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習作指導
囧.把你不會的題目寫上來
2. 蘇教版六年級下,科學復習資料。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我們長大了》
第一節 我在成長
1、 測量體重的工具是:體重稱。
2、 在成長中,我們的身體長高了,體重變重了。
3、 我們出生時沒有牙齒,最先長出來的牙齒是乳牙,乳牙脫落後長出來的是恆牙。
★4、出生後,我們經歷了了生長發育的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出生後的一年內,第二個高峰期是進入青春期後
5、
時期 年齡(歲)
乳兒期 0—1
嬰兒期 1—3
幼兒期 3—6、7
童年期 6、7—11、12
少年期(危險期) 11、12—14、15
青年期 14、15—17、18
成年期 20~25
中年期 40歲
老年期 65歲以後
★學齡期 6、7—12、13
6、我們現在所處的生命周期是 少年 而不是成年 。
7、測量身高時,我們應該脫鞋,身體站直,目視前方.
8、測量體重時,衣物越少,測量結果越准確。
9、人剛站在體重稱上時,體重稱的指針會不斷變化,所以應該等體重稱指針穩定後讀數。
10、成長的標志有很多,比如:
身高和體重的增加、我們越來越懂事了、鞋子變得擠腳了。
11、測量身高時,下面三角板放置方法正確的是(A)。
A
判斷
1、體重並非每年勻速增長。(√)
2、我們的成長就是指身高和體重的增加。(×)
3、測量身高時,必須脫掉衣服。(×)
第二節 悄悄發生的變化
1、青春期是我們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
★2、我們正處在青春期,身體形態和心理方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女孩一般是10歲入青春期,男女孩一般是11歲入青春期.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別一個特點是性發育開始。
★4、一個人的成長與成熟意味著他將要更加自覺地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5、男孩在青春期時會出出變聲、遺精等生理現象,這些都是青春發育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
★6、標志我們成為「大人」的階段是青春期。
7、少年健康的大敵:吸煙和酗灑。
8、拔胡須會損傷毛囊,會使細菌侵入身體。
9、青春期對待異性的正確做法是:保持正確的交往態度和方式。而不是譏笑、杜絕、禁止異性的交往。
10、穿高跟鞋的壞處: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擠壓,引起腳趾外翻造成扁平足,還會加重骨盆負擔,造成盆處狹窄給日後生育帶來困難。
11、我們所處的階段是: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期。
12、體育課上,老師要進行1500米跑步測試,而小紅正處於月經期,對此,她應該將實際情況告訴老師。
13、每個孩子都是10歲進入青春期。(X)
14、進入青春期,我們應當承擔哪些責任?
努力學習,培養獨立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孝敬長輩,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15、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1)性意識驟然增長,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獨立慾望增強,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並能作出自己的判斷,但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過高或過低。
(4)情感世界充滿風暴,情緒不穩定,容易與老師家長對立;
(5)興趣愛好廣泛,求知慾和好奇心強;
(6)人際交往慾望強烈,有強烈的集體歸屬感和依賴性。
第三節 人生之旅
★1、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可分為三個階段:
即「四條腿走路」指幼年時期,「三條腿走路」指老年時期,「兩條腿走路」指壯年時期。
2、根據父母身高預測:
男孩成人後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2×1.08
女孩成人後身高=(父親身高×0.928+母親身高)÷2
3、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時期是成年時期。
4、能給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憶的是:每年的同一時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5、愛因斯坦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6、人一生中發育最快、最不穩定的階段是成年期(×)應是青春期。
7、預測出來的身高不一定就是自己將來准確的身高(√)
8、人的一生只能劃分為嬰幼兒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還有中年期等
9、為什麼要大力提倡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年人為社會和家庭奮鬥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貢獻。人老老後,體質變差,記憶力減退,聽力和視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而幼兒非常小,不懂事,沒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顧。
10、連線
牙牙學語—嬰幼兒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十月懷胎—胎兒期 生長迅速—青春期
撫育後代—成年期 頤養天年—老年期
勤奮求學—學齡期
第四節 踏上健康之路
★★1、為了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應該怎樣做?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講究營養並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不吸煙、不酗灑、合理安排每天進餐次數和時間)
(3)注意學習姿勢和用眼衛生(眼離書本一尺、胸離課桌一拳、注意採光和照明)
(4)加強體育鍛煉(游泳、跑步、踢球)
(5)保證充足的睡眠(小學生1-2年級10-11小時 3-6年級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5小時、成人7-9小時)
(6)不迷戀電腦(適當使用豐富業餘生活,並不是堅決遠離電腦,當能盡情玩網路游戲)
(7)科學用腦(★科學用腦五要素:課程交替、動靜結合、反復強化、勤於思考、適當休息)
★2、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體格發育增長顯著,20年間7---17歲兒童青少年身高增長量,男生為6.9厘米,女生為5.5厘米;體重增長更為迅猛,男生增長為6.6千克,女生增長為4.5千克。伴隨著身體素質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發育和性發育年齡也不斷提高。
3、學習姿勢和用眼衛生方面應注意哪些問題?
注意書寫姿勢,做到三個第一:胸離桌一拳、眼高書本一尺、握筆的手與筆尖一寸;注意正確的閱讀擺姿勢,閱讀一段時間後可以遠望或看綠色的東西,以減輕疲勞;堅持按時做眼保鍵操;注意書寫時採光與照明,不在強光或弱光下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在行走時或行駛的車輛上看書。
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
1、遺傳:子女和父母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叫遺傳。
★2、遺傳和變異最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
★3、孟德爾是著名的遺傳學家,也是現代遺傳學之父。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會打洞 就是遺傳現象。
5、變異:子代與父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不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叫變異。
5、生物除父母的結合會出現變異外,生物自身也會產生變異,有的變異對生物有害,有的變異對生物有益,有的變異對生物即無害也無益。
6、有關變異的諺語或俗語如:
一顆之果,有苦有甜;黃鼠狼生鼠輩,一代不如一代;一母之子,有愚有賢;龍生九子,個個不同;一豬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7、三葉草通常有三片葉子,但也有極少數是四片,這是因為變異現象。
★8、變異現象的兩種形式: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可遺傳的物質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變異。如:高莖碗豆和矮莖碗豆播種出新苗。
可遺傳的變異:是在不同環境下產生的變異,其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如:用眼不當造成近視。
★9、袁隆平是我國著名水稻專家,他經過多年選育培育雜交水稻新品種,2001年2月,他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0、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遺傳物質發生變異,比如用X射線照射種子。科研人員利用人工變異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如:無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豬。
11、「豐田十號「的玉米種子種植出來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飽的,這是遺傳。
12、將種子帶回太空環境中,然後帶回地面是屬於人工變異培育。
13、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所以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遺傳是個別存在的(×)
14、生物的後代不會也不可能與祖先一樣(√)
第三單元 《進化》
第一節 消失的恐龍
★1、第一塊恐龍化石是1822年被人們發現的,發現並認識恐龍的是歐文。
★2、恐龍已經滅絕了,人們主要通過化石來了解恐龍。恐龍的模型、圖形和影片是根據化石復制出來的。
3、恐龍屬於爬行動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是卵生的。
4、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曾有過恐龍的分布。
5、科學家推測:小鳥、鱷魚、蜥蜴可能是恐龍的後代,但大熊貓不可能是恐龍的後代。
6、恐龍的體型大小不一,有的有幾層樓那麼高,有的只有母雞大小。
7、會飛的恐龍如:翼龍,水裡游的恐龍:魚龍;吃肉的恐龍有霸王龍,吃植物的恐龍有梁龍。
第二節 恐龍告訴我們什麼
★1、化石是在地層岩石中保存幾百萬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殘骸)或(遺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等。
2、大自然中的化石如:恐龍化石、植物化石、三葉蟲化石、魚化石。
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層比作一本書,那麼(化石)就是書頁中特殊的文字。
人們對各種化石以及生命進化感到困惑已有數百年
4、有些生物在地球已經不存在了如:恐龍、奇蝦、渡渡鳥。
5、現在一些生物與遠古的生物很相似,變化不太,我們稱為「活化石」如:大熊貓、銀杏、蟑螂、白鰭qí豚。
6、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而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則依次在越來越晚的地層中才出現。
7、化石的形成過程。(注意順序)
動物死亡→被沉積層包圍→礦物化→地殼運動→接近地表
8、腳印化石屬於遺跡化石; 三葉蟲化石屬於外殼化石,魚化石屬於殘骸化石。
9、現代人類通過發現奇蝦化石知道地球上曾有過奇蝦這種動物。
★10、科學家做出的解釋都是正確的(×)
11、所有的生物經過漫長的年代都會形成化石(×)
★12、現代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已經知道了恐龍滅絕的原因。(×)只是推測.
第三節 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1、達爾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他出版了現代生物學的經典理論著作《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是由非生物發展起來的,現在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經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地發展著,進化著。達爾文的觀點已成為現代生物學的經典理論。
2、自然選擇:在生存竟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 .
人工選擇:是在利用生物的過程中,人們為了獲得好處或利益而採取的選擇。自然選擇是客觀的,人工選擇是主觀的。
3、雲南澄江動物化石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絕大多數脊椎動物祖先的化石。
★4、雲南澄江生物群對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提出了挑戰。
5、極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圓的原因是減少熱量的流失,有利於在寒冷的環境中保暖。
6、動物的形態與動物生存環境有關。(√)
7、不類改變環境會影響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8、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認為生物的進化是一個長期緩慢漸進的過程。(√)
9、不同地層的化石代表動物是不同年代的。(√)
10、動物的血液不能形成化石。(√)
★11、不同年代地層之間的生物是沒有聯系的。(×)
12、隨著時間的推移,末來的生物將變得越來越少。(×)
★13、關於恐龍滅絕的各種假設都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但對全球性的恐龍滅絕問題至今還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14、自然界在其進化和發展過程中有著許多的變化,為什麼有些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逝了?
生物滅絕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生物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被自然淘汰,如恐龍;另一種是被人為消滅,如渡渡鳥。
15、「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含義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只有那些適合並主動適應周圍變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繼續生存,其他不能適應環境的生物將被淘汰。
第四單元《共同的家園》
第一節 尋找生物的家園
★1、藍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園。
2、一種生物願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須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棲息地。
★3、同一棲息地上不同種類的植物和動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為很好的朋友,有些卻可能成為敵人。
合作夥伴:小丑魚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鳥和(樹木)、鱷魚和(鱷鳥)、鳥和(果實)
敵對關系:熊吃魚、小鳥吃昆蟲、捕蠅草吃昆蟲
4、生物依賴(環境)生存,生物離不開合適的(環境)。
5、(森林)是小鳥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河流)是魚蝦的家,(大地)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它!
6、企鵝生活在(南極冰雪中),獅子生活在(草原),海龜生活在(大海)。
第二節 有利於生存的本領
1、仙人掌的表面有許多刺,這是它的葉子,它把易散發水分的(葉子)長成細小的(針狀),以減少水分散發的面積;它的莖表面生(蠟質),可以減少水分蒸發;莖肥厚多汁,能(儲存水分)。
★2、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能在沙漠生存是因為它有抗捍、抗風沙的本領。蠍子也在沙漠生存。
3、駱駝腳掌(寬大)、腳墊(厚實),有利於在滾燙的沙漠行走;鼻孔可(關閉)、睫毛(粗長)可抵禦風沙;駝峰可貯存(水分)和(能量)等適應沙漠行走的特徵。
4、淺海里生活著一些小動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顏色深腹部顏色淺,這是適應海洋環境的結果,背部顏色淺可以使水面上的天敵難以發現。
5、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的身上的條紋有什麼作用?答:可以加強對自己的保護。斑馬的條紋可以讓它在草原上不易被敵人發現,以保護自己,免受更多的攻擊。
6、大雁隨著季節遷移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環境。
7、狐狸狡猾又奸詐,人類應該把它消滅光(×)
8、凶惡的野獸沒有夥伴(×)
9、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說的是食物鏈現象。
10、大象的耳朵是用來幫助它有效散熱的。(√)
第三節 有趣的食物鏈
★1、生物之間普遍存在一種「吃與被吃」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聯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做食物鏈。
★2、食物鏈的源頭是(植物),終點是(兇猛的動物)。
3、大自然的清潔工-----分解者。
分解者:地球上有一類專門「吃」動植物的殘骸或廢棄的食物,同時還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質,它們有一個榮譽稱號----大自然的清潔工,即分解者。
★4、自然界中的生物種類很多,它們之間的取食關系也很復雜,因此,生物之間就在許多食物鏈。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一張復雜的食物網。通過食物網,就可以發現一種生物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5、構成食物鏈的群體: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產者:自己製造食物,養料來自光合作用。如:玉米、枊樹、小麥、白菜、小草。
消費者:以其它食物為食。如:蜘蛛、老虎
分解者:如蔴菇、細菌、蚯蚓、黴菌。
6、「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描述的是各種動物之間的食物聯系。
7、食物鏈的營養主要來源於植物。
8、作為生產者的植物,其養料主要來自於光合作用。
9、食物鏈斷裂後,人們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3. 六年級下冊蘇教版科學總復習資料!快快快
六年級下冊
生長變化的證據,測量身高和體重,青春期身體的變化,青春期心理的變化,人一生的三個時期,預測自己長大後的身高,評價自己的身高和體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什麼是遺傳,生物的遺傳現象,什麼是變異,變異的種類,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遺傳,什麼情況下會出現變異。
恐龍的發現,常見的恐龍,認識常見的化石,化石給人類的啟示,達爾文的進化論,澄江生物群的發現。
什麼是棲息地,生物之間的關系,沙漠生物的特點,草原生物的特點,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的構成,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人類活動對生態平衡的影響。
什麼是能量,能量的種類,能量的轉換,能量轉換的特點,能源的種類,可再生能源的作用,節約能源的方法,利用自然能源和開發新能源。
什麼是拓展,解釋常見的實驗現象,應用科學的意義,應用科學的事例。
4. 有沒有蘇教版的六年級科學上下冊的復習資料,要詳細的給你好評
第一單元 顯微鏡下的世界 一、填空題: 1、細菌、霉、病毒是不同種類的(微生物)。 2、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 3、絕大多數的微生物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4、細菌、霉及病毒,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們稱作(微生物)。 5、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變成酸奶。 6、利用細菌可以(加工食品)、(生產葯品)、(凈化環境)、(生產燃料)。 7、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和細菌叫做(病菌)。 8、許多傳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噴嚏)、(用熱水沖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減少致病細菌的傳播。 9、青黴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死細菌,這種物質叫做(青黴素)。 10、物體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條件下,容易發霉。 11、(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12、細胞有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功能)。二、問答題: 1、使用顯微鏡時要注意什麼? 答:(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2、怎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 答:(1)真空包裝;(2)放乾燥劑(3)低溫保存;(4)太陽暴曬。 3、你知道傷口化膿是怎麼回事? 答:當人體遇到病菌入侵時,白細胞便會與病菌展開激戰。在消滅這些入侵者時,白細胞也會有很大的傷亡。「膿」就是死亡的白細胞和病菌的屍體。 4、請你設計如何自製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溫度計、鍋、高壓鍋等。 步驟:(1)在鮮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開幾分鍾。 (2)待牛奶冷卻到35~40℃,加入兩勺酸奶,仔細攪勻。 (3)再倒進消毒過的保溫容器里,蓋上蓋子。 (4)保溫5~6小時後,酸奶就做成了。現象:牛奶變成了粘稠的酸奶。 結論: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成酸奶。 5、請你設計饅頭發霉的實驗。 答:材料:濕饅頭、干饅頭、塑料袋等。 步驟:(1)把裝有濕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 (2)把裝有干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5天後觀察它們。 現象:濕饅頭發霉了,干饅頭沒有發霉。 結論:溫暖、潮濕的饅頭容易發霉。 第二單元 我們的地球 第二單元 我們的地球 一、填空題: 1、按照火山活動的歷史,可分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們憑直覺來認識地球,提出了(天圓地方)的猜想。 3、麥哲倫的航行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環球航行)。4、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 5、地球赤道周長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 7、我國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動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候風地動儀)。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濕地)、(峽谷)、(沙漠)、(海洋和島嶼)。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 10、四大洋有:(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 二、問答題: 1、 請你設計地球的形狀模擬實驗? 答:材料:地球儀、紙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驟:(1)用紙做的一隻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為桅桿。 (2)讓船在地球儀上模擬航行。 (3)觀察船進港,有什麼發現? 我的發現:先看見進港船隻的桅桿,再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隻,則總是船身先消失,然後桅桿才逐漸隱沒在海平面下。 結論:地球是球形。 2、請你設計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鐵盒、土豆泥、番茄醬、鐵架台、酒精燈等。 步驟:(1)在鐵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狀,並在土豆泥中間挖一個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口。3)將鐵盒子放到鐵架台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受熱後番茄醬的外溢現象。 現象:番茄醬向外溢出。 結論:這個實驗說明,火山是由於地下熔融的岩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而形成的。 3、請你設計地震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毛巾、細干木棍等。 步驟:(1)把桌上的毛巾疊成幾層,平放在桌上,兩手按住毛巾的兩頭,向中間擠壓,觀察毛巾會發生什麼變化? (2)用手握住木棍兩端,用力將它壓彎、直至壓斷。注意當木棍被壓斷時,你聽到什麼聲音?手有什麼感覺? 現象:毛巾會發生彎曲,成了褶皺狀;木棍被壓斷時,聽到「啪」的聲響,同時手有強烈的震顫感。 結論:地殼的岩層在相互擠壓時會發生褶皺,褶皺突然斷裂時大地劇烈震動,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嚴重破壞,這就是地震。 4、當地震發生時,你怎麼保護自己? 答:在地震來臨時,如果在屋子裡,你應該就地避險;如果在屋子外,你應該向空曠安全處疏散。 第三單元《物質的變化》 一、填空題:1、蠟塊在加熱時,會從(固體)變成(液體),冷卻時會從(液體)變成(固體)。 2、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另一類是(會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3、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澱或氣泡)、以及(發光發熱)、(性質改變)等現象加以判斷。 4、鐵生銹的原因是鐵與(水)和(空氣)接觸。 5、一塊鐵完全生銹後,(體積)可脹大8倍。 6、防止鐵生銹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噴漆)、(覆蓋搪瓷)、(電鍍)、(塗瀝青)、(製成不銹鋼)。8、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稱為(鹼性物質)。 9、你劇烈運動時,會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為肌肉里產生了(酸性物質)。 10、指示劑的作用是能夠分辨物質的(酸鹼性)。 二、問答題: 1、對於油污,單用水是洗不幹凈的,用肥皂則可以洗干凈。為什麼? 答:這是因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個人,一隻手拉著油,另一隻手拉著水。當我們揉搓衣物的時候,肥皂滲透到織物和油污中間,拉著油污「投身」到水中。這樣,原來不相溶的油和水,就變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隨著多次的漂洗、擰干,衣物也就洗干凈了。 2、請你設計蠟燭變化的實驗。 答:材料:蠟燭、燒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腳架、酒精燈、燃燒皿(白瓷)、石棉網等。 步驟:(1)取一隻乾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將另一隻內壁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將一隻白瓷的燃燒皿蓋在蠟燭火焰上方,過一會兒取下白瓷燃燒皿,觀察它的底部。 現象:感燥的燒杯內沒有什麼;內壁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有渾濁(像霧);白瓷燃燒皿底部有黑的。 結論:蠟燭燃燒後生成一種新的物質。 3、請你設計變色花實驗。 答:材料:紫甘藍水、鹼水、毛筆、白醋、紙花等。 步驟:(1)用毛筆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葉子「上抹鹼水。(3)往紙花上噴一些紫甘藍水。看一看紙花變成什麼顏色? 現象:紙花的「花瓣「變成紅色,」葉子「變成綠色。 結論:這說明指示劑辨別身邊常見物質的酸鹼性。 第四單元《探索宇宙》 一、填空題:1、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公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 2、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為(27.3)天。 3、人們把星空分成88個區域,稱為(星座)。 4、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水)。 5、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極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恆星。 7、當太陽的直射點照在斜向太陽的半球時,該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9、銀河是由許許多多( 恆星 )構成的。 10、像太陽一樣的星體還有很多,它們都是熾熱的、巨大的發光氣體球,我們把它們稱為(恆星)。 11、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楊利偉)。 12、中國「神舟6號」航天員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請你設計環行山的形成的模擬實驗。 答:材料:盤子、細沙、石子等。 步驟:(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約3厘米厚的細紗。 (2)從不同的高度往沙盤里丟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從同一高度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現象:坑面積比石塊的大。步驟:(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約3厘米厚的細紗。 (2)從不同的高度往沙盤里丟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從同一高度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現象:坑面積比石塊的大。 結論:石塊扔下的高度[力度]與坑面積的大小都有關系。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 一、填空題: 1、(好奇心)總是驅使我們不停地提出問題,找出答案。 2、(假設)是根據已有經驗先對答案做出的猜想。 3、(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4、(實驗)是製造條件,收集事物變化證據的方法。它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模擬實驗);二是(對比實驗)。 5、假設一般用(如果……那麼……)來表達。二、問答題: 1、做科學實驗時,應注意什麼? 答:做科學的實驗,要學會控制。 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條件下進行; 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選擇一個變化的因素; 三要注意確定變化時需要觀察的項目。 2、你做過的模擬實驗、對比實驗各有哪些? 答:我做過的模擬實驗有:雨的形成、晝夜的形成、火山爆發等。 對比實驗有:種子萌發的實驗、水蒸發快慢的實驗、模擬噴氣式飛機的實驗、食鹽的溶解快慢實驗等。
5.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復習重點
沒啊,全都是重點,因為都不知道什麼題目,所以說什麼知識都是重點
6. 六年級下冊科學蘇教版
1.運動
2.日常飲食十忌:忌零食,忌過飢過飽,忌鹹食,忌甜食,忌快食,忌邊看邊食,忌走路吃東西,忌嬉笑打鬧,忌食過寒過熱食物,忌過食甘肥之品。
3.營養均衡唄
7. 你有不有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復習的資料
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復習的資料,
這個題目太大了。
可詢問學校教務處,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科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