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對學生有什麼壞處
壞處很多啊
首先,缺乏創新思維;媒體時代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容易產生「拿來主義」
其次,語問這種東西,就是要古樸的方法才有意境啊
最後,減少了與學生的溝通
❷ 如何優化高中語文多媒體課堂教學
做到教學的最優化是每個優秀教師的追求。教學的最優化指的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高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努力推進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以利用其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真正使學生變「要我學語文」為「我要學語文」,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優化。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也日益突出,運用新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其優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關注。
(一)視聽結合、激發興趣
高中生升學壓力大,學習情緒雖然穩定,但是容易對課堂教學產生疲勞感,因此,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而語文多媒體教學具有視聽結合的特點,聲像俱佳直觀性強,在課堂上能夠藉助投影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一改傳統語文信息負載少、教學手段單一的不足,能使理論化的語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極大地增強了高中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為高中語文的教學增添了一道亮色。
眾所周知,電腦多媒體是一門高新技術,它集動畫、聲音、文字等信息功能於一體。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正確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教學系統,使語文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可以極大地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情境再現、培養思維
有專家曾經說過,語文是思維的體操。尤其是高中生,其思維品質的開發應從形象思維入手,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發散思維、集中思維及創造性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向學生提供音、形、圖、文、畫等綜合信息,可以將語言文字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可使學生耳聽言美,眼見形美,在充滿美感和智慧的環境中,引起他們積極思維,從而起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
同時,針對高中生好奇心強、有意注意時間短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藉助其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投影畫面所呈現的豐富教學信息,一定會引起高中生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從而起到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目的。
(三)寓教於樂、優化課堂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寓教於樂,而寓教於樂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走進多媒體教室,屏幕上那些繽紛的色彩、可愛的造型、動態的畫面和聲效,就足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慾望,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有趣,同時讓教師教得輕松,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如教師在教學中利用電腦中的計分牌和回答問題這兩個功能來設計關於成語學習方面的游戲,可以先投影成語的意思,讓學生填寫成語,只要正確電腦中便出現「你真棒」,否則電腦中便出現「不對」,對一題5分,錯的沒分,教師通過設計好程序的方式讓學生動手比賽,看誰得分最高,通過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敏度和思維能力,更能在寓教於樂中,起到優化語文課堂的目的。
二.優化高中語文多媒體課堂的策略
利用多媒體輔助學科教學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高中語文多媒體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策略來達到語文教學的最優化:
(一)培養學生興趣,靈活製作課件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直接引導學生學習的巨大動力。高中生求知慾強,但是控制能力不理想,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優化高中語文多媒體課堂的策略之一就是教師應靈活製作課件,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如教學《歸園田居》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課件設計成一系列的flash動畫,按照詩句的內容展現出「田畝草屋」、「成蔭榆柳」、「列植桃李」、「黃昏遠村」、「依依炊煙」等畫面,再讓學生同時聽著配了悠揚古箏曲的錄音范讀,這些學生就能在畫詩一體的氛圍中學習詩歌,自然興趣高漲,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
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優化教學場景,藉助課件來演示美好的事物,利用多媒體生動有趣的畫面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起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二)突破重點難點,合理利用課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些文學常識和術語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學生往往難以直觀感受,因而給他們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利用課件,以通過直觀的演示來突破時空限制,將學生無法感知的事實和現象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來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語文理論知識,從而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例如在設計《故都的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幅幅秋景圖片來營造濃厚的秋天氛圍,再通過錄音朗讀的形式導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秋的感悟和贊嘆,以深化學生對秋豐富內蘊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故都的秋的特徵,進而為理解課文作好突破。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只要教師能把准時機,合理利用課件輔助突破重點難點,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三)轉換師生角色,發揮課件優勢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師生之間很少有互動或者交流,教師只是一味地採用「填鴨式」教學,課堂氣氛沉悶。這種以教師為中心地位的教學方式,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而隨著多媒體的到來,教師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可以使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對教師而言,則體現了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內容信息化、學習方式自主化、師生交往民主化,並由以往「課堂的主宰」,變為「課堂的主導」。因此,只有轉換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發揮課件優勢,才能更好地優化高中語文多媒體課堂。
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關於林沖的電視劇片斷,再鼓勵學生在網上查閱相關的故事背景,然後讓他們提出不同的問題,再結合學生的問題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他們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同時還能突出師生的平等地位,充分發揮出課件優勢,並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自主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語文知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多媒體融進高中課堂,能使單調的語文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也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從而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但是,多媒體技術在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師應成為研究者,成為「專家型」的媒體使用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優化新的教學經驗。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必須終身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充分了解現代技術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從而全面提高高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