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年級語文 > 高中語文錯句的明顯錯誤點

高中語文錯句的明顯錯誤點

發布時間:2021-01-27 19:29:30

高中語文問題請問語文試卷中的根據語境填句子,只能靠語感做嗎

高中語文試卷中的根據語境填句子,不能只靠語感。
語感有一定的幫助,但這版個權其實根據語境補寫句子還需要掌握一些相關的技巧,
更好的踩點拿分。
你是高三?還是?你們有講關於根據語境補寫句子的專題嗎?
如果是高三的話(或者其實其他年級也有),高三就有進入一二輪的時候有專題講解
以及訓練,到時候就可以掌握一些答題的技巧,更好的踩點拿分。
具體說不清楚,可以參考一下網路上的一些學習的ppt什麼的,自己學學。
然後多做題,將答題的技巧融入進題目當中,孰能生巧。
——jingrui教育

㈡ 高中語文病句改錯 這句怎麼改

第一句:這個句子的語病是:句式雜糅
可以這樣改:
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版有關於澳門歷史的圖片和權宣傳畫,這些圖片和宣傳畫都被掛在走廊兩邊的牆壁上.
在語文改病句上,通常是改成我剛才改的這種模式。因為是句式雜糅,即兩句式糅在一起,便要分開,分成兩個句子。

第二句: 第三個分句主語殘缺。 如果沒有主語就默認前面的「美英兩國」為主語了,而句子的主語應是這一舉動使海灣地區一度戰雲密布,而不是美英兩國導致的。

第三句:是張源提著包還是老人提著包?

第四句:反之是反什麼?是處在下降階段,還是處在快速上升的階段卻成為了夕陽產業?

㈢ 高中語文問題 D句難道不是一面對兩面嗎

是一面對兩面

㈣ 高中語文的改錯技巧

一、辨析病句的步驟
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前提與基礎,只有正確的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滅病句,從而提高語言表達的准確性。快速而又准確地辨析病句一般有三個步驟:
1.將句子先讀上一兩遍,憑語感感覺一下句子是否正確,這樣發現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可是高考試題中的病句往往有一定的難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得出來的,那麼,我們就必須走下一步了。
2.從語法角度分析。之所以先語法而後修辭、邏輯,是因為語病中語法錯誤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即使不是語法錯誤,分析一下句子結構對把握句意也有一定的好處,便於我們再作修辭、邏輯的分析。
3.如果一個句子在語法上看不出什麼毛病,就應再從修辭、邏輯角度檢驗,主要看它是否合乎事實、情理。
二、辨析病句的方法
辨析病句就是對病句的辨別和認識,要想快速而准確的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名著,增強語感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辨析語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語感審讀法。在審讀過程中,從語言的感性認識上覺察語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覺得句子別扭,就再作分析比較,從而找到語病之所在。用這種方法做題,要做到膽大心細。膽大就是要敢於大膽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細就是要有仔細分析和查找語病的耐心,二者需要相輔相承,不可偏廢。
2.筋脈梳理法。所謂筋脈梳理法,就是劃分句子成份法,即運用語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幹(主語、謂語、賓語),審查句子主幹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或殘缺等錯誤;再清理句子枝葉(定語、狀語、補語),仔細審查修飾成分內部是否有毛病以及與中心語的搭配是否得當。如:「教育戰線肩負著培養大批科技隊伍的歷史任務」這個句子,憑語感很難看出有什麼錯誤,但通過劃分句子成分,我們很容易發現這個句子中的定語出了問題,即「大批」與「隊伍」搭配不當
3.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不好從語法上查,這時要從事理上對其進行分析,看其是否違反事理。進行邏輯分析,要注意從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多個側面進行分析,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如:「不論什麼人,只要肯下苦功夫,就能成才」這個句子,讀起來通順,語法上找不到錯誤,經我們一推敲,就會發現句子把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誤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要把「只要」改為「只有」,把「就」改為「才」,句子就沒有毛病了。
4.造句類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從語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斷定,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仿照原句的結構造一個常用的句子,經過分析比較,從而確定該句是否有語病。如:「圍牆用的是紅磚砌的」這個句子,讀起來有點別扭,是否有毛病還拿不太准,這時,人們可以仿照一些句子:「文章用的是英語寫的」「衣服用的是布做的」,我們可以知道這兩種說法是錯誤的,這樣就能推斷出那個句子是錯誤的。
5.規律標志法。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標志,其語病往往就出現在那些有標志的部位。如:有多個否定詞的句子,往往出現否定失當的錯誤;出現了「忌」「禁止」「防止」「預防」等詞的句子,其錯誤也往往出現在否定失當上;有「能否」「是否」「成敗」等詞語的句子,往往出現一面與兩面不能對應的錯誤;介詞出現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現介詞掩蓋主語的錯誤;概念並列時往往出現包容與交叉的關系等等。做題時,可根據這類句子的特點,准確地找到錯誤所在,從而快速准確地做出判斷。具體情況見下文。
三、容易出現語病的一些情況
1.關注介詞
出現介詞,可能是搭配不當、結構混亂、主客體顛倒、主語殘缺。
2.關注代詞
出現代詞可能是語意不明、重復。
3.關注否定詞、否定句
出現疑問句或者否定詞,可能是肯否不當。
4.關注連詞
出現連詞可能是搭配不當、殘缺、語序不當。
5.關注正反詞語
出現正反詞語,可能是前後肯否不一,不合邏輯。
6.關注多義詞
有的詞句可能是多義詞或多義短語,這就容易造成語意不明。
7.關注文言詞語
出現聞言詞語和書面語,可能是語義重復或語義矛盾。
8.關注數量短語
出現了數量短語,可能是語意不明、重復,語序不當等。
9.關注並列短語
出現並列短語,可能是搭配不當、分類不當、語序不當、語意不明。
10.關注多重定狀語
出現多重定語或狀語,可能是語序不當。

㈤ 高中語文分析句子的套路 詳細一點 我看到每道小題分都給的挺高

——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第一課時
一、主語、謂語
1、主語
多表示人或事物。作為被陳述的對象,在句首能回答「誰」或者「什麼」等問題。例如:
(1)今 天 晚 上 ‖ 特別 冷。
主語(偏正短語) 謂語
(2) [明天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走出戈壁灘了。
狀語(時間) 主語(代詞) 謂語
以動作、性狀或事情做陳述的對象的主語句。例如:
(1) 笑 ‖ 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語言。
主語(動詞) 謂語
(2)公正廉潔 ‖ 是公職人員行為的准則。
主語(形容詞聯合短語) 謂語
2、謂語
是對主語的敘述、描寫或判斷,能回答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等問題。(1)動詞性詞語經常做謂語。例如:
他‖[只]答應了<一聲>。
主語 謂語(狀語+動詞+補語)
南海一中‖留下<過>(許多人)的夢。
主語謂語(動詞+補語+定語+賓語)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語 謂語(狀+動+補+賓)
(2)形容詞性詞語也經常做謂語。例如:
太陽‖熱烘烘的。
主語謂語(形容詞+的)
人參這種植物,‖嬌嫩<極了>。
主語 謂語(形容詞+補語)
說話‖[要]簡潔<些>。
主語 謂語(狀語+形容詞+補語)
(3)主謂短語做謂語。例如:
這件事‖大家都贊成。
主語 謂語(主謂短語)
任何困難‖她都能克服。
主語 謂語(主謂短語)
大家的事情‖大家辦。
主語 謂語(主謂短語)
(4)名詞性詞語做謂語。這種情況很少見,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可參考文言文中的判斷句。例如:
魯迅‖浙江紹興人。
主語 謂語(名詞短語)
明天‖教師節。
主語 謂語(名詞)
她 ‖大眼睛,紅臉蛋。
主語 謂語(定中短語,表容貌)

二、動語、賓語
1、動語
動語和賓語是共存的兩個成分,沒有賓語,就無所謂動語,動語又決定賓語的性質。動語由動詞性詞語構成。例如:
他終於露出了笑容。(中補短語作動語)
你們要學好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聯合短語作動語)
山坡上下來兩個人。(不及物動詞作動語)
他昨天哭濕了一個枕頭。(中補短語作動語)
2、賓語
(1)名詞性賓語。例如:
玫 瑰 花 我 給 你 們 倆 十 朵 , 給 你 紫 紅 的 , 給 她 粉 紅 的 。
近賓 遠賓 近賓 遠賓 近賓 遠賓
(2)謂詞性賓語。例如:
最有效的防禦手段是進攻。(動詞作賓語)
誰說女子不如男?(主謂短語作賓語)
早上一起床,大家發現風停了,浪也靜了。(復句形式作賓語)
三、定語、狀語、補語
1、定語
(1)描寫性定語,多由形容詞性成分充當。例如:
(彎彎曲曲)的小河。青春氣息。(風平浪靜)的港灣。
(2)限制性定語:給事物分類或劃定范圍,使語言更加准確嚴密。例如:
(曉風殘月中)的長城。(野生)動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詞「的」:定語和中心語的組合,有的必須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單音節形容詞作定語,通常不加「的」,例如:(紅)花、(綠)葉、(新)學校、(好)主意等。
雙音節形容詞作定語,常常加上「的」,特別是用描寫狀態的詞,例如:(晴朗)的天、(優良)的傳統、(動聽)的歌聲、(粉紅)的臉等。
2、狀語
(1)描寫性狀語:主要修飾謂詞性成分,有的是描寫動作狀態,有些是限制或描寫人物情態。例如:
他[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興]地對我說。
(2)限制性狀語:主要表示時間、處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圍、對象、數量、語氣等。例如:
[午後],天很悶,風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凈]是水。(凈=全,表范圍)
(3)助詞「地」:助詞「地」是狀語的標志。狀語後面加不加「地」的情況很復雜。單音節副詞做狀語,一定不加,有些雙音節副詞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熱︰非常地熱」。形容詞里,單音節形容詞做狀語比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練、大幹」。多音節形容詞有相當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熱烈討論︰熱烈地討論/仔細看了半天︰仔細地看了半天」
3、補語
(1)結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結果,與中心語有因果關系,補語常用的是形容詞,少數用動詞。例如:
這個字寫〈錯〉了。 她哭〈紅〉了雙眼。 上課前十分鍾你得叫〈醒〉我。
(2)程度補語:程度補語很少,限於用「極、很」和虛義的「透、慌、死、壞」等,表示達到極點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詞短語「一些、一點」表示很輕的程度。謂語中心語多是形容詞。例如:
心裡痛快〈極〉了。 這幾天真是煩〈透〉了。 這傢伙討厭〈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點〉。
(3)狀態補語:表示由於動作、性狀而呈現出來的狀態。中心語和補語中間都有助詞「得」。例如:
有的同學對許多問題想得〈太簡單,太淺〉。 講的人講得〈眉飛色舞〉,聽的人聽得〈津津有味〉。 他高興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4)趨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或事物隨動作而活動的方向,用趨向動詞充當。例如:
遠處傳〈來〉了他的笑聲。 所有的同學都堅持〈下來〉了。 人絕不能輕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數量補語:表示動作發生的次數,動作持續的時間,或者動作實現以後到目前所經歷的整段時間。例如:
看了<幾遍>。 等了<一會兒>。 來了<兩個月>。
(6)時間、處所補語:多用介詞短語來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和處所,包括表示動作的終止地點。例如:
她生〈在南海〉,卻不知道死〈在何方〉。 這件事發生〈在2008年〉。
(7)可能補語:這種補語的中心語主要是動詞,也有少數是形容詞。補語有兩種,一種是用「得」或「不得」充當,表示動作結果能實現或不能實現,另一種是在結果補語或趨向補語和中心與之間插進「得/不」,表示動作的結果、趨向可能不可能實現。例如:
這個東西吃〈得〉吃〈不得〉? 作業一定要認真做,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第二課時
四、中心語
中心語是偏正(定中、狀中)短語、中補短語里的中心成分。
1、與定語相對的中心語(簡稱「定語中心語」)
定語中心語通常由名詞性詞語充當,有時謂詞性詞語也可以做定語中心語。它跟前面的定語組成偏正短語,多用來做主語,有時也可做賓語等。例如:
(經濟)的振興 要靠科學技術。
主語 ‖ 謂語
定︱ 中
(他)的家裡(有)(一隻)(小)(花)狗。
主 語 ‖ 謂 語
定︱ 中 動 ︱ 賓
定 ︱ 中
2、與狀語相對的中心語(簡稱「狀語中心語」)
狀語中心語通常由謂詞性詞語充當,有時也可以由名詞性詞語充當。它跟前面的狀語組成偏正短語,用來做謂語。
現在 [已經]深秋了。
主語‖ 謂 語
狀︱ 中
有的同學 [上課時][在下面][悄悄]地講話。
主語 ‖ 謂 語
狀 ︱ 中
3、與補語相對的中心語(簡稱「補語中心語」)
補語中心語通常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也可能由短語充當。例如:
那位學生 昏倒<過去>了。 我們的校園 打扮得<真漂亮>。
主 ︱ 謂 主 ︱ 謂
中<補〉 中<補>
五、獨立語
句子里的某個實詞或短語,跟它前後別的詞語沒有結構關系,不互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這就是獨立語。它的位置較為靈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
1、插入語:插入語的作用是使句子嚴密化,補足句意,包括說話者對話語的態度,或引起聽話者的注意。例如:
用「毫無疑問、不可否認、不用說、十分明顯、尤其是、主要是、特別是」等表示肯定或強調或特別值得注意。
用「看來、算起來、我想、充其量、少說一點」等表示對情況的推測和估計;有時為了表達這種推測或估計不是說話者做出的,只不過是引用別人的意思,就會用「聽說、據說」等來說明;有時說話者希望聽話一方接受自己的見解,又不願用一種強調的語氣,就會用「請看、你想、你瞧、你說」等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使對方能同意所說的內容。
用「總之、綜上所述」等表示總括性的意義,點名下文是對上文歸總而來的結論,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說明另外的事情,這種詞語,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連接起來。
還有一些事表示注釋、補充、舉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來表示。
2、稱呼語:用來稱呼對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來啦,老師。
3、感嘆語:表示感情的呼聲,如驚訝、感慨、喜怒哀樂等感情和應對等。例如:
嗯,我這就走。 啊,多麼令人興奮的景象啊!
4、擬聲語:摹擬事物的聲音,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以加強表達效果。如:
呼——呼——狂風夾著沙石撲來了。 砰,砰,門外響起了槍聲。

第三課時

句子分析示例

(全體)同學 [都]做<完>(語法)作業了嗎?
主 語 ‖ 謂 語
(定)︱中 [狀]︱ 中
動 ︱ 賓
中〈補> (定)︱中 語氣詞

A衣服 洗<干凈>了。
|主||謂|
|述<補>|
B 坑挖<淺>了。
|主 ||謂|
|述<補> |
C坑 挖<深>了。
|主||謂|
|述<補>|
三個句子都由「名詞+動詞+形容詞」構成;從句子成分來看,都是「主語+謂語+補語」的結構。
A句表示動作完成了,並達到了預期的結果。
B句表示動作完成了,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C句既可以表示動作已經完成,達到預期目的(坑的深度達到了事先的要求),也可以表示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坑的深度超出了事先的要求)。
她[把衣服]洗<干凈>了。
她[不]同意這樣做。
(問題)的核心[可以]歸結為(自尊心)問題。
第一句去掉修飾成分後,變成「他洗了」,表意不清;
第二句去掉修飾成分後,變成「她同意這樣做。」意思相反;
第三句去掉修飾成分後,變成「核心歸結為問題」,意思不明確。
主謂之間用「‖」隔開。 例如:
(年輕)的我們‖[一定][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昨天],(全班) 同學‖〔都〕做〈完〉了(語文)作業。
由上所述,我們把漢語常式句的語序簡單歸納為:
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狀語有時可以放在主語前,也可以放在主謂之間。如「他昨天沒來。」和「昨天,他沒來。」除了強調內容不同外,意思變化不太大。
劃分句子的口訣:
句子成分要劃對,
縱觀全局找主謂。
主前定狀謂後補,
謂前只有狀地位。
「的」定「地」狀「得」後補,
賓語只受謂支配。
基本成分主謂賓,附加成分定狀補:謂前為狀謂後補,定語必居主賓前
句子成分分析法當然也有其自身缺點,如由於強調中心語,把修飾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語義理解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提取的句子主幹的意義和句子的實際意義相矛盾。例如「於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這一句提取主幹就成為了「老婆是娘」,顯然主幹意思和原句相去甚遠,讀起來滑稽可笑。但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它的優勢是可以分析出句子的主幹成分,便於句型歸納。這點可和學生說明。
我們所說的倒裝句指古代漢語句子成分順序相對於現代漢語句子成分順序來說的。讓學生掌握現代漢語句子成分劃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順序,可以藉此推導出倒裝句的四種類型:賓語前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定語後置。如判斷一下例句分別屬於倒裝句中何種類型?
①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覆之以掌(《促織》)
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④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
推導步驟如下:(一)例句①忌不自信。
第一步:對於古代漢語句子,我們可以直譯成現代漢語然後利用句子成分劃分的符號對譯句進行句子成分的劃分。
如: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直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
第二步:對原句進行句子成分劃分。可直接根據直譯之後的句子相對應的成分直接在原句中用符號標識出來。如直譯後句子中「鄒忌」是主語,那麼原句「忌」就是主語;「相信」是謂語,那麼「信」就是謂語;「自己」是賓語,那麼「自」也仍為賓語。
如:忌‖[不]自信。 主+狀+賓+謂
直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 主+狀+謂+賓
可見「忌不自信」的成分順序是「主+狀+賓+謂」。相對於前面總結的現代漢語常式句成分順序來說,例句中賓語「自」放在了謂語動詞「信」的前面,這就叫做賓語前置。賓語前置主要是看賓語和謂語的位置關系,如果賓語在謂語前面,就是賓語前置了。
示例及練習部分
1、魯班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建築工匠。
答案:(魯班)主語(是)謂語(我國古代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建築)定語(工匠)賓語。
2、那個時候的社會生產力還十分落後。
答案:(那個時候的)(社會)定語(生產力)主語(還)(十分)狀語(落後)謂語。
3、魯班接受了一項大的建築工程任務。
答案:(魯班)主語(接受)謂語(了)狀語(一項大的建築工程)定語(任務)賓語。
4、魯班從中得到啟發。
答案:(魯班)主語(從中)狀語(得到)謂語(啟發)賓語。
5、蔡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裡。
答案:(蔡倫)主語(出生)謂語(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裡)補語.
1 我們應該看到,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
2 北京的紫禁城有四座門:午門,神武門,東化門和西化門.
3 她又認認真真地把書看了好幾遍.
4 我們的春雁,像凋零的楓葉一樣,搖晃著從空中飄落下來.
5 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和外地一樣的風俗.
1、他非常誠懇的徵求大家的意見。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榮的景象。
3、張思德同志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4、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
5、在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過著樸素的生活。
6、峰巒剛剛從黑夜中顯露出一片灰濛蒙的輪廓。
7、淡淡的朝陽剛把樹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從臉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蹌蹌地從外地趕回久別的家鄉。
10、我們村裡的農民往凍土上鋪了一層麥秸。
11、已經上了岸的勇士乘機俯身沖了上去。
12、小學校顯得那樣幽靜而又神秘。
13、心裡突然感到萬分沉重。
14、他推開門走進去站在桌子前。
15、連長命令我們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 解答:——
1、他(主)非常誠懇地(狀)徵求(謂)大家的(定)意見(賓)。
2、秋天比春天(主)更(狀)富有(謂)欣欣向榮的(定)景象(賓)。
3、張思德同志(主)永遠(狀)是(謂)我們學習的(定)榜樣(賓)。
4、汽車(主){在[望不到邊際的](定)高原上}(狀)賓士。
5、[在長期的奮斗中,](狀)我(主)一向(狀)過著(謂)樸素的(定)生活(賓)。
6、峰巒(主)剛剛(狀)從黑夜中(狀)顯露出(謂)一片(定)灰濛蒙的(定)輪廓(賓)。
7、淡淡的(定)朝陽(主)剛(狀)把樹梢(狀)照亮(謂)。
8、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狀)從臉上直往下(狀)落(謂)。
9、他(主)踉踉蹌蹌地(狀)從外地(狀)趕回(謂)久別的(定)家鄉(賓)。
10、我們村裡的(定)農民(主)往凍土上(狀)鋪了(謂)一層(定)麥秸(賓)。
11、已經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機(狀)俯身(狀)沖了上去(謂)。
12、小學校(主)顯得(謂)那樣(狀)幽靜而又神秘(賓)。
13、心裡(主)突然(狀)感到(謂)萬分(定)沉重(賓)。
14、他(主)推開門走進去(狀)站在(謂)桌子前(賓)。
15、連長(主)命令(謂)我們(賓)馬上休息(賓補)。
16、祥林嫂(主)叫(謂)阿毛(賓)坐在門檻上剝豆(賓補)。

㈥ 求一份完整而且質量不錯的初高中語文劃分句子成分練習題.

1.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
2.他想要改正錯誤
3.莊子的學說是一種崇高的內美學
4.他努力地想記起他的容容貌
5.周總理是一個健談的人
6.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東奔西走地忙碌
7.一個衣服襤褸,滿臉皺痕的年老水手在船上賣牡蠣
8.王老師教我們歷史
9.他的偉大之外在於它能夠戰勝困難,重新振作起來
10.我誠懇地接受你的批評
11.這件事愁得他一夜沒合眼
12.大堤出現險情這個消息很快就被登到報紙上去了
13.魯班所做的時代,距現在已經好幾千年
14.因為魯班的技藝高超,後世的建築工匠、木匠尊稱他為「祖師」
15.魯班用鋸齒狀的竹片在一棵小樹樹幹上來回拉起來
16.魯班想,如果用鐵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會更好
17.直到今天,鋸子們是工匠們幹活的主要工具
18.後來,魯班又陸續發明了木刨、鑽、墨斗和進尺等許多木匠工具
19.出去發明了許多工匠工具外,魯班在其他方面還有不少創新
20.蔡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鐵匠家裡

㈦ 高中語文選擇題中的錯句題應該怎麼做

高考是人生的大事,同學們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一朝金榜題名。為了一圓「大學夢」,勤奮刻苦的復習備考是當然是最重要的,但是考試中的一些答題技巧和細節也不能得閑視之,否則,就可能功虧一簣,留下終生遺憾。下面我結合多年參加高考閱卷的體會,給同學們幾點忠告,我把它概括為 「八項注意」。

下面我們從考試內容和答題形式兩個方面是來談談這「八項注意」。

1、文言翻譯:譯准「得分點」

文言翻譯是近幾年考生失分最多的題之一,主要原因是譯不準「得分點」。譯不準的原因,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對「得分點」認識不清、重視不夠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例如2005年全國卷Ⅱ的文言文試題,要求翻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該句的「采分點」是「病肥」、「喪之」、「棺槨大夫禮」、「爭」、「以為」(5個點共5分);而像「馬」「死」「葬」等人人都會的知識一般不作「采分點」。翻譯時,對這些「得分點」必須高度重視,集中全力譯得准確通順,千萬不可模糊或出錯。

參考答案: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讓群臣為它治喪,要用內棺外槨的大夫禮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對此直言規勸,認為不可以。

2、古詩詞鑒賞:試用「三問解答法」

對於古詩詞鑒賞題,可以採用「三問解答法」——這首詩寫了什麼,用什麼手法寫的,寫的怎樣(表達效果)。多年的閱卷經驗證明,只要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運用這個方法還是很有效的。

例如2005年全國卷Ⅰ的詩歌鑒賞題,李華的《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問題1、這首詩的三、四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問題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

下面我們運用「三問解答法」來分析一下。

寫的什麼?萋萋的草、東流復西的澗水、無人欣賞的芳樹、自開自落的花、春山、空自啼叫的鳥等。

用什麼手法寫的?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對仗的修辭手法。

寫的怎樣?借寫景表現了山中的寧靜,流露出傷春、凄涼之情。

據此,組織答案如下:問題1、對偶(對仗)。「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問題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山有樹,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

3、名句默寫:寫准確,做最有把握的題

關於名句默寫,最重要的是書寫准確,不要寫錯別字。其次是選做最有把握的題,不要多做(高考名句題一般是選做,多做的題出了錯要扣分),這樣既可以節約時間,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不失分。再次是書寫要工整、筆畫清楚;否則,可能被視為書寫錯誤而扣分。

4、閱讀理解:整體把握,圈點勾畫,多答一些

做好閱讀理解題當然主要靠長期形成的閱讀能力,但是改進方法也有明顯的效果。有兩種做法是應該避免的:讀不完文章就做題和閱讀時不會圈點勾畫。前者的問題是不能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答題可能不準確不全面;後者可能會遺漏文章中有助於答題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因此,一定要通讀全文,邊讀邊圈點勾畫,整體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然後再做題。另外,根據高考閱讀題的評分標准,評分主要看要點,要點齊全就可以得滿分,但多答的內容不扣分,因此,答題沒有把握時寧可多答一些(當然不要超出答題的范圍),這樣可以盡量避免遺漏得分要點。

5、語言表達:擬草稿

語言表達題是一個考查范圍很廣、靈活性很強的題型,要做到不丟分很不容易,特別是有些難度較大的題,如對聯、仿句和概括文意等,很難一揮而就,因此,要先擬寫草稿,修改後再寫到試卷上。

6、寫作:中心集中,文體鮮明,語言曉暢,書寫清楚

寫作是語文試卷的重頭戲,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不允許出現任何閃失。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應試作文不同於平時寫文章或文學創作,考試性質和形式以及閱卷的方式決定了它的特殊性,因此,必須摸清應試作文的特點和寫作規律。根據多年的閱卷經驗,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特別需要處理好。

第一,文章的中心必須盡可能地鮮明、集中。中心模糊的文章,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數。

第二,文體要鮮明。寫作議論文就是議論文,散文就是散文,小說就是小說,不能寫成不倫不類的「四不象」。那種文章老師看了肯定反感。

第三,語言曉暢。考試作文的語言不能過於含蓄更不能晦澀難懂,閱卷的時間限制決定了老師不可能用較多的時間去琢磨你的文章,如果你的文章讓老師在短短幾十秒內「看不懂」,那麼,你也只能得一個你自己「看不懂」的分數。因此,文章語言一定要得明白曉暢。

第四,書寫清楚。書寫清楚是對卷面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份試卷是考生和閱卷老師共同完成的。既然如此,你就沒有理由不跟閱卷老師配合好,如果你的字讓老師難以辨認,故意「難為」他,他可能就會「難為」你,所以,必須把字寫清楚。當然,更進一步的要求是寫工整、漂亮,看了有一種愉悅感,那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以上六點「注意」屬於答題內容,下面兩點屬於答題形式。

7、「答題說明」:答題前先閱讀

高考語文考卷開頭都有一個「答題說明」,用來說明答題的注意事項和要求,尤其是現在很多省份進行「網上閱卷」,需要注意的更多,要求也更嚴格,因此,必須認真閱讀。

8、塗卡、修改:重視細節

客觀題的閱卷特點是機器只認符號不認人,因此,必須塗寫規范,合乎要求。塗答題卡,一定要塗寫清楚、規范;如果修改,必須擦乾凈,否則,可能會吃虧。

以上「八項注意」,是我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們的忠告。當然,高考歸根結底靠的是實力,但是,有實力再加上答題的規范和細致就能錦上添花了。

㈧ 請用間不容發造句 最好能說出這種成語用錯的典型句子,歡迎高中語文老師解答

例句:真正的朋友之間,應該間不容發,關系密切如一人。
錯誤分析:「間不容發」是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此處應該改為「親密無間」。
「親密無間」常用來形容非常親密,沒有任何隔閡。

㈨ 關於高中語文的問題

我們知道詩經六義即來是指「風、雅、自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如果實在要給「六義」分類,那也是兩類:是形式和表現手法,而不能說風雅佔了六義的兩類。(原句好像說六義是把詩經分為六類)單說「風雅」是針對《詩經》的內容而言,也就是說《詩經》按內容分可以分為三類:風、雅、頌。 所以原句可改為:「風雅」指的是《詩經》中的《國風》,《大雅》,《小雅》,它們是《詩經》的兩種形式或體裁。

㈩ 高中語文改錯題的答題技巧

辨析病句就是對病句的辨別和認識,要想快速而准確的辨析病句,除了平時多閱讀名著,增強語感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辨析語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語感審讀法。在審讀過程中,從語言的感性認識上覺察語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覺得句子別扭,就再作分析比較,從而找到語病之所在。

2.筋脈梳理法。所謂筋脈梳理法,就是劃分句子成份法,即運用語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幹(主語、謂語、賓語),審查句子主幹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或殘缺等錯誤;再清理句子枝葉(定語、狀語、補語),仔細審查修飾成分內部是否有毛病以及與中心語的搭配是否得當。

3.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不好從語法上查,這時要從事理上對其進行分析,看其是否違反事理。進行邏輯分析,要注意從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多個側面進行分析,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4.造句類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從語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斷定,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仿照原句的結構造一個常用的句子,經過分析比較,從而確定該句是否有語病。

5.規律標志法。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標志,其語病往往就出現在那些有標志的部位。如:有多個否定詞的句子,往往出現否定失當的錯誤;出現了「忌」「禁止」「防止」「預防」等詞的句子,其錯誤也往往出現在否定失當上;有「能否」「是否」「成敗」等詞語的句子,往往出現一面與兩面不能對應的錯誤;介詞出現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現介詞掩蓋主語的錯誤;概念並列時往往出現包容與交叉的關系等等。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錯句的明顯錯誤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