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必修五76頁作文第五題,怎麼寫、
執子之手,今生珍重
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你會離開這個世界,從此再也沒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你不再會哭,也不再會笑。不再擁有那五彩斑斕的夢想,也不再擁有親情、友情、愛情。一想到這些,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害怕,害怕美好的一切就這樣沒了,害怕許多自己還未經歷過的人和事匆匆離我們而去。那麼,為何我們不能現在就去擁抱那美好的一切,去珍惜那些人和事呢?
我知道,有許多事必須自己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到其中滋味,但我也知道,體會了其中滋味的我們一定不願自己曾經歷過這些。就像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帶給孩子們的傷痛一樣,多少小小的夢想就此終結,多少歡樂的生靈離我們而去。天堂的路只留下一點點遺憾與無奈,而我們的心卻始終無法擺脫恐懼與傷痛。孩子們說:以前總覺得「人總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這就話很有道理,也許只是簡單的欣賞文學的哲理性,可話里的情感卻沒有完全領會。一場災難讓他們頃刻之間長大了,懂得珍惜,學會珍惜。
我相信,有一種感覺,是旁人無法體會得到的,那種內心深處的掙扎、隱忍、痛楚,又豈是一言可以說盡的?在經歷某些令你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事後,你會明白的,你也會和我一樣勸告那些還在懵懂之中、少不更事的孩子:難道你們一定要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被人抬在擔架上,神志不清、語無倫次時才知道後悔與心痛嗎?難道你們一定要親眼看到自己的親人冷冰冰的硬卧在那刺人眼球的床台上,然後白毯一蓋,從此天各一方時才明白死亡的可怕嗎?睡美人沉睡千年最終還是醒來,而我不知道你們還要多久才能覺悟!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詩: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使得,我們不去寄望太多的未來,我只希望我們能從現在做起,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去向父母說說自己的煩惱與快樂,去和朋友一起踢踢球,說說心裡的小秘密,去做許多自己想做卻還未做的事。讓你牽住他們的手,用畢生記憶去凝固、凍結這最最幸福的一刻,你的心裡一定會留下最美麗的瞬間!
當你在懂得珍惜之後,你會發覺現實中的一切是多麼美好,你會勇敢、自信、積極樂觀的生活。那麼,此時,請讓我 牽住你的手 ,因為我們要彼此珍惜!
❷ 求高中語文必修五73頁第五題材料作文一篇,不要網上有的
善意的謊言(其一)
我有一個爺爺。今年他以經七十多歲了。前不久他被查出患有中期肺癌。可爸爸、姑姑、叔叔大爺們都練合起來不告訴他。都對爺爺說:「沒事的,你患得只是一般的肺炎」。開始我很不了解,認為他們的謊言對爺爺的治療不利。可現在我卻相信有時「善意的謊言」是最美的。應為……
爺爺是個老實巴交,一字不識,一生清貧的農民。一輩子沒享過什麼福。他有六個子女。奶奶去世早,我爸爸他們幾個老小全部都是爺爺一手帶大的。他過慣了苦日子,很節儉。有一次他的節儉還讓我丟足了「面子」。
那一次是爺爺送我上學,早餐是在上學的路上買的麵包和牛奶,到學校時麵包還剩下一大半。我隨手就要向垃圾桶里扔。爺爺看見了趕緊喊:「別扔,給我!」可他還沒有說完我已經丟進了。這時,爺爺竟然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從垃圾桶里揀起了那用食品袋包著的半塊剩麵包。當時同學們哈哈大笑,我的臉通紅,為此我竟然好多天不理爺爺。
如今,爺爺正在做化療,因為他沒文化不懂。還以為治療一般的肺炎就得這樣打針。所以每個療程的化療他都配合的很好。幸虧沒告訴爺爺,否則他是絕對不會治療的,因為他怕花錢,心痛子女。認為自己病反正是治不好,幹嘛要花那麼多錢給子女增加負擔。可是爺爺啊!你可曾知到要是沒有你哪來的姑姑大爺、叔叔爸爸還有我!
爺爺,你可一定要挺住啊!希望我們善意的謊言能夠延續你的生命,哪怕是一分一秒也好!善意的謊言最美!
❸ 語文必修5,73頁第三題作文怎麼寫
發上來看一下,現在這么說誰知道是哪個題目啊?
❹ 高二必修五73頁作文
利與義可以得兼
長期以來,就利與義二者的關系而言,人們普遍認為接受了利就意味著失去了義,似乎利與義之間的關系是非此即彼的,是不可能有機結合的.其實,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念是錯誤的.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義和利是可以統一的,在義的范圍內追求利值得提倡.
孔
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個孩子掉進湍急的河裡,就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這個小孩的父親送他一頭牛表示感謝,他高興地接受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他太貪心.
可是孔子卻對他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你都可以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
來,孔子學生的做法是正確的,他沖破了人們思想上的誤區.缺少對「人們思想上的誤區」的闡析,即「要回報就是不義之人」,而且要與下文「難道他們就是不義
之人」的反問句銜接)當今社會,也有許多像孔子學生這樣樂於助人的人,他們也獲得了應有的回報,難道他們就是不義之人?雷鋒的那種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
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卻不能成為束縛我們思想的枷鎖.墨子曾經說過:「義,利也.」這只是簡單的三個字,卻准確地闡明了利與義的關系.利是義存在的基礎.我
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說過:「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
「自貢贖人」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高尚的品格與接收回報並不總是對立的,而不求回報也不一定總是品格高尚的評判標准.贖人卻不報賬的人並非那麼值得人們誇
獎.即使他報賬並收到了自己付出的贖金,他仍舊沒有任何損失,這一切有了魯國政府的保障,也並沒有任何的風險可言.所以,他不報賬,反而有故意製造一種施
與受的不平衡以期得到輿論認可的嫌疑,我們甚至可以懷疑他是故意為之,拘泥於名譽的人.他的付出,局限於金錢這一有形的資產,得到的卻是人心的認可,輿論
的誇獎這樣無形的財富,比之於金錢,這些誇獎更加難得.而對於那些未被贖回的奴隸和魯國的未來而言,孔子提到的那些負面影響完全超過了他付出的金錢的價
值,所以,他的高尚是狹義的,是局限的,甚至是可疑的.他的舉動所造成的後果無法讓人斷言他是高尚的.
朱熹曾經說過「利者,義之和.」利與義是統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正是由於符合道義,所以人們才能獲得長久的利;正是由於存在著利益,所以人們才能做更多符合道義的事.正是把利與義相互結合,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❺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73頁的第五題講的是什麼意思要寫作文的 希望能給我個角度立意和題目 謝謝了
論點可以是:不求回報不一定總是品格高尚的評判標准。首先,可以討論材料:那個奮不顧身救孩子的人可是冒著失去自己生命的危險跳進河裡的,而他拯救的不僅是孩子的生命,更是一個家庭的幸福,與這些比起來,一頭牛根本算不上等值的回報,甚至可以說簡直就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施者其實是他,而受著卻是孩子的一家。他的接受回報非但不是貪圖財富,沒有道德情操的表現,反而可以令孩子父母的那份感激之情得到安慰,可以說這是一種大度的自我欣賞,一種不求名利的灑脫,也是一種間接地對他人的鼓勵。相反,那個贖人卻不報賬的人並非那麼值得人們誇獎。即使他報賬並收到了自己付出的贖金,他仍舊沒有任何損失,這一切有了魯國政府的保障,也並沒有任何的風險可言。所以,他不報賬,反而有故意製造一種施與受的不平衡以期得到輿論認可的嫌疑,我們甚至可以懷疑他是故意為之,拘泥於名譽的人。他的付出,局限於金錢這一有形的資產,得到的卻是人心的認可,輿論的誇獎這樣無形的財富,比之於金錢,這些誇獎更加難得。而對於那些未被贖回的奴隸和魯國的未來而言,孔子提到的那些負面影響完全超過了他付出的金錢的價值,所以,他的高尚是狹義的,是局限的,甚至是可疑的。他的舉動所造成的後果無法讓人斷言他是高尚的。然後,列舉正反面的例子並加以議論。最後總結:所以,高尚的品格與接收回報並不總是對立的,而不求回報也不一定總是品格高尚的評判標准。
❻ 高中語文必修五73頁的第五道作文題。
題目:
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個孩子掉進湍急的河裡,就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這個孩子的父親送他一頭牛表示感謝,他高興地接受了。大家議論紛紛,認為他太貪心。孔子卻對他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時魯國政府有一條規定,魯國人到國外旅行,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來,回國後再到政府去報賬。孔子的一個學生贖人後卻沒有去報賬,人們誇他品格高尚。孔子卻嚴厲地批評他,說他的行為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來,因為人們假如墊錢贖了奴隸,不報賬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賬了則說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學生,於是以後就只好假裝沒有看見.
審題: 1、讀材料,抓主旨一個學生收取報酬,遭到人們非議,卻得到孔子表揚;同樣是善舉,一個學生私掏腰包,得到人們誇獎,卻受到孔子責備。為什麼?因為孔子以多數人、社會甚至國家利益為重。(以人為本) 2、選角度,定立意材料中的任何一個人、事、物都可以作為一個角度,但並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題的。因此,得出立意後,應選擇其中切題的、並有把握寫好的立意來作文。另外,從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題,可優先考慮選用。(1)從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為本 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嚴,這是首要的 ③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正確指導人 ④要教育學生尊重人的生命和尊嚴 (2)從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會規則 ②符合社會規則的小貪未嘗不可或:為了生命(為了讓更多人得到救助),寧可背負貪名。 ③破壞社會規則的小善不可為。或:行小善應以多數人、社會甚至國家利益為重。或:行小善應以大局為重。 ④道德高尚並不排斥利益 ⑤應以人為本,以虛名為輕 ⑥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思想要不得 (3)從人們的角度 ①看問題做事情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②多數人的意見(看法)並不總是正確的。 ③不應人雲亦雲 (4)從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②好人應得好報 ③表揚善行更應是有形的物化。 二、選立意,定中心,設置分論點三、聯系歷史和現實,選用論據四、寫作五步成文
提示:
1.概括段意。第一段,助人接受了回報,眾人認為貪心,孔子認為對;
第二段,助人不接受回報,眾人認為高尚,孔子認為不對。
2.核心話題:助人與回報。圍繞這一話題「眾人」與「孔子」見解不同,你怎麼看。
3.命題者的意圖:⑴助人應接受回報;⑵助人應該得到獎勵;⑶助人不圖回報就高尚嗎?
以「助人與回報」為立意比較好寫。
❼ 高中語文必修5 第73頁 第4題作文 關於 石頭與山頭 為話題的作文、議論文
1、、創造成功
管子說過: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現在的一切美好事物無與不是創造的結果。
美國總統林肯有這樣一段經歷:他幼年時父親買了 一處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面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了。「它們是一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有一年,父親出差,母親帶動我們農場的員工,。母親說:「讓我把這些障礙的東西搬走吧。:於是他與母親便去挖那塊石頭。不一會兒就把它弄走了。因為它們不是父親所想的山頭而是孤零零的石頭。只需往下挖了一英尺就可以把它晃動了。母親創造了成功,父親卻只是站在成功的門上沒有邁進去。
生活中也一樣。障礙與困難無處不在,盡管再大再難也不要被嚇倒,不要把它當成是與大山連在一起的搬不動移不走的山頭,要懂的去創造去開辟。毛主席說過:在怎強大的敵人,在我眼裡也只不過是一張紙老虎。
事情有大有小,只要去做總會成功。
懶人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吧,他就是沒有去做,沒有去創造自己的生活才會走想死亡。也正如有些人整天所說的那樣命運是天註定的,是不可抗拒的。當他們受到厄運的打擊時,都在嘆說自己的命苦。熱看到別人成功是就羨慕別人命好。他們不知道命運是升裝打扮的人物,沒有比這張臉更會騙人了。它是失敗著無聊的自慰,是懦弱的解說。
貝多芬大家也知道吧?他的命運還不苦嗎?但是他壓住了命運的咽喉,沒有沒命運與困難壓倒。創造了屬於他自己成功的命運。
命運不是天註定的,是自己給的。成功也不是現成的,也是靠創造的。自己的成功應由自己創造,而且要絕對排除一切困難,盡管困難再大也是虛偽的,在大的山頭也能當石頭。
成與否?敗與否?你是否創造了呢?
2、、面對一處低價買來的,地表有許多石頭的農場,你會怎樣對待?美國總統林肯的父親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是與大山連著的小山頭,不予理睬,而林肯的母親堅持它們只是些礙事的石頭並嘗試搬走它們。結果他和母親只花了不長時間便把它們搬走了,因為那些真的只是些很容易晃動的石頭。
是石頭還是山頭?相信每個人面對眼前的困難都會有所疑問。如果不經過親身的實踐而只是猜測,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就更別提能否解決這些困難了。
作為美國最有影響的總統之一,林肯的前半生似乎一直在重復同一件事,那便是失敗——經商失敗、競選失敗、議員失敗、競選州長失敗……而其後半生卻順利得多了,一路披荊斬棘,用當選美國總統來昭示出他的成功。面對這樣一份波瀾起伏的履歷表,應該有不少人在猜測林肯失敗了一次又一次卻依舊在堅持的原因。不想,那是因為他走對了第一步,即他明確地知道他所面對的不是山頭而是石頭。雖然遭遇了一次次的失敗,但他清楚每一次失敗都意味著他距離成功更近一步。
而究其根源,林肯怎麼判斷出那些困難是石頭而不是山頭呢?只因為他真正地去實踐了。一個相貌醜陋的人,敢去競選議員甚至總統,這恐怕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而林肯,用十足的勇氣邁出了第一步,他感覺到這「山頭」是可以晃得動的。於是,他便大刀闊斧地朝著既定的目標繼續向前邁進了。先前他母親給了他最好的人生啟示。
想獲得成功不能一味地使蠻力,要先通過實踐判斷出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戰勝困難,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過於畏懼,否則就會釀成「大躍進」式的悲劇或是成為類似於「套中人」的「戴著眼罩的人」,被眼前看似是天大的困難嚇怕了,甚至連靠近都不敢,一輩子局限於眼前的世界。
是石頭還是山頭?沒有人知道答案,除非你真正地彎下腰,試著晃動,拔出它。不要被眼前的風景所迷惑,作出正確的判斷,再加以努力,經歷了100次失敗之後,成功或許就在第101次
❽ 語文必修五73頁作文第四題。主要說出論點是什麼、有例文更好!!急!!!
你好歹也把題目打出來吧、、、、、
❾ 語文必修5 第73頁寫作練習第4題怎麼寫
先審話題,話題是「石頭與山頭」,有寓意,代表困難、障礙等;關系是如何不把「石頭」看成「山頭」。再審材料,對於這些對農場無利的石頭,父親認為是山頭,不可移動;母親認為是石頭,可以搬走。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父親道聽途說,主觀上放大了困難,沒有親自試一試;母親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主動去做,去嘗試,去付諸實踐。 [立意]:不要放大困難,要做,要嘗試,才能成功。(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後,去做。)
參考一下:
【一】
林肯的母親最終搬走了石頭。是偶然嗎?不,是必然。因為她不拘於現實,因為她懂得嘗試。遇到困難,我們要勇敢面對。第一次聽到《命運交響曲》的時候,我就被那輝煌的音樂震撼住了,我聽到了作者發自內心的吶喊:「為什麼命運如此不公平?」是啊,為什麼上帝要那樣對待貝多芬,為什麼要讓那樣的天才雙耳失聰?但即使是那樣,貝多芬還是頑強抗爭,他沒有因為耳朵聽不見而放棄了音樂,反而譜寫出了更多優美的樂章。面對困難,貝多芬沒有畏懼,他不甘於接受現實,他把如同「山頭」一樣的困難看作「石頭」,把不起眼的「石頭」拋在了身後,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那麼,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遇到的一點小困難與貝多芬的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遇到困難,我們不要害怕,要將困難變為我們成長的動力,讓戰勝困難的經歷為我們的人生錦上添花。
遇到困難,我們要懂得變通。我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上有三個最著名的蘋果,一個被亞當偷吃了,一個砸醒了牛頓,還有一個被喬布斯咬了一口。」這個被喬布斯咬了一口的蘋果是當今社會上最潮流的東西。喬布斯和他的iPhone、iPad一起風靡全球,在他成功之前,又經歷了多大的磨難呢?當他迎來第一個事業高峰時,因性格孤僻,他被其他人排擠,不得不離開公司。陷入人生的低谷後,可能更多人會因此一蹶不振,而他沒有,他一直在努力的尋找機會,他要東山再起。憑借自己的創新,他重回蘋果,並將蘋果公司發展成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他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同樣的困難,也許在別人眼中是無法撼動的「山頭」,而在他看來,那隻不過是個「石頭」。
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遇到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難。但就算它是「山頭」,我們也可以將它踩在腳下,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將困難踩在腳下,我們就可以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在困難面前,是將它看作「山頭」,還是看作「石頭」?是讓它成為我們的「絆腳石」,還是「墊腳石」?這都由我們自己決定。只要你有戰勝困難的心,並付諸行動,就一定能打敗它。別害怕,成功就在彼岸。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礙,就像一條路上有小石頭也有大石頭。小石頭我們可以搬走,遇到山頭便只好繞道,可有些人卻把小石頭當成大山頭,久而久之忘卻了雙手的作用。
同樣的石頭,林肯的父親認為,它是一個山頭,不可挖動;林肯的母親卻用行動證實了,這「山頭」,僅僅是一塊塊石頭而已林肯的父親和生活中的許多人一樣,用放大鏡「看」見了大山,不去嘗試,不去探索,而他的母親,卻沖破了假象,最終成功把它們搬走。(19班蔣檸羽《拿開放大鏡,出發!》)看他如何扣題如果把一塊石頭看得如山頭那般厚重,那麼這塊石頭便真的不可撼動;如果把人飛上天看做是痴心妄想,那麼人類的就永遠沒有飛翔太空的希望。別把問題放得太大,當你真正去做時,你會發現它原本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中國有句俗話,聰明反被聰明誤。這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荊山上抱玉泣血的卞和就是由於這樣的「聰明人」而失去了雙腳的。試想,如果兩代楚王對玉工的「石頭」的判斷不是聽之信之,只要耐心那麼一點點,命令手下的人把那塊「石頭」破開,和氏璧也就早見天日,而卞和也就不會蒙受千古奇冤了。說到這里,我不能不對老愚公表達我的敬意。如果他聽了智叟的批評就罷手不幹,他的子子孫孫恐怕還要被兩座大山苦惱著。
經驗確實是好東西,它可以使我們站在前人的肩上,看得更遠。避免走彎路。但是萬萬不能犯經驗主義的錯誤,把一些想當然的誤區當做真理。為什麼一個人本來好好的,一旦被查出了患有癌症就迅速地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呢?那是因為在他的經驗里,癌症是不治之症。因此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精神一下子崩潰了。而有的人不信這個邪,樂觀地對待生活,頑強地與疾病抗爭,竟然創造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
現在,看一看我們自身的學習情況吧。我們有沒有因為老師或家長的一句否定性的話,哪怕是一個眼神就對自己失去信心呢?我們有沒有聽別人說某一科或某一章節難學就在學習的時候避重就輕或淺嘗輒止呢?其實,只要你肯努力學下去,也許你會發現,你不笨,你能行,那些所謂的「老大難」其實是難不住你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希望大家都來做一個「傻子」,一個勇於嘗試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