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聯想與想像初中語文

聯想與想像初中語文

發布時間:2021-01-28 00:20:13

① 想像和聯想的區別

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構思方式。它的特點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另一事物。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會產生聯想。一提到「秋風」,往往立刻會想到「落葉」,為什麼會想到「落葉」呢?因為「秋風」和「落葉」不但在時空上往往相伴出現,而且它們之間還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這就是「相關聯想」和「因果聯想」。我們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為花朵的鮮艷、惹人喜愛,和小朋友有相似之處,這就是「相似聯想」。當我們提到被父母遺棄的孤兒時,會自然想到我們在父母身邊的幸福,這就是「對比聯想」。我們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師時,往往會想到媽媽,因為她們在某些方面相近,對我們都是一樣的關懷、體貼,這就又是「相近聯想」了。由此可見,「相關」「因果」「相似」「對比」「相近」,就是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聯系,這種聯系就是「聯想的橋梁」。

想像,是一種有目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想像是利用我們頭腦倉庫中所存儲的已有的信息(平常觀察的事物和知識經驗等,金釗作文中就利用了「穿錯鞋」這一已有的信息),構築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動(金釗作文中就構築了張叔叔的一個笑話)。比如,當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說,被其中驚險迷離的情節所吸引,彷彿自己也乘坐宇宙飛船來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談。再比如,當你聽到一首優美的樂曲,你會想到美麗的草原、藍藍的天空。這時你頭腦中的形象,就是你想像的結果。

② 什麼叫聯想,什麼叫想像,兩者有什麼區別

聯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與之有關事物的思想活動。如此情此景,讓人聯想起杜甫的詩句「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

區別在於「聯想」指由於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想像」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體形象或情景。

「想像」和「聯想」是有交集但又有不同的,而且有時候會混用,「想像」可以無限制,「聯想」則必須是從一個現有的事物出發

「聯想」有時候可以從一個現有事物出發到另一個現有事物,「想像」則一般是限定為一個虛構的目標。

聯想,是一種心理活動的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構思方式。它的特點是,從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另一事物。我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會產生聯想。一提到「秋風」,往往立刻會想到「落葉」,為什麼會想到「落葉」呢?因為「秋風」和「落葉」不但在時空上往往相伴出現,而且它們之間還有一定的因果關系,這就是「相關聯想」和「因果聯想」。

我們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為花朵的鮮艷、惹人喜愛,和小朋友有相似之處,這就是「相似聯想」。當我們提到被父母遺棄的孤兒時,會自然想到我們在父母身邊的幸福,這就是「對比聯想」。

我們看到一位慈祥的女教師時,往往會想到媽媽,因為她們在某些方面相近,對我們都是一樣的關懷、體貼,這就又是「相近聯想」了。由此可見,「相關」「因果」「相似」「對比」「相近」,就是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聯系,這種聯系就是「聯想的橋梁」。

想像,是一種有目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想像是利用我們頭腦倉庫中所存儲的已有的信息(平常觀察的事物和知識經驗等,金釗作文中就利用了「穿錯鞋」這一已有的信息),構築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動(金釗作文中就構築了張叔叔的一個笑話)。

比如,當你看完一本科幻小說,被其中驚險迷離的情節所吸引,彷彿自己也乘坐宇宙飛船來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談。再比如,當你聽到一首優美的樂曲,你會想到美麗的草原、藍藍的天空。這時你頭腦中的形象,就是你想像的結果。

拓展資料: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內容相對比較單薄,一般不出現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有的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想法。例如《菩薩蠻·大柏地》中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這是眼前看到的實景(雨後的彩虹);「誰持彩練當空舞」,這是作者(毛澤東)由此而產生的聯想。

想像雖然也是由具體事物引起的,但設想(假想)出來的內容相對比較豐富,一般都有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而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卻又合情合理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賣火柴,實在受不住飢餓和寒冷了,就坐在牆角下,點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終於凍死在街頭。

③ 從語文角度,聯想與想像的區別

想像就是結合自己已有的對世界的認知創造出一個新的事物
聯想是想像的一種
特指根據一個現成的事物想像出一個相關聯的其他事物的思維活動。
區別:
1.聯想必須有現成的事物。想像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2.想像出的事物可以互相毫無關聯,聯想出的事物之間必須有一定的關聯。

④ 在語文中,聯想和想像各有什麼作用

聯想是來指通過某個知識點,想到另外自的知識點,而這兩著有種潛在的聯系。他可以起到復習舊知識,鞏固新知識,擴大知識面的作用。了解新舊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想像就是運用語文知識點,運用自己的思維去判斷出新的知識點,也是擴大知識面的一種方式。想像可以培養和訓練我們的思維能力,豐富語文知識。
舉例:通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以聯想到「一年之際在於春,一天之際在於晨。」都是要我們珍惜時間。
通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想像到,如果我們珍惜了時間,以後就不會為浪費時間而遺憾。如果我們浪費了時間,到以後我們就一事無成,到以後就會為浪費時間而遺憾。
聯想是通過某個知識點想到另一個已經存在的知識點;而想像是通過知識點讀發現新的內容。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⑤ 聯想和想像在語文中屬於寫作方法還是表現手法呢

聯想和想像在語文中既是寫作手法又是表現手法。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

表現手法有托物言志、正面描寫、敘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揚先抑、順敘、倒敘、插敘、襯托、卒章顯志、象徵、照應、寓情於景、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點面結合、主次、遠近、通感、白描、繪聲繪色、對比、設置懸念、聯想、想像、類比、修辭等。

要寫好景物作文,最應該注意的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徵。

(5)聯想與想像初中語文擴展閱讀:

寫景方法:

1、是在寫景的同時敘寫作者的感受,即所謂借景抒情,借景言理。

2、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中,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客觀的寫景,但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深情,這叫做寓情於景。

3、寫景的記敘文雖然不以寫景為目的,但景必須寫好,這樣,才能使文中的情有所依託,才能為抒情、顯理打好基礎。要寫好景,除了前面提到的抓住特徵之外,還應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和修辭手法,使所繪之景具體、真實、生動、形象。

⑥ 語文 表現手法 聯想 想像 有什麼區別 請舉例 不要概念 謝謝

聯想是看見物體想到類似的物體,兩者是有過渡的,伍爾芙的《牆上的斑點》用的很多,內幾乎全是。容
想像就是亂想,沒有理由的想的那種,比如毛主席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他沒看到過,所以壓根就是想像的。
本人語文水平一般。僅供參考。

⑦ 聯想和想像

聯想:通過一個現象或事件或道理,進行發散性思維,想到其他與其有關和相關的思維方式
想像:根據抽象的描述,或者現實的表象,進行具體縱深的分析,想到與其有直接的聯系的思維方式

⑧ 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像能力

鄭州市中牟縣大孟鎮第一初級中學 周振廣
【摘要】閱讀教學直接關繫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培養;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26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8-0015-01
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於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准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於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後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提出來,越多越好。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牆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並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於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採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像力為中心。
1、判斷力的培養。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旬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後並不一定就產生「正確」。加上「常常」,對「錯誤」現象的本質特點揭示就准確。
2、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徵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徵或個別方面綜台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3、聯想能力的培養。聯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准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想。教師還可根據聯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想力的訓練。
總之,閱讀教學直接關繫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⑨ "聯想"和"想像"的區別是什麼

1、聯想是現復實存在的,想像可以制是虛構的

聯想是指在一個事物的基礎上想到另外一個真實存在,具有相同特點的事物。而想像是指在一個事物的基礎上想到另外一個可能存在的,構想出來的事物。

2、目的性不同

聯想,是一種擴展性心理活動,根據一種事物聯想到另外一種事物;

想像,是一種有目的、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在腦海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事物。

3、聯想需要一個參照物,想像不需要任何參照物

聯想一般是指看到某物想到的,這里強調有一個參照物,比如通過某人聯想到另外一個人;

而想像是可以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比如想像未來或者沒見過的某人的樣子等。

4、聯想是有意識的,想像可以是無意識的

聯想是由一種事物聯想到另外一種事物,具有意識引導;

無意想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的想像。無意想像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產生的。 例如夢是一種無意想像

⑩ 聯想和想像文章

地下森林斷想
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牆。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類,卻已經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驕傲的代表。
可是你,卻為什麼長在這里?長在這陰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峽谷。為了尋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嶺,穿過了長長的石洞。裊裊煙雲在我身邊飄浮,而你那充滿生機的樹梢,卻剛夠得著我的腳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兒高。你似乎深不見底,寬不可測,沒有人見過你的全貌。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麼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你從哪裡飛來?你究竟遭受了什麼不幸,以致使你沉入這黑暗的深淵,熬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
那一定是遙遠的年代了。那時候這里也許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許是肥美的湖沼,美麗的大自然,萬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發,瞬息改變了一切。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岩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人們不知道地球為什麼要發那麼大的脾氣。或許僅僅是因為它喜歡運動。啊,聽蒼郁的巨木在風暴中咔咔折斷,見地心的「熱血」噴射上天,氣勢之宏偉壯觀,連太陽都要肅然起敬。
然而它終於息怒了。於是一切都平靜下來。平靜了,草地變成了明鏡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狀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礫,把峻嶺劈成深淵。一切都改變了:燒焦的石頭取代了綠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漿覆蓋了嬌艷的野花。多麼寧靜的世界喲,萬籟俱寂,沒有百鳥啾啾,沒有樹葉沙沙……
就像那一切火山爆發後留下的痕跡一樣,在這里,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距鏡泊湖180公里的山林里,早已沉寂的火山留下了7個不規則的深坑,四面均為懸崖,險岩峭立,怪石嶙峋。深處百十米,淺處少說也有三四十米,谷底開闊,散落著萬年前山搖地動時崩塌下來的巨石。
火山製造了峽谷、深淵,卻沒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禿禿的,谷是光禿禿的,太陽依然高懸,可是山沒有顏色,谷沒有顏色……
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岩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里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於是,灰黑的火山石變綠了,懸崖上,山嶺間,一片鬱郁蔥蔥,鳥兒也回來,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峽谷,卻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禿禿、陰森森、靜悄悄。樵夫聽得見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嗒回聲,獵人追蹤狼嗥虎嘯。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麼也沒有。幾千年過去了,大自然的生命無處不在,峽谷卻沒有資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許鳥兒掠過山崖,銜叼的草莖曾在這里落下過草籽兒,但是草籽兒沒有發芽;也許山泉流過谷底,攜帶過幾粒花種,但是小花兒沒有長大。都說陽光是公平的,在這里卻不,不!它沉湎於高山大川平野對它的歡呼致意,卻從來沒有到這深深的峽谷的底部來過。它吝嗇地在崖口徘徊,裝模做樣地點頭。它從沒有留意過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將它遺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幾束光線由於好奇而向谷底窺測,也是斜視著,沒有幾絲暖意。
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
陽光是公平的么?峽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峽谷,它本可以變成一串明珠也似的小湖,像德都縣的高山堰塞湖「五大連池」那樣,輕而易舉就可贏得人們的贊美。可是它卻不。它悄然無聲地躺在這斷壁底下,並不急於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隱姓埋名,安於這荒僻的大山之間,總好像在期待著什麼,希望著什麼。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著什麼呢?
長空的大風經過這里,停下了腳步。不等探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塊碾成粉末,一點一點地撒落到峽谷的石縫里去。
潔凈的山泉日日與它相伴,也終於明白了它。它從石洞里流出來,又一滴一滴滲進石縫里去,把石塊碾成的粉末變成了泥土。
山頂的魚鱗松時時顧盼著它。雖然相對無言,卻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峽谷深沉的品格,欽佩峽谷堅韌的毅力,它為陽光的偏愛憤懣,為深淵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結下了沉甸甸的種子,便毅然跳進了峽谷的懷抱,獻身於那沒有陽光的「地下」,也許為它所感召,純潔的白樺、挺拔的青楊、秀美的黃菠蘿,它們勇敢的種子,都來了,來了。一粒、幾十粒、幾百粒。不是出於憐憫,而是為了試一試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強……
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過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凍中死去,但總有強者活下來了,長起來了,從沒有陽光的深坑裡長起來。
幾千年過去了,幾萬年過去了,進入了人類的文明時代。終於有一天,人們在昔日的死火山口發現了一個奇跡,一個生命史上的奇跡:幽暗的峽谷里竟然柞木蒼郁,松樹成林。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聳立著一片蔚為壯觀的森林。只因為它集於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見陽光,有人便為它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變成漂亮的小湖,奇麗的深潭,也許早就免除了這「地下」的一切艱辛。但是它不願意。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它在黑暗中苦苦掙扎向上,愛生命竟愛得那樣熱烈真摯。盡管陽光一千次對它背過臉去,它卻終於把粗壯的雙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頂,把偉岸的成材無私奉獻給人們,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榮光。
我為尋你爬上了高高的嶺,原只是因為好奇,卻想不到你如此強烈地震動了我的心懷。我不願離去了。我望見澗底泉水閃爍,我明白那是你含淚的微笑。
秋日的艷陽在森林的樹梢上歡樂地跳躍,把林子里墨綠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黃的楊、火紅的楓,打扮得五彩繽紛。瞧!陽光現在多麼喜愛它們,好像它從來就是這么慷慨。
風兒從我腳下的林子里鑽出來,送來林濤愉悅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給曾在困難中真誠地幫助過你的夥伴們聽的嗎?它們如今都到哪兒去了呢……
乾枯的小草兒在我腳下發出簌簌的響聲,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確實比你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幾分呢,這得意的小草兒。然而我卻想攀著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聽見了,聽見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盪的回聲: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麼,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尋光明的地下的「種子」。願你們創造更多的奇跡!
簡介
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的頑強不屈的生命力,表達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文章最後揭示哲理,點明主題思想。哲理性的話是:「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麼,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絕不會屈服啊!」這一哲理既與地下森林形成和發展相關,同時又超越了地下森林事件的局限性,而上升到「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的普遍道理層面。當然,作者的寓意決不僅限於此,「謝謝你的啟迪」這句話似在暗示作者領悟得更多,引發讀者往更為廣闊普遍的事理方面思考,即想到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常常會墮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風雲變幻、地質變遷考驗森林、禽獸的生命適應性一樣,考驗人群的品質、適應性、耐力,錘煉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滄海橫流,天地翻覆,方顯英雄本色;火盡煙滅,劫後餘生,更知生命可貴。歷史與現實,個體與群體,莫不如此。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既寫作者眼中所見的地下森林面貌,又寫作者的觀覽感受和受到啟發後的深思,總的說來主觀色彩、抒情色彩非常明顯。

閱讀全文

與聯想與想像初中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