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堂實錄一等獎
餘映潮《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堂實錄
【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好,這是一篇議論文,是駁論文,再放開一點看是雜文。好,這篇課文我們大家已經學過了,我們先考慮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們已經懂得了什麼?
學生看書思考。
師:大家進一步思考你懂得了哪一點?寫出關鍵詞。
學生再思考。
師:好的,我們再交流一下,向大家介紹你讀這篇文章,讀懂了哪一點?好,舉手。好,謝謝你!
生: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中國有不失掉自信心的人在,我們從第七段可以看出來。
師:OK!
生:它寫到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些都——他們是腳踏實地為民請命積極奮斗的人,也就是說中國還有一些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在。
師:很好,懂得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人從來都沒有失掉自信力。有自信力的中國人大有人在。懂得了全文關鍵的問題。——好,繼續。繼續發言,還讀懂了什麼?
師:好,謝謝你!
生:中國人並沒有失掉自信力。
師:也懂得了一個問題。好,繼續說。
生:中國人失掉的是自欺力和他信力。
師:還有嗎?好,請坐!又懂得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有人說: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中國人——有的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他信力,或自欺力。這裡面我們還可以補充一下,那就是作者所使對方混掉的手法,這個問題會不會再展開。好,還有沒有發現什麼?——好,謝謝你的發言。
(該學生沒有發言)
師:好,可以思考一下,我們請最後一位同學發言。
生:明確指出中國人的絕大多數沒有失掉自信力,極大鼓舞了中國人的志氣和民族自信心。表現了作者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師:好,他讀懂了全文的表達的目的,那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激勵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力、自信心。你看,三個同學的回答,解決三個重要的問題,第一,文章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第二:作者所使用的方法是什麼。第三,全文的表達目的是什麼。
我們讀一篇文章一般要解決三個大的問題:第一,這篇文章為何而寫,剛才同學回答了。如果要深入一點說明,就需要練習上時代背景: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淪陷,中國國民黨的官僚政客和社會「名人」,卻在北京等地多次舉行「法會」,祈禱「解救國難」。還有人甚至 「求佛菩薩來保佑」,說什麼「今則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當時頗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報紙《大公報》也發表《孔子誕辰紀念》的社評,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資產階級走狗文人,也一口一聲狂吠「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究竟是什麼樣的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呢?同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寫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予以有力的駁斥。(板書:為何而寫。)
第二個問題是是何主旨:那就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