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必背
【必修三必背篇目】
陳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屈原列傳 司馬遷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詩經·衛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
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Ⅱ 高中語文必修三必修四名著導讀考點
必修一:《論語》《大衛 科波菲爾》
必修二:《家》《巴黎聖母院》
必修三:《紅樓夢》《高老頭》
必修四:莎士比亞戲劇,《談美》
必修五:《三國演義》《堂吉訶徳
Ⅲ 高中語文必修三目錄
第一專題:祖國土
⊙江山多嬌
祖國山川頌
長江三峽
肖邦故園
⊙頌歌的變內奏
發現
北方
祖國呵,我親愛容的祖國
祖國土
第二專題:號角,為你長鳴
⊙殉道者之歌
離騷(節選)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
啊,船長,我的船長喲!
⊙烈士的抉擇
《指南錄》後序
五人墓碑記
⊙底層的光芒
品質
老王
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
⊙審視傳統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認識和溝通
東方和西方的科學
中國與西方的文化資源
⊙拿來與接納
拿來主義
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
第四專題:尋覓文言津梁
⊙因聲求氣
燭之武退秦師
諫太宗十思疏
⊙仔細理會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鴻門宴
⊙融會貫通
秋水(節選)
非攻(節選)
Ⅳ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句式,
一、寡人之於國也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
②雞豚狗彘之畜(賓語前置,應為「畜雞豚狗彘」)
2.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句)
①移其粟於河內(「於河內」為介賓結構)
②樹之以桑(「以桑」為介賓結構)
③頓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為介賓結構)
④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於刺人而殺之……」為介賓結構)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以孝悌之義」為介賓結構)
(三)省略句
可以無飢矣(「以」後省略賓語「之」,句意是:可以憑借它不受飢餓之苦了)
二、《勸學》
(一)判斷句
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 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 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後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 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三、《過秦論》
(一)判斷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者,表判斷)
2.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也,表判斷)
3.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餘威震於殊俗
②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
③ 謫戌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④ 鋤榎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2.賓語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陳利兵而誰何
(三)被動句
①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②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內立法度(省主語)
② 以(之)為桂林、象郡(省介詞賓語)
③ 聚之(於)咸陽(省介詞)
④ 委命(於)下吏(省介詞)
四、《師說》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三) 倒裝句
1.介賓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1)而恥學於師(於師學,介賓短語後置)
(2)師不必賢於弟子(於弟子賢,介賓短語後置)
(3)不拘於時,學於余(於余學,介賓短語後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Ⅳ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古詩文
1.
勸學(制節選)&《荀子》
2.
逍遙游(節選)&莊子
3.
師說&韓愈
4.
阿房宮賦&杜牧
5.
赤壁賦&蘇軾
6.
氓&《詩經》
7.
離騷(節選)&屈原
8.
蜀道難&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錦瑟&李商隱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嬌搰壁懷古&蘇軾
14.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Ⅵ 求助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高清電子課本
這個不太可能,小學的教科書都不太全。麻煩你告訴我是高幾的教科書,上冊還是下冊,什麼版本的(例如:小學的語文S版 人教版)第幾單元?我會幫你搞 你分也太少了吧!!
Ⅶ 誰有高中語文必修三的王後雄學案,我要那上面琵琶行一課的知識點總結,拍下來,清楚一點,我要抄筆記,自
Ⅷ 高中語文必修三隱藏了哪些文化常識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專鄰國也(無,通「毋」,不屬要。)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通「途」,道路。)
二、古今異義詞
①寡人之於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今用於形影孤單的人。)
②河內凶(河,黃河,今泛指河流。凶,穀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喻(請,請允許我。今常用於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讓對方做指導。)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後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於選擇復句中的選擇詞。。)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麼。今常用於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供養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身體。)
⑨王無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