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技巧
古人在談到結尾時常以「豹尾」為標准,是指結尾時筆法要簡結、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餘地。請看近中考滿分文的結尾技巧。 技巧一:首尾呼應,凸顯主旨 (首) 都說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都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尾) 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遠記住先哲的那句良訓: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選自湖荊州中考滿分文《把夢想帶給花季》) 技巧點撥 :首尾呼應是考場作文中最實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況是作者先在開頭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後在結尾時再次強調,照應開頭,從而使文章的中心鮮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運用首尾呼應的方式,以優美的詩一般的語言凸顯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首) 有一種光華,籠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克山上;有一種烈焰,溫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 我們不能因為屢受傷害就失去與丑惡斗爭的信心,因為我們需要守衛我們的精神火種――友善! (選自河南中考滿分文《守衛精神的火種》) 技巧點撥 :這是一篇考場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與上例相比,此例為簡潔明快,開頭提出論點,迅速入題,結尾再次反復,呼應開頭,加強了論證的力度。 技巧二:言為心聲,呼喚號召 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吧,把愛心帶給他人,帶給那些失學兒童,帶給那些孤寡老人……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當你把愛心獻給他人時,你也獲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選自湖北荊州中考滿分文《把愛心帶給他人》) 二十一世紀,我們是祖國的春天,我們不是我們的父母,熱情奔放是我們的性格,我們不需要守那些規矩,打破陳規,讓我們腦中的那團熱情火燃燒得更猛烈,把我們的笑聲、愛心串在一起,讓全世界籠罩在愛之中。要笑就笑個痛痛快快,要哭就哭個歇斯底里,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讓那陳舊的觀念束縛著,不要隨便改變自己,請記住我的名言:「我就是我,給我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 (選自福建省中考滿分文《給一點陽光就這么燦爛》) 技巧點撥: 考場作文講究情感真摯,要寫出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丑惡的鞭撻。這種情感不僅局限於自己,還可以在文章結尾發出真摯的呼喚,號召大家一起去追尋真善美,一起去鞭撻假丑惡。上面小作者真情呼喚,言為心聲,表現了自己美好未來的嚮往之情。第二段小作者言詞急切,個性十足,表情達意毫無遮掩,向所有的同齡人發出了真情的呼喚,有力的突出了主題,給讀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憾。 技巧三:巧妙發問,引入深思 自然的色、自然的香、自然的味、自然的美,這一切都源於自然。自然是偉大的。是神奇的。它與生活是那麼的近,那麼的緊。品味自然,不就同品味生活了嗎? 技巧點撥: 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要具有哲理啟發性。如同欣賞一支優美的樂曲,曲雖終但餘音繚繞,給人留下無窮的韻昧。你看,在上面一段文字中,作者在結尾巧妙發問,引發讀者思考,將文章的意蘊加以深化。體現出作者思考的深刻性與獨特性。 不同的話有不同的影響,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視野,不同的哈哈鏡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會有不同的行動,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樣子,不同的評價造就孩子不同的命運。何必要讓自己狹小的視角不公地評價一個人、傷害一個人,何必要熄滅風中的燭光,何必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無個性的模型? (選自湖北省中考滿分文《哈哈鏡中的我》) 技巧點撥: 這段結尾針對老師的評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先用排比句的形式說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不必磨滅學生個性,最後再以問句結束,啟示人們進行思考,深化了文章的內涵。 技巧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15年來,生活讓我懂得了放棄!為了我的理想,為了更多的人可以讀書,我必須放棄! (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從天空想到的》) 想到這里,我又記起了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身邊的書多著呢,只要發覺,肯定會學到很多……」 (選自陝西中考滿分文《閱讀身邊的人》) 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造出美好的明天。 (選自四川內江中考滿分文《創造美好的明天》) 佐拉說:「人生――只有兩分半種的時間,一分種微笑、一分種嘆息、半分種的愛……」在我看來,在我陶醉於欣賞母親的梳妝中,那一分鍾的微笑不是勉強,那一分鍾的嘆息之後不再是嘆息,而是愛的傳遞,母親將她對生命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融於平日的點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 (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陶醉》) 技巧點撥: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結尾之時,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許多。這里列舉幾例分別引用了詩文佳句、名人言論,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學們應加以學習,此外,引用的范圍可大些,如俗語、諺語、流行歌詞等均可引用。 技巧五:抒情議論,氣勢不凡 其實寧靜就是那麼簡單,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貼心的話語,一顆能包含一切的心靈,足以使一張緊綳的臉鬆弛開來,讓笑容在人們臉上輕輕地綻開,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邊的雲朵,輕輕地點綴著那片蔚藍的天,清新而自然, (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從天空想到的》) 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麗的,美麗的青春在於奮斗,在於拼搏。願天下的人們都能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出花一樣的馨香! (選自吉林省中考滿分文《花樣年華》) 技巧點撥: 這兩段文字發於心,出於情,運用排比、比喻修辭,以優美的文字抒發內心真實情感,並配以適當的議論,使文章結尾氣勢不凡,強勁有力。 技巧六: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風停了,暴雨也結束了,太陽重新露出了笑容,兩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殘陽熔化了。太陽在遠處逐漸隱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兩者混為一體,沒有距離。 (選自廣州中考滿分文《雨中品讀》) 技巧點撥: 這段結尾的特點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顯,小作者通過對雨後景物的描寫暗示了兩代人之間情感隔閡的消失,情與景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此刻,一縷陽光從外面射進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傷的小樹沐浴著它。呵,成長的路上,雖然風雲莫測,但是陽光畢竟很好!我想。 (選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滿分文《在陽光下成長》) 技巧點撥 :這段結尾突出陽光的作用,將陽光與成長結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長道路雖不平坦但充滿陽光,表達出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既照應了主旨,又顯得情韻深厚。
㈡ 初中語文的記敘文有什麼答題技巧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1、文章體裁 :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種類:(1)敘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 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 人物、 環境、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8、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9、文 眼: 標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徵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10、 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11、 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②.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③.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③、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②、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12、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13、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敘(略)
15、 語言特色: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摘抄的語言)」。
例句: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遊其中」 、
「拍打著你心底沉澱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裡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夏之絕句》)
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
附:朴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朴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真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朴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省凈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
(4)、 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 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16、寫作手法及作用:(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例句:這篇文章採用象徵的手法作者通過對北方白楊樹的贊頌,來贊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蘊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贊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
(1) 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襯托,同類事物襯托是「正襯」,相反事物襯托是「反襯」;以次襯主。
(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7、 修辭方法及作用: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
注意:在寫作時一定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寫,否則就會很空。
附: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 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
在題目的題干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源出於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19、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20、分析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21、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22、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 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 「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①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②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23、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24、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25、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1、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27、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1)劃分段落、層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可按時間或空間轉換、事件的發生經過、內容的、表達方式變換或感情的變化邏輯關系(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學會概括段意、層意。
概括段意、層意可採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麼或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總之要求:完整、簡潔、明確。
28、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29、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
。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30、記敘文中的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 (3)神態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31、記敘文的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32、記敘文中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敘」主體,「議」是附屬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議」是「敘」的自然發生,並不是強加上去的。「議」宜短不宜長,點到為止,不可以「議」代「敘」。
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3、 記敘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
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
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34、記敘文中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35、記敘文中的過渡及照應。
(1)過渡:過渡是段落層次連接的橋梁。
要求:恰當、巧妙,能夠使文章連貫、布局慎密、轉承自然。
過渡時一般用詞語、句子、段來過渡。
作用:過渡能在段與段、層次與層次之間起到紐帶作用或穿針引線、承上啟下、組織成篇的作用。
(2)照應:照應是指上下文之間的相互照顧和呼應,包括交代和照應兩個方面。交代是對後面要表現的內容在前面適當地提示一下;照應是對前面提示的內容的回答。
照應可以分為:開頭(起段)與題目的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即文章前後照應,或稱:相互照應)、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迭式照應。
36、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8、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39、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套路: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類別:語文閱讀 | 添加到搜藏 | 瀏覽(933) | 評論 (1) 上一篇: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 下一篇: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二 相關文章:
㈢ 初中語文記敘文做題方法
記敘文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議論:一般是揭示中內心
描寫:(外貌、動容作、心理、環境、語言、神態、細節)
環境描寫:1、推動故事情節向下發展
2、渲染某種氣氛
3、渲染某種環境
記敘文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㈣ 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記敘文相關知識】
1、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
常見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把
比作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2)擬人。賦予事物人的性格特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3)誇張。突出
的特點,給讀者強烈鮮明的印象。
(4)排比。增強語勢,節奏鮮明,更好地表達了(特點)
(5)反問。態度鮮明,強烈抒發情感,表達了
的特點,加強語氣。
(6)反復。強調
(
特點
)
,富有感染力。
3、常見的表現手法:
(1)對比手法(2)襯托手法(3)象徵手法(4)諷刺手法
(5)先抑後揚(6)設置懸念
4、常見的描寫方法
(1)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2)人物描寫: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
(3)細節描寫
【常考題型及答題技巧】
1、
具體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1)回答表面意義(2)回答在句子中的意義(3)表達了
(句子意思)
2、文章(題目)中的某個詞語貫穿了全文,說說它的含義?
(1)是文章的線索(2)回答該詞語在文章的意思(3)點明了
(填主旨)
的中心
3、某句話的含義
句子描寫人物:(1)描寫方法(2)表達了人物
的性格特點
句子描寫景物及其他:(1)修辭方法(2)表達了
的特點
4、某句話(某個段落)在文章中的結構
(1)在開頭:總起、引出下文、點題
(2)在中間:承上啟下(過渡)
(3)在結尾:總結、點明中心、首尾呼應
㈤ 初中語文記敘文答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和思路
1、概括全文的主要事件或某段主要內容。(概括能力)
解題技巧:(1)概括時抓住「誰」「做什麼」「結果」三要素概括。(2)概括語言要簡潔,力爭用一句話,在30字以內完成概括。(3)概括時要注意適當點出特殊的背景、環境和情節。(4)要弄清文章的主人公,確定「誰」。
思路:(怎麼樣)誰——(在什麼情況下)做什麼——結果
2、散文中人稱的使用和人稱變化的作用。
解題技巧:(1)判定人稱時要看敘述者是第幾人稱。(2)第一人稱的使用是為了給讀者以真實感,使敘述結構層次清晰,便於直抒胸臆;第二人稱的使用是為了便於直接抒發作者的強烈的感情。(答題時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回答)第三人稱的使用是便於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從更多的方面自由的敘述,豐富文章的內容。
思路:判定人稱——結合文本內容回答作用——思考對中心是否有作用。
3、文章的寫作順序及其作用
答題技巧:(1)順敘和倒敘用於篇章,而插敘用於段落。(2)順敘作用:使文章層次清晰,脈絡清楚,事件敘述較完整。倒敘作用: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情節的曲折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避免敘述和結構的單調性。插敘作用:補充文章的相關背景等有關內容,使文章內容更加完整充實。(3)所有的記敘順序都有可能對文章的中心起到一定的作用。
思路:判定順序——結合文本內容分析直接作用——結合中心看看這種順序的運用是否有利於體現文本的中心。
4、文章中某些段落和內容對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
答題技巧:(1)分析段落的位置,根據位置確定作用。(2)分析語段內容和中心的關系,所有的語段內容最終都是為中心服務。(3)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結構和內容兩部分:結構作用一般有過渡、引起下文、總結上文、為下文做輔墊、首尾呼應、點題等;內容作用一般是點明中心、深化中心、便於抒發某種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調等等。
①開頭語段作用:
結構作用:開篇點題;首尾呼應;引出下文或總領全文。
內容作用:交代某個內容;為下文的某個情節做輔墊;開篇點明文章的中心。
(如有環境描寫):烘託人物某種心情;渲染某種氣氛;奠定全文的某種感情基調。
②結尾語段作用:
結構作用:篇末點題;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內容作用:點明深化文章的中心。(一定要具體答出中心是什麼)
(如有環境描寫):烘託人物某種心情;渲染某種氣氛;給讀者留下無盡的回味和想像的空間。
③中間段落的作用:
結構作用:過渡;與上文的某個情節或語句相照應;為下文的某個情節或語句內容做伏筆。
內容作用:推動文章故事情節的發展;突出強調了下文要交代的內容;揭示中心,抒發作者某種強烈的情感。(如有環境描寫):烘託人物某種心情:渲染某種氣氛。
思路:判定段落的位置和內容——結構作用——內容作用。
5、文章中材料詳略的處理和作用。
解題技巧:關注研究材料對於文章中心作用。
材料處理或安排特點:詳略得當
作用:本文詳寫了什麼內容,略寫了什麼內容,這樣寫有利於突出什麼中心。
材料選擇特點:圍繞中心選材
作用:本文圍繞中心選擇了哪幾個材料或事件,這樣寫有利於突出什麼中心。
思路:認真審題答出特點(不可張冠李戴)——分析作用(圍繞中心)。
6、文章中人物描寫的類型辨析和作用。
解題技巧:(1),如果是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同時又屬於細節描寫,不要只答細節描寫。(2)分析作用要結合語段內容,將人物在這段描寫中體現出來的特點分析出來毀即可。(3)人物描寫的作用一般是: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精神、思想或情感。
思路:判定哪種描寫——分析直接作用——分析對中心的作用
7、文章中議論抒情的判定和作用
解題技巧:議論是文本中評價性語句,而抒情則是抒發感情性語句。兩種表達方式常用來揭示文本中心,常出現在文本開頭和結尾部分。作用一般是點明深化文章中心,進一步抒發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
思路:判定表達方式——分析直接作用(議論常為寫出作者對誰或什麼的高度評價;抒情常為抒發了作者對誰或什麼的熱愛和贊美等情感)——點明深化中心。
8、文章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解題技巧:通常有以下作用(1)在開頭:渲染了一種氣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烘托出人物的某種心情。(2)在中間:烘託人物某種心情;渲染某種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做輔墊;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或思想感情;為人物提供典型的活動背景。(3)在結尾:烘託人物某種心情;渲染某種氣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達了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給讀者留下無盡的回味空間。
思路:環境描寫——寫出哪裡環境的什麼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用(將常規作用逐條進行篩選,得出本文中此處環境描寫的作用)
9、文章中採用了哪些手法和作用。
解題技巧:(1)明確寫作手法都有什麼;首尾呼應、以小見大、巧設懸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對比、襯托、類比、比興、動靜結合、視聽結合、虛實結合、聯想和想像、擬人化手法、反復式結構、排比式結構、欲揚先抑等等。(2)明確所有的寫作手法的作用都是為中心服務。
思路:判定什麼手法——具體分析這種手法在文中的體現(例如:對比就要答出文中將什麼與什麼進行對比)——回答這種手法的直接作用(結合具體內容)——手法對中心思想的作用。
10、文章的線索
解題技巧:(1)主要是以人、物、情感和事件為線索。原則是「有物不找情,有情不找人,有人不找事」。(2)注意以情感為線索時,有兩種可能:一是以一種不變的情感貫穿全篇;二是以作者對某人或某物的情感就化的過程為線索。
思路:瀏覽全篇思考什麼貫穿全篇——按照原則進行判定。
11、文章題目的含義和作用
解題技巧:
題目含義:表層含義——指文中的某樣物品(題目為名詞時多見);
文章中的某個情節(題目為句子時多見)
深層含義——文章的中心思想
題目作用:(1)點明文章的主要內容。(2)概括文章情節的某部分。(3)題目是文章的線索。(4)題目點明了文章的中心。(5)題目具有批判和諷刺效果或具有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的效果等等。
思路:審題明確問的是含義還是作用——根據常見作用進行分析。
12、文章中過渡段和過渡句的作用。
解題技巧:結構上過渡;如果過渡段採用設問或反問的方式,那麼其作用在內容上還有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突出強調了某個內容。
思路:判定——根據過渡段的內容和形式分析其作用。
13、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解題技巧:寫景散文中寫景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抓住景物特點寫景;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動靜結合;多感官寫景;虛實結合;聯想和想像;對比襯托。
思路:判定方法——分析這種手法在文中的具體體現——直接作用(生動的寫出什麼景物的什麼特點)——對中心的作用(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4、結合文本內容,說出自已的啟示和情感體驗。
解題技巧: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已的觀點。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已的觀點。做到觀點鮮明之感,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要有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要緊密結合文本、結合個人經歷、表述觀點鮮明、語言通順流暢、字跡公整清晰。
思路:表明觀點——結合文本以及個人經歷談出依據——回扣文本中心
15、文章中前後內容、情節和語句的照應分析。
解題要領:緊扣文本,抓住中內容重復出現的語句、抓住文章開頭結尾出現的具有概括性的關鍵詞語。
思路:認真觀察原句內容和形式特點——在文本中尋找與原句相似的語句——尋找關鍵詞——確定照應的語句或內容情節。
16、揣摩文中重要詞語和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解題要領:(1)解釋含義一定要抓住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不要只解釋詞語的本義。(2)分析詞語作用也要按照先解釋詞語——分析直接作用——分析對中心的作用的步驟作答。(3)分析句子含義就是要結合文章內容解釋句子的深層含義。(4)句子作用要結合中心回答。
詞語作用思路:詞性和詞義——直接作用(生動形象的寫出誰或什麼事物的特點)——對中心的作用。(具體答出中心)
語句作用思路:找到賞析切入點(修辭、描寫、手法等)——分析方法在句中的具體體現——直接作用——對中心的作用。(具體答出中心)
17、概括人物的性格
解題要領:(1)文本中有時會有概括人物性格的詞語。(2)文中發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都不能忽視。(3)如果直接問人物的性格是什麼,可以直接回答概括人物性格的詞語;如果問某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就必須回答完整的句子,即某人是一個什麼什麼樣的人。
思路:審清題目要求——文中尋找依據——根據事件概括——總體歸納匯總——做出正確解答。
㈥ 初中語文寫作技巧和方法
構思話題作文的主題
在話題作文的寫作中,首先要對給出的題目進行研讀,對所給的話題進行充分理解,在掌握題意的基礎上再進行寫作。在這個過程中,讀懂話題的中心思想尤為重要,需要不斷練習。一篇作文的主題是貫穿整篇文章的核心,寫作主題的確立對於整篇作文的寫作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構思的作文主題要有新意,並且符合話題要求,這對寫作經驗較少的初中生來說不容易,很多學生往往在確立主題時就跑題了。因此,在寫話題作文時,學生首先要理解話題的中心思想,並對作文的主題進行裁定,這也是整篇作文的靈魂。
構建話題作文的結構
話題作文寫作結構必須清晰,對於結構的設定也要明確,作文需要層次分明。合理的結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將作文主題表達得更加清晰。教師在寫作技巧的教學中,需要對作文結構構思進行指導,並要求學生構思的內容要陽光向上,在對同一事物進行描寫時,需要對其進行多層面的分析。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寫作技巧,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本中的寫作結構,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人發生爭論,有時候,只是兩個人參與;有時候,則是數人參與。調動你的生活經驗,以《爭論》為題,寫一篇作文,描摹爭論中人們的不同表現。不少於500字。」
這是一個描寫人物特點的命題作文,如果學牛對作文結構不夠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語文教科書中有人物描寫的文章,了解描寫人物應該怎樣進行分段,對人物應該從哪些角度進行描寫,這些寫作技巧都需要通過不斷的運用才能熟練。
對寫作范圍進行梳理
話題作文范圍較寬,寫作素材較多,例如,讓學生描寫一件難忘的事情,這件事情可以是開心的,也可以是難過的,還可以是感人的,這些都屬於難忘的事情。學生需要對話題進行認真研讀,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寫作。
例如,「你們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們或是「讀書迷」,知識豐富;或是「演說家」,善於表達;或是「大管家」,熱心集體事物;或是體育健將、樂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曬曬我們班的「牛人」》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500字。」在這樣寫人敘事的作文中,將要描述任務的特點和事件逐一進行收集,然後一起進行梳理。
拓展思維,豐富文章內容
要想寫出一篇富有生命力的作文,作者必須拓展自身的寫作思維,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教師在話題作文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寫作的技巧和方法,還要著重教會學生寫作思維的拓展,從所定的主題進行聯系,尋找更多寫作資料,充實文章的內容,從而吸引讀者。
例如,古代許多傑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勵過無數熱血青年,「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讓多少老年人煥發青春,「怒發沖冠憑欄處」使人頓生殺敵報國之情……班上開一個古代風流詩文朗誦會,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文,力求聲情並茂地進行朗誦,從中感受風流人物的情懷。完成活動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以風流人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學生可以圍繞古代風流人物進行描寫,通過對古詩文的了解,聯想到詩人的情懷和處境,將風流人物的特色描繪得更加清晰。通過這樣的聯想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熟練地運用寫作技巧。
初中話題作文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練習寫作技巧和方法的重要過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話題作文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寫出更好的文章。
㈦ 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指導
1、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擅長形象思維、會刻畫人物的同學可選擇記敘文,擅長抒情的同學可選擇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寫議論文。
2、精寫前幾段,給評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要精雕細刻,要出彩。比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可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勝,或巧用題記,揭示主旨,或巧用詩文顯詩意。寫好結尾和過渡段。閱卷老師一般是S型的掃描全文。結尾可畫龍點睛,發人深思;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虛筆拓展,擴大容量;或精闢議論,深化主旨。
3、要給自己充足的構思時間,不要急於動筆
』寧停三分,不爭一秒』,因為寫作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寫到一半,突然發現,呀,把題目理解錯了,或沒領會好命題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寫到一半,又想另起爐灶。時間沒了,心情也壞了。干著急。建議打草稿,防止』三邊工程』(邊立項,邊設計,邊施工)。考場作文不宜見異思遷,邊寫邊改。要貫徹一種構思。一旦構思已定,就不要輕易改變。
4、要力避前松後緊、虎頭蛇尾
有些同學構思、提綱擬好後,開頭反復推敲,精雕細琢,後來發現時間不夠,於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謹慎對待修改。修改一般只著眼於字詞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後劃兩橫。結構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潔美觀,要努力做到改動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題或者離題,作文的主要分數就失去了
為防止跑題,可從如下幾點做出努力:一是將材料、引語和話題聯系起來思考,不可單看話題;二是看自己確立的觀點能否用話題所給材料來證明;三是想一想這則材料當初發在媒體上登載是要達到一個什麼效果的。萬一跑題了,要考慮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種欲揚先抑的結構形態。
6、一定要完篇
熟話說,好文章是鳳頭、豬肚、豹尾。沒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個,絕不能寫半頭文。用半篇文章給你評分,怎麼會得高分?
7、特別要注意不能缺題
不是萬不得已,不要以話題做標題。擬題是顯示你才氣的一個好的平台,不能輕易放棄。缺題影響遠不止2分。正好給了評卷老師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兩個亮點
老師建議:如果是記敘文,應該用抓人的情節和生動的描寫表現你的真情,記敘文不能沒有描寫。如果是議論文,就一定要有12個典型的論據,就應該有縱橫捭闔,很深刻的見解。如果是微型小說一定要有巧妙的構思。這個亮點還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個超常的搭配(釅釅的歌喉)。總之,要能使評卷老師精神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題,要一路扣題一路歌
材料、引語和話題中的相關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現三次以上。開頭三句話內應點題一次,結尾應回扣標題,』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間至少扣題一次。幾次扣題事實上也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題。有球場上叫暫停的效果,可以調整思路和寫法。
10、思想要健康
思想健康不是說要你只說冠冕堂皇的話,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針對病態、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線是不能欣賞違背法律法規和偏離社會道德的事。戀愛題材是考場作文的禁區,無論考生寫得如何纏綿悱惻,真摯動人,因其行為是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所不允許的,這類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觀點不可太絕對,要留有餘地
義正未必要辭嚴,理直未必就要氣壯。聯系現實生活時,涉及社會黑暗面時,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責。質問京山大冤案。批評家長、老師和社會要與人為善,抱著協商與治病救人的態度,要提建設性意見。不可尖刻、諷刺、挖苦,甚至惡意地進行人身攻擊。
12、臨場寫作時可以根據題意和你的表達需要想像一個或一類讀者就在你的面前
如以』溝通』為話題作文,寫與家長的溝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邊;寫』溝通』之艱難和必要,就好像誤解過你的人正在聽你傾訴;寫國際間通過溝通走向合作,就設想自己參與了國與國的談判。即使所寫文章沒有明確的閱讀對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寫給你的語文老師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讀者是那位跟你的語文老師非常相似的人。寫記敘文,且最好將主人公設定為自己。想想閱卷老師的喜好,說他們想聽的話。盡可能贏得評卷老師的同情。
13、寫法上可以求新,要考慮,怎樣表現更智慧,更藝術,更有可讀性;但更要求穩
我的意見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種比較穩的情況下,確有把握時才可寫小小說或者是寫戲劇,或者是寫別的,確有把握之後才寫這種文體,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就選擇比較穩妥的老的文體,老的寫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幾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
求新、求變是人們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幾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來套用,機械模仿,不懂靈活應變,就會吃力不討好,這也是失分的點。因為閱卷者大都是相對固定的,對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張寫詩歌、文言文。
15、苦於材料缺乏則可以突出自己的愛好
你如果喜歡體育,那你就像體育記者一樣,敘體育、議體育,只要切合題意就好。你如果喜歡聽××的歌、看××的書、愛好上網……你就可以將自己這一方面的經歷和感受與命題聯系起來。那樣就不愁內容貧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編亂造。靠編故事騙取老師的眼淚從而獲得高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醜化自己
要顯現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負、多知識、同情心,要顯現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於反襯別人等考慮而故意醜化自己,如果讓評卷老師以為你真就是那樣,那就麻煩了,因為中考是選拔性考試。從某個角度講,評卷老師評卷的過程就是一個選擇淘汰對象的過程。
17、字數以600-900字為宜
不能給人湊字數的感覺,但也不能拖得太長,不允許加紙條。喜歡寫長文的同學,開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開,開口不要太大,能跳過去的就跳過去,要相信讀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節省篇幅,要防止高潮來了沒地方寫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題的、表現主旨的、文眼、點睛之筆、抒情議論、議論文的分論點等)最好單獨成段。
18、看到題目後,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寫的優秀作文
看有沒有可以再利用的,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