官兵們聞訊趕到,扛沙包,築人牆,終於保住了大堤。
(二)並列式。在一段話中,分別寫幾種事物的幾個方面,它們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是並列存在的。
例如《精讀與泛讀》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對一大堆讀物,我們可以將每本書的內容提
要、前言、章節目錄等很快地從頭到尾看一遍,這樣就能大致了解每本書的梗概、特點及應用范圍等。//對一本讀物來說,可以幾段幾段地粗讀,也可以幾頁幾頁地翻閱,而不必逐一探究某個字、詞或句子的意思。俗話說的一目十行,就是指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快速閱讀方法。
這一段前後兩部分分別介紹了面對許多讀物和一本讀物時不同的讀書方法。前後顯然是並列並系的。
(三)總分式。先總述後分述或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敘述,也包括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以及先分述再總結。
如《爺爺的蘆笛》第1自然段。在強強的相象里,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碧藍碧藍的海水就踩在腳下。白天,成群的海鳥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萬點螢火閃閃爍爍。更有趣的是,海水長著一大片一大片的蘆葦。一張普普通通的葦葉,經爺爺三折兩卷,就成了一支蘆笛。吹奏起來,曲調是那樣婉轉悠揚,還帶著一股濃濃的海水味······。這一段先總述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再具體描繪周圍景色之美、蘆笛曲調動聽。
再如《夾竹桃》第三個自然段。先總述我們家常見的花應有盡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兒依次開放的景象,最後總結園子里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盛景。
(四)轉折式。全段分兩部分,前後兩部分意思轉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轉折詞分開。
例如《灰椋鳥》第一自然段。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
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這一段可概括為:原以為灰椋鳥沒什麼好看的,可是自從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我決定去看看。
有時,前後兩部分內容間沒有轉折詞,但其中的轉折關系仍顯而易見。
如《煙台的海》第一個自然段: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台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這一段前後兩句問雖無轉折詞,然轉折關系一讀便知。
轉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轉折後的內容概括段意。上面這段可概括為由於煙台是我國少數北面臨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五)因果式。按照事物的原因、結果的關系表達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後果和先果後因兩種情況。
例如《莫泊桑拜師》第一個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從小酷愛寫
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但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沒有什麼特色。//莫泊桑焦急萬分,於是,他去拜法國文學大師福樓拜為師。
這一段段意可概括為莫泊桑早年寫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樓拜為師。
以上是先因後果,再舉一例先果後因。
《真情的回報》最後一個自然段騎上這輛嶄新的自行車送報快多了。當然,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扔報紙的'絕活',依舊下車把報紙送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送進門里。因為我永遠記住了: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和愛意。
這一段前面是結果後面說明原因,從而突出了原因,點明了課題的含義。
二、劃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劃分文章段落,可以參考上述分層的幾種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還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總起句;有的在段尾,即總結句;也有的在中間議論部分或人物語言中)。
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
用小標題的方式進行概括。
分別舉列如下:
1、《夾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並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又如《秦兵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馬俑規模宏大,就是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沒有中心句,可根據主要意思概括為:江主席來到南開大學閱覽室,與青年學生一起吟誦詩詞並談論古典文學常話。
3、《碧螺春》各段則可以小標題形式概括各段內容。a.久負盛名;b.名稱來歷;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寫文章的主要內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要太具體,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主要事件或敘述的幾個要點簡要地寫出來。
抓主要內容的方法有: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稍加整理;2.按所敘述的問題來抓文章的主要內容;3.根據文章的標題,加以補充。
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寫了五壯士接受任務;第二段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第三段寫了把敵人引上絕路;第四段寫頂峰殲敵;第五段寫英勇跳崖。把這五段段意連起來,稍加整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寫了五位壯士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掩護群眾的任務,有計劃地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終於把敵人引上絕路,殲敵於頂峰,最後英勇跳崖的經過。
又如《顏黎明的信》一文敘述了這樣幾個問題:1、青年人該怎樣讀書;2、談在上海看桃花;3、能不能把信發表;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把這幾個問題綜合起來,稍加整理,可以這樣歸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魯迅在信中談了青年人讀書要博採眾長、博覽群書、興趣廣泛,又談了關於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發信這個話題,最後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❺ 六年級數學下冊總復習答案
某種商品的進抄價為800元,出售時標價為1 200元,後來由於該商品積壓,商店准備打折銷售,但要保證利潤率不低於5%,則至多可打 折.
【答案】7
從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程是2 400米,如果小明早上7點離家,要在7點30分到40分之間到達學校,設步行速度為 米/分,則可列不等式組為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步行的速度范圍是_________.
【答案】 60米/分~80米/分
從甲地到乙地有16千米,某人以4千米/時~8千米/時的速度由甲地到乙地,則他用的時間大約為()
A.1小時~2小時 B.2小時~3小時
C.3小時~4小時 D.2小時~4小時
【答案】D
❻ 六年級下冊小學數學總復習答案 蘇教版
國慶節期間,電器市場火爆.某商店需要購進一批電視機和洗衣機,根據市場調查,決定電視機進貨量不少於洗衣機的進貨量的一半.電視機與洗衣機的進價和售價如下表:
類別
電視機
洗衣機
進價(元/台)
1 800
1 500
售價(元/台)
2 000
1 600
計劃購進電視機和洗衣機共100台,商店最多可籌集資金161 800元.
(1)請你幫助商店算一算有多少種進貨方案?(不考慮除進價之外的其他費用)
(2)哪種進貨方案待商店銷售購進的電視機與洗衣機完畢後獲得利潤最多?並求出最多利潤.(利潤=售價-進價)
【答案】
(1)6種進貨方案 (2)當x=39時,商店獲利最多為13 900元.
今秋,某市白玉村水果喜獲豐收,果農王燦收獲枇杷20噸,桃子12噸.現計劃租用甲、乙兩種貨車共8輛將這批水果全部運往外地銷售,已知一輛甲種貨車可裝枇杷4噸和桃子1噸,一輛乙種貨車可裝枇杷和桃子各2噸.
(1)王燦如何安排甲、乙兩種貨車可一次性地運到銷售地?有幾種方案?
(2)若甲種貨車每輛要付運輸費300元,乙種貨車每輛要付運輸費240元,則果農王燦應選擇哪種方案,使運輸費最少?最少運費是多少?
【答案】
(1)安排甲、乙兩種貨車有三種方案(2)方案一運費最少,最少運費是2 040元
❼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資料
你好:
六年級下冊課文復習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復習要點
1文言文兩則
1.《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寫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敢於提問,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編成《論語》一書。《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4.理解句子。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3)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5.《學弈》全文:
學弈(yì)[1]
弈秋[2],通國[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4]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5];一人雖聽之[6],一心以為有鴻鵠(hú)[7]將至,思援[8]弓繳(zhuó)[9]而射之。雖與之[10]俱[11]學,弗(fú)[12]若之矣(yǐ)[13]。為[14]是其[15]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注釋:1、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3、通國:全國。 4、誨:教導。5、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6、之:指弈秋的教導。7、鴻鵠:天鵝。 8、援:引,拉。
9、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10、之:他,指前一個人。11、俱:一起。
12、弗:不。13、矣:了。14、為:因為。15、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學弈》全文翻譯: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6、《兩小兒辯日》全文:
兩小兒辯日[16]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7],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18]日始出時去[19]人近,而日中[20]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21]日中則如盤盂(yú)[22],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23],及其日中如探湯[24],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25]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釋:16、本文選自《列子•湯問》。17、辯斗:辯論,爭論。18、以:認為。
19、去:離。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23、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24、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
25、決:判斷。26、汝:你。 27、知:通「智」。
《兩小兒辯日》全文翻譯: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還有《綠》、《背影》。
2.文章緊扣「匆匆」,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尾都用了設問句,首尾呼應,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4.寫出珍惜時間的語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運用設問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運用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們學過他的《和時間賽跑》。文章借樹的生長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的重要意義。
2.樹的生長「不確定」指老天下雨,種樹人澆水沒規律。人生活的「不確定」指生活中不可預知的坎坷、曲折、磨難。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拚命紮根,就能長成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3.表達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6北京的春節
1.本課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
2.文章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2)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廟會。(3)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3.課文按時間順序,對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三部分寫得詳細,其它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課突出的表達方法是以時間為順序,有詳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1.本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寫的一篇回憶錄,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害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全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使整篇文章顯得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記在心裡的感情。
2.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釗同志堅持革命工作。
(2)被捕時,李大釗同志從容鎮定。
(3)法庭上,李大釗同志與敵人作斗爭。
(4)被害後,李大釗的妻兒悲傷的情形。
3.課文前後照應有多處
(1) ①我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②後來聽母親說……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親的被難日……
②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這件事印象深刻,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
(3) ①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
②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
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親夜裡回來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體現了他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
(2)局勢越來越嚴重……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
李大釗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體現了他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的精神。
(3)他們奪下父親的手槍……父親保持著他慣有的嚴峻態度……
表現了李大釗在敵人面前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沒戴眼鏡」和「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了李大釗遭受了苦刑;「平靜」說明了他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表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護。
(5)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充滿信心,所以在極端困難、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不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傷為力量。
12為人民服務
1《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於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議上所做的演講,是一篇議論文。
2.文章從三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1)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
(2)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3)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1.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他的作品還有:《海的女兒》、《丑小鴨》、《拇指姑娘》。本課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爐,是因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噴香的烤鵝,是因為她十分飢餓,渴望得到食物;最後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飛走,遠離寒冷、飢餓、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動,是因為作家巧妙的表達方法: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想和殘酷的現實交替出現。
4.寫出下面兩段話的理解。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離開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
(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經」指的是火柴擦燃後的幻想。前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後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凡卡的回憶和想像三部分穿插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過吃不飽,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負三方面寫了學徒生活的痛苦,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爺爺守夜的情景和過聖誕節的情景。
3.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是:
(1)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組成;
(2)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第16課
《魯濱孫漂流記》的梗概部分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讓我們初步了解了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表現了魯濱孫(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特點。
(喜歡這個人物的理由:魯濱孫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戰勝了種種困難,頑強生存下來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第17課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突出地表現了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
《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寫作方法:
細節描寫使人如臨其境;
生動的語言描寫使人如聞其聲;
心理描寫讓人了解事情背後的變化;
側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明;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使文章條理清楚等。
回顧 拓展四
1、《日積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❽ 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每課知識點考點歸納整理-總復習【自己精心整理】
知識點
1、寬容讓人們彼此寬待、和睦相處,它是我們和諧、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
2、寬容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和諧、友善的社會生活環境,也使我們的內心保持平和、安定,讓我們生活得健康、愉快。
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忙於工作和生活,彼此之間難免產生摩擦、沖突。寬容能讓我們心胸寬闊。
4、寬容讓我們面對他人的無心之失時大度、不計較;同時,也讓我們面對他人的傷害時,平息心中的不滿,放棄報復的想法,懂得原諒他人。
5、擁有一顆寬容的心,讓我們平靜下來,調整情緒,更為客觀、大度地面對問題。
6、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報復不是解決沖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沖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責任。
7、寬容,並非是窩囊,而是一種寬容精神,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美德。
8、被別人尊重讓我們感到愉快、滿足,充滿價值感。推己及人,別人也希望我們能給他們帶來同樣的體驗。
9、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夠維護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應該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
10、語言可以體現尊重。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分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話會被別人帶來溫暖和鼓勵。
11、尊重他人不單表現在話語上,更應該落實在行動上。與人交往時,謙虛有禮,重視他人意見,關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體現。
12、尊重他人還要能夠維護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讓別人覺得舒服。
13、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容侵犯。由此可見,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讓我們把所學的落實到今後的行動中,相信尊重之花會遍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