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蘇教版6年級上冊習作6作文
家鄉名人
他,一位衣著樸素的老人;他,一位忠於共黨的老人;他,一位充滿愛心的老人。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愛心老人——姜達敖爺爺。
姜達敖爺爺是一位長相平凡卻又充滿創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衣著樸素、腳下總是穿著一雙舊布鞋的普通農村老人。要說他的傳奇經歷,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那年那年,宜興高塍邱新村的一位名叫杜水華的農民伯伯,在一次做瓦工活時不慎從高空墜落,成了一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姜達敖得知這起悲慘的事故後,立刻帶著3600元錢和慰問品,來到杜水華的家裡。他坐在杜水華的床頭邊,含著眼淚牽住杜水華的手,撫慰道:「水華啊,我知道你心裡苦,可你千萬別往壞處想啊!有共產黨在,有人民政府在,有那麼多關心你的人在,你一定要振作起來呀!」為了幫助助杜水華擺脫貧窮之苦,姜達敖還幫杜水華辦起了一個小商店,毫不猶豫拿出5000元作為小商店的啟動資金。杜水華對姜達敖爺爺感激不盡,還特意把小商店命名為「愛心商店」。店面開張後,姜達敖爺爺只要一有空,就會到「愛心商店」去坐坐。每次去,他都會花上100塊錢買口香糖,與同事們分享。這不僅讓同事們開心,也讓杜水華伯伯有更多的收入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姜達敖爺爺就第一時間到達紅十字會,捐了1萬元。事後,他還沒停止他的捐款行動,又率先交特殊黨費5120元。
有人看到姜達敖捐錢這么大方,便氣憤地說:「錢又不咬你,何必白送給別人用!」有些沒心沒肺的人認為:「想出名吧,花錢讓媒體關注你?」也有好心人勸告他:「捐少點,鈔票捐光了,萬一以後不發退休金了,今後的生活怎麼辦?」對於人們的勸阻和不解,他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堅定地說:「沒有黨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我要回報黨對我的恩惠,我要和黨一起幫助貧困的人們。」
家鄉的名人數不勝數,丁俊暉,徐悲鴻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姜達敖的愛心事跡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❷ 語文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習作6作文800字
調 查作文班裡衛生原來很好,大家走進教室心情都很愉快,因為他們看到了干凈的教室。可最近,教室衛生變差了。一進班,垃圾遍地,桌椅一點也 不整齊 ,值日生也沒來。這是為什麼呢?於是,我們就開始了調查。(調查)我們觀察了教室的衛生,還談論了自己的想法。每個座位上大約都有幾片廢紙,桌子里也有十來片,這些廢紙都佔了桌子的一大半。勞動工具也 不整齊 ,垃圾箱里的紙屑也滿了。值日生來了也不著急打掃,其他同學看到垃圾就跟沒看到似的。(分析)1、有的小組掃地掃的很乾凈,教室里沒有一片紙屑。可有些小組的成員很懶,不想掃可能是這樣吧!2、同學們也很重視衛生,能主動撿起垃圾。就是個別同學太懶,位上全是垃圾。就是個別同學造成的吧!(結論)1、同學們亂扔垃圾成了習慣。2、大家都想:地上已經臟了,再扔一點也沒關系!3、仍在地上方便,總會有人打掃的。4、拿書包時把垃圾帶到了地上。5、同學們不自覺得把垃圾扔到地上。6、有的同學閑著沒事,把紙撕碎,隨手扔在地上。(建議)1、利用周會大力宣傳環保知識,增強 學生環保 意識。2、在班級制定相應的衛生制度,自己座位衛生自己負責。如果不合格,也受到相應的處罰。對於主動撿起垃圾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精神或物質獎勵。3、每班設衛生監督員,幫助清潔教室衛生。(宣言)保護環境,人人有責!1.通過普查表來知道每個星期有那幾天不幹凈2.通過詢問同學來確定有那些地方處於長期無人清理3.自己進行每日觀察寫出調查表確定不幹凈的原因4.通過暗訪來知道垃圾的由來5.在班級中成立調查小組來調查以及確定是由於那些人導致教室不幹凈這篇作文主要測試你在 調查報告 方面對細節的梳理,只有文對題,前後呼應就能得高分。
❸ 蘇教版六年級習作六的作文
我班學生零花錢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越來越多了。那麼,孩子是怎樣支配這些「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零花錢的呢?
通過對全班同學一段時間的調查,我的感觸頗深。我們班共有41位同學,大部分都有零花錢。其中一小部分男生堪稱「饞嘴一族」。下課鈴一響,「饞嘴先生」們便紛紛來到小吃店,吃的、喝的、啃的,都是他們要尋找的目標。那些老闆們一看見這些「消費大戶」,臉上就堆滿了殷勤的笑容,一張張鈔票就這樣源源不斷地流進了他們的腰包里
我班男生有20多人,據統計,每人每個星期大約花掉10元的零用錢(當然還有更多的),而花在零食上的平均有8元錢。當然,大部分男生喜歡把錢攢起來,買一些漫畫書,游戲機。。。。。。不過,也有幾個男生的大方是值得稱贊的:有些同學把一些廢飲料瓶子或自己賣廢品的錢交給管班費的同學,是我們班有了30多元的班費,買了鍾表和墩布,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稱贊。
男生們花錢自有他們的」道理「,那麼女生呢?經過調查我發現,女生們每星期最多花5元錢,這其中買文具就用了3~4元錢。為什麼女生比男生花在買學慣用品上的錢要多呢?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查我才知道,女生除了買些紙筆外,還喜歡買一些插畫精美的卡通筆記本,那可是她們的最愛哦!
社會發展了,物質生活豐富了,就像家庭少不了各種現代化的家用電器一樣,很多孩子的身上自然也少不了零花錢。但願同學們能將這些零用錢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學會科學用錢,從小培養自己「當家理財」的能力。
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報告
我們周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就像是魚和水那樣,密不可分,誰也離不開誰。
珠海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海上雲天,天下珠海」就是最好的概括。珠海是美麗的,但是美麗中隱藏著一種「奇特的色彩」。因為個別市民不注意衛生,給美麗的珠海添上了不和諧的「污點」。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我們的周圍環境進行了調查。
白色污染,可怕!
紙張的發明使到人類的發明迅速地發展。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張張潔白無暇的紙張讓人類的周圍環境遭到了極大的污染。
浪費紙張:在我們班級里和學校的垃圾池裡,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紙張在垃圾池裡。黃的、白的、綠的……眼花繚亂。一張張色彩艷麗的作業紙揉成一團。
紙張回收:我在調查中,發現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塊。「混」,原來這就是紙張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們把垃圾分開來,分門別類進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對自然環境就會大大減少,並且我們生活環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紙杯:現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視
的問題出現了。一次性用品浪費資源,又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應該怎樣選擇呢?市民為了貪圖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一次性紙杯。人們說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為一次性紙杯的產生,使到我們周圍的環境受到了極度的破壞。市民們使用了一次性紙杯,就隨地亂扔,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
水污染,健康當心!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地球的什麼生物都會無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魚在游」再也不見了,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也許你會說,不是有桶裝飲用水嗎?但喝桶裝水不是解決水污染的最好辦法,喝桶裝水一樣要用到水資源。而且喝桶裝飲用水對人們的身體不是很健康。
前山河:我曾經到前山河進行調查,發現前山河的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河水混濁,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塑料垃圾,並且時不時會傳來一陣難聞的味道。原來在昌盛大橋下,居住著許多「三無」人員。他們的行為給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創傷。白天,他們吃喝拉撒,隨地大小便……任由他們這樣持久的持續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會被他們給糟蹋。如今,雖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還是渾濁的。我還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邊還有一座座工業廢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的飲用水不是總會覺得有一股鹹味嗎?這是珠海的咸潮。
在調查中,我深受啟發: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我們組織了環保小分隊,開展環保在行動的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
環保在行動
在今年「十·一」黃金周里,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過一個環保的長假。我們走進社會,用鏡頭去展現「環保」世界中的「精彩」。我們在使用數碼相機有一定的難度:一般的相機都會有開關鍵。開是ON,關是OFF。我們的數碼相機也一樣,把鍵移到ON處。接著,我們要調好焦距,最後,輕輕一按就可以了。在按快門的同時,手不要顫抖,要拿穩相機,這樣拍出的效果才會好。拍攝好以後,發送照片也有難度:首先要進入免費郵箱,點擊寫信,在框內打上主題,寫上發給誰。由於是發送相片,所以要點擊添加附件,粘貼照片,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點擊「發送」便可。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終於掌握了現代的通信技巧。
我們拍攝的照片刊登在10月14日的《珠海特區報》的《生活周刊》上。首頁的相片是我們學校的朱晨緯同學的作品,編輯還特地放大了呢!顯得十分顯眼。一棵棵鬱郁蔥蔥。咦!是一個塑料罐做成的。真是別有用心!再看這一副:電話廳到處貼滿了廣告紙,花花綠綠的。我們的目光又被一張照片吸引住了,這是一張人們破壞環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畫花的牆壁,照片旁邊還寫著一句話:「還牆壁一張的臉。」它提醒我們無時無刻都要愛護環境。
我在活動中,嘗到了現代科技的甜頭,用數碼相機更加清晰;電郵讓溝通更加舒暢。
環境你我他,環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愛環保,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更美好!
❹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習作6作文
我們村的名人
俗話說得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的背後都有一個辛苦勤勞的農民。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村的一位農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他的皮膚很黑,短頭發,經常戴一頂草帽,穿一件很舊的褂子,顯得又瘦又矮。但他種起田來一點兒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裡治農葯、除草……乾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業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種了幾十畝田。從一開始一貧如洗到現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王大伯一開始不懂得種田的經驗,所以吃了虧,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到處請教別人,自己也買了關於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種田有關的書。自己不識字,就讓家裡人讀給他聽,然後用心鑽研,終於掌握了一些技術和經驗。他經常說:「種田看起來簡單,學問確實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買種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同樣的種子。只有王大伯和他們不同。有些人問他為什麼買這種種子。他說:「憑我的經驗,今年的天氣適合這種種子。」果然,最後他收獲的要比別人多很多。慢慢地他開始富裕了,最後用起了機械化。從此,他就成了我們村的名人。
種田雖然讓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陣子。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真是苦也糧食,甜也糧食。
❺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單元作文 蘇教版
我們村的名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話說得好,每一粒糧食的背後都有一個辛苦勤勞的農民。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村的一位農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歲,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他的皮膚很黑,短頭發,經常戴一頂草帽,穿一件很舊的褂子,顯得又瘦又矮。但他種起田來一點兒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裡治農葯、除草……乾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業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已經種了幾十畝田。從一開始一貧如洗到現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僅勤勞,而且充滿了智慧。王大伯一開始不懂得種田的經驗,所以吃了虧,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到處請教別人,自己也買了關於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種田有關的書。自己不識字,就讓家裡人讀給他聽,然後用心鑽研,終於掌握了一些技術和經驗。他經常說:「種田看起來簡單,學問確實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買種子,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同樣的種子。只有王大伯和他們不同。有些人問他為什麼買這種種子。他說:「憑我的經驗,今年的天氣適合這種種子。」果然,最後他收獲的要比別人多很多。慢慢地他開始富裕了,最後用起了機械化。從此,他就成了我們村的名人。
種田雖然讓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陣子。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回報。真是苦也糧食,甜也糧食。
❻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四作文500字
我寫的是第三幅
剪紙
一把剪子一張紙,就能創造出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是什麼?對,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它是我國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美不勝收、風格迥異的剪紙深受我的喜愛。每個生動的剪紙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一開始我對剪紙不感興趣,但如今我卻對它十分喜愛。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前幾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紙,它的樣子大概是這樣的:一頭老牛背上馱著一隻斗笠,旁邊有一隻小鳥飛翔。一個農家小男孩騎在那頭健壯的老牛背上,他用力地拉著另一個穿著布衣的小男孩騎上牛背,牛的身邊還剪出了三個字:「好朋友」。他們要去干什麼?他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他們這對好朋友之間還發生了什麼事?想著想著,我便出神了,輕輕地扇動著想像的翅膀,飛向剪紙故事的王國……
秋高氣爽,陽光灑在麥地里,灑在麥穗尖的晨露上。十歲的農村孩子鐵蛋在河邊摸魚,可半個小時過去了,也就摸到了一條半個油條大的魚。鐵蛋正納悶,旁邊一個看了好久的孩子笑了起來:「你這么摸,咋能摸得到?」鐵蛋十分生氣,回頭一看,原來是村裡富農的兒子劉大栓。「那你說咋摸?」大栓二話不說,回家拿來了兩根用得有點舊的魚竿和一些蚯蚓。鐵蛋一試,嗬,還真行!鐵蛋問了一些關於釣魚的技巧,大栓也一一回答了。就這樣,兩人聊了起來,越聊越熟。他倆約定,下午去山裡采點野果。一吃完午飯,大栓就跑到河邊,發現戴上斗笠的鐵蛋已牽了頭牛在那兒等了。「鐵蛋,你來的真早。」「是呵,也不能讓好朋友等吶。」說著,鐵蛋靈活的地迅速爬上了牛背。大栓也想試著爬上去,可他身上背了個罐子,所以努力了一次,兩次,三次……卻怎麼也爬不上去。於是,鐵蛋摘下斗笠,費力的拉他上去。大栓爬到牛背上時,兩人已累得氣喘吁吁。「謝謝你。」大栓十分感激鐵蛋。鐵蛋笑了笑:「沒關系。」兩人路上有說有笑,騎著牛來到了山裡。他們在一棵野橘樹前停下。鐵蛋率先爬上了樹,可大栓卻被粗糙的樹皮磨破了手。鐵蛋看了,便說:「我來摘,你來接吧!」大栓點了點頭。兩人合作得天衣無縫。到了傍晚,他們便收獲了滿滿的一罐果子,高興地回家了。
故事有了美滿的結局,我才回過神來。剪紙人想的真妙!幫助夥伴的那個男孩身上反映的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每一幅剪紙都形象生動,每一幅剪紙都內容豐富,每一幅剪紙都美不勝收,每一幅剪紙都精妙絕倫,隱藏著一個故事。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❼ 六年級的蘇教版語文所有作文題目!
第一學期習作1 選擇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經歷,寫一篇作文。習作2 向爸爸(或媽媽)說版:「我愛你!」權看看爸爸(或媽媽)會有什麼反應,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習作3 選擇你喜歡的一種美味,向大家介紹一下,再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習作4 (有圖的,無法表示出來)習作5 介紹家鄉的一種產品,如水果、水產品、食品、工藝品。可以先介紹他的外部特徵,再寫出他的價值或用途。習作6 寫一下你家鄉的「名人」(只要你家鄉的人都知道就行)習作7 寫寫小學里語文書里的故事的前後故事,如《林沖棒打洪教頭》。
❽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蘇教版
成長的煩惱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無憂無慮樂陶陶……」每當聽到三年級的小朋友唱起這首歌,心裡總是酸溜溜的……
小時侯,我很想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干許許多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背著媽媽的叨嘮,爸爸的責備。
可是真正等到自己長大了,卻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煩惱。長大了每天回到家,便是被一大堆作業搞得暈頭轉向,我奮力得寫啊寫啊,可作業今天寫完了,明天還有,似乎永遠也寫不完。在學校我一天都在埋頭苦讀,老師在催促著,我盡管很認真得對待學習,但其實我恨學習,我學起來枯燥、乏味,苦不言堪。
我努力當個好孩子,可是父母說長大了,並且以許多要求來要求我也得這樣,我煩惱,我生在苦海。今天我初三了,面臨的是全市統考,負擔很重,競爭性這么大,我考不好可怎麼辦?我每天在擔心著,迫使我要多做一份AB卷和輔導書,哎,好無聊,我簡直沒有樂趣! 。放學後,我不敢去玩,去看自己喜愛的書,我怕自己的作業完成不了,我只能拚命讓自己的筆在本子上蠕動著,等到華燈初上,我又騎著自行車狂奔在回家的路。課程也逐漸地繁重起來。每當晚上回家復習時,我望著一大堆的書 ,真不知該去復習哪一科,是語文?還是數學?還是英語?還是……
我多想有時間去玩會啊!去打打羽毛球,看會兒電視就恐怕成為了我最大的享受了吧。每當看見一大群小孩子們蹦蹦跳跳的樣子,我就多想和他們打成一片啊!可玩著玩,我又想起了自己可憐的功課,結果又沒心情去玩了。我多想再回到童年,丟掉那無盡的煩惱,再重新當一回無憂無慮的小孩
2
昏暗的台燈下,我凝視著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讓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澀中略微含著的一點甘甜,也被我貪婪的嘴給霸佔了,眼的朦朧,勾勒出朦朧的記憶,可記憶卻已不再朦朧。
作業之多「難為」了嬉戲之少,老師之嚴肅「阻抑」了歡笑之渺,壓力之沉重,「造就」了在夢幻中的我們——成長的煩惱。打開厚重的回憶之書,那思緒點點,也許是不倦回眸的一些往事。
「初」來乍到,一個脆弱的我,被「敵人」瞄準了「弱點」猛開了一炮,那個不堪一擊的我,在「血」場上犧牲了,可一個「睡里挑燈看卷,夢回鈴響背詩」的我又一次站了起來。那段歲月,正在黑暗中迷茫的我,學習之餘,有時我也找一席尚未枯黃的草地,有時也會是書桌前、窗檯邊,看佇立在遠處的一排排樹正在拼搏,為的只是能發出最後的一絲艷綠。那些是什麼樹?我無從得知,可這又有什麼關系呢?只要它們是樹,就足夠了。當我看著它們發呆時,心裡就會思緒萬千,當我的眼睛重新回到樹的時候,心情豁然開朗,壓力盪然無存,轉而投身於繁忙的學習之中。
似乎茶的清香已彌漫了「世界」,我的心情也隨之沸騰起來。
我的拼搏,戰勝了煩惱,戰勝了一切,讓那似乎是最後一絲艷綠,同樣放出等同於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煩』滋味」,可在這「山重水復」的轉彎處時,有誰要是放鬆下來,等待你的便是「沼澤千里,棘叢萬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綠水」了。莫非你還真要讓煩惱化作青煙一縷,纏繞你的靈魂,讓你煩悶,讓你苦惱嗎?
若成長是一篇著作,那麼煩惱便是藏在段落深處的錯字;如果成長是一張白紙,那麼煩惱便是附在背面的一個瑕疵。這些微小的東西似乎是似曾相識,似乎是一直打擾著我們,在成長的大自然中,過去那似微風撫面般的學習,現已被暴風雨般的學習和壓力的進攻吹散在記憶的深處了。
雙手已經感覺不到茶的溫度了,彌漫在屋子裡的清霧也悄然消失。更加用心地品味那「苦中有樂」的水,去品味成長的煩惱,「煩著煩著」,時光也「走著走著」,經歷也「多著多著」,再一次去品味那茶,那「苦澀」似乎已隨著溫度、隨著用心靈丈量的時間而盪然無存了……。
有時,也許作業少的時候,我會稍微感覺到學習還是比較有趣的,因為學一點東西便是樂趣。這社會無時無刻不在給我釋放壓力,我喘氣都不行,學習是必要的,不然我國五千年文化歷史將葬送在我們的手中,但是,我們不能一天都在接受知識,這是一種虐待,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無憂無慮樂陶陶……」每當聽到三年級的小朋友唱起這首歌,心裡總是酸溜溜的……
我真不想長大,小時侯多好啊,無憂無慮的!
我想重返童年!
成長的煩惱
成長——煩惱並快樂著,而更多的是被煩惱的矛盾所包圍。對於一個快要成為花季少女的女孩來說,應該是天真爛漫,充滿快樂。然而——我卻在為一個雙面的我煩惱著。
在家裡,我要充當乖乖女的角色,只有在外面沒有媽媽在的地方,才是真正展現自我的天地。我已經長大了,骨子裡已經萌發出一種叫做活力的東西,本應有的活力卻被媽媽壓迫得不敢透露出來。這個雙面的我,使我困惑,我無時不刻不想重新紳士自己,做回自己;而媽媽卻一直在為有我這樣一個女兒而感到自豪。可是,在我心中卻有難以言語的悲哀……
每次出門之前,媽媽總要嘮叨一番:女孩子坐要有個坐樣,站要有個站樣,不能大聲笑,見到熟人要問好……其實這一切,我已經聽得滾瓜爛熟,差點就可倒背如流了,媽媽只不過是「例行公事」,重復一遍罷了。可是這些在我看來,是在我真實的外表披上一層虛偽的外套。只有在外邊。沒有媽媽的約束,我才能和同學們大聲地笑,盡情地舞,隨心所欲地唱……無拘無束地享受著成長的歡樂。盡管街上路人看見了都感嘆我們這些少年太瘋狂,沒規矩。可是這些並不能阻擋我們,我們依舊進行著我們的歡樂。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我:媽媽的乖乖女?活力的青少年?還是路人眼中的瘋狂少女?不,我就是我,我不必掩飾我自己,我是一個活力的青少年。我不再受大人控制了,我長大了。以後,不,從現在開始,在家裡,我文靜但不死板;在外面,我活力但不瘋狂。這又是一個雙面的我,可是,我愛這個我,這個雙面的我。
成長的腳步離不開煩惱,我成長著,感受著成長,享受著快樂,也享受著煩惱!
成長的煩惱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天還是一樣的開,美麗小鳥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青春舞曲》把我的思緒引到從前,不知不覺的,幼稚天真的我已長大,進入了青春期。
不知什麼時候,我的鼻子上冒出了幾顆小痘痘。從這以後,我天天照鏡子,看著這些痘痘們的「生活」變化。我開始詢問媽媽治療痘痘的方法,我用洗面奶、蘆葦等多種去痘的護膚用品,期待痘痘消失的那一天。可一個星期過去了,兩個星期過去了……我等了好久,但痘痘依然未見有起色。哎!青春真煩!
放假了,回到家希望自己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父母的問候卻讓我感覺是一種嘮叨。但回到學校了,遇到一點挫折或困難(如生病)竟有強烈的想家意識,思念父母,有時還會偷偷地哭。我自己也感覺奇怪,我希望獨立擔又很依賴父母。我想,這應該是成長的過渡期。
最令人煩惱的就是連自己也無法接受的脾氣。長大了,脾氣越來越差。往往,與父母討論或商量一些事時,當我不同意時便會頂起嘴來,媽媽常常說我:「哎!長大了,脾氣越來越倔強,真拿你沒辦法!」經過一論爭吵後,我總想到自己錯了。這樣一來,和父母的關系沒有以前那麼親密了。
升中學以來,我長高了不少,舊衣服全不合身,便要買新的了!媽媽陪我去買,逛了很久,看上眼的不過三兩件,但媽媽說小孩子不要衣著太成熟。最後,只好買了幾件大童裝。但買東西加起來不少了,我想這趟又花不少錢了!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必須經歷種種考驗。有的為自己的學業不理想而苦惱,有的為自己的痘痘發愁,有的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感到委屈……我想,這應該就是成長的
不知從何時起,成長的煩惱組合了起來,對於有著許多牢騷要發泄的我來說,這個題目好親切。辛棄疾曾經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或許是他老人家的少年時代無憂無慮,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把越來越多的煩惱,統統留給了我們。
隨著我一天天的長大,有很多的煩惱圍繞著我。在學校里發生的一些事情,大多不願與家長談論,因為只要一談,他們就要長篇大論,不準我插一句話,而且我的耳朵也受不了那麼多話的進出,所以我不願讓耳朵受罪,就不想與家長說啰!然而,我就把一切想說的話,每天都寫在一個本子上,也就是日記。寫完後,讓自己欣賞,自己來解決自己的事情。開始進行的很好,可是漸漸的,我覺得家長們看我的眼神很不自然,似乎我有一些事情瞞著他們。(的確有些是不想讓他們清楚)
那天,我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後,按照常規,去拿日記本,忽然,我發現日記本被移動過,我頓時火冒三丈,一想便知道一定是他們。我走出卧室,大聲問他們是不是看過我的日記?他們反而正大光明的說,了解我的全部,是他們的義務。
我受不了了,我只是想擁有自己的一片藍天,你們為什麼這樣自私的奪走它,就是想要了解我嗎?我回到房間里,覺得自己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唉!為什麼家長在我們長大後總想了解我們,不想讓我們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唉!太殘酷了!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七色陽光,但即使是在陽光普照的時候,也難免出現短暫的陰雲。成長中的少年,會有一些揮之不去的煩惱。這些煩惱來自生活,來自學習,來自與同學的交往……但是,有煩惱並不可怕,關鍵是要正確對待它。從現在起,讓我們一起清理煩惱,消除煩惱,帶著多彩的夢走向成熟。
(三)成長的煩惱
成長,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駛在波面上。有時風平浪靜,有時也會遇到洶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長之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也經歷著各種風波。對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樣樣都有。
現在,因為我長大了,正在變成大人,所以在家長眼中,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已變得有意識,有膽量,有知識了。有時,他們東一句「你已經長大了!」西一句「你不再是小孩了!」 聽得我頭都疼了。現在的我無論做什麼事,自己都要先認好「羅盤針」,都必須要有原則在身,不能馬虎完成,也不能粗心對待,如果稍有差池,隨時都會招來暴風雪。
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生活是多麼輕松,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身邊根本就沒什麼煩惱。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前方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我成為一個小學生了,往日那個我已經盪然無存了。我個子高了,上學時間長了,回家作業增了,學習科目多了,我的雙肩背起了更重的書包,心中的壓力也不斷加重。如果是小時候,我無論做錯什麼事,沒有人會來責怪我,再加上還有父母為我當「向導」。可現在的我,長大了,懂事了,要適應獨立了,凡是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後行。這與小時候那悠閑自在的日子相比也漸漸地拉開了距離。
小時候,身為小孩子的我,雖然生活地會自在些,可是我卻處處受著長輩與他人的約束,走路時,有父母摻著;摔倒了,有父母扶著。但是我知道,在自己長大了後,我就變成大人了,與小時候不同了。就好比現在的我一樣,正在漸漸地成長著,我對凡事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
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長之舟,行駛得雖然不穩,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澎湃,但也正是各種各樣的驚濤駭浪,才讓我學習到了不少,鍛煉到了不少。通過我這成長的旅途,我才真正了解到成長有一定的煩惱,但是有更多的快樂。
成長的煩惱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無憂無慮樂陶陶……」每當聽到三年級的小朋友唱起這首歌,心裡總是酸溜溜的……
小時侯,我很想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干許許多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背著媽媽的叨嘮,爸爸的責備。
可是真正等到自己長大了,卻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煩惱。長大了每天回到家,便是被一大堆作業搞得暈頭轉向,我奮力得寫啊寫啊,可作業今天寫完了,明天還有,似乎永遠也寫不完。在學校我一天都在埋頭苦讀,老師在催促著,我盡管很認真得對待學習,但其實我恨學習,我學起來枯燥、乏味,苦不言堪。
我努力當個好孩子,可是父母說長大了,並且以許多要求來要求我也得這樣,我煩惱,我生在苦海。今天我初三了,面臨的是全市統考,負擔很重,競爭性這么大,我考不好可怎麼辦?我每天在擔心著,迫使我要多做一份AB卷和輔導書,哎,好無聊,我簡直沒有樂趣! 。放學後,我不敢去玩,去看自己喜愛的書,我怕自己的作業完成不了,我只能拚命讓自己的筆在本子上蠕動著,等到華燈初上,我又騎著自行車狂奔在回家的路。課程也逐漸地繁重起來。每當晚上回家復習時,我望著一大堆的書 ,真不知該去復習哪一科,是語文?還是數學?還是英語?還是……
我多想有時間去玩會啊!去打打羽毛球,看會兒電視就恐怕成為了我最大的享受了吧。每當看見一大群小孩子們蹦蹦跳跳的樣子,我就多想和他們打成一片啊!可玩著玩,我又想起了自己可憐的功課,結果又沒心情去玩了。我多想再回到童年,丟掉那無盡的煩惱,再重新當一回無憂無慮的小孩
❾ 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六作文蘇教版
蘇州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文薈萃。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間.科舉仕進的,蘇州轄區共出文狀元45名,佔全國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為8名,清代為26名(占清代114科狀元的22.8%),明代蘇州府有進士437名,清代則有600名。至於封疆大吏、征戰良將、地方官員、社會名流,有貢獻於社稷的蘇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蘇地而為後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間滄浪亭所立名賢祠,初建即列名賢像贊570名,後又續增名賢600餘名。名賢祠幾經興廢,民國30年(1941)重修後,尚存名賢像贊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吳地,教民農耕,三以天下讓,號為至德,堪稱吳地文化的開化之祖。 春秋時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將北方儒家文化傳播吳地的第一人,世稱「南方夫子」。 孫武,齊景公時齊國貴族,因齊國內亂而奔吳。著就《兵法》十三篇,幫助吳王闔閭南服越國,西破強楚,爭霸中原,號稱「兵聖」。 三國 陸績(187-219),字公紀,天文學家。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專著《渾天圖》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懷橘遺親」,為官卸任「載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為後人楷模。 兩晉 陸機(261-303),字士衡,文學家。曾任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與弟陸雲並稱「二陸」。20歲時寫的《文賦》,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系統完整的文學論著。他的《平復帖》被譽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張僧繇,梁天監至大同年間大畫家。擅長人物及佛教畫,所繪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被雕塑者取作模範。亦精繪肖像,作風俗畫,尤善畫龍,曾有「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的故事。僧繇作畫,骨氣奇偉,「六法」精備。用筆多依書法,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中國古代畫家「四祖」。 陸探微(?~約485),著名畫家。畫學東晉顧愷之法,畫史上常與顧愷之並稱「顧陸」。平生愛畫古聖賢肖像,骨秀神清,嚴正生動。後人謂其畫筆跡周密,勁利如錐刀刻劃,號為「密體」。亦工繪蟬、雀、馬、猴,及繪搗衣、盪舟、斗鴨等,被譽為中國古代「畫中四祖」之一。 顧野王(519-581),字希馮,文字訓詁學家。曾搜羅和考證古今文字的形體和訓詁,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個,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書,解釋頗詳,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楷書字典,文字訓詁學的重要著作。 唐 張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書法家。能詩,長於七絕,與包融及賀知章、張若虛都有名當時,號稱「吳中四友」。其書法以草書名世,所書「狂草」逸勢奇狀,瀟灑豪放,連綿回繞,別具一格。人們尊為「草聖」。張旭嗜酒,常於大醉後呼叫狂走而後落筆,甚至以頭發濡墨而書,酒醒後,自己都認為是神來之筆,不可能再寫出第二幅,世稱「張顛」。文宗時詔以李白詩歌、斐旻劍舞與張旭草書為「三絕」。 是寫名人的吧
❿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習作1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嗎?
每個人的童年中都有許許多多有趣的事,我當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在我童年中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在姥姥家玩,姥姥家住農村,她養了很多雞。 有一天,姥姥、舅舅、姥爺出去玩把我一個人扔在家,我很生氣,心想,他們怎麼這樣,出去也不帶我。在屋裡閑著沒事干,便想去雞舍中,看看那些雞在干什麼。 我剛進去,只聽「砰」的一聲,一隻母雞生了一個蛋。真好玩,我好奇的摸了摸蛋,咦,熱熱的,濕濕的。這是,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心想,雞會生蛋,那雞舍中所有的雞一定都會生了,要不掏雞蛋吧,姥姥回來看到這么多的蛋,還不誇獎我,沒准還獎勵我呢,對掏雞蛋!想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隻雞就掏,那隻雞好像知道自己命運似的,使勁拍著翅膀,想要逃,我呢,死抓著雞爪不放,看是它厲害還是我厲害,掏了半天沒掏出來,怎麼回事,怎麼掏不出來,難到我的獎勵沒了嗎?我偏不信,這只掏不出來在掏另一隻吧,我隨手把雞一扔,又去抓別的雞,那些雞看見我走來,一個個上竄下跳,好像老鼠見到貓一樣,拔腿就跑,我呢,就不放手,一個勁去抓雞,這不,還沒半個小時我就快變成雞毛人了。好不容易才抓到一隻雞,我上手就掏,掏的那隻雞「嗷嗷」直叫,又沒掏出來,再抓一隻……掏的這只雞直吐白沫,我又……姥姥她們回來了,看見我的狼狽樣,不禁哈哈大笑,問清原因,姥姥不僅沒誇獎我,還訓了我一頓,後來,我才知道除了雞舍中的那隻母雞外,剩下的全都是公雞。
這就是我童年中一件有趣的事,它不僅好玩,還時時告戒我:偷雞不成拾把米,千萬不要好心辦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